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省名校(适用于河北重庆广东福建湖南)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五省名校(适用于河北重庆广东福建湖南)2021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测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2021届新高考五省第一次统一联合考试 语文试卷 本试卷适用于基于旧课标的新高考模式省份(河北、重庆、广东、福建、湖南),在深度研究 2020年新高考省份语文试卷基础上加以命制试题。符合广大师生新高考模式下的需求。‎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国货变成国潮,一方面需要实打实的产品,另一方面需要转变呈现形式,让消费生力军的年轻人为之买单。于是我们看到旺旺公司推出了潮牌毛衣,经典国货品牌六神花露水、英雄钢笔、回力鞋等都推出跨界新品,主打90后、00后消费者。‎ 在国货跨界背后,有股神秘力量叫人工智能。实际上,用人工智能指导国货跨界的操作模式,在天猫平台上已经比较成熟了。这里,人工智能承担两个功能:一方面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哪些IP(即知识财产、文化现象等)和品牌用户的重合度更高,品牌有没有做联名的潜力和价值,预测联名后卖出爆款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可以提升货品创意本身的兴趣指数,品牌确认与IP合作后,人工智能可以推动一些创意方向,更好迎合市场或特定圈层的喜好。2018年天猫“双十一”全球潮流盛典上,旺旺与独立设计师品牌联名款红色毛衣成为当晚的焦点。在这场盛典开始的四天前,旺旺卫衣在天猫进行了小规模限量发售。合作款卫衣、毛衣和零钱包均在7秒内售罄,甚至带动了七十万粉丝涌入旺旺天猫官方旗舰店,客流量是平时的十倍,跨界效应显现。今年5月10日,“天猫国潮脑洞官”小程序的上线,则意味着借助人工智能进行国货跨界再进一步。从活动页面来看,依靠左边的IP及右边的品牌进行组合,生成跨界商品,通过上下滑动模式,单个用户在短时间内看到品牌合作最大的可能性。用户自己选定商品并为其点赞支持,最终支持率靠前的商品则将被生产市售。‎ ‎(摘编自《人工智能让跨界的国货成爆款》)‎ 材料二:‎ 在未来教育的变革中,人工智能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与终身学习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当前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和影响,但整体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依然面临诸多困境。要突破困境还应合理规划其发展路径。‎ - 24 -‎ 第一,加大教育人工智能产品研发力度,提升技术服务品质。一是加强教育专家、人工智能专家以及企业人员间的合作,了解当前教育现实需求,寻找人工智能与教育的契合点,推动教育智能产品的研发与应用。比如,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探索教育情感类机器人的研发,使其能够与学生进行情感互动,实现人机共情,让机器变得更有“温度”。二是拓展教育人工智能产品的功能模块,满足不同阶段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和教师的教学要求。当前,国家积极倡导在中小学开设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因此可以研发与之配套的教育人工智能产品,比如编程类教学工具和软件,以此辅助教育教学,优化学习效果。三是建立完备的教育人工智能产品安全监管和评估体系,规范行业标准,加大市场督导与监察力度,保障企业为教育人工智能发展提供安全、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第二,构建和谐共生“人机结合”新生态,增强教育人工智能信任感。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发展是智能时代的重要趋势。教育人工智能将取代教师的重复性劳动,一定程度上减轻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使得教师有更多时间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化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但是教育中涉及的学生道德品质、价值观念以及情感态度的培养是人工智能所不能替代的,仍然需要由教师来完成。因此,“人机结合”将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主流趋势。此外,人机信任是教育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因素,建立长效的人机信任机制是构建和谐共生“人机结合”新生态的前提。因此,要加快完善人工智能治理体系,制定和嵌入道德标准,打造更加强大、安全和值得信赖的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系统,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的良性发展。‎ ‎(摘编自杨现民、张昊等《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难题与突破路径》)‎ 材料三:‎ 科幻作品的人工智能叙事与当代人工智能的社会叙事有着很大差别,但在当代社会叙事中又往往不经意地将二者混为一谈。这其中当然有旧媒体和新媒体的推波助澜——越是新媒体越喜欢对社会恐惧推波助澜,因为这可以“恰切地”引发人们的焦虑和单纯快乐,其真实目标是增加新媒体的点击量。但三人成虎,社会叙事沉浸其中,不免最后也把自己吓倒。‎ 无论是人工智能伦理、法律,还是未来的生活形式,所有这些都包含着想象的成分。人工智能的未来图景并非全部真实,而是一种既有真实,又有虚构的东西,但是虚构不是贬义,它具有一种独特的力量。这一独特的力量与人工智能的当代发展及其在当代生活中的独特地位密切相关。在此之前,似乎没有一种新技术能够把我们带向对未来的彻底忧虑。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都曾引发人们的焦虑,担心人类就此异化。现代思想家对技术的批判达到连篇累牍的程度,但是,所有新技术最终都与人达成了和解,新技术与人的理想融合在一起,最终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工智能难道不能走这样的道路吗? ‎ - 24 -‎ 一个重要理由是,人工智能向我们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即奇点①来临。所有的社会叙事其实都围绕着这个问题展开,所以目前人工智能虽然还没有达到对人类自身发起挑战的程度,但我们总是预设人工智能将会以人类不可想象的速度发展,比如阿法狗已经充分展示了这一进展速度,最后只能把它停下来,因为人类棋手再也无法战胜它,继续发展它的棋力已无意义。如果未来人工智能全面超过人类,那么,地球上将存在两种顶级存在,一种是人类,一种是人类的造物——人工智能。但人工智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摧毁人类,这不能不引起人类的恐惧。围绕这样一个奇点叙事,整个社会叙事划分为截然对立的两种态度: 拥护或反对。拥护人工智能者认为上述叙事只是一种忧虑,反对人工智能者认为这是人类的悲观未来。