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卷

‎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小题)‎ ‎1.(3分)生活垃圾通常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处置矿泉水瓶的正确方法是(  )‎ A.扔进有害垃圾桶 B.扔进其他垃圾桶 ‎ C.扔进可回收物垃圾桶 D.看到垃圾桶就扔进去 ‎2.(3分)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3.(3分)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加热液体 B.测试溶液pH ‎ C.气密性检查 D.稀释浓硫酸 ‎4.(3分)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 B.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3分)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6.(3分)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的时间(秒)‎ ‎28‎ ‎12‎ ‎6‎ ‎4‎ ‎12‎ ‎17‎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象是(  )‎ A. B. ‎ C. D.‎ 二、填空题(共两小题,每小题4分)‎ ‎7.(4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处理汽车排放的某种有毒气体的微观模型。请回答:‎ ‎(1)用模型表示方框中的微粒   ;‎ ‎(2)该反应属于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的   。‎ ‎8.(4分)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可获知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可寻找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分析各种证据能加深对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请回答:‎ ‎(1)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锌粒表面产生气泡,产生该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 ‎(2)经引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支持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最主要证据是   。‎ ‎9.(4分)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小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等分为两份;‎ ‎②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③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 ‎(1)仅根据②推测原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 ‎(2)原样品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 ‎10.(4分)A、B、C为初中科学常见的三种无机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气体,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则A→B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若A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A与B属于不同物质类别,B和C属于同种物质类别,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则C可能的物质类别是   。‎ 三.实验探究题(共3个题)‎ ‎11.(7分)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研究】‎ 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 ‎【实验分析】‎ ‎(1)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   ;‎ ‎(2)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 ‎【反思评价】‎ ‎(3)小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   ;‎ ‎(4)小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及位置是   。‎ ‎【实验结果】‎ 经检验,废气中存在CO2、CO、H2O。‎ ‎12.(8分)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 ‎【实验操作】‎ 用试管取6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6毫升稀盐酸,等分成两份。‎ ‎【实验证明】‎ ‎(1)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继续探究】‎ ‎(2)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 ‎①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 ‎②   ,加入等量的镁片。‎ ‎(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   。‎ ‎【微观解释】‎ ‎(4)从徽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 ‎13.(8分)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放置时间 ‎(小时)‎ 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克)‎ 水 ‎7.3%的稀盐酸 饱和氯化钠溶液 饱和硝酸钾溶液 ‎24‎ ‎1.85‎ ‎0.61‎ ‎0.72‎ ‎1.35‎ ‎48‎ ‎3.70‎ ‎?‎ ‎1.44‎ ‎2.80‎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   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 ‎2019年浙江省金华市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小题)‎ ‎1.(3分)生活垃圾通常可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三类。处置矿泉水瓶的正确方法是(  )‎ A.扔进有害垃圾桶 B.扔进其他垃圾桶 ‎ C.扔进可回收物垃圾桶 D.看到垃圾桶就扔进去 ‎【分析】根据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矿泉水瓶属于可回收垃圾。