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13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人教 新目标版
2019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 试卷 (考试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对“建设什么样的中国、怎样建设中国”这一问题的具体回应。它具有三个维度,内含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蕴藏着新时代应该塑造与弘扬的伦理与道德,不仅具有审美意义,而且还是先进文化的表征。 “美丽中国”的价值维度。“美丽中国”宏伟目标的设定体现了人们对“美的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迅速释放,却也使资源与环境、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之间的隐性矛盾显现。建立在单纯追求物质丰富基础上的幸福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幸福是物质生产丰富与精神生活愉悦的统一,“美丽中国”建设就是将“物质美”与“精神美"统一起来,从而将美的形式与内容统一起来,以物质与精神共同美的视角去审视中国整体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让中国变得物质富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善,既强调变美的过程又突出美的结果,成就幸福的理想状态。可以说,生态整体繁荣是“美丽中国”的基点,人的全面发展是“美丽中国”的最高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关系维度。“美丽中国”的内涵包括了两部分内容,一是美的对象,即让谁变美丽的问题;二是美的内容,即究竟怎样美丽的问题。美丽的对象是中国,这是广义的具有指向意义的地域代名词,其内含了中国地域范围内的人、社会与自然三部分,所以说广义上的“美丽中国”就是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与美丽的自然之统称。美丽的内容是从审美视域下审视中国的人、自然与社会,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双繁荣。“美丽中国”内含了特殊的主客体活动及人们需求的改变。审美意义上的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真诚相待,是公正、公平与正义的结合。客体的人、自然、社会在“美丽中国”视域下成为审美意义的客体,它是中国人民在长期生产实践与物质积累过程中从自发到自觉的必然,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内容与价值目标。 “美丽中国”的文化维度。生态文化是“美丽中国”的文化形态,它包含了多层次的内容,涉及伦理、价值观、科技、教育、艺术、美 - 15 - 学等范畴,其特征是生态学和谐共生的物质关系在文化上的体现。人与自然和谐与协同共进作为“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价值理念,体现为文化上的意识形式就是人与自然协同共进的价值观、人与自然友谊关系的伦理。其实,无论哪个领域都需要以和谐与协同的价值理念为导向,而这正是生态文化的主体内容。美丽中国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共建,是置于一定器物形式上的意识提升,其实质是文化的进步和对文明的超越。 (摘编自卢艳芹《“美丽中国”的三个维度》,《光明日报》2018年01月24日11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美丽中国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具有三个维度。 B. 在美丽中国的建设过程中,人的全面发展比生态整体繁荣更为重要。 C. 美丽中国的对象包含了美丽的人、美丽的社会和美丽的自然三部分。 D. 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既重视物质也重视精神,既重视过程也重视结果。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采用“总一分”结构,从三个层面逐步纵深来展开论述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B. 