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4-06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陕西省渭南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
渭南中学2018级(高一上)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地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9月28日晚课间休息时,我校高一几位同学仰望星空,观察到一些天体。下列对他们当时看到的天体描述最贴切的是,他们看到了( ) A. 星光闪烁的恒星 B. 一闪即逝的行星 C. 拖着长尾的星云 D. 轮廓模糊的太阳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天体。 【详解】 恒星星光闪烁,A正确;一闪即逝的是流星,B错误;拖着长尾的是彗星,C错误;轮廓模糊的星云,D错误。故选A。 2. 地球具有生命生存的温度条件,并不是因为( ) A. 地球宇宙环境稳定,日地距离适中 B. 地球自转周期适宜,昼夜温差较小 C. 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D. 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浓密的大气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详解】 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日地距离适中是地球温度适宜的最主要原因,地球自转周期适宜、加之地球大气层的作用,使得地球昼夜温差较小,也是维持地表适宜温度的重要因素,ABD不合题意。各大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为生命存在创造了安全的宇宙环境,不是造成地球上温度适宜的原因,C符合题意。故选C。 3.关于太阳活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活动周期为10年 B. 太阳黑子的多少和大小可以作为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 C. 在黑子数目最多的时期和地方,耀斑等其他形式的太阳活动就很少出现 D. 太阳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日冕三部分,黑子和耀斑都出现在光球层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太阳活动的标志。太阳大气由里往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光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黑子,色球层上的太阳活动类型为耀斑。黑子数目和耀斑大小变化的周期大约都为11年,黑子的大小和数目的多少是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在太阳黑子增多的年份耀斑也大量增加。B正确。故选B。 4.据美联社报道:美国东部时间2005年9月7 日 13时40分(西五区时间),包括美国在内的地球朝向太阳一面的所有地区,高频无线电通讯几乎全部中断。据此回下题。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球大气层中的臭氧层空洞扩大使太阳辐射增强 B. 太阳耀斑爆发引起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扰动 C. 太阳黑子增多造成地球磁场紊乱 D. 太阳等天体对地球引力加强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详解】太阳耀斑爆发时,瞬间释放出大量能量,可能干扰地球大气层的电离层,因而影响地面无线电短波通讯。所以选B。 5.与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最吻合的地点是() A. (90°W,89°S) B. (80°E,40°N) C. (10°E,1°S) D. (108°W,71°N) 【答案】C 【解析】 【详解】“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是赤道上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反映,赤道周长约4万km,其余纬度长度小于4万km,赤道的纬度为0°,最吻合的地点是C,C对,ABD错。故选C。 【点睛】赤道周长为40000千米,任意纬线长度=赤道周长乘以该纬线纬度的余弦。 6. 当到达下列日期时,地球公转速度较快的是 A. 哈尔滨冰雪节开幕 B. 中国教师节 C. 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 D. 暑假刚刚结束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公转的速度。 【详解】 地球公转近日点速度较快,时间是1月初;在远日点速度较慢,时间是7月初。1月初是北方的隆冬季节,哈尔滨冰雪节开幕符合,A正确。中国教师节是9月10日,B错误;北半球白昼时间最长是6月22日左右,C错误;暑假刚刚结束是9月1日左右,D错误。故选A。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目前的黄赤交角是66°34′ B. 黄赤交角的大小在不同的年份变化很大 C.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 D. 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一致的 【答案】D 【解析】 【详解】目前的黄赤交角是23°26′,A错误。黄赤交角的大小不会随年份的变化而改变的,B错误。赤道面与黄道平面的交角就是黄赤交角,C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赤交角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是一致的,D正确。故选D项。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赤交角的度数是固定不变的,其度数为23°26′。 8.