‎ 故选:C。‎ ‎【点评】通过回答本题要知道哪些物质可以回收,哪些物质不可以回收,所以为了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变废为宝,别把垃圾放错了位置。‎ ‎2.(3分)思维导图有助于建构知识,如图是小金建立的有关物质宏观组成和微观构成的思维导图,其中“▲”应填入的是(  )‎ A.原子 B.中子 C.电子 D.质子 ‎【分析】根据原子、分子、离子和元素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解答】解:原子构成分子;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其中“▲”应填入的是原子。‎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微观构成粒子、元素以及宏观物质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3.(3分)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基本保证,下列实验操作规范的是(  )‎ A.加热液体 B.测试溶液pH ‎ C.气密性检查 D.稀释浓硫酸 ‎【分析】A、根据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液体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3分)小丽为确认所回收易拉罐的主要成分是铝还是铁,剪取金属片打磨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不同方法进行检验,这样设计的依据是(  )‎ A.铁、铝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 B.活泼金属易与氧气反应 ‎ C.排在氢前面的金属可以把酸中的氢置换出来 ‎ D.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解答】解:金属片和氯化锌反应,金属片和氯化亚铁溶液反应,依据的是活动性较强的金属可把活动性较弱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故选:D。‎ ‎【点评】要会利用金属活动顺序表分析实验,氢前边的金属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但氢后边的金属不会与稀硫酸、盐酸反应,前边的金属会把后边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5.(3分)甲是60℃的蔗糖溶液,按如图所示进行操作。以下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 B.丙和丁一定是饱和溶液 ‎ C.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 ‎ D.甲和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不相等 ‎【分析】根据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溶液叫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A.甲溶液在恒温蒸发掉20g水没有蔗糖析出,所以甲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故A正确;‎ B.丙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固体,所以是饱和溶液,从丁溶液里过滤出了蔗糖固体,丁溶液也是饱和溶液,故B正确;‎ C.在乙溶液里,溶剂的量比甲溶液中溶剂的量少20g,所以乙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比甲大,故C正确;‎ D.不知道丙溶液里析出多少晶体,甲溶液和乙溶液的浓度无法比较,故D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判断和转化,难度不是很大,知道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6.(3分)某品牌加酶洗衣粉使用方法中提示:用温水浸泡。某科学兴趣小组对该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与水温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每次实验所选的衣料、奶渍的量、洗衣粉的用量和用水量均相同。在不同水温条件下,测得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衣服上奶渍所需的时间,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水温(℃)‎ ‎30‎ ‎40‎ ‎50‎ ‎60‎ ‎70‎ ‎80‎ 除去奶渍所需的时间(秒)‎ ‎28‎ ‎12‎ ‎6‎ ‎4‎ ‎12‎ ‎17‎ 根据表中有关数据判断,能正确表示温度对该酶催化效率影响的图象是(  )‎ A. B. ‎ C. D.‎ ‎【分析】根据表中数据记录的除去奶渍所需时间的多少来确定最好的水温条件。此题中把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的好坏转换成除去奶渍所需时间的长短,除去奶渍所需时间越少,说明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越好。‎ ‎【解答】除去奶渍所需时间越少,说明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越好,从表中数据可知在60℃的水温时,去污时间最短,说明在60℃‎ 的水温时,这种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最好,随着温度的升高或降低,加酶洗衣粉除去奶渍效果都会降低。‎ 故选:B。‎ ‎【点评】注意在研究问题时控制变量法和转换法的应用,理解题干要求,并读懂表格数据的意思是解题关键。‎ 二、填空题(共两小题,每小题4分)‎ ‎7.(4分)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组成反应物分子的原子重新组合成生成物分子的过程。如图是处理汽车排放的某种有毒气体的微观模型。请回答:‎ ‎(1)用模型表示方框中的微粒  ;‎ ‎(2)该反应属于基本化学反应类型中的 化合反应 。‎ ‎【分析】(1)根据化学反应的实质来分析解答;‎ ‎(2)根据化学反应的特点来分析。‎ ‎【解答】解:(1)由微粒的变化可知,化学反应的本质是分子分裂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的过程,故填:;‎ ‎(2)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O22CO2,该反应的特点是“多变一”,属于化合反应;故填:化合反应。‎ ‎【点评】该题不仅考查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还考查了学生观察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从多方面考查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8.(4分)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可获知物质的性质,从物质的状态、颜色、温度变化、有无沉淀或气体生成等方面可寻找物质发生变化的证据,分析各种证据能加深对物质变化和变化规律的认识。