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29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校2020届高三综合题(五)语文试题 Word版含解析
www.ks5u.com 哈三中2020届高三语文综合测试五 (2020年02月07日) [提示]本试卷共150分,答题时间150分钟。 请同学们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依照答案自行批改,自行上传答题卡和分数。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建设智慧社会是我国在新时代把握信息化带来的重大机遇、以信息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部署。智慧社会作为智慧政务、智慧产业、智慧民生、智慧城市等各种智慧系统的总和,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 回顾信息化的发展历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三条相辅相成、相融相生的主线.数字化奠定基础,实现数据资源的获取和积累;网络化构造平台,促进数据资源的流通和汇聚;智能化展现能力,通过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呈现信息应用的类人智能,帮助人类更好地认知复杂事物和解决问题。当前,我们正在进入信息化新阶段,即以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智能化阶段,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呈现融合发展新态势。信息化新阶段已经开启的一个重要表征,就是信息技术开始从助力经济发展的辅助工具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进而催生一种新的经济范式数字经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网络化重构和智能化升级为前提,其重要表现形式就是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高度智能化,从而形成智慧社会。 我国前期的信息化建设在各个领域积累了大量数据。当前,新的数据更是呈现指数增长态势。然而,要实现从数据大国向数据强国转变,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全面数字化转型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数据的“盘活”和“赋能’’是我们面临的两大难题。所谓“盘活”,关键是要解决数据开放、流通、共享的问题。“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只有不同系统、不同领域的数据实现大范围的流通与融合,才能实现多源数据的融合分析,从而赋予人类观察事物的全方位视角。而“赋能”则是要形成高效分析应用数据的能力。一方面,要重视基础理论和方法的研究,发展数据融合分析的算法和工具,帮助人们分析数据、萃取价值。另一方面,要重视人们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在“数字化生存”时代,每个人都应形成基于数据建立概念、解决问题、作出决策的思维方式,并且掌握获取数据、分析数据、运用数据分析结果解决问题的基本技能。 - 25 - 社会公共基础设施是为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提供公共服务的工程设施和服务系统,既包括公共建筑、交通运输、能源供给等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包括通信网络、数据中心等网络空间基础设施。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的发展趋势下,网络空间基础设施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同时传统的物理空间基础设施也需要完成深度信息化。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和“软件定义”将成为智能化基础设施建设的必然要求。各种感知设备、智能装置要嵌入到物理实体之中,通过无所不在的通信网络与后台具有强大数据存储和处理能力的云计算平台相连,通过“软件定义”来实现灵活的功能配置和智能化的管理服务。 (摘编自梅宏 《夯实智慧社会的基石》《人民日报》2018.12.02)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是信息化发展的三条主线,三者相辅相成、相融相生。 B. 智能化阶段主要特征是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融合应用,它促使了数字经济的产生。 C. 社会活动在人、机、物三元融合环境中的智能化达到一定高度,才能形成智慧社会。 D. 盘活和赋能数据的关键是重视研究基础理论和方法,重视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站在国家发展战略高度对建设智慧社会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指明了方向。 B. 第二段通过阐述信息化发展历程,论述了智慧社会与信息化、数字经济的关系。 C. 文章使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这个比喻,生动地阐明了“盘活”数据的必要性。 D. 文章把社会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分为两个方面.强调了网络空间建设的重要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我国社会已经进人信息化阶段,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来拉动。 B. 智慧社会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信息化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结果。 C. 我国经济社会将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但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严重不足。 D. 万物数字化、万物互联和“软件定义”,必然要求社会公共基础设施实现智能化。 【答案】1. D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本题要求选出“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D项,“重视研究基础理论和方法,重视数据思维和技能的养成”曲解文意,选项中说的是“赋能”的方法,不是“盘活”的方法。故选D。 - 25 -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分析把握能力,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梳理文章结构,理清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关系,同时关注选项叙述与文章内容表达的细微差别。