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21 发布 |
- 37.5 KB |
- 2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沧州市盐山中学2019-2020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www.ks5u.com 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数: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重要论述,揭示了新时代中国精神构筑的科学时空观,深入挖掘其理论内涵和时代价值,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不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战略指引”。“不忘本来”,要“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的重大判断,精辟概括并科学界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具有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中国精神作为兴国强国之魂,其构筑不能忘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进入强起来的新时代。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中国精神构筑所需要的条件更加全面,更加坚实。我们中国经历了站起来的时代、富起来的时代,最终迎来了强起来的新时代。 “吸收外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空间指引”。任何国家进行建设都不可能关起门来。过去的中国曾在一段时期内闭关锁国,闭关锁国必然导致国家落后,这已经被历史反复证明。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精神的发展也离不开与世界各民族的相互学习借鉴。中国精神的构筑就是要树立开放观念、摆正文化心态并主动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文化。 传入中国的外来文明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有益滋养,同时也会冲击中国精神的构筑。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包装在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得到强势传播,造成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思想文化的侵蚀和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未停止且日趋隐蔽,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和封建主义的残余势力在社会快速发展中滋生繁衍。这些都将对中国精神构筑带来长期的挑战。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教育等领域越是开放,西方社会就越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意识形态与价值观念。因此,作为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支柱的中国精神,越是吸收外来,就越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在新时代,成就面前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战略意识,任务面前树立强烈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是我们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的必然选择。 “面向未来”是中国精神构筑的“时间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并存。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开创的一项前无古人的、毫无经验可循的、毫无既定模式可模仿的伟大事业,其最终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从新中国的成立到改革开放40年,长期的团结奋斗和不懈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质的提升阶段和强起来的新时代。但是,国内外依然存在许多困难与挑战。因此,我们要更加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条长征路,难以预测的问题会很多,将要面临的风险会很多,将要应对的挑战会很大,将要承担的任务会更重。 “面向未来”,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具体而言,其一,中国精神是凝聚中国力量的精神纽带。在新时代,我国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都是前所未有的,尤其需要一种力量将中华儿女凝聚起来,汇聚成实现民族复兴的强大力量。其二,中国精神是激发创新创造的精神动力。中国是一个大国,从大国到强国的飞跃必须创新创造,走出自己的发展道路,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为实现中国梦注入强大的精神动力。其三,中国精神是实现民族复兴伟业的精神定力。当前,我国发展的成就之大前所未有,困难、诱惑、干扰等更是前所未有。弘扬中国精神,可以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摘自王兆云《中国精神的构筑指引》,原载《人民论坛》2019年第3期,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不忘本来”,指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创建共和国的时代,更不能忘记当前的新时代。 B.“吸收外来”不仅要有开放广阔的世界视野,还要回应思想文化领域的世界性挑战。 C.中国精神促进社会历史发展的功能属性的充分发挥,需要中国精神构筑“面向未来”。 D.“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这三个方面辩证统一于中国精神构筑的实践进程中。