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

www.ks5u.com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绘画艺术是中华民族艺术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存。根据现有考古资料,中国绘画可以追溯到上古史前时期,岩石、彩陶发饰可称为最早的绘画。彩陶本身是土红色,用黑白两种颜色来装饰,它的装饰主要是由既有规律又有变化的几何纹样组成的,色彩对比强烈明快,造型浑朴自然。‎ 从重彩画来看,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漆工艺的发明。在般代的遗址中已发现画有色彩图案的漆片,色彩以红、黑二色为主。到战国时期,漆器大多用鸟兽、鱼纹来做装饰,富有变化,装饰味也很强。有的漆画在黑漆底上以赭、黄、朱红、灰绿、金银等色彩表现物象,格调深沉热烈,富丽堂皇,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两千多年前人们对色彩的认识与运用以及当时重彩画精湛的艺术水平。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帛画是古代绘画的代表。强烈的对比是这幅作品的一大特色,在色彩上尤为明显:鲜亮的红色与浓重的青黛、深棕色形成强烈反差,而且在白底上黑、红、黄、赭、青、绿、紫这些颜色都有,有的是用颜色勾轮廓,里面再涂别的颜色。这都说明当时在重彩技法上的经验已相当丰富。西域佛教画的传入,在色彩上无疑给了画家一种新的刺激,开阔了画家的眼光,色彩的运用日渐熟练。‎ 色彩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到唐代,已发展至鼎盛。这一时期,文化艺术有了新的高度,绘画也获得了极大发展。色彩作为一种艺术语言更是备受宠爱,色彩的运用在唐代可以说达到了相当完美的地步。这有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是长期的政治稳定,社会经济的空前发展和大量吸收、融合边疆民族和邻近国家的文化成果;二是要用华丽的色彩、辉煌绚烂的格调来描绘歌舞升平的景象,来反映唐代政治经济蓬勃发展的现实和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但是,色彩在唐代辉煌的高峰上停了下来。由于历史原因和绘画观念的局限,色彩再没有力量向上冲击了。宋代是水墨画急剧发展和勾线填色原地踏步的时期;而自元代后,水墨画便以绝对优势主导了中国画坛。色彩不仅在画幅上的位置越来越小,而且也变得越来越淡。大青绿山水让位于色彩较弱的小青绿山水,以墨为主的浅蜂山水广为流行。墨给人的一般印象是高雅深奥、超见脱俗,而且在不同的纸、纲上由于笔所含水分的不同,能产生晕开或干湿等不同效果以及明暗浓淡的变化,还能表现物象的质感、量感和色彩感,显得单纯而又丰富,耐人寻味,而色彩则被认为显得火气、俗气。在尊墨的大气候下,一批杰出的画家如郭愿、米常等在山水画上抛弃了唐代以来金碧辉掉的画风而追求平炭清新,水墨画就成了这种精神特点的最好寄托和我体。水墨画的确立和完善,成为后世“文人画”所特有的绘画表现形式,且得到了长是发展、收她与我国原有的老庄哲学有着直接的关系。‎ 到了近现代,中国画色彩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特别是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思想家,奋起呐喊,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在绘画方面把矛头直指文人画,打破了一时沉寂的空气。正是这一变革,中国画色彩风格又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局面,体现了时代精神。无论是重彩工笔,还是重彩水墨写意都呈现出蓬勃生机。这一时期水墨和重彩的结合,推动现代中国画色彩的向前发展。‎ ‎(摘编自董有国《中国画色彩地位的变化和时代特征》)‎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由富有变化且有规律的几何纹样装饰的彩陶,是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绘画。‎ B. 西域佛教画的传入,令色彩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并在唐代达到鼎盛。‎ C. 水墨画的确立,完善,皆源于郭熙、米芾等画家在山水画上追求平淡清新的画风。‎ D. 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中国画色彩的风格重现丰富多彩的局面,展现时代精神。‎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用战国时期漆器装饰和漆画用色的特点,论证当时重彩画艺术水平的高超。‎ B. 文章以长沙马王堆一号墓帛画上色彩对比为例,论证当时重彩技法已积累丰富的经验。‎ C. 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论证了水墨画迅速发展的原因。‎ D. 文章按照时代发展的脉络,详细论证了色彩在中国画中地位的变化及发展过程。‎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 中国绘画早期就非常重视色彩效果,上古史前时期的彩陶纹饰证实了这一点。‎ B. 老庄哲学对宋代水墨画的影响,是宋代以后水墨画能够迅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C. 色彩在中国画中地位的升降变化,反映不同社会时期人们生活审美的需求和时代精神。‎ D. 近现代,思想家们发声把变革矛头指向文人画,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结合的体现。‎ ‎【答案】1. D 2. C 3. D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的是“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本题中,‎ A项,张冠李戴,根据文意应该是“岩石、彩陶纹饰可称为最早的绘画”;‎ B项,曲解文意,“西域佛教画的传入”并不是“色彩在中国画中的地位日渐提高,并在唐代达到鼎盛”的主要原因;‎ C项,“水墨画的确立,完善,皆源于郭熙、米芾等画家在山水画上追求平淡清新的画风”强加因果,根据文意“水墨画的确立和完善……这也与我国原有的老庄哲学有着直接的关系”可知。‎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本题中,C项,“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等论证方法”,文中没有“引用论证”。‎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D项,原文无“是中国绘画与西方绘画结合的体现”之意,属无中生有。