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2017-2018学年安徽省淮北市濉溪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 命题人:赵士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25题,共50分)‎ 北京时间2016年11月14日,我们有幸观赏到非常罕见的“超级月亮”。这次满月是1948年以来离地球最近的一次满月。与月球绕地球公转轨道一样,地球绕日公转轨道也是一个椭圆。据此回答下题 ‎1. 以下对该日出现的现象,表述正确的是 A. 地球公转速度接近一年中最小值 B. 北极部分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C.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并且向南移动 D. 接近冬至日 ‎2.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的时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②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 ‎③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 ‎④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①④‎ ‎【答案】1. C 2. B ‎【解析】‎ ‎1. 读材料分析可知,该日为11月14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并且向南移,C正确;此地时日期接近1月初,球公转到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较快,A错误;此时太阳直射南半球,北极部分地区出现极夜,B错误;冬至日为12月22日,距离此时还有1个多月,D错误。故选C项。‎ ‎2. 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北半球各地昼长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南极圈及其以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由此判断②④正确,故答案选B项。‎ ‎3. 某一时刻,若北京时间为12时,则“今天”与“昨天”范围之比是 A. 1︰2 B. 1︰1 C. 2︰1 D. 3︰1‎ ‎【答案】C ‎【解析】主要考查了日界线的相关知识,日界线有两条,一条是自然界线,为0时经线;另一条是人为界线,为180°经线。由0时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为新的一天,由180°经线向东到0时经线为旧的一天。若此时北京时间为12时,根据“东早西晚、东加西减”,0时经线为60°W,“今天”的范围是从60°W向东到180°经线,“昨天”范围是从180°经线向东到60°W,“今天”与“昨天”范围之比是2:1。故选答案选C。‎ 点睛:日期界线 ‎  1. 两条日界线的区别。   ‎ ‎ ‎ 人为日界线 自然日界线 区 别 原则上规定180°经线为日界线,但实际的日界线是曲折的,在地球表面是固定不变的 不固定,可以是地球上任何一条经线 钟点不固定,从0点到24点 钟点固定,0点(或24点)‎ 日界线的东侧,为旧的一天;日界线的西侧,为新的一天 自然日界线的东侧,为新的一天;自然日界线的西侧,为旧的一天 ‎  2. 人为日界线的特征。‎ ‎    日界线是地球上新的一天的起点和旧的一天的终点,地球上日期的更替,都从这条线开始。日界线不是一条直线,而是有些曲折的,不完全按照180°经线延伸。这是为了使附近国家和地区居民生活的方便,日界线避免通过陆地,这样一个国家和地区就不会被分作两个日期。‎ ‎  3. 过人为日界线时日期的变更。‎ ‎    由于在任何时刻,东十二区总比西十二区早一天。因此,自东十二区向东进入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去一天;自西十二区向西进入东十二区,日期要增加一天。东西十二区时刻相同,但日期相差一天。‎ 下图中,左图为沿某经线的大气运动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甲气压带及其南北两侧风带的风向图。读图回答下面各题。‎ ‎4. 图示甲气压带名称为 A. 赤道低气压带 B. 副极地低气压带 C. 极地高气压带 D. 副热带高气压带 ‎5. 关于乙风带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乙风带为北半球西风带 B. 受乙风带的影响,形成全年温和多雨的温带海洋性气候 C. 热带草原气候受甲气压带和乙风带交替控制 D. 乙风带影响下的地区总是高温少雨 ‎【答案】4. D 5. B ‎【解析】试题分析:‎ ‎4. 左图中a气压带位于30°附近,且为下沉气流,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该气压带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5. 图中c风带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以北且为东南风,根据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可知,该风带为东南信风带,同理b为盛行西风带。