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临汾市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西省临汾市2020届高三二模考试文综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2020年山西省临汾市二模文综历史 ‎1.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立自己爱妃生的儿子王子带为太子。齐桓公为了保全太子的地位,在公元前655年5月,联合八国诸侯在首止开大会,并与其中的七国诸侯缔结了共辅太子的盟约。不久,周惠王死,太子郑即位为周襄王。这反映出 A. 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B. 周王室开始衰微 C. 传统体制受到冲击 D. 宗法制遭到破坏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周惠王想废掉太子郑,立自己爱妃生的儿子王子带为太子”“齐桓公为了保全太子的地位,……其中的七国诸侯缔结了共辅太子的盟约”并结合所学可知,这是传统的分封制、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C正确;材料未反映诸侯的斗争,A排除;‘开始’的材料不能体现,B排除;材料不仅反映了宗法制度遭到破坏,而且还反映了分封制也遭到了破坏,不全面,D排除。故选C。‎ ‎2.在惠帝、文帝、景帝期间,担任丞相的主要是随刘邦打天下的功臣。汉武帝时,他和丞相多有不合,经常会借口打压杀死丞相,导致朝中大臣不愿意接任丞相之职;后来他便设立中朝、尚书台,还任命平民出身的儒生担任丞相。这一措施 A. 改变了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局面 B. 削弱了诸侯的势力 C. 使儒家思想成为官方的正统思想 D. 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并且组成了中朝分割丞相的决策权,进而加强了专制君主的权利。D正确;秦朝郡县制的实行改变了贵族垄断国家权力的局面,A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削弱丞相的势力,而不是诸侯,B排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使儒家成为官方正统思想,材料未反映,C排除。故选D。‎ ‎3.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像在造型上显得含糊一些,给人不可捉摸的混乱现象。唐代佛像各具形态,职能分工也越来越明确。这一变化反映出唐朝 A. 佛教艺术开始中国化 B. 各有职守的大一统的政治秩序 C. 佛像雕塑艺术的发展 D. 佛教艺术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答案】B ‎【解析】‎ - 12 -‎ ‎【详解】依据材料“佛像各具形态,职能分工也越来越明确”并结合所学可知,唐代是一个统一的朝代,而且对相应的职能部门进行了分工。B正确;材料只反映了佛像形态的变化,未涉及其变化融合中国特色,A排除;佛像雕塑艺术的发展不符合材料主旨,C排除;材料未体现佛像的变化是受儒家思想影响的,D排除。故选B。‎ ‎4.贡德·弗兰克在《白银资本一重视经济全球化中的东方》中说:1400年到1800年,中国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着出口顺差。这一认识表明此时的中国 A. 农耕经济发展繁荣 B. 生产方式世界领先 C. 对外贸易高度发达 D. 政治制度优势明显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国吸引和吞噬了大约世界生产的白银货币的一半,以平衡中国几乎永远保持着出口顺差”并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发达,对外来事物需求小,因此造成材料所述现象。A正确;此时西方国家逐渐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过渡,而中国仍处于落后的封建生产方式,B排除;这一时期中国实行海禁政策,对外贸易并不发达,C排除;此时西方国家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中国仍处于落后的封建制度,D排除。故选A。‎ ‎5.康有为回忆“公车上书”时说,自己在得到签约求和的信息后,鼓动十八省的举人联合上折拒和议,但都察院拒收。后人查阅军机处档案,发现在康有为所称“不收”上书的当日,都察院代奏了官员举人的上书共计十五件。由此可知 A. 回忆录具有主观性没有史料价值 B. 档案资料能客观反映历史事实 C. “公车上书”一事的真伪需要辨析 D. 清政府官僚机构故意压制民意 ‎【答案】C ‎【解析】‎ ‎【详解】康有为、军机处都是站在自身的立场上进行记录,因此对于“公车上书”一事的真伪需要辨析。C正确;并非所有的回忆录都没有史料价值,A排除;军机处的记载不一定记载了真实的历史事实,B排除;材料不能证明康有为所说的是真实状况,因此不能断定是清政府压制了民意,D排除。故选C。‎ ‎6.“五四”后一年,新出版的刊物达400多种,新成立的社团也以百计。“五四”后两年,马克思主义者同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胡适、小资产阶级无政府主义者区声白、研究系梁启超等人之间,展开了思想论战。这说明“五四”后 - 12 -‎ A. 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地位得以确立 B. 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C. 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仍是主流思想 D. 