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一下学期2月模块诊断 历史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一下学期2月模块诊断 历史

‎2018-2019学年山西大学附中高一下学期2月模块诊断 历史 ‎(内容:以必修一为主 时间:80分钟 )‎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历史学家侯外庐曾指出:“在周公封国的时代,不是后世所谓的‘封建’,而是指古代如罗马式的殖民。鲁、卫、齐、晋的公族带上了联盟的氏族,到征服了的旧部落土地上。”材料意在强调 A.封邦建国必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B.周公封国利于强化其对全国的统治 C.西周的制度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D.西周分封与古罗马的殖民并无二致 ‎2.据《战国策》记载,齐相孟尝君曾被废归薛邑。后来齐王又希望他“顾先王之宗庙”,暂且回国执掌政务,孟尝君则提出“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亲庙落成后,孟尝君安心了。这主要说明 A.战国时期已经“礼崩乐坏” B.齐王的政策经常朝令夕改 C.孟尝君巧借宗法制保护自己 D.诸侯和大夫权力相互制约 ‎3.秦始皇在全国进行各项标准化建设,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注意整顿各地风俗习尚。这些措施得以推行主要借助于 A.君主专制的模式 B.中央集权的体制 C.严酷的法律制度 D.个人的雄才大略 ‎4.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的制度,要求中央直辖郡县“奉汉法以治”的同时,允许或默许部分王国不用汉法,从俗而治。据此可知 A.朝廷积极缓解文化冲突和对立 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 C.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急剧激化 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 ‎5.贞观十七年,因地方大旱,朝廷派遣十七道巡察使巡查地方。此外,唐前期还设有诸道采访使、观察使、宣慰使、市舶使、海运使、户口使等几十种官职。上述措施表明 A.唐代较重视地方制度的建设 B.唐代统治者分散了地方的权力 C.唐朝地方体制存在严重弊端 D.藩镇的存在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6.北宋时期,四川有个文人献诗成都知府说:“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成都知府赶紧上报朝廷。宋仁宗批复说:“老秀才要官耳,不足治也。给他个小官。”作为个案,它可以佐证当时 A.中央集权空前加强 B.儒家信仰得以重建 C.宋朝统治积贫积弱 D.政治风气较为开明 ‎7.清朝前期,乾嘉学者继承顾炎武考据学的方法,博古不通今,论史不议政,涌现出吴派、皖派、扬州学派和浙江学派等各具特色的学术流派。他们都以考订实证为基本特征,标榜“汉学”,以别于官学、“宋学”。这反映了当时 A.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B.程朱理学遭受动摇 C.社会剧变思想活跃 D.经世致用深入人心 ‎8.汉朝实行台谏(御史台与谏官)分置,唐代实行台谏相辅,而明清则实行台谏合一。这一变化 A.弱化了御史的纠弹职能 B.强化了谏官的谏诤职能。‎ C.体现了君主集权的加强 D.加强了监察机构的权威 ‎9.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统治者的直接意图是 A.延续其政治统治 B.加强中央集权 C.促进经济发展 D.密切各地经济联系 ‎10.据统计,1850年英国对华出口的工业品较1844年少了约75万英镑;同期,英国输华的纺织品总值也低于1845年的水平,1854年甚至降到64万英镑。这一现象 A.表明中国自然经济的顽强抵抗 B.反映英国工业革命的进程放慢 C.说明英国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D.成为英国再次发动战争的借口 ‎11.下表为19世纪40——60年代满人和汉人出任巡抚人数的统计。导致下表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时间 满人 汉人 ‎1840年 ‎7人 ‎8人 ‎1864—1866年 ‎0人 ‎15人 A.西方资本主义列强的入侵 B.清政府缓和民族矛盾的需要 C.革命党人排满兴汉的宣传 D.清政府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 ‎12.1895年4月中旬到5月初,清廷各级大小官员500余人次,就“割台”问题上折、上书共100余件次,为清朝前所未有。他们有的还提出了如迁都再战、凭险据守等对策。据此可知 A.清政府对《马关条约》持否定态度 B.《马关条约》打破了天朝上国的迷梦 C.反割台斗争激发了民族的初步觉醒 D.