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06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语文卷·2018届山西省大同市一中高二12月月考(2016-12)
山西省大同市第一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圣贤政治”五种境界 萧祥剑 在中国历史上,“圣贤政治”有几个不同的境界,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治理的层次境界有高有低,通常讲的是道、德、仁、义、礼五个不同的境界。 《群书治要》节选的《老子》《庄子》里面都讲到:“圣人行不言之教,道不可致也。”最早圣人主持政事,治理天下,行的是不需要言传的教化,遵的是无为而治,他们的治国之道用语言讲不出来。后来由于丢失了这个道,才有德。《老子》里面讲到:“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在尧帝以前,伏羲氏、黄帝,甚至更早的帝王,都是以道治天下,后来失了道,人们就只能通过德来治理天下。以德治理天下就是,教导人们自己修德,从而教化大家都来修德。尧帝、舜帝、禹帝他们都是在以德治理天下。这个时候人人为公,这就是孔老夫子讲的大同社会。后来从夏朝夏启开始,大同社会里的禅让制没能够继续,开始出现了“家天下”,这个时候叫“失德而后仁”。夏、商、周的开国君主都是圣人,大多数君王都很贤能,办理政事是以仁为核心。仁是讲仁爱,大家都非常仁爱,社会也很好。夏、商、周每一个朝代都是好几百年。但这个时候人开始有了私心,这是我们讲的“小康之治”。后来周幽王昏庸,西周变为东周,东周又分春秋战国。东周时期仁没有了,但大家还讲义。春秋战国是以义来维系的社会,出现了很多义士,人人都很讲道义。虽然是诸侯争霸,但是名义上还是属于周朝,义还存在着。后来秦国通过商鞅变法,迅速强大起来,采用的是法治,用严苛的法令来治理国家。虽然是很快强大起来,并且统一了六国,但用法治理国家,收效虽快,灭亡速度也很快。秦朝经过十几年的时间就被推翻了。在中国历史上秦朝是以法治国的唯一一个例子,纯粹用严苛的法律来治理国家,结果国家很快就灭亡了。 汉朝汉高祖刘邦统一天下以后,他吸取秦朝亡国的教训,采用儒家思想,把伦理道德的教化恢复起来。但是人心已经大大不如以前了,义没有了,所以就制定礼。从汉朝一直到清朝,维系着中国社会发展的就是一个“礼”字。礼就是秩序,这是维系社会的最低标准。以上是中国古圣先王治理国家的五个不同的境界。最高的境界是以道治国,最低的是以礼治国。如果礼没有了,礼崩乐坏,社会风气就马上转向衰败,人人自私自利,社会就会陷入混乱。我们学习《群书治要》,首先要对这五种治国境界有大致的了解,知道古圣先王是如何来治理国家的。通过弘扬传统文化,把道德仁义礼开始恢复起来。 我们虽然是庶民,但我们可以通过道德仁义礼来修身。身修好了自然家齐,家齐然后国治。 (《国学》2014年第4期) 1.下面对于“圣贤政治”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圣贤政治”的五个境界分别出现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层次也有高低之分。 B.老子和庄子都谈到了治理天下的五个境界,而他们最推崇的则是以道治国。 C.从最初的帝王一直到清朝,“圣贤政治”并不是延续不断的,其间也有反例。 D.由汉至清,都靠“礼”维系社会发展,但以礼治国是圣贤治国的最低境界。 2.下面有关历史上道、德、仁、义、礼五种治国境界衍变的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尧帝前的圣人无为而治,道行天下;后来失了道,人们就只能以德治天下。 B.夏、商和西周时代,“失德而后仁”,大家仁爱而无私心,社会秩序良好。 C.整个春秋战国时期,各国都是以义治国,人们讲求道义,出现了许多义士。 D.汉高祖刘邦先用儒家思想治国,后又转用礼制,以礼治国一直延续到清朝。 3.根据文意,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尧、舜、禹时代实行禅让制,重视道德教化,人人为公,被孔子称为大同社会。 B.夏、商、周三代是“小康之治”,各自延续数百年,君王都很贤能,百姓崇尚仁爱。 C.不注重道德教化,单纯以严苛的法令制度治国,是秦国迅速走向灭亡的主要原因。 D.学习《群书治要》,是为了了解古代圣贤治国的策略,弘扬传统文化,提高道德修养。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每题3分) 乡愁的文化表达 邹广文 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乡愁是一种现代性话语, 它是一种我们每个人在今天都普遍体验,但却难以捕捉的情绪。