若黄赤交角变小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热带、寒带范围扩大,温带范围缩小 B. 寒带、温带、热带三带分界线的纬度增高 C. 热带、温带范围扩大,寒带范围缩小 D. 温带范围扩大,热带、寒带范围缩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黄赤交角的影响。 【详解】 地球五带的范围由黄赤交角决定的。黄赤交角变小导致温带范围扩大,热带、寒带范围缩小,D正确,ABC错误。故选D。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9.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亚洲大部分地区冬半年 B.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 C. 太阳黑子数目最多 D. 晨昏线与经线重合 10.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南极圈出现极昼 B. 北极圈出现极昼 C. 南半球中高纬度昼长夜短 D. 北京、伦敦、莫斯科、圣保罗昼夜平分 11.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B. 地球公转速度最快 C. 地球自转速度越来越快 D. 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长 【答案】9. B 10. D 11. A 【解析】 【9题详解】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B点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最大;是北半球的夏季,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晨昏线与经线斜交;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产生的,与太阳辐射位置无关。选B正确。 【10题详解】 当太阳直射点位于C点这一天,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选D正确。 【11题详解】 地球公转速度在1月初最快,7月初最慢,当太阳直射点位于D点这一天,是12月22日,地球的公转速度越来越快;这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纬度越高,昼越短; 地球自转的线速度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角速度各地相等,与太阳直射的位置无关。选A正确。 【点睛】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越往北昼越长夜越短;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越往北昼越短夜越长。 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 12.下列四幅昼夜分布图中,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 A. B. C.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项为极点俯视图,晨昏线经过极点,太阳直射赤道,为二分日,故A错误;B项为极点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顺时针,中心为南极点,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故B正确;C项为极点俯视图,自转方向为逆时针,中心为北极点,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故C错误;D项为侧视图,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故D错误。故选B。 13.一架飞机从釜山(东九区)起飞离开机场时,当地时间是4点钟,在空中飞行8个小时降落到某城市,降落时当时的时间是10点整,则该城市位于( ) A. 东7区 B. 东11区 C. 东3区 D. 西10区 【答案】A 【解析】 【详解】出起飞时间为东九区4时,加上飞行时间8小时,降落到某城市东九区时间为12时 ,降落时当时的时间是10点整,比东九区时间晚2小时,应位于东九区西边两个时区,为东7区。故选A。 14.一条河流沿北纬35°自西向东流(如图所示),河中有一沙坝,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南岸沉积作用强烈 B. 北岸受冲刷严重 C. 沙坝将与南岸相连 D. 沙坝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河流为北半球的河流,可知该河流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南岸即该河的右岸的侵蚀作用是比较强烈的,北岸的沉积作用是比较强烈的,沙坝将与北岸相连,ABC错误,D正确。故选D项。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半球的地转偏向力是向右的,南半球是向左的,赤道上无偏转。 15. 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 ) A. 对西边的铁轨磨损较重 B. 对东边的铁轨磨损较重 C. 两边的铁轨磨损一样重 D. 对两边的铁轨都没有磨损 【答案】B 【解析】 【详解】从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对铁轨的磨损程度,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向右偏转,自南向北由广州开往北京的列车对右侧(东侧)磨损较为严重,故选B。 16.在晨昏线上 A. 时刻为0点 B. 时刻必然是6点或者18点 C. 太阳高度等于0 D. 看不到太阳 【答案】C 【解析】 【详解】太阳高度是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在晨昏线上,太阳日出或日落,其太阳高度是0°;只有极昼时,晨昏线上才是0点;只有昼夜等长时,时刻才是6点或18点;晨线是日出时间,昏线是日落时间,太阳都刚刚冒出来,都能看到太阳,C正确,ABD 均错误。故选C。 17. 