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西片区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 Word版

‎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 ‎ 2018.11‎ 考生注意:‎ ‎1、本卷考试范围:人教版必修3前三章。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题前请在答题卷上填写好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3、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在非答题区位置作答无效。‎ ‎ 第I卷 (选择题 共48分) ‎ 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 ‎1.下列关于人体内环境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血浆的主要成分包括水、葡萄糖、肌动蛋白和激素等 B.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 C.HCO、HPO等参与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 D.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 ‎2.根据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模型来判断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 B. 血浆蛋白、葡萄糖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成分 C. 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不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 D. 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完全相同 ‎3.以下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稳态就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及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 B. 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一致地正常运行,是维持内环境稳态的基础 C. 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 D. 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能力很强,外界环境剧变不会引起稳态的失衡 ‎4.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的示意图。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 A. 结构①和结构②的细胞所处的具体内环境相同 B. 长期营养不良会使C液减少 C. ③中pH的稳定与HCO3-有关 D. 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可在A液中进行 ‎5.图1表示神经纤维上某点受到刺激后对膜外电位的测量,图2表示神经纤维某部位在受到一次刺激前后膜内外的电位变化。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 A. 图1中神经纤维没有接受刺激前的电位特点是外正内负,是由K+外流形成的 B. 图2中从A到C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是由Na+内流形成的 C. 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Na+含量较低,则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 D. 在没有接受刺激时,图1中的电位计可测量到静息电位的大小 ‎6.神经递质是神经元末梢释放的一种化学物质。下列关于递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 释放前,存在于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中 B. 只能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产生兴奋 C. 能与递质结合的受体位于突触后膜 D. 正常情况下,递质发挥作用后会失活 ‎7.“内质网压力”是指过多的物质,如脂肪积累到内质网中使其出错的状态.研究发现,肝细胞“内质网压力”可抑制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引发Ⅱ型糖尿病.下列有关推测正确的是 A. Ⅱ型糖尿病患者组织细胞内葡萄糖含量较高 B. 胰岛素分泌不足是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病因 C. 肥胖可能引发Ⅱ型糖尿病 D. “内质网压力”导致胰岛素合成和分泌减少 ‎8.下列有关高等动物激素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激素都通过体液定向运输到特定的靶细胞和靶器官 B. 通过反馈调节能维持甲状腺激素的相对稳定 C. 激素的作用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D. 某些神经递质能调节激素的分泌 ‎9.大脑皮层是高级神经活动的结构基础,其上有各种高级神经中枢,调节着人体各项生命活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 大脑皮层体温调节中枢兴奋,机体散热量增加 B. 脊髓的排尿反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的调控 C. 大脑皮层S区受损伤,该病人能说话,但不能听懂别人的谈话 D. 长期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10.下列有关动物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肾小管通过渗透作用吸收水的过程受抗利尿激素的调节 B. 细胞外液渗透压的改变可影响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的量 C. 摄盐过多后饮水量的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D. 饮水增加导致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 ‎1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引起的 B. 