本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B项,“论述了智慧社会与信息化、数字经济的关系”理解错误,应是“论述了智慧社会的形成”。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命题的手段为改变文章的表述和概括文章的内容,此题主要从概念的内涵的方面考核,概括文章的内容较难,答题时首先阅读题干,在文中找到题干对应的区位,然后仔细分析。本题要求选出“下列理解和推断,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 A项,“我国社会已经进人信息化阶段”未然当做已然,原文是“我们正在进人”;同时“当今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依靠信息技术来拉动”也是未然当做已然,原文是“信息技术开始……向引领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转变”。C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严重不足” 属于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对高质量海量多源异构数据资源的迫切需求”,并没有说“严重不足”。D项,曲解文意,原文说的是“基础设施智能化建设”需要“万物数字化”,而不是说“万物数字化”需要“基础建设”。故选B。 【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 25 -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本报北京11月29曰电:总投资12亿余元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该设施的建成并投入运行,将为国内外生命科学和健康产业的发展再添强劲原动力。 该设施汇聚了生物质谱、生物大数据与超级计算、冷冻电镜等尖端技术平台,为深度解析蛋白质组及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全景式揭示人类、重要动植物与微生物等生理、病理、药理、毒理等相关分子机制,提供高通量分析、高时空分辨、高复杂度覆盖、大数据解析、智能化知识发现等一站式综合技术体系。 该设施将为通量发现与重大疑难病症的诊断、预防、治疗紧密相关的功能蛋白质和药物靶标提供独到的强大技术支撑。据不完全统计,该设施调试运行3年多来,已直接支撑了近400项国家级课题研究,产出了300余篇发表于国际权威杂志的高水平科学论文、100余项发明专利和软件著作权。 项目首席科学家贺福初院士和王志新院士表示,蛋白质科学是生物科技与信息科技的交叉学科,是未来科技的战略制高点。将努力把该设施建设成为国际生命科学领域高端人才的集聚和培养平台。 (摘编自《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国家验收》《人民日报》2018.11.29) 材料二: 和以往走进的国家大科学工程相比,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设施没能在视觉上给人造成强大冲击。 “我们这里主要是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生命科学研究的仪器集群,以至于在立项之初,是否将上海设施列入大科学工程都存在争议。”雷鸣说道。 可别小瞧这里的“仪器集群”。上海设施自2014年5月试运行以来,前来参观的1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和其他国际知名专家对设备的先进性纷纷“点赞”。 雷鸣回忆道,十多年前,我国在蛋白质科学研究领域虽然已取得一批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研究成果,但整体上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是制约蛋白质科学发展的关键因素。 - 25 - 在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项目于2008年被批准立项,成为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第一个大科学工程项目。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分为上海和北京两部分,上海设施以建设蛋白质结构解析能力为主。 围绕从生物体的空间尺度和生命过程的时间尺度来研究蛋白质,上海设施构建了由规模化蛋白质制备系统、蛋白质晶体结构分析系统、核磁分析系统、集成化电镜分析系统、蛋白质动态分析系统、质谱分析系统、复合激光显微成像系统、分子影像系统和教据库与计算分析系统组成的9大技术系统,具备规模化蛋白质制备、多尺度结构分析、多层次动态研究、修饰与相互作用分析以及数据库与计算分析5大能力。 (摘编自《探秘蛋白质的“前世今生”——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科技日报》) 材料三: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对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相互作用和动态变化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蛋白质研究取得的众多成果也将是新药创制、传染病防诊治、农作物改良、生物能源转化、工业生物催化等各个领域的重要创新源泉。 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引领了我国蛋白质研究,目前已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包括解析了一批具有重要生物学功能的蛋白质及其复合物的空间结构,建立了国际上最大的人类正常肝组织、肝病和肝癌系列的蛋白质表达谱和相互作用网络图;发现200余种针对人类重大疾病的潜在药物象标或诊断标志物等。 但是,与国际蛋白质研究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的蛋白质研究源头创新能力有待加强,重点需要促进多学科交叉合作研究、关注蛋白质研究的原创性新技术新方法、提升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合力。 (摘编自《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百度百科)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汇聚了生物质谱等尖端技术平台,为专门研究蛋白质提供高通量分析等一站式综合技术体系。 B. 科研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严重制约我国蛋白质科学发展,经过科学家们不懈努力,蛋白质科学研究国家级基础设施项目在2008年被批准立项。 C. 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设施主要围绕从生物体的空间尺度和生命过程的时间尺度来研究蛋白质,由9大技术系统组成,具备5大能力。 D. 对蛋白质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有助于重大疑难病症诊断、防治,新药创制以及工业、农业、生物等诸多领域的创新。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 25 - 蛋白质科学研究设施上海和北京两部分都是我国生命科学领域的大工程项目,北京设施落成较晚,从2008年立项到落成,经过了十年的建设。 B. 