由此,人工智能在当代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得以彰显,它几乎摧毁了所有古典优雅的人类表征,直接将我们带到生存或毁灭的基础问题上。当然,所有这些叙事在引发忧虑的时候,却没有发现,这一叙事形式把未来的近景想象和远景想象不幸地混淆一处,并与当代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进行嫁接,以至于我们从一开始所讨论的很可能就是一个不可证明的伪命题——人工智能具有自主意识,能够消灭人类。我们充满恐惧地认为,人工智能可能发展出自己的自主意识,这会让它具有全面代替人类的动力。但更多时候,自主意识是一种概念嫁接,而不是一个必然结果,而人工智能替代人类,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幻构想。‎ ‎(摘编自王峰《人工智能科幻叙事的三种时间想象与当代社会焦虑》)‎ ‎【注】①此处指机器在智能方面超过人类的那个阶段。‎ ‎1. 下列关于材料中人工智能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工智能可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品牌的联名价值及销售潜力,为国货跨界提供支持。‎ B. 教育人工智能可以替代教师的部分劳动,但涉及道德、价值、情感培养等工作除外。‎ C. 教育人工智能正处于起步阶段,它未来的良性发展离不开人机信任这一关键要素。‎ D. 人工智能的独特力量在于既真实又虚构,给人类带来未来可能被异化的巨大焦虑。‎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跨界效应”产生的前提是,获取联名品牌和用户兴趣的数据,精准定位爆款商品并进行设计制售。‎ B. “天猫国潮脑洞官”小程序让用户也能参与品牌跨界合作,如果用户选定的商品支持率靠前就可以生产市售。‎ C. 对人工智能持反对态度者,实际是将想象与现代技术嫁接,幻想人工智能可能发展出自主意识进而替代人类。‎ D. ‎ - 24 -‎ 材料一以旺旺卫衣为例展现人工智能的强大功能,材料三则以阿法狗为例证明人工智能发展速度超出人类想象。‎ ‎3.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在二三十年前,人们接受教育之后就可以受用一辈子,但对人工智能时代出生的人来说并非如此,他们必须保持终生学习。”‎ B. “技术如何跟教育更好地融合,主要还是看宏观大环境。教育的未来,主要取决于宏观社会环境的变革。”‎ C. 阿里云城市大脑覆盖交通、平安、市政建设、城市规划等领域,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公共系统之一。‎ D. 华中师大成立全国首个人工智能教育学部,要将学校建成人工智能教育创新引领基地和卓越教师培养示范区。‎ ‎4. 三段论是演绎推理的一种,它由三个命题组成,前两个命题是推理的前提,后一个命题是结论。请仿照示例,梳理出材料三画线语段中隐含的逻辑思路。‎ 示例:‎ a.所有科学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大前提)‎ b.逻辑学的规律是科学规律,(小前提)‎ c.所以,逻辑学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结论)‎ 语段梳理:‎ a.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所有新技术都曾引发人们的焦虑,但最终都与人达成和解。(大前提)‎ b._________,(小前提)‎ c.__________。(结论)‎ ‎5. 有同学看过某科幻电影后,对人工智能与其创造者权力反转的恐怖后果产生了深深的担忧,进而认为人类不应该发展人工智能。你是否认同他的看法?请结合三则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答案】1. D 2. A 3. D ‎ ‎4. (1). b.人工智能是一种新技术 (2). c.所以人工智能(开始会引发人们的焦虑,)最终会与人达成和解 ‎ ‎5. 不认同。①科幻电影中关于人工智能的描述是基于幻想的,其目的是借助想象激发恐惧,博取收视率;含有虚构成分,不可全信。②到目前为止,所有新技术都与人类和解,成为现代生活有机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最终也会如此。③目前看来,人工智能正在经济、教育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其发展势在必行。因此应该发展人工智能。‎ - 24 -‎ 认同。①虽然是科幻电影,但是基于对现实科技的研究,不能完全否定对未来的这种预测,像电话、互联网等曾经也被视为科幻,如今已经成为现实。②阿法狗的实施证明,人工智能的智力会超过人类,因此无法完全否认它不能替代人类这一可能。‎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中重要概念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错误设置一般为混淆范围,强拉因果、曲解文意、无中生有、以偏概全或偷换概念等。‎ D项,陈述对象混乱。材料三说的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图景并非全部真实,而是一种既有真实,又有虚构的东西”,材料三中说的是“人工智能的未来图景”,而不是选项中说的“人工智能的独特力量”‎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的能力。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 A项,“精准定位爆款商品”错,把可能性说成了必然性。材料一说“通过数据分析,判断哪些IP(即知识财产、文化现象等)和品牌用户的重合度更高,品牌有没有做联名的潜力和价值,预测联名后卖出爆款的可能性”,可见,材料一中说只能预测,无法“精准定位”爆款商品,但是选项说是“精准定位爆款商品”。‎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首先要明确材料二中的观点是什么,然后结合各选项内容分析它是否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的观点。‎ 首先要明确材料二阐释的观点是:教育人工智能突破困境需要合理规划其发展路径。‎ A项,论证人工智能给教育带来的变化,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 B项,强调宏观大环境对教育人工智能的重要性,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 - 24 -‎ C项,说的是阿里云城市大脑各领域,是目前全球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公共系统之一。这与教育人工智能无关,所以不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观点。‎ D项,为突破教育人工智能困境进行的尝试和发展,能够证明观点。‎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正确使用论证方法的能力。这道题重点考的是分析演绎推理的过程。根据题干提示,已经知道演绎推理过程就是由前两个命题作前提,推出后一个命题这个结论的逻辑过程。首先看懂示例,再梳理出材料三画线语段中隐含的逻辑思路。示例中“所有科学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大前提,“逻辑学的规律是科学规律”是小前提,“所以,逻辑学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由前两个前提推出的结论。这属于三段论推理。