社会改造的新思潮广泛传播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表明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还同各派别之间进行了论战,说明了社会改造的新思潮得到的广泛传播。D正确;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思想已经开始得到传播,A排除;五四运动时期,无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B排除;资产阶级的新文化仍是主流思想的说法无从体现,C排除。故选D。‎ ‎7.1939年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提出建立“统制经济”。具体内容有依靠外授、大量借债和发行国内公债、垄断金融扩增税收实行专卖制度、实行统购统销等。这一政策 A. 有利于应对世界性经济危机的影响 B. 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 C. 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快发展 D. 是应对持久抗战所做出的政策调整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时间“1939”并依据所学可知,“统制经济”是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对于与抗战有关的国民经济各部门按照统一的计划进行生产,这是应对持久抗战所作出的政策调整。D正确;依据所学可知,该政策并非是为了应对经济危机,A排除;此时中国已经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排除;依据所学可知,该政策不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C排除。故选D。‎ ‎8.下表是1949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代表比例分配表:‎ 这说明此时的中国 A. 新生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 B. 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C. 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 D. 资产阶级在政权中占据主导地位 ‎【答案】A ‎【解析】‎ - 12 -‎ ‎【详解】材料表明,政治协商会议包含了各个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体现了新生政权具有广泛的民主性。A正确;材料未体现出人民当家作主,不能证明中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B排除;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基本完成,不是政协会议,C排除;据表格信息看,共产党所占比例最高,因此是无产阶级占据主导地位,D排除。故选A。‎ ‎9.《十二铜表法>第9表规定:“不得为任何个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这一规定 A. 有助于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 B. 确立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C. 说明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 D. 有利于保护平民的利益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不为任何人的利益,制定特别的法律”来看,法律不是为维护某一阶层利益而制定的,是为了全体公民的利益服务的,体现了公共意志。C正确,排除D;该规定不涉及平民与贵族矛盾点,不能缓和平民与贵族的矛盾,A排除;材料信息不能体现法律至高无上的地位,B排除。故选C。‎ ‎10.14世纪中期,黑死病流行造成了欧洲数千万人的死亡,人们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劫后余生的人,逐渐抛弃教会宣扬的禁欲思想,不失时机地追求现实享乐。由此可知,当时的欧洲 A. 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B. 人们对上帝的信仰动摇 C. 人文主义逐渐复兴 D. 宗教改革运动开始兴起 ‎【答案】C ‎【解析】‎ ‎【详解】据“逐渐抛弃教会宣扬的禁欲思想,不失时机地追求现实享乐”可知人们此时对于自身的价值、地位逐渐的重视起来,体现了人文主义的逐渐复兴。C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证明资产阶级力量壮大,A排除;此时人们并未提出反对上帝,B排除;宗教改革开始于16世纪,时间不符,D排除。故选C。‎ ‎11.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取消了上议院对下议院议员的提名权。《1911年国会法案》又剥夺上议院驳回下议院大多数法案的权力,只保留了拖延通过的权利。这说明英国 A. 议会是国家权力的中心 B. 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 C. 议会两院之间相互制衡 D. 贵族丧失了政治特权 ‎【答案】B ‎【解析】‎ - 12 -‎ ‎【详解】材料表明,代表人民利益的下院受代表贵族的上院制约程度越来越小,表明了英国民主政治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B正确;光荣革命后,议会已经成为国家权力的中心,A排除;材料未体现下院对上院的制衡,C排除;上院权力减小,不能代表贵族丧失了特权,D排除。故选B。‎ ‎12.