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主体采用并列式结构,阐述“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内涵与价值。 B.文章通过分析西方价值观在我国的强势传播,论证了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 C.文章论述“吸收外来”这一分论点时,横向览世界,纵向联古今,有理有据有策略。 D.尾段立足于“面向未来”,论证中国精神在新时代里的具体作用,增强了现实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西方社会通过我国的开放来传播其价值观念,因此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既要借鉴前人成功经验,也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文化。 C.中国精神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 D.繁荣昌盛、和平安定的国家更需要坚如磐石的精神定力,这样才会有更持久的发展。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题。 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阳历二月下旬到三月初,庄稼人出牛动农之前,生产责任制的浪潮大规模地席卷了整个黄土高原。 双水村的孙玉厚父子们眼下的腰杆确实硬了许多。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尤其是孙少安,他现在手里破天荒有了一大笔积蓄,去年拉砖除过运输费、房租和牲口草料钱,净赚了两千元。另外,铁青骡子卖了一千六百元,这头牲畜干赚了五百元。两千五百块钱哪! 孙玉厚老汉早已表明了态度,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 他想拿这钱作资金,开办一个烧砖窑。他先征求了父亲的意见,父亲仍是老话,秀莲让步的附加条件是,烧砖只要一赚下钱,首先就要修建窑洞(不能一辈子住在饲养院)。 他,他父亲,少平,秀莲和他妈一齐上手,用了近半个月的时间,终于修建起了一个烧砖窑。少安在城里拉砖时,已经把烧砖的整个过程和基本技术都学会了。烧砖窑建好后,他率领一家人开始打土坯。 第一窑砖坯很快装就绪。烧砖的炭也用县运输公司的包车拉来了。 这天晚上一直弄到大半夜,才把最后的一切细节都安排好——明天早晨就要点火呀! 鸡叫头遍的时候,少安和秀莲才回到一队的饲养院。现在,牲口都分给了个人,饲养员田万江老汉也搬回家住了,这院子一片寂静。 秀莲累得头一挨枕头就睡着了。但孙少安怎么也合不住眼——明天一早,烧砖窑就要点火,年轻的庄稼人兴奋得睡不着觉啊! 在这静悄悄的夜晚,他的思绪像泛滥的春水一般。过去的,现在的,未来的,无数流逝的经历和漫无边际的想象在脑子里杂乱地搅混在一起,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 少安猛然听见外面什么地方有人说话的声音。 他的心一惊:这时候外面怎么可能有人呢? 他在被窝里轻轻抬起头,支棱起耳朵,可又没听见什么,他正准备把头放到枕头上,却又听见了外面的说话声——这下确切地听见了,似乎就在外面院子里,而且声音很低,就像传说中的神鬼那般絮絮叨叨……少安尽管不迷信,头皮也忍不住一阵发麻。他本来想叫醒妻子,但又怕惊吓了她。他就一个人悄悄爬起来溜下炕,站在门背后听了一阵——仍然能听见那声音! 他于是顺手在门圪崂里拿了一把铁锨,然后悄悄开了门,蹑手蹑脚来到院子里。 院子被月光照得如同白昼。 他仔细听了一下,发现那奇怪的说话声来自过去拴牲口的窑洞中。 少安紧张地操着家伙,放轻脚步溜到这个敞口子窑洞前。啊!原来这竟然是田万江老汉! 老汉没有发现他,立在当初安放石槽的土台子前,仍然喃喃地说道:“……大概都不应时吃夜草了……谁能在半夜里几回价起来添草添料呢……唉,牲灵不懂人言呀,只能活活受罪……” 孙少安忍不住鼻子一酸。他眼窝热辣辣地走到了田万江老汉面前。 万江老汉吓了一跳,接着便嘴一咧,蹲在地上淌起了眼泪。 原来他是在对那些已经被分走的牲口说话! 人啊…… 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石头在怀里揣三年都热哩,更不要说牲灵了。你不要担心,庄稼人谁不看重牲灵?分到个人手里,都会精心喂养的。再说,这些牲灵都在村里,你要是想它们,随时都能去看望哩……” 万江老汉这才两把揩掉皱纹脸上的泪水,不好意思地笑了,对队长说:“唉,我起夜起惯了,睡不踏实,就跑到这里来了……这不由人嘛!” 少安也笑了,说:“今晚上我也睡不着,干脆让我把旱烟拿来,咱两个拉话吧。我还有点好旱烟哩,头茬,我爸喷上烧酒蒸的!” 少安于是又转回家里,尽量不惊动睡熟的妻子,拿了烟布袋和卷烟的纸条,悄悄溜出了门。 他来到隔壁饲养室,和田万江老汉面对面蹲在一块,一边抽烟,一边拉话。这两个被生活的变化弄得睡不着觉的庄稼人,竟然一直呆到庙坪山那边亮起了白色…… 天大明以后,仍然精神抖擞的孙少安,就吆喝起一家人,来到了他的烧砖窑前。 在亲人们的注视下,他用微微发抖的手划着一根火柴,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 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 (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只要这政策不变,他们有信心在几年中把光景日月变个样子”,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实施生产责任制改革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使孙少安的个性更加突出。 C.田万江老汉“不好意思地笑了”是一种掩饰,“少安也笑了”是一种理解。月夜两人心与心的交流,给人一种真诚和温暖的感觉。 D.节选部分叙述故事不失匠心。如“钱如何使用”的矛盾解决一笔带过,孙少安一夜无眠的经过则重点描写,充分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5.请举例简要分析文中环境描写的作用。(6分) 6.路遥《平凡的世界》对孙少安这个改革先行者的形象塑造得非常成功。作者是怎样塑造孙少安这一典型人物的?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对此作简要分析。(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对经典阅读心向往之,但却有心无力,这才应该是经典阅读危机最为清晰的表达。经典阅读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尴尬境地,有着时代大背景及与现实交织的诸多复杂原因,比如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等。