文章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要将物质美与精神美统一起来,分析了这样做的必要性。 C. 文章在论述美丽中国的关系维度时,围绕美的内涵从两方面来展开论述和分析。 D. 文章在论述美丽中国的文化维度时,论述了生态文化的内含、特征及主体内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如果人类与自然无法和谐共处、协同共进,美丽中国的建设也就无法实现。 B.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表现出的重物质轻精神的片面追求,不符合美丽中国的宏伟目标。 C. 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这有利于审美意义上的社会的形成。 D. 建设美丽中国的问题,其实质就是“建设什么中国、怎么建设中国”问题。 (二)课内散文阅读(共3小题,9分) 4.下列对梁衡的《把栏杆拍遍》一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为了把辛弃疾由爱国志士到爱国词人的心路历程展现出来而多处运用了联想。如作者从辛弃疾的姓联想到辛弃疾自嘲的《永遇乐》,由“弃疾”这个名。联想到他忧国的心病,联想到他表达这种忧思的词作。 B. 这篇散文用豪迈奔放的语言,热情洋溢地歌颂了爱国词人——辛弃疾,笔力雄厚,慷慨悲壮。 C. - 15 - 作者并没有按照传统人物传记的写作手法,通过生平事件与时间顺序一一写来,而是抓住词人最为动人心魄的闪光点进行勾勒,并始终将词人的诗词创作的特色,形成过程与其生平交融起来叙写。 D. 作者认为辛弃疾“在文人中的唯一性和在历史上的独特地位”,是积300年北宋南宋之动荡的历史背景和他自己对词创作的悟性、聪明产生的。 5. 下列对《寒风吹彻》一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以人生四季中的寒冷冬季、艰辛生活为明线,以冬天里寒冷的风雪为暗线。两条线索交织在一起,将作者的遐思漫想、人生感悟、回忆中的点点滴滴联系在一起。 B. “母亲说得那么平淡,像在说一件跟死亡无关的事情。”“‘咋死的?’我似乎问得更平淡。”一问一答中, “平淡”一词看出了世态炎凉,亲情冷漠。人们的感情已经被生活折磨得麻木,很难再表现大喜或大悲。 C. 本文以沉静、冷峻的笔调,回顾岁月,回顾过去的“我”,死去的姑妈,联想“我”的母亲及现在的“我”,作者借助自己独特的“寒风体验”,透视生命,同情自己,关怀他人,抒写着彻骨的生命寒意,平静地表达着悲悯情怀,富有人性的光辉。 D.“我知道这一时刻之外,我其余的岁月,我的亲人们的岁月,远在屋外的大雪中,被寒风吹彻。”意在表明世间所有的人,都是相同的命运,都会被“寒风吹彻”。作者在文章结尾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悲观。 6. 下列对散文《可以预约的雪》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菅芒花在文中起线索作用,全文围绕菅芒花来进行写作。我们能够预约明年秋天山上的菅芒花开,却不能预约人生的变化。相对于“常”,“变”是更真实的人类生活体验。 B. 作者以“可以预约的雪”为题,从构思看,用“可以预约的雪”反衬并突出了人生的不可预约;从主旨看,“可以预约的雪”是作者心中希望的象征,暗示了主旨;从语言看,“可以预约的雪”富有诗意,清新雅致,和文章风格一致。 C.“菅芒花与从前的记忆美丽相叠,我的心也随着山路而蜿蜒了”这句话,一方面,是指我心里开始向往菅芒花美丽的景致,另一方面,是指作者对可能产生的变化开始担忧。 D. 本文从友人相约去看菅芒花写起,由花写到人,引发出对人生的“变”与“常”的体悟和思考,告诉读者:从容地面对生活,永远保持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命才有意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小题。 金陵,春帷掩映的绝代 余显斌 不用去金陵,一去一断魂。 - 15 - 金陵,就那些地名,都鸟语花香的,朱雀桥、乌衣巷、秦淮河、桃根渡……那不是地名,是一首首隽永的诗。有人说,我打江南走过,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般开落。这些地名,如果是女子,也一定有莲花一般的容颜,但韵华永远不会在秋风中瓣瓣凋零,而只会绝世独立,在灯火阑珊处回眸一笑。 一切,在金陵,都是那么情意婉转,那么风流潇洒。当年的孙权,长剑一挥,在这儿筑下石头城,从此,一方绝世之地,就在历史的深处诞生。周郎骑了青鬃马,得得而来,一把剑,一架琴,将江南风流,挥洒成一方儒雅的风景。