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广东专用教材《大学语文》参考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1年广东专用教材《大学语文》参考答案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2011年广东专用教材《大学语文》参考答案 单元练习参考答案 议论文部分参考答案 ‎ 一、选择题 ‎1. B 2. B 3. C 4. A 5. D 6. A 7. A 8. C ‎ ‎9. A 10. C 11. C 12. D 13. B 14. C 15. A 16. D ‎17. D 18. A 19. A 20. A 21. B 22. C 23. B 24. B ‎25. B 26. C 27. B 28. A 29. B 30. D 31. A 32. C ‎33. B 34. C 35. C 36. C 37. B 38. D 39. A 40. D ‎41. D 42. B 43. B 44. A 45. B 46. D 47. D 48. D ‎49. D 50. A 51. A 52. D 53. D 54. C 55. B 56. A ‎57. B 二、阅读题 ‎(一)‎ ‎1.无乃:岂不,恐怕。 是:复指前置宾语“尔”。‎ 过:责备。 以为:把……作为。‎ ‎2.运用了事实论据中的历史材料,如“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 ‎ 事实论据中的现实材料,如“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3.属于演绎论证法。如“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暗含大前提:伐先王所封国非礼;小前提:颛臾为先王所封国;结论:伐先王所封颛臾非礼。“且在邦域之中矣”,暗含大前提:伐邦域中之国非礼;小前提:颛臾为邦域中之国;结论:伐颛臾非礼。“是社稷之臣也”,暗含大前提:伐社稷之臣非礼;小前提:颛臾是社稷之臣;结论:伐社稷之臣颛臾非礼。‎ ‎(二)‎ ‎1.来:使动用法:使……来。‎ ‎ 举:攻取。‎ ‎ 治:治理。‎ ‎ 施:延续。‎ ‎2.归纳法,由四君个案归纳出一般性结论:“客何负于秦哉!”‎ 对比法,任用客卿与驱逐客卿形成对比。‎ ‎3.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侧重的是:秦穆公争霸,秦孝公变法,秦惠王扩张,秦昭王安内。运用秦国历史上明君的事例作论据,对秦王来说,最熟悉、最亲切、最有说服力并且暗含深意的是:逐客是违背列祖列宗的做法,是不孝的;任用客卿建功各有侧重,有利于突出强调客卿的多种作用。‎ ‎(三)‎ ‎1.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朝君臣的头颅……‎ ‎ 组:丝绳,此泛指绳索。‎ ‎ 函:木匣,这里名词活用为动词,指用木匣装起来。‎ ‎ 抑:或是。‎ 15‎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 本:考察。‎ ‎2.这段话主要论证了国家的兴衰成败都取决于人事的观点。‎ ‎3.这段主要采用了对比的论证方法,即将后唐庄宗兴国之盛与亡国之衰进行对比,从而说明事在人为的道理。‎ ‎(四)‎ ‎1.除:授职。 猥以:以我。猥:鄙,谦词。‎ ‎ 当:担当。 笃:重。‎ ‎2.首先陈说朝廷征诏,急如星火,自己进退两难。原来州郡长官都曾荐举,而自己都由于这一原因没去,意在表明自己这次难以奉诏并非偶然。而这次朝廷的征诏特急,使自己一下子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3.点出了上表的起因,点明了奉亲与奉诏的矛盾。‎ ‎(五)‎ ‎1.“盲人站立不稳,不去扶持;将要摔倒了,又不去搀扶,还要搀扶的人做什么呢?”‎ ‎ 事实论据中的比喻材料;批评冉有、子路的失职,驳斥了冉有推卸责任的说法;由个别到个别的类比法:以不能搀扶盲人的相类比不能辅佐季氏的臣,同为失职。‎ ‎2.“老虎犀牛从笼子里跑了出来,龟甲美玉在匣子里被毁坏。”‎ ‎ 双重喻意:先说单句的表层喻意,将季氏比作虎兕,虎兕出于柙,喻季氏出兵侵略;将颛臾比作龟玉,龟玉毁于椟中,喻颛臾无辜受难。再说两句的整体深层喻意,将冉有、季路比作守柙护椟之人,说明无论季氏出兵侵略,还是颛臾无辜被毁,冉有、季路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3.引用:“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作用:引名人名言增强说服力。‎ ‎ 比喻:危而不持,颠而不扶;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作用:形象生动,通俗易懂。‎ ‎ 反诘:“焉用彼相矣?”“是谁之过与?”作用:强调对方身在其位,不能陈力尽职。‎ ‎(六)‎ ‎1.引出下文。‎ ‎2.开宗明义,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一个王朝的兴衰,重在人为。‎ ‎3.理:道理。‎ ‎ 原:推究本源。‎ ‎(七)‎ ‎1.篑:盛土的竹筐。 平:填平。‎ ‎ 弃井:废井。 数:天数,运数,含有规律的意思。‎ ‎ 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 ‎2.从逻辑角度说,是类比法、对比法;从修辞角度说,是引证法。‎ ‎3.理论论据。‎ ‎ 功亏一篑。