而且这一问题的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决定了化解这一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观念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内在动力的生发也是厚积之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可能是正解。 (摘编自《让经典阅读在年轻人中复归》) 材料二: 去年10月,天津大学的一个学生社团曾围绕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做了一个小范围的调查,收到的一组回答让他们深思:一方面,受访大学生表示“不读书上不了台面,会暴露自己没有修养”;另一方面,又表示“要花精力社交,建立归属感”。 为何经典阅读认同度高,但实际阅读量少?天津大学大部分同学都认为,家庭、学校、社会对经典名著的推荐,已经让青少年从小确立了“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而“时间碎片化”则是他们不约而同提到的影响阅读的最主要原因。天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虞京春对此深以为然:“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但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她同时也感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却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竿见影,这也是部分读者远离经典的原因”。 (摘编自《上好大学生经典阅读“必修课”》) 材料三: 古典文学作品由于时代久远,与现代汉语语言上存在诸多差异,在某种程度上人们对其接受的难度越来越大。单纯在古典文学教育中强调兴趣教学,肯定存在较大的局限性。古典文学的学习,自古就强调“熟读”的重要性,甚至强调“死记硬背”,这是其学科性质决定的。多阅读,多背诵,形成一定程度的强制诵记十分必要。要努力在尊重古典文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 文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熏陶式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让学生经常处于文学的氛围和影响之中,“润物细无声”。全媒体时代,学生们日常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网络与新媒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与学生建立以古典文学为内容的交互空间,将图书馆、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将强制阅读与拓展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无时不在的古典文学氛围里形成阅读习惯。 (摘编自《文学院系学生古典阅读状况堪忧》) 材料四: 图一:中国大学生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 图二:古代文学在现代社会的意义 (摘编自《大学生经典阅读调查》) 7.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图一显示,无论是理科生、文科生,还是中文生,“语言难懂”已经成为他们阅读古代文学的主要障碍,占比均超过40%。 B.图一显示,不同科类的学生把语言、内容视为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主要障碍的比例差别不大,表达手法方面有较大差别。 C.图二显示,在不同科类的学生中,认为“古代文学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的比例均为最高,其中中文的最高,为56.5%。 D.通过两幅图可以看出,因为在阅读古代文学时遇到种种障碍,所以当代大学生对经典阅读兴趣不大,不愿意阅读古代文学作品。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经典教育缺失、社会生活变迁、娱乐文化挤压和“时间碎片化”等原因,让经典阅读在大学生中出现危机。 B.化解经典阅读危机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因此这一问题呈现出严峻却无形、繁复又自成生态的特点。 C.想要化解经典阅读危机就要让大学生远离网络,拒绝碎片化阅读,改变松散阅读习惯,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 D.四则材料谈论内容均和大学生经典阅读有关,前两则重点论述危机产生的原因,后两则重点论述解决的办法。 9.如何解决大学生经典阅读面临严重危机这个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6分)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0~13题。 白居易传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オ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 元和元年,作乐府 及诗百馀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待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ト居履道里②,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③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元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④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及所撰古今事实,为《六帖》,述作诗格法,欲自除其病,名《白氏金针集》三卷,并行于世。 【注】①勋庸:功勋。此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履道里:洛阳里巷名,唐白居易居处。③科头:指不戴冠帽。④鸡林国:国家名。 10.对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B.