在全球化时代,人类大的历史节奏是在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跃升。现代性的逻辑风靡世界,让我们的生活日益标准化、理性化,文化的个性日益被消弭了。而人作为一种文化的存在,不堪忍受无根的生活,总要试图以各种方式抗拒着现代性实践的流动性、多变性、快速化以及对物理距离的终结,去憧憬多元的、个性化的生活。这样,乡愁便与人类的现代化结伴而行,或确切地说——乡愁是人们对现代化生活的一种反拨。 诚然,思乡、怀乡之情古已有之。翻开中华文化史我们会看到,乡愁是古人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之一。乡愁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所表达的或者是忧国忧民的情感,或者是对于漂泊动荡生活的感受。但乡愁对于步入现代化、工业化文明的人来说,则具有特别的意义,拥有最真切的感受——这是一种对已经逝去的文化岁月、生活方式的追忆、留恋和缅怀。人是一种文化的存在,而文化在特定的时空中展开,特定的文化形态一旦形成,便渐渐积淀成为一种文化记忆,这种文化记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心理和行为,编织起人的文化成长之路,甚至伴随人的一生挥之不去。人类生活步入现代化,但是人的文化记忆却不能连根拔起。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所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而无法自拔。而乡愁就是我们串联起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如果说传统意义的乡愁所指向的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的话,现代意义上的文化乡愁的所指则是一种具有人文意味、历史情怀的文化象征。 从这个意义来说,乡愁产生于距离——这既是一种空间距离也是一种心理距离。人们常说“距离产生美”,乡愁就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乡愁所传达的还是一种文化认同、文化归属。是一种民族文化的“集体的梦”“集体无意识”,它具有一种凝聚人心的作用。诗人余光中的《乡愁》诗歌所表达的就是台湾同胞期盼结束海峡两岸人为阻隔、回到祖国大家庭的思乡情怀。 当下的中国,乡愁被重新唤起,并引起大家的心理共鸣。原因何在?笔者以为这折射了我们时代具有普遍性的社会问题——处于急剧社会转型的中国,该如何守护我们的文化传统并找到归属感?该如何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该如何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进而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虽然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但是心理距离却变远了,然而生存环境的改变并没有割断我们的文化记忆,乡愁常常能够带给人们最温暖的拥抱与安慰。乡愁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真正萦绕心头的还是这个地方所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我们不能简单地把乡愁视为一种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莫如说,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文化身份”的确认是人的一个社会行为的基本要求,通过乡愁,我们找到了自己的“身份”,也就找到了自我。在对乡愁的回味中,感受到了本民族的文化体温,感受到了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节选自2014年2月《光明日报》) 4.下列对“乡愁”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现代性话语,它是一种难以捕捉却又普遍体验的情绪。 B.乡愁古往今来一直存在于我们生活中,作为一种文化记忆,它能表达多种情感和人生感受。 C.乡愁能表达一种文化认同和文化归属,而乡愁的指向多是有限的乡村场景、人物和故事。 D.现代性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不单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 5.