文中只提到“特别是20世纪初,康有为、梁启超、蔡元培、鲁迅等思想家,奋起呐喊,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在绘画方面把矛头直指文人画,打破了一时沉寂的空气”。‎ 故选D。‎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年6月28日,在上海举办的2019世界移动大会上,人民网记者在现场见证了一场实时5G远程手术指导演示。在患者完全同意的情况下,凭借中国移动提供的5G网络连接,巴塞罗那临床医院胃肠手术服务负责人安东尼奥·德拉齐博士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的场馆里,为上海东方医院手术室提供了远程实时指导。‎ 在经历了“1G空白,2G跟随、3G突破,4G并跑”的不断努力后,5G对于中国而言,来之不易。5G领先世界,一方面是源于我国顶层设计的宏观布局,另一方面则来自企业层面的创新能力和先发优势。根据预测,2030年,我国5G间接拉动的GDP将增长到3.6万亿元。今年6月6日,我国正式发布5G商用牌照,基于领先技术的支持,加上拥有全球最大的用户规模、巨大的4G网络、丰富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等明显优势,我国5G商用牌照的发放可谓水到渠成。业内认为,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积极抢滩,“中国5G发展引领全球”已成必然。‎ ‎(摘编自《中国5G发展为什么能引领全球?》)‎ 材料二:‎ ‎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大规模商用将开启。记者获悉,三大运营商及中国广电正在全面推进5G商用,包括加速5G网络建设,成立超过百亿产业基金加快5G产业链上下游布局和落地应用等。此外,5G相关资费套餐也在设计酝酿中,5G手机等智能终端有望快速普及。自2020年正式商用起,预计5G带动直接经济产出0.5万亿元,间接经济产出达1.2万亿元;至2025年,预计5G带动直接经济产出3.3万亿元,间接经济产出达6.3万亿元;至2030年,预计5G带动直接经济产出6.3万亿元,间接经济产出达10.6万亿元。‎ ‎2020—2030年中国5G的直接经济产出预估 ‎5G直接经济产出结构(亿元)‎ ‎(摘编自《2020—2030年中国5G的直接和间接经济产出统计情况及预测》)‎ 材料三:‎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表示,将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着力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局面。截至2019年7月,全球已有18个国家和地区宣布提供5G服务或激活5G网络。截至7月底,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已核发5G设备进网试用批文7张,进网许可村示志37万枚。诺基亚、爱立信、高通等企业均已参与我国5G市场,同时国内企业也在加快国际化发展进程。在深化5G与经济社会各行业、各领域的融合创新发展方面,韩夏认为,只有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大投资,加快建网,尽早开通5G业务,大力推进5G应用服务,最大程度推进5G网络共建共享,加快建成覆盖全国,技术先进、品质优良,高效运行,全球领先的5G网络。要构筑5G产业新生态,就必须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研究制定5G跨行业应用指导政策和系列融合标准,并孕育一批示范企业。他认为要为5G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就应加强5G标准制定、应用推广,行业管理、安全保障、资源配置等方面政策协同,推进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协作,强化科技、金融、财政、税收、人才、知识产权等政策支持,形成合力推进5G商用发展新氛围。只有深化5G开放合作,坚持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合作,全面深化5G国际共识,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我们才能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局面。‎ ‎(摘编自《工信部: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经历了过去3G,4G的洗礼,业内人士认为,有了政府的高度重视、企业的积极抢滩,“中国5G发展引领全球”已成必然趋势。‎ B. 设备制造商直接经济产出将成为5G直接经济产出的主要来源,预计2020年设备制造商直接经济产出占直接经济总产出的大多数份额。‎ C. 2020年至2030年十年间,信息服务商和设备制造商的直接经济产出预估总体呈增长趋势,设备制造商贡献价值年年都是最高。‎ D. 中国将以市场和业务为导向,研究制定5G跨行业应用指导政策和系列融合标准,孕育示范企业,构筑5G产业新生态。‎ ‎5.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顶层设计的宏观布局使企业层面的创新能力和先发优势得以凸显,因此中国5G领先世界。‎ B. 5G领先世界,并有全球最大用户规模、巨大4G网络、丰富移动互联网应用等优势,所以我国5G商用牌照顺利发放 C. 2019年中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开启了5G大规模商用模式,全面推进5G商用,普及了5G手机等职能终端。‎ D. 全最统一标准将推动5G快速商用,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我们才能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局面。‎ ‎6. 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4. C 5. B ‎ ‎6.‎ ‎ ①材料一侧重从5G技术的成功运用阐述中国5G发展可能产生全球的影响。②材料二报道了中国即将开启5G大规模商用模式,同时对未来十年中国5G的直接经济产出做出预测。③材料三侧重从工信部发言人的角度阐述在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方面中国的一些措施。‎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进行比对,做出判断。本题中,C项,“年年都是最高”理解错误,从材料二的图表可知,2029年与2030年两年信息服务商的直接经济产出预估比设备制造商的高。‎ 故选C。‎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文本信息,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择“正确”或“错误”“一项”或“两项”的要求,如本题“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章中圈出相关的句子,再一一进行比对。