上海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的设施是一些体量相对较小的仪器集群,明显落后于北京蛋白质科学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技术体系。 C. 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成果丰硕,但整体上仍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主要表现在源头创新能力不足,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合力没有形成等方面。 D. 蛋白质科学是生物科技与信息科技的交叉学科,是未来科技的战略制高点,建设上海和北京两个设施是国家抢占生命科技前沿的战略部署。 6. 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4. A 5. D 6. 材料一侧重报道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材料二侧重报道上海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及特点。材料三侧重介绍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的现状及需求。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在理解每一个选项时,要仔细分析选项中赏析的每一个重点,对文章的内容、观点等进行分析概括,注意结合语境。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A项,“为专门研究蛋白质提供高通量分析等一站式综合技术体系”以偏概全,原文是“为深度解析蛋白质组及蛋白质复合体的结构和功能,全景式揭示人类、重要动植物与微生物等生理、病理、药理、毒理等相关分子机制,提供髙通量分析、高时空分辨、高复杂度覆盖、大数据解析、智能化知识发现等一站式综合技术体系”,可见不只是为专门研究蛋白质提供,也为其他方面提供。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及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的选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A项,“经过了十年的建设”数字表述错误,原文说“该设施调试运行3年多来”,可见到2018年北京设施已运行3年多了,2018年是验收。B项“明显落后于北京蛋白质科学研究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一站式综合技术体系”无中生有。C项“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合力没有形成”曲解文意,原文说“提升解决重大科学问题的合力”,有一定的合力,只是需要提升。故选D。 - 25 -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以文本有关内容能力。解答此类题,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回归文本,仔细阅读,从中筛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进行整合概括回答问题。对文章进行段落的划分,筛选文中的重要语句,整合后作答。重点关注各段的段首和段尾句,分条作答。本题要求结合材料简要分析三则材料报道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由材料的出处、文章题目以及结合材料内容可以分析得出,材料一是选自《人民日报》,文章题目为《蛋白质科学研究(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通过国家验收》,可见侧重报道北京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顺利通过国家验收;材料二选自《科技日报》,文章题目为《探秘蛋白质的“前世今生”——国家蛋白质科学中心•上海》,可见重点侧重报道上海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的建设过程及特点;材料三是选自百度百科的《蛋白质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十二五”专项规划》,结合文章题目和内容可以发现材料三侧重介绍我国蛋白质科学研究的现状及需求。 【点睛】第1题考核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解答时要找出文章中相对应的语句,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肢之间的比较,如果选项中有内容矛盾的选项必有一错。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蚕儿 陈忠实 学校里来了一位新老师。 他很年轻,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站在讲台上,笑着给我们介绍自己:“我姓蒋”说着,他转过身,从粉笔盒儿里捏起一节粉笔,在木头黑板上,端端正正写下他的名字,说:“我叫蒋玉生。” 多新鲜啊!四十来个学生的小学,只有一位老师,称呼中是不必挂上姓氏的。新老师自报姓名,无论如何算是一件新奇事. 有一天、我爬上村后那棵老桑树,摘了一抱最鲜最嫩的桑叶,扔给风葫芦,就往下溜,慌忙中、松了手,摔到地上,半天爬不起来,嘴里咸腻腻的,一摸,擦出血了烧疼烧疼。我俩站在教室门口。 - 25 - “脸上怎么弄破了?”他走到我跟前。 他牵着我的胳膊朝他住的小房子走去。这回该吃一顿教鞭了! 走进小房子,他从桌斗里翻出一团棉花,撕下一块,缠在一根火柴棒上,又在一只小瓶里蘸上红墨水一样的东西,就往我的脸上涂抹。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 “怎么弄破的?”他问。 “上树……摘桑叶。”我怯生生地回答。 “摘桑叶做啥用?”他似乎很感兴趣。 “喂蚕儿。”我也不怕了。 “噢!”他高兴了,“你们养蚕干什么?” “给墨盒儿做垫子。”我说的话又多了,“把蚕儿放在一个空盒里,它就网出一片薄丝来了。” “多有意思!”他高兴了。拍着手,“养蚕的同学多吗?把大家的蚕养在一起,搁到我这里,课后咱们去摘桑叶,给同一张丝片儿,铺墨盒,你愿意吗?” “好哇!”我高兴地从椅子上跳下来。 于是,后晌,他领着我们满山满沟跑,采摘桑叶。有时候,他从坡上滑倒了、青草的绿色液汁粘到裤子上,也不在乎。 初夏的傍晚,落日的余晖里,霞光把小河的清水染得一片红,蒋老师领着我们,脱了衣服,跳进水里打泼剌,和我们打水仗。我们联合起来,从他的前后左右朝他泼水、他举起双手,闭着眼睛,脸上流下一股股水来,佯装着求饶的声调,投降了…… 这天早晨,我和风葫芦抱着一抱桑叶,刚走进老师的房子,就愣住了。 老师坐在椅子上发呆,一副悔恨莫及的神色,看见我俩,轻声说:“我对不起你们!”我莫名其妙,和风葫芦对看一眼。 “老鼠……昨晚……偷吃了……几条蚕!” 我和风葫芦奔到竹箩子跟前,蚕少了!一指头长的又肥又胖的蚕儿;再过几天该网茧子了。可憎的老鼠! 三天之后,有两三条蚕儿爬到竹箩沿儿上来,浑身金黄透亮,扬着头,摇来摆去、斯斯文文地像吟诗。风葫芦高兴地喊:“它要网茧儿咧!” 老师把他装衣服的一个大纸盒拆开,我们帮着剪成小片,又用针线串缀成一个一个小方格,把那已经停食的蚕儿提到方格里。 - 25 - 我们把它吐出的丝儿压平:它再网,我们再压,强迫它在纸格里网出一张薄薄的丝片来……陆续又有一条一条的蚕儿爬上箩沿儿,被我们提上网架。 “我的墨盒里,就要铺一张丝片儿了!”老师高兴得按捺不住,像个小孩,“这是我教的头一班下的丝片儿,多有意义!