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C.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D.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弱冠”是指古代男子十五岁行成年加冠之礼,因未及壮年,故称弱冠。 B.“进士”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唐设进士科,凡应试者谓之举进士,中试者皆称进士。 C.“乐府”本是始于秦汉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 D.“致仕”本义是将享受到的禄位交还给君主,表示官员辞去官职或到规定的年龄而离职。一般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 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 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 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 13.翻译文言文中画线句子(10分) (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5分) (2)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少室雪晴送王宁 李硕 少室①众峰几峰别,一峰晴见②一峰雪。 隔城半山连青松,素色峨峨千万重。 过景③斜临不可道,白云欲尽难为容。 行人④与我玩幽境,北风切切吹衣冷。 惜别浮桥驻马时,举头试望南山岭。 【注】①少室:山名,在河南登封县北,东距太室山约10公里,有三十六峰,山北麓五乳峰下有少林寺。②见:同“现”。③过景:落日余辉。④行人:指王宁。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以拟人手法,写少室山晴雪不同的座座山峰,似与王宁分别。 B.三、四句“连”字,写岀晴峰的广袤;两个“峨”字,突出雪峰的高峻。 C.五、六句写落日斜照山峰,说不清其奇妙;白云婀娜多姿,难以形容。 D.尾句写送别远望,与“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异曲同工。 15.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诗人由自身贫寒推己及人地想到他人的困苦,表现杜甫博大胸襟的著名诗句是“ , ”。 (2)《论语·为政》中“ , ”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进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3)在鸿门宴上,樊哙说的“ , ”,确实是一种抓主要矛盾、不要顾及细枝末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语言文字基础(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随着网红经济的出现,短视频成为网红经济中重要的传播媒介。在中国的短视频市场上,快手、抖音、秒拍、火山、小咖秀________。这些新业态的涌现,不仅为企业带来了巨大商机,还“调剂”着大众的生活。更重要的是,互联网新业态________,恰可说明我国的互联网发展充满无限生机,孕育无限可能。但由于绝大多数用户并非专业人士,所以,制作的短视频趋于平庸化,这也________。但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所以值得警惕。 众所周知,目前有大量年轻人活跃在各大短视频平台,如果对“三俗”内容听之任之,对错误的价值观放任自流,那么,( )。因此,治理短视频乱象,监管部门重任在肩、________。 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但只要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所以值得警惕。 B.但只要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为恶俗,就会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所以值得警惕。 C.但如果走向粗俗、甘于庸俗、沦为恶俗,就会挑战法律底线,违背公序良俗,就值得警惕了。 D.但如果甘于庸俗、走向粗俗、沦恶俗,乃至违背公序良俗,挑战法律底线,就值得警惕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三俗”内容泛滥,青少年的身心大受其害 B.就会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进而影响短视频行业的发展 C.不仅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更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 D.不仅不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更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纷至沓来 声名鹊起 无可厚非 责无旁贷 B.络绎不绝 声名鹊起 无可非议 义不容辞 C.纷至沓来 风生水起 无可厚非 义不容辞 D.络绎不绝 风生水起 无可非议 责无旁贷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6分)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地好奇。”我们有理由相信,儿童时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特别强。但是随着受教育的增多, ① 。这是因为,知识体系都是有框架、有假定的, ② 。当然这些挑战和批评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正确,所以会被否定, ③ 。在我们的应试教育下,情况会更糟。当学生学习的唯一目的是获得好成绩,当教师教书的唯一目标是传授标准答案,那么很可能的结果就是,受教育年限越长,教师和学生越努力,好奇心和想象力被扼杀得越系统、越彻底。 21.下面是某校一则启事初稿的片段,其中有五处不合书面语体的要求,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贵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后勤处认真调查了原因,发现管道陈旧,需要换掉。