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青岛胶州市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模块检测高三地理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2B铅笔和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将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 第Ⅱ卷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中性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题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44分)‎ 第Ⅰ卷共22小题,每小题2分,共44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是哈尔滨市(约128°E)某旅游者‎10月29日在一条南北向街道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推测此时树影朝向 A. 东南方向 B. 东北方向 C. 西南方向 D. 西北方向 ‎2. 该时间之后到北京时间12点,树影将 A. 一直变短,顺时针移动 B. 先变短后变长,顺时针移动 C. 一直变长,逆时针移动 D. 先变长后变短,逆时针移动 ‎【答案】1. D 2. B ‎【解析】‎ ‎【1题详解】‎ 哈尔滨市(约128°E)位于北回归线以北,据材料可知,此图为北半球南北向街道面向南方拍摄的照片,图左侧为东方,图右侧为西方,因此树影朝西北方向,D正确。故选D。‎ ‎【2题详解】‎ 北京时间12点,哈尔滨市(约128°E)在北京时间所在经线东边8°,地方时为12:32,该时间树影朝西北方向,为上午,12点为当地正午,影子朝向正北,影子最短,12:32影子朝向东北,该时间之后到北京时间12点,树影将先变短后变长,顺时针移动。故选B。‎ 下图示意某区域等高线(单位:米)和部分‎50米高程沉积岩年龄(单位:距今百万年)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M处的构造地貌是 A. 背斜山 B. 背斜谷 C. 向斜山 D. 向斜谷 ‎4. M处构造地貌形成过程最有可能为 A. 褶皱隆起—侵蚀作用—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 B. 褶皱隆起—侵蚀作用—固结成岩作用—沉积作用 C. 固结成岩作用—沉积作用—褶皱隆起—侵蚀作用 D. 沉积作用—固结成岩作用—褶皱隆起—侵蚀作用 ‎【答案】3. B 4. D ‎【解析】‎ ‎【3题详解】‎ 据“凸低为高凸高为低”规律,据图中M处等高线的弯曲可知,M处等高线凸向海拔高值区,可判断为山谷部位,AC排除;据等岩龄线可知,M处岩层中心老两翼新,可判断为背斜部位,B正确,D错误。故选B。‎ ‎【4题详解】‎ 据上题分析可知M处为背斜谷,首先是沉积作用、固结成岩形成沉积岩层,后内力作用发生褶皱隆起形成背斜,后外力侵蚀作用形成谷地,故选D。‎ 下图示意我国某河段河谷横剖面,T1~T4为不同时期形成的阶地(一种阶梯状地貌),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下的河床或河漫滩,后经地壳运动演变形成的。‎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图示阶地的形成过程是 ‎①流水侵蚀 ‎ ‎②流水沉积 ‎ ‎③地壳上升 ‎ ‎④地壳下降 A. ①③② B. ①④② C. ②③① D. ②④①‎ ‎6. 该河段在阶地形成过程中 A. 东南岸以侵蚀为主 B. 河流侵蚀状态以侧蚀为主 C. 地壳上升落差减小 D. 水流速度呈变慢趋势 ‎【答案】5. C 6. A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该阶地是原为洪水位的河床或河漫滩”,因此,首先是流水沉积作用,之后,地壳抬升,河床或河漫滩出露,受流水侵蚀形成阶地,②③①正确,故选C。‎ ‎【6题详解】‎ 读图可以看出,东南岸基岩裸露,应该是地表的沉积物被侵蚀所致,A正确。读图可以看出,河谷是不断缩窄说明流水以向下侵蚀为主,B错误。不同时期阶地有明显落差,地壳上升落差增大,C错误。T4阶地最老,沉积物为粘土,颗粒较小。说明当时河流流速较慢。T3-T1阶地越来越新,沉积物为砾石,颗粒较大,说明当时河流流速较快,D错误。故选A。‎ 低压槽分布区往往是锋面天气形成的区域,下图示意某近地面低压槽形成的锋面天气系统,阴影区域为雨区。‎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气压值最低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8. 图示时刻,④地 A.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强于⑤地 B.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能力强于⑤地 C. 夜晚温度高于⑤地 D. 白天温度低于⑤地 ‎【答案】7. C 8. C ‎【解析】‎ ‎【7题详解】‎ 图示天气系统为冷锋,在锋面气旋中,冷锋一般位于低压槽的左侧,可知低压中心位于③地,气压①>②>③,②地气压低于④和⑤,C正确;故选C。‎ ‎【8题详解】‎ 根据冷锋的移动可知,④地位于冷锋前,天气晴朗,⑤地位于冷锋后,多阴雨天气;④地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能力、反射能力弱于⑤地,⑤地受暖气团控制,夜晚和白天温度高于⑤地。故选C。‎ 下图示意我国部分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降水区域主要分布在 A. 东北北部地区 B. 环渤海地区 C. 