我日后不管到什么地方,一揭墨盒,就看见你们了……” 第二天,早饭后,上第一节课了。他站在讲台上,却忘了朝我们点头还礼,一只手把粉笔盒儿也碰翻了。 我们挤进老师窄小的房子,全都默默地站着。 他的被卷和书籍,早已捆扎整齐。他站在桌边,强笑着。说:“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罢,他提起网兜,背上被卷。 后来才听说,老师被调走是有人把他反映到上级那儿了,说他把娃娃惯坏了! 乡村人看不惯这个新式先生,整天和娃娃耍闹。没得一点儿先生的架式嘛! 三十多年后的一个春天,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握住了蒋老师的手。 他向我讨要我发表过的小说。 我却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 “你真的给我保存了三十年?”他吃惊了。 哪能呢?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拆掉古庙新盖的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记起来该暖蚕籽儿了。我和我的一张丝片,铺到墨盒里,无论走到天涯海角,都带着我踏上社会的第一个春天的情丝…… 老师把丝片接到手里,看着那一根一缕有条不紊的金黄的丝片、两滴眼泪滴在上面…… (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蚕儿”是小说的线索,小说紧紧围绕蚕儿,将“我”和蒋老师相处虽然短暂但却难忘的一段经历按照时间顺序娓娓道来,谱写了一曲园丁赞歌。 B. 在学生眼中新来的蒋老师与众不同,他身穿一身列宁式制服,胸前两排大纽扣,自我介绍时把自己的姓名告诉学生,让学生们感到很新奇。 C. 小说运用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包扎时“翻出”“撕下”“缠在”“蘸上”“涂抹”细致真切;离开时“提起”“背上”动作斩截,毫无留恋。 D. 小说叙述的故事都是平常事,但是作者写得有波澜,如养蚕却遭到老鼠的偷袭,与老师处得融洽老师却被调走,情节起伏,引人入胜。 - 25 - 8. 小说从当年的学生“我”的视角来叙述故事,这样的构思有什么好处?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9. 小说结尾写三十年年师生重逢,这样安排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7. C 8. ①以第一人称来叙述,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使老师的形象更加真实可信。②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有利于表现学生心目中真正优秀老师的形象,突出老师和蔼可亲的特点。③从学生的角度来叙述,便于表达学生对老师的亲近感和崇敬之情, 增强了小说的感染力。 9. ①情节上,三十年后相逢,对蒋老师当年的心愿或遗憾有个交代,小说情节更完整。②人物塑造上,表现了在蒋老师的巨大影响下,我也回到母校当上了老师,证明蒋老师是位优秀老师。③主题上,表现了尊师重教、感恩老师的主题。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鉴赏作品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此类试题具有一定的综合性,从考查的范围来看,既涉及全篇,又侧重局部;从考查的角度来看,既有对主旨的探究,也有对人物形象的分析。解答此类题首先要通读全文,整体感知;其次明确主旨,关注手法;最后逐一将每个选项回归原文,结合文章主旨做出准确判断。 C项,“毫无留恋”错误,由前文“强笑”以及“我等不到丝片儿网成了。你们……把蚕儿……拿回家去吧!”说话的断断续续可知,“蒋老师”的离开是有不舍的,但又无可奈何。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小说内容与表现手法的能力。应对这类问题,首先要明确手法,然后结合小说的内容及主旨对手法进行阐释。 本文中,“我”是小说采用的第一人称,“我”的身份是当年的学生,文章记叙的是学生眼中新来的蒋老师,从学生的角度,自然能更突出老师的独特形象,更显真实。 文章从“我”的视角看老师,“我感到伤口又扎又疼,心里却有一种异样的温暖。他那按着我的头顶的手使我想到母亲按抚我的头脸的感觉”突出了老师在“我”心目中的形象。 “我在县教育系统奖励优秀中小学教师的大会上,意外地握住了蒋老师的手”更能体现师生的亲近关系,以及我对老师的崇敬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小说构思的理解和赏析能力。应对此类问题要结合小说故事内容、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小说主题等进行赏析,言之成理即可。 - 25 - 有三十年后师生重逢,才有三十年前回顾的故事,前后映衬起来,故事有始有末。 结尾“我告诉他,在我中学毕业以后,回到乡间,也在那个拆掉古庙新盖的小学里教书。第一个春天,我就记起来该暖蚕籽儿了。我和我的学生一起养……”的交代也告诉读者“我”的身份,这也是受蒋老师的影响,也证明蒋老师是位优秀老师。而“握住了蒋老师的手”“我却从日记本里给他取出一张丝片来”都表明了“我”深受老师的影响,对老师的难忘,反映了文章“尊师重教、感恩老师”的主题。 【点睛】小说从大的范畴上讲属于记叙文,只是比一般的记叙文复杂一点,可以从以下四方面组织阅读。 1.理清事件发展的线索和过程,把握小说的结构。要搞清楚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经过和结果,记叙中具体的明线是什么,暗线又是什么,再具体分析结构。通过这些具体的分析,就可以整体把握小说的大致内容了。 2.分析小说的表现手法。小说的表现手法较多,应着重分析小说的情节、环境以及细节。小说一共有几个情节,用了几个细节,这几个细节侧重表现人物的哪些方面,处于怎样的环境等。 3.鉴赏人物形象。阅读小说一定要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小说通过情节刻画,表现了主人翁哪些具体的特点,这一形象又有怎样的作用。 4.归纳作品的主题。通过事物和人物叙写,就可以大致把握作者在文中流露出的态度,进而去推测小说的主题。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傅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咸宁初,袭父爵,拜太子洗马,累迁尚书右丞。出为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咸之官,自表解职。三旬之间,迁司徒左长史。惠帝即位,杨骏辅政。时司隶荀恺从兄丧,自表赴哀,诏听之而未下,恺乃造骏。咸因奏曰:“死丧之戚,兄弟孔怀。同堂亡陨,方在信宿(两宿),圣恩矜悯,听使临丧。诏未下而便以行造,急谄媚之敬,无友于之情。宜加显贬,以隆风教。”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居无何,骏诛。咸转为太子中庶子,迁御史中丞。咸再为本郡中正,遭继母忧去官。顷之,起以议郎,长兼司隶校尉。咸前后固辞,不听,敕使者就拜,咸复送还印绶。公车不通,催使摄职。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 - 25 - 咸又上表曰:“臣既驽弱,不胜重任。加在哀疚,假息日阕,陛下过意,授非所堪。披露丹款,归穷上闻,谬诏既往,终然无改。”时朝廷宽弛,豪右放恣,交私请托,朝野溷淆。咸奏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等,京都肃然,贵戚慑伏。