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12 发布 |
- 37.5 KB |
- 9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民九年级思想品德全册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地球村的形成 学科 政治 总课时数 3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 第一课 页 码 第 2 ——5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人类的居住大环境-----地球入手,简述地球概况,随之从科技发展和国际交往的密切程度出发,人类似乎居住在茫茫宇宙中队一个小村落-------.同时展开讲述了地球村的形成原因。 教学目标 1、 了解地球概况和人类概况,准确定位自己的生活环境。 2、 学习掌握地球“变小”的原因,从交通工具、通信方式、网络建设以及电脑的升级换代方面,但是从根本上还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教学重点 1、地球村的形成原因 教学难点 1、中学生如何面对网络 2、对比古今通信方式,分析他们的优缺点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地球仪、长城挂图、文学作品《论语》 教学流程 第 一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我们学习过地理知识,那么今天我们再次一起来看我手中的地球仪,找同学说出对地球概况的一些基本认识, 一开始上课就把学生的热情拉回到课堂 从旧的知识入手,逐步引入到新的教学内容中 二、讲授新课 我们了解了地球是宇宙中唯一有生命的庞大星球,那么是不是地球上的人们都比较遥远难以交往呢?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地球村的形成” 1、展示地球仪 2、提出问题,让同学回答 3、教师总结学生回答,简要讲述地球概况,从感性角度对地球予以认识 分组讨论:地球“变小“的原因 同学感悟: 1)随着现代科学的迅速发展,地球在人们的感觉中变小了,各国之间虽然距离遥远,但犹如近邻 2)通过网络,人们可以与世界上的其他地方便捷交往 学生两人一小组,任选一题进行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A、交通工具的迅速发展,人类的行进速度大大提高 B 通过激烈讨论,每个同学在自己的小组展示自己的观点,避免部分同学因性格内向不敢在全班发言的弊端。 积极讨论,锻炼思考问题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 4、让同学读课本P4—P5阅读两则材料,思考“天涯若比邻”的真正含义 提出问题:你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使用网络?电脑、网络对现代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 2、让同学来分别展示小组的讨论成果,并适当的加以点评 、通信(讯)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技术的全面运用和电脑的升级及普及 C.经济全球化增加了商品交流的机会缩短了人们消费需求的距离 根本上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板书设计 地球村的形成 1. 地球村的形成原因 2. 地球村形成后对各国的影响 3. 电脑、网络在当今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村里的生活很不错 学科 政治 总课时数 3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第一课 页 码 第 6——11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从人类的居住大环境-----地球入手,一分为二的分 析了地球村的美好生活和地球村的烦恼(资源问题/南北问题/文化问题/环境问题),最后让同学为世界居民提出号召和建议. 教学目标 1、明确网络给学习、生活带来的前所未有的改变 2、了解各国互相交往的优点及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重点 村里的美好生活(经济、文化) 教学难点 经济全球化及中国如何应对(相关政策、时事资料)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地球仪、著名人物挂图 教学流程 第 二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地球村一旦形成以后,就如同我们当前的每个村落一样,面临着生活的问题,地球村的生活怎么样呢?我们今天来看它带给村民美好的生活 二、讲授新课 1、可以寻找一下歌曲,如一些奥运会等大型世界活动中曾采用过的音乐或者歌曲 活动一:阅读教材P6的两则材料,思考下面问题:1、你认为当今世界各国人民频繁往来的原因是什么? 2 认真聆听,学会欣赏 学生快速看资料,并思考刚才的问题 激发他们的热情,对地球村的生活充满渴望 能通过材料,培养语言资料的概况能力并适当的加以发挥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 、人际范围的交往扩大产生哪些影响 活动二:填表(P8) 思考两个问题:选择外国商品的原因以及中国产品走向世界的主要原因 二、展示挂图、物品(中国)并让同学讲述自己了解的世界其他国家的代表人物和事物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但是全球化不应该导致文化的单一,而应该是更加繁荣趋向多元化发展 从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品牌效应方面陈述答案 学生说出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人物和事物;谈谈自己了解的其他国家的代表事物和人物 客观看待我国在经济方面的国情,并培养民族自豪感 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并扩大同学们的知识视野 板书设计 村里的生活很不错 1、 邻里交往很方便 经济全球化 2、 互通有无好处多 多元的世界文化和灿烂的中华文化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村里烦恼也不少 学科 政治 总课时数 3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第一课 页 码 第 12 ——14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内容分析了地球村的烦恼(资源问题/南北问题/文化问题/环境问题),最后让同学为世界居民提出号召和建议. 教学目标 1、客观看待人类当前遇到的难题和困惑,从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文化问题、南北问题分析 人类自己为了生活更美好”地球村”更文明,同学分组通过查2、阅资料提出合理建议 教学重点 如何解决地球村的烦恼 教学难点 地球村形成后对每个国家及个人的影响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地球仪、长城挂图、文学作品(《论语》最好)、著名人物挂图 教学流程 第 三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既然在上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村的美好生活,那难免的一些烦恼和问题我们也要客观看待,今天共同探讨地球村的烦恼 二、讲授新课 1、播放我国或者世界的最近几年的自然灾害(气候变化方面) 一、资源问题 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为了资源,不同国家和民族发生了冲突 讲述:我国资源的现状:自然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相对短缺、严峻) 仔细看视频,思考视频反映了当前地球上存在哪些问题 列举:人类为了争夺资源而引起的冲突(两伊战争、海湾战争、南非战争等) 思考:我国被称为“地大物博”,但是现在也面临资源问题,我国资源短缺的原因有哪些?当今政府的解决方案是什么? 从视频的角度引发同学的思路,给以直观的认识 培养对珍惜资源的感情 联系时事,培养对生活的观察能力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 当前我国政府解决的方案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搞好节能减排工作和发展循环经济 二、环境问题 因为工业化进程大加快,全球工业生产带来的废弃物和污染物排放严重超标 三、文化多元会造成同一问题的不同看法以及分歧,讲述刮痧等事情在外国人眼里的认识 四、南北问题 地球村形成了,但是并非象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更大的考验 五、问题的激化――战争 地球村的生活既充满希望和机遇,但也充满了危机和挑战 活动:看教材P13并思考相关问题; 讨论: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有哪些?我国为解决环境问题采取了哪些战略? 怎么对待文化差异? 如何防止文化迷失现象的发生? 学生结合世界历史知识谈自己的感受 以一次战争为例,具体说明战争给人类带来的危害。 学会尊重别国文化,保护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地球村的形成既是机遇也是挑战 文化这部分也可以单独进行一课时,或者结合第二课时里面的文化方面的单独组合 板书设计 村里的烦恼也不少 1、 资源问题 2、 环境问题 3、 文化问题 4、 南北问题 5、 战争的危害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中国的声音很响亮 学科 政治 总课时数 1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一框 页 码 第19-20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此节课通过新旧中国的对比,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以充满自信和富有原则性的声音,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理解、响应和支持。 教学目标 通过相关时事材料的列举、讨论,使学生对中国的国际形象、重要地位产生感性认识,从而树立全球观念。 教学重点 中国的声音响彻世界各地 教学难点 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声音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制作“弱国无外交”、“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表现”材料板 教学流程 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1、师:展示“材料板”。同学们,展示的材料说明什么? 朗读课文导语 2、指导学生朗读P19“导语” 3、师:当今中国以充满自信和富有原则性走向世界。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中国的声音很响亮”。 通过教师的引导,使学生置身于一个讲原则、负责任、守承诺的大国风范中。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二、讲授新课 中国的声音很响亮 4、师:引导学生阅读P19的二、三自然段。 5、师引导学生思考:①新中国为何能发出响亮的声音?②中国的声音为何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 阅读P20材料1~3,并根据内容思考和回答二个问题。 通过阅读材料,思考问题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到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发出的声音富有正义。 三、小结 6、师总结:新中国在经济、科技和军事上取得了巨大成就大国地位日益提升,发出的富有正义和建设意义的声音,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认同。 小组讨论:感悟中国的声音很响亮和中国的大国风范。 通过讨论总结,使学生看得到一个中国是一个讲原则、负责任、守承诺的大国。 四、课堂练习 P20“想一想” 板书设计 综合国力(领土、资源、经济、军事、外 中 交等实力) 国 中国的声音响彻世界各地 原则立场(求和平、谋发展、负责任等表 的 现) 声 音 很 富有正义 响 国际社会关注中国的声音 亮 坚持原则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中国的大国地位 学科 政治 总课时数 1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第二课第二框 页 码 第21-26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第二框《中国的大国地位》是对第一框进一步说明,从中国“是最大的发展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是贸易大国”三个方面,分析了为什么中国能够有这样的地位和和作用。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知道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全球观念。 教学重点 “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 国”、“是贸易大国”。 教学难点 中国“贸易大国”(成就与挑战)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发展状况”板表 教学流程 第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1、引导学生从自己的感性知识着手、谈当今世界上哪些国家的声音很响亮及原因。然后把目光聚集在我国,从哪些方面阐述我国的大国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问题。 认真回顾和积极思考 引导学生树立全球观念,维护世界和平。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二、讲授新课 2、引导学生阅读P21“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3、讨论①中国的现实国情②中国取得长足发展③中国面临的矛盾。 4、引导学生阅读P23“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5、组织讨论①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②中国在联大拥有否决权。6、引导学生阅读P24“是贸易大国” 7、讨论:①贸易成就②贸易中挑战 阅读课文并根据内容思考、讨论和回答下列问题。 引导学生认识到,正因为中国的大国地位,才导致中国的声音很响亮,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 三、小结 8、师总结:面对世界形势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中国正通过发展不断提升自己的大国地位,使自己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理顺大国地位的表现。 培养学生对国力提高的自豪感和平等、开放、参与的国际意识。 四、课堂练习 中国的大国地位还表现在哪些方面? 板书设计 现实国情 中 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 长足发展 国 面临矛盾 的 中国的作用 大 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地 拥有否决权 位 是贸易大国 成就 挑战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 学科 政治 总课时数 3/3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 名称 第一单元世界大舞台 第二课中国的声音 页 码 第26 ——31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第三框从另一个角度对第一框进行说明,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有原则的,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教学目标 1、知道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了解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方面的贡献 3、能够用事实说明中国是一个负责任、讲原则的大国,并积极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做贡献 教学重点 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教学难点 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关注和搜集当前的一些时事材料,以备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探究、分析 教学流程 第 3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回忆:前面提高到的一个问题,为什么中国发出的声音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1、要求学生自学教材三目内容,并思考P27小活动和P28、P30三个问题 2 思考回答,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发出的声音体现了一个讲原则、负责任、守承诺的大国风范 1、学生自主阅读,思考 问题 2、学生讨论交流 既巩固前面所学知识,又引入本课新的主题,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 1、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寻找观点,提高认识 2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 、老师巡视,观察学生学习和讨论情况 3、根据学生学习和答题情况进行指导、点拨、释疑和归纳 教师完善补充,突出重点 单元练习相关题目 3、学生回答教材中的问题,并可提出问题 学生自己先归纳 、增强学生合作学习能力,并获取一定学习经验 3、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把握知识,形成技能 形成观点,达成共识 板书设计 第三框 中国是个负责任的国家 一、维护世界和平 1、和平是当今世界的主题 2、中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推动世界经济发展 1、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又一主题 2、中国积极推动着世界经济发展 三、对自已的行为负责 1、中国是一个负责任的国家 2、中国对国际社会负责的表现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第三课 中国的道路 学科 政治 总课时数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三课第一框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页 码 第 32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部分旨在帮助学生认识我国现阶段的基本国情,了解党在现阶段实现现代化的基本路线。 