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20 发布 |
- 37.5 KB |
- 1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www.ks5u.com 信宜二中2019—2020学年度高一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试题 高一历史 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 1.国家建立后面临的严峻现实,就是如何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西周时期,国王实行了一种新的制度,这种制度是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城邦制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周时期为管理广大地区巩固统治,实行了分封制,B项正确。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春秋战国时期才开始形成的郡县制,都不符合题意,西周时期国家并没有实行城邦制,ACD三项错误。 2. 据《吕氏春秋》记载,纣之父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有人指出“有妻之子不可置妾之子”,“故纣为后(王)。”这段记载反映出商代实行 A. 王位世袭制 B. 嫡长子继承制 C. 分封制 D. 禅让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王位世袭制指的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材料中主要是纣之父母“欲置微子启以为太子”,而引发人们的议论与王位世袭无关,故A项排除;材料中纣之父母准确立微子启为太子,而其是妾所生之子,应当立纣,纣的母亲是正妻,因此他是嫡长子,体现了商朝时期的嫡长子继承制,嫡长子是正妻所生的儿子,故B项正确;分封制是分封诸侯,在材料中无体现,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所实行的制度,与题干时间不合,故D项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嫡长子继承制 【名师点晴】宗法制: (1)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2)最大特点(核心): 嫡长子继承制。 (3)内容: ①宗法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②宗法制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③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④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不仅是家族等级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 (4)作用: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5)评价: ①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②宗法血缘关系不能从根本上保证中央与地方的隶属关系,血缘关系经几代后就会逐渐疏远,封国的实力一旦强大起来,中央的控制效果必然减弱。 3.司马迁在《史记》中曾这样形容秦朝的皇帝制度:“法令出一”,“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材料中的“别黑白而定一尊”、“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主要是说明 A. 规定皇权至高无上 B. 中央设置三公九卿 C. 地方推行郡县制 D. 用法家思想进行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朝的皇帝制确立,使法令出“一”,定一“尊”,“事无小大皆决于上”,说明秦朝时期国家政治生活中皇权是至高无上的,A项符合题意;中央设置三公九卿等官吏是服务于“一尊”的,郡县制度是国家管理地方的政治制度,材料中“一尊”等不是在强调以法家作为国家的统治思想,BCD三选项错误。 4.“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 A. 汉代 B. 唐朝 C. 宋初 D. 元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由材料中“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可排除A、B两项,因五代十国局面是在唐朝灭亡后出现,再由“盐铁、度支、户部”可知正确答案为C项。宋朝时设三司管理财政,以分割宰相的财权。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三司 5.导致汉初“七国之乱”和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的原因是 A. 皇权不断削弱 B. 国家分裂 C. 地方的分权势力膨胀 D. 分封制影响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初七国之乱和唐末五代十国割据混战局面,主要是由于地方势力膨胀,中央无法控制导致的,C项符合题意。皇权削弱不是地方割据产生的主要原因,A项错误;国家分裂是混战的结果不是原因,分封制在秦代以后不再是国家管理地方的主要制度,两者都不是地方割据局面产生的主要原因,BD两项错误。 6.《国史大纲》一书中作者认为“中国政治之长进,即在政府渐渐脱离王室而独立化,王室代表贵族特权之世袭,政府代表平民合理之进退,而宰相为政府领袖,君权、相权,互为节制。”与作者观点相符的历史时期是 ①春秋、战国 ②隋、唐 ③宋、元 ④明、清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③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中国古代隋唐、宋元时期,存在政府领袖宰相与君权互相节制的状况,说法②③正确,B选项符合题意;春秋战国时期并没有高度集权的皇帝,明清时期废除了宰相,君主直接统率政府官员,两个时期都不存在君权相权相互节制的现象,①④说法错误,与之的ACD三项不符合题意。 7.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制,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其积极意义在于 ①有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②极大限制了皇帝的权力 ③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④有力地促进了地方自主意识的增强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中国古代实行的中央集权制度,可以调动人力物力,兴建水利工程或打击破坏安定和统一的国内外势力,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①③说法正确,A项符合题意;中央集权是为君主专制的皇帝服务的,会削弱地方的自主权和能动性,不会限制皇帝的权力,也不能增强地方自主意识,②④说法错误,与之组合的BCD三个选项不符合题意。 8.“当一个希腊人自豪地称自己是雅典人,他谈到的是那个既是他的家园又是他的国家的小城镇。那里不承认有什么最高的统治者,一切由集市上的人们说了算。”这段材料反映出雅典社会的情况是 A. 