下图分别是希腊、法国、德国的2欧元硬币的正反面。这反映了欧盟 A. 多元一体的发展理念 B. 成员国经济竞争激励 C. 政治一体化尚未起步 D. 经济一体化任重道远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图片来看,三国硬币正面相同,背面又都带有自己国家的特色,这体现了多元一体的发展理念。A正确;图片不能反映成员国经济竞争,B排除;欧盟成立已经表示其组织成员国政治一体化了,C排除;材料不能体现经济一体化任重道远,D排除。故选A。‎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0- -1956 年,来华留学生1891人,来自世界19个国家,其中主要来自社会主义国家。1957-1965 年,来华留学生5368人,来自世界69个国家,美国、瑞典、西班牙等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实现了零的突破,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留学生人数由40多人增长到300多人,汉语是这些来华留学生的首选课程。为了促进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中央政府相继颁布了《各人民民主国家来华留学生暂行管理办法(草案)》、《各国来华留学生管理工作的注意事项》《关于接收资本主义国家派遣留学生来我国学习的修改意见》等文件,给予来华留学生减免学费、发放奖学金以及生活补助等政策。‎ ‎----摘编自张玉永《建国后来华 留学生政策研究》‎ 材料二1978‎ - 12 -‎ ‎ 在华留学生为1900人,全部享受政府奖学金。2006年一年中来华留学生162695人,其中自费留学生125783人,日本和韩国学生是来华留学的主力军。来华留学的学生层次不仅包括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也包括短期进修生,他们选择就读的高校以及专业更加多元与丰富。来华留学生事业的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事业发展的表现,也是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结果。1992 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扩大了高校办学的自主权,激发了高校招收留学生的积极性。1998 年国家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的通知》规范了自费留学生的管理。此外,我国还通过建立“中国文化研究奖学金”、“优秀生奖学金”等奖学金制度和奖学金年度评审制度,鼓励和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来华学习并提高奖学金的使用效益。‎ ‎-----摘编自郑向荣《建国六十年来华留学生教育发展及其发展因素分析》‎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0-1965 年来华留学生特点及其影响。‎ ‎(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以来,来华留学生的变化及其背景。‎ ‎【答案】(1)特点:人数与国家逐渐增多,社会主义国家是主体;1956年以后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留学生日益增多;逐渐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有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实行普遍化和多样性的优惠政策。‎ 影响:密切了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联系和文化交流;扩大了新中国的世界影响力;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2)变化:数量增长迅速,周边国家是主体,自费留学生是主力军;来华留学生的选择更加多元,层次更加丰富;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以奖励性政策吸引高层次留学生;引导研究中国文化。‎ 背景: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解析】‎ ‎【详解】(1)特点:依据材料“1950-1956 年,来华留学生1891人,……亚非拉第三世界国家的留学生人数由40多人增长到300多人”来看,人数与国家逐渐增多,社会主义国家是主体,1956年以后来自第三世界国家的留学生日益增多,而且逐渐突破意识形态的限制,依据材料“中央政府相继颁布了……给予来华留学生减免学费、发放奖学金以及生活补助等政策”来看,我国制定了较为系统的管理制度,实行普遍化和多样性的优惠政策;影响:依据我国实行的措施来看,密切了中国与社会主义阵营的联系和文化交流,扩大了新中国的世界影响力,客观上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 ‎(2)变化:依据材料“1978‎ - 12 -‎ ‎ 在华留学生为1900人,全部享受政府奖学金。2006年一年中来华留学生162695人,其中自费留学生125783人,日本和韩国学生是来华留学的主力军”来看,数量增长迅速,周边国家是主体,自费留学生是主力军,依据材料“来华留学的学生层次不仅包括本科生、硕士生甚至博士生,也包括短期进修生,他们选择就读的高校以及专业更加多元与丰富”来看,来华留学生的选择更加多元,层次更加丰富,依据材料“1998 年国家又制定下发了《关于调整自费来华留学生收费标准的通知》规范了自费留学生的管理”来看,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和优化,依据材料“建立中国文化研究奖学金、优秀生奖学金等奖学金制度和奖学金年度评审制度,鼓励和吸引高层次的留学生来华学习”来看,以奖励性政策吸引高层次留学生,引导研究中国文化;依据时间并结合所学可知,改革开放不断深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中国重视发展睦邻友好关系,中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两极格局瓦解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下表是近代以来全球国际人口迁移表 ‎----据邬沧萍《世界人口》等编制 ‎ 围绕材料,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阐述史论结合。