教学目标 知道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和世界眼光,认识到我国处于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以及同发达国家之间存在的差距;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走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 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 2、 党的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 教学难点 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多媒体 教学流程 第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引导学生一起简要回顾中国的进现代史的变迁,并引出现代化这一主题。 1、先提出问题: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是什么?接着让学生看“阅读角”的材料 2、提出问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本部分由教师讲解) 3、要求学生完成 引导学生回顾历史,进而进入本课的学习。 1、让学生阅读P33的材料,找出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是什么 2、结合“阅读角”的材料加以理解 3 1、用事实帮助学生理解。 3、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 “小调查”、“资料卡”、和“想一想”三个栏目。 4、提出问题:为什么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提出问题: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是什么?(由学生归纳总结) 6、课堂讨论: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有哪些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老师到各组予以指导 7、提出问题: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本环节以教师讲解为主) 归纳总结 见《点拨王》P15 1----12题 、学生填写调查表、阅读资料卡、对“想一想”提出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在旁边给以指导 4、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5、学生抢答 6、全班分六个小组进行讨论 让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要掌握的知识。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5、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6、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分析能力 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板书设计 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一、 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 1、 当代中国的历史坐标--------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什么? 3、 为什么说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 走中国特色现代化之路 1、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标什么什么? 2、 党的基本路线是什么?其核心内容是什么?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中国的道路 学科 政治 总课时数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三课第二框 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制度 页 码 第 38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环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它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性质。因此,本框内容是基础。 教学目标 知道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感受不同所有制经济所具有的不同作用,用平等的眼光看待非公有制经济;从经济制度分析社会主义现代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增强对党对社会主义的热爱之情,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教学重点 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教学难点 坚持我国现阶段经济制度的原因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教具学具:多媒体 补充材料:有关东风公司、人民商场、双星轮胎厂等所有制情况 教学流程 第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1、用多媒体播放东风公司、人民商场、小吃摊点等画面。 2、提出问题:我国现阶段是单一的公有制吗? 1、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2、让学生阅读资料卡内容,并结合我市经济让学生了解多种经济成份。 3、提问: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生活中的地位是什么?发挥着这样的重要? 4、完成P40的调查表 5、提问:现阶段,我国除公有制经济以外,还存在着哪些非公有制经济? 6 1、观看画面 2、学生自由发言。 1、学生看书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 2、让学生列举身边所接触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3、让学生阅读P39的资料卡内容,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 4、学生相互交流完成调查表。 5、根据调查表回答问题 6、学生仔细琢磨原因。 2、用学生的亲身体验来理解课本知识。 3、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5、学生有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 、提问:现阶段,我国为什么要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呢?(本部分主要由教师讲解) 引导学生归纳本课所学内容 P17页单项选择题、及14题。 其他学生补充遗漏。 板书设计 有中国特色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及发挥的作用 现阶段,我国除公有制经济以外,还存在着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 我国现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的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1课时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一单元世界大舞台 第三课中国的道路 页 码 第 40 —— 48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框是从政治方面对党的基本路线进行具体阐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学习,认识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教学难点 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宪法》文本,《开国大典》影像资料 教学流程 第 4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预设 预设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1、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播放《开国大典》影像资料 1、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卡,具体阐述人民民主专政的含义 2、指导学生阅读法律文库 3、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4、指导学生阅读专家视点 5、指导学生阅读 6、讲解 7、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讲解 观看,分析新中国成立的意义 1、学生阅读,并牢记我国宪法中的有关规定 2、阅读理解 3、学生绘制各主要国家机关关系图,回答小调查的问题 4、阅读理解 5、阅读理解,回答小调查的问题 6、认真倾听 7、阅读理解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1、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国家的性质 2、让学生懂得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由宪法做出的明确规定 3、让学生更直观地认识到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地位和作用 4、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意义 5、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民主党派及其作用 6、让学生认识中国政治协商会议的性质及职能与方针 7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 8、本课主要学习了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其中根本的政治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单元训练题相关内容 8、领会感悟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和政府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以及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含义 8、巩固基础知识 板书设计 第三框 有中国特色的政治制度 一、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制度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在关爱中成长》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在关爱中成长 学科 思品 总课时数 1课时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 年级 九年级 册次 下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一框 《在关爱中成长》 页码 第46~48页 (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分析: 在理解他人的关爱和关爱他人方面,初中生面临着一些矛盾。一方面,他们需要与人交往,渴望他人的社会关爱。另一方面,大部分学生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众多亲人的宠爱,往往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认为从父母等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因此,本课对此做出引导是十分必要的。 二、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编写此课是为了让学生感悟和体验生活中的种种关爱,学会对关爱自己的人感恩。 教材编写突出了初中学生的生活话题。本课采用分享感受、绘画、诗歌创意等方式,让学生充分调动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体验在生活中自己得到的关爱与帮助,体验感恩之心。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众多亲人的宠爱,往往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习惯,认为父母等周围的人对自己的爱是理所当然的。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主人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爱的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人与人之间有关爱,我们的社会也有关爱;②许多政策,法律和公益活动,都将关爱带给需要帮助的人;③懂得这些关爱的手带给我们的帮助。 能力目标:①明白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关怀;②社会也对我们提供了帮助。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①要把爱心撒在我们的周围;②对于关爱我们的人,我们应心存感激,常怀感恩;③把爱心播撒在我们周围。 教学重点 明白我们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他人、社会的帮助。 教学难点 对于关爱我们的人,我们应心存感激,常怀感恩之心。 (三)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师深情的说:“我们的成长是一个奇迹。这个奇迹的发生,得益于我们的自身努力,更是这一份份沉甸甸的关爱,伴随我们从懵懵懂懂走向明白事理,从青涩走向聪慧成熟。 2、师:没有太阳的照耀就不会有绚丽的彩霞,没有他人的关爱,我们就难以成长。 3、引导学生阅读《关爱铸就灿烂》一文。 4、师引导学生设想: (1)妈妈,老师和社会的关爱对姜馨田的成长产生了什么影响? (2)你在成长过程中受到过哪些关爱? 5、师承上启下:不仅人与人之间充满关爱,我们的社会也处处有爱。 倾听 阅读 思考 踊跃 发言 由课文的导语导入,说明他人的关爱是个人成长的重要动力。 通过阅读《关爱铸就灿烂》一文中姜馨田的事迹,让学生感受人与人之间的关爱。 通过设置两个思考问题,培养学生深层次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 三、归纳总结 6、小活动:列举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互助与关爱的规定和活动。 7、师: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得到过他人的关心和帮助,对这些关心和帮助我们的人我们要心存感激。现在就让我们拿起笔来,把自己的感激之情告诉他们吧! 8、引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感悟角”。教师注重引导学生看到,关爱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并对我们生命的成长、人格的成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9、总结:在我们每个人的背后,都有无数双关爱的手。我们应用心记住那些关爱过我们的人,把爱心播撒在我们周围,让更多的人得到关爱。 10、布置作业。 写信 朗读 感悟 倾听 让学生从自己所知道的知识中列举出一些给我们带来关爱的规定和活动,培养学生观等,周围事物,关注社会的习惯。 通过写感谢信,激发学生的感恩之心。 通过诗句,使学生感悟关爱在生活中的作用。 总结本框内容,在第一框和第二框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一)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关爱是一门艺术 学科 思品 总课时数 1课时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 年级 九年级 册次 上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第四课第三框 《关爱是一门艺术》 页码 第54--57页 (二)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分析: 国家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政策,具体说,就是要兴建一种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这就要求生活在这个社会中的人们 都能够关爱他人,能对他人伸出自己的手,并懂得表达爱的方式。