‎ ‎(八)‎ ‎1.比喻。把人生的快乐比作引诱小孩吃药的方糖和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在驳斥穆勒有关“快乐”的见解时,也引用了“痛苦的苏格拉底”和“陕乐的猪”两个比喻,这里“痛苦的苏格拉底”主要喻指精神上的快乐,“快乐的猪”是指肉体上的快乐。‎ ‎2.文中这些比喻的使用使文章说理显得生动、有说服力。‎ ‎3.这段文字在写作上的特色有两点:‎ 一是见解深湛、征引繁富、联想丰赡、妙趣横生、词采精妙。作者在提出和论证“快乐由精神来决定”这一论点时,引用古今中外的典籍中许多例证来阐明自己深湛的见解。他引用穆勒的观点,穆勒把“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 15‎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作比较来说明快乐是有肉体和精神之别的。针对这一观点,作者首先驳斥穆勒观点的荒谬性,提出“一切快乐的享受都是属于精神的”。作者在驳斥穆勒对快乐所下的定义时,很风趣地指出:“猪是否快乐得像人,我们不知道;但是人会容易满足得像猪,我们是常看见的。”‎ 二是作者的选词用语也很有特点,不仅词采精妙,而且富于机智。作者善于使用警策语,顺手拈来,即成妙语。如作者描述人在快乐和悲伤时的不同心情和感受时,为反驳将“快乐”两分法的荒谬性,作者指出“一切快乐都是精神上的”。作者举例说明:“洗一个澡,看一朵花,吃一顿饭,假使你觉得快活……主要因为你心上没有挂碍……要是你精神不痛快,像将离别时的筵席,随它怎样烹调得好,吃来只是土气息,泥滋味。……”‎ ‎(九)‎ ‎1.时:按时。 涘:水边,岸。‎ ‎ 辩:通假字,通“辨”,分辨。 望洋:抬头仰视的样子。‎ ‎2.“知道的道理很多了,便以为没有谁能比得上自己,这正是说我呀。”‎ ‎ “如果我没有来到您的身边,那就很危险了。”‎ ‎ “再说,我曾经听说(有人)认为仲尼的学识少,认为伯夷的义行不值得看重。”‎ ‎ “我将要永远被明白大道理的人所嘲笑。”‎ ‎3.用主观的视觉感受来表现客观世界中黄河的宽阔和大海的浩瀚。‎ ‎(十)‎ ‎1.矜:夸耀。 但以:只是因为。‎ ‎ 薄:迫近。 区区:渺小,指私衷。‎ ‎ 祖孙二人相依为命,因此私下想不能放弃奉养而远行。‎ ‎2.此段的内容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至“特为尤甚”,表明自己奉亲就是在实践朝廷“以孝治天下”的号召。‎ 第二层从“且臣少仕伪朝”至“有所希冀”,说自己的请求完全是为了亲情,不是为了名节,意在打消武帝对他不与新朝合作的疑虑。‎ 第三层从“但以刘日薄西山”至“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再一次强调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 第四层从“臣密今年四十有四”至“愿乞终养”,采用数字对比的方法,说侍奉陛下来日方长,使武帝感到他的请求合情合理。‎ ‎ 3.这一段主要采取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方法。作者不能奉诏,理由是奉亲,合乎“圣朝以孝治天下”的宗旨,这就直接将奉亲与奉诏对立起来。而这一矛盾之所以能得到化解,是由于作者抓住了“圣朝以孝治天下”这一特点,表明自己奉亲就是在实践朝廷这一号召,而武帝如果硬要他奉诏,就使自己陷入了自相矛盾的境地。‎ ‎(十一)‎ ‎ 1.或:有的。 是:代词,这,这件事。‎ 就:完成。 尝:曾经。‎ ‎ 2.年老的时候在路旁哭泣。‎ ‎ 所以没有遇到过一次(做官的机会)。‎ ‎3.表面上是不吻合君王的喜好,实际上是他没有坚持自我,而是随着君王喜好而改变自己所学。‎ ‎(十二)‎ ‎1.这一片段大致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作者主要揭示旧中国的社会现状:虽有各式各样的 15‎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筵席,但茅檐下也有淡饭,路旁也有残羹,野上也有饿莩。富人花天酒地,穷人则饥寒交迫。文章揭示了旧中国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现象,揭露了旧社会和文明“吃人”的本质。‎ 第二层作者不愿目睹这种不合理现象延续下去,号召青年推翻旧社会,创建新的时代。‎ ‎2.作者运用了比喻、排比、反语等修辞手法来阐明道理。‎ ‎3.中国是一个贫富悬殊、阶级对立的“人吃人”的社会。‎ ‎(十三)‎ ‎1.“史鉴使人明智……”和“如果一个人心志不专……”等句,都是一连用多个排比句式。‎ ‎2.排比句的运用一是作者列举事例来说明各种学问对精神的影响和对精神上缺陷的补救。二是作者用简练的概括来阐述深刻的道理,体现了作者的学问和真知灼见。‎ ‎3.主要论述各种学问对人精神的影响和学问可以补救人精神上的缺陷的观点。‎ ‎(十四)‎ ‎1.引证法、类比论证法 ‎2.上述的引文主要是与上文中提到的人生态度形成对比。‎ ‎3.得出的结论是:时间固然是生命和金钱,但不要将人生的追求局限于仅仅满足生存需要,而要有超然和高远的理想追求。‎ ‎(十五)‎ ‎1.于:对于。 焉:于是,作兼词用,兼起介词“于”和代词“是”的作用。‎ ‎ 凶:灾荒。 加:更加。‎ ‎2.导论,提出问题:“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3.其“尽心”只是在发生灾荒时采取一些临时性措施,没有彻底实行仁政。‎ ‎(十六)‎ ‎1.所以(饰后宫):所使用……的东西。 说:同“悦”。‎ ‎ 髀:大腿。 