本题中,‎ A项,“宏观布局使企业层面的创新能力和先发优势得以凸显”理解错误,原文两者是并列关系;‎ C项,“开启了”和“普及了5G手机等智能终端”时态错误,文中未然被表述为已然;‎ D项,“全最统一标准将推动5G快速商用,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我们才能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局面”中“全球统一标准将推动5G快速商用”文中无据,原文是“只有深化5G开放合作,坚持在开放中扩大共同利益,在合作中实现机遇共享,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国际机构合作,全面深化5G国际共识,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我们才能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局面”。‎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以上三则材料中,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简要概括”,然后到材料中圈出相关的内容,根据这些内容进行归纳总结。本题中,‎ 从“今年6月28日,在上海举办的2019世界移动大会上,人民网记者在现场见证了一场实时5G远程手术指导演示”、“业内认为,政府高度重视,企业积极抢滩,“中国5G发展引领全球”已成必然”可总结出:材料一侧重从5G技术的成功运用阐述中国5G发展可能产生全球的影响。‎ 从“2019年6月6日,工信部向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我国正式进入5G商用元年,5G大规模商用将开启”、“自2020年正式商用起,预计5G带动直接经济产出……至2025年,预计5G……至2030年,预计5G带动……”可归纳出:材料二报道了中国即将开启5G大规模商用模式,同时对未来十年中国5G的直接经济产出做出预测。‎ 从“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局长韩夏表示,将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着力形成共商、共建、共享的国际合作新局面”、“韩夏认为,只有加快5G网络建设,推动基础电信企业加大投资,加快建网,尽早开通5G业务,大力推进……”可见:材料三侧重从工信部发言人的角度阐述在合力打造开放共赢的5G产业生态方面中国的一些措施。‎ ‎【点睛】客观选择题侧重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每个选项涉及的答题区域往往是一则材料或一则材料的局部,或四个选项的答题区域虽然来自多则材料,但也往往围绕一个共同大方向。考生要会读,就是会读文或图表,会读选项。会读文或图表指能读出文本陈述的事实及核心、文本列举的数据及其差异、材料显示的作者的观点和态度等信息点;会读选项就是阅读试题选项时能读出选项命题者命题的侧重点。还要细对,就是精细对点,把读文或读图读出的信息点与选项的命题点进行细致对照。命题者往往会在细处着手,这就需要考生细心筛选信息点和命题点。接着就要严排查,就是在细对的基础上严格排查四个选项,发现选项与原文信息不一致的地方,进行确定答案。‎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通心木 张港 在使弓用箭的年代,齐齐哈尔东城壕有家门户,号“曲直堂”。曲直堂是造弓的,将最直的木料弯曲成弓,弯曲的弓射出最直的箭,要不咋叫曲直堂?‎ 曲直堂传人包老汉,正与儿子给弓摽劲儿,大门外不是好声的叫嚷。‎ 一大群人,立门口喊叫,还招呼四邻街坊男女老少。‎ 是老熟人老主顾带兵的佐领塔格拉。包老汉拱手:“这不是神箭佐领塔格拉,出了啥事?”‎ 塔佐领指自己鼻子尖说:“你还能认得出我?我还有脸么?我还有鼻子眼睛么?我的脸丢没了,一张脸掉地上,砸得脚面生疼。我,我我没脸了呀!”‎ 原来,神箭塔佐领在大校场,射出偏心箭,三射三偏。这叫哪门子神箭?这叫带兵的佐领?哈哈大笑,一传俩,俩传仨,佐领塔格拉确实没脸了。‎ 塔佐领当众人调转舞弄手上的弓:“我说老包头儿,你自己老眼睛看看,这是你的手造的弓。大家看明白了,毛病在他的弓,不是我塔格拉射得不准。”‎ 老包头接弓一看,心咯噔一下子:这把弓,用的不是通心木,是偏心木。偏心木做的弓,阴天下雨,走了性,箭就不准了。错在自己。‎ 街坊邻居哈哈大笑,指点老包头。‎ 老包头脑袋轰轰响:上辈子留下的通心木,已经打扫完库底子了,已经没有通心木了。‎ 塔佐领直了腰杆子,抬了头,冲大门上牌匾说:“曲直堂这仨字是不是得摘下?”‎ 看热闹的嚷嚷:对对对。‎ 老包头喊儿子孟和:“搬梯子!”‎ 孟和哆嗦着,老包头吼叫:“上手!摘!”‎ 儿子孟和哭丧着,手够着牌匾,塔佐领发声了:“免了,免了,免了,我也就是要个理,找回自己的脸面,不是真摘牌子。”‎ 塔佐领走了,人就散了,事也就了了。‎ 第二天一早,塔佐领开门,“曲直堂”牌子大门口撮着。杀人不过头点地,老熟人,哪能太过份,哪能真摘人家几辈子传的牌子。塔佐领扛牌匾上老包家。‎ 老包头走了,说是去找通心木。‎ 通心木是啥?那是七枝八杈的南山柞里笔直到顶、一茎通天、没疤没节的材料。通心木只长在远在八百里地的长白山;长白大山绵绵千里也难得一根通心木;就是得到通心木,水路旱道千里迢迢才能运输回来;还得手艺人脱胶去性,还得手艺人看好纹路裁截、煣熟。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那可是要银两的。‎ 孟和说什么也不留牌匾,他说:爹走时留下话了,要牌子,他会自己去取。‎ 塔佐领没招,只得扛回牌匾,心里老不是味老不得劲儿了。‎ 一年,两年,老包家不见有人出入,也问不出老人家去处。塔格拉总想解释解解,也不得机会。‎ 有一天,塔佐领实在受不了,觍着脸去拍门,出来的不是包家人,是生人:这家换主儿了,房子转手了。‎ 塔佐领带兵回来,上弓鞍市逛悠,我的妈呀,市上摆着亮斧大锯,是老包头的。又上市场,老包家的刨子锉刀也上了地摊。这老包头他是咋了?‎ 射手么,塔佐领天天练射,其实,那张让他丢过脸面的包家弓,是按塔佐领臂长、力气造的,确实是好弓,只要不正着瞄准,偏上一偏,照样射出好箭。塔格拉早已经射出人人称赞的好箭。‎ 这一天,塔佐领在院子练射,有人拍打门环,声声急急。‎ 塔佐领出门一看,一个老要饭花子,反背手直直立着,塔佐领揉亮眼睛:我的妈呀,这不是,这不是那老包头么?‎ 老包头身后一张大弓,两手捧给塔佐领。塔佐领接弓一看,这可是头一回上眼的、天下无双的、花鬼脸通心木良弓。‎ 老爷子道:“这弓要是中用,牌匾,还我。”‎ 城边一座茅草小屋,门上挂着“曲直堂”牌匾。但是,曲直堂不再制弓了,因为老包头没了干活的床子,没了干活的家什,也没了干活的力气。‎ ‎(选自《小小说选刊》2018年12期)‎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第一段,作者特意介绍了曲直堂名称的由来,与结尾照应,为下文展开老包头寻找通心木的情节做铺垫。‎ B. 从文中画线句子可以看出,整个事件应顺势结束,但第二天“曲直堂”牌匾出现在塔格拉家门口,情节峰回路转,增添了文章波澜。‎ C. 塔格拉因为在大校场射箭用曲直堂的弓射出偏心箭,在人前丢了颜面,所以跑到曲直堂要一个说法,一心只想摘了曲直堂的招牌。