免疫抑制剂使 T 细胞增殖受阻,降低了机体免疫功能,但可提高器官移植成功率 C. HIV 感染初期由细胞免疫消灭大多数病毒,不能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 D. 被毒蛇咬伤时,以抗蛇毒毒素血清对伤者进行免疫治疗属于二次免疫 ‎12.如图是人体某免疫过程的部分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 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①的只有B 细胞 B. 该免疫过程可能需要 T 细胞释放的淋巴因子的刺激 C. 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也可以是人体自身组织细胞 D. 细胞②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中均能发挥作用 ‎13.如图所示,甲、乙分别用不透光的锡箔纸套在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丙、丁、戊、则分别用不透水的云母片插入燕麦胚芽鞘的不同部位,从不同方向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胚芽鞘的生长情况是( )‎ A.甲不生长也不弯曲、乙直立生长、丙向左生长、丁直立生长、戊向右生长 B.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向左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左生长 C.甲向左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向右生长、戊向左生长 D.甲直立生长、乙向右生长、丙直立生长、丁不生长,也不弯曲、戊向右生长 ‎1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发现的过程叙述错误的是( )‎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单侧光可以使胚芽鞘尖端产生吲哚乙酸,并可以传递到胚芽鞘下部的伸长区,从而造成背光面生长快,引起向光弯曲生长 B.鲍森•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 C.拜尔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D.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化学物质,并命名为生长素 ‎15.某同学在“探究生长素类似物NAA (萘乙酸)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获得了下表所示结果,有关本实验分析或评价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本实验生根数量作为实验的观测指标 B. 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会影响实验结果 C. 实验结论为促进银杏插条生根的最适NAA浓度为10-10mol/L D. 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条的时间应该相同 ‎16.下列关于“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植物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生长素类似物浓度不同,扦插枝条生根数目—定不同 B. 每根枝条上应保留有相同数量的芽 C. 预实验中需要设罝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 D. 实验中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长短一致 ‎17.下列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施用青鲜素抑制大蒜发芽 B.用赤霉素类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其无须发芽就可产生α-淀粉酶 C.温室种植的番茄开花后,喷洒乙烯利可促进果实的形成 D.用一定浓度的NAA(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生根 ‎18.下列关于“引来繁花缀满枝,瓜熟蒂落也有时”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A. 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B. 适当喷洒2,4-D能延长“繁花缀满枝”的时间 C. 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 D. 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环境因素的调控 ‎19.下图是小麦种子发育成熟过程中多种激素含量变化,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 种子发育初期,首先显著增加的是细胞分裂素,与籽粒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裂有关 B. 种子发育3周后,赤霉素和生长素显著增加,调节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和积累 C. 籽粒成熟期,脱落酸显著增加,可能与种子的休眠有关 D. 成熟后期种子鲜重显著下降,说明种子有机物来源不足后,种子呼吸大量消耗有机物 ‎20.关于过敏原和抗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一次进入就引起免疫反应 B.过敏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引起过敏反应,抗原第二次进入才能引起免疫反应 C.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反应 D.过敏原和抗原都是第二次进入机体才能引起反应 ‎21.将体重和健康状况相同的若干大鼠均分为甲、乙、丙三组.甲组通过手术切除胸腺,乙组损毁下丘脑,丙组不做处理.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饲喂一段时间后,将它们同时移入寒冷的环境中,接种某病毒(抗原)使之感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组鼠有获得性免疫缺陷,不能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也非常弱 B.乙组鼠最先死亡,因为损毁了下丘脑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不能抵抗病毒的感染 C.一段时间后,三组鼠的血糖浓度都降低,体内脂肪分解并转化成糖原的速率将快 D.