周郎身边,总有小乔,眉眼一眨,以至于曹操横槊赋诗,驻马江边,旗帜蔽野,鼓声如雷,发誓要“铜雀春深锁二乔”,结果却是,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样临风披发的男儿,这样眉眼生花的女子,引得多少年后的大诗人,在一个月白风清的夜晚,“泛舟游于赤壁之下”。他倾慕不已道:“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那不能忘却的李煜,是金陵的又一幅风景。他袍袖一拂,提笔填词,“别来春半,触目愁肠断。砌下落梅如雪乱……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一种儒雅,一种水木清华,盛开成墙头雨里的一枝杏花,铺展成依约笛声下的月夜。金陵,是江南的一朵荷。金陵儿女,是荷花中洁净无尘的荷蕊。 ①那一轮月,照着扑打空城的寂寞浪潮,照着围绕周遭的绵亘远山。②月下,秦淮河水一如千年,静静地流过,流过宋朝,流过大元,再流到明朝。③月下的秦淮八艳,长袖在清冷的光中,舞成一片轻盈的云彩;腰肢如一片弱柳,在箫音里幻化为一片翠绿的珠帘。④谁在江的那边高唱“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⑤国家的灭亡,是红颜绿鬓的罪过吗?是朱唇柳腰的结果吗?当一声鼙鼓响起时,当大明朝土崩瓦解时,当一群衣冠贵族膝盖着地时,秦淮河边,一群纤弱的女子停止歌舞,站了起来。李香君一曲《桃花扇》,血如桃花,艳丽壮烈;柳如是劝夫殉国,性情如铁。如您不信,请问明月。而今,“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金陵,依然月白如玉,依然月光如水。 金陵的山水,无论是“三山半落青天外”的空明迷蒙,还是“白下有城皆绕过”的水光宛然,都是画里江山,水墨山水。山与水之间,是一群江南儿女,或“小鬟红粉薄,骑马佩珠长”,华关无边;或“水光兰泽叶,带重剪刀钱”,绮丽富艳;或“十骑簇芙蓉,宫衣小队红”,热闹非凡。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弦管之声,在月夜下悠悠回旋,在白净的水面上浮荡,飘向天边;就有歌舞翩跹的身影,在烛光之下摇曳生姿,花枝乱颤;就有歌喉婉转的采莲曲子,大珠小珠落玉盘,飘散在夜空里。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雕栏玉砌应犹在”的楼台;就有“春花秋月何时了”的无边美景;就有万千宫阙,宫女如花。因为是帝王都,这儿就有了日月更替,就有了刀光剑影,就有了千船竞发,就有了金戈铁马。 - 15 - 因此,金陵是一座儒雅的城,儒雅中有风骨,有个性,如百炼钢化绕指柔,如青花瓷中的釉色,如“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荷。金陵,是王羲之的书法,秀而有骨。金陵,是六弦琴上的曲子,优美中有铁骨铮铮。 金陵,若是人,在女子,为击鼓金山的梁红玉;若是男子,是“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陆游。 (摘编自《新青年(珍情)》 2017年11期 有删改) 7.下列对本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本文第二段运用通感、比喻和想象,生动形象地表现了金陵地名的含义隽永、风格独特、韵华永远,让人感受到一种出人意料的美。 B. 第四段的前五句暗引杜牧的诗句,又采用对偶、排比、反问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宏阔的时空及时代的巨大变迁,引发人深远的思考。 C. 第四段首尾呼应,以眼前的明月起,段尾又回到了眼前的明月,以月之无情衬人之有情,言浅而意深,形近而旨远。 D. 本文是一篇意蕴深厚的文化散文,有点题,有铺垫,有展开,有深入,有收束,材料充实贴切,情感深沉浓挚,语言生动优美。 8.作者是怎样展现金陵的“绝代”的?请从内容组织和手法运用上简要赏析。(6分) 9.有人认为,本文的题目可以改成“一去一断魂”,也有人认为原来的题目更好,你觉得呢?请说明你的理由。(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郭申锡字延之,魏人。自言唐代公元振之后。第进士,为晋陵尉。民诉弟为人所杀,申锡察其色惧而哭不哀,曰:“吾得贼矣,非汝乎?”执而讯之,果然。久之,知博州。州兵出戍,有欲胁众为乱者,申锡戮一人,黥二人,乃定。奏至,仁宗曰:“小官临事如此,岂易得?”即为御史台推直官,数上疏论事。鞫狱庆州。京东盗执濮州通判井渊,迁知州事,未阅月,悉擒凶党,斩以徇。召为侍御史,遂知杂事。张贵妃追册、起园陵,张尧佐为使相,陈执中嬖妾杀婢,余靖引胡恢有丑行,高若讷引范祥启边衅,申锡皆奏劾之。