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3-09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版7年级语文下册:《黄河颂》导学案
《黄河颂》导学案 学习目标 1. 把握诗文基调,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2. 通过各种方式的朗读感知诗的内涵,合作探究诗歌所表现的伟大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感情。 学习重点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黄河雄壮的气魄和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 学法指导 (1)学习前搜集有关资料,了解作者的生平介绍及诗歌的创作背景,加强对诗歌内容的详细理解。 (2)注意结合平时阅读、参观和观看影视作品等知识积累,知道中华儿女感人的英勇事迹,为解读诗歌的内容,感受诗人的情感打下坚实的基础。 (3)注重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做到在读中了解内容,在读中品味鉴赏,在读中培养感情。 (4)品析诗歌的语言,用想象丰富其内涵。 学习课时:2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导学 1.生字注音 气魄( ) 哺育 ( ) 山巅( ) 澎湃( ) 劈开( ) 狂澜( ) 屏障( )浩荡( ) 臂膀( ) 九曲连环( ) 2资料链接: (1)、关于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1913年出生,湖北光化县人。1927年在中学时代即参加革命工作,'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辍学,曾做过学徒、店员和小学教师。1936年抵达上海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从事进步文艺活动。1935年8月创作《五月的鲜花》歌词,以其深怀忧患与愤恨体现浓郁深沉的抒情气息广为传唱。1939年到延安后创作了歌颂中华民族精神的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文艺报》《人民文学》主编。 (2)、相关知识:《黄河大合唱》是著名诗人光未然(张光年)为配合音乐家洗星海创作的大型民族交响乐而写的组诗。共有八个乐章,分别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对口曲》《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诗中雄奇的想象与现实图景交织在一起,组成一幅壮阔的历史画卷,反映中华民族英雄儿女抗战的真实场面。 二、自主学习 (一)个体自主学习,自由诵读,初步品味歌词中的语言。 1. 自由诵读《黄河颂》,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酝酿感情,自由节选文中几句或一节诵读。 3.自我评价,品味课文中的语言。 (二)诗歌的朗诵要点 质疑: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学生思考、讨论、得出结论) 如: 学生再次自由朗诵,将刚才的所得加以体会。 三、合作释疑 1、这首诗歌的主要内容是歌颂黄河,在歌颂前对黄河进行了一番描绘。你觉得这些句子表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2、歌颂黄河的部分能分为几个层次?分别是从哪些方面进行歌颂的? 3、结合时代背景,你认为作者描绘黄河一往无前、无坚不摧的特点,歌颂它伟大坚强的精神,是要表达什么情感? 四、质疑交流 学习贵在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难或疑惑?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五、迁移延伸 1、我们学过的诗歌中,有些诗直白抒情,风格豪迈,有些诗则委婉含蓄。你认为这首诗属于哪一种?为什么?你还能从学过的诗歌中再举出一两例吗? 2、再次朗读: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齐读诗歌,共同赞颂黄河,歌颂伟大的中华民族! 六、同步达标 1、根据你平时的积累,写出三个关于黄河的著名诗句,并标明作者及出处。 2、和黄河有关的俗语、谚语、名言很多,请你写出其中的一条,并简要介绍相关的故事。 《黄河颂》第二课时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 学生自由朗诵课文,小组朗诵展示,推荐课堂朗诵展示。 三、合作释疑 在大量朗读的基础上,小组合作完成下列问题,并展示。 ⑴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⑵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⑶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⑷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四、质疑交流 学习贵在发现,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还有什么疑难或疑惑?