夏季时,东南信风带北移,越过赤道后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转形成影响南亚地区的夏季风,使该地高温多雨,b为西风带,受其影响的大陆西岸地区终年温和湿润,但图中该气压带位于南半球,不会影响欧洲西部,热带草原气候是受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形成的。‎ 考点:大气运动 读“某区域洋流分布图”,回答以下题。‎ ‎6. 下列关于图中各洋流名称的判断,正确的是 A. ①—巴西暖流 B. ②—本格拉寒流 C. ③—北大西洋暖流 D. ④—东格陵兰寒流 ‎7. 图示各地的气候特征与沿岸洋流密切相关的是 A. M地夏季炎热干燥 B. N地冬季温和湿润 C. P地夏季高温多雨 D. Q地冬季寒冷干燥 ‎【答案】6. C 7. B ‎【解析】‎ ‎6. 本题主要考查世界洋流的分布规律。图示大洋为北大西洋,①洋流为墨西哥湾暖流,②洋流为加那利寒流,③北大西洋暖流;④是拉布拉多寒流,据此判断C正确。‎ ‎7. 本题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暖流起增温增湿的作用。M地沿岸有寒流经过,夏季炎热干燥是受副热带高压带影响,而寒流起降温减湿的作用,所以与寒流关系不大,所以A是错误的;N地沿岸是暖流经过,受其影响,冬季温和湿润,所以B是对的;P地沿岸是拉布拉多寒流,夏季高温多雨与寒流关系不大,所以C是错误的;Q地沿岸是墨西哥湾暖流,冬季寒冷干燥是受北方冷气团的影响,所以D错误。故答案选B项。‎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影响气候:暖流增温、增湿,寒流降温、减湿。 2.影响海洋生物资源:有寒暖流交汇的海区,海水受到扰动,可以将下层营养盐类带到表层,为浮游生物提供充足的养料,从而为鱼类提供充足的饵料,有利于鱼类大量繁。寒暖流交汇也能够形成水障,使得鱼群集中,往往形成较大的渔场(如北海渔场、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有上升补偿流的地方也能形成大的渔场(如秘鲁渔场)。 3.影响海洋航行的速度与安全:顺着洋流航行可以加快速度,节省燃料,节省时间;逆着洋流航行会减慢速度,浪费时间,浪费燃料。寒、暖流的交汇处容易形成海雾,从而不利于海上航行.从北极地区南下的洋流也会携带海冰,威胁海上航行安全(如泰坦尼克号撞冰山事件)。4.影响海洋环境:对于海洋污染来说,既可以使污染物因迅速扩散而加快其稀释和净化的速度,也相应地使污染范围扩大。‎ ‎5.影响全球的水热平衡.洋流流动的过程中伴随着水分和热量的交换。‎ 下图是“陆地自然景观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以下题。‎ ‎8. 对自然景观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沿X方向干燥程度增加 B. 沿X方向热量增加 C. 沿Y方向海拔高度增加 D. 沿Y方向纬度增加 ‎9. 与M所表示的自然景观类型相一致的地区是 A. 山东丘陵 B. 江南丘陵 C. 刚果盆地 D. 西欧平原 ‎【答案】8. A 9. B ‎【解析】试题分析:‎ ‎9. M高度以下为热带雨林,以上为温带森林,说明M地是亚热带景观,在题目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江南丘陵为亚热带环境。‎ 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三项指标构成,读“某国人口增长模式转变过程示意图”(如图),读图回答下题 ‎10. 目前,人口增长模式与Q时期相同的国家是 A. 中国 B. 朝鲜 C. 德国 D. 墨西哥 ‎11. P时期的人口死亡率约为 A. 2.5% B. 2% C. 1.5% D. 0.5%‎ ‎12. 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是 A. 自然环境状况改善的结果 B. 人类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C. 出生率明显降低造成的 D. 两次社会大分工及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 ‎【答案】10. C 11. D 12. B ‎【解析】‎ ‎10. 读图分析可知,Q时期,出生率低,自然增长率为负值,说明该国人口为负增长,选项中德国为发达国家,人口增长模式为现代型,人口出现负增长,故答案选C项。‎ ‎11. 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的死亡率,因此人口的死亡率=人口的出生率-人口的自然增长率,读图分析可知,P时期人口的出生率为3%,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2.5%,带入数据的人口的死亡率为0.5%,故答案选D项。‎ ‎12. 本题考查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影响人口增长快慢,即出生率、死亡率的根本原因,故而也是影响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根本原因。故答案选B项。‎ 如图为“美国某城市某年8月某日22时等温线图”。P点位于城市中心区,O点位于城市郊区。回答下题。‎ ‎13. 形成此图所示城郊间温度差的主要原因是 A. 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 B. 