‎ D. 小说以其独特的地方特色语言,塑造了性格特征鲜明的人物形象,呈现出浓郁的民族风格。‎ ‎8. 请结合小说,分析老包头的形象特征。‎ ‎9. 作者主要通过塔格拉的视角从侧面来描写老包头寻找通心木艰辛的过程,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 ‎【答案】7. C 8. ①勇于担当;老包头发现塔格拉手上的弓是偏心木做的,而不是通心木做的,马上承认是自己的错误,让儿子摘下祖传的牌匾,表明了他是一个正直且勇于担当的人,体现了他身为曲直堂传人的责任担当。②有自尊心;虽然塔格拉最终没有逼他摘下祖传的牌匾,但他仍坚持摘下来,并且一声不吭地放到塔格拉的大门口,可以看出他是一个有自尊心的人。③信念坚定;为了寻找通心木,制一把真正代表曲直堂的弓,证明曲直堂的名声,老包头宁可变卖家产,历尽艰辛,拿回牌匾,突出了他信念坚定的品格。 ‎ ‎9.‎ ‎ ①推动情节发展;老包头寻找通心木的艰辛过程都是通过塔格拉的所见所闻来展现,他的见闻推动了情节的发展。②衬托老包头勇于担当、信念坚定的人物形象。③增添小说的真实感;塔格拉是故事的见证者,他的所见所闻与感受都使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更具真实感。‎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C项,“塔格拉因为在大校场射箭用曲直堂的弓射出偏心箭,在人前丢了颜面,所以跑到曲直堂要一个说法,一心只想摘了曲直堂的招牌”表述错误,塔格拉是因为在大校场射箭丢了大脸,所以才跑到曲直堂大门口叫嚷,由文中“杀人不过头点地,老熟人,哪能太过分,哪能真摘人家几辈子传的牌子。塔佐领扛起牌匾上老包家”这几句话可以看出,他并非一心想让老包头摘牌匾。‎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这类题目时,首先要明确刻画人物形象的技巧,一般包括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前者主要是对人物进行语言、肖像、心理、动作、细节等进行描写,后者主要是借助其他人或物对人物进行衬托。从具体的做法来看,考生要从小说中圈出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相关语句,分析展示出的人物的特点,然后再看文中是否写到其他人物,这些人物与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是衬托还是反衬。本题中,由“老包头脑袋轰轰响:上辈子留下的通心木,已经打扫完库底子了,已经没有通心木了”、“老包头喊儿子孟和:‘搬梯子!’孟和哆嗦着,老包头吼叫:‘上手!摘!’”可见老包头的勇于担当。由“第二天一早,塔佐领开门,‘曲直堂’牌子大门口撮着”可见老包头有自尊心。由“通心木只长在远在八百里地的长白山;长白大山绵绵千里也难得一根通心木;就是得到通心木,水路旱道千里迢迢才能运输回来;还得手艺人脱胶去性,还得手艺人看好纹路裁截、煣熟。那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那可是要银两的”、“塔佐领出门一看,一个老要饭花子,反背手直直立着,塔佐领揉亮眼睛:我的妈呀,这不是,这不是那老包头么”等内容可见:老包头由信念坚定。‎ ‎【9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次要人物作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考生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作者主要通过塔格拉的视角从侧面来描写老包头寻找通心木艰辛的过程,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这样写的作用”,考生在解答本题时,应先了解:小说中次要人物往往着墨不多,但其地位不可忽视,他们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角色,我们在学习中也要着力对次要人物的作用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小说赏析水平。次要人物的设置只要是为主要人物服务,其作用一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1.烘托突出主人公性格;2.深化主题;3.推动故事情节发展;4.烘托气氛。本题中,通过塔格拉的所见所闻来展现,如“原来,神箭塔佐领在大校场,射出偏心箭,三射三偏”、“塔佐领直了腰杆子,抬了头,冲大门上牌匾说:‘曲直堂这仨字是不是得摘下?’”、“有一天,塔佐领实在受不了,觍着脸去拍门”等内容的设置,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上看,这一形象的设置是为了衬托主人公老包头的形象:勇于担当、信念坚定。从故事的真实性的角度考虑,有了塔格拉见证,可增强文章的真实性。‎ ‎【点睛】人物形象题的解题思路可以分四步走:一是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确定作者的感情倾向是褒扬还是贬低,是颂扬还是讽刺;二是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助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性的语句;三是看用了什么手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四是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沛公左司马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珍宝尽有之。”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当是时,项羽兵四十万,在新丰鸿门;沛公兵十万,在霸上。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此天子气也。急击勿失!”‎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沛公居山东时 山东:崤山以东,即指函谷关以东地区 B. 妇女无所幸 幸:幸免 C. 项羽季父也 季父:此处指的是叔父 D. 鲰生说我曰 鲰生:浅陋无知的小人 ‎11.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B.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C.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日/毋从俱死也/‎ D.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邦率军先进入咸阳,他的下属左司马曹无伤向项羽告密,称刘邦占领了函谷关想要称王关中,成功激怒项羽。‎ B. 范增是项羽主要谋士,他在项羽决定攻打刘邦军队时,分析了刘邦入关的真正意图,劝说项羽勿失时机立即攻打刘邦。‎ C. 