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是国家的主人翁,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此方面的教育。 本课是在前两课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让学生明白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 二、编写的意图和特点: 编写此课是为了引导学生认识到: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假如我们只去关爱他人而不注意方式,反而有可能会伤害他人。所以,我们在关心和帮助他人时面临的实际问题。本课通过静心反思,分析故事,信件回复等方式,促进学生认识到:关爱别人首先要尊重别人,而且不能苛求回报,还要面对可能的误解与压力,关爱真的是一门艺术。他人的感受 三、学生情况分析: 青少年在表达对别人的关爱时也往往忽略他人的感受,有时甚至“好心办坏事”,伤心别人。因此,教师要让学生设身处地地站在被关爱者的角度思考:为什么有时候善意的关怀反而成为一种伤害?什么样的关心和帮助是他们最需要的?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2)知道伸出援助对方的感受; (3)明确乐于助人是一门艺术。 能力目标:(1)知道关心和帮助别人要注意爱心的传递方式; (2)明确关心和帮助他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回忆自己的爱心传递方式; (2)注意尊重他人; (3)正确对待生活困惑。 教学重点 明确乐于助人是一门艺术 教学难点 注意方式,学会尊重他人;正确对待生活困惑。 (三)教学流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一、 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1、 师:乐于助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中的很多人都会为他人伸出援助之手。但是,大拿给你伸出帮助之手时,是否考虑到对方的心理感受呢? 2、 带你的同学阅读《特殊的岗位》一文。 3、 引导学生分析:班主任为什么不把真相告诉恬恬呢? 4、 倾听 阅读 讨论 发言 齐读 导入承接前面两部分,让学生在明白为什么要对他们进行关爱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关爱他人还是有艺术的。由此导入新课。 带领同学看图,让学生说说同样是关爱的行为,为什么你的同学不接受前面两位同学而接受第三位同学的好意呢?然后引导学生阅读后面的总结部分。 1、 想一想:(全班分组讨论) (1) 你曾经帮助过别人吗?当时你是怎么做的?对方反应如何? (2) 别人在帮助你的时候有让别人受不了的言行吗?你当时的感觉如何? (3) 你曾经有过好心办坏事,助人不成反伤人的经历吗?现在想一想,怎么处理更好呢? 回忆 讨论 反思 阅读 讨论 分析 回信 让学生细细阅读体味文中班主任的用心,并自由谈论对此问题的看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理解问题的能力。 通过看图并谈看法,使学生联系实际,并逐步得到结论。 对“想一想”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回忆并反思,然后小组讨论,可以激发学生联系自身,提高他们的认识水平,给大家以启发。 三、 归纳总结 6、“实践营地”: (1)阅读信件 (2)讨论现实生活中类似的例子。 (3)分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 (4)回信、帮助“沙漠寻者”,正确认识自己的行为,学生避免类似的困境。 7、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师:关爱他人是一门艺术。假如我们只懂得爱心需要传递,而不注意传递爱心的方式,不考虑被帮助者的心理感受,也许反而会伤害被帮助者。因此,要谨记:关爱和帮助他人,首先要学会尊重他人。 8、布置作业。 归纳 总结 作业 设置“实践营地”使学生理解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水平。 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归纳,完整学生的知识体系,强化对本课重、难点的认识。起到提炼、升华知识的作用。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这是我的责任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3课时 单元章节名称 第二单元第五课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一册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页 码 第 58—79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课标要求】 1.要求学生“体验行为和后果和联系,知道每个行为都会产生一定后果,人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2.“知道责任是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理解承担责任的代价和不承担责任的后果,努力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3.“懂得人因不同的社会身份而负有不同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 4.“能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逐步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奉献精神。” 【教材地位分析】 这一单元属于“我与他人、社会”的版块,目的是与初三学生共同探讨,作为社会的人应该如何对待他人与社会所赋予的责任。而学生应当认识到每个人在受惠于社会和他人的同时,必然要有所付出。这种责任源于社会关系中人们彼此之间的承诺,而且,随着学生社会化进程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承担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多。 本单元“共同生活”分三部分内容,体现了三个方面的要求,“伸出你的手”体现情感要求,本课“这是我的责任”体现行动要求,“心中的天平”体现原则要求,它们共同突出一个主题“爱”,即 “关爱他人”、“奉献社会”。 本课三个部分之间是递进关系,第一框强调责任意识的重要性,第二框强调要以行动承担责任,第三框强调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承担责任需要付出心血甚至生命。本课最后设计了实践栏目,经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编写意图和特点】 1.中学生能否成为一个负责任的公民,不仅直接关系到中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而且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本课内容的学习,有利于帮助学生形成服务社会、奉献国家的责任意识,树立为中华崛起而努力学习的人生目标。 2.具有强烈的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长大成人的重要标志。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但一些中学生缺乏应有的责任意识,不能自觉承担自己的责任,严重影响了自己的健康成长。本课内容正是针对这一现状设计的,有利于帮助学生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材编写紧密联系学生生活实际,通过对材料情景的分析、思考,赋予学生情感教育,使学生感到通俗易懂,容易接受。 【学生情况分析】 由于学生自身、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原因,一些学生缺乏起码的责任意识,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习惯。因此,教师要利用好丰富的学校、家庭、社会资源,取得家庭、社会等方面的配合,形成合力,加强对学生的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对自己负责是具有责任感的最起码的表现,同时还要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2.懂得 “人必有责”、“人各有责”,做到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3.强调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承担责任需要付出心血甚至生命。 【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从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方面明确自己的责任,并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能够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明确自己负有的责任,增强责任意识;勇于承担自己的责任,学会对自己负责、对他人和社会负责任,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强调养成强烈的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帮助学生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做一个有责任的公民要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热心公益,服务社会。这不是一朝一夕所能解决的。因此教师要倾注精力,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学生养成做事负责任的习惯。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养成强烈的责任意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教材、纸、笔。 教学流程 第 1 课时 第一框“长大成人的标志”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导 入 责 任 由 己 及 他 人 【情景导人】 指导学生阅读p58故事,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的人生航船上,如何承担自己的责任。 第一框 长大成人的标志 师:一个具有责任感的人不仅对自己负责,还会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1.对自己负责 【情景聚焦】 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问题:p59上述现象反映了现实生活中的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 全班阅读,一人朗读。 看图说话p59 引发联想。 故事惊险,情景感人,寓意每个人的人生航船多险峻。鼓励学生思考怎样承担属于自己的责任。 与 社 会 , 正 反 事 例 对 比 明 辩 责 任 【想一想】 p59有的同学认为:对自己负责太简单了,很容易做到。你觉得是这样吗?你怎样理解对自己负责? 【接力棒】 指导学生分析p60的句式,规定活动规则,然后进行交流。 2.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故事续编】 按p60的故事情景,请学生续编,引导学生在两难选择中学会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案例分析】 呈现反面案例,通过小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明白:不承担责任会给他人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 反思 归纳 思考、交流 活动 续编故事并说明理由。 阅读p61案例,进行讨论,并把主要观点记录下来。 通过学生生活中三个司空见惯的不负责任的事例,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生活中不负责任的行为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后果和危害。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并根据原因归纳总结如何才能对自己负责。 本环节是上一环节内容的延续,通过活动,给学生一个交流展示自己观点的平台。 引起学生思考,并通过对续编故事正反结果的对比,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后果进行分析和感悟。 让学生理解承担责任要付出代价,但不承担责任会带来严重的后果,受到法律制裁。 板书设计 第一框 长大成人的标志 1.对自己负责 对自己负责的重要性 如何才能对自己负责 2.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不负责任的行为带来的后果和危害 如何对他人和社会负责 第 2课时 第二框“播下责任的种子”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直 接 导 入 进 行 探 究 师:每个人都首先应该明白自己有哪些责任。 第一框 播下责任的种子 1.牢记自己的责任 【说一说】 说出教师、医生、军人的责任各是什么?得出结论:“人必有责”,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场合扮演者不同的社会角色,承担相应的责任。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肩负着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种种责任。 【讲一讲】 让学生思考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肩负哪些责任? 交流课前采访父母、教师等不同身份的人的责任,明确每个人都必须承担责任。 尝试分析自己在家庭、学校、社会中的不同身份和不同责任。 通过采访,让学生明白“人各有责”、“人必有责”,“多种角色多种责任”。而只有那些履行责任的人,才能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社会的肯定。 深 入 探 究 拓 展 探 究 2.承担自己的责任 【想一想】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典故说明了什么道理? 结论:首先要立足本职,承担自己的责任。 【情景聚焦】 P63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列举几种比较典型的关于责任的错误观念,从反面告诉学生,承担责任要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 【小活动】 指导学生制定“志愿者活动计划”,如让学生考察社区内残疾人群在生活上的主要困难,向社区管理部门提出改善的建议。组织一次志愿者活动,在社区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公益服务。通过指导激发学生积极参加志愿者活动的热情,明白热心公益、服务社会是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方式。 【小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除了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两个方面之外,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思考典故并结合身边的事例,拓展分析立足本职的重要性。 看图并结合自己的体验思考和感悟。全班齐读p64黑体字内容。 进行社会公益活动,要订计划,有准备,有记录。注意安全,注意积累活动技巧。 讨论p65,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记录精彩观点。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随着自己社会化进程的发展,在社会生活中承担的角色也越来越多,承担的责任也会越来越多。 故事浅显,寓意深刻。“要扫天下,先扫己屋”,立足本职是负责任的基础。 培养学生分辨是非,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了解、同情、帮助弱势群体,增强责任感;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增强实践技巧。 以上几个环节有递进性,围绕“怎样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这一主题,步步深入。 板书设计 第一框 播下责任的种子 1.牢记自己的责任 明确自己肩负哪些责任? 2.承担自己的责任 如何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第 3课时 第三框“用生命践责”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复 习 提 问 导 入 联 系 实 际 1.提问: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除了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和热心公益、服务社会两个方面之外,我们还应该做些什么? 2.师点题:在一些特殊情况下,承担自己的责任需要付出心血甚至生命。 第三框 用生命践责 【阅读角】 1.指导学生阅读美文,感受白衣天使用生命践责的高贵品质。 2.指导填写p67电子邮件。 复习p64黑体字及p65“小讨论” 阅读p65“用生命践责” 学生有感情地自我阅读、感悟, 本框承接上框内容。复习巩固、提问点题、自然导入。 美文感染力强,引发学生表达对英雄的哀思和崇敬。 感 悟 交 流 复 习 巩 固 情 感 升 华 【小活动】 指导学生交流课前所收集到的为了责任而舍生取义的故事并进行讨论,懂得舍生取义是用生命践责,升华情感。 【实践营地】 指导学生阅读理解p67-68三个情景设置,并从他们是怎样做的,为什么要这样做,有什么意义这几个角度去设问。 