长江中游地区 D. 三江源地区 ‎10. 该时期最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是 A. 暴雪天气 B. 沙尘暴天气 C. 台风天气 D. 伏旱天气 ‎【答案】9. B 10. A ‎【解析】‎ ‎【9题详解】‎ 从图中可知,图示地区有一锋面气旋存在,降水区域应当分布在锋面气旋控制的地区,能够受到锋面气旋控制的地区是环渤海地区和长江中游地区。长江中游地区的锋前暖气团属于大陆性气团,水汽含量少;但环渤海地区同时受到冷锋和暖锋的影响,暖气团来白于海洋,水汽含量多。加之等压线较密集,冷气团移动速度快,暖气团迅速抬升,带来大量降水,所以主要的降水区域为环渤海地区。故选B。‎ ‎【10题详解】‎ 从图中存在低压和高压中心可以分析出,我国西北部为高压中心,可能为冬春季节,低压中心周围存在强降雪区域,所以此时可能出现的灾害性天气就是暴雪。该时期冷锋位于长江流域,沙尘暴天气出现的可能性较小;台风天气和伏旱天气主要出现在夏秋季节。故选A。‎ 下图示意我国某区域河、湖水位变化,该区域内湖泊与河流有互补关系。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 ‎ ‎11. 该区域最可能位于我国的 A. 东北地区 B. 华北地区 C. 西北地区 D. 江淮地区 ‎12. 关于该区域河湖水文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 时间点①比时间点③河、湖之间水体补给更快 B. 湖泊储水量最小的时间点是②‎ C. 总体上湖泊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河流水位的变化 D. 一年中小部分时间河水补给湖水 ‎【答案】11. D 12. C ‎【解析】‎ ‎【11题详解】‎ 该区域河、湖水位较高的季节为夏季(5-10月左右),且在7月左右水位低,我国江淮地区夏季多雨,但在7、8月份受副高的影响,降水少,出现伏旱天气,所以该区域最有可能位于我国的江淮地区。东北地区、华北地区7、8月份降水较多,河、湖水位较高;西北地区7、8月份气温高,冰雪融水量大,河、湖水位较高;故选D。‎ ‎【12题详解】‎ 据图信息可知,时间点③处比①处河流和湖泊之间的水位差大,河、湖之间水体的补给更快,A项错误。湖泊在时间点②时湖泊水位较高,所以储水量并非最小,B项错误。湖泊水位和河流水位变化大致一致,但并非同步变化,总体上湖泊水位的变化滞后于河流水位的变化,C项正确。湖泊和河流有互补关系,其补给状况由两者的水位高低确定,图示大多数时间是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是河流补给湖泊,D项错误。故选C。‎ 下图示意某大陆西岸洋流模式。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甲河流域最可能的植被类型是 A. 热带草原 B.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C. 热带荒漠 D.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14. 甲河汛期最可能出现在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题详解】‎ 图示洋流位于大陆西岸附近,向北流,且位于纬度30°附近,只能30°S,为寒流。甲河流域位于30°-40°S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植被类型是亚热带常绿硬叶林。故选D。‎ ‎【14题详解】‎ 甲河流域位于30°-40°S大陆西岸,是地中海气候,冬季降水多,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补给为主,汛期应为南半球的冬季,7月为汛期,故选C。‎ 下图示意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植被类型为草原、苔原、荒漠、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与植被类型荒漠对应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在欧洲广泛分布 B. 丙在非洲没有分布 C. 己是青岛的典型植被类型 D. 戊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 ‎【答案】15. A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和图示,丁—戊—已位于大陆东部,且降水较多,应该属于森林景观。热带雨林分布纬度最低,终年高温多雨。根据图示由南向北温度升高判断,丁可能是热带雨林;按照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判断,戊是阔叶林,己是针叶林。甲处降水稀少、温度高,植被类型为荒漠,A正确;乙位于降水较少的环境,故判断为草原,丙处降水少、温度低,为苔原带。故选A。‎ ‎【16题详解】‎ 甲处为荒漠,在欧洲分布少,A错误;丙为苔原带,在非洲没有分布,B正确;己是针叶林,青岛的典型植被类型为阔叶林,C错误;戊是阔叶林,地中海气候区为硬叶林,D错误。故选B。‎ 我国人社部表示:将适时出台渐进性延迟退休年龄政策。下图示意我国2012-2017年人口增量(人口增量=当年年末人口-上年年末人口)变化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 图示反映出当前我国人口 A. 15-59岁人口数量增加 B. 人口增长速度较快 C. 老龄化趋势明显 D. 总人口数量减少 ‎18. 我国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有利于 A. 推进养老产业发展 B. 缓解人口老龄化 C. 增加青壮年人口 D. 