请回答:‎ ‎(1)将锌粒放入稀硫酸中,锌粒表面产生气泡,产生该气泡的化学方程式为 Zn+H2SO4‎ ‎═ZnSO4+H2↑ ;‎ ‎(2)经引燃的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支持铁和氧气发生化学反应的最主要证据是 产生黑色固体 。‎ ‎【分析】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 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 ‎【解答】解:(1)锌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Zn+H2SO4═ZnSO4+H2↑.故填:Zn+H2SO4═ZnSO4+H2↑;‎ ‎(2)铁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是一种黑色固体;故填:产生黑色固体。‎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金属和酸的反应,金属在氧气中发生反应的现象。‎ ‎9.(4分)有一包白色固体样品,可能含氢氧化钠、硝酸钠、碳酸钠、硫酸钠、氯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小金同学为探究其成分完成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等分为两份;‎ ‎②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③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产生白色沉淀。‎ 请回答:‎ ‎(1)仅根据②推测原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 Na2CO3和Na2SO4 ;‎ ‎(2)原样品的所有可能组成是 BaCl2和NaOH,或BaCl2、NaOH和NaNO3 。‎ ‎【分析】据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硫酸钡沉淀,碳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碳酸钡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 ‎【解答】解:①取少量白色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溶液,等分为两份;‎ ‎②往一份无色溶液中加入稀硫酸,产生沉淀质量与所加稀硫酸质量关系如图所示;可知含有氯化钡;由①可知,则溶液一定不含有碳酸钠和硫酸钠;‎ ‎③往另一份无色溶液中通入适量的CO2,产生白色沉淀,溶液可能含有氢氧化钠,因为氢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碳酸钠和氯化钡可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硝酸钠、‎ 综上分析可知(1)仅根据②推测原样品中一定不存在的物质是Na2CO3和Na2SO4;‎ ‎(2)硝酸钠可能存在,原样品的所有可能组成是BaCl2和NaOH,或BaCl2、NaOH和NaNO3。‎ 故填:‎ ‎(1)Na2CO3和Na2SO4;‎ ‎(2)BaCl2和NaOH,或BaCl2、NaOH和NaNO3。‎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所给物质的性质和两两之间的反应,然后依据题中的现象判断各物质的存在性,最后进行验证即可。‎ ‎10.(4分)A、B、C为初中科学常见的三种无机物,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表示某一种物质经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请回答:‎ ‎(1)若C是气体,它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A、B所属的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都相同,则A→B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2H2O+O2↑ ;‎ ‎(2)若A为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A与B属于不同物质类别,B和C属于同种物质类别,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则C可能的物质类别是 酸或碱或盐 。‎ ‎【分析】依据题干中各物质的特征,判断具体的物质,而后利用要求的内容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1)若C是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则C是氧气,A和B所属物质类别和组成元素相同,则A是双氧水,B是水,A→B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2 2H2O+O2↑;‎ ‎(2)A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A可能是二氧化或水,A与B属于不同物质类别,A是二氧化碳,A、B、C三种物质中都含有相同的两种元素,B可能是碳酸或碳酸钠,若A是水,B可能是氢氧化钠,B和C属于同种物质类别,则C可能的物质类别是酸或碱或盐;‎ 故填:(1)2H2O2 2H2O+O2↑;‎ ‎(2)酸或碱或盐。‎ ‎【点评】本题为框图式物质推断题,完成此题,关键是根据题干叙述,找准解题的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根据物质的性质结合框图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三.实验探究题(共3个题)‎ ‎11.(7分)某兴趣小组在实验室相对封闭的装置内燃烧某种含碳、氢、氧元素的垃圾,对产生的废气成分(不考虑气态有机物)按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检验。‎ ‎【实验研究】‎ 拉动注射器,让废气依次通过装置。‎ ‎【实验分析】‎ ‎(1)能证明废气中有水蒸气存在的现象是 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 ‎(2)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 收集尾气 ;‎ ‎【反思评价】‎ ‎(3)小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 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原混合气体中没有被除尽的二氧化碳 ;‎ ‎(4)小金根据D中的粉末由黑色变为红色,得出废气中存在一氧化碳。小丽认为该结论不够严密,若废气中存在氢气也会出现该现象。要使上述结论更加严密,还应添加的一个实验装置及位置是 在DE之间连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型管 。‎ ‎【实验结果】‎ 经检验,废气中存在CO2、CO、H2O。