时仆射王戎兼吏部,咸奏:“戎备位台辅,兼掌选举,不能谧静风俗,以凝庶绩,至令人心倾动,开张浮竞。中郎李重、李义不相匡正。请免戎等官。”诏曰:“戎职在论道,吾所崇委,其解禁止。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诏亦不许。元康四年卒官,时年五十六,谥曰贞。 (选自《晋书•傅咸传》,有删节)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B. 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C. 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D. 帝以骏管朝政/有诏下问骏/甚惮之/咸复与骏笺讽切之/骏意稍折/渐以不平/由是欲出为京兆、弘农太守/骏甥李斌说骏/不宜斥出正人/乃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洗马,古代官名,是太子的侍从官。因在太子出行时作前导,故又称为“太子洗马”。 B. 从兄,也称堂兄,是叔、伯之子中年纪长于自己的人。也泛指同族中同辈的男性。 C. 印绶,印信和系印的绶带。古人印信上系有丝带,佩带在身。它也用来借指官爵。 D. 豪右,封建社会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在汉代以右为上,所以称豪门大族为豪右。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傅咸注重孝道,尊重孝顺继母。傅咸出朝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他前往,于是傅咸上表请求免职,在家侍奉继母;继母去世后,又离职为她守丧。 B. 傅咸耿直狷介,痛恨势利小人。傅咸认为荀恺在诏书还没下达时就去辞行,拜访要人,急于表现谄媚逢迎的恭敬,就上书要求对他从重贬黜,以弘扬教化。 C. 傅咸恪守礼制,拒不接受诏命。因继母去世离职,不久,傅咸被起用为议郎,长兼司隶校尉,他前后多次推辞,都未获准,就派人去拜见皇上,并归还印绶。 D. 傅咸不畏豪强,弹劾豪右重臣。豪强大族扰乱朝野,他上奏罢免许多高官,京城肃然;他认为王戎没有尽职使风俗淳朴,李重、李义也没能匡正,一并弹劾。 - 25 -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咸以身无兄弟,丧祭无主,重自陈乞,乃使于官舍设灵坐。 (2)御史中丞解结以咸劾戎为违典制,越局侵官,干非其分,奏免咸官。 【答案】10. C 11. B 12. B 13. (1)傅咸由于没有兄弟,丧祭无人主持,又再次请求(不去就职),于是让(他)在官舍设灵位。 (2)御史中丞解结认为傅咸弹劾王戎是违背典制,越位侵权,干涉了非他职权之内的事,于是上奏罢免傅咸的官职。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是先疏通大意,然后利用句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文言虚词、句子结构以及语段中动词的宾语或补语等断句。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句中,“甚惮之”的主语是“骏”,且“有诏下问”意思完整,排除AD;“不宜斥出正人”意思是说“不应该贬斥正直的人出任外官”,“不宜”随前句意不通,排除B。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本题要求选出“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B项,““也泛指同族中同辈的男性”表述范围扩大,应是同辈人中岁数比自己大的男性。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本题要求选出“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B项,“派人去拜见皇上,并归还印绶”曲解文意,原文是“敕使者就拜,咸复送还印绶”,意思是“朝廷让使者到家中授职,傅咸又送还印绶”。故选B。 【13题详解】 - 25 -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以”介词,由于、因为;“主”动词,主持;“重”副词,反覆,一次又一次;“乃使于官舍设灵坐”是省略句。(2)中的“以”动词,认为;“为”动词,是;“干”动词,干涉;“分”名词,职分、本分。 【点睛】第1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常用的断句方法有:①根据文意断句。②利用对话标志断句,对话常以“曰”、“云”、“言”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③借助文言虚词断句,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尾,其后面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何如、奈何、如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④借助对比、对偶、排比、顶真等修辞断句。 参考译文: - 25 - 傅咸字长虞,刚正简直有大节。咸宁初年,傅咸继承其父傅玄的爵位,拜为太子洗马,累迁为尚书右丞,出朝任冀州刺史,继母杜氏不肯随傅咸前往,于是傅咸上表请求免职。三旬之后,改任为司徒左长史。太熙元年,晋武帝驾崩,太子司马衷继位,杨骏辅佐朝政。当时司隶荀恺的堂兄死了,自己上表请求赴丧,诏书同意但还没下达,荀恺便拜访杨骏。傅咸因此上奏说:“死丧是令人哀戚的,兄弟之丧更令人伤怀,荀恺同堂去世,也才几天,天子怜悯,同意他临丧。诏书还没下就去辞行,拜访要人,急于表现谄媚的恭敬,并无友爱兄弟的真情。应当从重贬黜,以崇尚风俗教化。”司马衷以为杨骏管理朝政,有诏下问,杨骏很害怕。傅咸又给杨骏写信,讽诛切直,杨骏稍稍收敛,逐渐产生不满,便想让傅咸出任京兆、弘农太守,杨骏的外甥李斌劝说杨骏,不应该贬斥正直的人出任外官,才得以中止。过了不久,杨骏被诛,傅咸转任太子中庶子,升为御史中丞。傅咸再次任本郡中正,时值继母去世离职。不久起用为议郎,并兼任司隶校尉。傅咸前后推辞多次,都未获准。朝廷让使者到家中授职,傅咸又送还印绶。公车不为他通报,催促他就职理事。傅咸由于没有兄弟,丧祭无人主持,又再次请求,于是让他在官舍设灵位。傅咸又上表说:“我既驽钝懦弱,不能担当重任。又加上哀丧,请假休息时日,陛下过分厚意,授予我难以胜任之职。我表白赤诚之心,冒死上报,既已违诏,最终不会改变。”当时朝廷政治宽松,豪强大族放纵恣事,交私友托人情,朝野混乱。傅咸上奏罢免河南尹澹、左将军倩、廷尉高光、兼河南尹何攀等,京都肃敬,贵戚慑威伏服。当时的仆射王戎兼管吏部,傅咸上奏说:“王戎位在台辅,兼管选举,却没有使风俗淳朴,聚集功绩,致使人心倾侧不安,大开浮竞之风。中郎李重、李义也不加以匡正。我请求免除王戎等人的职务。”司马衷下诏说:“王戎的职责在于评议事理,是我所推崇委任的,禁止免职。”御史中丞解结认为傅咸弹劾王戎是违背典制,越位侵权,干涉了非他职权之内的事,于是上奏罢免傅咸的官职,司马衷也不同意。元康四年,傅咸死在任上,享年五十六岁。的官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思 陆游 烈日炎天欲不禁,喜逢秋色到园林。 云阴映日初萧瑟,露气侵帘已峭深。 衰发凋零随槁叶,苦吟凄断杂疏碪①。 雁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 注释:①碪:砧子,过去坧女撝衣用的石扳。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首联写夏天烈日当空,热得让人几乎不能禁受,可喜的是秋天来到了,园林一片秋色。 B. 