割让台湾引发了清政府内部的纷争 ‎13.义和团运动无疑更具有反侵略的勇气,除个别例外,当时的改良派、革命派对义和团评论皆多持贬义;而东南地区的洋务派督抚却走向反帝斗争的对立面,热衷于与西方国家合作,建立了“东南互保”。材料折射出当时 A.列强侵略主要集中于中国北方地区 B.南方地区的革命斗争受到严重压制 C.政府态度左右各方势力的政治立场 D.在维护民族利益方面存在不同方式 ‎14.武昌起义一开始就以中华民国鄂军都督黎元洪的名义向各国领事发出照会,声明革命旨在推翻专制政府,建立民国,无排外性质,希望各国应严守中立。这佐证了当时 A.革命面临着列强威胁 B.革命内部潜伏着危机 C.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D.革命派采用灵活外交 ‎15.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傅斯年说,五四运动原是无领袖、不用手段和不计结果的,是自下而上生发出来的社会运动,因而可以说是真的社会运动,这一点极具深刻意义。傅斯年意在强调 A.要借政治的力量改造社会 B.五四运动的组织较混乱 C.改造社会需提高民众觉悟 D.社会改造必须循序渐进 ‎16.1922年,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提出:“农民要除去穷困和痛苦的环境,那就非起来革命不可。而且那大量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成功。”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 决定联合农民阶级,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 B.认识到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重要性 C.把农民运动作为党的中心工作进行革命 D.提出由国民革命向土地革命转变的方针 ‎17.民国十六年一月出版的《中国农民问题》载:“凡我军所到,农民必担茶担水,以相慰劳,跋涉险阻,以为向导。常有手持木棍,截击敌兵,夺其枪械,以为我军效力。”文中的“我军”‎ A.参与了推翻北洋军阀统治的战斗 B.建立了中华苏维埃政权 ‎ C.取得了抗日战争的第一次胜利 D.是淮海战役的主要发起者 ‎18.1931年,中共中央在干部任用上提出“坚决提拔新的工人干部来参加指导机关工作”,派遣大批工人干部担任红军的指挥员与政治委员。同时要求各地“洗刷党内富农、小地主”的成分。中共中央的上述做法 A.确保了中共干部队伍的纯洁性 B.表明我党以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C.带有一定程度的“左”倾色彩 D.是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成功探索 ‎19.张闻天在一次会议中说:“在主力红军方面,从苏区转移到白区去,从阵地战场转移到运动战场去……关于为什么退出中央苏区、当前任务怎样、到何处去等基本的任务与方向问题,始终秘而不宣……这不能不说是严重的错误。”此次会议 A.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纠正了“左”倾军事路线的错误 C.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20.“关东画派”创始人王盛烈的开宗立派之作——《八女投江》,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东北抗联题裁的中国画作品,画作展示了1938年冬八个东北抗联女战士的英雄事迹。这幅画作深刻反映出当时 A.东北人民最早参与了抗战 B.妇女解放运动成果显著 C.战略相持阶段的正面战场 D.抗战促进民族精神重构 ‎21.毛泽东在1949年《新年文告》中提到:敌人是不会自行消灭的。无论是中国的反动派,或是美国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侵略势力,都不会自行退出历史舞台。正是因为他们看到了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的胜利,已经不能用单纯的军事斗争的方法加以阻止,他们就一天比一天地重视政治斗争的方法。毛泽东意在强调 A.解放战争已胜利结束 B.政治斗争比军事斗争更加重要 C.必须将革命进行到底 D.美国放弃了“扶蒋反共”政策 ‎22.右图是新中国成立前筹建新中国的人民政协的人员组成图,这直接反映出人民政协 A.确立中共领导地位 B.体现社会主义民主 C.通过协商监督民主 D.具有广泛民意基础 ‎23.周恩来指出:“中国如果釆取联邦制度,就会在名民族间增加界墙,增加民族纠纷……汉族都占很大比重,若实行严格的单一民族的联邦制,很多人就要搬家……”材料反映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为了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 B.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C.民族文化双向交流 D.