‎ ‎【答案】要求论题明确。能够引用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论题明确。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论题明确。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论题不明确。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论题从人口迁移的区域、时间、数量等角度建构关系。‎ 阐述围绕论题,从人口迁移的情况、原因及影响等角度进行。‎ ‎【解析】‎ - 12 -‎ ‎【详解】依据材料,论题从人口迁移的区域、时间、数量等角度建构关系。阐述围绕论题,从人口迁移的情况、原因及影响等角度进行。例如:论题以前由发达国家向不发达地区移民,逐渐转变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移民。阐述:随着西方国家的发展,开始对外进行殖民扩张,导致大量欧洲人口向美洲等方向迁移;由于一战的影响,欧洲遭到了巨大的打击,而且第二次工业革命在美国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美国急需大量的人才,导致大量人口迁移到了美洲一带,而现在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广大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合作逐渐增多,因此产生了大量人口从发达地区迁移到了发展中国家地区。‎ ‎1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中国成 立初期,中共中央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制定了相关的具体的方针与措施。编印了《防疫宣传大纲》、《防疫工作手册》等书籍,帮助群众解放思想,相信科学,破除速信。党和国家逐步摸索建立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应急反应机制,包括实行以预防为主、加强预防接种和预防注射.提高免疫率、建立疫情报告制度等。还开展了持续不断的群众性的大规模卫生运动,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扑灭各种病媒虫兽,改善环境卫生,消除疫病流行的外在诱因,减少和防止疫病的发生。一系列的卫生运动,对于改善堿乡环境卫生、消灭疫病、移风易俗,都有着良好的促动作用。鼠疫、天花、霍乱以及其他各种急慢性传染病基本得到控制,相应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人民群众因疫病造成的死亡和损失也日趋减少,从而有力推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事业。 ‎ ‎-----摘编自洪河《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重大疫情与国家应对》‎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建立初期疫情防控的主要特点。‎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建立初期疫情防控历史意义。‎ ‎【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并发挥主导作用;加强教育和预防;注重发挥群众力量;建立科学防治体制;防疫效果明显。‎ ‎(2)历史意义: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更加文明;有利于新中国经济恢复与经济建设的开展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中共中央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连续召开三次全国卫生会议,制定了相关的具体的方针与措施”来看,政府重视并发挥主导作用;依据材料“帮助群众解放思想,相信科学,破除速信”来看,注重加强教育和预防;依据材料“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扑灭各种病媒虫兽,改善环境卫生”来看,注重发挥群众力量;依据材料“建立了一套颇具特色的应急反应机制”来看,建立科学防治的体制;依据材料“相应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人民群众因疫病造成的死亡和损失也日趋减少”来看,防疫效果显著。‎ - 12 -‎ ‎(2)依据材料“相应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显著下降,人民群众因疫病造成的死亡和损失也日趋减少,从而有力推动新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建设事业”来看,这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使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俗更加文明,有利于新中国经济恢复与经济建设的开展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朝鲜战争的爆发 ,使美国对朝政策乃至远东政策骤然发生转变。