‎ 本题仿照示例的推理:“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所有新技术都曾引发人们的焦虑,但最终都与人达成和解”是大前提,由“新技术与人的理想融合在一起,最终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可知,这句话说的是人工智能是一种新技术,所以“人工智能是一种新技术”就是推理的是小前提,“人工智能难道不能走这样的道路吗”的意思是人工智能也能走这样的道路,“这样的道路”是指“人工智能开始会引发人们的焦虑,最终会与人达成和解”这样的情况,这样,由前两个前提推出的结论就是“所以人工智能(开始会引发人们的焦虑,)最终会与人达成和解”。综上分析,把“人工智能是一种新技术”填写在b处,把“所以人工智能(开始会引发人们的焦虑,)最终会与人达成和解”填写在c处。‎ ‎【5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探讨文本某些问题时,必须从文本的材料出发,能从选择材料、提炼意旨、构思谋篇、遣词造句等角度加以分析,做出评价,并用理由证明自己的观点。具体步骤:首先应明确写出自己的看法,句式是“我认同”或“我不认同”。接下来,结合文本内容和实际生活中分析自己的理由,把理由分点罗列。最后,可加总结句,句式“所以或因此……”,如果已超字数、超范围,可不写总结句。‎ 本题,首先要明确回答自己的看法是“不认同”或“不认同”,然后分别陈述理由。‎ 如果是“不认同”的看法,理由是:“新媒体越喜欢对社会恐惧推波助澜,因为这可以‘恰切地’引发人们的焦虑和单纯快乐,其真实目标是增加新媒体的点击量”“人工智能的未来图景并非全部真实,而是一种既有真实,又有虚构的东西”“人工智能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摧毁人类,这不能不引起人类的恐惧”概括为:科幻电影中关于人工智能的描述是基于幻想的,其目的是借助想象激发恐惧,博取收视率;含有虚构成分,不可全信。‎ - 24 -‎ ‎“所有新技术最终都与人达成了和解,新技术与人的理想融合在一起,最终成为现代社会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人工智能难道不能走这样的道路吗”概括为:到目前为止,所有新技术都与人类和解,成为现代生活有机组成部分,人工智能最终也会如此。‎ 材料一“旺旺与独立设计师品牌联名款红色毛衣成为当晚的焦点。在这场盛典开始的四天前,旺旺卫衣在天猫进行了小规模限量发售。合作款卫衣、毛衣和零钱包均在7秒内售罄,甚至带动了七十万粉丝涌入旺旺天猫官方旗舰店,客流量是平时的十倍,跨界效应显现”,材料二“在未来教育的变革中,人工智能在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促进个性化学习与终身学习等方面将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需要政府、学校、企业和社会的广泛关注。虽然当前教育人工智能的发展取得了一定成效和影响”概括为:目前看来,人工智能正在经济、教育等领域发挥巨大作用,其发展势在必行。因此应该发展人工智能。‎ 如果是“认同”的看法,理由是:“在此之前,似乎没有一种新技术能够把我们带向对未来的彻底忧虑。电话、广播、电视、互联网等都曾引发人们的焦虑,担心人类就此异化”概括为:虽然是科幻电影,但是基于对现实科技的研究,不能完全否定对未来的这种预测,像电话、互联网等曾经也被视为科幻,如今已经成为现实。‎ ‎“阿法狗已经充分展示了这一进展速度,最后只能把它停下来,因为人类棋手再也无法战胜它,继续发展它棋力已无意义”“更多时候,自主意识是一种概念嫁接,而不是一个必然结果,而人工智能替代人类,这本身就是一种科幻构想”阿法狗的实施证明,人工智能的智力会超过人类,因此无法完全否认它不能替代人类这一可能”概括为:阿法狗的实施证明,人工智能的智力会超过人类,因此无法完全否认它不能替代人类这一可能。‎ ‎【点睛】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方法:‎ ‎1.寻找所需信息。发现文本关键信息是核心,善于抓住文中负载关键信息的词句,剔除与阅读目的无关的多余信息,从字面看出表达的言外之意,以快速锁定要寻找的目标。‎ ‎2.整合得出结论。对于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在没有详细且明确的陈述言语的情况下,需要将文本中有关联的信息通过比较、归纳、综合进行加工处理,判断出题人的真实意图,从而整合得出有效的结论。‎ ‎3.构建文本意义。对于多种材料组合的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要注意识别文本材料的主题,联系实际需求,找出文本的写作目的,为材料信息内容排序,联系文本中的不同资料,结合自己的知识、想法和经验,提出独特见解,自主构建文本的意义。‎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 24 -‎ 贾母少歇一回,自然领着刘姥姥都见识见识。先到了潇湘馆。一进门,只见两边翠竹夹路,土地下苍苔布满,中间羊肠一条石子漫的路。刘姥姥让出路来与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赾走土地。琥珀拉着他说道:“姥姥,你上来走,仔细苍苔滑了。”刘姥姥道:“不相干的。我们走熟了的,姑娘们只管走罢。可惜你们的那绣鞋,别沾脏了。”他只顾上头和人说话,不防底下果踩滑了,咕咚一跤跌倒。众人拍手都哈哈的笑起来。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他来,只站着笑。”说话时,刘姥姥已爬了起来,自己也笑了,说道:“才说嘴就打了嘴。”贾母问他:“可扭了腰了不曾?叫丫头们捶一捶?”刘姥姥道:“那里说的我这么娇嫩了!那一天不跌两下子,都要捶起来还了得呢!”‎ 紫鹃早打起湘帘。贾母等进来坐下。林黛玉亲自用小茶盘捧了一盖碗茶来,奉与贾母。王夫人道:“我们不吃茶,姑娘不用倒了。”林黛玉听说,便命丫头把自己窗下常坐的一张椅子挪到下首,请王夫人坐了。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住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 - 24 -‎ 说笑一会,贾母因见窗上纱的颜色旧了,便和王夫人说道:“这个纱新糊上好看,过了后来就不翠了。这个院子里头又没有个桃杏树,这竹子已是绿的,再拿这绿纱糊上,反不配。我记得咱们先有四五样颜色糊窗户的纱呢,明儿给他把这窗户上的换了。”凤姐儿忙道:“昨儿我开库房,看见大板箱里还有好些匹银红蝉翼纱,颜色又鲜,纱又轻软,我竟没见过这样的。”贾母听了笑道:“呸,人人都说你没有不经过、不见过,连这个纱还不认得呢!明儿还说嘴。”薛姨妈等都笑说:“凭他怎么经过、见过,如何敢比老太太呢?老太太何不教导了他,我们也听听。”凤姐儿也笑说:“好祖宗,教给我罢。”贾母笑向薛姨妈、众人道:“那个纱比你们的年纪还大呢!怪不得他认作蝉翼纱。原也有些像,不知道的,都认作蝉翼纱。正经名字叫作‘软烟罗’。那个软烟罗只有四样颜色:一样‘雨过天晴’,一样秋香色,一样松绿的,一样就是银红的。若是做了帐子,糊了窗屉,远远的看着,就似烟雾一样。所以叫作‘软烟罗’。”薛姨妈笑道:“别说凤丫头没见,连我也没听见过。”凤姐儿一面说,早命人取了一匹来了。贾母说:“可不就是这个!先时原不过是糊窗屉,后来我们拿这个作被作帐子,试试也竟好。明儿就找出几匹来,拿银红的替他糊窗子。”凤姐答应着,众人都看了,称赞不已。刘姥姥也觑着眼,看个不了,念佛说道:“我们想他作衣裳也不能,拿着糊窗子,岂不可惜!"贾母道:“倒是做衣裳不好看。再找一找,只怕还有青的。若有时都拿出来,送这刘亲家两匹。再做一个帐子我挂,剩的添上里子,做些夹背心子给丫头们穿,白收着,霉坏了。”凤姐忙答应了,仍令人送去。贾母起身笑道:“这屋里窄,再往别处逛去。”说着,一径离了潇湘馆,往秋爽斋去。‎ 一行人等来至探春房中。探春素喜阔朗,这三间屋子并不曾隔断。当地放着一张花梨大理石大案,案上磊着各种名人法帖,并数十方宝砚,各色笔筒,笔海内插的笔如树林一般。