所以(跨海内):所用……的方法。‎ ‎2.对物的弃、取,不以产地为标准,而是以其实际价值为标准;对人则是“非秦者去”,而不问曲直,这是重物轻人。而重物轻人非统一天下之术。‎ ‎3.通过立论:重物轻人非统一天下之术,驳“逐客”的观点和做法,驳立结合。‎ ‎(十七)‎ ‎1.四种读书的方法。一种是选读,只读其中的某些章节;一种是全读,不必细心地读;一种是精读,用心去品味和咀嚼消化作品的内容;一种是请人代读,或渎别人的摘要,只要知其意就可以了。‎ ‎2.这其中的含义告诉人们:人受精力、时间所限,不可能对每本书都花过多的时间去读。重要的是要抓住重点。对一些次要的书,只要略知一二即可,这样可以节省时间、精力,将其放在更重要的事情上。‎ ‎3.强调治学要“权衡轻重”。‎ ‎(十八)‎ ‎1.矜:同鳏,无妻或丧偶的人。 独:老而无子的人。‎ ‎ 分:职分,职业。 货:财物,物质资料。‎ ‎2.“大同”社会的主要特点:“大同”世界是“大道之行”的时代,是“礼”自然运行于自然与人类社会之间,人欲与“礼”自然融合、人自然顺应“礼”的时代。‎ ‎ 在社会所有制与政治目的上,“大同”是“天下为公”;在人事制度上,“大同”是选举制,传贤不传子,选贤与(举)能;在精神文明建设上,“大同”是人欲与“礼”(天理)的自然融合、人自然顺应“礼”(天理)的时代,“大同”是“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在物质文明建设上,“大同”是物质极大丰富,“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在社会治安上,“大同”是“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15‎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3.如“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相同的句式紧密排列,一气呵成,感情强烈,气势充沛。‎ 记叙文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A 4.C 5.C 6.D 7.C 8.B ‎9.D 10.D 11.D 12.A 13.A 14.D 15.B 16.C ‎17.B 18.C 19.A 20.A 21.B 22.C 23.D 24.A ‎25.A 26.A 27.D 28.D 29.C 30.C 31.B 32.A ‎33.C 34.D 35.A 36.A 37.B 38.A 39.A 40.C ‎41.A 42.C 43.C 44.D 二、阅读题。‎ ‎(一)‎ ‎1.昔日“香市”的热闹场面和它给幼年的作者留下的难忘记忆。‎ ‎2.场面描写:昔日“香市”的热闹场面。‎ ‎3.表现了作者对昔日中国江南农村自然经济下的田园生活的怀念,也是作者对20世纪30年代动荡现实的一种不满情绪的反映。这与下文描写的今日“香市”的萧条、冷清的场面形成对比,突出了作品的主题。‎ ‎(二)‎ ‎1.使:派遣,驱使,命令。‎ ‎ 使:让,允许。‎ ‎ 者:的人。‎ ‎ 者:原因。‎ ‎2.“悬牛首于门”指:禁女子而男子饰。“卖马肉于内”指:服之于内。‎ ‎3.原因:君使服之于内,而禁之于外。‎ ‎ 启示:欲施政于民,要以身作则,才能取信于民。‎ ‎(三)‎ ‎1.清。‎ ‎2.悲凉。‎ ‎3.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 静。‎ ‎(四)‎ ‎1.初:当初。‎ ‎ 寤生:逆生,难产。‎ ‎ 亟:屡次。‎ ‎ 弗:不。‎ ‎2.第一部分:交代姜氏和郑庄公之间矛盾的起因:因庄公寤生,姜氏恶之,而偏爱共叔段,甚至欲立共叔段为太子。‎ ‎3.向郑武公请求立共叔段为太子。‎ ‎(五)‎ ‎1.养:俸禄。闻:听说。‎ 15‎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2.以“没为不嫁”喻“设为不宦”,用“嫁过毕”喻“富过毕。”‎ ‎3.“听其言,观其行”,才是识别他人言行真伪的唯一方法。‎ ‎(六)‎ ‎1.改变的只是装束和名词;没改变的是封建家庭、封建礼教摧残青春与生命的悲剧。‎ ‎2.十八年过去了,作者感到眼前的一切没有变化,仍是闭塞、停滞、落后、愚昧,后代人仍重复着前代人的悲剧,成为旧制度、旧礼教的牺牲品,对现实的失望和逐渐醒悟,使得作者“痛苦地搓自己的手,不敢给一个回答”。‎ ‎3.表达了对中国社会长期停滞不前的极度愤怒之情。‎ ‎(七)‎ ‎1.运用了类比的方法来论证,即以人死和绳断总会从一个地方开始来比喻城陷的情形,从而说明了城从许远所守的地方先被攻破,根本不能说明许远没有尽力。‎ ‎2.诟:辱骂。‎ ‎ 绝:断。‎ ‎ 尤:归罪。‎ ‎ 卓卓:特异貌。‎ ‎3.将绳子拉断,肯定有一个地方先断开。‎ ‎(八)‎ ‎1.一是祖辈们所安排的囿于封建家庭礼教和孝道的“平坦而舒适”的道路,这是一条扼杀青春和生命的死路,另一条是作者自己勇敢走出来的、投身到“广大的世界中”的光明和希望之路。‎ ‎2.作者重回故里,原本是兴奋、高兴的。他本想寻觅遥远的旧梦。但所目睹的一切令他感到痛苦:封建旧家庭的衰亡、放宅早已物是人非、周围的一切似乎都变了,又似乎什么也没有改变。在故居里找寻不到旧日的梦,更看不到任何希望和光明,因此作者带着失望和伤感离开了故里,离开了旧家,踏上走向广大世界的道路,作者心情很快由悲转喜。‎ ‎3.作者心情的前后变化反映了他对现实的思考和批判,表现了他的叛逆和追求精神。‎ ‎(九)‎ ‎1.表达了作者不甘于目睹故乡的衰落与沉睡的情感。‎ ‎2.以湘西贺龙的起家,扯塌了天下的一角为诫,呼唤家乡父老猛醒,并殷切期望像贺龙那样的英雄辈出,改写人类和家乡的历史。‎ ‎3.赛龙舟场面。