‎ ‎【分析】(1)根据无水硫酸铜颜色的改变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注射器的用途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原混合气体中二氧化碳没有被除尽进行分析解答;‎ ‎(4)根据添加一个检验有水生成的装置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说明原混合气体中含有水蒸气;‎ ‎(2)F处的大号注射器,可以引导气体流向,其另一个主要作用是收集尾气(或贮存气体);‎ ‎(3)小金认为,仅根据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无法确定一氧化碳的存在,其理由是: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原混合气体中没有被除尽的二氧化碳;‎ ‎(4)氢气也能使氧化铜由黑色变成红色,需要添加检验有水生成的装置,在DE之间连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型管。‎ 故答案为:‎ ‎(1)无水硫酸铜变成蓝色;‎ ‎(2)收集尾气;‎ ‎(3)使E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也可能是原混合气体中没有被除尽的二氧化碳;‎ ‎(4)在DE之间连接盛有无水硫酸铜的U型管。‎ ‎【点评】本题是一道考查检测混合气体成分的题目,知道常见物质的性质、常用仪器的用途、选择、组装方法是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 ‎12.(8分)某兴趣小组对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混合后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展开了系列实验。‎ ‎【实验操作】‎ 用试管取6毫升氢氧化钡溶液,往试管中加入6毫升稀盐酸,等分成两份。‎ ‎【实验证明】‎ ‎(1)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 氢氧根离子 ,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继续探究】‎ ‎(2)能否再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于是往混合液中滴入石蕊试液,发现变红色,溶液呈酸性,这不能证明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讨论后,形成了新的对照实验方案,将步骤补充完整:‎ ‎①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 ‎② 取3mL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于试管中 ,加入等量的镁片。‎ ‎(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 ①中产生气体比②中少 。‎ ‎【微观解释】‎ ‎(4)从徽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 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 ‎【分析】稀盐酸和氢氧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钡和水,和镁反应生成氯化镁和氢气。‎ ‎【解答】解:(1)往其中一份混合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发现溶液呈无色,说明溶液中不存在的离子是氢氧根离子,证明两者发生了反应。‎ 故填:氢氧根离子。‎ ‎(2)①往盛有另一份混合液的试管中,加入足量的镁片;‎ ‎②取3mL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于试管中,加入等量的镁片。‎ 故填:取3mL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于试管中。‎ ‎(3)证明原混合液的盐酸中H+参加了反应的现象是①中产生气体比②中少,即①中氢离子部分参加了反应。‎ 故填:①中产生气体比②中少。‎ ‎(4)从徽观上分析:氢氧化钡溶液和稀盐酸反应的实质是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故填:氢氧根离子和氢离子结合生成水分子。‎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解答题(共1小题,满分8分)‎ ‎13.(8分)为研究“不同物质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质量变化”,某科学兴趣小组将10.00克下列物质分别盛放于相同的烧杯中,将它们敞口放置在恒温实验室。一段时间后测得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情况见下表。‎ 放置时间 烧杯中物质减小的质量(克)‎ ‎(小时)‎ 水 饱和氯化钠溶液 饱和硝酸钾溶液 ‎7.3%的稀盐酸 ‎24‎ ‎1.85‎ ‎0.61‎ ‎0.72‎ ‎1.35‎ ‎48‎ ‎3.70‎ ‎?‎ ‎1.44‎ ‎2.80‎ 请回答:‎ ‎(1)表格中“?”的值是 1.22 克;‎ ‎(2)与原饱和硝酸钾溶液相比较,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溶质质量分数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分析上表中水、饱和硝酸钾溶液和稀盐酸敞口放置后的质量减小程度随时间变化不一样,为进一步研究稀盐酸在敞口容器久置后的溶质质量分数变化,小丽进行了下列操作:取敞口放置时间48小时的稀盐酸5.00克于锥形瓶中,滴入两滴指示剂,用溶质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逐滴滴入稀盐酸中,至恰好完全反应,共消耗了5.50克氢氧化钠溶液。‎ 通过计算,确定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是“变大”、“变小”还是“不变”?并对变化的原因作出解释。‎ ‎【分析】(1)根据表格中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解答;‎ ‎(2)根据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进行分析解答;‎ ‎(3)根据化学方程式和溶质的质量分数的相关计算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因为时间是24小时的2倍,饱和氯化钠溶液中挥发出来水的质量也应该是0.61的2倍,故?=1.22;‎ ‎(2)因为是恒温放置,硝酸钾的溶解度不变,敞口放置24小时的硝酸钾溶液仍然是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 ‎(3)设敞口放置48小时的5g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x ‎ NaOH+HCl=NaCl+H2O ‎ 40 36.5‎ ‎ 5.5g×8% x ‎ ‎ ‎ x=0.4015g 敞口放置48小时的稀盐酸溶质质量分数为:‎ ‎=8.03%>7.3%‎ 挥发的水占水总质量的百分比大于挥发的HCl占HCl总质量的百分比。‎ 故答案为:‎ ‎(1)1.22;‎ ‎(2)不变;‎ ‎(3)变大 挥发的水占水总质量的百分比大于挥发的HCl占HCl总质量的百分比。‎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的性质,解答时要根据各种物质的性质,结合各方面条件进行分析、判断,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菁优网所有,未经书面同意,不得复制发布 日期:2019/6/25 17:45:28;用户:初中校园号;邮箱:wjwl@xyh.com;学号:2442428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