降低社会养老负担 ‎【答案】17. C 18. D ‎【解析】‎ ‎【17题详解】‎ 图中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和0~14岁人口数量在增加,而15~59岁人口增量为负值,即数量减少,总人口在增加,因此15~59岁人口比重降低,60岁以上人口增长较快,老龄化趋势明显,排除A,C符合题意。。把图中三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量相加得出,2012年~2017年间每年增加的人口约600~800万,数量不少,但我国人口基数较大,人口增长速度较慢,排除B。把图中三个年龄段的人口增量相加得出,2012年~2017年间每年增加的人口约600~800万,总数没有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排除D。故选C。‎ ‎【18题详解】‎ 延迟退休年龄不会引起人口数量上的变化,因此不能缓解人口老龄化和增加青壮年人口,A、B不符合题意。延迟退休年龄对推进养老产业发展关联度不大,C不符合题意。我国出台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增加了养老保险缴存年限,减少了领取基本养老金的年限,有利于降低社会养老负担,D符合题意。故选D。‎ 老少比是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年龄结构的重要指标,老少比=(大于等于65岁人口数÷0至14岁人口数)×100%。下表是四个国家的0到14岁人口比重(%)和老少比(%)。‎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国家 甲 乙 丙 丁 ‎0至14岁人口比重(%)‎ ‎15‎ ‎12‎ ‎8‎ ‎17‎ 老少比(%)‎ ‎91‎ ‎113‎ ‎93‎ ‎107‎ ‎19. 甲、乙、丙、丁四国老年人口所占比重最低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0.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出现,下列产业受其影响较大的是 ‎① 新闻媒体业     ‎ ‎② 家政服务业 ‎ ‎③ 快递业  ‎ ‎④ 医疗保障业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19. C 20. D ‎【解析】‎ ‎【19题详解】‎ 根据表中数值,将0-14岁人口比重与老少比相乘,就能算出该老龄人口比重。所以人口老龄化程度,最低的是丙,C对。故选C。‎ ‎【20题详解】‎ 新闻媒体业对劳动力的体力要求相对较小,老龄人口也可以参与,所以影响最小,①不符合题意。劳动密集型产业、家政服务业、医疗保健业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人口,老龄化人口不再是劳动力人口,②③④影响较大。故选D。‎ 下图示意两城市不同年份的人口分布构成。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1. 图中显示,1992~2012年 A. 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有所减少,乙城市老城区人口不变 B. 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小 C. 甲、乙两城市远郊区县人口数量比较接近 D. 甲城市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 ‎22. 甲、乙两城市最可能出现 A. 虚假城市化 B. 郊区城市化 C. 逆城市化 D. 再城市化 ‎【答案】21. D 22. B ‎【解析】‎ ‎【21题详解】‎ 图示为人口比例变化,并不是人口数量的多少,虽然老城区人口比例略有减少,但该城市人口总量在逐渐增大,所以老城区人口不一定减少。从图中可以直接看出甲城市的老城区人口比重变化幅度比乙城市大;远郊区两城市人口比例相当,但两城市人口总数未知,其郊区人口总数差别无法确定。读图。甲城市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的变化幅度比乙城市略大。故选D。‎ ‎【22题详解】‎ 城市化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发展较慢。城市化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不断向城市集中,城市化发展迅速,将会出现郊区城市化。城市化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但发展很慢甚至停滞,出现逆城市化的趋势。由图形可知两城市人口总量都在大量增加,特别是近郊和新城区人口比重不断增长,应该处于城市化的中期加速阶段,甲、乙两城市最可能出现郊区城市化。故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6分)‎ ‎2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摩洛哥太阳能资源丰富,其中瓦尔扎扎特有西撒哈拉沙漠之门的称呼,境内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摩洛哥及周边地区。‎ ‎(1)分析世界最大的太阳能电站选址在瓦尔扎扎特的自然原因。‎ ‎(2)说明瓦尔扎扎特太阳能电站必须定期对面板进行清理的原因。‎ ‎【答案】(1)大部分时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且冬季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多;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较大,太阳辐射强;东部多沙漠,闲置空地多。‎ ‎(2)地处撒哈拉沙漠边缘,太阳能面板易受大气浮沉、沙尘覆盖;当地又缺乏降水,因此需要定期对面板进行清理,以保证太阳能面板的转换效率。‎ ‎【解析】‎ ‎【分析】‎ 本题难度较大,综合性较强,考查知识和能力多。