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大 C. 城市绿地面积的不断增多 D. 城市上空云量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 ‎14. 市中心与郊区的气温差异导致市中心 A. 降水的可能性较郊区大 B. 等压面海拔高度比郊区低 C. 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至郊区 D. 不易受郊区燃烧秸秆烟雾的影响 ‎15. 若只考虑温度因素,则近地面N点的风向为 A. 东北风 B. 东南风 C. 西北风 D. 西南风 ‎【答案】13. A 14. A 15. B ‎【解析】‎ ‎13. 读图分析可知城市的温度高于郊区,主要原因是城市生产和消费活动释放大量热量,A正确;城市建筑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率大,B错误;城市绿地面积的不断增多,会降低城市的温度,C错误;城市上空云量较郊区多,D错误。故选A。‎ ‎14. 城市温度高,郊区温度地,因此在城市和郊区之间存在热力环流。城市中心受热,空气上升,水汽凝结,降水较多;A正确;城市中心空气上升,空气密度减小,形成低压,等下面向低处弯曲;郊区气流下沉,形成高压,等压面向高处弯曲;B错误;城市上空形成高压,在郊区上空形成低压,空气又城市流向郊区,容易把大气污染的物质带到郊区,C错误;近地面,郊区为高压,城市为低压,郊区的污染物质容易随近地面的气流进入到城市,D错误。故答案选A。‎ ‎15. M、N两地气温比P地低,故在近地面M、N两地气压比P地高,所以近地面的空气又N流向P,又因为是在北半球,受向右的地砖偏向力的影响形成的东南风,故答案为C。‎ 图为高速铁路和甲运输方式两者间客运市场占有率随运距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16. 图中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 A. 700~900千米 B. 600~800千米 C. 500~700千米 D. 400~600千米 ‎17. 甲运输方式应该是 A. 高速公路 B. 普通铁路 C. 航空 D. 水路 ‎【答案】16. B 17. C ‎【解析】试题分析:‎ ‎16. 读图,根据曲线的变化情况判断,在600—800km,高速铁路市场占有率迅速下降,甲方式市场占有率迅速上升,所以两种运输方式的市场占有率变化幅度最大在600—800km,B对。‎ ‎17. 在远距离客运中占有优势,在近距离客运中占有率极低,所以该运输方式是航空,C对。高速公路、普通铁路在近距离客运上有优势,A 、B错。水路客运市场很小,D错。‎ 考点:主要交通运输方式及特点。‎ 富士康科技集团主要负责计算机、通信、电子产品研发制造。1988年进入中国大陆,在深圳建厂现在遍布全国。2012年,富士康在中国大陆的基地已超过31个,其中,2012年开工建设的富士康新总部在上海落成,并承担贸易、科技总部职能。目前,这家拥有120万工人的全球最大代工企业将会快速“变形”:用3年时间投入100万机器人代替部分手工制造。结合图,回答下列各题。 ‎ ‎18. 富士康从在深圳建厂,到遍布全国,主要是因为与转出区相比,转入区 A. 工业基础雄厚 B. 矿产资源丰富 C. 市场广阔,交通便利 D. 劳动力和土地价格低廉 ‎19. 在不久的将来,富士康在全国集中四大分布区中,最可能专注研发和电子商务的地区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0. 富士康投入机器人代替部分手工制造,其主要有利影响是 A. 提高产品质量 B. 降低劳动强度 C. 缓解用工短缺 D. 减轻环境污染 ‎【答案】18. D 19. B 20. C ‎【解析】试题分析:‎ ‎18. 由材料可知富士康公司拥有120万工人,所以应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我国内地经济水平低,内地与深圳相比,工业基础、交通、市场都不占优势;产业转移主要是向土地和劳动力价格低的地区转移;富士康科技集团主营计算机、通讯、消费电子等产品的研发制造,不需要靠近原料产地,故选项D正确。‎ ‎19. 注意题干要求是专注于“研发和电子商务”的地区,应该位于科技水平高的地区;上海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较多,技术力量雄厚,而且富士康新总部在上海,并承担贸易、科技总部职能;其它三地的工业基础,技术力量不如上海,故选项B正确。‎ ‎20. 用机器人代替部分手工制造,可以节省劳动力,能够缓解沿海地区用工短缺的状况;机器人只是替代部分手工制造,对产品质量的提高影响不大,而且对于劳动强度没有降低,有可能提高;工业生产的产品与性质没有改变,不可能减轻环境污染,故选项C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产业转移、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工业区位因素。‎ 读我国贵州某农场“稻、鱼、鸭耕作模式图”(如图),该耕作方法不使用农药化肥,在稻田里可养鱼又可养鸭。下图示意“稻鱼鸭”农事安排,读图回答下题.‎ ‎21. 对“稻鱼鸭”耕作方法影响最大的自然条件是 A. 气温 B. 地形 C. 土壤 D. 水源 ‎22. 该农场经营模式所属的农业地域是 A. 种植业 B. 混合农业 C. 立体农业 D. 迁移农业 ‎23. 该农业生产的显著优势是 A. 有效控制病虫害 B. 一年三熟产量大 C. 农产品品质优良 D. 