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24.1959年,美国发表一份对华政策的研究报告:赞成中共加入联合国,台湾则成为普通会员;成立“台湾共和国”‎ ‎,台湾军队撤出金门、马祖等,对此,台湾方面回应:《开罗宣言》早已明确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自1945年起,早已无台湾的法律地位问题。这表明当时 A.台湾当局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蒋介石改变追随美国的政策 C.蒋介石欲借机使台湾问题国际化 D.中美关系已经出现重大转折 ‎25.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认为国际社会的主要问题是两个阵营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的外交理论淡化了国际矛盾的阶级性质,开始强调国际力量的组合。这一变化表明当时的中国 A.已经突破两极对峙的格局 B.摆脱了意识形态对外交的影响 C.试图扩展对外交流的空间 D.缓和了同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 ‎26.亚里士多德总结雅典城邦政治时说:“城邦不论是哪种类型,它的最高统治权一定寄托于‘公民团体’,公民团体实际上就是城邦制度。”亚里士多德意在说明 A.雅典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B.公民直接参政是民主的最高体现 C.雅典城邦公民参政意识日趋增强 D.城邦制度推动了公民政治的发展 ‎27.罗马最高裁判官审理案件时颁布的“告示”,被国家授予特权的法学家撰写的法律和其对法律作出的解答,均是罗马法的重要表现形式。这说明罗马法的基本特征是 A.卷帙浩繁、规模巨大 B.立法随意、主观性强 C.来源广泛、形式多元 D.阶段性强、体系完善 ‎28.某论著的目录为:“议会之母”、“驴象之争”、“一票共和”、“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据此判断该论著的名称可能是 A.《东西方政治制度比较研究》 B.《古代西方政治制度透视》‎ C.《近代西方国家政治制度论析》 D.《现代西方经济制度考量》‎ ‎29.在英国乔治一世、乔治二世期间,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成为了惯例,内阁只需把讨论情况通知国王,1714年后,国王基本没有否决过议会的议案。这反映了 A.议会不需再对国王负责 B.国王失去政治影响力 C.《权利法案》被严格遵守 D.君主立宪制逐步完善 ‎30.1791年,美国《权利法案》列举了宗教自由、言论自由、集会自由、保留和携带武器权利,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还规定宪法中未明确授予联邦政府,也未禁止各州行使的权力,保留给各州或人民行使。该法案 A.缩小了联邦政府的权力 B.是对1787年宪法的有效补充 C.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发展 D.标志着美国民主政治正式确立 ‎31.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还执掌国防、外交事务,拥有任命文武官员权力。但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除第一年外,总统再也没有行使解散议会的权力。可见,当时法国实际上 A.建立了三权分立政治架构 B.发展了美国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C.已确立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D.解决了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32.有学者指出:1871年德意志的政体变革尽管是出于传统政治精英对自身政治优势地位的巩固,但却最终成为瓦解旧政治传统的催化剂。该学者之所以得出这一结论主要是由于当时德国政体变革 A.妨碍了民主政治的实施 B.超越了时代的要求 C.促进了德国工业化发展 D.削弱了宪政民意的基础 ‎33.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形态演进序列做过三种归纳和多次论述,但从未把任何一种演进序列作为人类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他所做的演进序列的阐述,都有特定的历史背景和针对性。这说明了马克思主义 A.作为历史科学的严谨性与缜密性 B.对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总结具有多样性 C.断言人类社会必然要经历五种社会制度的变迁,不可跨越 D.本质上与地理环境或社会环境决定论的机械唯物主义论一样 ‎34.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说:“从前国家的高官显宦所享有的一切特权以及公务津贴,都随着这些人物本身的消失而消失了,社会公职已不再是中央政府走卒们的私有物。”下列巴黎公社措施中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民主选举产生公社委员会 B.