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 B. 任何人都能担任一切官职 C. 法律制度完善 D. 公民参与政治积极性不高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材料中雅典城邦“不承认有最高统治者”,“集市上的人说了算”,反映了古代雅典社会实行的民主政治是小国寡民的产物,A选项符合题意;古代雅典奴隶制民主并不是“任何人”都能承担一切官职;其法律制度并不完善,但其城邦中的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是比较高的,BCD三选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是错误的。 9.古罗马法规定: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故意欺诈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这说明古罗马法 A. 注重法律裁判的程序原则 B. 将是否诚信作为判断案情的唯一依据 C. 注重诚信而不讲究法律原则 D. 把诚信作为古罗马法的原则之一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善意和诚信是有效缔结契约的前提,具有欺诈故意的行为,或者是因不讲诚信而被法律认定为“不名誉”的人的行为,是无效的行为”说明诚信在罗马法的原则,D选项符合题意;ABC选项与材料无关,未涉及,排除。 10.《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九条规定:“在夜间窃取耕地的庄稼或放牧的,如为适婚人,则处死以祭谷神;如为未适婚人,则由长官酌情鞭打,并处以赔偿双倍于损害的罚金。”由此说明该法律的实质是 A. 重罪轻罚 B. 保护私有财产 C. 法律严酷 D. 保护未成年人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罗马法的实质。由材料可知,如果是适婚人,犯了偷窃罪会被判处死刑,不会重罪轻罚,故A项错误。由材料可知,不管是否是适婚人,只要侵害其他人的私有财产,都会被处罚,可知罗马法的本质是保护私有财产,故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罗马法对于人群是分类进行立法,对于未适婚人处罚较轻,并不是一味严酷,且严酷不是罗马法的实质,故C项错误。保护未成年人不是罗马法的本质,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 11.“就在1689年秋天,一群人开始共同统治一个国家……它标志着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这个国家应该是 A. 意大利 B. 英国 C. 西班牙 D. 法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689年英国《权利法案》实现了将议会权力置于国王之上,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开始确立,英国“主权在君”的传统政治的结束,符合材料中“一个人统治一个国家的时代在这个国家正式结束”的说法,B项符合题意。1689年,意大利尚未实现统一,A项错误,1689年,西班牙是君主专制的国家,并没有实行民主政治,1689年,法国还处于波旁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之下,CD两项错误。 12.有学者认为,比较理想的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是“既能保证中央政府有足够的力量统治好全国,又能保障地方有适度的权力建设好地方”。以下制度最符合这位学者观点的是 A. 唐代三省六部制 B. 君主立宪制 C. 雅典城邦制 D. 美国联邦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同时实现了加强中央政府力量和保障地方适度权力的制度,指的是美国的联邦制,D选项符合题意;唐代三省六部制实质是君主专制,君主立宪制是指资产阶级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利的政治体制,雅典城邦以民主制度与小国寡民相对应,ABC三项都与中央、地方分配国家权力的制度无关,是错误的。 13.德意志帝国宪法第15条规定:“由皇帝任命帝国的宰相”;第18条规定:“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及结束。”从材料中可以得出《德意志帝国宪法》的主要特点是 A. 专制主义色彩浓厚 B. 军国主义色彩浓厚 C. 确立君主立宪政体 D. 议会有参与制定法律的权力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 “皇帝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及结束。”等信息可知, 皇帝任命帝国的宰相、任命帝国官吏、有创制法律之权、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这反映了《德意志帝国宪法》专制主义色彩浓厚,A正确;据上分析可知,材料没有涉及军国主义色彩,B错误;据上分析并结合所学可知,《德意志帝国宪法》民主立宪是虚,君主立宪是实,C与题意不符;D与材料无关。 14.据统计,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广州对外贸易的绝对值出现下降的趋势,对英国的贸易总额由3100万元下降到1600万元,来广州的美国商船由93艘下降到70艘。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 B. 广东人民抵制洋货 C. 《南京条约》开放五口通商 D. 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 【答案】C 【解析】 【分析】 材料中只体现了广州一地的贸易缩减,不能看出鸦片战争后中外贸易缩减,故A项错误。广东人民抵制洋货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B项错误。由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40年代下半期”可知,鸦片战争后,中国由以前的广州一口通商变为五口通商,广州对外贸易的垄断地位被打破,故C项正确。《南京条约》规定五口通商,广州为商埠。清政府限制广州对外贸易与史实不符,故D项错误。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15.由于处于战争环境等多方面的原因,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提出的许多方案或者纲领没有在实践中得到真正实施,但它们在历史上仍占有重要的地位。比较太平天国运动前期、后期的两个纲领性文件,它们的思想主张的关系是 A. 互相矛盾 B. 大同小异 C. 完全一致 D. 互为补充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太平天国运动前期要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和主张全面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在经济思想上的互相矛盾,A选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太平天国的两个纲领在思想主张上并非大同小异,更不是完全一致,也不是互为补充,BCD的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16.一张义和团的告示说:“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这表明义和团运动 A. 