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为安全起见,请全体学生暑假期间不要在校住宿。望大家配合。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手机该不该进校园”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说,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也有人说,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还有人认为,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对此,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广泛听取学生、教师、家长代表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出台相关规定。 请结合材料内容,在学生、教师、家长中任选一种身份,写一篇发言稿,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A【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和归纳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A项,“指不能忘记革命先烈创建共和国的时代,更不能忘记当前的新时代”错误,结合原文第1段“‘不忘本来’是中国精神构筑……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分析可知,原文指“不忘”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 2.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论证了提升文化竞争力的重要性”错误,结合原文第3段“包装在文化产品中的西方价值观在中国得到强势传播,造成中西方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冲突和矛盾”“这些都将对中国精神构筑带来长期的挑战”“要求我们更加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等分析可知,论证了我们应该怎么做,以及如何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提升国家文化竞争力等。 3.D【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项,“因此我们要降低某些领域的开放程度”错误,结合原文第3段“中国的经济、文化及教育等领域越是开放,西方社会就越有可能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其意……在相互较量中使自身立于不败之地”分析可知,我们要“更加坚持和弘扬中国精神的民族特色,积极回应世界性挑战和时代性挑战”。B项,“既要借鉴前人成功经验”错误,结合原文第5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光明前景与严峻挑战并存……其最终实现必然要经历一个长期而又艰难的过程”分析,并无前人成功经验可以借鉴。C项,“更是遏制西方势力的法宝”于文无据。 4.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项,“父亲孙玉厚的懦弱反衬出孙少安的果敢”错,这句话并不是表现孙玉厚懦弱,表现的是老人的开明和对儿子的尊重和信任,所以反衬的说法不成立。 5.(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如开头一段中概括地写“春天”和“大面积地解冻了”,就是为了交代改革开放初期农村“生产责任制”改革大面积推广的社会环境。(2)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个性。如月夜景物描写,表现了主人公期待砖窑点火的兴奋与激动,以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3)寄予深刻寓意,预示创业成功。如结尾处写点火场景,就暗含一种成功的寓意,“希望”与“升起”令人回味,留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 【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本题第一处环境描写在开头“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解冻” 一语双关,既指春天大地解冻,又指土地改革开始全面推广,所以这处描写既指自然环境,也指小说的社会背景。第二处环境描写是“皎洁如雪的月光洒在窗户上,把秀莲春节时剪的窗画都清晰地映照了出来:一只卷尾巴的小狗,两只顶架的山羊,一双踏在梅花枝上的喜鹊……”,联系上下文可知,这处描写主要表现少安兴奋喜悦的心情,而“小狗”“喜鹊”等也表现了他对未来的美好憧憬。第三处环境描写“庄严地点燃了那团希望的火焰。清晨,在双水村上空,升起了一片浓重的烟雾……”,这处描写具有象征意义,“火”代表希望,“升腾”预示着创业的成功。 6.(1)通过衬托刻画人物。孙少安和家人对两千五百元钱的用途产生分歧,衬托出孙少安敢于进取的品格。田万江老汉舍不得牲口,守旧的思想衬托出孙少安的开拓进取。(2)在特定的环境中刻画人物。小说将人物置于社会变革的大背景中,并具体描绘人物活动的场景,彰显人物个性。(3)通过个性化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刻画人物。如主人公与田万江老汉的对话,展示了曾经的队长对群众的了解和关心。 【解析】本题考查人物塑造的手法。本题主要从正面描写、其他人物的衬托以及典型社会环境的烘托来塑造人物。(1)正面描写:“少安也蹲下来,说:‘大叔,我知道你心里难过。队里的牲灵你喂养了好多年,有了感情,舍不得离开它们。’”这句话体现了队长对群众的关心。(2)人物衬托:“他对儿子说:‘这钱是你赚的,怎个花法,你看着办吧!爸爸不管你……’秀莲一门心思要拿这钱箍几孔新窑洞。”用父亲的不参与以及妻子对钱的用途的安排衬托少安的积极进取、有眼光。(3)环境描写:“中国社会生活开始大面积地解冻了”,使人物置身于改革的大背景中,从而塑造人物个性;末尾对点火的描写,烘托人物要大展宏图的进取精神等。 7.