丙组鼠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 ‎22.根据如图判断,正确的描述是 ( )‎ ‎①对于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a较过程b和c更为重要 ‎ ‎②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水肿 ‎ ‎③组织液中的物质含量稳定不变 ‎ ‎④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23.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有高度变异性,感染机体后可损伤多种免疫细胞,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HIV的高度变异性,致使难以使用疫苗预防艾滋病 B.艾滋病患者体内不能产生HIV抗体 C.艾滋病患者直接死亡原因是多种病原体引起的严重感染或恶性肿瘤等疾病 D.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淋巴细胞 ‎24.关于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当人体缺水时,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会降低,从而产生渴觉 B.血糖低于正常值时,肝糖原、肌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入血 C.植物体内乙烯的作用只是促进果实成熟 D.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的 第II卷(非选择题 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 满分52分)‎ ‎25.(19分)下图为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②③④合称____________,它构成了人体内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故称_______________。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人体表皮生发层细胞直接从哪儿获得O2 ________ ‎ A.组织液 B.血浆 C.周围空气 D.周围的水 ‎(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_层磷脂分子层才能被组织细胞 ‎①利用,氧气主要参与有氧呼吸的第__________阶段。图中氧气含量最高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4)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 ‎(5)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部位(填标号)。‎ 下图是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图。‎ ‎(6)图中A代表 ,B代表 ,C代表 。‎ ‎(7)填写图中D、E系统的名称:D ;E 。‎ ‎(8)体内细胞产生的代谢废物如尿素,从内环境排出体外要经过 、 系统。而CO2的排出则要经过 、 系统。‎ ‎26.(16分)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似物,如2,4-D、萘乙酸等,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的生理效应。它们在生产上的应用很广泛。‎ ‎(1)2,4-D是一种最早应用的选择性除草剂,在农业生产上常用它除去单子叶农作物田间的双子叶杂草。单子叶农作物与双子叶杂草对2,4-D浓度的反应如图1曲线所示。‎ ‎①从图中可以看出2,4-D作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图中X点(甲、乙的交点)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的作用效果是________,2,4-D作为除草剂的最佳使用浓度是________点所对应的浓度。‎ ‎③近几年,媒体经常报道有些农民使用除草剂导致作物绝产的消息。如果某农民使用的2,4-D不是假冒产品,请你分析导致作物绝产的最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2,4-D还能促进插条生根。为了探索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某生物兴趣小组先做了一组梯度比较大的预实验,实验的结果如图2所示。‎ ‎①图中纵坐标的标记是__________________;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__________。‎ ‎②做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________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1)。‎ ‎27.(17分)在非消化期,胰液几乎是不分泌或很少分泌的。进食开始后,胰液分泌即开始。所以,食物是使胰腺兴奋的自然因素。进食时胰液分泌受神经和体液调节双重控制,但以体液调节为主。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是图1的局部放大图,1~5 代表特定的结构或物质。图3是胰岛的示意图;图4是图3 的局部放大图,6~9 代表不同的液体。请据图回答问题:‎ ‎(1)当食物进入胃后,扩张胃体,通过反射,作用于胰腺,直接刺激胰腺的外分泌部分泌胰液,该反射为__________反射,其效应器是_________。图2中突触是由_________(写数字)组成的,与2中的神经递质的释放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兴奋在神经元间呈单向传递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 ‎(2)当离体神经纤维受到刺激后,膜外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是由___________区流向___________区。‎ ‎(3)图3中胰岛B细胞和胰岛A细胞分泌的调节血糖的两种激素表现为____________作用。若验证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以正常小鼠每次注射药物前后小鼠症状的变化为观察指标,则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葡萄糖和胰岛素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胰岛素从胰岛B细胞释放到细胞外的运输方式是_________。