【接力棒】 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并完成接力游戏。对精彩语句予以摘抄记录,通过教室黑板报展示交流。 填写p67电子邮件。 交流故事并进行讨论,懂得舍生取义的可贵,升华情感。 阅读、理解情景,用本节课所学观点回答问题 。 思考、交流、展示。 培养学生多种途径收集资料的能力;通过对丰富素材的交流讨论,达到以点到面、内化情感的作用。 既起到指导学生运用本课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又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作用很大。 通过情景思考,学生对“责任”会有自己全新的认识。设计意图在于给学生一个平台,展示和交流自己的认识。 板书设计 第三框 用生命践责 立足本职 从小处着手、从身边做起。 服务社会 热心公益、服务社会。 奉献精神 用生命践责。 《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 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3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心中的天平 页 码 第 69 —— 79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用什么样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如何求得帮助,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呢?通过对《心中的天平》这一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及其社会意义,了解合作的普遍性,理解良好的合作必然是公平的合作,以及公平合作的重要性,能辨别生活中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采取正确的态度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自觉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本节课《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是这一课的第一框,主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让学生意识到公平对个体情感、积极性的影响,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领悟到公平与权利、人格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公平与合作、效率、秩序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让学生从自身的体验出发,在感受个人需要公平的基础上认识到社会也需要公平,并引导学生思考:“当每个人都需要公平、渴望公平时,大家对公平的理解是否一致?”,为学习第二框《什么是公平》,理解公平的含义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知道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个人人格完善和潜能开发,能够树立公平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到公平有利于社会稳定与发展,有利于个人人格完善和潜能开发,能够树立公平意识。 教学难点 辨别生活中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一架天平、学生搜集的故事及亲身经历。 教学流程 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预设 预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1、出示一架天平,提出问题:天平是用来做什么的?如果天平的准星不准了会导致什么后果? 2、当你遇到下列情况时,你心里会怎么想?①当班级同学交不起学费时…… ②当同学遭遇不公平对待时…… ③当社区存在不公平现象时…… ④当有人恃强凌弱时…… ⑤当有人弄虚作假,骗取荣誉时……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导入新课:“每个人的心中都有自己的天平,人们用它来衡量生活中的人和事。心中的天平如果失衡了,人们就会失去前进道路上的参照物,变得无所适从。公平就是这样的天平。”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通过让学生认识天平的作用,以及对身边存在的一些不公平事例的思考,在此基础上导入本课,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衡量人与事的天平,即公平。 二、讲授新课 1、出示自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读课文: (1)为什么人们需要公平? (2)为什么说公平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3)为什么说公平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 2、在学生阅读讨论的基础上,进行讲解: (1)通过“想一想”引导学生说一说这些不公平会损害人们的哪些权利和利益?指导学生在“细细品味”中认识到公平对于人的情感、观念、选择的影响;在“实话实说”活动中让学生讨论他们日常受到的不公平待遇以及当时的感受和对自己的影响,感受公平的 1、按照自学目标自学课本P69—P72的内容。 2、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有关问题,与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和讨论。 3 先出示自学目标,让学生依照目标有目的地通读课文,可以让学生先对所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并通过同学之间的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对一些观点有一定的认识,为后面活动的开展做好铺垫。 重要性。在上述活动的基础上归纳:“公平可以保证个人的权益,影响人的情绪、观念等” (2)通过“小讨论”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三个和尚没水吃?”让他们认识到:只有公平的付出,公平地获得利益,才能形成良好的合作;在“实话实说”活动中让学生列举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关于公平合作的事例,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公平对于合作的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的排队方式和标准,通过让学生“想一想”分析不同排队方式中存在的效率和公平问题,并通过学习“专家点评”,得出公平与效率兼顾的原则。 、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讨论和各种课堂活动,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 4、认真做好课堂笔记,并将自己所学与身边的事情进行对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充分利用教材中的事例,加上各种学生易接受、易参与的活动,让空洞的说教变成了一个个鲜活的生活场景,学生在活动中不自觉的受到熏陶,自然就能很快接受所学的知识。 三、小 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 1、公平可以保证应得利益,提高积极性,开发潜能; 2、公平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3、公平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 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总结本节的有关内容,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归纳所学知识,并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所学知识完整、系统,及时内化。 四、课堂练习 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 自身感受 1、出示练习:(1)、请结合生活实际填写下表: (2)、请结合自身的感受谈谈不公平会带来哪些消极的影响。 2 积极思考,结合自己的感受完成相关的练习,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对学生的回答及时给予恰当的评价。 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板书设计 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 公平可以保证应得利益,提高积极性,开发潜能; 公平是合作的前提和基础; 公平有助于提高效率、维护秩序。 《什么是公平》教学设计 十 课题名称 什么是公平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3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心中的天平 页 码 第 69 —— 79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在现实生活中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去做?用什么样的手段去解决问题?如何求得帮助,以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呢?通过对《心中的天平》这一课的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解公平的含义及其社会意义,了解合作的普遍性,理解良好的合作必然是公平的合作,以及公平合作的重要性,能辨别生活中的公平与不公平现象,采取正确的态度客观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公平现象,自觉树立公平合作的意识。 本节课《什么是公平》是这一课的第二框,是在学生学习了《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认识到公平对个体情感、积极性的影响,使学生在切身体验中领悟到公平与权利、人格之间的关系,认识到公平与合作、效率、秩序之间的关系等知识的基础上,重点阐释公平的含义,让学生了解公平的首要意义在于基本权利上一视同仁,在利益分配上合情合理,拥有选择的权利。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公平与权利、义务、责任、收入、分配、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防止学生狭隘的理解公平的含义,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材料或者身边的事例。采取辩论、讨论、对话、话剧等多种形式,尽可能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导”出他们对公平的理解,并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归纳出公平的含义的三个层面。 教学目标 阐释公平的含义,了解公平的首要意义在于基本权利上一视同仁,在利益分配上合情合理,拥有选择的权利。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公平与权利、义务、责任、收入、分配、生存与发展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公平的含义 教学难点 突破学生对公平的狭隘的理解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学习材料《偏心的老鹰》、《公平不是平均》、《要求》、《公平世界》学生搜集的故事及亲身经历。 教学流程 第 2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1、提出问题:为什么说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 2 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思考、交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导入新课:既然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平呢?对于这个问题,不同的时代,不同阶层的人,不同的个体都会有不同的诠释。通过本节课的需要可以让我们比较全面的理解公平的含义。 3、板书课题,并引发学生思考 通过让学生回顾上一节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另一方面让学生的认知产生冲突,既然个人和社会都需要公平,那么究竟什么是公平呢,新课导入水到渠成。 二、讲授新课 1、组织学生分组对书中关于公平的三个观点进行讨论。 2、组织学生推荐三名学生分别表演教材中给出的三个素材,并及时提出问题: (1)一视同仁是否都是公平的?一视同仁需不需要前提条件?在什么情况下一视同仁才是人们渴望的真正公平?并引导学生认识到:公平不是绝对的,一视同仁是需要前提条件的。但是在基本权利方面,人们应受到一视同仁的公平对待。 (2)通过班级排座位的问题,同时组织学生学习《偏心的老鹰》、《公平不是平均》引导学生认识:公平不仅仅是分配结果的完全均等,更要每个人享有其应得的利益,承担其应有的责任。 (3)在组织学生表演“高中择校”后,进一步学习材料《要求》。引导学生认识:公民自由地行使选择的权利也是一种公平。但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当个人无法改变环境时,要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公平是一种自由选择,正是不同的选择决定了我们今后的生活,因此要慎重对待自己的选择。 1、积极配合老师分组进行讨论,组内成员分工协作,各抒己见,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并在讨论的基础上达成基本的共识。 2、积极推荐本组成员参与表演,并认真观看表演,积极参与讨论。 3、认真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发表自己的见解。 4、认真学习教师所发的补充材料,并结合教材中的观点加以阐释,积极发表自己对公平的看法。 5、认真思考并积极地做好课堂笔记。 让学生分组对教材中提供的素材和观点进行学习和讨论,不仅体现合作学习的思想,而且通过学生的讨论,各抒己见,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借鉴,更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的分组进行合理的指导,使分组科学合理。 3、阅读P74框中的内容,提出问题:你认为还可以从哪些方面来理解公平?并组织学生学习补充材料《公平世界》启发学生的思路。 在分组学习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学生的现场表演,让教学更有感染力。通过适当补充课外教学资料不仅开拓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使他们学以致用,增强应用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小 结 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归纳:公平应该是 1、在基本权利上一视同仁; 2、在利益分配上合情合理; 3、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在教师的引导下认真总结本节的有关内容,充分发表自己的感受,归纳所学知识,并认真做好课堂笔记。 对所学知识及时进行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使学生所学知识完整、系统,及时内化。 四、课堂练习 材料分析: 某校举行篮球比赛,在一场关键比赛中,裁判误判一球,参赛一方八(2)班篮球队长要求改判,遭到裁判拒绝。于是八(2)班篮球队认为比赛不公正,退出比赛。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 (1)假如裁判确实误判,那么他的做法公平吗?为什么? (2)你想对八(2)班的篮球队员说什么? 积极思考,结合自己的感受完成相关的练习,并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通过适当的练习,使学生能应用所学的知识分析身边所发生的事情,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此环节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评价。 板书设计 什么是公平 在基本权利上一视同仁 在利益分配上合情合理 有自由选择的权利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努力维护公平 学科 政治 总课时数 1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心中的天平 页 码 第69 —— 79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让学生在了解公平的重要意义的基础上,以实际行动努力维护社会公平,营造公平的社会氛围。 教学目标 是学生能够树立公平意识,理解自己在维护公平时所负有的责任,以及正义的制度是维护公平的保障。 教学重点 个人维护公平 教学难点 制度保障公平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教材、教师用书、小黑板、学生搜集的故事及亲身经历。 补充材料 教学流程 第3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问:为什么人人都渴望公平?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75页《给老师的一封信》,分析魏泉在受到不公平对待时,采用什么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老师提问:当你受到不公平对待时,你是怎么样处理的? 引导学生阅读P76页短文《一毫米的距离》,分析波尔这样做的原因 归纳:维护公平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体现了个人道德水平,也是形成公平社会的重要条件。 