解答该题需要具备一定知识迁移能力和区域认知的核心素养,还要树立人地协调发展的思想观念。充分挖掘图文信息是解题的好方法。‎ ‎【详解】(1)建太阳能发电站的有利自然条件从太阳能的丰富程度、建站的地形地质条件等角度分析。影响太阳辐射能的因素有纬度高低、天气状况、海拔高度(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好,太阳辐射强)、日照时间长短等。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瓦尔扎扎特位于30°N附近,大部分时间处在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下,从河流可以看出,该地东侧有山地,冬季处在盛行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多,纬度较低,太阳高度角大,太阳辐射强;瓦尔扎扎特有西撒哈拉沙漠之门的称呼,位于撒哈拉沙漠的西北部,地广人稀,土地面积广阔,有利于大面积铺设太阳能发电板。‎ ‎(2)瓦尔扎扎特有西撒哈拉沙漠之门的称呼,地处撒哈拉沙漠边缘,多风沙,太阳能面板易受大气浮沉、沙尘覆盖;当地气候干旱,缺乏降水,自然清理作用小,因此需要定期对面板进行清理,以保证太阳能面板的转换效率。‎ ‎24.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24小时为周期的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示意洞庭湖及周边地区。‎ ‎ ‎ ‎(1) 说明该地区主要水循环类型的形成过程。‎ ‎(2) 运用热力环流原理,分析洞庭湖湖面夜晚降水量多于白天的原因。‎ ‎(3) 分析洞庭湖每年7-8月份湖陆风最显著的原因。‎ ‎(4) 分析在洞庭湖边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对湖陆风的影响。‎ ‎【答案】(1)(该地区主要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水循环)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随东南季风被输送到该地区,在适当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降水通过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汇入长江,最后流回太平洋。‎ ‎(2)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空气上升,易形成降水,降水多;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空气下沉,降水少。 ‎ ‎(3)该时期湖水面积较大,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大;该时期受副高影响大,影响该湖的夏季风比较弱,主要表现为湖陆风。‎ ‎(4)在湖边进行大规模城市建设,会形成城市的热岛效应。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水循环类型和过程、热力环流及其应用,难度中等,注意湖陆热力环流的日变化,近地面夜晚和白天气流方向不同。‎ ‎【详解】(1)该地区河湖位于外流区域,主要水循环类型是海陆间水循环,结合海陆间水循环环节,对应长江流入的海洋即可,东南季风将太平洋海面蒸发的水汽输送到该地区,水汽凝结产生降水,通过地表径流与地下径流流入长江,最后流回到太平洋。‎ ‎(2)由于湖陆间的热力性质差异,水体降温慢升温慢,故图示洞庭湖夜晚湖面气温高于陆地,垂直气流上升,易降温形成降水;白天湖面气温低于陆地,垂直气流下沉,降水较少,这种差异产生的原因是。‎ ‎(3)每年7-8月份,湖泊补给量大,湖水面积较大,湖陆热力性质差异大,白天陆地气温最高,空气垂直上升,形成低压;湖泊气温较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白天风由湖泊吹向陆地,盛行湖风;夜晚陆地降温快,形成陆风。7/8月夏季风已推进到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受副高压影响大,影响该湖的夏季风比较弱,湖陆风较强。‎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会使陆地气温发生变化。在湖边大规模兴建城市,受城市的热岛效应影响,形成高温中心,白天增大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湖风加强。晚上减弱了湖陆之间的温差,使陆风减弱。‎ ‎25.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L河一年四季均清澈见底,掩映在绿树红花中,似项链般点缀着M城。B海峡一年中只有两个多月风平浪静,是游泳爱好者横渡海峡的最佳季节。下图示意某国东南部区域及M城多年气候统计资料。‎ ‎(1)说明M城气候具有明显海洋性特征的表现。‎ ‎(2)分析N城较M城气温高的原因。‎ ‎(3)分析L河一年流量平稳、四季清澈见底的自然原因。‎ ‎(4)分析游泳爱好者横渡B海峡选择在12月—2月的原因。‎ ‎【答案】(1)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N城纬度较低;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季受夏季风影响大;大分水岭东侧处冬季风背风地带,受冬季风影响较小;东面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起增温作用。