‎ ‎(十)‎ ‎1.认为李广年纪老了,命运不好。‎ ‎2.数奇:命运不好。‎ ‎ 诣:到……去,往。‎ ‎ 谢:辞别。‎ ‎ 绝:横渡。‎ ‎3.从卫青出塞击单于。李广老当益壮,忠诚报国,勇担重任,愿做开路先锋与单于决一死战,但被改派与右将军出东道,结果军无导,或失道,后大将军,结局悲惨。‎ ‎(十一)‎ ‎1.海的女神形象,这是一个妩媚、飘逸、威严的女神形象。‎ ‎2.描绘与赞美了海的女神,表达了作者对海的深情。‎ ‎3.拟人手法。‎ ‎(十二)‎ ‎1.难道我的面相不应当封侯吗?还是本来就命中注定的呢?‎ 15‎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 将军您自己想一想,难道曾经有过什么遗憾的事吗?‎ ‎ 灾祸没有比杀戮已经投降的人更大的了,这就是将军您得不到封侯的原因啊!‎ ‎2.岂吾相不当侯邪?‎ ‎ 且固命也?‎ ‎ 祸莫大于杀已降。‎ ‎ 3.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 ‎(十三)‎ ‎1.这一结尾揭示了作品主题本身所蕴涵的悲剧性所在。结尾既形象地揭示了20世纪30年代民族经济萧条时期小商人与农民的矛盾,又暗示了振兴市镇的经济决不能靠敲诈和剥削已经破产的农民,而是要反对帝国主义经济侵略,推翻反动政府的统治。‎ ‎2.《香市》主角的转移反映了20世纪30年代农村自然经济日益凋敝,农民日益贫困的现实。‎ ‎3.反衬。‎ ‎(十四) ‎ ‎1.以“背影”为题,贯穿全篇,父亲老境的颓唐、心情的忧郁、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等,都町以通过“背影”真切地表现出来。‎ ‎2.作者一见父亲的背影就忍不住流泪,是因为从背影看到了慈父的形象,看到慈父的至情至善、爱子如命,所以作者流下的是感动之泪;同时看到父亲的处境艰难,在逆境中挣扎,出于对父亲的同情和挚爱,作者流下的是伤心之泪。‎ ‎3.这是事后省悟过来的时候作者责备自己的意思。“太聪明了”,换句话说就是“一点也不聪明”。因为当时只知道批评父亲的行为而不能够体谅父亲的心情。这种自我责备的句子,能深化文章的主题思想,使文章更为感人。‎ ‎(十五)‎ ‎1.孳:繁殖得多。‎ ‎ 天:自然生长的规律。‎ ‎ 爪:用指甲抓破。‎ ‎ 离:被破坏。‎ ‎2.栽种时要像养育自己的子女一样,种完之后,放到那里就如同扔掉一样。这句话是郭橐驼所说的树之天性:“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3.“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十六)‎ ‎1.谈海意在表达一种人生哲学。‎ ‎2.温柔而沉静,超绝而威严,神秘而有容,虚怀、广博。‎ ‎3.运用了托物言志的象征手法。‎ 诗词曲赋部分参考答案 ‎ ‎ 一、选择题。‎ ‎1.C 2.A 3.A 4.C 5.B 6.C 7.B 8.B ‎9.C 10.C 11.B 12.A 13.B 14.B 15.A 16.C ‎17.B 18.C 19.C 20.C 21.A 22.C 23.C 24.A ‎25.A 26.A 27.C 28.D 29.A 30.A 31.C 32.D ‎33.A 34.C 35.B 36.B 37.B 38.C 39.C 40.C 15‎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41.D 42.A 43.D 44.B 45.A 46.C 47.A 48.C ‎49.B 50.C 51.A 52.B 53.A 54.C 55.C 56.B ‎57.C 58.A 59.C 60.B 61.A 62.A 63.C 64.C ‎65.A 66.B 67.C 68.C 69.A 70.A 71.B 72.C ‎73.C 二、阅读题。‎ ‎(一)‎ ‎1.典型的深秋景象,古代农业社会的文人认为“天人合一”,情景:互渗,运用类比联想思维方式,通过寻找天人之间相似、相关处类比联想,以我观物,以物抒情,因秋景的空旷、凄凉、萧瑟与离愁别绪间存在太多的相似、相关处,故“秋景”逐渐成为抒发“离愁别绪”的典型景象。“碧云天”,天高云淡,格外空旷的空间与“离人”的孤独形成鲜明对比,孤独离人更觉孤独;“黄花地”,暗用李清照“满地黄花堆积”意,花的凋零唤起人强烈的生命意识,愈珍惜短暂的青春,离愁别绪愈强烈浓重;“西风紧”,秋风的凄凉,与离人心理感受的凄凉相似,故借秋风的凄凉抒发心理的凄凉;“北雁南飞”,雁与离人间存在多种相似、相关处,可含多重意蕴,引人遐思,如其相似处:“东飞伯劳西飞雁”,用飞雁写赴京赶考的张生;其相反处:雁有自由,人却无,而无论相似、相反皆增强了离愁别绪。‎ ‎2.“晓来谁染霜林醉?”将霜林叶红比拟为人醉脸红,拟人;“总是离人泪”,认为是自己的眼泪将霜林染红,夸张泪水之多。渲染即将送别张生时的离愁别绪的强烈浓重,通过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对张生爱情的真挚强烈。‎ ‎3.抒发了莺莺强烈的离愁别恨。‎ ‎(二)‎ ‎1.托物言志的表现方法。‎ ‎2.在这节诗中,作者写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但一直被埋在地下,到今天才得以重见天光。诗中其实蕴涵两层含义:一是象征诗人的爱国感情长期埋藏在心底,直到今天才得以喷发。二是象征被封建主义束缚了几千年的中华民族在五四运动之后终于焕发了青春活力和生机。‎ ‎3.“年青的女郎”主要比喻五四运动之后的中国。‎ ‎(三)‎ ‎1.表现了诗人对军阀统治下的黑暗现实的失望和愤懑情绪,同时也表达了涛人对祖国至痛至爱的复杂感情。‎ ‎2.运用了呼告、反复、比喻、拟人、象征等手法。