颔联紧承上联续写秋色,阴云遮日,露气侵帘,初秋的凉爽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 C. 颈联情景交融,衰发与落叶、苦吟与碪声,意象互相映衬,将情感与景色有机融合。 D. 本诗前两联重在写景,后两联由景到情,重在抒情议论,过渡自然流畅,脉络清晰。 15. 诗的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B 15. “不得中原信”表达了国土沦丧痛苦;“抚剑”表达了收复失地、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何人识壮心”抒发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慨叹。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作者的观点态度、思想感情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首先要认真研读诗歌内容,然后仔细辨识选项中是否有对诗歌的解读的错误。诗歌鉴赏的选择题对整个诗歌的综合理解和分析,即考核诗句的含义、诗句的手法还考核诗歌的情感,注意结合诗歌的内容进行分析。本提要求选出“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B - 25 - 项,“初秋的凉爽让诗人感到心情舒畅”感情理解错误,结合诗歌,“云阴萧瑟和露气峭深”的感受已表明诗人的情感已由喜悦变为悲愁。故选B。 【15题详解】 本题考査学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这类题目,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能力,同时也考查对诗句内容以及情感的把握能力,涉及对诗歌思想感情的鉴赏。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即明确题目的具体要求,然后注意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并逐句翻译诗句,把握诗歌的意象,分析诗歌营造的意境,领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最后有条理的按照题目要求整理出答案即可。本题要求简要分析诗歌尾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尾联是“雁来不得中原信,抚剑何人识壮心”,这一联主要是叙事,分析所写事情的深层含义即可。句中“不得中原信”是说收不到中原的消息,表达了作者面对国土沦丧的痛苦之情;“抚剑”这一细节描写,隐含着作者渴望收复中原、建功立业的壮志雄心;“何人识雄心”,意思是没有人能够知道了解他的雄心壮志,痛切表达了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点睛】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的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女子倾诉自己天天从早到晚不停地劳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学”与“思”不能偏废,二者必须结合起来。 (3)韩愈的《师说》一文中称赞圣人,说虽然他们超出众人很多,“_______”,表现得虚心而好学;同时批评当时的普通人,尽管远不如圣人,“_________”。 【答案】 (1). 夙兴夜寐 (2). 靡有朝矣 (3). 学而不思则罔 (4). 思而不学则殆 (5). 犹且从师而问焉 (6). 而耻学于师 【解析】 - 25 -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属于理解性默写,比较简单。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夙、寐、靡、罔、殆、犹且。 三、语言文字应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多年前,国产首艘AIP(不依赖空气推进装置的英文缩写)潜艇列装肖海生所在的东部战区海军某潜艇支队。得知这个消息,肖海生整个人被“点燃”了。AIP系统构造复杂.全世界能设计建造的国家_____。操纵这个世界领先的舰艇,是从零起步。肖海生开始了艰难的学习、研究过程。他经常把自己关在温度高达40多摄氏度的舱底研究装备,( )。一次执行任务中,某动力装备气压不稳定,按照操作规程必须停机检查。肖海生略一思索,拿起木榔头缠上几层棉布,对着管路“哐、哐”敲击数十下,不一会儿装备气压恢复正常,把班里的战士看得。肖海生成为我国首艘AIP潜艇艇员以来,____,数公里长的管路走向、几百个阀门位置、上千组技术参数,全部刻在了自己的脑海里。翻开他的笔记本,记者发现,说明书上简单的图纸到了本子上顿时变得复杂起来.各种关键装备的性能参数、安全风险、备件名称、排障方法_______。前几年,AIP潜艇大量列装支队之后,但凡有重大任务,支队领导都喜欢“点将”肖海生。肖海生也不孚众望,保持潜艇安全潜航十几万海里,保证AIP系统可靠运行数千小时,战友们称他为“定海神针”。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首屈一指 目瞪口呆 日月如梭 一应俱全 B. 屈指可数 目瞪口呆 寒来暑往 应有尽有 C 首屈一指 张口结舌 寒来暑往 一应俱全 D. 屈指可数 张口结舌 日月如梭 应有尽有 18. 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天下来衣服湿了干、干了湿,灰白色长航服往往不到半天就被染成“迷彩服” B. —天下来衣服湿了干、干了湿,往往不到半天就把灰白色的长航服染成“迷彩服” C. 一天下来衣服干了湿、湿了干,往往不到半天就把灰白色的长航服染成“迷彩服” D. —天下来衣服干了湿、湿了干,灰白色的长航服往往不到半天就被染成“迷彩服”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肖海生也不负众望,保障潜艇安全潜航十几万海里,保证AIP系统可靠运行数千小时,战友们称他为“定海神针”。 - 25 - B. 肖海生也不负众望,保障潜艇安全潜航十几万海里,保证AIP系统可靠运行数千小时,被战友们誉为“定海神针”。 C. 肖海生也不孚众望,保障潜艇安全潜航十几万海里,保证AIP系统可靠运行数千小时,被战友们誉为“定海神针”。 D. 肖海生也不孚众望,保持潜艇安全潜航十几万海里,保证AIP系统可靠运行数千小时,被战友们称为“定海神针”。 【答案】17. B 18. A 19. B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成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成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屈指可数:扳着手指就可以数清楚,形容数量稀少。首屈一指:首先弯下大拇指,表示第一,引申为最好的。根据句意,AIP系统构造复杂,全世界能设计建造的国家还不多,故应用“屈指可数”。目瞪口呆:形容因吃惊或害怕或激动而发愣、发傻的样子。张口结舌:形容理屈词穷、无言答对,或紧张害怕得说不出话来。句意是说战士们对肖海生的做法感到吃惊,故用“目瞪口呆”。寒来暑往:盛夏已过,寒冬将至,泛指时光流逝。日月如梭:太阳和月亮像穿梭一样地来去,形容时间过得很快。句意不是指时间过得快,而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肖海生取得了成绩,故用“寒来暑往”。一应俱全:意为一切齐全。应有尽有:该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齐全。