刘邦见到项伯后,设宴款待,抬高对方身价,放低自己的姿态,极力拉拢对方,再三强调自己没有背叛项羽的想法。‎ D. 张良为刘邦献计,巧妙使刘邦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成功通过项伯劝阻项羽,使其暂时停止了攻打刘邦的计划。‎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项羽大怒曰:“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 ‎(2)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答案】10. B 11. D 12. A ‎ ‎13. (1)项羽很生气地说:“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 ‎(2)我进入关中,财物丝毫不敢据为己有,造官吏名册和户籍册,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明确,此题涉及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古代职官常识等。考生要根据课内的积累并结合语境,认真分析,确认词义。本题中,B项,“妇女无所幸”中的“幸”是“宠幸”的意思。‎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如本题中,“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日/毋从俱死也”一句的意思是: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其中,“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主谓宾俱全,句子成分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C;“欲呼张良与俱去”的意思是: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语义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本题中,A项,“曹无伤向项羽告密”理解错误,文中是“曹无伤使人言于项羽曰”,是曹无伤派人告密的意思。‎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拿到句子之后,应先回归文本,然后分析句子中是否存在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短语,再按照不同的句式进行调、换、删,再采取对译法,逐字进行翻译。本题中,第一句中,旦日:明天;飨:犒劳;为:给。第二句中,秋毫:丝毫;籍:籍贯,此处带宾语,构成动宾结构,活用作动词,意思是“登记”;封:封闭。‎ ‎【点睛】参考译文:‎ ‎ 刘邦驻军霸上,还没有能和项羽相见,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派人对项羽说:“刘邦想要在关中称王,让子婴做丞相,珍宝全都被刘邦占有。”项羽大怒,说:“明天犒劳士兵,给我打败刘邦的军队!”这时候,项羽的军队四十万,驻扎在新丰鸿门;刘邦的军队十万,驻在霸上。范增劝告项羽说:“沛公在崤山的东边的时候,对钱财货物贪恋,喜爱美女。现在进了关,不掠取财物,不迷恋女色,这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处。我叫人观望他那里的气运,都是龙虎的形状,呈现五彩的颜色,这是天子的气运呀!赶快攻打,不要失去机会。”‎ 楚国的左尹项伯,是项羽的叔父,一向同留侯张良交好。张良这时正跟随着刘邦。项伯就连夜骑马跑到刘邦的军营,私下会见张良,把事情详细地告诉了他,想叫张良和他一起离开,说:“不要和(刘邦)他们一起死了。”张良说:“我是韩王派给沛公的人,现在沛公遇到危急的事,逃走是不守信义的,不能不告诉他。”于是张良进去,详细地告诉了刘邦。刘邦大惊,说:“这件事怎么办?”张良说:“是谁给大王出这条计策的?”刘邦说:“一个见识短浅的小子劝我说:‘守住函谷关,不要放诸侯进来,秦国的土地可以全部占领而称王。’所以就听了他的话。”张良说:“估计大王的军队足够用来抵挡项王吗?”刘邦沉默了一会儿,说:“当然不如啊。这又将怎么办呢?”张良说:“请您亲自告诉项伯,说刘邦不敢背叛项王。”刘邦说:“你怎么和项伯有交情?”张良说:“秦朝时,他和我交往,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了下来;现在事情危急,幸亏他来告诉我。”刘邦说:“他和你年龄谁大谁小?”张良说:“比我大。”刘邦说:“你替我请他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他。”张良出去,邀请项伯。项伯就进去见刘邦。刘邦捧上一杯酒向项伯祝酒,和项伯约定结为儿女亲家,说:“我进入关中,一点东西都不敢据为己有,登记了官吏、百姓,封闭了仓库,等待将军到来。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我日夜盼望将军到来,怎么敢反叛呢?希望您全部告诉项王我不敢背叛恩德。”项伯答应了,告诉刘邦说:“明天早晨不能不早些亲自来向项王道歉。”刘邦说:“好。”于是项伯又连夜离去,回到军营里,把刘邦的话报告了项羽,趁机说:“沛公不先攻破关中,你怎么敢进关来呢?现在人家有了大功,却要攻打他,这是不讲信义。不如趁此好好对待他。”项王答应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岭南江行①‎ 柳宗元 瘴江②南去入云烟,望尽黄茆③是海边。‎ 山腹雨睛添象迹,潭心日暖长蛟④涎。‎ 射工⑤巧伺游人影,飓母⑥偏惊旅客船。‎ 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 ‎[注]①本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十年,柳宗元进入今广西以后赴任柳州刺史的旅途之中。当时作者因谗被贬柳州。②瘴江;古时认为岭南地区多有瘴疠之气,因而称此处江河为瘴江。③黄茆:黄茅,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④长蛟:此处指水蛭。⑤射工:蜮,古代相传有一种能含沙射影的动物。⑥飓母:此处用以指飓风。‎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实写眼前之景,瘴江南去直抵云烟深处,黄茆尽头就是海边。‎ B. 颈联借“巧伺”“偏惊”生动写出了岭南风物射工、飓母的特点。‎ C. 象迹、蛟涎等奇崛险怪的物象折射出诗人滴守之地荒凉落后的自然环境 D. 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诗人借用诗中景物,抒发了强烈的感情 ‎15. 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 本诗的尾联“从此忧来非一事”,表达了自己对被贬一事的豁达态度;“岂容华发待流年”中的“岂容”二字,表明了诗人的意志并不消沉,虽然再遭贬官,到了岭南这种环境恶劣之地,但他仍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之意。