促进了水循环 ‎【答案】21. D 22. B 23. C ‎【解析】‎ ‎21. “‎ 稻鱼鸭”耕作方法中的三种农业生产对象都离不开水,跟水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影响其生产的最大自然条件是水源,选项D正确。‎ ‎22. 该农业既有种植业,又有养殖业,因此该农业属于混合农业,故答案选B项。‎ ‎23. 该耕作方法不使用农药化肥,在稻田里养鱼、养鸭。所以该农业生产的显著优势体现在不使用农药化肥,避免了农药化肥的污染,农产品品质优良,另外三个选项也能体现,但农产品的质量尤为重要。选项A正确。‎ 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生产、生活、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亦是解决全球环境问题的根本途径。我国政府制定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它阐明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总体战略,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及资源、环境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的具体方案。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 可持续发展思想在我国源远流长,下列说法或做法中符合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是 ‎①“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 ‎②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 ‎③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 ‎④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25. 在青藏铁路建设中,我国首次引人了国外野生动物通道的理念,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设计了3种基本类型的野生动物通道。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A. 公平性原则 B. 持续性原则 C. 共同性原则 D. 综合性原则 ‎【答案】24. D 25. A ‎【解析】‎ ‎24. “竭泽而渔……而明年无鱼;焚薮而田……而明年无兽”的意思是说:抽干湖水来不语,怎能可能捕不到?但是明年就没有鱼了,烧毁树林来打猎,怎么可能打不到?但是明年就没有野兽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①正确;历代各朝均大兴土木建宫殿等大型建筑,会破坏植被,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思想,②错误;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鼓励人口的增长,没有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③错误;封山育林,以定期开禁保护生育期的鸟、兽、鱼、鳖,保护小动物,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④正确,故①④正确,故答案选D项。‎ ‎25.‎ ‎ 可持续发展观认为人与人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人与其他生物种群之间是平等的,应互相尊重。人类的发展不应该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各国有权根据需要开发本国自然资源,同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并把消除贫困作为可持续发展进程中优先考虑的问题故人类的发展不应危及其他物种的生存,主要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故选A。‎ 点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实现可持续发展,需要遵循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公平性原则,通俗的说就是人人之间、物物之间、人和物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国家地区之间都是公平的。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个意思。第二,持续性原则,就是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要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做到发展的连续不断,一直向前。第三,共同性原则,地球是一个整体,地区之间的问题往往可能发展为全球性问题,所以就要求在解决地方问题时从全球整体着眼,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简单的说就是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保护地球是全人类的共同职责。‎ 二、综合题(4题,共50分)‎ ‎26. 