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无答案)

‎2017-2018学年河北省武安市第三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命题人:‎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认真填涂或作答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待本场考试结束后上交。‎ ‎ Ⅰ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 家园城市 如何建设人类美好家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迫在眉睫的重要问题,城市建设不仅是指建造物质环境,而且是指营造人们的精神家园,后者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我们城市化起步较晚,但从 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开始,城市化进程加快,发展迅速,伴随着我国城市化建设的飞速发展,相应的问题也产生了。这些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是两个:一是城市的雷同,二是文化的缺失。两者又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就是说,城市的雷同是因为文化的缺失,而文化的缺失又表现为城市的雷同。 近年来,人们对高品质城市的追求越来越迫切,出现了建设山水城市、生态城市、绿色城市、健康城市、家园城市等多种呼声。其中家园城市最具代表性,这是因为家园城市涵容了其他几种城市类型的物质性特点,而且突出了对以文化为基础的、把城市打造成人们精神家园的理想追求。 家园城市必须具有充足的公共活动空间。城市的各种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应满足各方面的需要,所以,设计者在注重学校、博物馆、图书馆、运动场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的同时,还应注意增加方便舒适、有亲切感的小尺度公共空间,如社区和街道的小公园、小广场、咖啡馆、茶馆等,以便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现代城市发达的通讯网络方便了人们远距离即时交流,但这种单一的联络方式,无法慰藉人们孤独的心灵,也不能满足人们面对面“全信息交往”的渴求。所以必须创造人与人能够近距离直接交流的公共空间和娱乐休闲场所,以增加人们当面交流的机会,减少城市人的心灵疾病。 ‎ 一个家园城市,应该做到布局合理,恰当处理建筑的虚与实之间的关系。然而,我国今天的城市被高楼大厦的钢筋水泥和玻璃幕墙“填满”了,建筑与建筑之间缺乏有想象力的、开阔的空间,人们走在路上,会感到非常压抑和无助。一个家园城市应当使生活于其中的居民得到精神上的放松和愉悦,心灵安逸,而不是压抑与紧张。 家园城市不可缺少城市传统。城市传统以民间艺术、市井生活、传统建筑、民风民俗等有形或无形的方式存在着,人们可以通过它们来读取城市“年轮”。这些传统,因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城市发展中与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成为城市的文化标志。有一位意大利建筑师说:“传统是城市的灵魂。”没有灵魂的钢筋水泥又怎能安放拥有灵魂的人类?人们对没有传统的城市必然会产生游离、漂泊、寄居的感觉,而拥有传统的城市才能让居住者有认同感、归属感,才是美好的家园。 如何满足城市居民深层次的审美需求,也是家园城市建设必须考虑的。城市是从自然中发展出来的一部分,把自然和城市巧妙地结合起来,才能满足城市居民对大自然的审美需求。另外,城市的各种线条、块面、色彩,以及绘画、雕塑、园艺乃至城市整体的节奏韵律等,可以让城市本身成为一个巨大的审美对象。 家园城市是一个新的概念,它是人们在反思和探索城市发展的过程中所提出的一种理想和追求,也是我们城市建设的主要目标之一。‎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城市文化的缺失造成了城市的雷同,可城市的雷同又是文化缺失的表现。‎ B.城市传统是城市的文化标志,是让居住者有认同感、归属感的必要条件。‎ C.合理的城市布局,要恰当处理建筑的虚实关系,为人们营造开阔的空间。‎ D.