‎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考查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采用了客观选择题的形式,各选项内容涉及了对诗歌的手法、形象、主题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的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然后要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逐句翻译诗句,接着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了什么样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了怎么样的思想情感,思考诗歌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再对照选项一一确认,得出答案。本题中,D项,“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情”有误,应是前三联写景,最后一联抒情。‎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把握诗歌中思想感情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诗歌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然后理解尾联的意思,再结合全篇分析诗人的情感。本题中,本诗的尾联“从此忧来非一事,岂容华发待流年”一句的意思是:今后我忧虑的事啊,岂止是一桩一件?尽管头发花白,年老力衰。也不能坐待时日,虚度华年。从思想感情上看,体现了作者虽然再遭贬官,但他仍有欲趁暮年有所奋发之意的豁达。‎ ‎【点睛】译文:‎ 雾气弥漫的江水向南流去,航行的船只犹如没入云烟。放眼望去,黄茅漫山遍野,它的尽头就是大海之边。‎ 雨后初晴,山腰里云气飘浮,变幻莫测形成象迹在呈现。深潭日照。蒸气升腾,水面似有蚊龙吐沫喷涎。‎ 江边的射工狡诈地窥探着,等待时机向游人施放凶险。阴沉的云气预示着飓风的来临。惊扰着航行中的客船。‎ 今后我忧虑的事啊,岂止是一桩一件?尽管头发花白,年老力衰。也不能坐待时日,虚度华年。‎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关雎》中的青年男子由“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引起“________,________”的美好联想,表现青年男子对美丽少女的倾慕。‎ ‎(2)《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婚后起早睡迟,每天如此辛苦劳作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归园田居(其一)》中表明作者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回乡开荒种地,过田园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窈窕淑女 (2). 君子好逑 (3). 夙兴夜寐 (4). 靡有朝矣 (5). 开荒南野际 (6). 守拙归园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名句的识记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对于语境型默写,考生应先分析语境,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境回顾诗句。默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词语:“窈窕”“逑”“夙”“寐”“靡”“拙”。‎ ‎【点睛】古诗词默写年年必考,近年来理解性默写题的考查比例渐渐加大,难度比直接型默写稍大,灵活性更强,需要学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名句名篇内容,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并且在理解的基础上加强背诵,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短短一分钟,上海的“魔方—2”超级计算机可完成24000万亿次浮点运算,广东生产5台民用无人机,移动支付金额近4亿元,2370.7万元的商品进入中国。从江南到北国,从沿海到内陆,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士地上,________都在发生着新变化。一组《中国一分钟》系列微视频,( )。‎ ‎70年前的中国,基础弱、底子薄,是一个占世界1/4人口的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但今天的中国,已________。今日之中国,已经是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全世界超过2/3的高铁轨道铺设在中国,超过1/3的5G标准必要专利掌握在中国,高速公路总里程________世界第一。早上在西安吃羊肉泡馍、中午到成都吃个火锅,已不再是________。‎ 革命年代,中国人民以血肉之躯筑起拯救民族危亡、捍卫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团结奋进、________勠力同心,在历史前进的逻辑中前进,在时代的发展湖流中发展,影响了世界,同时极大地去改变中国。‎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时时刻刻 今是昨非 稳居 痴心妄想 B. 无时无刻 今非昔比 高居 非分之想 C. 时时刻刻 今非昔比 稳居 痴心妄想 D. 无时无刻 今是昨非 高居 非分之想 ‎18.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不少网友都在感叹,“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奇迹价值”‎ B. 让不少网友感叹,“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奇迹”‎ C. “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奇迹”,这是不少网友的感叹 D. 让不少网友感叹,“奇迹的中国,每一分钟都在创造价值”‎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B.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 C. 在时代发展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革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D. 