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 B. 具有宗教战争的性质 C. 带有盲目排外色彩 D 因八国联军侵华而起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若辈洋人,借通商与传教以掠夺国人之土地、粮食与衣服,不仅污蔑我们的圣教,尚以鸦片毒害我们……占据上海,蹂躏台湾,强迫开放胶州,而现在又想来瓜分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义和团运动是民族意识觉醒的结果,因此选A。BCD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义和团运动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义和团运动相关知识。义和团运动标志着近代意义上的中国民族意识的觉醒,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滥觞。义和团运动不仅在当时阻止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保存了中国的悠久文化,阻止了一场帝国主义战争的可能爆发和促进了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觉醒,并且还成为“五十年后中国人民伟大胜利的奠基石之一”。 17. 毛泽东称赞,《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那个时期是一个比较好的东西……它带有革命性、民主性”。其中“革命性、民主性”主要是指《临时约法》( ) A. 规定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 B. 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C. 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D. 不承认清廷与列强签订的一切不平等条约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回忆、再现所学知识,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准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可知,本题主要考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临时约法》,是对之前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的根本否定;体现了人民主权和平等。所以其“革命性、民主性”表现在对君主专制的否定方面。A、C两项是《临时约法》的具体内容,与B项相比,B更符合题意;D项说法,不符合史实,错误排除D。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辛亥革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及意义 18.有学者说,因为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A. 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 结束了中国两干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 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 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使中国人解放了大脑和双膝,改变了日常“磕头”的习惯,学者这样分析强调了辛亥革命对国人“平等”意识及“民主”精神觉醒方面的重要作用,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强调辛亥革命对国家政治管理方面的影响,没有涉及“君主”专制政体的终结,也没有提及国家“宪政”等方面有建设作用等相关的信息,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19.毛泽东说:“中国民主革命的完成依靠一定的社会势力。这种社会势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知识分子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而其根本的革命力量是工农。”中国近代革命运动最先具有这一特点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五四运动 C. 辛亥革命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中工人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在中国近代革命史是上最先具备空前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根本的革命力量是工农”这一特点的,B选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参加者主要是农民和手工业者,辛亥革命参加者主要是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义和团运动则主要是农民手工业者和部分地主乡绅,不符合“根本的革命力量是工农”的特点,所以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 20. 某中学课外兴趣小组在历史探究学习活动中.搜集整理了下列三幅历史图片,据此判断该小组的探究主题最有可能是 A. 空想社会主义理论的产生 B. 社会主义理论有空想到科学 C. 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 D. 社会主义运动由一国到多国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图片提到,《共产党宣言》、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科学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的过程,故C正确。马克思主义不是空想社会主义理论,故A错误。社会主义理论有空想到科学,只符合马克思主义,故B错误。材料无法体现社会主义运动由一国到多国,故D错误。 考点: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影响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巴黎公社和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知识,属于备考重点。马克思主义是关于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全人类彻底解放的学说。它由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大部分组成,是马克思、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和吸收人类关于自然科学、思维科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于19世纪40年代创立的,并在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和完善的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巴黎公社是世界上无产阶级武装暴力直接夺取城市政权的第一次尝试。