家园城市必须能够提供充足的小尺度公共空间来减少城市疾病的发生。‎ ‎2根据文意,下列做法不能体现“家园城市”内涵的一项是( )‎ A新建小区附设幼儿园、小超市、健身广场,楼间绿地铺设鹅卵石小道,更有木质排椅供人休憩。‎ B在城市文化广场旁边建设80层的商业综合体作为城市新地标的计划因破坏广场美感被否决。‎ C城市的南部山清水秀,进行保护性开发,成为人们假日休闲,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天然氧吧。‎ D建设“世界之窗”,微缩故宫、凯旋门、金字塔等世界知名文化景观,增加城市的历史感。‎ ‎3下列对文章中心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营造人类的精神家园,是城市文化建设的核心。‎ B 家园城市是凸显精神家园追求的城市建设新概念。‎ C.家园城市的建设必须要考虑四大方面的问题。 ‎ D 我国城市化建设中的雷同化的弊端十分突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橘 子 李培俊    ‎ 他上衣破了,裤子也撕开了一道不小的口子。脸上还有几条浅色的灰道子,其中一条越过眉梢,在腮帮上拐了个S形的小弯,一直延伸到嘴角那里。他显得异常狼狈。天快黑时,他出现在卖橘子的小摊前。橘子又香又甜的滋味,对于又渴又饿的他具有致命的诱惑力,他恨不得立即拿起一个,剥去外皮,塞进嘴里!但他没有。他用力咽下一口口水,手下意识地伸进上衣空无一物的口袋,他最后又犹豫着把手伸向鼓鼓的裤袋……   这时,摊主拿起一只又圆又大的橘子递到他手上,那只橘子是摊子上最为鲜亮的一只。摊主笑笑说:忘记带钱了吧?以后记住,男人出门,口袋可不能空。吃吧,吃吧,自家树上结的。   他说了声谢谢,拿着橘子离开了。   两天后,他又一次出现在那个卖橘子的小摊前。没等他开口,摊主就拿起橘子塞给他,不是一只,而是四只。他张张嘴,想对摊主说些什么的,可他欲言又止,终于什么也没说,把一份折叠起来的报纸放到大堆的橘子旁,走了。晚上摊主收摊,发现了那份报纸,打开一看,摊主惊呆了,上面有一则公安部门的悬赏通缉令,照片上那个通缉犯,竟是他!自己竟两次送橘子给他吃!几经犹豫之后,摊主还是拨通了报警电话。   公安部门调集警力,在小摊周围设伏,静等着逃犯的再次出现。三天后的中午,逃犯果然出现了。他没有马上进入警方的埋伏圈,而是远远站着,朝四周张望一阵之后,做出了一连串令人费解的动作:他先从裤袋里掏出一把尖刀,举得高高的,在空中晃动几下,然后五指一松,尖刀在阳光下划出一缕寒光,哐当一声落到地上。随即,他举起双手,走进警察的埋伏圈。警察一拥而上,给他戴上手铐,推向远处的警车。他说,请等一下,能让我和卖橘子的老板说句话吗?带队的警长犹豫片刻答应了,两个警察架着他,来到卖橘子的摊主面前。他对摊主说:那张报纸是我故意放在你这里的。说完,逃犯如释重负地吐出一口长气,跟着警察上了警车。   摊主连忙找出那份报纸,发现背面有几行用铅笔写下的小字:长期以来,我像一只被猎人追赶的兔子,东躲西藏,白天钻进不见天日的密林,晚上睡在阴暗潮湿的山洞,吃没吃的,喝没喝的,我都快疯了……当我为选择怎样结束自己的生命犹豫不决时,你送给我橘子吃,还对我微笑。老实说,是你的善良感动了我。对你,我无以为报,举报不是有2万元的赏金吗?权作是我对你善良的报答吧。   ‎ 公安部门按照通缉令的承诺,第三天便把2万元赏金送给摊主。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   8年之后,劳改农场的储油仓库发生火灾,危急关头,他冲进火海,搬出了8桶汽油,避免了一次灾难性的事故发生,又因一辆失控的卡车冲向一个狱友的时候,他及时推开狱友,却永远失去了左腿。   他获准减刑4年。出狱那天,他没有回家去见妻子儿子,而是拄着双拐去了那个小镇,去找送他橘子的摊主。摊主的妻子红着双眼告诉他,丈夫已经在两年前去世了。说着,她递给他一个沉甸甸的纸包,对他说,临死前让我把这包东西交给你,说你用得着。他让你也摆个水果摊,挣钱虽然不多,可那是自己挣的,花着踏实。他打开纸包,里面是那2万元钱的赏金,分文未动。包钱的报纸,也是他当年留给摊主的那张。   几年时间,纸张已经发黄,通缉令上的照片也已有点模糊不清。 (选自《小小说精选》)‎ ‎4下列对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写到的“他”的衣着、神情、动作、心理等,都暗示出“他”是个逃亡在外的罪犯,并为下文“他”接受橘子,报恩等情节做了铺垫。 B.摊主两次送给“他”橘子,一方面显示出摊主对“他”的同情,一方面也有摊主对“他”畏惧,因为摊主拨打报警电话前,有过一番心理博弈。 C.“摊主接过钱,颤抖着打了一张收条,把钱掖进内衣口袋。”