‎ ‎3.象征手法。‎ ‎(四) ‎ ‎1.象征着革命者已抱着坚定的革命信念毅然投身于革命事业中。‎ ‎2.说明了市侩和怯懦者对于革命者的不理解和诋毁。‎ ‎3.表现了人民群众对革命者的赞美与崇敬。‎ ‎(五)‎ ‎1.说:同“脱”,解脱。‎ ‎ 徂:往,指嫁往男家。‎ ‎ 汤汤:水盛貌。‎ ‎ 渐:浸湿。‎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年轻貌美;“于嗟鸠兮,无食桑葚”引出“于嗟女兮,无与士耽”,比喻女子不可为爱情所迷;“桑之落矣,其黄而陨”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3.“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15‎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表明当时男女社会地位不平等,这是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根本的社会原因。“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丈夫的“二三其德”是造成女主人公悲剧命运的直接原因。‎ ‎(六)‎ ‎1.了:终了,完结。‎ ‎ 雕栏玉砌:带雕饰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指南朝故国的宫苑。‎ ‎ 朱颜:年轻时特有的红润的脸色。‎ ‎ 几多:多少。‎ ‎2.这首词中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密切融合,所有景物描写都带有情感色彩。如“春花秋月”、“小楼东风”,本来都是美好的景物,但这些美好的景物在作者的眼中却成为反面的刺激,使他想起故国美好的时日,因而这些景物给人的感觉不是愉悦,而是无可奈何的感伤。‎ ‎3.这首词的末尾两句,成功地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是比喻忧愁的千古名句。忧愁本来是一种情绪,但作者将之比作一江东去的春水,滚滚而去,连绵不绝,使这种抽象的东西有了可感知的形象,使读者受到直接的感染。‎ ‎(七) ‎ ‎1.金柳 新娘 艳影 荡漾 青荇 招摇 柔波 水草 一潭 清泉 虹 浮藻 沉淀 ‎2.“那榆荫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既是写景,又是写意,融情于景,情景交融,迷离恍惚,色彩斑斓。清泉潭底的浮藻,荡漾着染有晚霞的榆树的倒影,美丽得如同幻觉,使诗人遥想当年的欢乐。这些美丽的、斑驳的颜色和水草,仿佛是当年欢乐和理想的沉淀,像梦一样遥远,可它又在眼前。诗歌景中有情、音调柔美。‎ ‎3.写出河中水草的飘忽肥美。‎ ‎(八)‎ ‎1.在诗的开头,诗人把“我”假设为一只“鸟”的形象,而且这“鸟”是饱受磨难的喉咙嘶哑的鸟,使读者立刻被诗人的忧患意识所感染。这忧患意识来自对多灾多难的祖国博大深沉的爱。诗歌就在这样的基调下,进一步展开了对鸟儿的歌唱对象的描述。‎ ‎2.它们是:土地、河流、风、黎明。‎ ‎3.从四个歌唱对象前面的修饰词语看来,它们都是长期遭受风雨打击、悲愤满怀、奋力抗争的形象,与下文鸟儿献身于土地的精神相吻合,强化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爱土地”、“爱祖国”的主题。‎ ‎(九)‎ ‎1.这首词的上片通过写景和直接抒情,表达了词人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开头“楚天千里清秋”到“断鸿声里”,都是写词人登高望远所见。清秋美景给词人带来的不是愉悦,而是无限的忧愁和遗憾,而失群的孤雁,正是他这位“江南游子”的形象写照。后面几句由描写景物转为人物形象的描写,一个报国的志士,拍遍栏杆,也没有人能理解其报国无门的悲愤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 ‎2.①“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用晋代张翰辞官的典故。张翰,字季鹰,晋代吴郡人,在洛阳做官,见秋风起,便想起了吴中的莼菜羹和鲈鱼脍,便辞官归家。而作者在这里反用其意,表示在国难当头之际,不该置国事于不顾,思归故乡。‎ ‎②“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用三国时刘备批评许汜的故事。许汜在国家多事之秋,因为买田置屋受到名士陈登的冷遇。许向刘备说陈登冷遇他,刘备则更明确地批评他在国难当头之际,只替自己打算,说如果自己是陈登,会更不客气。词人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志士,应该关心国家大事,耻于作自私自利的庸人。‎ ‎③“树犹如此”,用晋朝桓温的典故。桓温北伐,看见他早年种的柳树已经长得非常粗大,不禁感慨地说:“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15‎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词人用这一典故意在表示时光飞逝,报国无期,令人伤感。‎ ‎3.这首词的下片用了三个历史典故,表现了他对人生态度的取舍。第一个典故作者是反用其意,表示在国难当头之际,不该置国事于不顾、思归故乡。第二个典故词人的意思是说,作为一个志士,应该关心国家大事,耻于做自私自利的庸人。第三个典故词人意在表示,时光飞逝,报国无期,令人伤感。‎ ‎(十)‎ ‎1.