下列对原文思路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①段从乡愁这一现代性话语的概念及内涵写起,侧重阐释了乡愁产生的大的时代悲景。 B.第②③段将传统意义和现代意义的乡愁进行比较,点明现代意义乡愁的情感指向和作用。 C.第④段分析了乡愁在当下中国被重新唤起的原因,认为乡愁能折射时代普遍性社会问题。 D.第⑤段辩证分析了两种意义上的乡愁之间的区别,认可乡愁所具有的各方面的积极意义。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乡愁是我们串联生命之流、体悟生活真实的最恰当方式,通过乡愁我们找到自我,感受到生生不息的生命涌动,并渐渐涵养出我们走向未来的勇气与信心。 B.乡愁是现代人对传统的眷顾,是对本民族精神的依恋,不能简单地视为向后看的、消极的怀旧,不单是对一个地方的怀旧,还有这个地方承载的人与人之间的感情。 C.人的心灵不能简单地被物填充,更不能全心沉湎于物的世界,乡愁能够抚平人们浮躁的心绪,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拉近现代都市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 D.乡愁产生于距离,是处在现代生活中的人们对于曾经活过的农业乡村生活的一种顾盼,告别乡村生活,人们纷纷涌入城市,人与人之间的空间距离和心理距离都变近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每小题3分) 周代,尽管关于食品安全事件的记载不多,但我们还是看到,由于食品安全关系重大,统治者对此非常重视并作出了特别规定。周代的食品交易是以直接收获采摘的初级农产品为主,所以对农产品的成熟度十分关注。据《礼记》记载,周代对食品交易的规定有:“五谷不时,果实未熟,不鬻于市。”这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关于食品安全管理的记录。 汉唐时期,食品交易活动非常频繁,交易品种十分丰富。为杜绝有毒有害食品流入市场,国家在法律上作出了相应的规定。汉朝《二年律令》规定:“诸食脯肉,脯肉毒杀、伤、病人者,亟尽孰燔其余。……当燔弗燔,及吏主者,皆坐脯肉赃,与盗同法。”即肉类因腐坏等因素可能导致中毒者,应尽快焚毁,否则将处罚当事人及相关官员。唐朝《唐律》规定:“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从《唐律》中可以看到,在唐代,知脯肉有毒不速焚而构成的刑事犯罪分为两种情况,处罚各不相同:一是得知脯肉有毒时,食品的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所剩有毒食品,以绝后患,否则杖九十;二是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致人中毒,则视情节及后果加以科罚。 宋代,饮食市场空前繁荣。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追述了北宋都城开封府的城市风貌,并且以大量笔墨写到饮食业的昌盛,书中共提到一百多家店铺以及相关行会。 商品市场的繁荣,不可避免地带来一些问题,一些商贩“以物市于人,敝恶之物,饰为新奇;假伪之物,饰为真实。如绢帛之用胶糊,米麦之增湿润,肉食之灌以水,药材之易以他物”(《袁氏世范》)。有的不法分子甚至采用鸡塞沙、鹅羊吹气、卖盐杂以灰之类伎俩谋取利润。为了加强对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现象的监督和管理,宋代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而行会必须对商品质量负责。“市肆谓之行者,因官府科索而得此名,不以其物小大,但合充用者,皆置为行,虽医卜亦有职。”(《都城纪胜》)商人们依经营类型组成行会,商铺、手工业和其他服务性行业的相关人员必须加入行会组织,并按行业登记在籍,否则就不能从业经营。各个行会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质量进行把关,行会的首领作为担保人,负责评定物价和监察不法行为。除了由行会把关外,宋代法律也继承了《唐律》的规定,对有毒有害食品的销售者予以严惩。 上述朝代对食品流通的安全管理及有关法律举措,可以给我们很多启示,也可以为现今我国食品质量和安全监管模式的合理构建提供新的思路和路径选择。 (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 7.下列关于原文第一、二两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周代统治者严禁未成熟的果实和谷物进入流通市场,以防止此类初级农产品引起食品安全方面的问题。 B.《二年律令》与《唐律》都规定,凡出现因脯肉有毒而致人生病的情况,食品所有者应当立刻焚毁剩余的肉食。 C.