在发展时代的潮流中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中国,也深刻地影响了世界。‎ ‎【答案】17. C 18. B 19. A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把握成语的意思,再结合语境辨析正误。本题中,‎ 第一空,根据原文……都”的结构,应用“时时刻刻”,“无时无刻”常与“不”组成双重否定结构。‎ 第二空,“今非昔比”指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是昨非”指现在是对的,过去是错的,意指认识过去的错误。此处与错误无关,应用“今非昔比”。‎ 第三空,“稳居”更侧重数据的稳定;“高居”指某个时期。根据语境“高速公路总里程________世界第一”,更适用“稳居”。‎ 第四空,“痴心妄想”,形容一心想着不可能实现的事;“非分之想”指妄想得到本分以外的好处。根据语境“中国人民团结奋进、________、勠力同心”,此处应用“痴心妄想”。‎ 故选C。‎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是从文中抽出一句话让考生进行选择,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A、C两项陈述对象发生了变化,上文主语是“微视频”,为保持主语一致,可以排除A、C两项;比较B、D两项,衔接的内容是“中国在创造奇迹”还是“奇迹的中国在创造”,根据上文内容,可知应该是“中国的每一分钟,都在创造奇迹”,故排除D项。‎ 故选B。‎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浏览划线句,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本题中,‎ B项,“极大地改变了世界,也深刻地影响了中国”不合逻辑,应先是“改变了中国”,然后才是“影响了世界”;‎ C项,“极大地改革了中国”动宾搭配不当,应为“极大地改变了中国”;‎ D项,语序不当,“时代”应放在第一个“发展”前。‎ 故选A。‎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法功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此题属于语言表达连贯的语句复位题,既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也考查选用句式的能力。语句复位题指根据所提供的语境,选择与语境最相符、与上下文衔接最连贯的一句话。语句复位题一般是定位选句,大多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做好语句复位题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察:话题是否统一。要注意陈述主体、陈述内容、叙述的角度要保持一致;前后是否勾连。要关注形成句群或复句的各分句之间存在的顺承、因果、假设、并列等关系,做到思路清晰,层次合理;事理是否相承。既要注意注意逻辑关系,如因果、条件、并列、递进、总分、先后、大小、多寡、快慢、轻重、难易、表里等的思维顺序,又要注意符合生活的事理;意境是否协调。要注意画面、情调、风格的和谐统一。或阴沉凄凉,或欢乐热烈,或简洁明快,或隐晦曲折等,文段中所体现的情感意蕴,同其中的物象要高度契合统一;句式是否一 致。如句子的结构、关联词的搭配等,所选的句子要和语段信息前后照应,表意上形成一个完美的整体;音节是否和谐。要考虑语句前后句子的字数、音节、句式、平仄等。‎ 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化学能发热纤维是将一些化学物质加到纤维中,①___。比如把铁粉加入纺丝的原料当中,铁粉与空气接触时,发生氧化反应放热,从而达到升温加热的目的。但是这种产品发热效果不是很理想,而且由于铁粉全部被氧化以后,就无法再继续氧化放热,②___‎ ‎。最适合用在衣服上的是电能发热纤维,但是想要穿在身上,既轻便又柔软,能够随意弯折,并能够经过洗衣机和水的考验,用金属就不合适了,于是碳的优越性便体现出来了。碳虽然不是金属,③___。将含碳的有机纤维材料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得到碳纤维,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而且韧性好,耐高温。‎ ‎【答案】 (1). ①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热量 (2). ②所以持久性也比较差 (3). ③但是却能够导电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设题的形式,如本题要求“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考生要把握前后的语境,明确主语的一致性,明确句式的对称性,明确前后内容的照应。本题中,后文中有“发生氧化反应放热,从而达到升温加热的目的”,可见此处强调“利用化学反应产生热量”;由前文“而且由于铁粉全部被氧化以后,就无法再继续氧化放热”体现的是“持久性也比较差”,前边有关联词语“由于”,因此此句开头应用“所以”一词;有后文“将含碳的有机纤维材料经过一定的处理后,得到碳纤维,不仅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可见此处强调的是应该用何种导体的问题,即“但是却能够导电”。‎ ‎21.把下面这则新闻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 科技日报讯(记者冯卫东)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发布了一份由权威气候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报告。报告指出,2015年~2019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时代升高了1.1℃,与2011~2015年间相比升高了0.2℃,2015年~2019年很可能将成为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这一升温所带来的气候影响包括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大范围、长时间的热浪,还有热带气旋,洪水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 ‎【答案】世界气象组织指出,近五年全球平均气温持续升高,导致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气候事件频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压缩语段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应先审清题目要求“把下面这则新闻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50个字”,然后浏览文段,摘取信息点,进行整合。