胰岛细胞分泌激素,除了直接感____________含量的变化而发挥作用外,还可受____________发出的神经信号的控制,间接发挥调节作用。‎ ‎(5)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_____________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饥饿时,8处的__________(激素)浓度大于10处。‎ ‎ 2018-2019学年度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生物参考答案解析 ‎1.A ‎【解析】1.肌动蛋白存在于肌肉细胞内,A错误;免疫对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B正确;HCO、HPO等参与调节酸碱平衡,维持血浆PH相对稳定,C正确;淋巴细胞生活的液体环境是淋巴、血浆等,D正确。‎ ‎2.A ‎【解析】2.在图中①〜⑤处应当用双箭头表示的有①④⑤,A正确;血浆蛋白和葡萄糖均属于内环境成分,而呼吸酶则分布在细胞中,B错误;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也参与图中所示的物质交换过程,C错误;组织液、淋巴和血浆在含量及成分上不完全相同,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D错误。‎ ‎3.D ‎【解析】3.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理化性质和成分处于相对稳定状态,A正确;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的状态,B正确;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的现代观点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C正确;人维持稳态的条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当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人体自身的调节功能出现障碍,内环境的稳态就会遭到破坏,引起细胞代谢紊乱,D错误。‎ ‎4.C ‎【解析】4.结构①为毛细血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血浆,结构②为毛细淋巴管壁,细胞所处的内环境为组织液和淋巴,A项错误;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血浆蛋白减少,C 组织液吸水力相对增大,使组织液增加,B项错误;③组织细胞中pH的稳定与HCO3-有关,C项正确;丙酮酸氧化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的过程在组织细胞中进行,D项错误。‎ ‎5.D ‎【解析】图1中神经纤维没有接受刺激前的电位为静息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是由于钾离子外流导致的,A正确;图2中从A到C是动作电位形成的过程,是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形成的,B正确;如果神经纤维膜外的钠离子含量较低,则进入细胞内的钠离子减少,导致图2中C的电位将下降,C正确;图1中的电位计两极都连在神经纤维膜的外侧,不能测定静息电位,D错误。‎ ‎6.B ‎【解析】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与位于突触后膜上的递质受体结合,故A、C项正确;神经递质可分为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2种,所以可引起下一个神经元细胞产生兴奋或抑制,B项错误;正常情况下,递质发挥作用后会失活,D项正确。‎ ‎7.C ‎【解析】Ⅱ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受体活性受到抑制,则抑制葡萄糖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内葡萄糖含量较低,A错误;由题意知,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并不缺乏胰岛素,而是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被抑制,从而无法正常地与胰岛素结合,因而无法降血糖,引发糖尿病,B错误;肥胖者脂肪积累到内质网,导致内质网功能出错,抑制了胰岛素相应受体的活性,使二者无法正常结合,引发Ⅱ型糖尿病,C正确;胰岛素是分泌蛋白,需要内质网的加工,如果内质网出错将会使胰岛素的加工受到影响,D错误。‎ ‎8.A ‎【解析】激素都通过体液运输,随血液流到全身,作用于靶器官、靶细胞,A 错误;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存在分级调节好负反馈调节,通过反馈调节可维持甲状腺激素的相对稳定,B正确;激素调节的特点之一是微量和高效,C正确;不少内分泌腺本身直接或间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传出神经末梢和它所支配的内分泌腺体组成效应器,因此某些神经递质能调节激素的分泌,D正确。‎ ‎9.B ‎【解析】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A错误;脊髓的排尿反射低级中枢受大脑皮层的高级中枢的调控,B正确;大脑皮层S区受损伤,该病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的谈话,C错误;短期记忆主要与大脑皮层下的一个形状像海马的脑区有关,D错误。‎ ‎10.D ‎【解析】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自由扩散(渗透作用),A正确;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增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时,下丘脑合成、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的量减少,B正确;摄盐过多后,饮水量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C正确;饮水增加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尿生成增加,有利于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相对恒定,D错误.‎ ‎11.B ‎【解析】自身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对外来物质异常敏感,反应过度引起的,而过敏反应则是再次接触过敏原引起的,A错;器官移植是的器官作为外来细胞会被T细胞识别并清除,故B对;病毒进入机体要进行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故可以通过检测抗体来诊断 HIV 感染,C错;抗蛇毒毒素血清含有抗体而不是灭活的抗原,不属于二次免疫,D错。