横线前有“各种关键装备”,其中“各种”与“一应”语义重复,故用“应有尽有”。故选B。 【18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重点考查语言的连贯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命题者在题干所给文段中挖掉一句话,然后设计四个内容差不多、但句式各异的句子,选出最恰当的一项。选项都有一定的干扰性,难度适中。结合语境,整句话的主语是“衣服”,所以后半句应为被动句,保持整句话陈述对象一致,排除B和C;根据事理,应是先变湿,由湿而干,干了再湿,排除D。故选A。 【19题详解】 - 25 - 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注意病句的常见类型。命题这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题题型新颖,但是难度不大,只是在词语搭配这个考点上设置陷阱。本题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项”。C和D项,不合逻辑,“不孚众望”意思是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与句意矛盾。A项,搭配不当, “保持……安全”搭配不当,应为“保障……安全”;另外整句话的主语是“肖海生”,最后分句应用被动句式。故选B。 20.这是著名漫画家丰子恺先生的一幅画,标题为《锣鼓响》。请说说这幅画构思的巧妙之处。不超过100个字。 【答案】这幅漫画用了虚实结合的方法。只画了祖孙二人向前奔走,小孙子迫不及待地跑在前边,一手牵着奶奶,一手指着远方,让人联想到画中没有出现的敲锣打鼓热闹场面。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图文转换的能力。首先概括画面的主题,先要认真细致的观察分析画面的内容,找出其表现的对象或行为(有标题的,一般多是标题),然后挖掘隐含信息,进一步提炼概括画面所揭示的主题。通常要采取联想的方法,由物及人,彰显意义。本题要求评论标题为《锣鼓响》的这幅画构思的巧妙之处。首先观察这幅画的主要对象,画面中画了祖孙二人向前奔走,小孙子迫不及待地一只手牵着奶奶在前边跑,另一只手指向远方,结合题目《锣鼓响》,激发阅读者想象画面中并没有出现的敲锣打鼓的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这里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实写,小孙子迫不及待地一只手牵着奶奶在前边跑的急切心情;虚写,指通过调动读者想象的敲锣打鼓的锣鼓喧天的热闹场面。虚实结合,收到既具体实在可感可触又气氛浓烈想象飞腾的效果。眼前现实生活的刻画让人想象补充画面的要素,充满艺术张力。 - 25 -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 示例:处变不惊、临危不惧、冷静思细致想,消防官兵的沉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材料:忠诚、献身、刻苦 体能优技术强、听指挥打胜仗、舍小家顾大家、攻坚克难、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舍己救人、赴汤蹈火、苦练本领 【答案】赴汤蹈火、舍己救人、舍小家顾大家,消防官兵的献身精神值得我们赞扬。 苦练本领、攻坚克难、体能优技术强,消防官兵的刻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听指挥打胜仗,消防官兵的忠诚品格值得我们敬佩。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仿写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分析结构找仿写点,每一个仿写题抛出的例子都有一定的格式可以分析,这个分析出来的基本格式,就是我们仿写句子的仿点。其次仔细看清题目要求,有的是规定了主题,有的是隐藏着需要自己去揣摩,不管怎样,仿写句在结构上要求与例句一致,做到材料紧扣观点,事例典型合理。最后就是按照要求组织文字材料,注意隐藏的信息,做到既要 “形似”又要 “神似”。本题要求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仔细看题目,例句和所给材料都和消防队员有关系,表达对消防队员一种敬仰和尊敬。分析例句,“处变不惊、临危不惧”是一组四字短语,都是消防队员的具体表现,“冷静思细致想”这句是对前面具体表现的阐述,最后“消防官兵的沉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是指出“处变不惊、临危不惧”所代表的“沉着”,并用“消防官兵的┄值得我们┄”的格式描述。所以仿写的结构应该是:一组四字短语,再加上对前面四字短语的阐释,最后是“消防官兵的┄值得我们┄”。分析所给的四字短语,“忠于祖国、忠于人民”的具体阐释是“听指挥打胜仗”都是体现“忠诚”的品质;“苦练本领”然后“攻坚克难”,具体表现为“体能优技术强”,体现了“刻苦”的精神;“赴汤蹈火”为了“舍己救人”,具体表现是“舍小家顾大家”,体现了“献身”精神;具体三组的排列顺序应该是先有“献身”精神,才会“刻苦”,最后体现了“忠诚”的品质。最后按照例句的形式表述出来即可。 四、写作(本题共 1小题,60分) 2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1)过去我们常说“以天下为已任”,这是一种崇高的情怀,但是如果你明白好社会从何而来,就知道更可靠的说法应该是“以已任为天下”。 (2)你不能决定太阳几点钟升起,但你能决定自已几点钟起床。 - 25 - 上面这两句话都出自时评作家熊培云。在这抗击疫情的特殊时期,你对他的这些话有怎样的感悟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重要 前不久,总书记在江西考察时强调,最重要的还是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做自己的事,人活着就有了方向;做好自己的事,人活着就有了意义。在改革发展的伟大时代,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事,我们就有了面临挑战的底气和定力,正义的事业也一定能完成。 做好自己的事,是镌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精神品格。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从积贫积弱中拼力寻找救亡图存的方法,在战火纷飞中殊死搏出国家民族的未来,从不卑躬屈膝,永远在自己的土地上汲取自我拯救的力量。没有坚船利炮,小米加步枪也能抵御外侮;缺少充实补给,人民用小车推出淮海战役的胜利……行至今日,横亘眼前的风险挑战与曾战胜的绊脚石和拦路虎一样多。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我们曾经靠做好自己的事走到今日,就一定能靠把自己的事做得更好而走向明天。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坚定与执着,从未动摇、从不改变。 做好自己的事,才有应对变故的定力和能力。毛泽东在《西江月·井冈山》中慷慨写道“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尽显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胸有成竹。如此的定力和信心绝非凭空得来,词的下一句给出了答案:“早已森严壁垒,更加众志成城。”面对来犯,红军战士们早已做好了充分准备,纵使敌强我弱,又何惧之有?