屡诋权幸无所避,帝谓之曰:“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谍称契丹 - 15 - 遣泛使,命体量安抚河北,还为盐铁副使。相视决河,坐讼李参失实,黜知濠州。帝明榜朝堂,称其欺诬,以儆在位。旋加直史馆,知江宁府,再副盐铁,进天章阁待制,知邓州河中。种谔取绥州,申锡曰:“边患将自此始。”及谅祚死,请捐前故,听其子袭爵,且言曰:“二虏赖岁币甚厚,渝平岂其所利,必有以致之。但得重将守边,不要功生事,则善矣。”著《边鄙守御策》。以给事中致仕,卒,年七十七。 (摘编自《宋史•列传八十九》)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 B.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 C.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 D.近世士大夫/方未达时/好指陈时事/及被进用则不然/是资言以进耳/卿勿为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 B.黥:即墨刑,古代五刑之一。行刑时用刀刺刻犯人的额颊等处,再涂上墨,作为惩罚的标记,用来惩罚犯有重罪的人。 C.契丹: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正式建国称帝,成为辽政权的创始人,国号“契丹”。后耶律德光于开封登基改汗称帝,并改国号为“辽”。 D.卒:古代社会不同地位的人的死有不同的称谓。《礼记·曲礼下》:“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郭申锡明察秋毫,善断案情。有百姓上诉说自己的弟弟被人杀害,郭申锡通过观察该人的脸色、辨别他的哭声,判定上诉者即为行凶者。 B.郭申锡长于治乱,能力不凡。有人想胁迫众人作乱,郭申锡杀了一人,处罚了两人,就起到了以儆效尤的效果,平定了作乱。 C.郭申锡正直敢言,恪尽职守。他屡次讥斥权贵幸臣,没有顾忌。对张尧佐、陈执中、李参等的丑行直言不讳,上奏弹劾。 D.郭申锡眼光远大,见解卓越。他认为谅祚死去,应当摒弃前嫌,允许谅祚之子袭爵,并与辽、夏两国和平共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京东盗执濮州通判井渊,迁知州事,未阅月,悉擒凶党,斩以徇。(5分) (2)二虏赖岁币甚厚,渝平岂其所利,必有以致之。(5分) - 15 - (二)古代诗歌阅读(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小题。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其一) 杨万里①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年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②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注)①杨万里,江西吉水人,做此诗时他正离家宦游,在广州任内。②无那: 无奈。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 “锦绣堆”形容海棠花团锦簇,如堆锦织绣。这一片繁花似锦的美丽景象并非眼前的实景,为虚写。 B. 诗中虽然写“梦入”,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春风和煦,春暖花开,感觉恍若梦境。 C. 诗人从春日海棠开花、万物春回,联想到自己老了,生机勃勃的春景与人的衰飒老气形成了对比。 D. “万物皆春”明点“春”,“一年过社”说的是春社,暗点“春”。海棠花开、燕子飞回,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 15.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8分) (1)郦道元的《三峡》中,作者用夸张的手法反映三峡水流之急的语句是“ ”。 (2)柳宗元《小石潭记》中“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三句采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了游鱼“似与游者相乐”之态。 (3)《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清高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不敢轻意侮辱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_____ 。 (4)欧阳修在《醉翁亭记》中用排偶句:“_________ ,_________ ”,描绘出两幅对比鲜明的画面,准确而生动地写出了琅琊山有晦有明,交替变化的朝暮景象。 三、语言文字运用(21分) - 15 -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① 2017诺贝尔文学奖花落日裔英国作家石黑一雄。其作品以巨大的情感力,发掘隐藏在我们与世界联系的幻觉之下的黑洞,含蕴丰富,金相玉质,给读者别样精彩的感受。 ② 卡塔尔遭到各国断交且海陆空被全面封锁,运送食物的卡车无法进入该国,导致国内出现民众抢购物资的恐慌潮,许多超级市场万人空巷,商品被抢购一空。 ③ 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栏目《国家宝藏》备受瞩目,其中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因为一个演讲视频火了。视频中单院长对故宫的各种藏品如数家珍,被大家誉为有智慧、金句多的“段子手”。 ④ 平昌冬奥会闭幕式上华美的“北京8分钟”让世界领略了中国大国之风采,而这些高 科技智能技术的设计与创作团队在幕后不断地交流磨合,坐而论道,分享了整个创作的缘起和故事。 ⑤ 十九大报告中提到,“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2018年首个季度,全国一线城市房价有所松动。但有人说房价会涨,有人又说房价会跌。随着市场的波动,两种说法此消彼长,不一而足。 ⑥ 世人说“北有季羡林,南有饶宗颐”。没有“明心见性”的澄明理性,不具备“知人论世”的能力,自然不能有如二位通儒大师这样风光霁月的胸怀。 A. ①④⑥ B. ②④⑤ C.③④⑤ D.②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 我们知道,现在中国很多家庭选择不生二胎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不想生,而是生不起,因为现在养育孩子的成本太高了。 B.日前,在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的年度食品安全热点科学解读媒体沟通会上,与会专家对2017年的食品安全进行了解析。 C. 阿里云正在不断扩大其在中国和亚洲市场的领先地位,己有超过100 家中国软件企业跟随阿里云的全球基础设施布局走向全球。. D.屠呦呦的丈夫李廷钊回忆说,研究青蒿素的时候,用作溶液的是沸点较低的乙醚,屠呦呦每天回到家都满身酒精味,后来甚至患上了中毒性肝炎。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3分) A. 但望先生能够鼎力相助,能得一枝之栖,就深感大德了。 B. 山水之中,河海之间,我们在此特备珍馐佳肴,来款待大家,欢迎各位前来出席本届论坛。 - 15 - C.自与兄台金陵一別,转眼间已十余年了,小弟甚是垂念,然天高地迥,只能与兄梦中一晤,甚憾! D. 看了你新出的大作,欣喜之余内心又觉惶恐,本想写篇序文,可惜只有八斗之才,恐难胜任。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根植于中华大地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先人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文化精华。然而,由于时代和环境差异, ① ,不管是摆放在博物馆还是故纸堆里,这些文化总是向外界表示着略显保守和僵硬的“面孔”。 ② ,才能成为鲜活、可亲的大众文化。可以说, ③ ,而是缺少把传统带入现代生活的创意。 21.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 九层之台,起于累土,万丈高楼平地起,道出了打好基础的真谛。 材料: 心境 复习 谦逊 不管风吹浪打 温故可以知新 虚心使人进步 虚怀若谷 心如止水 查缺补漏 不耻下问 充耳不闻 亡羊补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尼康退出中国,并不是被同行打败,而是因为毫不相关的行业:智能手机。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销量直线下滑,并不是因为其他方便面品牌崛起,而且因为美团、饿了么等外卖平台。打败卖自行车的店铺的也不是同行,而是共享单车。有人曾开玩笑说:“打败小偷的是移动支付。”这一切都像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 你对上述材料有什么看法?请结合材料内容及其含意作文,表达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④不少于800字。 - 15 -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考试答案 1.D【解析】A项,“美丽中国组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说法错误,以部分代整体。原文为“美丽中国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价值目标和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B项,“人的全面发展比生态整体繁荣更为重要”说法错误,属于无中生有,原文说“生态整体繁荣是美丽中国的基点,人的全面发展是美丽中国的最高价值目标”,文中并没有比较两者孰轻孰重。C项,说法错误,根据原文,应该是“广义上的美丽中国”才包含这三部分。 2.A【解析】题干问的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这是考查学生对论点、论据、论证以及论证结构等的把握,同时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辨析。A项,“从三个层面逐步纵深来展开论述如何建设美丽中国”说法错误,文章三个维度不是逐层递进的,而是采用并列式的。故选A。 3.C【解析】解答此类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C项,原文“审美意义上的社会是人与人的和谐共处、真诚相待,是公正、公平与正义的结合”,这与“实现自然生态和人类社会的共同繁荣”之间并没有必然联系。故选C。 4.D 5.C【解析】 A项,文章以冬天里寒冷的风雪为明线,以人生四季中的寒冷冬季、艰辛生活为暗线。 B项,结合文章主旨和人物性格可以体会到,这里的“平淡”并不是冷漠、麻木。看似平淡,是出于对生活规律的熟识与默认,表面的平淡是为了掩映难以言表的悲痛。D项,作者并不完全是强调生命的脆弱和人生的悲观。如,生命的火炉总是燃着的,哪怕火再少,光再弱,“我才三十岁,肯定能走过冬天”。这是作者对生命脆弱、无法挽留的慨叹。 6. C【解析】一方面,是指我心里开始向往菅芒花美丽的景致,另一方面,是指作者的心因菅芒花而浮想联翩。“蜿蜒”本指山路曲折起伏,这里指心里波澜。这句话说的是想到未来要去赏菅芒花,心底里顿时充满了一种强烈的渴盼和向往。人生虽然有许多的不如意,但是毕竟还有菅芒花可以欣赏,只要心中永远保持着预约的希望,人生就一定会变得灿烂和美好的了。 7.C【解析】 “以月之无情衬人之有情”错,从第四段的描写来看,月是有情的,故作者说“如您不信,请问明月”。 8.①结构上:由金陵风物引出金陵人物,进而挖掘金陵的文化内涵。② - 15 - 材料取舍上:以与金陵有关的杰出人物为主,以金陵的风物景色为辅,表现了金陵深厚的文化内涵。③手法上:大量引用古诗词,运用想象和各种修辞手法,使全文笼罩一层浓厚的诗意,体现金陵的独特魅力。 【解析】根据题干要求,抓住“绝代”二字,从内容组织和手法运用方面来回答本题。作者先写了金陵的那些鸟语花香的地名,如朱雀桥、乌衣巷、秦淮河、桃根渡……,引出金陵的人物,如孙权、曹操、周瑜、李煜……进而挖掘金陵的文化内涵。在结构安排上由实到虚;以与金陵有关的杰出人物为主,以金陵的风物景色为辅,表现了金陵深厚的文化内涵。在展现金陵的文化内涵方面,作者大量引用古诗词,运用想象和各种修辞手法,使全文笼罩一层浓厚的诗意,体现金陵的独特魅力。本题要求回答“怎样”展现金陵的绝代的,就要从材料取舍、结构安排和艺术手法等方面着手。 9.示例一:我认为原来的题目更好。理由如下: ①从内容上看,题目更为具体。“金陵”点出写作对象,“春帷掩映的绝代”表现金陵的特点。②从结构上看,总领全文。“春帷掩映”与下文所写金陵人生活的华美绮丽、热闹繁华形成呼应;“绝代”与下文所写的金陵的儒雅、风骨呼应,形成严谨的整体。③从艺术效果上看,体现了鲜明的感情色彩,表现了作者对金陵的推崇。 示例二:本文的题目可以改为“一去一断魂”。理由如下:①从内容上看,意图更为明显。用夸张的手法,突出了金陵给人的感受和影响。②从结构上看,与开头呼应,又总领全文。“一去一断魂”与下文所写金陵地名、金陵儿女、金陵山水、金陵生活、时代更迭等内容相呼应。③从艺术效果上看,“一去一断魂”显得更为含蓄,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解析】本题可以认为原题目好,也可以认为用“一去一断魂”做标题好。在理由的回答上,要从文本的内容、结构安排、主旨和艺术效果等方面考虑。 10.D 【该句的意思是“近世的士大夫,在没有显达以前,喜欢指摘时政,等到被进用以后就不这样了,这是靠说话求晋升罢了,你不要这样做”。其中“时事”是“指陈”的宾语,而不是“被进用”的主语,因此,“时事”后面断开,排除 AC 两项。“则不然”中的“然”是代词,代指前面的“指陈时事”,句中的“是”字也是代词,意为“这”,两个词不能连用,中间断开,排除 B 项。】 