其中“颤抖”一词含义丰富,既有得到两万块钱的激动,也有对“他”报恩的感动。 D.小说叙事紧凑而不散乱,语言细腻而生动,作者匠心独运,通过对摊主这样的普通人善良品质的歌颂,让人们体会到社会风气的转变。 5文中的“他”三次来到水果摊,试简要分析“他”来水果摊的目的。(5分) ‎ ‎6小说结尾出乎意料,试结合全文,分析这样结尾的好处。(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阎肃:把灵魂融入艺术       ‎ ‎1930年,阎肃出生于河北保定,1953年4月入党,1953年6月入伍,曾创作1000多部(首)作品,参与策划100多台重大文艺活动,获国家和军队大奖100余项。   1962年,阎肃从当时风行全国的小说《红岩》中得到灵感,决定以小说中的主人公江姐为主线,创作一部歌剧,反映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忠贞气节,为刚刚经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国民鼓劲。   ‎ 在探亲的假期中,阎肃思绪像奔涌的泉水,像爆发的火山,从笔端、从心中倾泻而出,整整写了18天,歌剧《江姐》的剧本初稿一气呵成。   剧本写作仅18天,而打磨、谱曲、排演却用了近3年。1964年9月,由阎肃作词,金砂、姜春阳、羊鸣作曲的歌剧《江姐》公演,旋即引起轰动,创造了中国歌剧史上5次复排、演出1000多场的奇迹,“雪压不弯、风吹不倒,信念不变、矢志不移”的“红梅精神”,影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人。   1991年,阎肃创作歌剧《党的女儿》.其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而在世界东方,迎来70岁生日的中国共产党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坚定前行。   又是一个18天,他3天写一场戏,与作曲家和演员们合作,很快完成了整部戏的创作排练。作曲家王祖皆说:“耳顺之年,三天一场戏,没有坚定的信念,没有饱满的热情,是完成不了的。”而阎肃说:“当时,我的脑子里没想别的,就想告诉人们什么叫共产党、共产党在哪儿、共产党员是什么样。”歌剧《党的女儿》登上献礼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舞台,又一次盛况空前,引起轰动。   “作为一名文艺工作者,应该经常反思自己的作品是不是走在时代前面,是不是符合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阎肃艺术生涯的真诚告白。   当年为了在歌剧《江姐》基础上改编京剧《红岩》,阎肃主动提出去曾经关押过江姐的渣滓洞集中营体验生活,把手反铐上,戴上脚镣,脚镣很重,碰到踝骨那是钻心的疼,吃饭、睡觉他都不解开。那七天七夜,他感受到了铁窗内失去自由的痛苦,他看到了国民党特务用来折磨革命者的各种刑具。为了体验上大刑,他还真的上了一回“老虎凳”,当捆绑的脚下加到第二块砖时,他两条腿的筋都快要绷断了……    那种刻入骨髓的“炼狱”生活,使他在进行创作时,一次又一次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感情,他笔下流出的,字字是泪,句句是血,活生生的江姐就这样被他搬上了舞台。“几度墨汁干,木凳欲坐穿。望水想川江,梦里登红岩。”经过两年锤炼,他对剧本和曲谱从头到尾整整修改了几十次,反复排练修改,最后连食堂的大师傅,听着排练厅传来的声音,一边和面,一边哼唱,也一边感动得流下眼泪。    阎肃的创作从未离开过人民和生活,他说:“一旦确定干什么,就要学会‘扎猛子’,往根上去。”65年来,他几乎跑遍了空军所有的部队,机场、阵地、边防哨所,处处留下了足迹和歌声。65年来,他为部队写了多少军歌、师歌、团歌、连歌,他自己都数不清了。   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以传世之心。阎肃说:“人年轻要多干、少争、少斗,多学别人的长处;人老了,尤其注重立德,要把名利看得很淡。”   作为文艺界的“常青树”‎ ‎,阎肃在拉大幕中开始了自己的艺术道路。在西南军区文工团时,阎肃被编入合唱队。那时候,要求演员“一专三会八能”,拉大幕、管汽灯、演出催场,阎肃什么都干。从拉大幕开始的艺术道路,到被称为文艺界的“词坛泰斗”“国宝级艺术家”,阎肃说:“我感觉自己没做什么,怎么就有了这么高的评价。我唯一承认的,就是我很勤奋,我认真对待每一分钟。”和阎肃合作创作了《江姐》等多部作品的作曲家羊鸣说:“阎肃不怕困难,年轻的时候,你只要提,他就干,对工作毫不挑剔,广种多收。