上海跨越长江的“隧桥工程”已成功运行多年,从此大大提升了我国第三大岛——崇明岛的交通状况。读图回答问题。‎ ‎(1) 东流的江水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对长江口________(“南”或“北”)岸的侵蚀作用较大,近日江南造船厂将搬迁至长兴岛,新厂宜建在________(“北港”或“南港”)沿岸。‎ ‎(2) 崇明岛的形成主要与流水的________作用有关,试用相关知识解释该岛的形成过程。‎ ‎(3)从航运角度考虑,你认为在南港建隧道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试说明上海跨越长江的“隧桥工程”的建成对崇明岛发展的意义。‎ ‎【答案】(1)南 南港 ‎(2)堆积 长江携带的泥沙进入河口地区由于流速减慢,加上海水潮流的顶托作用,泥沙大量沉积下来。‎ ‎(3)南港是长江主航道,建隧道对航运没有影响;如建大桥,则对航运有限高要求 ‎(4)缩短崇明岛与上海市区之间的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加大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崇明岛的经济发展。‎ ‎【解析】本题以上海跨越长江的“隧桥工程”的建设和崇明岛为背景材料,考查地转偏向力对河流地貌的影响,交通建设的意义等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水平运动的物体向右偏,长江向东流,南岸被侵蚀。造船厂因该建在海运便利的地方,南港以流水侵蚀为主,河道较深,适合航运,交通便利。‎ ‎ ‎ ‎ (3) 读图分析可知,隧道连接南北,而南港是长江的主航道,在南港建设隧道可以形成联运,增加交通的通达度,同时,建隧道对航运的影响较小。‎ ‎(4)本题主要考查交通建设的意义。主要从缩短路程,加强联系、促进经济发展来进行分析。缩短崇明岛与上海市区之间的运输时间,提高运输效率,加大两地之间的经济联系,促进崇明岛的经济发展。‎ ‎27. 读工业城市A附近区域示意图和该城市某工业生产过程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简要说明该地适合发展的主导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 ‎(2)该城市继主导工业建成后,在其周边地区先后发展了机械、造船等工业。指出这是什么现象并分析原因。‎ ‎(3)结合该城市某工业生产过程示意图,简析其优点 ‎【答案】(1)有利区位条件:煤炭、铁矿资源丰富,水源充足,铁路交通便利。‎ ‎(2)工业集聚。原因:可以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间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等。‎ ‎(3)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加强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等。‎ ‎【解析】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工业地域的形成和循环经济等相关问题。‎ ‎ (1)由图可知,该地的工业部门主要实在钢铁工业发展的而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因此判断该地的主导工业为钢铁工业。钢铁工业的发展主要从资源、能源、市场、交通等方面进行分析。读图可知,该地煤、铁资源丰富,有河流流经,水资源丰富,铁路经过,交通便利,适合发展钢铁工业。‎ ‎ (2)该城市的主导工业是钢铁工业,机械、造船等工业主要以钢铁为原料,因此导致有工业联系的一些工厂近距离集聚,从而产生工业集聚现象;相关产业的工业集聚可以节省运费,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企业间技术协作和信息交流;可以充分利用基础设施等优势。‎ ‎ (3)根据图示可知,该工业过程体现的为循环经济,其意义主要体现在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三方面。经济效益主要有:促进资源循环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加强各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生态效益为:减轻环境污染;社会效益为: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等。‎ 点睛:工业集聚的利与弊:‎ 优点:可以加强企业间信息的交流与合作;降低中间产品的运输费用和能源消耗;共同利用基础设施,节约了生产建设的投资;有利于生产效益与利润的提高,从而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取得规模效益。‎ 缺点:就是工业的集聚会使得当地的污染加重,不利于环境的保护。‎ ‎28. ‎ 越南是世界上传统的稻米生产国和第二大稻米出口国,其水稻主产区位于红河平原和九龙江平原(如图所示)。长期以来,越南主要占领国际低品质稻米市场,出口价格偏低。2014年,越南某公司推行“大农田”水稻生产模式,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大农田”水稻生产模式是企业与农户签仃合同,实施农田连片拼作,并由企业提供资金、化肥、种苗和技术,农民将收获的稻谷销售给企业,由企业统一加工、存储和销售。2015年,越南政府积极推广“大农田”水稻生产模式。