11.B 【“用来惩罚犯有重罪的人”不当,黥是用来惩罚犯有轻罪的人。】 12.C 【歪曲文意,文中写郭申锡对李参是控告,不是上奏弹劾。】 - 15 - 13.(1)京东的盗贼抓走了濮州通判井渊,于是调郭申锡为濮州知州,未满一个月,就捉到全部凶手,杀了他们示众。(执,抓走,1 分;悉,全部,1 分;徇,示众,1 分;大意 2 分) (2)辽、夏二国依赖岁币很丰厚,改变(破坏)和平难道对他们有利,一定有办法招致和平。(厚,丰厚,1 分;有以,有……的办法,1 分;致,招致,1 分;大意 2 分) 【参考译文】 郭申锡字延之,魏人。自己说是唐朝代公郭元振的后人。进士及第,任晋陵尉。有百姓上诉说弟弟被人杀害,郭申锡察看他脸色恐惧而哭得不悲哀,说:“我抓到了凶手,不就是你吗?”逮捕此人讯问,果然是这样。过了好久,任博州知州。州中兵士出去戍守,有人想胁迫众人作乱,郭申锡杀了一人,对二人处以脸上刺字的刑罚,这件事得以平定。事情上奏朝廷,仁宗说:“小官办事能如此,岂是容易得到的?”马上用他为御史台推直官,多次上疏议论政事。派他到庆州审问狱案。京东的盗贼抓走了濮州通判井渊,于是调郭申锡为濮州知州,未满一个月,就捉到全部凶手,杀了他们示众。召为侍御史,就任知杂事。张贵妃死后追行册封、起修园陵,张尧佐为节度使兼侍中,陈执中的宠妾杀害婢女,余靖说胡恢有丑恶行为,高若衲说范祥开启边境冲突,郭申锡都加以弹劾。他屡次讥斥权贵幸臣无所颇忌,皇帝对他说:“近世的士大夫,在没有显达以前,喜欢指摘时政,等到被进用以后就不这样了,这是靠说话求晋升罢了,你不要这样做。”间谍报告说契丹派使者前来,朝廷命令郭申锡体察情况安抚河北,还京任盐铁副使。考察黄河决口,因控告李参失实,贬为濠州知州。皇帝公开张榜在朝堂上,说郭申锡欺妄诬陷,以警告在位官吏。不久加直史馆、江宁府知府,再为盐铁副使,进为天章阁待制、邓州知州、河中府知府。种谔攻取绥州,郭申锡说:“边患将要从此开始。”等到谅祚死去,郭申锡要求摒弃以前的仇恨,允许谅祚之子袭爵,并且说:“辽、夏二国依赖岁币很丰厚,破坏和平难道对他们有利,一定有办法招致和平。只要有大将镇守边境,不去邀功生事,就好了。”著作《边鄙守御策》。以给事中告老退休,去世,年七十七。 14.B【解析】B项,“但诗人其实并没有做梦,是诗人看到今日……感觉恍若梦境”说法错误,“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诗句中是诗人真的梦见了家乡的海棠,抑或诗人假托梦境表达思念之情,并非见眼前之景感觉恍若梦境,“海棠开”并非眼前所见之景。 15.①故园之思(怀乡之情)。写故园海棠花 开、眼前燕回絮飞的美好春色,寓情于景,抒发思乡之情;②爱春、惜春之情。春光明媚,诗人爱之欲餐,抒写爱惜 春天之意;③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诗人在春光中孤独地老去,抒发枉抛光阴之叹。 【解析】本诗首联开头点题,写春晴怀念故园的海棠。写梦只是一种手段,目的在于表达思念之情。颔联、颈联写梦醒之后,眼前所见之景。第三句,“万物皆春”明点“春” - 15 - 字。作者从春日海棠开花,想到万物回春,又联想到自己将要老了。春天的景色和青春的少年,是很和谐的,都富有生气。可这里把春景和老人摆在一起,形成一种对比,是生气勃勃和衰飒老气的对比。这里有意拿春景来反衬自己虚度年华,寄托了无限感慨,也激起了对春天的热爱。第四句中“一年过社”暗点“春”字。这里说的是春社。燕子是候鸟,过了春社日(春分前后),才从南方海岛上飞回。这一句和上句相呼应,以燕子飞回,补充说明“万物皆春”,使人感到花也春,鸟也春。颈联的出句写空中浮云,时多时少,故天色像青像白、或浓或淡,正是初晴景象。对句以直白之语,将柳絮将飞又堕的神态写出来。这柳絮像是要掉下来,却又飞上去,飘个不停。这一联也是形容“万物皆春”,使人感到天空也是春,柳絮也是春。最后一联说,无奈这美好的春日风光吃不得,那么就让诗歌把它招引到翡翠美玉做的酒杯中来吧。作者一反其意,说春光“餐不得”;却又天真地设想:吟诗,让诗把它引到酒杯里,就可以连同酒一起喝下去了。正是用这种浪漫天真的构思,表现了作者热爱故园春光的真挚感情。题干要求回答的是“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故回答本题时,要结合关键的诗句,分点回答即可。即:从故园之思、爱春惜春之情、年华老去,愁对春光的孤寂之情等方面回答。16.(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4)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 17.B【解析】①金相玉质:比喻文章的形式和内容都完美,也形容人相貌端美。正确。②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或新奇事物引起轰动的情景,这里使用不当。