再就是爱学习。”   (选自《中国文化报》,有删改)‎ ‎【相关链接】 ①阎肃创作了许许多多被人们传唱的歌词,包括首经风靡一时的京腔京韵京曲。这些歌唱醉了听众,唱红了歌星,他也成了词坛上公认的“大腕”。       (《走近阎肃》)‎ ‎②阎肃认为,好歌不是凭空造的,它来自几十年的生活积累,同时也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中。        (《阎肃:在“风花雪月”中为兵服务一辈子》)‎ ‎③阎肃老师不管在什么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满怀激情地创作,脑子里永远有最新鲜、最时尚的东西,他从不排斥新事物,时刻表现出“执着、随和、青春、阳光”,有“老顽童”“老时尚”“老玉米”的昵称。         (《羡慕阎肃老爷子》) ‎ ‎7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阎肃从小说《红岩》中得到灵感,决定创作一部歌剧,反映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忠贞气节,为刚刚经过三年困难时期的国民鼓劲儿,用18天创作出《江姐》的剧本初稿。 B.阎肃创作歌剧《党的女儿》,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而在世界东方,中国共产党成立70周年,正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行。 C.文本大量引用传主阎肃的话使传记更加准确、可信,增加了传记的真实性,比如在介绍阎肃的淡泊品格时,引用阎肃的话直接表现阎肃对名利的看法等。 D.文章末段,介绍了阎肃成长的经历,交代了阎肃的谦虚、勤奋、不怕困难、热爱学习的思想品格,照应题目和前文,说明阎肃就是“老顽童”“老时尚”“老玉米”。 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分) A.文本通过第一段交代阎肃的出生年份、出生地以及入党、入伍时间和创作方面的重要贡献、获得的奖项等概括介绍阎肃,以引出下文对这些内容的具体表述。 B.由阎肃作词的歌剧《江姐》历经3年的打磨、谱曲、排演,在公演时引起轰动,后来有5次复排,其中体现的“红梅精抻”对后来者有着巨大的影响和教育。‎ ‎ C.阎肃喜欢下基层,几十年来,他几乎跑了空军所有的部队,到哪里都亲自为战士唱歌,为部队写了许许多多的歌曲,是一位为兵服务一辈子的文艺界“常青树”。 D.在排练京剧《红岩》时,食堂大师傅都能唱《红岩》的曲子的细节描写体现了《红岩》排练时间之长,起到了侧面烘托的作用,说明了阎肃工作的精益求精。 E.阎肃被人昵称为“老时尚”,体现了他对时尚的孜孜追求,也正是这种对最新鲜思想的深入理解,阎肃才能满怀激情的创作,才能在任何岗位上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9被称赞为“国宝级艺术家”的阎肃在戏剧创作方面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请结合文本简要探究。(4分) ‎ 二 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10--13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赵世卿,字象贤,历城人。隆庆五年进士。授南京兵部主事。张居正当国。世卿奏匡时五要。居正欲重罪之。吏部尚书王国光曰:“罪之适成其名,请为公任怨。”遂出为楚府右长史。‎ 迁户部右侍郎,督理仓场。世卿饶心计。凡所条奏,凡所条奏,酌剂赢缩,军国赖焉。进户部尚书。时矿税使四出为害,曩时关税所入岁四十余万,自为税使所夺,商贾不行,数年间减三之一,四方杂课亦如之。岁入益寡,国用不支,边储告匮,而内供日繁。岁增金花银二十万,宫帑日充羡。世卿请复金花银百万故额,罢续增数,不许。乞发内库银百万以济边储,忤旨切责。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帝亦不省。‎ 税监刘成以水灾请暂停米税。帝以不当尽停。世卿上言:“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不报。‎ 诏罢矿使,税亦稍减。然辽东、云南、四川税使自若,吏民尤苦之。云南遂变作,杨荣被戕。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逾月复奏请捐内帑百万佐军用,不从。世卿遂连章求去,至十五上,竟不许。