‎ ‎(3)L河流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地势平缓,落差小,流速缓慢;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水浅;最冷月均温高于‎0℃‎,无结冰期;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4)B海峡受南移的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风浪小;夏季太阳高度大,海水吸收太阳辐射多,水温较高。‎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对人类活动影响,考查学生对世界主要地区地理事象的综合分析能力。‎ ‎【详解】(1)图示M城市是澳大利亚西南部的墨尔本,气候的海洋性特征从温差小、降水季节分配均匀等方面分析。由于海洋的热容量大,所以该地气温年较差较小;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 ‎(2)根据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综合比较M、N两城市的纬度位置、盛行风及地形和洋流的情况,可知两城均地处沿海,但N城纬度较低,且东侧有东澳大利亚暖流流经,增温增湿。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夏季受迎岸风及洋流影响,气候暖湿;冬季位于大分水岭东侧冬季风的背风区,受冬季风影响小,较为温暖。所以年平均气温较高。而M城纬度较高,常年受西风影响气候温和湿润,但常年多阴雨,太阳辐射较弱,气温不高。故年均温较N 城低。‎ ‎(3)从该河流水文特征看,该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受盛行西风影响,降水均匀,径流季节变化小;该地为平原地区,地势平缓,落差小,故流速缓慢,水流平稳。该河流域面积小,径流量小,水浅,流水侵蚀作用弱,并且可见河底;受海洋影响,该地最冷月均温高于‎0℃‎,无结冰期,再加上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河水四季清澈见底。 ‎ ‎(4)游泳横渡海峡,需要综合考虑,水温和风浪条件。南半球夏季,太阳直射点南移,太阳辐射强,气温较高。同时根据题干的描述“B海峡一年中只有两个多月风平浪静”则可推断出因全球气压带、风带南移,当地短时间内会受到副热带高压的影响,盛行下沉气流,风浪小。‎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面平均海拔约1 ‎608米,面积6 300多平方千米,是世界最深的高山大湖,湖水清澈澄碧,终年不冻。该湖东西两岸年降水量差异大,东岸地区有常年积雪。下图示意伊塞克湖及其周边区域。‎ ‎(1)说明伊塞克湖的水位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2)运用水循环原理,说明伊塞克盐湖的形成原因。‎ ‎(3)分析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 ‎(4)分析伊塞克湖东岸有常年积雪的自然原因。‎ ‎【答案】(1)特点: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升)高,冬季水位(降)低。原因:伊塞克湖的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水,而河流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 ‎(2)该湖及周边区域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伊塞克湖为内陆湖,盐分随地表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 ‎(3)湖泊北部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属于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湖泊水位深,水量大。‎ ‎(4)位于西风带,西风经过湖面时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海拔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伊塞克湖为背景,考查西北内陆高山地区河湖水文特征及其与地理环境关系;山地地形对降水的影响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详解】(1)由材料结合图形可知,伊塞克湖属于内陆咸水湖,该区域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气候干旱;图中显示伊塞克湖的湖水主要来源于河流水,而河流的主要补给是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气温高,高山冰雪融化量大,冬季气温低,冰雪融化量小,所以该湖的水位季节变化的特点是: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升高,冬季水位降低。‎ ‎(2)该湖及周边区域位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伊塞克湖为内陆湖,盐分随地表径流汇入,没有水份的水平排泄,导致盐分不断积累。‎ ‎(3)伊塞克湖冬季不结冰的原因主要从地形对气温的影响以及河流盐度高低角度分析。由材料可知伊塞克湖是“世界上最深的高山大湖”,所以该湖泊北部地势较高,山脉阻挡了冷空气的侵入,而且湖泊水位深,水体面积大、水量大,水的比热容大,湖水不易结冰;由于该湖属于内陆咸水湖,湖水盐度较高,湖水不易结冰。‎ ‎(4)根据图中纬度可知,该湖位于西风带,而且湖泊东部有高大山脉;当来自于大西洋、北冰洋的气流经过湖面时可以增温增湿,经过湖面后,暖湿气流受山地阻挡抬升,水汽凝结形成丰富的降雪;材料显示湖面平均海拔约‎1608米,海拔较高,气温低,积雪不易融化。‎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