1950 年初美国政府曾公开宣布朝鲜半岛处于美国远东战线的防御圈之外,美国对朝鲜问题的一切.计划都是以从朝鲜脱身为基点的。战争爆发后,美国在仅仅五天之内,连续做出一系列决策,而且步步升级,终于全面卷入了朝鲜战争。杜鲁门曾这样回忆:必须坚决制止这种对一个自由国家实行武装侵略的行动,这对保持和平十分重要。我们向大家宣告,我们认为朝鲜的局势关系很大,因为从这种局势中可以看出西方的力量和决心。目前,要想制止世界其它地方的新的行动,唯一的办法是采取坚决的行动。根据我们的看法,如果我们不能采取行动保护一个在我们的支持下建立起来的,并且由联合国采取行动来保障它的自由的国家,那么,不但在亚洲,而且在欧洲、中东和其他地方,靠近苏联的各国人民对我们的信心都会受到极不好的影响。‎ ‎-----摘编自沈志华《美国是怎样卷入朝鲜战争的:过程和依据》‎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朝鲜战争前后美国政策的变化及其原因。‎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朝鲜战争的结果对美国的影响。‎ ‎【答案】(1)变化:由急于脱身到直接武力干预。‎ 原因:朝鲜内战初期,韩国的失利,威胁了美国在亚洲的利益;美苏冷战形势下,遏制苏联扩张;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 ‎(2)影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使美国进一步调整亚洲政策,加强亚太军事同盟建设,调整对日政策,由削弱转为扶持。‎ ‎【解析】‎ ‎【详解】(1)变化:依据材料“美国对朝鲜问题的一切.计划都是以从朝鲜脱身为基点的”“终于全面卷入了朝鲜战争”来看,美国由急于脱身到直接武力干预;原因:依据材料“必须坚决制止这种对一个自由国家实行武装侵略的行动”并结合所学可知,朝鲜内战初期,韩国的失利,威胁了美国在亚洲的利益,而且需要遏制苏联扩张来维护美国的世界霸权。‎ ‎(2)依据所学可知,朝鲜战争最终以美国的失败而告终,这严重打击了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使美国进一步调整亚洲政策,加强亚太军事同盟建设,调整对日政策,由削弱转为扶持。‎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12 -‎ 材料 张之洞作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 ,其在湖北主政期间,积极推进农业的发展。其认为农业发展“须精造农具,凡取水、杀虫、耕耘、磨砻,或用风力、或用水力,各有新法利器,可以省力而倍收,则又兼机器之学。”就可以实现“西人谓一亩之地,种植最优之利,可养三人”土地利用效率。他还强调“西法植物学,谓土地每年宜换种一物,则其所吸之地质不同。而其根叶坏烂入土者,其性各别,又可以补益地力,此亦简便易行者也。”为了增加农业效益,他还认为农业发展不仅要重视經济作物的种植,还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扩展对外贸易。在具体实践活动方面,设立专门的机构推广农业种植技术,兴办农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培养近代的农业人才,并且引进关国的优良棉种和种植技。‎ ‎-----摘编自张晓丽《张之洞农业近代化思想与实践》‎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的农业思想。‎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张之洞农业思想及其实践成果。‎ ‎【答案】(1)农业思想:引进西方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品种,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对外贸易,提高农业效益;成立专门机构,培养农业人才,发展农业生产。‎ ‎(2)评价:张之洞的农业思想和实践是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重要表现。有利于促进湖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近代化和农业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须精造农具,凡取水、杀虫、耕耘、磨砻,或用风力、或用水力,各有新法利器,可以省力而倍收,则又兼机器之学”来看,张之洞主张引进西方先进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依据材料“农业发展不仅要重视經济作物的种植,还应积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来看,张之洞主张种植经济作物,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对外贸易,提高农业效益;依据材料“设立专门的机构推广农业种植技术,兴办农学堂和派遣留学生,培养近代的农业人才,并且引进关国的优良棉种和种植技”来看,张之洞主张成立专门机构,培养农业人才,发展农业生产,并且引进西方品种和设备。‎ ‎(2)依据张之洞的思想主张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来看,张之洞的农业思想和实践是近代先进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重要表现,有利于促进湖北地区农业生产的近代化和农业的发展,而且在客观上有利于抵御外国资本主义的经济侵略。‎ - 12 -‎ - 12 -‎ ‎ ‎ - 12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