西墙上当中挂着一大幅米襄阳《烟雨图》,左右挂着一副对联,乃是颜鲁公墨迹,其词云:烟霞闲骨格,泉石野生涯。案上设着大鼎,左边紫檀架上放着一个大观窑的大盘,盘内盛着数十个娇黄玲珑大佛手,右边洋漆架上悬着一个白玉比目磬,旁边挂着小锤。那板儿略熟了些,便要摘那锤子,要击。丫鬟们忙拦住他。他又要佛手吃,探春拣了一个与他说:“顽罢,吃不得的东西。”东边便设着卧榻,拔步床上悬着葱绿双绣花卉草虫的纱帐。板儿又跑过来看,说:“这是蝈蝈,这是蚂蚱。”刘姥姥忙打了他一巴掌,骂道:“下作黄子,没干没净的乱闹。倒叫你进来瞧瞧,就上脸了。”打的板儿哭起来,众人忙劝解方罢。正说话,忽一阵风过,隐隐听得鼓乐之声。贾母问:“是谁家娶亲呢?这里临街倒近。”王夫人等笑回道:“街上的那里听的见!这是咱们的那十几个女孩子们演习吹打呢。”贾母便笑道:“既是他们演,何不叫他们进来演习?他们也逛一逛,咱们可又乐了。”凤姐听说,忙命人出去叫来。又一面吩咐摆下条桌,铺上红毡子。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近。”众人都说那里好。‎ ‎(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回《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有删减)‎ ‎6. 下列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选文以贾母带刘姥姥逛大观园为线索,从潇湘馆到秋爽斋,从外部环境到内部陈设,体现了大观园的气派。‎ B. 刘姥姥让路给贾母众人走,自己却走土地,这既表现她内心的卑微,也能看出她有为别人着想的善良品质。‎ C. 画线句以刘姥姥的视角写黛玉居室,她将绣房错认为公子书房,符合刘姥姥身份见识,也侧面点出了黛玉爱好读书的特点。‎ D. 文章描述探春房中摆设时,连用了六个“大”字,是对“探春素喜阔朗”的具体解释,意在与上文潇湘馆的狭小形成对比。‎ ‎7. 文中“板儿挨打”这一情节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8. 请结合选文,分析贾母的形象特点。‎ ‎9. 鲁迅认为,《红楼梦》不是历史小说、政治小说,而是一部“人情小说”。请从林黛玉、贾探春、刘姥姥中任选一人,结合原著相关情节,谈谈你对“人情小说”的理解,150字左右。‎ - 24 -‎ ‎【答案】6. D 7. ①板儿挨打是因为他要这要那的乱闹,侧面说明探春居室的装饰风格比较质朴自然,贴近生活,表现探春豪爽质朴、喜欢民间小玩意儿的性格特点;②刘姥姥打骂板儿,看似是表现自己见过世面,其实是掩盖自己内心的惶恐,体现刘姥姥世故狡黠的一面。(刘姥姥看出探春的不满而斥孙,侧面表现她的察言观色和机灵应变。)③在表现形式上,又区别于在黛玉处单纯的惊叹,板儿挨打一节显得有声有色,生动多姿。 ‎ ‎8. ①富而有礼,有慈悲心。不因刘姥姥贫苦而歧视她,反而带她逛大观园,关心她是否扭了腰,称她“刘亲家”等。②见多识广,趣味高雅。介绍众人闻所未闻的软烟罗,关于潇湘馆窗纱颜色与环境的搭配,“借着水音”听演奏的音乐趣味等。③慷慨豁达,不做守财奴。对于珍奇的软烟罗做及时的处置,或做家用,或送人。④慈爱,善于观察。疼爱黛玉,给黛玉换窗纱。 ‎ ‎9. 小说不以波澜起伏的情节取胜,而是立足现实生活、闺阁琐事,以小见大,反映社会人生。如写黛玉的爱情,着眼于日常中的儿女情事,如探宝钗时言辞间的醋意,因宝玉而生发的小口角,被拒之门外而产生的误会等日常小事,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逐渐推进爱情的发展,黛玉敏感自伤、脱俗专情的形象特点也在这些人情世事中得以立体呈现。‎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选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此类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形象(包括人物形象、物象和景物特点)分析,思想情感赏析,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立足考查“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 D项,“意在与上文潇湘馆的狭小形成对比”错误。文中并没有说“潇湘馆的狭小”,此处是为了表现探春的性格。‎ 故选D。‎ ‎【7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小说中情节作用的能力。解答本题要对文章的内容和思路有准确的把握,从内容、结构等几个方面分析其作用。内容上,看该情节写了什么,有什么独特之处;结构上,根据情节在文中的位置确定,或引起下文,或承上启下,或总结全文,或贯通全文等。本选文中“板儿挨打”这一情节,写得有声有色,与上文中在黛玉处单纯的惊叹形成了对比,让故事的情节更加生动丰富,避免了情节的呆板,让叙事更加生动多姿;《红楼梦》中的许多情节伏笔都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板儿挨打是因为他要这要那的乱闹,侧面说明探春居室的装饰风格比较质朴自然,贴近生活,表现探春豪爽质朴、喜欢民间小玩意儿的性格特点;而从另一方面,则将刘姥姥这个质朴又不失世故狡黠的形象刻画出来,刘姥姥打骂板儿,看似是表现自己见过世面,其实是掩盖自己内心的惶恐,怕被贾府的众人笑话。‎ ‎【8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小说人物形象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从全文入手,找出有关形象的情节和描写内容,注意肖像、神态、心理、语言、动作等方面的描写;还要注意文中作者的评价性的语句和其他人物的衬托作用等。贾母是本段文字的一个重要人物,从“贾母笑骂道:‘小蹄子们,还不搀起他来,只站着笑。’”这一情节可以体现出富而有礼,不因刘姥姥贫苦而歧视她,同时贾母还关心她是否扭了腰,可见其是有慈悲心的,同时她称刘姥姥为“刘亲家”,体现了她对别人的尊重。对于众人都不知道的“软烟罗”,她侃侃而谈,将它的来龙去脉将得清清楚楚,而对于潇湘馆窗纱颜色与环境的搭配,贾母也说得头头是道,加上“借着水音”听演奏的细节,所有这些都显示出她见多识广,趣味高雅的特点。而对于珍贵的“软烟罗”窗纱,她并没有吝啬,而是慷慨的送与刘姥姥两匹,同时还送给丫鬟们做衣裳,这一切都表现了贾母的慷慨豁达。而一到潇湘馆她就看出这里的窗纱旧了,从中可看出她善于观察,而从她拿出“软烟罗”等情节看,她极其疼爱黛玉,体现出长辈度晚辈的慈爱。‎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探究文本中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这是一道探究题,出题人从文本出发,就某个问题让考生来加以探究,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注意读懂题干要求,明确探究方向,然后从文本中梳理出相关信息。对于《红楼梦》中所表现的“人情”,历来为研究红学的学者所称道。《红楼梦》这部小说不以波澜起伏的情节取胜,而是立足现实生活、闺阁琐事,以小见大,反映社会人生。作者并没有写什么大事,只是围绕着宝玉、黛玉以及宝钗等一干人的爱情以及生活琐事来展开情节。如写黛玉的爱情,着眼于日常中的儿女情事,如探宝钗时言辞间的醋意,因宝玉而生发的小口角,被拒之门外而产生的误会等日常小事,在一言一行、一颦一笑中逐渐推进爱情的发展,黛玉敏感自伤、脱俗专情的形象特点也在这些人情世事中得以立体呈现。正是通过这些小的方面的描写,书中将当时的世情展现在读者眼前,同时通过对世情的描写表现了人性,从更深的精神层面打动了读者,从而让这部小说长盛不衰,一直屹立于世界小说之林的顶峰。‎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 24 -‎ 法行 荀子 公输不能加于绳墨,圣人不能加于礼。礼者,众人法而不知,圣人法而知之。