提出来与同学交流 五、迁移延伸【类文品读·黄河颂】 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澎湃,流经黄土高原。黄河流域是黄种人滋生繁衍的地区,也是轩辕黄帝居住营卫的所在。黄河哺育着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得到这份自然的恩赐,瓜瓞绵延,永无止境,与山川相辉映,与日月共长久。 据远古记载,黄河流经壶口、华阴、孟津、流入渤海。而砥柱则岿然屹立于浊浪怒涛之中,显示出坚忍不拔的气概。砥柱之北的大阳县也因处于大河之阳而得名,又以在大河之北,遂定名为河北县,其后乃改称平陆。小县得大名,实为鲜见。 黄河流域气候温和,土壤肥沃,适宜农业的经营。炎黄子孙得天独厚,在此肥沃的土地上,经之营之,日臻文明。淳朴勤俭的风俗,早见于《诗经·国风》的歌育;也深得吴国季札的称道;太史公著《货殖传》、班孟坚撰《地理志》,亦皆颂扬不止。而关西尚雄武,山东称儒雅,两汉将相洵出其间,称为盛世,隋唐而后,更见发扬。 自远古时起,黄河流域即为都城所在。三皇五帝的传说,就未远离此城,夏商周三代更辗转迁徒于其间。由秦汉以迄唐宋,咸阳、长安、洛阳、开封,迭为建都之地。都城所在,人文荟萃,历久不衰。奔腾的黄河,激励人民向外发展,齐鲁方士,期望三神山,秦皇汉武,亲临东海上。虽说是景慕神仙,实际是谋图海外开拓。而张骞凿空,甘英远行,始知西域的广大无垠。海上三神山诚渺茫难稽,日南交趾的设郡,汉迁使者遂得远至已不程国。以今地按之,已达到印度南部海岸。这种向往开拓的精神,历隋唐而至于近世,初未稍泯。 黄河流域,既是肥沃的地区,又有瑰丽的文化,但与北方草原相毗邻,不免引起游牧族类骚扰。为了促进文化发展,也为了使农业地区不受蹂躏,从战国时起,就修建了长城,历秦汉而至明代,皆有所修建。由于有了长城,黄河流域的文化不仅受到了保护,而且更显得采。长城并未使黄河流域受到封闭,也并未使人趋于保守。霍去病驰骋于祁连山下,徐自为筑城于卢胸山旁,窦宪勒铭于燕然山侧,王越取胜于红盐池畔,都是不以长城为限。而参于可汗道的建筑,丝绸之路的畅通,又皆显示出没有受到任何的阻隔。这些都是开拓和进取,而不是封闭和保守。黄河的激荡和奔放,是不会使人封闭和保守的。 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这是人为作用的恶果,是不肖的炎黄子孙的造作。植被的破坏,水土的流失,愈至挽近而愈形严重,黄河怎能不频繁泛滥?如果除旧布新,有所改革,黄河必能充分恢复它原来的哺育力量,中华民族也必能因之早日得到振兴,益臻于繁荣富强!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浩瀚( ) 繁衍( ) 缅怀( ) 泛滥( ) 蹂躏( ) 2、两篇《黄河颂》虽体裁不同,但都会激起我们自豪之感,读罢全文,你产生了怎样的感受? 3、本文向我们介绍了黄河哪些方面的知识? 4、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可是近世以来,黄河屡经泛滥,造成了若干破坏,你想对人们说些什么?以唤起人们对黄河的保护? 附:《黄河颂》(参考答案) 一、类文阅读:1、略 2、热爱祖国,热爱黄河,以自己是炎黄子孙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3介绍了黄河流经地域,黄河流域的气候,黄河流域悠久的历史以及以黄河流域为中心,不断向外发展等几个方面。 4、语言通俗,应有一定的震撼力。 二、合作探究 ⑴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⑵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 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⑶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万千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⑷这首诗歌是从什么角度表达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有什么历史和现实意义? 诗是从歌颂黄河、赞美中华儿女的角度来表达爱国之情的。因为黄河是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象征。1938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践踏着华北大地,全国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这首诗歌曾激发着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在今天它仍能激起中华儿女建设强盛祖国的豪情。 六、交流收获: 怎样才能更好地朗诵好一首诗?(学生思考、讨论) 师生共议得出。 如: 1, 把握诗词的节奏、重音。 2, 时代背景的把握 3, 对诗词语言的品味 4, 调节自己的感情。 七、布置作业 教学反思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