公职人员由民主选举产生 C.公职人员薪金的最高限额 D.实行八小时工作制的规定 ‎35.在俄国十月革命前夜,布尔什维克党的机关报《工人之路》以通栏标题向人民发出号召:“把唯一彻底的和坚忍不拔的革命党——布尔什维克选进立宪会议!”该“号召”‎ A.坚持了巴黎公社的基本原则 B.根据形势变化调整斗争策略 C.提出武力推翻临时政府统治 D.力图通过和平方式取得政权 ‎36.苏联针对马歇尔计划,在1947年7月到8月,与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南斯拉夫等国签订了双边贸易协定,被西方称之为“莫洛托夫计划”。该计划初步筑起了东欧的经济壁垒。“莫洛托夫计划”的出现最终 A.推动了东欧经济的发展 B.顺应了经济区域化要求 C.加剧了欧洲经济的分裂 D.标志着两极格局的形成 ‎37.1948年4月至1952年2月,美国向欧洲经济合作组织成员提供了129.9亿美元援助,同时约定:这些美元必须用来购买美国的援欧物资,且受援国要在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制和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做出让步。美国此举旨在 A.遏制苏联扩张 B.确立世界霸权 C.扩大美国出口 D.推动欧美合作 ‎38.1957年,在莫斯科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会上,英美乐队第一次公开在苏联表演摇滚乐。随后,在美国政府的有意安排下,更多摇滚作品涌进苏联。美国政府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维护英美同盟关系 B.彰显西方文化优越 C.促进世界青年团结 D.推动摇滚音乐传播 ‎39.下表为有关国际海洋公约的统计表格,该表反映了 时间 签署国家 或国际组织 签署的文件 主要内容 ‎1970年 智利、秘鲁等拉美21国 ‎《拉丁美洲国家关于海洋法的宣言》‎ 签署国享有200海里的领海权 ‎1972年 多米尼加等加勒比15国 ‎《圣多明各宣言》‎ 领海以外增加200海里的承袭海作为专属经济区 ‎1973年 非洲统一组织 ‎《关于海洋问题的宣言》‎ 非洲国家有权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区 ‎1982年 联合国 ‎《联合国海洋公约》‎ 签署国享有12海里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 A.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迅速 B.第三世界国家的发展壮大 C.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逐渐建立 D.海洋权益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 ‎40.据统计,在1989年到1996年期间,仅流到俄罗斯和阿根廷的美钞就分别达到了440亿和350亿美元。据此可以推知 A.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范围建立 B.政治格局演变助推了经济全球化 C.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空前强化 D.经济全球化推动政治格局的巨变 二.材料分析题 ‎41.(14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辛亥革命亲历者后任军政府司法部部长张知本口述)首义发生,其远因甚多。尤以是年三月黄花岗之役,青年学生壮烈牺牲,已博得全国同情;及同年七月因川省铁路国有风潮,激起遍地怒火。首义前数日,或汉有孙武之制造炸药失慎案,致革命党人名册被搜,清廷按图索骥,有一网打尽之可能。党人为势所逼乃匆促举事,清湖光总督瑞澄仓皇出走,革命党人遂不战而有武昌。‎ ‎——摘编自沈云龙《辛亥革命及国民党的分裂》‎ 材料二 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看,辛亥革命对社会转型的界标意义,明显超过1840年的鸦片战争。辛亥革命不仅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而且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真实起点。‎ ‎——摘编自沈渭滨《论辛亥革命与东南地区社会结构的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张知本所认为武昌起义发生的原因,并阐述此类史料的价值与可能存在的问题。(7分)‎ ‎(2)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材料二的观点。(7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 ‎42.(14分)英美两国的《权利法案》都是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宪法性文件。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威廉签署由议会提出的《权利宣言》。