‎ 曾子曰:“无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无身不善而怨人,无刑己至而呼天。内人之疏而外人之亲,不亦反乎!身不善而怨人,不亦远乎!刑己至而呼天,不亦晚乎!诗曰:‘涓涓源水,不雝①不塞。毂已破碎,乃大其辐。事已败矣,乃重太息。’其云益乎!”‎ 曾子病,曾元持足,曾子曰:“元!志之!吾语汝。夫鱼鳖鼋鼍犹以渊为浅而堀其中,鹰鸢犹以山为卑而增巢其上,及其得也必以饵。故君子能无以利害义,则耻辱亦无由至矣。”‎ 子贡问于孔子曰:“君子之所以贵玉而贱(王民)者,何也?为夫玉之少而(王民)之多邪?”孔子曰:“恶!赐!是何言也!夫君子岂多而贱之,少而贵之哉!夫玉者,君子比德焉。温润而泽,仁也;栗而理,知也;坚刚而不屈,义也;廉而不刿,行也;折而不挠,勇也;瑕适并见,情也;扣之,其声清扬而远闻,其止辍然,辞也。故虽有(王民)之雕雕,不若玉之章章。诗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此之谓也。”‎ 曾子曰:“同游而不见爱者,吾必不仁也;交而不见敬者,吾必不长也;临财而不见信者,吾必不信也。三者在身曷怨人!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己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 南郭惠子问于子贡曰:“夫子之门何其杂也?”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②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 孔子曰:“君子有三思而不可不思也:少而不学,长无能也;老而不教,死无思也;有而不施,穷无与也。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注】①雝,通“壅”,阻塞。②檃栝(yīn guā),矫正竹木的工具。‎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B. 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C. 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是以杂也/‎ - 24 -‎ D. 子贡曰/君子正身以俟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且夫/良医之门多病人/檃栝之侧多枉木/以杂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公输,在文中指公输盘。复姓公输,名盘,鲁国人,能造奇巧器械,民间称鲁班。‎ B. 诗,指《诗经》,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诗歌。‎ C. 南郭惠子,在文中指住在南郭地方的、一个名叫惠子的先生。南郭,即南边的外城。‎ D. 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孔门尊称孔子为夫子,后因以特指孔子。在文中指孔子。‎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荀子认为,“法行”就是值得效法的行为准则,遵循“礼制”,不超越“礼制”,全文引用几位圣人的言论来论证这个观点。‎ B. 文中引用曾子的言论来论述做事要合乎常理,务求根本,早作准备;不贪财害义;要加强主观修养,不怨天尤人。‎ C. 文中借南郭惠子与子贡的对话来论述君子只要做到身心端正,就不怕求学的人身份多么混杂和学习时的来去自由。‎ D. 文中引用孔子的言论来论述君子要像珍视宝玉那样重视道德修养,明白恕道,并提出三种思考:要早学习,早育人,早施舍。‎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怨人者穷,怨天者无识。失之已而反诸人,岂不亦迂哉!‎ ‎(2)是故君子少思长,则学;老思死,则教;有思穷,则施也。‎ ‎14. 请简要概括孔子提出的三种恕道及意义。‎ ‎【答案】10. B 11. C 12. D ‎ ‎13. (1)怪怨别人就会陷入困厄,怪怨上天说明自己没有见识。过失在于自己却去责备别人,这不是太迂腐了吗?”‎ ‎(2)因此君子年少时就考虑到长大后的事,就会努力学习;老年考虑到死后,就会教育后人;富有的时候考虑到贫穷,就会施舍。 ‎ ‎14. 恕道:①侍奉君主②报答父母③尊重兄长。意义:明白和掌握了三种恕道的做法,身心就可以端正了。‎ ‎【解析】‎ ‎【10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把句子代入原文,结合语境理解句子的大概意思,然后要注意一些常见的句尾、句首标志性的词语,句子结构的对称,文中词语充当的成分,句子成分的省略,叙事内容的变化等。‎ 本题中,从句式上来看,“欲来者不距”“欲去者不止”句式一样,是说君子对于这两种人的态度,所以要在“欲”前面分别断开,排除A、D;“多”为形容词,修饰“病人”,中间不能断开,要在“人”后断开,排除C。整句话的翻译为:子贡说:“君子身心端正,来求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也不阻止。况且,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弯曲的木头一样,所以夫子的弟子才这么杂啊。”‎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C项,“南郭,即南边的外城”是错误的。“南郭”理解有误,南郭为中国的一个复姓,以居住地方位名称为氏。‎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的要求,即选出“正确”还是“错误”的一项,然后依据人名、地名、官名、时间等提示性信息快速找出选项对应的语句,再与选项进行比较分析。‎ D项,“三种思考:要早学习,早育人,早施舍”理解有误,应为“老年时教育人,富足时施舍人。”‎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第一句的得分点为:“穷”,陷入困厄;“反”,责备;“迂”,迂腐。第二句的得分点:“是故”,因此;“教”,教育后人;“施”,施舍。‎ - 24 -‎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型首先要在理解文章意思的基础上找到关键性语句,然后对关键信息进行概括整合。‎ 由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恕:有君不能事,有臣而求其使,非恕也;有亲不能报,有子而求其孝,非恕也;有兄不能敬,有弟而求其听令,非恕也。士明于此三恕,则可以端身矣。’”可知,孔子提出的三种恕道。第一种恕道,就是对待君主的态度,要侍奉君主;第二种恕道,就是对待父母的态度,要报答父母;第三种恕道,是对待兄长的态度,要尊重兄长。这样做的意义是“可以端身”,即明白和掌握了三种恕道的做法,身心就可以端正了。‎ ‎【点睛】理解文章的内容,是做文言文题的基础。要读懂原文,注意重要字词的翻译、理解。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等文言现象。同时要结合上下文的语境。另外,像比较生僻的文章,翻译起来比较拗口,我们可以借助下面的题干去理解文章内容,揣摩作者的写作意图,由点及面,慢慢读懂文言文段。‎ 参考译文:‎ 公输班不能超越墨线的规则,圣人不能超越礼制。礼制,众人遵循它,却不明白它,圣人遵循它,而且能理解它。‎ 曾子说:“不要不亲近家人而亲近外人,不要自己不好而怨恨别人,不要遭受刑罚才呼喊上天。不亲近家人而亲近外人,这不是违背常理吗?自己不好而怨恨别人,不是舍近求远了吗?遭受到刑罚时才呼喊上天,不是后悔已经晚了吗?《诗经》上说:‘细流的水源,不加堵塞就不断绝。车毂已经全破碎,才加上大车辐。事情已经失败了,这才深深长叹。’这样做有什么用呢?”‎ 曾子病得很严重,他的儿子曾元抱着他的脚。曾子说:“元,你记住!