‎ ‎12.A ‎【解析】该图是体液免疫过程,能分化出细胞①的有B ‎ 细胞和记忆B细胞,A错;体液免疫过程T细胞呈递给B细胞的是抗原和淋巴因子,B对;抗原可来自外界环境(如病毒),也可以是人体自身组织细胞(癌细胞),C对;细胞②在非特异性免疫和细胞免疫(在里面起呈递作用)中均能发挥作用,D对。‎ ‎13.D ‎【解析】甲中,胚芽鞘尖端被遮住,不能接受到单侧光照射,因此生长素分布均匀,甲直立生长;‎ 乙中,尖端接收到单侧光照射,导致生长素分布不均匀,因此乙向光弯曲生长;‎ 丙中,由于生长素不能透过云母片,且云母片竖直插入尖端,导致两侧生长素浓度均匀,因此丙直立生长;‎ 丁中,由于云母片水平插入胚芽鞘尖端以下,导致尖端产生的生长素不能运输到下面,所以丁不能生长;‎ 戊中,云母片没有完全插入尖端以下,导致左边生长素浓度高,右边没有生长素,所以戊向右弯曲生长.故选:D.‎ ‎14.A ‎【解析】单侧光照射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而郭葛等人证明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吲哚乙酸,A错误;鲍森•詹森在胚芽鞘的切面上放一个琼脂片,再将切下的尖端放上,并给予单侧光照射,植物弯向光源生长,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B正确;拜尔切去胚芽鞘尖端并将尖端放回切面的一侧,在黑暗中生长一段时间,发现胚芽鞘弯向放尖端的对侧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造成的,C正确;温特的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温特认为这可能是一种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温特将其命名为生长素,D正确。‎ ‎15.C ‎【解析】根据实验设置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促进插条生根的NAA浓度大小,因变量是生根数量,因此本实验生根数量可作为实验的观测指标,A正确;NAA浓度为实验的自变量,因此银杏插条上侧芽的数目及饱满程度均属于无关变量,由于芽能产生生长素,会影响实验结果,因此这些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B正确;三个浓度比较,10-10mol/L的NAA溶液对插条生根具有促进作用,由于缺少其它浓度的实验组,因此不能确定其是否为最适浓度,C错误;用三种溶液处理插条的时间属于无关变量,因此处理时间应相同,D正确。‎ ‎16.A ‎【解析】根据生长素浓度对根的作用的曲线图可知,在最适浓度两侧,有两种对称的不同的浓度,促进生根效果相同,A错误;芽能产生生长素,生长素能够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因此每根枝条上应保留有相同数量的芽,一方面排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一方面利于生根,B正确;在预实验中需要设置用蒸馏水处理的对照组,这样才能大致确定促进生根和抑制生根的浓度范围,C正确;不同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溶液浸泡不同插条的时间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的设置要遵循等量性原则,D正确。‎ ‎17.C ‎【解析】A.施用青鲜素可抑制大蒜发芽,A不符合题意; B.用赤霉素类处理大麦种子,可使其无须发芽就可产生α-淀粉酶,B不符合题意; C.乙烯利可促进果实的成熟,不能促进果实的形成,C符合题意; D.用一定浓度的NAA(生长素类似物)可促进黄杨、葡萄枝条生根,D不符合题意; 所以答案是:C ‎18.D ‎【解析】A、“瓜熟蒂落”有关的激素是乙烯和脱落酸,说明这一现象是多种植物激素相互作用的结果,A正确;B、2,4-D 是生长素类似物,具有跟生长素类似的功能,一定浓度也可以防止落花落果,B正确;C、乙烯具有促进果实成熟,脱落酸具有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因此乙烯和脱落酸协同调节了“瓜熟蒂落”的过程,C正确;D、该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受到植物体自身基因转录的调控,D错误。故选:D.‎ ‎19.D ‎【解析】题图显示:种子发育初期,首先显著增加的是细胞分裂素,而细胞分裂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所以细胞分裂素的增加与籽粒形成过程中的细胞分裂有关,A正确;种子发育3周后,赤霉素和生长素显著增加,同时种子的鲜重不断增加,因此这两种激素调节有机物向籽粒的运输和积累,B正确;籽粒成熟期,脱落酸显著增加,可能与种子的休眠有关,C正确;成熟后期种子鲜重显著下降,这是由于单糖、二糖均聚合形成多糖,并且种子的含水量下降所致,D错误。‎ ‎20.A ‎【解析】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过敏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由此可见,过敏原第二次进入机体才会引起过敏反应,而抗原第一次进入机体就能引起免疫反应.故选:A.‎ ‎21.D ‎【解析】甲组通过手术切除胸腺,T细胞的数量缺失,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免疫功能缺失;乙组损毁下丘脑,失去体温调节、血糖调节和水盐调节的功能;丙组不作处理,作为对照.‎ 解:A、甲组通过手术切除胸腺,T细胞缺失,体液免疫功能降低,细胞免疫功能缺失,A错误;‎ B、乙组鼠最先死亡,是因为损毁下丘脑,使得体温调节等能力丧失,B错误;‎ C、一段时间后,三组鼠的血糖浓度降低,体内脂肪分解、肝糖原的分解速度加快,进而升高血糖,C错误;‎ D、丙组鼠其效应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促进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过程,D正确.‎ 故选:D.‎ ‎22.C ‎【解析】对组织细胞的正常生理活动过程,过程a提供物质和能量,过程b排出代谢废物,过程c回流组织液中的大分子物质,三者都比较重要;①错误;过程b或c受阻可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增多而出现组织水肿,②正确;组织液处在动态平衡中,组成物质是变化的,③错误;毛细血管壁细胞的内环境是血浆和组织液,④正确。故选:C。‎ ‎23.B ‎【解析】A、物质是单链RNA,不稳定,容易发生突变,这使疫苗效果难以持久,A正确;B、HIV的遗传机体可以在HIV的刺激下产生相应的抗体,但抗体无法消除细胞内病毒,B错误; C、HIV通过破坏T淋巴细胞使机体的免疫功能遭破坏,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是感染其他病原体,C正确; D、HIV病毒进入人体后,与人体的T淋巴细胞结合,破坏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使人的免疫系统瘫痪,D正确.