教师提问:关于“分粥”的问题 学生谈谈自己遇到过哪些不公平的事情?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一代表说出本组的观点。 学生思考后找两名学生回答,其他同学补充。 学生反省自己是否做过待人不公平的事情。 学生将归纳的结论记到书上。 学生讨论怎样分粥最公平 让学生体会到维护公平的重要性。 让学生懂得要采用正确方式维护自己的权利。 让学生懂得个人维护公平需要智慧 让学生懂得,我们希望别人公平对待自己,同时我们也要公平对待别人。 增强学生维护公平的责任意识。 让学生懂得公正的制度是人们获得公平的保障。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看P78页《专家视点》 社会公平要靠大家维护,维护公平,首先要反对对自己不公平的对待,同时我们也要公平的对待别人,但个人力量毕竟有限,需要公正的社会制度来保障。 P79页第二小题填表。 学生选择某种不公平现象,合作探究能否有好的制度,使之得到改善。 学生将教师的总结记入笔记。 学生当堂完成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对本课知识有个整体的了解,从而自觉地维护社会公平。 巩固学生对本堂所学知识的掌握。 板书设计 受到不公平对待,采用正确方式维护公平 个人维护公平 要公平地对待别人 努力维护公平 (公正、正义的制度) 制度保障公平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学科 政治 总课时数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1课第一框 页 码 第 80 ——82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一个内容。本课介绍宪法的相关知识理论性较强,相对枯燥,学生理解宪法的神圣性有一定困难。而学生只有准确认识和充分理解宪法的神圣性,才能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才能严格遵守宪法,勇于维护宪法的尊严。 教学目标 认识到“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能够从宪法的效力方面说明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树立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的观念,进而产生进一步学习宪法的愿望,增强宪法至上的观念。 教学重点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教学难点 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补充材料 教学流程 第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活跃课堂气氛。 可以让学生在情景中感受宪法与普通法律的不同。 二、讲授新课 三、小 结 通过拟人化的法律家族聚会活动,引出宪法与普通法律关系的讨论,引起学生对宪法神圣性的关注。 1、列举《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中违反宪法的有关规定,指出该《办法》必须进行修改。 2、向学生显示宪法的部分内容,学生回答相关的法律有哪些。采用各小组竞赛的形式来活跃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在“法律文库”中呈现一些法律知识 4、绘图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学生对书后的思考题进行讨论或辩论。 学生课前分小组查阅资料。 学生根据法律知识回答教材提出的问题。 学生绘图说明宪法和普通法律的关系。 学生看书归纳 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理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首要地位,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主要意图是检查学生对“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的理解程度。 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的观点,同时培养学生利用工具书的能力。 检验学生本框内容的学习效果。 加深学生对宪法权威性的理解 四、课堂练习 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普通法律必须依据宪法来制定,并只能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否则将被修改或宣布无效。 1、做教材P82页填表,说明普通法律是宪法内容的具体化。 2、请你用一句话或一副图说明宪法与普通法律的关系。 学生讨论,每组抽一代表说出本组的观点 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 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 普通法律不得与宪法相违背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宪法规定了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2/4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法治时代 页 码 第 83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二个内容。此单元,在全册教材中属重点篇目,因为,我国要建设法治国家,就必须重视未成年学生的法治教育,特别是对其进行宪法教育,使其树立宪法意识,而本课是宪法的本质部分,在本单元乃至本册教材中都处在重要部分。因此,本课的教学直接关系到学生诸多法律知识理解与把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宪法规定了国家和社会生活中一些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普通法律只是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内容规定上体会宪法的地位及权威,深刻理解宪法具有总章程的意义。 教学重点 懂得宪法规定的是国家生活中最根本的问题,而普通法律只规定国家生活中某一方面的问题。 教学难点 体会宪法的地位和权威。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教材、点拨王练习册、小黑板。 教学流程 第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探求新知: 1.出示预习课文的内容: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有哪些? 2.指名回答。 3.教师加以引导。 4.让学生朗读。 1.学生自学课文一遍。 2.学生回答。 3.学生边读边把重点的内容用笔勾画出来。 4.学生自由的朗读三遍。 5.学生理解记忆。 让学生知道学整篇课文的目的是什么?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理解记忆能力。 二、交流新知: 三、总结知识: 四、巩固应用知识: 五、拓展知识: 5.根据自己的理解把重点的内容背诵下来。 6.让学生默读“法律文库”中的内容。 1.根据第83页“法律文库”介绍的一些国家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但还不全,针对此完成下列问题; 2.同学们是否查阅了我国宪法和某一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 3.教师可进一步举例说明。如: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和公民受教育权方面等。 4.教师加以评点。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懂得了什么? 请同学们完成第84页,宪法与普通法之间关系的举例说明。(5分钟) 回家上网查阅:更多的,我国宪法和某一普通法律的相关规定?并举例说明 6.学生默读“法律文库”。 1.学生交流讨论以下问题:(1)我国的中央国家机关由哪些部分组成?(2)我国的国家标志应该包括哪些? 2.已查阅了的同学举手,并举例说明理由。 3.同位互相交流。 4.小组同学举例说明,加以验证。 学生各自说出不同的内容。 学生分小组举例说明。 查阅记载,宣传宪法规定的有关知识。 让学生了解我国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任务、性质、根本制度等。 让学生在交流讨论中,明确我国宪法规定的全面性的最根本的问题。 检查自学的效果。 为了使学生更进一步的懂得宪法与普通法律之间的关系。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检查学习效果。 把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 板书设计 (1)国家性质 (2)国家的根本制度 国家和社会生活中、 (3)国家的根本任务 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 (6)国家机构及国家标志等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一课时 版本名称 人民版社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三单元法治时代 页 码 第 84-85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课是九年级思品(全一册)第三单元“法治时代”中第七课“神圣的宪法”中的第三目内容。此课本在本单元中属重点篇目,因为学生已明白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和法律地位,且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因此,上好本课直接关系到学生对宪法权威和地位理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过程与方法:懂得权利和义务是相统一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到宪法是维护每个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与每个公民生活息息相关、用自己的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教学重点 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 教学难点 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教材、点拨王练习册、小黑板。 教学流程 第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知: 二、探求新知: 三、巩固新知: 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事例: 1.提问: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主要有哪些? 2.板书课题。 1.学生自读课文内容: 2.教师根据教材中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作进一步的介绍与列举。 1.出示:书本第84至85页中的“空格练习”。 2.出示:宪法还规定了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和公民必须履行的基本义务? 3.公民享有的权利和要履行的义务是统一的。任何公民不得只想享有权利而不想履行义务。 1.分析第85页至86页两个典型案例,要求:学生先了解材料之后,分组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材料一问题: (1)齐某想要维护自己的什么权利? (2)在具体的部门法中找不到与此案直接相关的法律条文,但齐某的合法权利却能得到维护,原因是什么? 材料二问题: 如果你是蒙某,你如何利用宪法为自己的权利辩护? 旧知识的迁移作用,导课。 目的是让学生明白:公民所具有的权利是宪法赋予的,任何人无权剥夺。 通过此题的思考练习,使学生对公民的基本权利有进一步的了解及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的理解。 通过案例分析,目的是告诉学生,宪法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权利,也是维护公民基本权利的武器,所以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和了解宪法。本环节的两个案例要说明的道理是一致的,所以上课时应灵活掌握。 帮助学生了解一些法律知识,同时,让学生学会利用这些法律知识来解决问题。 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总结回顾今天学习的内容。 五、课堂小结: 六、课外拓展练习: 2.自学第86页“法律文库”中的宪法规定。 3.教师讲解:宪法和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公民都应当积极学习宪法、宣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相信同学们了解了宪法规定的公民基本权利,更懂得了宪法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书。为此,每个公民都应该熟悉它、把它落实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真正提高宪法观念、用宪法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请举例说明宪法就在我们身边,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 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板书设计: 1. 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也规定了公民必须履 行的基本义务。 公民基本权利 2.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的保障书 3.宪法是每个公民维护其基本权利的武器。 4.宪法与每个公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们要遵守它,维护它。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神圣的宪法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4/4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七课第四框 更严格的制定和修改程序 页 码 第 87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环节是对前一环节内容的补充和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检测,它是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程序这个角度说明宪法的神圣。并且是通过比较宪法和普通法律制定和修改程序的三个不同之处,突出宪法的神圣性的。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以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原因; 2、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3、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树立宪法观念。 教学重点 让学生明确的认识到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以及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的原因 教学难点 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观念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初步树立宪法观念。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宪法的部分内容材料;关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材料(补充)。 教学流程 第 4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1、提出问题: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1、先独自思考,然后可以和同桌进行讨论,将前3节的知识回顾起来。 1 二、讲授新课 2、明确告诉学生:“宪法是我国根本大法的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1、向学生出示“宪法的部分内容材料内容”,要求学生把P87面的表格填写完整。 2、在学生填写时进行巡视。 3、从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主体、通过的人数和公布的机关三方面进行小结。 4、根据上述内容自然过度:请同学们讨论一下,(1)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为什么要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2 2、学生从思维上将本节内容和前面所学的知识衔接起来。 1、认真学习“宪法的部分内容”,然后填写表格 2、学生填写表格。 3、学生对照自己填写的情况进行思考和对比。 4、学生结合本课前后所学的内容分组展开讨论。 5 、引导学生对前面学习的内容的回顾和巩固。为本节教学做好知识方面的准备。 2、使学生从思维上将本节内容提前纳入到前面所学的知识结构之中。从而导入新课。 1、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了解学生的填写情况,同时给予必要的引导。 3、一是使学生通过对比知道自己填写时的不足;二是让学生对该知识有完整认识。 4、使学生通过讨论,对本课的内容有一个比较明晰的认识,从而形成本课的知识结构;同时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形成宪法是神圣的观念。 三、小 结 四、巩固提高 )举例说明,宪法的修改对具体的法律会不会产生影响? 