本题中,由“科技日报讯(记者冯卫东)世界气象组织日前在联合国气候峰会上发布了一份由权威气候科学家共同撰写的报告。报告指出……”可见主语和谓语应分别是“世界气象组织”和“指出”,由“报告指出,2015年~2019年,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时代升高了1.1℃,与2011~2015年间相比升高了0.2℃,2015年~2019年很可能将成为人类有记录以来最热的5年”可提炼出“近五年全球平均气温持续升高”。由“这一升温所带来的气候影响包括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大范围、长时间的热浪,还有热带气旋,洪水和干旱等极端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可概括出“导致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将这些信息点整合在一起为“世界气象组织指出,近五年全球平均气温持续升高,导致冰盖融化、海平面上升以及极端气候事件频发”。考生一定要注意字数限制。‎ 四、写作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9年春节档,《流浪地球》票房口碑双丰收。这部电影向世界人民展示了中国青年张扬而不失温和,激情又兼具东方魅力的面孔。随着时代的前进,中国正以崭新的姿态矗立于世界的东方,但我们仍不时可以看到许多外国媒体和个人对中国存在误解,提及中国人,除了“功夫”,就是唐人街。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除了举国欢腾庆祝,我们身为中国青年,更应思考:我应该以何种面貌走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文章要体现你对“中国青年”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青春路上 在没有青春的城市中,永远都下着铅色的雾,心里的梦想飘忽而跌撞,陷入漆黑的城市,总是伴着欣喜迎来黎明。听完这位艺术家—董荣璨的报告,暮色已重了,青春不能辗转,为什么不拼一把?‎ ‎“游以长野,安于吾乡”当你看到的世界越大,你就会越收敛起自己的狂妄自大,所有人走过的路,都只是平凡的路。当他提着行李箱迈上他国,他就知道从前的一切都缥缈了。他的青春之路是以二十美元开始的。今天他站在舞台辉煌,他的青春不曾灭过,而我们的仅仅只是开始。我沉思,他的冲动,他对梦想的追求,一刻都不曾停过,我想这种冲动,正是我们所需要的。‎ 他的路,左边的鞋印未干,右边的鞋印已黄昏。他的回忆像一本厚重的书,里面满是尘埃,他却没有湿了双眸,不是回忆太重,而是青春太热烈,使他忘记了拼搏的苦难。他曾送外卖而出过车祸,这个钢琴家的一只臂膀被划伤,他只顾学费而忘了他这双弹钢琴的手。他住地下室冷瑟萧条,他还乐此不疲的创作。这是被梦想驱动的青春,一把辛酸都淌在他年轻的脊背,汩汩鲜血里流的尽是对梦想的追求。我顿时不知如今我是否在追梦路上。考试几次失利就想放弃,昔日浑浑噩噩,又悔恨当初。当心中多了一份渴望与坚持,就像这位艺术家一样,青春就不会再是过眼云烟。‎ 奔赴于梦的一场盛宴,青春永远都是晴朗。他被生活磨去了昔日容颜,依旧碌碌的奔跑,他有梦,所以尽一切可能。最后,他在音乐厅里有了一场属于自己的音乐会,当观众脸上流出欣赏与赞扬的笑,他的梦实现了。我们还在路上,当周围人潮汹涌,曾经的兴奋与沮丧交织着心情,斑斓的色彩忽的洒向脑海,自己的苦难在阳光下被轻易的洞穿。原来,坚持是一窗玻璃,擦着凛冽的碎片只有不避不躲,一扇一扇的走过去,才会发现透过碎片的阳光不是刺眼,而是温暖又明朗。‎ 世间烟火纲常,生命的河流深处是静默,如果把青春燃烧,洒向人生的森林,烈火熊熊,总会引起青春的热浪。青春路上,我们在前行,这条路上的青春,是幅远观才能形成的油画,是一句稀声的大言。‎ 青春路上,我们义无反顾。‎ ‎【解析】‎ ‎【详解】这是一道综合型材料作文题,材料选择用电影《流浪地球》来导入,引出中国青年“张扬而不失温和,激情又兼具东方魅力的面孔”,其中“面孔”带有双关意味,既指电影的人物外形,更指人物所呈现出来的精神面貌。接着材料又联系了时代背景,一方面是中国的崭新姿态,另一方面是外国媒体和个人对中国的误解,或者说是固定印象,这个矛盾正是材料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方向:当今时代,中国人是怎么样的?如何打破别人对中国和中国人的刻板印象?结合时事热点建国70周年庆典,强调了写作人“中国青年”的身份,指引了写作方向:我应该以何种面貌走入社会,面对纷繁复杂的世界?‎ 所以这道材料作文题,对写作人提出了几个要求:‎ ‎1.必须明确“我”的主人公意识,同时明确身份——中国青年。不能泛泛而论,而应从“我”的视角入手去表达观点。‎ ‎2.以当今时代为主要背景,社会的发展,资讯的发达,中国与世界的沟通与合作无处不在,“我”作为新时代的中国青年,也面临这样的社会环境,所以构思时不能脱离时代背景。‎ ‎3.材料以中国70年华诞为背景,强调“中国青年”的身份,实际上暗含了“肩负重任”的意味。引导思考时强调时代责任感。‎ 参考立意:‎ ‎1.以奋斗为桨,扬青春之帆;‎ ‎2.以中国梦为翼,展吾辈之雄姿;‎ ‎3.青春路上,我昂首前行。‎ 可用素材:‎ 因为有着搏击长空的信念,雏鹰才会忍着伤痛练习飞翔;因为有着摆脱束缚的信念,蝴蝶才会在破茧的瞬间奋力挣扎;因为有着永不服输的信念,水滴才造就了“滴水穿石”的奇观……信念如灯,驱散迷茫的黑暗;信念如路,指引前进的方向;信念如船,有了它,更易到达胜利的彼岸。信念是奋斗的目标,是前进的动力。在这大好的青春年华,带着信念前行吧,给自己一个目标,一股力量,使自己不再彷徨!‎ 理想是指南针,给陷入迷雾的人们引导方向;理想是路,引导你到黎明:理想是风浪的小船,带领着你到达成功的彼岸……有了理想,生活才有方向,学习才有动力,人生才有价值。每一个人都拥有梦想,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都付出了幸勤的汗水。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使他们实现了那神圣不可玷污的梦想。‎ 新中国一点点壮大,在她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间,我们圆了香港和澳门的回归梦,圆了飞天梦,圆了航海梦,圆了奥运梦,圆了世博梦……老百姓们生活上的梦也圆了:圆了买房、买车、让孩子上学,赡养老人的梦……世界还将见证,一个更加充满梦想的中国将会呈现在世人面前!‎ 从1840年,直到今天,还将到未来,中国以“造梦者”的身份,来创造出她自己的一个又一个神话般的梦!正是“中国梦”激励着我们每一个中国人奋勇前进!我想这个梦一定是玫瑰色的,那是温暖,明媚又带一点浪漫的色彩!可以坚信,只要我们踏实肯干,锐意进取,努力奋斗,充满希望,就一定能够迎接一个更加美丽的中国梦!‎ 行文结构:‎ 议论文的结构较为常见的是并列式、层进式和对比式。本文首先通过分析材料得出自己的观点;然后运用事例进行论证,如此题可围绕“青春不能辗转,为什么不拼一把”这一中心论点,以钢琴艺术家的奋斗之路为例进行论述;最后回扣论点总结全文“青春路上,我们义无反顾”。安排结构时要刻意凸显一下标题、开头、结尾的照应关系。‎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