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的试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把握题干,注意认真研读材料内容,仔细比对选项的说法和原文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四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不愿意阅读古代文学的主要障碍”无中生有,图一显示,有42.0%的理科生、44.0%的文科生、41.0%的中文生认为在古代文学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主要障碍是“语言难懂”,“语言难懂”在几种障碍中占比最高,但并没有说他们“不愿意阅读”。故选A。 8.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的概括、理解、分析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选项对文本内容的表述的理解,要认真谨慎推敲选项内容和原文的差异。题干问的是“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概括。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D项,“后两则重点论述解决的办法”说法有误,根据对材料的把握,本文材料四主要是以呈现大学生经典阅读的问题为主,所以说“论述解决的办法”理解有误。故选D。 9. 【参考答案】①去除浮躁心理,树立长久意识,提升观念,生发内在动力;②家庭、学校、社会推荐经典名著,确立“好读书、读好书”的意识;③改变松散的阅读习惯,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④大力探索符合古典文学学习的规律,并制定相应的规范和要求;⑤要真正顺应社会发展现状,有效利用网络与新媒介对学生进行熏陶式培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材料内容并归纳概括材料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考点考向的要求,要注意审题和到原材料中筛选和归纳。这是一道考核归纳内容要点的题目,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此题要求回答:如何解决大学生经典阅读面临严重危机这个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根据对题干的把握,可以从以下原材料中进行整合:观念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内在动力的生发也是厚积之果,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方可能是正解。天津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虞京春对此深以为然:“移动终端快餐化、碎片化阅读受到大学生的推崇,但松散的阅读习惯很难使人构建完整的思想体系。”她同时也感到,在浮躁的社会环境之下,“经典著作虽然能够对人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但却不能像实用书籍那样立竿见影,这也是部分读者远离经典的原因”。要努力在尊重古典文学学习规律的基础上,从考试模式、识记方法、教学方法上进行教学与考试的深层改革。文学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熏陶式的教育。它强调的是,让学生经常处于文学的氛围和影响之中,“润物细无声”。全媒体时代,学生们日常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是网络与新媒体,因此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介与网络,与学生建立以古典文学为内容的交互空间,将图书馆、网络资源结合起来,将强制阅读与拓展阅读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无时不在的古典文学氛围里形成阅读习惯。 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不宜”是不应当的意思,指的事情为“勋庸暴露”,故不应该断开,排除A、C两项。“怫怒”的对象是“奸党”,不应该断开,结合句意内容分析,排除D项。句意: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 11.A【解析】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项,“男子十五岁行成年加冠之礼”错误,弱冠是指男子二十岁。 这时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12.D【解析】本题考查概括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D项,“儒、释两家思想并存于他人生各个阶段”不准确,依照文章内容“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等分析可知,白居易先“儒”后“释”。 13.(1)顾况是吴地人,依仗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 (2)(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被任命为杭州太守。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语句翻译。(1)“况,吴人”(判断句);“侍”,仰仗、依仗;“推”,推荐;“可”,认可。(2)补充句首主语“白居易”;“言事”,古代专指向君王进谏或议论政事;“见”,介词,被;“不见听”(被动句);“乞”,请求、乞求;“除”,授予官职;“为”,作为、成为,动词。 【参考译文】 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他年近二十名声未起,(有一次)去京城游玩,拜见(当时名流)顾况。顾况是吴地人,依仗有才华,很少有他推荐认可的诗人,于是取笑白居易说:“长安城什么东西都贵,要想‘居’于此,是非常不容易的。”等到翻阅白居易诗卷,读到其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诗时,才感慨道:“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也不难。我之前的话是开玩笑的。”贞元十六年,进士考试、选拔英才,白居易全都考中,被朝廷授任为校书郎。 元和元年,白居易写乐府及诗歌一百多篇,讽谏时事,流传到了宫中。皇帝读了他的诗后非常喜欢,召见他并且授任他翰林学士一职,接着又历任了左拾遗。当时有盗贼刺杀了宰相,京城议论纷纷。白居易第一个上疏皇帝,请求紧急抓捕盗贼。有权贵厌嫌他越职行事,对他十分恼怒。不久就有传言说:白居易的母亲落井而死,他却写了篇《新井篇》,词句十分浮夸华丽,如此品行不可重用。白居易就被贬为江州司马。