③如数家珍:好像在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通常用来形容某人对所讲的事情十分熟悉。④坐而论道:原指坐着议论政事,后指空谈大道理。望文生义。⑤不一而足:原指不是一事一物可以满足的。现指同类的事物不止一个而是很多,无法列举齐全。使用语境错误。⑥光风霁月:形容雨过天晴时万物明净的景象,也比喻开阔的胸襟和心地。 18.D【解析】A项,“的原因并不是因为”重复累赘;B项,成分残缺。在“2017年的食品安全”后加“热点问题”。 C项,“扩大”与“地位”搭配不当,可将“扩大”改为“巩固、提高“等。 19.A【解析】A项,一枝之栖:只求得到一个藏身的地方,是自谦不存奢望的求职用语。B项,珍馐佳肴是指珍奇名贵的食物,这里称自己准备的饭食。不得体。 C项,垂念,是指别人想念自己,这里是自己想念对方,故错误。D项八斗之才:比喻才高。与“内心又觉惶恐”“恐难胜任”不符。可改为谦辞“才疏学浅”。 20.①这些传统文化往往被束之高阁②传统文化只有融入现代生活③ - 15 - 我们从来不缺少传统(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1.答案示例: 心如止水,充耳不闻,不管风吹浪打,道出了良好心境的真谛。 查缺补漏,亡羊补牢,温故可以知新,道出了及时复习的真谛。 虚怀若谷,不耻下问,虚心使人进步,道出了谦逊好学的真谛。 【解析】本题考查续写能力。就本题而言,解答时先要对材料的词语意思进行理解归类,然后再比对示例句子,分析其句间关系,最后参照示例作答即可。 22.【解析】作文要想准确立意就必须仔细审题,整体把握材料核心内容。材料里列举尼康、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自行车的店铺等被打败的原因都不是同行业的竞争,而是其他行业的异军突起对他们的冲击使他们遭遇失败,打败小偷的不是大盗,不是警察,而是移动支付,是因为移动支付使得人们不用现金进行交易,而且交易需要密码,这些使得小偷不容易得利了。材料最后问:“敌人”在哪里?你想过吗?这就是要求考生多角度思考被打败的原因,这是运用提炼中心法和由果溯因法去立意,从被打败的原因都不是同行业的竞争来立意:要有长远目光,视野要开阔,而不能狭隘,这样既能发现机遇也可以发现危险,保持一个足够开阔的视野,每当有新鲜事物发生、新兴行业兴起的时候,多去思考一下,说不定想到的某些点,就串联成线,就可以比别人早一点看到未来,早一点抓住机遇,让你一不小心成就了伟大的事业。也可以立意为:要善于发现机遇、抓住机遇,成就自己。由果溯因还可以立意:要学会变通、懂得适时变革创新;忧劳兴国,逸豫亡身;骄傲使人落后;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没有人能永远强大;奋斗一直在路上等等。科幻小说《三体》中所说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从这个也可以立意:适应社会发展、适应百姓需求才是企业生存的生命线,找对发展目标才是硬道理。 【参考】现阶段打败你的不一定是对手而是一个过路人 最近,尼康退出中国,裁员两千人。 很多人以为尼康是被同行打败,没想到居然是毫无相关的行业。尼康直接宣布破产的真相:受智能手机普及的影响! 中国有一部很牛的科幻小说,名字叫做《三体》。里面有句话,叫做:“我消灭你,与你无关。” 这句话真够嚣张跋扈,但却充满大智慧,说明了大趋势,揭示了整个人类世界前进和发展的基本规律。 - 15 - 比如,今年康师傅和统一方便面的销量急剧下滑,不过它们的对手真不是白象、今麦郎,而是美团、饿了么等外卖。 比如,打败口香糖不是益达,而是微信、王者荣耀。在超市收银台这个消费场景,过去顾客在排队缴费的时候无聊就往购物篮里拿上两盒口香糖,而今天大家都在看微信、刷朋友圈、玩王者。 比如,共享单车,一块钱,随便骑,骑到任何地方,停下,锁车就走,不用管。这个东西一出来,黑车司机哭了。卖单车的店铺、修自行车的小摊子,生意都一落千丈,关门是迟早的事情。 怎么样,大趋势是很残酷的,它杀人是不眨眼,也不会流血的,根本不见红。 说声对不起?不好意思,不关我的事,我根本没关注到你,只是一个不小心,让你倒霉了。这就叫:我消灭你,但与你无关。 在这个跨界打劫、飞速变化的时代,你永远也无法想象下个竞争对手,你也很难猜到新兴的什么行业就打败了传统的什么行业。 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保持一个足够开阔的视野,每当有新鲜事物发生、新兴行业的兴起的时候,多去发散思考一下,说不定想到的某些点,就串联成线,就可以比别人早一点看到未来,早一点抓住机遇呢。 你不自我革新,不自我变革,就只能等着别人来革你的命。 既然“羊毛出在狗身上,由猪买单”,同样““我消灭你,与你无关”。这是今天的状况。 - 15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