这首诗中夸张的句子有“……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几句。这种夸张的手法把突如其来的寒冷生动地描绘出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中成功地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两句。这种比喻带着奇妙的想象,为艰苦的西域从军生活染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表现了为保卫国家,甘于奉献的乐观豪迈的情怀。‎ ‎2.诗中处处写雪、写严寒,意在突出表现边塞将士处境的艰难及其英勇无畏的精神,并希望武判官将诗带回京城,使朝廷真切地感受到西域气候之恶劣,从而达到替边塞将士传递心声的目的。‎ ‎3.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十一)‎ ‎1.沉吟:沉思吟味,意谓整日在心头回旋。‎ ‎ 枉:屈驾。‎ ‎ 存:问候。‎ ‎ 契阔:聚散、合离。‎ ‎2.那穿着青领的衣服的学子哟,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3.这段接连化用《诗经》中表达思念情感的诗句,表现了诗人对贤才的渴慕。‎ ‎ 这句话是化用《诗经·郑风·子矜》中的“青青子矜,悠悠我心”一句。作者据此表达了渴望天下贤才,与之共成统一大业的心情,表现出要求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十二)‎ ‎1.这首诗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采用了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手法,写出了山村宁静优美的景色。傍晚,秋雨过后,明月初照,清新而静谧。但诗人并没有一味写山村如何宁静,而是写静中之动,写清泉在石上流淌,写洗衣女子在竹林中说笑,写渔船归来搅动莲花,给这幽静的画面增添了生趣,多了一种宜人的情调。动静互相映衬,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2.《山居秋暝》是王维山水诗的代表作,也鲜明地体现了“诗中有画”的特点。在这首诗中,诗人以画家的眼光来观察景物,并在诗中成功地描绘出完整的画面。开头两句就给这幅画定下了暗淡而清新的色调:秋天的傍晚,刚刚下过雨。三四句写景,月光透过松树的缝隙照到地上.清泉从石上流过。五六句写景和人,竹林中的女子,莲花中的渔船,诗中既有总体的色调渲染.又有具体的景物描写,山月、清泉、竹林、莲花、浣女、渔舟,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画面。‎ ‎3.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优美的画卷中,充满着宜人的情趣,它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最喜爱、向往的礼物,她最终不惜牺牲自己的头发,坚定了卖掉头发的决心,轻快地走出了房门。‎ ‎(十三) ‎ ‎1.可以理解为诗人不愿张扬来康桥寻梦一事,更不愿让人知道个人复杂难言的情感。他与康桥的告别是深沉而又含蓄的。‎ ‎2.一方面说明诗人的洒脱,另一方面“不带走一片云彩”也表现了诗人对昔日的旧情的珍视,不愿意损坏其完好无缺的本质。‎ ‎3.一再重复,主要表现诗人对故地康桥的那种眷恋和珍视。‎ 15‎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十四)‎ ‎1.羞:同馐,难得的佳肴。‎ ‎ 箸:筷子。‎ ‎ 安在:在何处。‎ ‎ 直:径直。‎ ‎2.这首诗使用比喻手法有两处,一处是“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表面上看来 是写离开京城要走的路途的艰难,实际上是比喻仕途之艰险,常常事与愿违。一处是“行路难, 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直接以行路之艰难比喻人生道路之艰难。‎ ‎3.这首诗引用历史人物的典故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据古代传说,姜尚在未遇周文王时,曾在磻溪钓鱼;伊尹见商汤之前,曾梦见乘船经过日月的旁边。这里把两个典故合用,表示人生遭遇变幻莫测。第二处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用南朝刘宋时期宗悫以“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来表现自己远大志向的故事,表明自己坚信总有一天会实现自己远大的理想。‎ ‎(十五)‎ ‎1.盈虚者:指月亮。‎ ‎ 适:享受的意思。‎ ‎ 肴:菜肴。‎ ‎ 核:果品。‎ ‎2.这段话表现了庄子“齐物”的思想,认为事物都是相对的,不要拘泥于“变”与“不变”。所有人生的长短悲喜,都是人们的主观认识,应该顺其自然,尽量享受大自然赐予人的快乐。‎ ‎3.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创造出一种情景交融、情理相生、抒情与哲理相结合的艺术境界。‎ 小说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3.C 4.C 5.C 6.D 7.A 8.B ‎9.C 10.B 11.C 12.B 13.D 14.A 15.B 16.A 二、阅读题。