《二年律令》中的规定注重对主使官员责任的追究,而《唐律》则更加强调对伤害生命的犯罪行为的追究。 D.《唐律》规定,明知脯肉有毒而不立刻焚毁,并故意将脯肉给人吃或出售,而致人生病者,要判处徒刑一年。 8.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随着城市民间工商业的繁荣发展,宋代统治者出于对从业者监管的需要,设立了行会这一政府机构。 B.宋代政府注意到食品掺假、以次充好等各种质量问题,进一步加强了食品安全的监督和管理工作。 C.监督从业者的合法经营,同时方便官府向商户、手工业者等收取费用,这也是宋代行会的重要职责。 D.与《唐律》一脉相承,宋代食品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也规定,凡故意出售有毒脯肉而致人死亡者,要予以严惩。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唐律》将“故与人食并出卖” 有毒脯肉造成的后果分为两类,并给予不同的处罚,可见唐代的法律条文已经较为详尽周密。 B.有关食品安全的规定始于周代,经过汉、唐的发展,到宋代形成了法制相对健全、政府与行会共同监管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C.宋代政府引入行会管理方法,既规定从业者必须加入行会,并按行业对经营者进行登记,又对生产经营的商品进行质量把关。 D.对危害食品安全的违法者施以重罚,有助于保障广大民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这是唐宋法律对今人的启示。 二、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每小题3分) 大铁棰传 清·魏禧 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 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馀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10.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 省:探望。 B.故尝与过宋将军 过:访问。 C.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扣:通“叩”,询问。 D.时座上有健啖客 啖:谈话。 11.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久居,祸且及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 C.夺其物,故仇我 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 D.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 遽扑之,入石穴中 12.下列省略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 于:介词,到……(某地) B.故尝与(之)过宋将军 之:代词,他,指代大铁椎。 C.吾始闻汝名,以(之)为豪 之:代词,你,指宋将军。 D.客不得已,与(之)偕行 之:代词,他,指宋将军。 13.下列对《大铁锤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介绍宋将军的“工技击”“雄健”,是为了衬托大铁椎的勇武。用了以勇衬勇的表现手法。 B.文中描写了大铁椎的外貌和言行,表现了大铁椎身怀绝技,轻捷善战的个性特征。 C.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说明他虚有将军之名,这也是大铁锤辞去的原因。 D.“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渲染了战前的肃杀气氛。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 许衡,字仲平,怀之河内人也,世为农。幼有异质,七岁入学,授章句,问其师曰:“读书何为?”师曰:“取科第耳!”曰:“如斯而已乎?”师大奇之。每授书,又能问其旨义。久之,师谓其父母曰:“儿颖悟不凡,他日必有大过人者,吾非其师也。”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稍长,嗜学如饥渴,然遭世乱,且贫无书。既逃难徂徕山,始得《易》王辅嗣说。时兵乱中,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言动必揆诸义而后发。尝暑中过河阳,渴甚,道有梨,众争取啖之,衡独危坐树下自若。或问之,曰:“非其有而取之,不可也。”