先是,福王将婚,进部帑二十七万,帝犹以为少,数遣中使趣之。中使出谇语,且劾世卿抗命。世卿以为辱国,疏闻于朝,帝置不问。‎ 世卿素励清操,当官尽职。帝雅重之。吏部缺尚书,尝使兼署,推举无所私。李廷机辅政,世卿力推之。廷臣遂疑世卿党比。于是给事中杜士全等,御史苏为霖等先后劾之,世卿遂杜门乞去。章复十余上,不报。乘柴车径去。廷臣以闻,帝亦不罪也。家居七年卒。‎ ‎(选自《明史·赵世卿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B.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C.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D. 乡者既免米税/旋复再征/已失大信于天下/今成欲免税额之半/而陛下不尽从/岂恻隐一念/中使尚存/而陛下反漠然不动心乎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 )(3分)‎ A.兵部,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职事,长官为兵部尚书。‎ B..疏,文中指古代的一类文书,是封建社会大臣向帝王或上司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属于上行公文。‎ C.福王,王爵名。一般是皇帝的直系亲属,或是开国的元勋,或有赫赫战功的人,才封王。‎ D.劾,弹劾,指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与现代社会的“弹劾”的含义有所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赵世卿敢于进言,不惧权贵。他上奏提出几点纠正时政的建议,得罪了当权者张居正, 张居正要惩治他,被王国光劝阻。‎ B.赵世卿富有心计,关注边防。他监督淸理仓场时,考虑周全,国家、军队都依靠他;他先后两次请求拨款百万支援边防。‎ C.赵世卿要求减税,反对奢靡。矿税使到处做坏事,国家经费捉襟见肘,他请求减少百万税款;福王结婚,皇帝要加钱,他不予执行。‎ D.赵世卿做官尽职,不恋官位。他推荐官员没有私心,推重李廷机却被怀疑结党,于是请求离职,没被批准,最终自己坐车离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世卿复言脂膏已竭,闾井萧然,丧乱可虞,揭竿非远。(5分)‎ ‎(2)而西北水旱时时见告,世卿屡请减租发振,国用益不支。(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14—15题 月夜忆乐天兼寄微之①‎ 刘禹锡 今宵帝城月,一望雪相似。‎ 遥想洛阳城,清光正如此。‎ 知君当此夕,亦望镜湖水。‎ 展转相忆心,月明千万里。‎ ‎【注】此诗写于 829 年,当时诗人在长安,白居易(乐天)在洛阳,元稹(微之)在越州(今浙江绍兴),镜湖是越州境内的一个湖。‎ ‎1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5 分)‎ A.“一望雪相似”出语平易而境界真切,形象地描绘出月光下洁白纯净的景象。‎ B.“遥想”表明空间之远,而“正如此”则表明了这份情感不会因距离而减弱。‎ C.“知君当此夕”中“知”字,语气肯定,表明诗人相信友人定会如约欣赏月下湖景。‎ D.末两句写诗人与友人彼此牵挂的缕缕情思,随着皎皎月光绵延至“千万里”。‎ E.全诗生动形象地描写了诗人在帝都赏月的情景,表达了对友人无尽的思念。‎ ‎(2)本诗前六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赏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庄子在《逍遥游》中称赞宋荣子说,大家都称赏他,他也不会更加勤勉、更加努力;大家都批评他,他也不会沮丧不安,是因为他能“         ,          。”‎ ‎(2)《蜀相》中表现出武侯祠内春意盎然的景象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追忆往事,是陆游诗歌中常有的内容,在《书愤》 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联,就是对抗金历史的回忆。‎ Ⅱ卷 三 语言文字运用(19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同样顶着“共享”之名的“共享汽车”,似乎给人一种不瘟不火的感觉,其火爆程度选选不度共享单车。