我国某地有一口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该地位于 A. 0° B. 23°26′N C. 66°34′N D. 23°26′S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详解】 水井一年中只有一天太阳可直射井底,说明该地只有一天有太阳垂直照射现象,水井位于我国,则该地只能位于北回归线,回归线之间地区的水井每年都有两天直射井底的现象,高于回归线纬度的地区无直射现象,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8. 北京某日5时日出,则这天白昼长度为 A. 12小时 B. 14小时 C. 16小时 D. 18小时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昼长的计算。 【详解】 昼长为正午时刻减去日出时间差值的2倍,即昼长=2(12-5)=14时,或根据日出时间=12-昼长/2求出昼长,由公式也可算出北京的昼长为14小时,B正确。故选B。 19.关于地震波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 B. 纵波可以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C. 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 D. 地震时,在震中的人们先感到左右摇晃,然后是上下颠簸 【答案】D 【解析】 【详解】 对于地球内部的圈层的划分主要是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的不同圈层中传播速度的变化来进行划分的,地震波又有横波和纵波之分,横波只能在固态物质中传播,纵波可以在固、液、气三态物质中进行传播;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在莫霍界面,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都加快,A、B、C项说法正确。横波给人的感觉是左右摇晃;纵波给人的感觉是上下颠簸,因纵波传播速度较横波快,所以地震发生时,人们先感到上下颠簸,然后是左右摇摆。D项说法错误的。本题要求选择不正确项,故D正确。 20. 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 ) A. 盆地 B. 平原 C. 海洋 D. 河谷地带 【答案】C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详解】 地壳的厚度不均,平均厚度17km,陆壳平均厚度33km,洋壳平均厚度6km,故地壳最薄的地方一般在海洋,C正确,ABD错误。故选C。 21. 地理环境中最活跃和不单独占有空间的圈层是( ) A. 生物圈 B. 大气圈 C. 地壳 D. 水圈 【答案】A 【解析】 【分析】 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 【详解】 自然地理环境中,最活跃的因素是生物,生物既是地理环境的组成部分,又是地理环境的创造者,生物的分布渗透在其他圈层之中,没有独立的分布空间,生物圈包括水圈的全部,大气圈的底部和岩石圈的上部,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2.下列地理现象和形成原因,按其内在联系正确的连线是( ) A. 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折射和反射作用 B. 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 C. 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大气的散射作用 D. 城市上空雾比郊区多──空气中的水汽多 【答案】B 【解析】 【分析】 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详解】 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仍然明亮──大气的散射作用,A错误;早春和晚秋多云的夜晚不会有霜冻──大气逆辐射作用,B正确;夏季天空多云时,白天不会太热──云层的反射作用,C错误;城市上空的雾比郊区多──城市温度高,气流上升,D错误。所以本题选择B选项。 【点睛】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具有选择性(大气中的臭氧和氧原子主要吸收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主要吸收红外线),而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太阳辐射不是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为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因此,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是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放出红外辐射,也是长波辐射,其大部分辐射向地面,称大气逆辐射,补充地面热量的损失,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23.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的原因是( ) A. 可见光中蓝色光被空气分子吸收 B. 可见光中蓝色光被空气分子散射 C. 可见光中蓝色光被空气分子反射 D. 可见光中蓝色光容易到达地面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晴朗的天空呈现蔚蓝色的,是因为可见光中蓝色光被空气中的分子散射而造成的,ACD错误,B正确。故选B项。 【点睛】天空呈现蔚蓝色的是因为蓝色光被大气分子散射所导致的,和折射无关。 24.深秋或早春的晴夜,农民往往在田间熏烟以防霜冻,其原理是 A. 直接加热大气 B. 直接加热地面 C. 通过熏烟增强大气逆辐射 D. 加大大气吸收太阳辐射的能力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人造烟幕释放出气体和尘埃,能够增强大气逆辐射,起到保温作用。熏烟对大气和地面直接加热作用有限;熏烟释放出的气体和尘埃难以大量吸收太阳辐射,无法通过熏烟加大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故选C。 25.