我告诉你。鱼鳖鼋鼍以为深潭还太浅,就在那里面打洞安身;鹰鸢以为山岭太低,就在那上面筑巢栖息;但是,它们还是被人捕获,这一定是为诱饵所诱。所以,如果君子能不贪财害义,那么就不会有什么耻辱了。”‎ - 24 -‎ 子贡问孔子:“为什么君子珍视宝玉而轻视珉石呢?因为宝玉少而珉石多吗?”孔子说:“唉!赐啊!这是什么话啊!君子怎么会因为多了就轻视它,少了就重视它呢?宝玉,君子用来比拟人的德操。玉温润而有光泽,好比君子的仁;它坚硬而有条纹,好比君子的智慧;它刚强而不屈,好比君子的义,它有棱角而不伤人,好比君子的行为;它即使被折断也不弯曲,好比君子的勇;它的美丽与瑕疵表露在外面,好比君子的诚实;敲击它,声音清越远扬,戛然而止,好比君子的言辞。所以,即使珉石带着彩色花纹,也比不上宝玉那样洁白明亮。《诗经》上说:‘我真想念君子,性情温和得就像宝玉。’说的就是这道理。‎ 曾子说:“与人交游,却不被对方所喜爱,这必定是由于自己缺乏仁爱;与人交往而不被对方所尊敬,这必定是由于自己不忠厚;接近财物,而不被对方所信任,这必定是由于自己没有信用。这三者的原因都在自己身上,怎么能怪怨别人?自己不努力,只会怪怨别人就会陷入困厄;怪怨上天,说明自己没有见识。过失在于自己却反而去责备别人,这不是太不迂腐了吗?”‎ 南郭惠子问子贡说:“先生的弟子,人员怎么那样混杂呢?”子贡说:“君子身心端正,来求学的人都不拒绝,想离去的也不阻止。况且,就像良医的门前多病人,矫形器的旁边多弯曲的木头一样,所以夫子的弟子才这么杂啊。”‎ 孔子说:“君子要有三种恕道:有了君主不能去侍奉,有了臣子却要他们听使唤,这不能宽恕;有了父母不能好好报答,有了子女却要求他们孝顺,这不能宽恕,有了哥哥不能尊重,有了弟弟却要求他们听话,这不能宽恕。读书人明白了这三种恕道,身心就可以端正了。”‎ 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思考,是不可以不考虑的:少年时候不学习,长大了就没有才能,老年时候不能教育人,死后就没人思念;富足的时候不施舍,贫穷了就没有人帮助。因此君子年少时就考虑到长大后的事,就会努力学习,老年考虑到死后,就会教育后人,富有的时候考虑到贫穷,就会施舍。‎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戏答元珍①‎ 欧阳修 春风疑不到天涯②,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③惊梦欲抽芽。‎ 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④。‎ 曾是洛阳花下客⑤,野芳虽晚不须嗟。‎ ‎【注】①本诗是作者被贬为峡州夷陵县令时酬答丁宝臣的诗。丁宝臣,字元珍,时为峡州判官。②天涯:极边远的地方。诗人贬官夷陵,距京城己远。③冻雷:初春的雷声。④物华:泛指万物。⑤洛阳花下客:作者进士及第后曾任洛阳留守推官。北宋时洛阳的花园最盛,牡丹尤其著名。‎ ‎15. 本诗的体裁是_____。“冻雷惊笋欲抽芽”的修辞手法是___。‎ - 24 -‎ ‎16. 尾联“不须嗟”三字,有人认为表达了困境中的豁达之情,也有人认为这是反语,抒发了无奈和凄凉的政治感慨。你更同意哪一种理解?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答案】15. 七言律诗(答“律诗”“近体诗”可以) 拟人 ‎ ‎16. 答案一:同意前一种,表达了困境中的豁达之情。作者被贬夷陵,政治失意,诗题以“戏答”为名,轻松谐趣。首联和颔联写景,既有春风不到夷陵,初春花未开放的遗憾,暗喻个人政治失意,又写出了寒雪和冻雷中“橘”生枝头、“笋欲抽芽”等的生机,暗喻自己满腹才华,对仕途仍然充满期待。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悲意;尾联写自己早年志得意满为官洛阳,牡丹盛放,今日山城野花虽晚,但自己全不在意,“不用嗟叹”,表现出善处逆境豁达自解的思想性格。‎ 答案二:同意后一种,反语,抒发了无奈和凄凉的政治感慨。首联写夷陵二月,却依然春风难到,百花未开。暗喻皇恩不到,透露出诗人被贬后的抑郁情绪。颔联写寒雪和冻雷中“橘”生枝头、“笋欲抽芽”等生机,暗喻自己满腹才华,等待机会。颈联写作者多病之身在时光变迁、万物更迭中产生的客居他乡的悲意;尾联说曾在洛阳见过盛盖天下的洛阳名花名园,见不到此地晚开的野花也不须嗟叹了,但实际上“不须嗟”为反语,前后对比,充满着政治失意的无奈和凄凉。‎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诗歌体裁知识和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古代诗歌体裁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没有一定的格律,是古代的“自由诗”。近体诗有严格的格律,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都有一定的规则,是古代的格律诗,一般包括律诗(五律、七律)、绝句(五绝、七绝)、排律(五言排律、七言排律)。分析本诗是四联八句,句数、字数、押韵、平仄等都符合近体诗格律的特点,因此属于近体诗中的律诗。“冻雷惊笋欲抽芽”寒冷的天气,春雷震动,似乎在催促着竹笋赶快抽芽。“惊”字把竹笋人格化,是拟人手法。‎ ‎【16题详解】‎ - 24 -‎ 本题考查诗歌比较鉴赏的能力。比较鉴赏题有如下设题角度:从大方面看,比较阅读题一般从“求同”、“求异”两个方面来设计问题;从小方面看,可以从诗歌的体裁、题材、形象、语言、感情、思想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设题。本题考查对尾联尾联“不须嗟”表达情感的理解。解答此题,首先亮明观点,然后结合原诗分析阐释理由。“野芳虽晚不须嗟”意思是,这里的野花开得虽晚,又有什么可以感伤,可以嗟讶?同意前一种,应联系作者写作背景和前三联作具体赏析。欧阳修对政治上遭受的打击心潮难平,故在诗中流露出迷惘寂寞的情怀,但他并未因此而丧失自信、而失望,而是更多地表现了被贬的抗争精神,对前途仍充满信心。同意后一种,应从反语手法的角度分析“不须嗟”是自作宽慰之言,看似超脱,实是悲凉,表现出作者平静的表面下更深沉的痛苦。‎ ‎【点睛】诗歌的对比阅读有两种情形,一种是一道题目中出现两首诗歌,另一种是运用一首诗歌和课本中的一首诗歌进行对比。一般选择课本的诗歌都是要求背诵的名篇。命题方式有比较异同、相同点或不同点,有时给出比较的对象,有时不给。如果给出就按要求进行比较,如果不给可以从诗歌的意象的选取、诗歌的意境特征、 情感差别、手法的运用、写景的角度、诗歌的格调等方面着眼分析。‎ 五、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1)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这样评论刺秦事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阿房宫赋》中,杜牧通过“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提出了秦国如果爱惜六国的人民,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这一观点。 ‎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写在秋日黄昏里来来往往的行旅,人事匆匆,由纯自然的景物写到人的活动,画面顿时生动起来。‎ ‎【答案】 (1). 至丹以荆卿为计 (2). 始速祸焉 (3).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4).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5). 归帆去棹残阳里 (6). 背西风 (7). 酒旗斜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情境默写这种类型,要求考生平时要注意记忆、积累。注意字形复杂字,要在平时默写时反复写。