5、根据学生讨论后的情况对学生进行指导, 6、先向学生介绍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相关知识,然后向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的宪法要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来制定和修改?最后对学生的讨论结果进行点评和小结。 1、以本节课 你学到了什么为话题,请学生结合上述内容,简要的进行小结, 2、创设疑问;为什么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并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和小结。 完成《单元训练题》1、5、8 、认真听取其他同学的讨论结果,并结合老师的评讲,对照自己的认识进行思考。 6、学生先听取老师的介绍,然后讨论问题。 1、学生进行小结 2、请个别学生回答,同时,要求其他学生认真思考。 5、进一步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的观念有一个整体认识。 6、学生对全国人代会的知识知道的较少,需要了解,同时对学生的视野进行拓展。 1、进一步使学生对宪法是神圣的的观念有一个整体认识。 2、即使本课内容前后照应,也使学生对全课有完整的认识。 板书设计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宪法的制定和修改的程 序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定与修改程序 有更严格的制 主体不同 人数不同 机关不同 无上的权威 宪法具有至高 问题 活中最根本的 规定了国家生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依法治国 学科 政治 总课时数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八课第一框 从行政诉讼说起 页 码 第88 —89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地位:本课是第八课的第一框题,第八课是按照从行政诉讼说起来引出依法治国这个中心,因此本课内容是前提和基础。 作用: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表明我国已选择了依法治国的道路,《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是依法治国的具体体现。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 教学重点 要让学生能够正确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理解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一定的难度,需加以探讨和引导。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教具学具:录像 补充材料:法律短片《一口痰引来的麻烦》:张某在街心公园玩耍时,不小心将一口痰吐在法院干警王某鞋上,王某以张某侵犯了其人身权利为由,强行将张某带到法院罚了他200元钱。 教学流程 第 1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1、播放法律短片《一口痰引来的麻烦》; 2、提出问题:普通公民处于弱势,状告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如同鸡蛋碰石头吗? 观看短片,感悟思考。 让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归纳为了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和监督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我国制定了《行政诉讼法》 二、讲授新课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 抢答:①什么是行政诉讼法?②国家为什么要制定《行政诉讼法》 讨论:①普通公民告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犹如鸡蛋碰石头,不会赢的;②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为老百姓服务的,工作上出差错是难免的,动不动就上法庭太不尽情理了。这两种说法对吗?为什么? 归纳总结 点拨王P54第11题 积极思考,抢答,归纳观点:我国宪法规定,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 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引导归纳总结: ①公民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是理所当然的事;②行政机关及工作人员更应该依法行政。 让学生回答: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说明了什么? 为学生创造愉悦的学习情境,在轻松的氛围中竞争。 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行政诉讼法: 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2、国家为什么制定《行政诉讼法》 3、行政诉讼案件的增多,表明中国已走上依法治国的道路。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依法治国 学科 政治 总课时数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八课第二框 谁都大不过法律 页 码 第 90 —93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地位和作用:本课是第八课的第二框题,此前,学生已经学了《依法治国》,这为过渡到本框题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本课的重点就是依法治国,所以此框题是这一课的中心。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帮助学生理解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培养学生学法、懂法、守法、护法 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的含义和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要让学生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一定的难度,需加以引导和探讨。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教具学具:录像、漫画 补充材料:1、法律短片《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2、漫画:点拨王P56—12题: 2003年10月25日,13岁的孙海独自在一家小商店中用12元钱购买了一只无产品质量合格证的某品牌保暖袋,随后用拳头将袋打热,放入贴身裤腰处取暖。不料这个温度高至60摄氏度的保暖袋没落至其右小腿上,留下了长20厘米、宽10厘米的创面。经治疗,用去医药费近3000元。事发一月后,当地消费者协会进行调解无果。孙海的父亲逐向法院起诉,要求店主王某赔偿医疗费、交通费和精神损失费等。 教学流程 第 2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1、让学生阅读书中短文《朝令夕改》 2、提出问题:国君为什么早上说定死罪,到了晚上又说没罪了呢? 3、归纳学生发言后,导入新课。 1、组织学生讨论:究竟是权大还是法大。 2、依法治国的含义 阅读短文,感悟思考。 让学生自由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谈到: 法治的最根本的标志,就是在法律与个人意志发生冲突时,是法律的权威高于个人意志,还是个人意志凌驾于法律之上。 将学生分成二组讨论,通过引导,归纳总结 让学生抢答 从学生熟知的情境入手,循序渐进,提高学生分析和归纳的能力,为导入新课作铺垫。 培养学生参与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 3、播放法律短片《侵犯了消费者的权益》 归纳总结 点拨王:P56 12题、漫画题 观看短片,思考问题:“怎样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让学生回答:公民应怎样提高法律意识 培养学生规范答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学会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一、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二、依法治国的含义 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四、公民应提高法律意识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喜中有忧 学科 政治 总课时数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三课第三框题依法治国 页 码 第 93 —96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自新中国建国以来,一直朝着依法治国的方向迈进,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特征,它彻底改变我国过去的人治历史,因而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也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教材就设计了《喜中有忧》,这一框题在第八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到在生活中,我国完善依法治国所采取的措施,以及存在的不完善的方面; 2、能力目标: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明确知道依法治国中的不足方面,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认真法律知识,用实际行动推动依法治国进程。 教学重点 依法治国在各领域内存在的障碍 教学难点 解决法制不完全的措施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幻灯片若干张 材料一:熊德明(女):重庆市云阳县人镇龙泉村农民 2003年熊德明的一名“实话”引发了全社会对欠薪问题的关注。 2003年10月27日温家宝总理路过龙泉村,熊德明“向总理说了实话”,反映丈夫的2300元工钱被拖欠。总理当即指示地方政府要解决好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六个小时之内好就拿到了被欠的工钱。熊德明一句“实话”直接促使重庆市开展百日欠薪大检查活动。北京市政府部门也宣布:今后凡是严重拖欠民工工资的企业将被赶出北京建筑市场。江苏广东湖北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维护民工权益。 材料二:2007年9月24 日,中央决定,由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对陈良宇同志的问题立案检查,免去陈良宇同志上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停止其担任的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委员职务。据调查,陈良宇同志涉及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违规使用社保资金、为一些不法企业主谋取利益、袒护有严重违纪违法问题的身边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亲属谋取不正当利益等严重违纪问题,造成了恶劣的政治影响。 材料三:肖扬的发言:2007年3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第五次全国行政审判工作会议上表示,人民法院正积极推进行政案件管辖制度的改革和完善,通过加大指定管辖、异地审理的力度,防止和排除地方非法干预,为行政案件依法独立公正审理提供制度保障。被公众形象地称为“民告官”的行政审判,通过异地审理的方式,能有效地克服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 材料四:图片以假买“假” 教学流程 第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1、教师提问:我国是在实施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障碍,你们能列举出吗? 2、根据学生列举的事例,教师进行归纳。 3、教师列举关于2003年度经济人物熊德明的事迹,由此引出拖欠农民工工资的违法行为。 4、教师列举陈良宇一案。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列举出身边有关反映社会存在的一些负面事例,如贪污、腐败、以权谋私等。 学生思考,分小组讨论,主要观点:我国法制不健全的问题。 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观察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认识列我国法制不完善的方面。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 5、播放短片《肖扬的发言》。 6、观察图片“以假买‘假’”提问,这幅图片反映了什么? 7、归纳总结 自由发言,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会谈到,我国贪污腐败现象较为严重。 观看短片,谈感受,感到有些部门徇私舞弊、贪赃枉法,阻碍了法制进程 实话实说: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存在的一些违法行为 启发学生善于自我剖析,明确自身要增强法律意识。 进上步明确依法治国中的忧虑,为下节课做好铺垫。 板书设计 依法治国 一、喜(整体) 1、制订并构成了“法律之网” 2、出台了大量的行政法规,为社会做出了大的贡献 3、司法机关公正执法 4、公民法律意识不断增强,自觉守法 二、忧(局部) 1、存在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不相适应的地方 2、一些国家机关不依法行政,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 3、有些司法部门徇私舞弊、贪赃枉法 4、有些地方公民的法律意识淡薄,时有违法行为发生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我们共同的责任 学科 政治 总课时数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八课第四框题依法治国 页 码 第 96 —98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依法治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而我国在依法治国的进程中又喜中有忧,因此有必要让每一个人积极参与到依法治国中来,树立法律权威,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教材设计了《我们共同的责任》,这一框题在第八课中起到总结归纳作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认识到生活中,依法治国需要国家各机关和人民群众参与推动的。 2、能力目标:通过师生合作探究,明确我们的责任,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及承担责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教学重点 1、依法治国需要国家机关和人民群众的参与; 2、我们应积极承担责任推动依法治国。 教学难点 我们应积极承担责任推动依法治国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教学流程 第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1、首先挑选部分同学分成两组,代表正反双方,组织辩论会,主题为“依法治国是政府和国家的事,与百姓有无关系”。 2、教师对辩论会进行归纳总结,得出结论“依法治不仅是政府和国家的事,也与老百姓密切相关”。 3、学生做P97的问题。 4、联系上一框节《喜中有忧》,警示大家依法治国阻力重重,但我们应承担自己的责任。 5、呈现P97“阅读角” 两方在教师的评判下展开激烈的辩论。 学生独立完成,再举手发言 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寓教于乐。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 三、小 结 四、课堂练习 6、教师归纳总结:我们应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我们的行为,保护合法权利,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由学生朗读该材料,并让学生各抒已见,谈感受。 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社会责任感意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依法治国是我们共同的责任,进一步提出号召和呼吁,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 板书设计 我们共同的责任: 1、 依法治国不仅是国家的事,也是老百姓的事。 2、 依法治国喜中有忧,我们应承担责任。 3、 呼吁:我们要学习法律知识,树立法律意识,依法规范我们的行为,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第一框 人民代表人民选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1/3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九课 人民代表的责任 页 码 第 99—103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认识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2)了解人民代表的资格、产生程序和组成结构。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增强学生对人民代表的敬意和自身的国家主人翁的意识。 