今天的中国,拥有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与日俱增的科技力量,日益稳固的粮食和能源安全,只要我们不懈怠、不怯弱、不动摇,必定能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事,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能汇聚成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农民种好每一分土地,便能将中国人的饭碗稳稳地捧在自己手上;工人将工匠精神渗入每一条流水线,便能使“中国制造”的名牌闪闪发光;教师倾心培养更优秀的人才,祖国的明天便蕴藏着无限希望;科学家向“无人区”挺进,我们便能占领未来发展的制高点……近14亿中国人民凝聚起来的伟力,足以排山倒海、磅礴于世。 - 25 - 做好自己的事,担当比决心更重要。冯友兰说,不必做与众不同的事,只要就其所居之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伦尽职即可。现实中,有人觉得做好自己的事过于简单,这山望着那山高;还有人担心,自己的事情做得再好,没有伯乐只能孤芳自赏。其实,脚踏实地,积蓄能量,即使一时沉寂,终将喷薄而出。近段时间,“一夜转正”的华为海思芯片令无数国人为之点赞,那长久默默锁在保险柜里的,不但是为公司极限生存打造的“备胎”,更是一种始终专注做自己的事的极致定力与韧劲。 跌宕起伏、瞬息万变的时代,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不倒,唯有排除万难,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 【解析】 【详解】审题: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材料作文,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写作之前必须结合材料准确理解题意,按要求作文。而且学生要清楚审读材料不仅仅是看材料,而应该对材料有分析理解的思维过程。解答此题,一方面,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出主旨;另一方面,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本作文包括两则材料,可采用求同存异的方法来分析。材料(1)先说“以天下为己任”,再引出“以己任为天下”。“以己任为天下”,把自己的职责、责任视为为天下而努力奋斗的使命,好的社会皆由此而来。出题者认为后者比前者更可靠。“以天下为己任”,目标太宏大,太缥缈,什么事都可以笼统地归为天下事,这反而容易让人迷失方向。“以己任为天下”,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即为了美好的社会而努力,因为社会是由每一个个体组成的。这与崔卫平教授“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何其相似。简而言之,勇挑自己的职责,因为美好、进步、幸福的社会皆由我们每个人共同缔造。材料(2) 采用含蓄的手法,无非想表达这样一种观点,你若不能改变大环境,你就改变自己,山如不向你走来,那就走向山。两则材料强调了个体的重要性。在心怀大志之前,应先做好自己,成就任何事业,也必须从自己先做起,积极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本文适合写成议论文。 参考立意: 1、努力做好自己就是最大的底气 2、以己任为天下,做好自己 3、做自己的主宰 4、以己之达,兼济天下 5、最重要的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可用素材: - 25 - 1、很多时候,束缚住你的并不是自身的能力,而是面对困难时俯首称臣的习惯性懦弱。你越害怕困难,越会受限于困难;你若迎难而上,它终会迎刃而解。你的每一次努力,每一次改变,都在增加面对这世界的底气。尽管踏实下来,阳光终会穿破厚厚的云层,照进你的人生。 2、每个人都渴望成功,脚踏实地的人,他们坚持了自我的本分,真真实实地做好了自己。知道自己是谁,一生想做什么,一生可以做什么,从现在起应该怎样做?然后就为了自己的目标前进,不一定非要成功,但一定要做到尽力。因为他们懂得,脚踏实地仰望星空,人生的过程才会既有憧憬的美好,又不至于每一步下去会踏空。 做好自己,为官者要知道权利是人民赋予你的,不可滥用于个人敛财牟利坑害国家坑害百姓的武器。做好自己,为商者要懂得商业道德,不可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巧取豪夺祸国殃民。做好自己,公众形象要知道人民爱你捧你,你必须具备人民爱你捧你的品质与能力。做好自己,草根百姓要知道为人妻、为人夫、为人父母、为人子女应承担的责任,自自然然做人,认认真真做事。 3、克里姆林宫的一位老清洁工说:“我的工作同叶利钦的差不多,叶利钦是在收拾俄罗斯,我是在收拾克里姆林宫,我俩都在做好自己能做的事。” 从表面看来,二人的工作不可同日而语,但他们都在努力做着自己能做的事。 对能做的工作要热爱执著。总统的工作是重要的,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做,也不是每个人都做得了的。对自己做得了的事要安心去做。 做一个好的领袖是一支燃得亮亮的蜡烛,做一个好的家庭主妇也是一支燃得亮亮的蜡烛,如果每个人都做一支燃得亮亮的蜡烛,那世界上便没有了黑暗的地方。 4、子硕问墨子道:“从事正义的事业,哪件事最为重要?”墨子说:“好比筑墙一样,能捣土就捣土,能填土就填土,能递土就递土,然后墙就筑好了。从事正义的事业也—样,能论辩就论辩,能讲解就讲解,能干具体事就干具体事,这样,正义的事业就完成了。” 5、前几年《士兵突击》的热播,曾引发了社会上一番热烈的探讨,探讨怎么生活,怎么做人,怎么成功。其实,许三多成功的原因很简单:那就是老老实实做好手上的事!一切都遵从于简单主义,简简单单的目标,简简单单的纲领,专注于自己正在做的事,力求做好应该做的事,结果,三多便由“熊样”活出了“人样”,又从“人样”活出了“英雄样”! 做好手上的事,不是头脑简单,而是摒弃了不切实际漫无边际的空想,将手上的事看成天大的事,将手上的事变成埋藏希望的土壤,孕育志向的宝藏。 - 25 - 6、多少青年抱着“山登绝顶我为峰”的雄心壮志,在这个“一切都有可能”的时代规划着自己的宏伟蓝图,怀抱着鲜花眼瞅着天边的白云,结果常常是焉了鲜花,失了云彩。其实,他们忘了,做好手上的事才是重中之重!达芬奇正是无论别人的绘画如何精彩,如何斑斓,他依然画着不变的蛋,貌似简单的事被他一遍一遍地重复,一遍一遍地诠释……不知不觉中扎实的基本功拥握在手,日后蒙娜丽莎的微笑便也水到渠成! 做好手中的事,不是没有目标,而是夯实了自己的基础,抛弃了自己的浮躁,把心态放平,将目光拉近,一点点地垒起靠近成功的高度。 参考结构: 做好自己的事比什么都重要 第一部分,开篇点题,提出观点。从做好自己的事对于个人、国家的重大意义的角度提出观点。 第二部分,紧扣观点,分析论述。首先,阐述从古至今,“做好自己的事”是镌刻在中华民族骨子里的精神品格。然后,引诗句论述做好自己的事,才有应对变故的定力和能力。最后指出每个人都有一份自己的事,每个人都把自己的事做好,就能汇聚成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第三部分,总结全文,回扣中心。首先指出做好自己的事,担当比决心更重要;然后引冯友兰名言回扣观点;再援引实例,强化观点;最后收束全篇,指出:一个人、一家企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想屹立不倒,唯有排除万难,做好自己的事,做好自己。这比什么都重要。 - 25 - - 2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