人曰:“世乱,此无主。”曰:“梨无主,吾心独无主乎?” 转鲁留魏,人见其有德,稍从之。居三年,闻乱且定,乃还怀。凡丧祭娶嫁,必征于礼,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财有余,即以分诸族人及诸生之贫者。人有所遗,一毫弗义,弗受也。姚枢尝被召入京师,以其雪斋居衡,命守者馆之,衡拒不受。庭有果熟烂堕地,童子过之,亦不睨视而去,其家人化之如此。 甲寅,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秦人新脱于兵,欲学无师,闻衡来,人人莫不喜幸来学。郡县皆建学校,民大化之。世祖南征,乃还怀,学者攀留之不得,从送之临潼而归。 中统元年,世祖即皇帝位,召至京师。未几,衡谢病归。 至元二年,帝以安童为右丞相,欲衡辅之,复召至京师,命议事中书省。 阿合马为中书平章政事,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势倾朝野,一时大臣多阿之,衡每与之议,必正言不少让。俄除左丞,衡屡入辞免。 帝久欲开太学,会衡请罢益力,乃从其请。八年,以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酒,亲为择蒙古弟子俾教之。衡闻命,喜曰:“此吾事也。国人子大朴未散,视听专一,若置之善类中涵养数年,将必为国用。”时所选弟子皆幼稚,衡待之如成人,爱之如子,出入进退,其严若君臣。课诵少暇,即习礼,或习书算。以疾请还怀。十八年,衡病革。已而卒,年七十三。怀人无贵贱少长,皆哭于门。四方学士闻讣,皆聚哭。有数千里来祭哭墓下者。 (节选自《元史•列传第四十五》) 14.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衡夜思昼诵,身体而力践之体:体验 B.衡独危坐树下自若 危:端正 C.人有所遗 遗:遗留 D.领尚书省六部事,因擅权 领:兼任 1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B.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不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C.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D.以倡其乡人学者/浸盛/家贫躬耕/粟熟则食/粟不熟则食糠核菜茹/处之泰然讴诵之声闻户外如金石 16.下列对文中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许衡从小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上学时,就表露出对单纯读书做官不以为然的态度,有不凡的颖悟力,年纪稍长,嗜学若渴,即使在避难中也昼夜勤学不辍。 B.许衡具有很强的自律意识,一次酷暑天外出,别人都摘路旁的梨吃,唯有许衡毫无所动;许衡做事又严格遵从礼法,姚枢上调京师,要把原住宅让他住,他坚辞不受。 C.许衡曾担任京兆提学,其间,各地郡县纷纷建立起了学校,百姓因此大受教育感化。后来当许衡离职还乡时,学生们依依不舍,一直将他送到临潼才回来。 D.许衡后来被任命为集贤大学士,兼国子祭洒,在对蒙古子弟的教育上,他既严格要求,又爱之如子。后来当他因病去世,这些学生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遂辞去,父母强之不能止。如是者凡更三师。(5分) (2)世祖出王秦中,思所以化秦人,乃召衡为京兆提学。(5分) 18.名句名篇默写。(12分) ①《阿房宫赋》中以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既是借歌舞之纷繁衬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殿预作铺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个对偶句描写了秦人对从六国剽掠来的珍宝不知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③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__________,__________”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④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⑤白居易《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的是演奏正式开始之前的准备过程。 三、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3分) 19.