‎ ‎(一)‎ ‎1.动作描写;语言描写。‎ ‎2.主人公宁肯珍藏绝技也不肯比武传人,以这种自我隔绝、消极退避的抗争方式反抗社会。‎ ‎3.沙子龙昨日显赫一时的声名已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成为过去,他感到时代变化却又无可奈何,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哀戚感,因此自我叹息。‎ ‎(二) ‎ ‎1.原意是为基督诞生而来送礼的三位贤人。作品中用来比喻男女主人公吉姆和德拉夫妇。‎ ‎2.语意递进,语意转换。‎ ‎3.只要双方的感情是深厚的、美好的,不管送什么礼物,怎样送礼物,那都将是最值得珍惜,值得回味的。‎ ‎(三)‎ ‎1.“九斤老太……康健”象征农村旧貌没有变化。“六斤……新近裹脚”象征农村年轻的 15‎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一代在走前辈走过的路。“捧着十八个铜钉的饭碗”象征人们仍然在贫穷落后之中,修补几千年来的传统旧习,沿袭传统。‎ ‎2.这段文字是小说的结尾,描写了辫子风波过后,鲁镇临河土场上又恢复了往日宁静的场面。作者通过上述描写暗示读者:辛亥革命终归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果,中国农村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封建复辟势力还会卷土重来,类似于辫子风波的事件还会上演,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唤醒民众,揭示旧思想仍然钳制着人们的灵魂。‎ ‎3.细节描写、场面描写。‎ ‎(四)‎ ‎1.米龙老爹 ‎2.动作描写、心理描写 ‎3.机智、勇敢 ‎(五)‎ ‎1.语言(对话)描写。‎ ‎2.作者把“人与人”的关系与“人与马”的关系相对比,从而收到强烈的表达效果。姚纳与马的谈话,将社会中人与人之间冷漠无情的关系完全映衬出来。姚纳的孤独和无助,反映出了社会的冷漠与人们精神的麻木。‎ ‎3.他的苦恼是经历了丧子之痛,却找不到诉说苦恼的对象,最后只好把一腔苦恼讲给自己的小马听。‎ ‎(六)‎ ‎1.作者通过人物的外部动作和表情的描写来揭示德拉下决心卖掉头发的心理活动。‎ ‎2.它不是直接的心理描写,而是通过人物的外部行为和表情间接地揭示人物心理活动,让读者通过小说主人公的神情和动作这些动态画面去仔细品味其中的含义,透视人物的心灵。‎ ‎3.德拉十分珍爱、留恋自己美丽的头发,是不忍割舍的。但是为了给心爱的丈夫买一件他最喜爱,向往的礼物,她最终不惜牺牲自己的头发,坚定了卖掉头发的决心,轻快地走出了房门。‎ ‎(七)‎ ‎1.用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形象。‎ ‎2.这段话主要表现了赵七爷幸灾乐祸和伺机报复的心理,刻画了赵七爷阴险凶狠的性格。‎ ‎3.作为没有多少见识的普通农家妇女,七斤嫂最初并未意识到丈夫没有辫子的严重性,她抱着侥幸的心理来看待时事。遭到赵七爷一番威吓后,她产生了恐惧和胆怯的心理。她的自言自语恰恰表现了其惊慌失措、六神无主的心理状态。当听到“没有辫子,该当何罪,书上都一条一条明明白白写着的”时,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从而陷入了绝望境地。‎ ‎(八) ‎ ‎1.描绘了一幅丰收在望的田园风光。‎ ‎2.洋溢着幸福、恬静、祥和的气氛,这暗寓着幸存者和后代对殉难的米龙老爹的缅怀之情。‎ ‎3.这种描写是环境描写(自然风光描写)。对眼前丰收在望、一派祥和的田园风光进行描绘是为了抚今追昔,以引出下文;在气氛、感情和意念上都为后面的故事起到铺垫和反托作用,同时暗示今天的幸福与祥和是来之不易的,从而突出小说的主题。‎ ‎(九) ‎ ‎1.肖像描写和行动描写。‎ ‎2.体现了沙子龙视武艺为至宝、在内心深处和感情上仍留恋往昔拳师生活和旧日的声名及武艺。‎ ‎3‎ 15‎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主要表现了沙子龙在近代中国社会急剧变化中的复杂心态。昨日显赫一时的声名已随时代变迁成为过去,往事不堪回首。沙子龙感到了时代的变化却又无可奈何,心里油然而生的是一种哀戚感。‎ 戏剧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B 3.C 4.A 5.C 二、阅读题。‎ ‎(一)‎ ‎1.黄省三:大丰银行的小职员。‎ ‎ 李石清:银行家潘月亭的秘书。‎ ‎ 潘月亭:大丰银行的经理,大资本家。‎ ‎2.潘月亭毫无人性、铁石心肠、凶残狠毒。‎ ‎3.语言、动作。‎ ‎(二)‎ ‎1.莺莺自己是不愿意张生进京赶考的,这完全是莺莺母亲的主意。莺莺认为:“但是一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她还认为母亲的做法是:为了“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折鸳鸯在两下里。”莺莺对别离是又怨又恨的心情。‎ ‎2.“恨不得倩疏林拴住斜晖”,这就是情景交融。‎ ‎3.“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钏;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这两处都是明显地运用了夸张的艺术手法。‎ ‎(三)‎ ‎1.夸张。通过夸张肌体的突然消瘦表达离愁别恨的痛苦,通过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对张生爱情的真挚强烈。