故选:B.‎ ‎24.D ‎【解析】当人体缺水时,会使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刺激大脑皮层产生渴觉,A项错误;血糖低于正常值时,肝糖原可以分解成葡萄糖入血,但肌糖原不能分解成葡萄糖,B项错误;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成熟,C项错误;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的,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D项正确。‎ ‎25.(1)细胞外液 内环境 蛋白质、无机盐 ‎(2)A ‎(3)自由扩散 12 三 ②‎ ‎(4)②中含较多的蛋白质,③中蛋白质含量很少 ‎(5)②④‎ ‎(6)血浆 组织液 淋巴 ‎(7)消化系统 泌尿系统 ‎(8)消化 循环 循环 呼吸 ‎【解析】(1)②③④合成细胞外液,又叫内环境;血浆渗透压大小主要与血浆中血浆蛋白和无机盐含量有关.‎ ‎(2)人体表皮生发层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组织液,需要的氧气直接从组织液中获得.‎ ‎(3)氧气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红细胞所携带的氧气进入组织细胞被利用至少需要经过红细胞膜、毛细血管壁(2层膜)、组织细胞膜、线粒体外膜、线粒体内膜共6层膜,12层磷脂分子;氧气进入线粒体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图中氧气含量最多的地方是血浆,基图中的②.‎ ‎(4)与组织液、淋巴相比,血浆中蛋白质含量较高.‎ ‎(5)淋巴细胞主要存在于血浆和淋巴液中.‎ ‎(6)虚线枢内包括组织液、淋巴、血浆,表示内环境.其中A是血浆,B是组织液,C是淋巴.‎ ‎(7)由图可知营养物质需要通过D进入血液循环,所以D是消化系统,尿素、尿酸、水等通过E系统排出体外,所以E是泌尿系统.‎ ‎(8)由图可知,维持内环境渗透压的Na+和Cl-以及葡萄糖、氨基酸等物质从体外进入组织液要经过消化系统、循环系统,而CO2‎ 的排出则要经过循环系统、呼吸系统.‎ ‎26. 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促进 F或D 使用的浓度过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作物 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生根长度) 2~6 探索实验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5‎ ‎【解析】分析图1曲线看出,甲曲线代表的植物对生长素浓度更敏感; 图2曲线实验探索的是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2.4-D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或生根长度。‎ ‎(1)①从图1中看出,横轴代表2.4-D的浓度,随着2.4-D的浓度的升高,对甲乙两种植物的生理作用均是先促进后抑制,说明2.4-D的生理作用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②图中X点(甲、乙的交点)位于横轴以上,即对应的浓度对于双子叶杂草和单子叶农作物的作用效果均是促进.2.4-D作为除草剂应该对甲植物起抑制作用,而对乙植物起促进作用,因此最佳使用浓度是F或D点所对应的浓度,此浓度对甲植物的抑制效果较强,对乙植物的促进作用也最强; ③由于生长素的两重性,导致作物绝产可能是使用的浓度过高,抑制了作物的生长甚至杀死了作物; (2)①根据题意可知,实验探索的是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因此实验的自变量为2.4-D的浓度,因变量为生根数或生根长度,因此图中纵坐标的标识是平均生根条数(或平均生根长度);图2中看出,2,4-D相对浓度为4时生根数最高,因此可推测最适浓度的大致范围在2--6之间; ②做预实验的目的是探索实验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正式实验中要实现实验目的,最少需要设置5组实验(相对浓度梯度为1)。‎ ‎27. 非条件 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 3、4、5 高尔基体和线粒体 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 未兴奋 兴奋 拮抗 先注射胰岛素再注射葡萄糖 胞吐 血糖 下丘脑 化学成分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胰高血糖素 ‎【解析】分析题图,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图2中1-5分别表示1轴突末梢、2突触小泡、3突触前膜、4突触间隙、5突触后膜;图3、4中6-9分别表示细胞内液、组织液、血浆、淋巴。‎ ‎(1)图1为胰腺分泌活动的调节示意图,由食物的刺激引起胰液的分泌是与生俱来的非条件反射,反射弧中的效应器是传出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腺体细胞.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即由3、4、5组成.神经递质以胞吐的方式释放,与高尔基体(与囊泡的形成、动物细胞物质分泌有关)和线粒体(提供能量)两种细胞器密切相关。由于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所以兴奋在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 ‎(2)在兴奋部位和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由于电位差的存在而发生电荷移动,这样就形成了局部电流,膜外未兴奋区表现为正电位,兴奋区表现为负电位,故膜外局部电流是由未兴奋区流向兴奋区。‎ ‎(3)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两种激素在调节血糖时表现为拮抗作用。验证胰岛素在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作用,需要对正常小鼠注射一定剂量的胰岛素导致小鼠出现低血糖症状,然后注射一定量的葡萄糖,出现低血糖症状消失的现象,即可证明胰岛素的降低血糖的作用。‎ ‎(4)胰岛素是胰岛B细胞通过胞吐的方式分泌到细胞外的;胰岛细胞分泌激素,受到神经-体液的调节,除了直接感受血糖的含量变化,还间接受到下丘脑的神经控制。‎ ‎(5)内环境稳态的实质是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已知图4中血液的流动方向为10→8,则在饥饿时,血糖浓度降低,所以8处的胰高血糖素浓度大于10处。‎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