教学重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难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一张《选民证》 教学流程 第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个 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二、讲授新课 1、向学生出示一张《选民证》,进行传看。由《选民证》打开话题。 1、向学生谈自己参加选举的情景和感受。将人民代表的选举程序融入之中,向学生介绍。 2、请一名学生朗读《选举时刻》。 3、由“你们参加过选举吗?为什么?”引出选民资格的话题。 4、引导学生解读P100面的“法律文库”。之后,要求回答P101最上面方框的问题。 5、以问题导入下一内容,我国公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什么意义?重点剖析“ 1、传看《选民证》。 1、认真听取老师的介绍,了解人民代表的选举程序。 2、学生朗读。 3、学生回答老师的问题,同时进行思考。 4、从老师的解读中了解选民资格(两个条件)。并回答问题。 5、在老师的引导下,认识我国公民拥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何意义所在。 1、通过观察实物,将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1、给学生一种真实和亲近感,吸引其注意力。 2、增强说服力和可信度。 3、由上一内容自然的过渡。 4、向学生介绍我国的选民的资格。 5、力争实现重难点突破。 6 三、小 结 四、能力训练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6、要求学生自读P102面的内容,回答:有了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们应该怎么行使呢? 7、创设疑问,引发学生的思考,“假若你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8、要求学生自读P103《相关链接》,并讨论回答P103下面的问题。 1、以本节课 我们学到了什么为话题,结合上述内容,简要的进行小结, 完成《单元训练题》1、2、3、7题。 6、自读后讨论回答问题。 7、讨论并回答老师的提问。 8、自读P103《相关链接》,并讨论回答P103下面的问题。 1、学生和老师一块进行回顾、小结。 当堂完成 、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7、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珍惜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意识。 9、培养学生的自主分析问题的能力。 1、也使学生对本节内容有完整的认识。 检测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 板书设计 选举的资格 人民代表人民选 选举的程序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我国公民参加国家管理的一项最基本的政治权利 人民代表的构成的特点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人民代表为人民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1/3 版本名称 人民版社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九课 人民代表为人民 页 码 第 104-106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框内容通过介绍人民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和闭会期间的职责履行,进一步阐述人民代表与人民之间的密切关系。 教学目标 ①了解人民代表的职责。②理解分析人民代表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③培养权利义务观念,增强人民主人翁意识。 教学重点 人民代表的职责。 教学难点 人民代表人权利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一张《选民证》 教学流程 第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一、新课导入 让学生复习回顾第三课第四框P4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由此引出: ①人民代表是“官”吗? ②人民代表的职责是什么? ③ 学生看P41-42教材。 学生回答,听清本框题要学习讨论的问题。 二、新课学习 三、课堂小结 人民代表应该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 1、引导学生阅读P104有事就找“冯代表”材料的基础上,由学生概括冯代表是如何积极履行代表职责的,并引导学生就“人民代表应怎样履行自己的职责”展开讨论活动。 2、教师进行归纳小结并板书——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力的“使者”。 3、说明人民代表要努力做到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情为民所系。 4、教师具体介绍人民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期间的工作情况和享有的法定权利,并通过P105相关链接中的资料说明人民代表所发挥的作用。 教师运用在互联网上搜集到的有关人大代表行使权利的案例进行分析说明。 5、教师板书——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的重要活动,代表人民行使审议权、提案权等各种法定权利。 6、教师利用自己收集到的的人民代表具体履行职责的事例进行讲解人民代表在闭会期间应该履行的各项义务。 7、教师进行归纳、板书——人民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 教师对学生回答进行点评、总结。 学生阅读P104材料,并分组讨论,教师提出的问题。 各组选出一个学生代表将本组观点进行归纳回答。 学生阅读P105教材正文。 学生齐读P105黑体字内容。 学生进行阅读教材P106正文内容。 学生分析回答教师提问。 学生自己领悟教材P106“聪”字的图解,并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归纳回答。 板书设计:人民代表为人民 1、人民代表是代表人民行使权利的“使者”。 2、参加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代表的重要活动。 3、人民代表在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的活动。 “假如我是人民代表”活动方案设计 一. 教学内容: 人民版九年级思想品德(全一册)第九课第三框——假如我是 人民代表.(页码P107-P108) 二.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让学生了解选举人民代表的程序,人民代表如何行使人民代表的权利,培养权利,义务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 2培养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参与合作能力. 三.活动准备: 1知识准备: ①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②人民代表的职责 ③人民代表的选举程序 2材料准备: ①查阅有关人大代表选举程序的有关资料. ②根据选举要求设计选民证、选票. 3组织准备: ①推选主持人,负责人民代表的选举,主持工作. ②分成若干提案小组. 4设备准备: 选举会场、录音机、磁带、投票箱一只. 四.活动过程: 活动二:模拟直选人民代表 1. 成立选举领导小组 2. 选民登记. 3. 以组为单位,参加“活动一”中提交的提案水平,推选出候选人. 4. 推荐监票人,计票人. 5. 主持人介绍候选人生平、工作简历、候选人发表、竞选演讲. 6. 选举 7. 计票 8. 公布选举结果 五.活动总结: 学生进行交流参与本次选举活动的感受,体会,教师对此此活动进行点评分析.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感悟幸福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单元章节名称 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一框 页码 第111—115 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民版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当今社会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社会生活环境越来越好。当代青少年“生在福中不知福”、“这山望着那山高”的现象日益突出,在生活中很容易放大自己的不如意,对幸福的体验往往是被动的、片面的。本框“感悟幸福”是让学生更多体验生活、了解生活,理解幸福的真正的含义,悟出幸福的真谛,激发学生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使快乐伴随自己成长,使社会更加和谐美好。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 2、学会品尝幸福,领悟幸福的真谛 能力目标:1、在生活中体验着幸福,感受幸福 2、幸福没有统一标准,也无法比较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学生谈感受到幸福的事,使学生去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品味生活,感受到幸福的乐趣,使自己健康成长。 教学重点 体验生活,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品尝幸福的味道。 教学难点 感受幸福,领悟幸福的真谛 教学流程 第 1 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一、导入新课 1、歌曲导入 学生齐唱《祝你平安》 师:歌词说的好“你永远都幸福,是我最大的心愿”,在现实生活中,你感到幸福了吗?你珍惜身边的幸福了吗?你是如何创造幸福的?对这些有关幸福的问题,今天我们学习第十课“幸福的味道” 幸福与我们相伴,人人都幸福,社会才更加和谐美好。通过歌曲导入,学生很快投入到课堂之中,激起学习的热情。 二、讲授新课 (一)千姿百态的幸福 1、“说说幸福”,让四位同学起来读P111-112的几个幸福体验。 2、以“幸福”为话题,做“接龙游戏”。 3、阅读“相关链接”,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幸福? 学生阅读后分组进行讨论,并完成“接龙游戏”,我感觉到的幸福是 学生阅读 1、 对过去的学习生活进行回顾反思,切实体验其蕴涵的幸福,体验幸福的快乐。 2、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 3、 通过阅读,理解幸福的含义。 (二)关于幸福的辩论 1、以“何为幸福”为话题进行争论 P112-114 争论一、二、三 2、引导学生阅读P113的“阅读角“ 把班级学生按男、女分成两大组开展辩论赛 抽一位学生站起来朗读,然后学生讨论金钱与幸福的关系。 通过辩论,使学生认识到幸福是一种主观感受,没有统一标准,也没有固定模式。只要我们在生活中用心体味,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 (三)细细品味 1、师:由于性格、经历、处境的不同,每个人对幸福的理解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人眼中的幸福是不同的 2、小记者调查:你觉得幸福的真谛是什么? 学生品读短文P114 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领悟幸福的真谛,并积极参加小记者调查活动。 使学生领悟到幸福的真谛,在生活中品尝幸福,享受快砾。 (四)归纳总结 1、师:其实幸福就在我们身边,伴随我们成长,只要我们用心体味,就能品尝到幸福的味道,做快 乐的青少年。 2、学生完成P115幸福清单。 学生讨论——自由发言 “幸福清单”使学生回味过去感到幸福的事,享受生活的快乐。 板书设计 幸福是千姿百态的 幸福的含义 感悟幸福 何为幸福 幸福的真谛 幸福的清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幸福是一种能力 学科 思想品德 总课时数 2 单元章节名称 第四单元 从这里出发 页码 书第115页 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一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学会从生活中感受幸福、发现幸福、创造幸福是人生的基本能力,也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即将面临初中毕业的九年级学生,一部分要继续升学,一部分可能要告别校园,此时,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指导与培养,让他们懂得如何通过培养兴趣、结交朋友、奉献社会、帮助他人等方式创造自己的幸福是非常必要的。本课的三框是层层递进关系,第一框重在感悟幸福,第二框主要是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和珍惜幸福,第三框是培养学生如何创造幸福。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教学,让学生学会发现生活中被自己忽略的幸福,并认识到幸福是要去发现和珍惜的。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幸福、珍惜幸福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善于发现幸福、创造幸福不仅给自己带来快乐,同时也让别人快乐,更重要的是能带来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谐一个集体、甚至和谐一个社会。 教学重点 1、 养学生发现幸福、珍惜幸福的能力。 2、 要学会回报他人、回报社会,有一颗感恩的心。 教学难点 要有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和珍惜幸福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多媒体课件 提前布置学生准备一些实物、照片、图片、文字材料作为自己“幸福的见证”。 教学流程 第 2 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执教者 个性化调整 一、新课导入 师1、我有个学生叫周唤(化名)她的家境非常贫寒,母亲患有精神分裂症,父亲是个罗锅,并患有心脏病,不能干重活,房子很破,家里一贫如洗,有个刚刚成年的姐姐外出打工挣点钱供她上学生活,父亲一直鼓励她好好学习,她自己也很勤勉,懂事上进。我通过家访了解这些情况后,汇报到学校,学校为她减免了学杂费,我也为她提供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她很感激,学习更加勤奋。 看完案例后请评价她的生活! 师2 1、生认真、看听材料 2、学生讨论 (1)她的生活很不幸。 (2)但她也是幸福的。 因为有:父亲、姐姐爱她,学校、老师关心她帮助她,而她也用上进、勤奋来汇报亲人和老师。 从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入手,使学生易于接受,易于理解,为下面的学习作好铺垫。 师可作适当的启发和点拨。 二、新课 (一)发现幸福 、同学们说的很好,她生活的不幸是显而易见的,但关键是大家能从她不幸的生活中找到点点滴滴的幸福,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善于发现幸福、珍惜幸福那是一种能力!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十课第二框《幸福是一种能力》(板书框题) 活动(一) 听故事 每个人一生中都在不停的追求幸福,但他能不能发现自己已拥有的幸福这很关键,现在我们一起阅读赖静文的故事。问: 1、赖静文有一双发现幸 福的眼睛吗? 2、赖静文拥有哪些幸福? 生阅读书117页“我是幸福的“ 生举手回答问题 老师的点评不仅是给学生的赞赏和鼓励,更重要的是将本案例和今天要学的知识紧密联系,当自然过渡到新课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学习能力了 “我是幸福的”这篇作品,是发现幸福的典型案例,我把它放到这儿用比较适合,有助于引导和启发学生。 活动(二)考考你 赖静文有双发现幸福的慧眼,你有吗?下面我们分环境来讨论: 1、你在家庭生活里享有哪些幸福? 2、你在学校生活里享有哪些幸福? 生讨论预设:我有一个温暖和睦的家、我的父母很爱我、我们家住着宽敞明亮的大房子、我生病了父母为我忙前忙后等。(生广泛的回答) 生讨论预设:老师的关爱、不辞辛劳的谆谆教诲、同学的关心理解、考试取得了好成绩、受到老师同学的赞扬等。 分环境说有利于学生思维,有利于组织答案。 3、你在社会生活里享有哪些幸福? (活动三)小讨论 师:通过上面的活动,我看到很多同学都能发现自己的幸福,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有这样的一双慧眼呢? 生阅读116页两个穷人 的故事后问: 1、甲乙谁有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 2、评价乙的表现 师:同学们说的对,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会犯乙一样的错误,他们总是抱怨自己没有幸福,其实他们并不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幸福的慧眼。 师继续:有的时候,蒙住我们眼睛的是太多的欲望,总希望得到更多、更好的。欲望本身不是坏事,但过分了,就会成为累赘,就会影响我们的心情。 生讨论预设:我依法享有受教育权、社会不准启用我们未成年人从工、为了我们健康成长净化社会环境等。 生:甲。他做到了知足者常乐。 生:乙拥有比甲更多的幸福,但他没有看到自己已拥有的,而是太关注自己没有的。 学生认真思考,细心体会,影响我们幸福感的除了我们心粗、这也是不是个更本原因? 通过故事说明:发现幸福的能力并不是人人都有的,目的是让学生对照自己的行为进行反思。 帮学生找到缺少幸福感的症结。 活动(四)想一想 列出你最想实现的10个愿望:(大家自由讨论) 问:1、为什么会有这些愿望? 2、如果让你留下7个愿望,你会删去哪些? 3、如果让你留下5个愿望你会删去哪些? 4、这说明了什么问题? 师总结:是的,欲望过多,不仅会成为我们的累赘而且不能实现时,还会产生挫折感,也就不会拥有幸福的感受。