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在突袭的天灾面前,我们从未如此深刻地感受到你、我、他是一体,我们共同承担,我们 __________,我们互相安慰,我们不离不弃。 ②两岸人民同是炎黄子孙,是__________的同胞兄弟,作为一个大陆艺术家,朱炳仁深感维护国家统一、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是自己应有的责任和义务。 ③除了科学意义外,探月工程与我们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些什么关系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关专家说,探月工程实际上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__________。 A.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休戚与共 B.休戚与共 息息相关 休戚相关 C.休戚相关 休戚与共 息息相关 D.休戚与共 休戚相关 息息相关 20.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一篇好的报道不仅仅是事实清楚、语法正确、标点无误就可以了,记者在写作时要有像科幻小说作家一样的创造性,把文章写得非常漂亮、吸引人、__________。 ②参与实验的女性来自英国、美国、中国和德国,研究员要求她们给照片中身着不同颜色上衣、“还算有魅力的”男人打分,结果是身着红色上衣的__________。 ③这是一位有着天才潜质的艺术家,一个在纯粹的艺术世界游走的人,有那么一点__________,又有那么一些超尘不拘--琴棋书画,随手拈来。 A.卓尔不群 鹤立鸡群 与众不同 B.鹤立鸡群 与众不同 卓尔不群 C.与众不同 鹤立鸡群 卓尔不群 D.与众不同 卓尔不群 鹤立鸡群 2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不管是三五句话的简单点评,还是__________数千言的长篇大论,都能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络话题背后的故事,发现话题背后的真相。 ②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副主任高度评价了女性企业家的社会角色,认为她们既不是花木兰也不是穆桂英,而是要_________做自己。 ③在海南黄花梨价格不断上涨的过程中,其价格要暴跌的传言也_________,尤其是最近的一篇报道称其价格将跌去一半,这引发藏家纷纷抛货。 A.潇潇洒洒 洋洋洒洒 纷纷扬扬 B.洋洋洒洒 潇潇洒洒 纷纷扬扬 C.洋洋洒洒 纷纷扬扬 潇潇洒洒 D.纷纷扬扬 潇潇洒洒 洋洋洒洒 2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他在选择高考志愿的第一志愿学校时,既想报香港大学,又想报北京大学,真是_________,到后来,他听取了朋友的建议,报考了香港大学,结果被录取了。这次去北京搞课题材料收集,既可探望父母,又可看望老师,确实是_________。见到父母后,他谈到到桂林的游览,说自然的神秀是任何语言都无法描绘的,只有_________地看看,才能真正领略到她的魅力。 A.举棋不定 一举两得 身临其境 B.见异思迁 一举两得 设身处地 C.举棋不定 一箭双雕 设身处地 D.见异思迁 一箭双雕 身临其境 2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巴西世界杯决赛,阿根廷人希望球队复制1986年世界杯夺冠之旅,希望萨维利亚像当年的比拉尔多那样围绕梅西制定战术,但最终被证明这只是_________。 ②诗言志,既然格律诗为了表情达意服务的,“情动绳墨外,笔端起波澜”(臧克家语),这时又何必_________呢? ③用错误的交易习惯追求理想的交易结果,无异于_________。大多数投资者在开始交易时,往往是被机会和利益迷惑,而忽视了“凡事预则立”的古老格言。 A.缘木求鱼 刻舟求剑 胶柱鼓瑟 B.刻舟求剑 胶柱鼓瑟 缘木求鱼 C.胶柱鼓瑟 缘木求鱼 刻舟求剑 D.胶柱鼓瑟 刻舟求剑 缘木求鱼 2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为了保证在既得利益面前不受损失,越南等国视中越之间的传统友谊于不顾,竟开始向美国、日本频频暗送秋波,以期得到支持和帮助。 B.美联社援引美国国防部匿名官员的话称,美国情报机构坚信马航客机是被地对空导弹击落的,目前正分析数据,判断是哪一方击落了飞机。 C.《小时代3》的宣传和《小时代1》不同,导演郭敬明只让郭采洁单枪匹马做宣传,媒体仍然将一些对郭敬明的质疑抛向郭采洁。 D.