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荆卿、焉、棹、斜矗。‎ 六、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2018年夏天,《廷禧攻略》稳居热搜榜单。精良考究的清宫美景、古典大气的高级色调、如诗如画的清雅构图,俨然一幅唯美的动态水墨画。这部诚意之作,① ,还远销美国、加拿大、日本、中东、新加坡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海外迅速刮起了一阵“中国风”。‎ 故事里有文化,文化里有故事。这部清宫戏一改以往套路,② ‎ - 24 -‎ ‎,尤其不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呈现。比如,剧中嫔妃服饰使用的香云纱需经过“三洗九煮十八晒”数十道工序制成,被外国人赞誉为“软黄金”;服装上的刺绣匠心独具、栩栩如生,手推绣、打籽绣、盘金绣、球绣……一针一线都展示着中华传统的高超技艺;团扇采用的缂丝工艺是中国丝织中的顶级艺术,雕琢镂刻,立体感十足;高贵妃千娇百媚的姿态、行腔婉转的曲调,再现了中国戏曲的风范……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她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感到震撼。‎ 保护和传承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让非遗只出现在古书里,而要真真切切让它走到我们的生活中来,在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中不断推陈出新。‎ ‎18. 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 对偶、借代、夸张 B. 对偶、借代、拟人 C. 比拟、比喻、排比 D. 比拟、比喻、借代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不能只在古书保护非遗,而要让它走到现实中来,紧随时代促进非遗的发展。”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20个字。‎ ‎【答案】18. C 19. 原文使用叠词“真真切切”,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还起到强调作用;②原文“我们的生活”,代入感强烈;③原文“推陈出新”,更表达了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内涵更加丰富。 ‎ ‎20. ①不仅国内引起强烈反响 ‎②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修辞手法。平时要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特点,作答时结合具体语段分析其使用的修辞手法。‎ 句子“精良考究的清宫美景、古典大气的高级色调、如诗如画的清雅构图,俨然一幅唯美的动态水墨画”采用了排比和比喻修辞,将清宫比作水墨画;句子“荧屏揭开了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神秘面纱,她的独特魅力让我们感到震撼”采用了拟人(比拟)的修辞。‎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体会其表达效果的能力。作答时注意将修改之后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找出不同,结合语境分析哪种表达效果更好。‎ - 24 -‎ 本题,对比两句话发现,新句少了“真真切切”,这是一个叠词,叠词能增强语言的韵律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美;还起到强调作用。那么少了叠词,自然就少了这些效果。‎ 新句少了“我们的生活”,这里的“我们“使用第一人称,拉近了和读者之间的距离,亲切自然,代入感强,少了自然就少了这些效果。‎ 新句少了“推陈出新”,这个成语的意思是: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有了这个成语更表达了在保护的基础上发展,内涵更加丰富。‎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语意表达连贯。要补充完整所缺失的句子,关键在于联系上下文,知晓这段文字讲的核心内容是什么。联系上下文语境,我们才能推断划横线的地方需要怎样的表述才能将上下文连接起来。另外注意字数的要求。‎ 第一处,与后文关联词语“还”相照应,空缺处的关联词应是“不仅”或“不但”,“还”引领的内容都是国外的,可以推知空缺处应该是国内,照应后文“在海外迅速刮起了一阵中国风”,此处也应是引起强烈反响。故本处应填写与“不仅在国内引起强烈反响”相类似的内容。‎ 第二处,前文有“故事里有文化,文化里有故事”,强调“文化”的重要性,后文又有“尤其不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精彩呈现”,可见此处需填的内容应是和“文化“有关,后文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包含在这种“文化”之中,准确地说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句式上和后句照应,就应当是填写“将中华传统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致”相类似的内容。‎ ‎21. 下面是某地厨余垃圾处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80个字。‎ ‎【答案】示例:某地对厨余垃圾采用两种处理方式:一是通过就地资源处理,化为肥料;二是经分类收运后,进行集中生化处理,制成肥料,产生的沼气用于发电,残渣则填埋处理。‎ ‎【解析】‎ ‎【详解】‎ - 24 -‎ 本题考查的是图文转换的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道图文转换的题目,图文转化的题目主要有解析徽标、解说题片、流程图、描述图片、分析统计图表和漫画等,此题属于描述流程图的题目,这类试题要注意题干中要求的中心内容,在描述流程图的时候要注意箭头的指向方向,箭头的指向方向就是考生要描述的顺序。本题题干要求是:下面是某地厨余垃圾处理流程图,请把这个图转写成一段文字介绍,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90个字。根据题干可知是“厨余垃圾”处理,考生按照处理的流程去描述即可,注意字数的限定。‎ 七、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诸子散文与史传作品中的人物闪耀着智慧的光芒。其中有游刃有余的庖丁,有智退秦师的烛之武,有运筹帷幄的张良……‎ ‎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人物展开讨论。上述三个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 ‎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范文 永远的烛之武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发言题目是《永远的烛之武》。秦晋联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国难面前,烛之武临危受命、孤身出城;强秦帐内,烛之武不卑不亢、字字珠玑。终于,谈笑间,干戈化为玉帛。烛之武深明大义不计个人得失的爱国情操,烛之武义无反顾独闯秦营的英雄气概,虽经两千多年时光流水的冲刷,依然放射出熠熠夺目的光华!