‎ ‎②通过低要高卖实现货畅其流,填补价值洼地,是市场经济最正常不过的经济活动,但与计划经济却扦格不入。‎ ‎③‎5月10日,在素有“六朝古都”之称的南京,17家博物馆的文博文创产品在南京江宁织造博物馆济济一堂。‎ ‎④第四届中回机器人峰会上,一场中雨猝不及防地突然降临,名为“小远”的安防巡逻机器人卸在雨中从蓉“执勤”。‎ ‎⑤韩国总统文在寅在昨日的报告中惊悉,除部署在星州的2台“萨德”系统移动发射架外,还有4台发射架暗度陈仓运抵韩国。‎ ‎⑥英国教授马修·古德温因为预测大选情况时低估了工党大选得票率,不得不心甘情愿地在电视台节目中直播“吃书”。‎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③④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 A.“光盘行动”唤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爱惜粮食、反对浪费的责任,也培育了新的生话观、消费观,值得大力提倡和践行。‎ B.201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香港社会各界庆祝活动不断,央视新闻也开启了以“我中意的香港”为主题的互动平台。‎ C.印度电影《摔跤吧!爸爸》意外走红,不仅以超5亿元的高票房打破了印度电影在中国内地的票房纪录,还连续多日牢牢占据单日票房榜首。‎ D.一年来,中国政府推出了各项改革举措,如“营改增”“一带一路”等获得了大众的交口称赞,尤其是整治贪官污吏的举措,值得大家鼓掌。‎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3分)‎ 张教授:‎ 我是记者小王,发邮件是想跟您预约一个访谈。收到您    ①     的大作,连夜    ②    ,深为您深刻的思考、透辟的见解    ③    ,所以想就您书中谈到的家风建设的话题做一下深度交流,希望您   ④     。冒昧打扰,敬请     ⑤    !‎ ‎ ‎ ‎①‎ ‎②‎ ‎③‎ ‎④‎ ‎⑤‎ A 赠予 速读 感动 知无不言 海涵 B 惠赠 拜读 折服 不吝赐教 谅解 C 赠予 赏读 叹服 万勿自谦 原谅 D 惠赠 捧读[来源:Z|xx|k.Com]‎ 打动 指点斧正 宽恕 ‎20.在下面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5分)‎ 人类社会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互相服务的关系。几乎没有哪一个人不服务他人,  ①    。这是因为任何一个人的生存、生活都不可能不与他人发生关系。售货员卖货,是服务;而他乘公交车,     ②      。由于服务是互相的,所以“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③     ,每个人自己也会得到把服务当活的服务回报。‎ ‎21.对下面这段文字提供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给“微商”下定义,不超过50字。 (5分)‎ 在越来越发达的网络系统的影响下,人们的商品交易模式也越来越丰富了,而微商便是其中的一种。在日益流行的微博或微信平台里,人们不仅可以发表文字,上传图片,分享心情,还能发送商品信息,然后利用网络支付功能,销售自己的商品,达成交易的目的。这种商品交易模式方便快捷,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认可。‎ ‎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 ‎①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陶潜)‎ ‎②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杜甫)‎ ‎③心在天山,身老沧州。(陆游)‎ ‎④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李贺)‎ ‎⑤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 ‎⑥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苏轼)‎ ‎⑦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屈原)‎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