‎ ‎ (1)评价越南水稻主产区发展水稻种植业的自然条件。‎ ‎ (2)分析越南稻米品质较低的主要原因。‎ ‎ (3)简述越南积极推广“大农田”水稻生产模式的意义。‎ ‎【答案】(1)有利条件: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降水丰沛;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河流众多,灌溉水源丰富。不利条件: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发;夏、秋季节易受台风的影响。‎ ‎(2)科技水平低,培育优良稻种和防治病虫害技术落后;耕作方式落后,光热水肥的利用率较低。‎ ‎(3)“大农田”水稻生产模式可以使小块稻田集中连片,便于集约化和机械化耕作,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企业为农民提供资金、化肥、种苗等,解决生产困难,调动农民积极性;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实现科学种田,有利于提高稻米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形成由种植、加工、存储、运输和销售构成的完整产业链,能够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解析】整体分析:本题以越南省地理位置图呈现信息,侧重区域地理与人文地理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农业区位、区域发展等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越南属于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季节和年际变化大,旱涝灾害频发;夏、秋季节易受台风的影响,越南稻米品质较低。‎ 越南积极推广“大农田”水稻生产模式,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调动农民积极性、增强市场竞争力、保障农民利益、提高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 ‎29. 读“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请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分析该地区工业区分布是否合理? ‎ ‎(2)该地区新工业区向城市外围迁移,对比新老工业园区的位置,分析原因 。‎ ‎(3)城市的迅速发展会改变土地利用方式,并对自然环境各要素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如工业废渣中的有害物质会对土地质量产生不良影响。此外,城市的发展对自然环境其他要素的不良影响还表现在: ‎ ‎①对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对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对降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对地下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最小风频上风向;河流下游;远离城区。‎ ‎(2)降低租金成本;保护城市环境;随着交通的发展,迁移到交通更便利的地方。‎ ‎(3)①城市建筑面积扩大,减少了生物多样性;②温室气体排放多,出现“热岛”效应;③烟尘排放量多,城市多云雾天气(城市多酸雨);④减少降水对地下水的补给(造成对地下水的过量开采和污染)。‎ ‎【解析】本题以某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分布示意图为背景,主要考查城市的合理规划和城市化发展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老工业区和新工业区洞位于远离城区的东北部,而且位于河流的下游,不易导致水源污染,结合该区域的盛行风向可知,该地工业区位于最小风频的上风向,对城市的大气污染较小,因此工业区布局合理。‎ ‎(2)根据图中信息可知,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老工业区距离城区的距离越来越近,有可能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另一方面,老工业区环境污染加重,因此为了降低租金成本;保护城市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交通的发展,郊区的交通逐渐发展,工业迁移到交通更便利的地方。‎ ‎(3)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对生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城市建筑面积的扩大, 生态环境逐渐变化,生物多样性逐渐减少;随着经济活动的增多,温室气体的排放也增多,从而出现了“城市热岛“效应;城市温度较高,盛行上升气流,再加上烟尘排放量多,因此城市多云雾天气,甚至在某些城市会出现酸雨;城市化过程中,由于对地表性质的改变,改变了水循环,减少了水体的下渗,从而减少了地下水的补给,水资源不断短缺。‎ 点睛: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