‎ 命运对烛之武并不公允,几十载的饱受冷落,大半生的怀才不遇,满腹经纶的烛之武,只是郑国一个小小的负责养马的“圉正”。在他伏下苍老的身躯拾起艰辛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当他仰起斑白的头颅呼出抑郁的时候,没有人记起他。‎ 当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有人想起了他;当大军压境“国危矣”的时候,有人推出了他。就这样,“今老矣”的烛之武,踉跄着,被推到了两军对峙的刀锋前,被推到了生死难测的境地前。‎ - 24 -‎ 没有多少抱怨,说的只是谦逊的“无能为也已”;没有怎么推辞,做的只是慨然“许之,夜缒而出”。于是,一个一直模糊的身影,在历史的这一刻,变大、变高、变清晰。当一个须发尽白、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人,在月隐风高的夜晚,被人用绳子拴着放到围有层层虎狼之师的孤城外;当一个步履蹒跚、牙落齿摇的老人,在冰冷刺骨的寒风里,揉着酸痛的腰肢走进剑拔弩张的秦军大营,这该需要怎样的坚定和无畏!无论他是成功还是失败,千载之后的我们都该为他的忠诚和勇敢高声喝彩!‎ 面对雄心勃勃的秦穆公,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更要有智慧。慷慨陈词间,有烛之武对郑国的一片赤诚,还有对局势的准确掌控;寥寥数语里,有烛之武对人情的自如练达,还有对世事的深刻洞明。所以,一场思想的碰撞之后,“秦伯说,与郑人盟”,一场灭国的灾难,就这样化为无形。“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感谢《左传》为我们记下了那位忠勇睿智的老人,纵然隔着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那就是烛之武。‎ 我的发言完毕,谢谢大家!‎ ‎【解析】‎ ‎【详解】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提炼观点的原则有两个,一是要做到准确,并力求新颖,离材料中心最近的是最佳观点;二是力争所选观点要有话可说、有例可证、有理可议。‎ ‎【审题】‎ - 24 -‎ 游刃有余的庖丁,庖丁之所以能够做到目中无牛是因为他杀过的牛太多了,从何处入刀,刀往哪里走,何处是肌肉,何处是内脏,何处是骨头,他都一清二楚,这跟他平时杀牛的经验积累是分不开,所谓熟能生巧就是这个道理。告诉人们成功在于勤奋,只要平时多加练习,肯下功夫,仔细观察思考,一样能像庖丁解牛一样做起事情来游刃有余。烛之武是一个智勇双全的爱国义士,在国家危难之际,能够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去说服秦君,他在说秦伯之前,只是郑国的一个圉正,小小的养马官,有着怀才不遇的愤怨,但在郑国危难之际,挺身而出,只身去说服秦伯,足见其义、勇。说服秦伯时,他只字不提郑国利益,而是站在秦国的立场上,分析亡郑对晋有利,而存郑对秦有利,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运用智慧最终化解了郑国的危难,所以说他是一个有义有勇有智谋的爱国之士,具有维护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烛之武不顾年迈,临危受命,夜缒而出,不避险阻,只身前往秦营之中,因势利导,妙语退秦师。烛之武以个人之力,挽救了国家的危亡。张良,秦末汉初杰出谋臣,西汉开国功臣,政治家,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先辈在韩国任过五代韩王之国相。力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季父项伯,使得刘邦顺利脱身。凭借出色的智谋,协助汉王刘邦赢得楚汉战争,建立大汉王朝,帮助吕后之子刘盈成为皇太子,册封为留侯。精通黄老之道,不恋权位。《史记·留侯世家》专门记载了张良的生平。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评价他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任务“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人物展开讨论。上述三个人物,哪一个给你的启示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与思考写一篇发言稿”,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写一篇发言稿,三个人物,各有千秋,选择自己最熟悉的人物来写。‎ ‎【立意】像庖丁一般敬业爱岗;为了祖国,勇敢无畏;我心中的张良;烛之武,我想对您说;烛之武是个胜利者等等。‎ ‎【结构】是什么让烛之武义无反顾地出使秦国?是国家利益。在所有优秀品质里面哪一个最重要?是热爱自己的祖国。人们常说,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是的,无数的仁人志士之所以被世人称颂,就在于他们的爱国精神是留存在人们心中的丰碑。正如作者所说,“纵然隔着千年看去,他依然傲然屹立在历史长河中,那就是烛之武”。‎ ‎【素材】1.一个须发尽白的老者,夜缒而出,直奔秦营。当他拄着拐杖走进秦营大门的时候,那是怎样的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岁月给了他太多的落寞与不甘,同时也磨砺了他的沉稳与敏锐。他与秦伯的交锋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他的胜局,几十年积蓄的能量终于在瞬间有了释放和爆发的闪亮时刻。“机会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只是这机遇来得太迟了一点儿。如果不是秦晋围郑,烛之武恐怕真得“骈死于槽枥之间”,湮灭于历史的风雨之中了。‎ ‎2.“郑乃弹丸小国,而强秦竟联合晋军,对我大举进犯,此乃强盗行径,何大国风范之有?”烛之武本可义正词严,痛斥秦伯,既解心头之恨,又伸张了正义。但是这样一来,说不定秦伯一怒之下会把他剁成肉泥。烛之武深谙攻防之道,他站在秦国立场上,顺着秦伯的心理,叙说亡郑对秦国的利弊,使秦伯心甘情愿地放弃了灭郑的打算。古人云:若欲取之,必先予之。进攻未必都是勇往直前,后退也未必不是进攻,生活中我们应当少些许褚式的勇敢,多些烛之武式的智慧。‎ ‎3.人生总有不得志的时候,但你没有自我放弃的权力。烛之武“壮也不如人”,长时期处于不得志的状态,但是他安天下济苍生的抱负从来不曾放弃过。他时刻关注天下形势,研究各国动态,洞悉强国之间的恩怨历史,所以当机遇来临时,他能游刃有余,从容应对。如果烛之武在“不如人”的时候自甘平庸,放弃对国计民生的关注和研究,他能在游说秦伯时干得那样漂亮吗?人生需要机遇,但你放弃进取之心,你也就永远失去了机遇。‎ ‎【点睛】‎ - 24 -‎ 作文写作方法:(1)抓题眼,把握表意重心。文章表意的重心就是最能体现文章中心的关键性词语,只有抓住了关键性词语,才能体现文章的特色,写出更好的作文。一般来说,偏正短语结构重在修饰语部分。(2)明限制,确定选材范围。限制的内容大致有时间、地点、对象、内容、数量等,审题时要弄清楚,作文时则不能越“雷池”半步。没有限制的内容,题目上没写,需要自己去想。因为只有想到没有限制的内容,才能找到选材的广阔天地,扩大选材的范围。(3)展联想,深入挖掘主旨。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以题目为载体,向深层次挖掘,使自己的作文有深度,这也是得高分的重要一环。(4)巧构思,化抽象为具体。(5)炼语言,注重个性化表达。语言是作文最外在最鲜活的东西,无论是平实朴素的,还是充满文学韵味的,锤炼语言,使表情达意确切、形象、简约而意韵丰富,应是不懈的追求。‎ ‎ ‎ - 2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