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重申“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这足以说明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律社会,是每个公民都有的责任。 2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这块刻石见证了中国唐朝册封管辖东北的过程,目睹了日本遣唐使西去东归学习盛唐的往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B.最佳的拍摄时间可能出现在月亮10日晚上东升之后以及第二天清晨西落之前,此前这个时候适合拍摄月亮的特写。 C.日前,京津冀海关一体化、税收一体化等,都在加速推进,而基础设施、公路和轨道交通的一体化,也在加速推进。 D.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认为,10日的“习安会”是“改善中日关系迈出的一大步”,称一回日本就着手打造日中海上联络机制。 2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江苏省物价局对奔驰汽车的垄断调查已经掌握相关证据,对下游售后市场的零部件价格以及维护保养价格进行控制时,为典型的纵向价格垄断。 B.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一线城市限贷短期内难以消化,库存和销售量之比持续攀升,房企为完成销售目标,金九银十期间将“降价走量”抢收。 C.美国“公平劳工协会”发布报告称,苹果代工合作生产商在中国运营的两家工厂存在一系列问题,包括员工工作时间过长、健康状况不佳等。 D.在南京青奥会上,广西女孩蒋惠花在女子48公斤级举重比赛中以无可争议的优势问鼎冠军,她的总成绩超过了亚军朝鲜选手李圣琴28公斤。 27.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广州大学对广州民俗博物馆的现状及发展方向进行剖析认为,广州现有的民俗博物馆存在定位不清、交通不便、展示手法陈旧等是主要问题。 B.《哈利.波特》作者罗琳在英国哈利.波特迷站上以丽塔.斯基特的身份讲述了34岁的哈利长出白发,和朋友们在“魁地奇世界杯”重聚。 C.大部分台州人对于陆蠡已是一个非常陌生的名字。但是熟悉陆蠡生平的许多文艺界人士,却对他散发着浓郁乡土味的优美散文和独具个性的人格魅力,念念不忘, D.85岁高龄的文坛巨匠米兰昆德拉完成了最新小说《庆祝无意义》。这部作品的中文版将于本月底出版,并于8月15日在上海书展举行首发式及译者见面会。 2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金砖国家的发展和出现带来的世界经济增长点多元化,正在成为国际经济关系民主化的自然推动力,反映了国际经济关系的客观要求。 B.日本政府解禁集体自卫权,一意孤行突破战后体制,是对战后国际秩序安排的肆意冲击,也是对本国和平力量正义呼声的公然藐视。 C.焦裕禄时刻把兰考人民装在心里,仅用一年多时间就在兰考人民心中树立了不朽丰碑,他的行为是“为了谁”的应然选择和实然选择。 D.自美国撤兵以来,华盛顿在伊拉克的影响力就逐渐降低,美国甚至都未能在以制裁核计划孤立伊朗的行动中得到伊拉克的支持。 高二语文12月月考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一)1.B2.A3.B (二)4.C5.D6.D (三)7.B8.A9.C 二、文言文阅读 10.D11.A12.B13.C (二)14.C(应释为“馈赠 ”) 15.C 16.D(根据文意,“纷纷哭拜在他的灵前”的是怀人,亦即许衡的家乡人) (2)世祖出京在秦中为王(受封秦中为王),想用来感化教育秦人的方法,于是征召衡担任京兆提学。(“王秦中”状语后置,“王”“所以”“乃”各1分,语句通顺1分) 18.(1)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3)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4)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5)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三、语言运用 19.D(休戚相关,忧喜、祸福彼此相关联。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休戚与共,忧喜、祸福彼此共同承担。形容关系密切,利害相同。息息相关,形容彼此的关系非常的密切。适用的对象比较广泛,可以指人,也可以指物。中性色彩) 20.C(与众不同,跟大众不一样,相对于“卓尔不群”范围较宽。