它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的学说,由于当时的政治经济条件所限,世界范围内的资本主义正处于上升和大发展的时期,资产阶级正与封建势力做最后阶段的斗争,发生于资本主义大工业初期阶段的这次无产阶级起义无法进行其推翻资本主义统治、实现科学社会主义的愿望。 21. 巴黎公社曾发表《告农村劳动人民书》,宣告“把土地给农民,劳动工具给工人”。这表明巴黎公社 A. 切实地维护了农民阶级的利益、 B. 得到了农民的广泛拥护 C. 曾为建立工农联盟作出过努力 D. 是工农联合专政的政权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巴黎公社主要是无产阶级孤军奋战,没有得到农民的广泛拥护,没有建立工农联盟,排除ABD;根据信息“把土地给农民,劳动工具给工人”,说明巴黎公社曾尝试争取农民的支持以及建立工农联盟,因此选C。 考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巴黎公社 。 22.列宁于1917年3月从瑞士发电报给俄国同仁:“完全不得相信新政府,一丝一毫也不支持……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建立布尔什维克的一党专政”。这说明列宁 A. 主张必须推翻沙皇政府 B. 对民众的现实诉求清楚 C. 要求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D. 反思巴黎公社失败教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政府,故A项错误;题干主要反映了列宁对俄国革命的看法和主张,不能说明对民众的现实诉求清楚,故B项错误;二月革命后政权落在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手中,社会主义革命还没有完成,因此列宁主张通过武装起义推翻临时政府,故C项正确;暴力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正是巴黎公社的经验,故D项错误。 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俄国十月革命•列宁的主张 23.如果下列图片可以归纳出一个学习主题,你会把它确定为 A. 革命道路的探索 B. 国共关系的变化 C. 人民军队的成长历程 D. 毛泽东思想形成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图片中提供的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的南昌起义,反对国民党内战独裁的重庆谈判和消灭国民党主力的三大战役即大决战三者的共同点是与国共两党关系有关,B选项符合题意; 材料中无关中国革命由城市走向农村等革命道路探索的信息,重庆谈判和探讨人民军队的成长、毛泽东思想的形成都无关,ACD三项错误。 24.某同学要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运用了以下素材:“中国共产党成立”、“国民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人民解放战争”。据此判断,最适合这篇小论文的主题是 A. 新民主主义革命 B. 新中国的外交 C. 祖国统一的历史潮流 D. 新中国的政治建设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提出的中共成立、国民革命、工农武装割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等构成了整个新民主主义革命史,A 项符合题意;材料所说事件都是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且与外交无关,B选项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所说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史,并不是国家统一的问题,新中国建设是从1949年开国大典开始的,CD两项不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 2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雅典政治权力架构 材料三 “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在新旧递嬗的历史进程里留下了自己不可磨灭的影响。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问题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什么?明清两代“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具体表现有哪些?你怎样认识秦这一政治制度大变动带来的影响?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及其突出特征。 (3)材料三“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哪一历史事件的结果?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事件的政治意义。 (4)综合上述材料,各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对你有何启示? 【答案】(1)秦汉: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实行三省六部制)。 表现: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 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基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答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同等给分) (2)政治制度:雅典民主制;突出特征: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 (3)事件:辛亥革命。 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 (4)启示: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结合国情;相互学习借鉴;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任一点即可,言之成理) 【解析】 【详解】(1)制度: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大变动”分别指的是秦汉时期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唐朝完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实行三省六部制)。表现: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两代“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的具体表现主要有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军机处等。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代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制度基础;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等。 (2)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二中“公民大会”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中体现的政治制度是雅典民主制。突出特征: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雅典民主制的主要特征有人民主权、轮番而治、直接民主等。 (3)事件: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三“民国”取代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辛亥革命的结果。意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在于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等。 (4)启示:综合上述三则材料和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各国民主政治的探索对后人的主要启示有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结合国情;相互学习借鉴;政治文明具有多样性等。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早期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资产阶级不仅用暴力形式扫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而且还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文献,用法律的形式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成果——代议制 材料中的观点是否正确?请结合世界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确立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即判断该观点是正确还是错误;史实清楚,逻辑性强) 【答案】判断:这观点是对的。 论证:英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权利法案》确立君主立宪制;美国通过独立战争颁布1787年宪法确立总统共和制;德国通过王朝战争颁布《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君主立宪制;法国通过资产阶级革命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议会共和制。 小结:综上所述,资产阶级先通过暴力形式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再用法律的形式来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主要成果——代议制 【解析】 【详解】论证:首先提取材料中提供的信息,如“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用暴力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用“法律的形式”,“巩固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实行“代议制”等,归纳出观点,接着结合所学知识明确个人看法,即观点正确;然后用英法美资产阶级革命及其颁布的法律,推行资产阶级代议制等相关史实,对自己支持的材料观点进行论证。解答本题时注意观点明确,史实准确,逻辑清晰。 2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汉武帝的诸多统一政策中,包含年号的制定。此前的纪年方法是,将新君即位后的第二年作为元年,以在位年序纪年。皇帝在位时没有特定的名号,如汉景帝在位的第三年即称为“二年”,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汉武帝首次“封禅”泰山时,创制了“元封”年号,将当年称为“元封元年”,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 ——据(日)宫崎市定《中国史》等 (1)根据材料,说明汉武帝改革前后纪年方法的区别。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年号制改革的历史意义。 【答案】(1)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 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方便纪年; (2)有利于君主集权和维护国家统一; 传播到其他国家,为世界文明做出贡献。 【解析】 第(1)问,“区别”,依据材料信息“此前的纪年方法是……以在位年序纪年……此外,诸王国各以诸侯王之年纪事,更易产生混乱……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得出:前纪年法以君主在位年序纪年,皇帝、诸侯王各自纪年;年号制以年号纪年,年号全国各地通用。 第(2)问,“历史意义”,依据材料信息“此前的纪年方法……与其他皇帝的‘二年’难以区分……更易产生混乱……朝廷所定的年号通用于全国所有地方,后世根据年号也能明白是哪一年。此后,直到清朝末年,年号制都被沿用,且影响到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方便纪年、有利于维护君主集权和国家统一、影响深远等角度分析。 点睛:本题以汉武帝纪年方法的改革为切入点,考查考生时空观念、历史解释等核心素养。全国卷“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仍然不直接考查教材内已有知识点,因而对于此类新材料试题,要特别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另外,要注意把握改革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之一。通过对这一部分知识的学习,我们认识到改革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伟大实践,也是思想解放和社会习俗变革的运动。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
- 贵州省正安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 大学继续教育毕业生登记表自我鉴定
- 班主任(心得)之努力探究少先队工作 创造良好校风班风
- 河南省天一大联考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二) 地理
- 融资借款合同格式
- 生物卷·2019届广东省阳东广雅学校高二12月月考(2017-12)
- 四川省泸县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在线月考历史试题
- 2018-2019学年湖南省醴陵市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 试题
- 【历史】2019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第25讲 改革开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变迁(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