所以,愿望应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来确定。 师语言叙述过渡标题。 通过以上学习,使我们知道了拥有一双发现幸福的眼睛很重要,但这是不够的,我们还必须要拥有珍惜幸福的习惯和能力,才能长久拥有幸福! 学生自由讨论,最后选代表起来说理由。 生讨论预设: 说明了有些愿望并不是必须的,有它无它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设计这个活动是向学生阐明一个道理:欲望太多,难以实现,会影响人的幸福感。 通过教师的语言过渡,使生明白这节课所要掌握的两种能力是紧密相连的。 (二)珍惜幸福 活动(一) 寻找幸福源泉 师:1、我们生活中拥有的幸福都是怎么来的呢? 生思考可归纳出: (1)、别人的付出、辛苦劳动换来的; 学生归纳不出时教师可启发引导。 2、拿出你的“幸福见证”,讲出你最幸福的故事! 活动(二)感恩幸福 1、你是怎样对待别人的辛苦劳动和付出给你换来的幸福? 2、你能为给你带来幸福的人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结束语: 同学们,我们是幸福的,我们要学会珍惜幸福,珍惜与爱我们的人在一起的每一个日子,珍惜与他们每一次相处的感动和开怀,让家、班级、学校、社会在相互幸福和感恩中更加和谐! 全班齐唱 《感恩的心》 (2)、在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相处的过程中体验到理解、信任、支持和帮助时产生的。 (3)、国家社会精心创造来的; 每小组选一个代表讲。 生可以从三个环境中广泛深入地谈。 答案预设: 为父母捶背揉肩、说关心理解的话、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尊重老师、向老师问声好、为老师倒杯水、为同学抹桌子、擦黑板、等等。 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美好品德。 让气氛达到高潮,让学生的心灵振动,从而达到感化教育的目的 板书设计 发现幸福 幸福是一种能力 珍惜幸福 <<幸福门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幸福门票 学科 思品 总课时数 1课时 单元章节名称 第四单元第十课第三框 页码 118-222 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民出版社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面临毕业和升学压力的九年级学生,既有对未来的期盼,也有对前途未卜的担忧和恐惧,怎样看待将来的生活,面对自己的人生,走上幸福之路呢?本框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在认识自己拥有很多幸福的基础上,正确对待目前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压力,努力创造和收获属于自己的幸福.感悟依靠努力,人是可以从很多方面为自己创造幸福的,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幸福伴随着青少年健康成长.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创造幸福的途径和方法. (2)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受,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创造幸福之路. 能力目标:(1)感悟在日常生活中收获的幸福. (2)出示自己的门票,走进幸福大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为社会奉献自己,获取幸福.做一个有益与他人和有益与社会的人. 教学重点 培养兴趣,结交朋友,奉献社会等方式创造自己的幸福. 教学难点 从实际出发,找出适合自己幸福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准备 教具学具 补充材料 教材、录音机、磁带。 教学流程 第 3 课时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面对每天很多的作业和每个月的月考, 你们觉得幸福吗? 2、老师放歌曲<<幸福在哪里>>"幸福在哪里,他在你的理想中,他在你的汗水里,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辛的劳动中"提问:这首歌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学生七口八舌 欣赏歌曲《幸福在哪里》 学生回答问题 结合实际考察学生对幸福的理解 通过歌词中感悟依靠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找到幸福的,激发学生寻找幸福的激情 ,思考创造幸福的途径和办法,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幸福门票一:开发兴趣,创造幸福的空间 活动一:课堂调查:有兴趣爱好的同学请举手? 活动二:分组交流:交流你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时,你是什么样的体验? 活动三:体验表达:我 打球 时, 特别的兴奋 ,好幸福哦!我 时, 好幸福哦! 学生举手 分组交流 体验表达 让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和没有兴趣爱好的学生在一起交流,感悟兴趣爱好给我们带来的幸福体验,用语言表达激发学生寻找幸福的途径. 幸福门票二:多交朋友,体验更多的幸福 1、 提问:和朋友在一起,你觉得幸福吗? 学生回答 1、 活动:以"和朋友在一起"为话题讲诉我和朋友之间的乐趣. 3、和朋友在一起追求吃喝玩乐是真正的幸福吗? 思考三分钟让学生讲生活中的故事. 学生讨论 引导学生从生活、学习、情感等方面体验和朋友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带来的幸福感. 提醒学生:结交朋友指的是志同道合的朋友. 幸福门票三:奉献社会是幸福的源泉 1、师:同学们! 刚才你们在回顾生活中的点点嘀嘀时,举着“兴趣爱好”、“结交朋友”这样的门票进入了幸福的大门,多幸福哦!现在我在和你们一起学习的过程中,看到你们积极参与我的教学活动中,这节课我觉得上得很成功,我也好幸福!你们说我跨进幸福大门的门票是什么呢?带着这个问题阅读教材“寻找幸福的符号” 2、 歌唱<<爱的奉献>>感悟在奉献中的收获,体验幸福感. 3、让学生阅读教材P121“青少年奉献自己、获取幸福的实际行动”设计自己获得这张门票的方案 学生与老师共鸣感悟幸福 阅读教材思考:老师的幸福门票是什么? 歌唱<<爱的奉献>> 阅读教材P121 设计一个切实可行的奉献社会的活动方案 老师此时此刻工作中的幸福感与学生共鸣,激发学生无私奉献之情. 唱歌曲让学生体验在奉献中,人生价值的体现,劳动得到尊重,创造美好的人间,这是一种更高境界的幸福. 通过设计活动方案,激发学生面对将来的是生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个价值观. 请出示你的门票 师:同学们!幸福的门票五颜六色,只要大家肯努力,都可以从很多方面为自己创造幸福的哦!对于你们来说学习压力大,家长的要求也很高,将面临着就业或者升学的选择,好好思考一下,自己幸福门票是什么吗?请结合自己的实际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创造幸福的方法! 学生思考并填写P122面 “我的幸福门票” 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总结出适合自己的创造幸福的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提醒学生"幸福不可攀比"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寻找幸福的途径有那些?比别人更富有是真正的幸福吗? 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 学生总结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老师提醒学生在追求幸福的道路上要注意不要攀比 歌曲结束 老师唱:“幸福你在哪里?朋友你告诉我” 学生唱:“它在你的理想中,它在你的汗水里, 它在辛勤的工作中,它在艰辛的劳动中” 师生共鸣,认识要依靠自己的努力创造幸福. 板书设计 幸福门票(创造幸福的途径和方法) 培养兴趣好爱,创造幸福的空间 多结交朋友,体验更多的幸福 奉献社会是幸福的源泉 ………………………… 教 学 内 容 课题名称 铸就生命信条 学科 思 品 总课时数 一课时 版本名称 人民版 年级 九年级 册 次 全一册 单元章节名称 第四单元第11课第3节 页 码 第130-136 页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框通过故事阅读、模拟通信、拟订道德信条等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生活中进行培养道德,并把道德的关涉群体扩大到国家和社会,教育学生树立“大德”这一更高的追求目标。 教学目标 使学生树立自己的道德楷模,坚持道德信条,追求人生的“大德”,在人群挺立。 教学重点 理解和体会人生道德信条:“公”“廉”“仁”。追求人生大德。 教学难点 人生有大德。 教学流程 第 3 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预设 学生活动 预设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1、点燃道德明灯。 2、书写道德信条。 3、人生有大德 1、师:生活中美德的形成会遇到哪些困难?(提示学生回忆上节课 的内容回答) 2上一节课从反面告诉我们美德形成要注意什么,这节课我们将从正面思考怎样培养美好的品德。 3、指导学生阅读P131-132的“瑞恩的井” (1)、你心目中的道德楷模是谁? (2)、他们身上有哪些美好的品德? (3)、小瑞恩为什么成为青少年的道德? 4、指导学生发现身边同学的闪光点 5、指导学生阅读P133-的短文 (1)、你认为做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2)、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6、做人不仅要有基本道德准则,更应追求大德。指导一学生有感情地朗读P135“联合国为他下半旗”一文 (1)、联合国为什么为周恩来下半旗? (2)、请再举一些像周恩来一样有大德的人。 (3)、每人写一条反映大德的名言 生答(或举例或概括 阅读课文并思考和回答问题 分组活动: 互找道德闪光点 为自己设计一组道德信条 全班静听朗读,准备思考和回答问题。 复习巩固旧课,为引入新课以及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全课内容奠定基础。 通过思考明白道德楷模未必是伟人、名人,平凡人中也不乏有令我们肃然起敬的道德楷模。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道德楷模。 通过活动,使每个同学都能找到道德闪光点的自信。 使学生牢记做人的基本准则 通过这一环节使学生以大德的标准要求自己,作为终身追求的目标。 板书设计课 铸就生命信条 1点燃道德明灯 2书写道德信条 3人生有大德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走自己的路 学科 思品 总课时 1 单元章节名称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找准自己的位置 页码 141-144 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民版 年级 九年级 册次 全一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框节是针对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的实际问题,而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成熟、情绪不稳定、善于模仿,并且喜欢跟风、赶潮的特点等设置的。本框节主要是通过教材中的例子和联系现实生活中学生存在跟风、赶潮和容易手偏见影响的情况,摆出事实,提出问题,让学生充分讨论、认识,引导学生找到应对的策略。 知识框架结构: 走自己的路 一定要和别人一样吗:1、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2、反思自己是否有跟风、赶潮的思想行为 不要被偏见左右:1、本事才是面子 2、克服在升学择业时的偏见 教学目标 1、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适合自己的不一定适合自己。认识到在自己的舞台上展现自己,是快乐、成功的根本所在。 2、明确当今时代是凭本事吃饭,本事才是面子。 3、反思自己的跟风、赶潮的思想或行为,并进行自我劝告。 4、克服在升学择业上的偏见,并开导父母理解你的选择。 教学重点 知道每个人都是不一样的,适合自己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明确当今时代是凭本事吃饭,克服在升学择业上的偏见。 教学难点 反思自己的跟风、赶潮的思想或行为,明确当今时代是凭本事吃饭的,克服在升学择业上的偏见。 教学准备 教学教具 教师:收集整理补充材料、课堂巩固练习材料 学生:课前在家中问父母对自己将来的升学就业有什么期待,理由是什么。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导入新课 新课学习 第一环节:归纳填写朋友、老师、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忠告和职业建议 第二环节: 分析他们的评价、建议 同学们初中即将毕业,面对自己未来的人生道路,你是否有自己的梦想?指导学生交流“10年后的我”。在学生畅想“10年后的我”基础上,指出:我们今天的梦想10年后能否实现,关键是每个人的梦想选择是否适合自己……。 2-3名学生畅谈自己的梦想即交流上一框题“小活动”——10年后的我。 第三环节: 找准自己的位置 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四环节: “毕业赠言” “接力棒” 引导学生阅读《杨振宁的劝告》 倾听、思考 检查上节活动成果,以次引入新课 布置课外作业 1、 我的职业理想 2、 我的座右铭 准备一张精致的纸片写上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座右铭。 板书设计 走自己的路 一定要和别人一样吗:1、选择适合自己的路 2、反思自己是否有跟风、赶潮的思想行为 不要被偏见左右:1、本事才是面子 2、克服在升学择业上的偏见 “听听别人的意见”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课题名称 听听别人的意见 学科 思品 总课时 1 单元章节名称 第四单元第十二课 找准自己的位置 页码 144-146 执教者 版本名称 人民版 年级 九年级 册次 全一册 教学分析 教材分析 本框节是针对即将初中毕业的学生面临升学就业的实际问题,而青少年自我意识不成熟、喜欢跟风赶潮,还不能很全面、客观的评价自己,对自己的未来要么盲目乐观、要么悲观失望等情况设置的。 本框节主要是通过指导、引导学生与自己的亲朋好友及老师交流,征求他们的意见建议,并从他们客观、鼓励的评价和忠告里,进一步了解自我,发现自身的特点及优势,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从而树立自信,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希望。 教学目标 1、知道好朋友对自己的评价、忠告和认为适合“我”的职业;2、清楚老师对自己评价、忠告和认为适合“我”的职业;3、了解父母对自己的期望和建议;4、学会交流、沟通;5、学会分析问题,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知道好朋友和老师对自己的评价、忠告和认为适合“我”的职业;学会分析问题,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增强自信心。 教学难点 学会分析问题,找准适合自己的位置,增强自信心。 教学准备 教学教具 补充材料(励志名言警句) 1天生我才必有用。 2、人就是人,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3、命运给予我们的不是失望之酒,而是机会之杯。因此,让我们毫无畏惧,满 心愉悦地把握命运。 4、不要害怕你的生活将要结束,应该担心你的生活永远不会真正开始。 5、人必须有自信,这是成功的秘密。 6、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7、一个能从别人的观念来看事情,能了解别人心灵活动的人,永远不必为自己的前途担心。 8、没有天生的信心,只有不断培养的信心。 9、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的路。 10人生诚然有许多烦恼,但在满怀信心,意志坚定的人看来,无难不可摧,乐观努力,就是秘诀。 教学流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预设 学生活动预设 导入新课 我们有自己的思想,不一定要和别人一样,但我们都很年轻,人生阅历较浅,如果能得到老师、父母和好朋友的指点、建议,对我们进一步了解自己、找准自己的位置,一定有很大帮助。 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听听他们的意见吧。 倾听、产生共鸣。 新课学习 第一环节:归纳填写朋友、老师、父母对自己的评价忠告和职业建议 第二环节: 分析他们的评价、建议 第三环节: 找准自己的位置 上一节给同学们布置的课外活动2即找自己的父母、好朋友和老师交流,征求他们对你的评价和职业选择方面的建议。(分别记录) 现在请同学们将谈话记录整理以下,填写在课本相应的空格里。 指导学生分析他们的评价建议等: 1、 找出共同点,尤其是他们公认你的最大优点 2、 找出与你的想法一致的方面 3、 找出你最愿意接受的建议和忠告 4、 从你和他们交谈中,从你分析思考他们对你的评价、建议、忠告里,你感受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再写“10年后,我……” 指导交流。 1、请学生阅读p148“毕业赠言” 2、出示励志名言警句,请学生“接力”朗读 拿出相关记录,阅读,整理,在课本相关位置对应填写。 自我反思、分析,也可找老师、同桌一起分析。 一一找出、体味。 在班上交流感受 对照第一框节“小活动”可予以修改,也可重写。 3-5 相信自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第四环节: “毕业赠言” “接力棒” 名学生发言交流。 精神饱满,大声朗读。 布置课外作业 1、 我的职业理想 2、 我的座右铭 准备一张精致的纸片写上自己的职业理想和座右铭。 板书设计 听听别人的意见 1、找朋友聊聊 他们认为“我”最大的优点、长处是 2、请老师指点 你最愿意接受的建议是 3、与父母谈谈 你与他们的交流中感受到了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