内容包括: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向国王请愿是臣民的权利,侵犯即为非法;国会内演说、辩论及议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议员选举自由。此宣言经议会正式批准定为法律,即《权利法案》。‎ ‎——摘编自袁传旭《英国光荣革命琐谈》‎ 材料二 《权利法案》作为美国的宪法修正案,更侧重于从侧面保护公民的权利,其从如下几方面限制立法权:首先,第一条修正案明确规定不得立法的事项来保护公民的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集会请愿权;其次,第三至八条修正案通过赋予公民宪法上的程序性权利来维护其实体权利。“不得立法”条款在立法权行使的边界上建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国家的立法权始终不能逾越公民基本权利的藩篱,有利于立法者时刻反思自己的权力界限,并通过程序正义和公平去维护实质正义和公平。‎ ‎——摘编自张凌飞《浅析《权利法案》对美国立法权的限制》‎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英国《权利宣言》的规定所体现的原则,并归纳《权利法案》被视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奠基性文件的最主要依据。(4分)‎ ‎(2)据材料二,概括美国《权利法案》保护公民权利的主要方式。结合所学知识,简述美国对立法机关的约束机制。(7分)‎ ‎(3)综上,指出两部《权利法案》对世界各国实践依法治国的影响。(3分)‎ ‎43.(12分)材料:一般认为,文科生的学习要注重广泛阅读,并在长期的积累中形成自己独到的见解,历史学的学习尤其如此。对于一本(套)历史学著作,要明了其主要线索或结构、运用的史学研究方法或视角、采纳的独特的史料、得出的与众不同的观点等。然而,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于一本(套)历史学著作,阅读者最终应能从作者所处的时代、国别、阶级立场、人生经历等角度对该著作作出实事求是的科学评价。‎ (1) 请列举三本(套)历史学著作。(国籍、时代不限。)(3分)‎ (2) 请概述你所列举的其中一本(套)历史学著作的内容或特点,并对其进行简要评价。(要求:层次清晰、逻辑严谨、观点明确)(9分)‎ 山西大学附中2018~2019学年高一(下)第一次模块诊断 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5:BCBAA 6——10:DACBD 11——15:DDDAC 16——20:BACBD ‎21——25:CDDAC 26——30:DCCDB 31——35:CCACD 36——40:CCBBB 二.材料分析题 ‎41.(14分)‎ ‎(1)原因:黄花岗起义博得全国同情;四川保路运动激起民众怒火;清政府严酷镇压的危急形势等。(3分)‎ 价值:当事人的口述史料一般可信度较高,可与文献史料形成互证。(2分)‎ 问题:有较强的主观色彩,仍需结合其他史料加以检核印证。(2分)‎ ‎(2)参考思路: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社会转型的重大转折。(2分)政治结构上,结束君主专制,转向政治民主化的趋势;社会经济结构上,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加速了农村经济的变化和城乡经济的联动;思想上,由武昌起义之前民众同情革命转向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3分)但是,据此将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过于置后,忽视了此前诸如鸦片战争、洋务运动、维新变法等历史事件对社会转型的影响。(2分)(共7分,其他言之有理、论证充分,亦可得分)‎ ‎42.(14分)‎ ‎(1)原则:议会至上(或王在法下);自由、平等、法治等;(一点即可2分)‎ 依据:通过法律形式(或书面契约形式)限制了国王的权力(或保障了议会的权利)。(2分)‎ ‎(2)方式:通过限制立法权来保护;明确规定“不得立法”条款;确立“正当法律程序”原则;(任意两点4分)‎ 约束:国会两院制、行政否决、司法审査、两党政治。(任答三点3分)‎ ‎(3)影响:原则上立法活动以宪法为根据,并不得同宪法相抵触;立足于保障公民权利;重视法律程序的正义等。(3分,任答两点即可)‎ ‎43.(12分)‎ 评分细则: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学著作的阅读量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发现问题的能力。‎ 对于第(1)题,考生可以在古今中外的史学著作中任意挑选三本(套),逐条写出即可,不过著作的名称、作者皆要完整、准确,不致引起歧义,否则不得分。对于第(2)题,考生应首先选择上述一种自己熟悉的著作,然后结合材料进行概述、评价,在此过程中要科学、严谨,并做到多角度的概述与评价。‎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