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 ) A. 地球表面平均气温降低 B. 夜晚的最低温度降低 C. 白天的最高气温降低 D. 气温日较差减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考查大气的热力作用。 【详解】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使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气温日较差减小,D对。地球表面平均气温没有降低,A错。保温效应使夜晚的最低温度较高,B错。白天的最高气温降低是白天削弱作用的影响,C错。故选D。 【点睛】 大气对太阳辐射白天主要表现为削弱作用,夜晚主要表现为保温作用。所以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夜晚气温不会太低,昼夜温差减小。 26.在图中,昼夜温差最小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图表示,陆地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大,排除A。D图表示,海洋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较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弱,气温较低,昼夜温差较大,排除D。B图表示,陆地白天和黑夜多云,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气温不低,昼夜温差较小;C图表示,海洋白天和黑夜晴朗,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且海洋热容量大,升温慢,气温不高,夜晚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强,且海洋降温慢,气温不低,昼夜温差最小,排除B,选项C符合题意。故选C。 27.下列四幅图示的热力环流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ABD三幅图片中的热力环流都正确的,读C图可知该图表示的是白天,白天风应当从海洋吹向陆地的,而C图则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的,可知C项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山谷风”、“海陆风”以及“城市风”都属于常见的热力环流形式,其中城市风的风向是固定不变的。 28.岩石圈的范围是指 ( ) A. 地壳 B. 地壳和上地幔顶部 C. 软流层及其以上部分 D. 地壳和上地幔 【答案】B 【解析】 【详解】岩石圈指软流层以上的部分,软流层位于上地幔的上部,故岩石圈的范围指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故答案为B,AD不对;注意岩石圈不包括软流层,故C不对。 【点睛】地球的内部圈层由莫霍界面和古登堡界面划分,莫霍界面大约在地下33km处,莫霍界面以上为地壳,以下到大约2900km处为地幔;软流层大约在地下80到400 千米的深度处,位于上地幔的上部,其以上为岩石圈,故岩石圈包括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 某同学将太阳能热水器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据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29. 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后,可以保证更充分地利用太阳能,其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 A. 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规律 B. 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C. 昼夜长短的日变化规律 D.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30. 下列地区中,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最好的应该是 A. 海南岛 B. 四川盆地 C. 青藏高原 D. 东北平原 【答案】29. B 30. C 【解析】 【分析】 考查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我国太阳辐射的分布。 【29题详解】 为了最大限度接受太阳光照,太阳能集热板与太阳光线始终保持垂直的关系,将支架改造成可以升降的活动方式,主要依据的地理原理是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B正确。故选B。 【30题详解】 我国太阳辐射极大值出现在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大气稀薄,晴日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多,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效果最好,C正确。故选C。 【点睛】 太阳辐射的影响因素:(1)纬度,体现在太阳高度角的变化;(2)海拔高低,海拔越高,大气越稀薄,削弱作用弱。辐射强;(3)天气状况,天气状况:我国东部地区阴天多,太阳辐射少;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多晴天,太阳辐射多;(4)日照时间长短:日照时间长,太阳辐射强.如1月份,南极为极昼,北极为极夜,南极比北极的太阳辐射强。 二.综合题 3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渭南中学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在左上图中数码____和____之间。 (2)地球处于①位置时,为北半球的____日(二分二至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___;该日后,太阳直射点将向____(方向)移动,北半球的昼将变____(长或短)。 (3)地球由位置②向①运行过程中,渭南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____(增大或减小),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是____。 (4)地球处于③位置时,地球公转速度较____(快或慢),北半球正处于____(季节)。此时右图中的四城市中白昼最短的是____,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____。 【答案】 (1). 4 (2). 3 (3). 夏至日 (4). 北回归线 (5). 南 (6). 短 (7). 增大 (8). 昼长逐渐变长,至夏至日最长 (9). 快 (10). 冬季 (11). 哈尔滨 (12). 海口 【解析】 【分析】 本题以二分二至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地球运动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详解】(1 )二分二至日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可知①属于夏至日,②属于春分日,③属于冬至日,④属于秋分日,可知渭南中学高一地理期中考试当天,地球在公转轨道中的位置在左上图中数码④和③之间的,即处于秋分日和冬至日期间。 (2)当地球处于①位置时,北半球为夏至日;此日太阳直射的纬线是23°26′N即北回归线;该日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昼将逐渐变短。 (3)地球由位置②向①运行过程中即从春分日向夏至日过渡期间,渭南正午太阳高度将逐渐变大;其昼长逐渐变长的,且至夏至日达到最长。 (4)地球处于③位置时,即为冬至日时,地球公转速度是较快的;此时北半球是处于冬季时节的;读图可知右图中的四个城市中哈尔滨的地理纬度是最高的,可知哈尔滨的昼是最短的;读图可知海口的地理纬度是最低的,可知此时海口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是最大的。 【点睛】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理解“”左倾左冬,右倾右冬“的具体含义,即在判读二分二至日地球公转示意图中,若地轴向左倾斜,则左侧地球所在的位置属于冬至日,若地轴向右倾斜,则右侧的地球的位置属于冬至日。 32.读太阳日照图,横线部分表示夜半球,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 (1)此刻,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刻,北京时间是________月_______日(前后)_____________点整 。 (3)此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中A点日落时刻是_____________点,B点昼长是_______________小时。 (5)图示日期,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 23°26′S (2). 120°E (3). 12 (4). 22 (5). 12 (6). 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 (7). 18 (8). 16 (9). 66°34′ 【解析】 【详解】(1)太阳直射点的地理位置应包括纬度位置和经度位置。图示北极圈内出现极夜,故判断此时为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的经度为12时的经线,即图示最左侧正对太阳光线所在经线,根据图示60W,直射点经线与之构成大圆,为120°E。 (2)北半球冬至日太阳直射120°E,则此刻北京时间12月22日12时整。 (3)此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以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4)图中A点位于赤道,昼夜平分,日落时刻是18点,B点的昼弧在6格中占了4格,则一天点8格,1格两小时,昼长是16小时。 (5)A点位于赤道,H=90°-∣α-β∣ α为太阳直射点的纬度,β为所求纬度(北纬取正值,南纬取负值),图示日期,A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23°26′-0∣=66°34′。 【点睛】本题难度一般,属于晨昏线图示的常规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示的晨昏线与纬度的关系判断二分二至日,结合时间计算的基本方法:找到6点、18点和12点的位置和太阳高度分布的基本规律分析。 33. 读下面“我国东部沿海某地热力因素形成的高空等压面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高空C比D的气压____(高或低),地面A比B的气压___(高或低)。 (2)A比B的温度___________(高或低)。 (3)ABCD之间的热力环流呈__________(顺或逆)时针方向流动。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则此时应该是__________(白天或夜晚),此时A地与B地间吹__________风。 【答案】(1) 高 低 (2) 高 (3) 顺 (4) 夜晚 陆 【解析】 【分析】 该题考查热力环流,气压、气温的关系。 【详解】(1)读图,在高空等压面 上做辅助点E、F,令E与AC在同一竖直方向,F与BD在同一竖直方向,如下图所示。 根据气压的变化规律,在竖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所以C点气压比E点高,F点气压比D点高,EF位于同一等压面上,气压相同,所以C比D气压高。近地面气压状况与高空相反,所以A比B气压低。 (2)根据温压变化规律,气温高的地方气压较低,气温低的地方气压较高。结合上题分析,近地面A比B气压低,所以A比B气温高。 (3)气流运动方向在竖直方向上,气温高的地方上升,气温低的地方气流下沉。在水平方向上,由高压区吹向低压区。在图中标出箭头,可以看到是顺时针方向。 (4)如果A地是海洋,B地是陆地,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白天海洋比陆地升温慢,气温比陆地低,夜晚降温慢,气温比陆地高。结合前面分析,A比B气温高,所以此时是夜晚。此时A比B气压低 ,所以风陆地吹向海洋。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