卓尔不群,卓尔,特出的样子;不群,跟一般人不一样。超出寻常,与众不同,侧重指人的才华。鹤立鸡群,比喻人的仪表才能超群脱凡。) 21.B(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长而流畅,对象一定要是文章或者谈话,容易误解为泛指一切事物长而流畅。潇潇洒洒,指人的举止自然大方,不呆板,不拘束。对象一定是人。纷纷扬扬,形容雪花或是雪花般散片细物纷乱飘扬,也指传说纷纭。) 22.A(见异思迁:指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举棋不定:比喻做事拿不定主意,以致犹豫不决。“一举两得”“一箭双雕”都是指做一件事情,得到两种收获,但用法不同。“一箭双雕”是“一举两得”的比喻用法。看望父母、老师,说成是“一箭双雕”不合适。设身处地,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地位或境遇中,指替别人的处境着想。身临其境,意思是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23.B(缘木求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对,不可能达到目的。刻舟求剑:比喻事物已经发生变化而仍静止地看待问题。胶柱鼓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 24.B25.A26.C27.D28.C 参考译文: 许衡,字仲平,怀州河内人,世代务农。自幼就有与众不同的气质,七岁入学,老师交给学生剖章析句,许衡问他的老师说:“读书是为了干什么?”老师说:“为了科举考试中第!”许衡说:“就为了这个吗?”老师大为惊讶。每次教他读书,他都要问书文的旨义。时间长了,老师对他的父母说:“这个孩子聪明非凡,将来有一天肯定能远远超出常人,我不适合当他的老师。”于是告辞离去,许衡的父母极力挽留也没能留住。像这样共换了三任老师。逐渐长大之后,许衡嗜好读书如饥似渴,可当时遭遇天下大乱,且家里贫穷,没有藏书。后来逃难到徂徕山,才开始得到王辅嗣对《易》的解说。当时正处在战乱时期,许衡晚上思考,白天诵读,亲身体验,努力践行,举止言谈一定要揣度书中的大义然后才实行。曾经在酷暑天路过河阳,渴得很厉害,道旁边有棵梨树,大家都争着摘梨吃,唯独许衡在树下正身独坐,神情自若。有人问他为什么不摘梨吃,他回答说:“不是自己的却拿来吃,是不可以的。”那人说:“世道混乱,这棵树是没有主人的。”许衡回答:“梨树无主,我的内心难道也没有主人吗?” 许衡后来迁移到山东,留在了魏州,人们见他道德高尚,逐渐的开始追随他。许衡在魏州呆了三年,听说战乱将要平息,于是又回到了怀州。凡是婚丧娶嫁,他必定要根据礼法,并以此倡导同乡的人如此做,学习的人逐渐多起来。因为家境贫穷,许衡亲自下田耕作,谷物熟了就吃谷物,谷物不熟就吃糠 咽菜,处之泰然自若,朗读诗书的声音传到屋子外就如音乐一样优美动听。如果家里财产有余,许衡就把他分给同族人以及贫困的学生。人们如果有所馈赠,只要有一丝一毫不符合礼义,他就不会接受。姚枢曾经被召入京师,就把自己的雪斋让许衡居住,命令留守的人招待他,许衡坚辞不受。庭院中有水果熟透掉到地上,许衡的小孩由此经过,不用正眼看一下就离开,许衡的家人受他感化如此之深。 甲寅年,世祖受封在秦中为王,考虑感化教育秦人的办法,于是征召许衡担任京兆提学。秦地百姓刚刚脱离战乱,想要学习没有老师,听说许衡前来主管教育,所有人没有不高高兴兴前来学习的。所属郡县都建起了学校,百姓大受教育感化。世祖率军南征,许衡于是返回怀州,学生们纷纷挽留而没有成功,就跟着送他到临潼才回来。 中统元年,世祖登上皇帝大位,召请许衡回到京师。过了久,许衡称病辞职还乡。 至元二年,皇帝任命安童担任右丞相,要许衡辅佐他,就又将许衡召至京师,让他在中书省参与议事。 阿合马担任中书平章政事,兼管尚书省六部事情,于是揽政专权,权势远超朝野其他人,一时之间大臣多对他阿谀奉承,许衡每次与他讨论,必定直言不讳,一点也不让步。不久调任左丞,许衡屡次请求辞职。 皇帝早就想要开设太学,正巧许衡一再尽力请辞,于是就先答应了他的请求。(至元)八年,皇帝命许衡担任集贤大学士,兼任国子祭酒,亲自替许衡选择蒙古弟子让他进行教育。许衡接到任命,高兴的说:“这才是我应当做的事啊。国人子弟原始质朴的素质还没有丧失,对所看到与听到的都很专心学习,如果把他们放在善良有德人士中培养几年,一定会成为国家有用的人才。”当时所选的弟子都还幼小,许衡对待他们如同成人,爱护他们就像自己的孩子,出入进退的礼节,严格得就如同君臣关系。课余吟诵的空余时间,就让他们学习礼仪,有时练习书法算术。 (后来)许衡因疾病请求返回家乡怀州。(至元)十八年,许衡病重。不久去世,年七十三。怀州人无论富贵贫贱年轻年长,都哭拜于许衡灵前。四方学者听到许衡去世的消息,都聚在一起失声痛哭。有的人不远数千里前来许衡墓前痛哭祭拜。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