‎ ‎2.心理描写,移情于物,因情造景,设景抒情。‎ ‎3.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此恨谁知!‎ ‎2009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D 2.D 3.A 4.B 5.C ‎ 6.A 7.C 8.A 9.B l0.C ‎ 11.B l2.D l3.C l4.A l5.D ‎ 16.A l7.B l8.D l9.C 20.B 二、文言文阅读:共30分。(考生的回答与此答案接近也可酌情给分)‎ 15‎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 21.辄:就。 陈:通“阵”。 急:迫近。 度:估计。(4分)‎ ‎ 22.廉洁轻财、爱射善射、关爱士卒、近敌射箭。(4分)‎ ‎ 23.细节描述(2分)‎ ‎ 24.这首诗既表现了诗人由于当时的黑暗现实所产生的仕途艰难的苦闷,又表现了诗人出于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和对自己才能的自信而产生的对前途的希望。(4分)‎ ‎ 25.比兴象征的手法。( (2分)‎ ‎ 以自然界道路的艰险,比喻世路的艰险,象征着诗人仕途受阻的艰难处境。( 2分)‎ ‎ 26.“停杯投箸”和“拔剑四顾”。 (2分)‎ ‎ 27.“灵感”的爆发稍纵即逝,应一气呵成完成创作。(4分)‎ ‎ 28.缺乏不断的学习实践,不能掌握必要的表达技巧(或答“不学”)。(2分)‎ 将此番道理推而广之。(2分)‎ ‎ 29.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考生的回答与此答案接近也可酌情给分)‎ ‎ 30.他表面上顺应潮流,内心深处仍视武艺为至宝,自我欣赏,自我叹息。(4分)‎ ‎ 31.肖像描写、动作描写。 (4分)‎ ‎ 32.①两眼明得像霜夜的大星。②他的世界已被狂风吹了走。 (2分)‎ ‎ 33.①要对不同的书采取不同的读法。②要把阅读与会谈、笔记相结合。③要把治学与弥补自己的精神缺陷结合起来。(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全对4分)‎ ‎ 34.①“尝”指的是选读。②“吞下”指的是全读,但不必细心地读。③“咀嚼消化”则不但指全读,而且要精读、细读。(答对一点2分,答对两点3分,全对4分) ‎ ‎35.归纳法。(2分) ‎ ‎ 36.①孱头:不敢接受。②昏蛋:否定一切。③废物:接受一切。(答对一个2分,答对两个3分,全对4分)‎ ‎ 37.要“占有,挑选”,取其精华,弃其糟粕。(4分)‎ ‎ 38.类比法。(2分)‎ 四、作文:50分 ‎39.参考附录一作文评分标准。‎ ‎200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D 2.A 3.D 4.C 5.B ‎ 6.C 7.C 8.A 9.A l0.D ‎ 11.B l2.A l3.C l4.B l5.B ‎ 16.D l7.A l8.C l9.B 20.C 二、文言文阅读:共30分。(考生的回答与此答案接近也可酌情给分)‎ ‎ 21.呼告、引用、比喻、反诘(或“反问”)(4分)‎ ‎ 22.一是将季康子比作老虎和犀牛,将颛臾比作龟甲和美玉,说叫季氏攻伐颛臾必将造成的严重后果;(2分)‎ 15‎ 广东省成人高考网www.gdchengkao.com复习专用资料 ‎ 二是将冉有、季路比作守笼护柙之人,批评他们的失职。(2分)‎ ‎ 23.以名人名言作理论论据(答“名人名言”或“理论论据”也算对)。(2分)‎ ‎ 24.借景抒情。(2分)‎ ‎ 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苦闷。(2分)‎ ‎ 25.“落日”暗喻南宋的国势衰微;(2分)‎ ‎ “断鸿”暗指自己远离故土,飘泊异乡。(2分)‎ ‎ 26.比喻和拟人(2分)‎ ‎ 27.断:决断。乘:坐车。适:到。鲜:少。(4分)‎ ‎ 28.子产在治理政事的时候,常常选择有能力的人而任门j他们。(2分)‎ ‎ 前一个用在主谓之问,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后一个作代词,代指贤能之人。(2分)‎ ‎ 29.择能而使之(或“知人善任”)(2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0分。(考生的回答与此答案接近也可酌情给分)‎ ‎ 30.快乐不可能永久(或“‘永远快乐’是荒谬的”)。(4分)‎ ‎ 31.反衬快乐的短暂易逝。(2分)‎ ‎ 对比法。(2分)‎ ‎ 32.说明“永远快乐”的自相矛盾。(2分)‎ ‎ 33.渲染阴冷凄凉的气氛,为人物的悲剧作铺垫。(4分)‎ ‎ 34.说明他已很长时问没有揽到活儿,也暗示出人物内心的痛苦和麻木。 (4分)‎ ‎ 35.以马对应人,暗示出马车夫牛马一般的处境。(2分)‎ ‎ 36.怀着坚定的信念持续地向下生长;(1分)‎ ‎ 感受不到地面上枝叶的快乐心里却很坦然;(1分)‎ ‎ 与枝叶一起为果实的成熟贡献全部心血。(2分)‎ ‎ 37.在逆境中依然执著地追求光明(答“追求光明”也可给分);(1分)‎ ‎ 在名利的诱惑面前心胸坦荡(答“心胸坦荡”也可给分);(1分)‎ ‎ 为着心中的理想默默奉献(答“默默奉献”也可给分)。(2分)‎ ‎ 38.托物言志。(2分)‎ 四、作文:50分 ‎39.参考附录一作文评分标准。‎ 15‎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