起初白居易只是认为不应当让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暴尸街头,其实并没有别的想法,(想不到却)触怒了奸党,于是志向受挫。但他能顺其自然,随遇而安,借佛教的生死之说超脱形体的痛苦。很久之后,又调任中书舍人,主管制定朝廷的政令。有一年,河北发生暴乱,朝廷出兵无功,白居易又向朝廷进谏,没有被采纳,于是请求外调,被任命为杭州太守。唐文宗即位后,下诏升任白居易为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职回家,最后死在家中。 白居易多次因为忠诚耿直遭到排斥,于是就纵情喝酒作诗。被重新任用后,(由于)遇到的又都是年少君主,(所以)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在履道里购宅定居,与香山僧人如满等成立净社,开挖沟池,栽种树木,建造石楼,开凿八节滩,作为游玩之乐,茶壶锅子酒杯不离身。曾经光着头,像箕一样张开腿盘坐着,谈论佛理,吟咏古诗,十分清静安闲。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并且还为此作了篇传记。白居易十分喜欢佛教,也常常几个月不吃荤,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人宴饮集会,这些人都是年纪大却不肯做官的人,每天互相招待邀请,当时人们很羡慕他们,有人给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 白居易的诗以六义为主,不推崇艰涩难懂。每写成一篇,必定让他家里的老婆婆先读一读,询问老婆婆直到她理解了才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居易的诗作“就像崤山以东的百姓谈论农桑之事,字字句句都是非常朴实的话”。鸡林国的商人把他的诗作卖给他们的国相,每篇都是一百两银子,如果是伪造的,鸡林国相马上就能分辨出来。白居易与元稹关系十分要好,友情可谓如胶似漆,写诗追求的音韵也相同。天下人把他们并称为“元白”。元稹死后,白居易与刘禹锡齐名,并称为“刘白”。白居易喜欢神仙,曾经自己造了一双飞云鞋,点起香举起脚,好像在腾云驾雾,云雾冉冉降临。刚来九江时,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一座草堂,炼制丹药。这座草堂如今还保存着。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五集,以及撰写的古今事实,就是《六帖》,记述作诗的格律法则,想要去除其中存在的弊端,名为《白氏金针集》三卷,一起在世间流传。 14.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把握能力。A项,开头两句“少室山峰三十六,其中几峰更特别”没有运用拟人手法。 15.①对自然风光的喜爱之情。诗的前六句对少室山的雪景做了大量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少室山绮丽雪景的喜爱之情。②与友人游玩时的畅快之情。“行人与我玩幽境”一句透露出作者与友人游玩时的畅快。③与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惜别之情。诗的最后直言“惜别”,更以举头遥望的动作体现不舍之意。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开头两句,诗人写雪后少室众峰,能从大处着笔,写出众峰同中之异,别具特色。第三、四句是对第二句的展开,以“半山青松”写晴峰,以“素色峨峨”应雪峰,一个“连”字,写出晴峰的广袤,两个“峨”字,突出雪峰的高峻,在色彩上青白相间,非常素美。第五、六句写晴。雪后初晴,天空湛蓝,落日斜照,几缕欲尽未尽的白云缠于山腰,浮于松上,青、红、蓝、白四色辉映,白云、斜晖,青松、雪峰动静相衬。同时,半山青松,松上自云,云上雪峰,雪映落霞,层次鲜明,具有很强的立体感。第七、八句写送别双方为妙不可言,难以形容的美景所吸引,故而流 连景致,忘了启程,致使北风吹来,才感到寒冷,才注意到时间不早。这两句从侧面供托出“少室雪晴”之美,透露出主客惜别之情。最后两句写他们在夕阳西下,不得不别时,仍然依依不舍,驻马浮桥之上,眺望南山之景。表现了诗人与王宁之间的深厚友谊。 16. 【答案】(1)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2)温故而知新 可以为师矣 (3)大行不顾细谨 大礼不辞小让 17. D (首先,根据前后文,此句条件关系不成立,应该为假设关系,关联词“只要……就”改为“如果……就”,据此排除A、B两项。其次,语序上,按照逻辑顺序,应先思想上“甘于”,经“走向”,最后“沦为”,据此排除C项;且“挑战法律底线”应放在“违背公序良俗”之后。故答案选D。) 18. C (A项,没有涉及对短视频行业的影响,对青少年的影响没有扣住“价值观”;B项,对青少年的影响没有扣住“价值观”;D项,语序不当,“不利于短视频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与“不利于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应调换位置。故答案选C。) 19. A(纷至沓来: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可用于人和事物。络绎不绝:(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根据语境是说各种短视频纷纷到来,所以此处用“纷至沓来”;风生水起:形容事情做得又生气,蓬勃兴旺。声名鹊起:形容名声突然大振,知名度迅速提高。语境是互联网的名声提高,所以此处用“声名鹊起”;无可厚非: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无可非议:没有什么可以指摘的,表示言行合乎情理。语境是指用户的不专业现象,是指不要过分过高要求,所以用“无可厚非”;责无旁贷:自己的责任,不能推卸给别人。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容许推辞。语境是指“监管部门重任”是承担责任,所以用“责无旁贷”。故答案选A。) 20. (6分,每个横线2分。) ① 好奇心和想象力很有可能会递减。 ② 好奇心和想象力往往会挑战这些假定,批评现有框架。 ③ 这在客观上就产生了压制和否定好奇心和想象力的效果。 21. 【参考答案】①“贵校”改为“我校”;②“堵住”改为“堵塞”;③“换掉”改为“更换”;④“打算”改为“计划”;⑤“正遇上”改为“正值”。 【解析】 考查表达简明、连贯、得体,要明确书面语和口语的不同。明确口语和书面语的不同,口语一般都是用于非正式的场合或者是日常的对话,书面语是指人们在书写和阅读文章时所使用的语言,通读语段,找出不符合书面要求的句子,然后进行修改。“我校学生宿舍下水道时常堵住”的“堵住”应为“堵塞”,“发现管子陈旧”的“管子”应为“管道”,“需要换掉”的“换掉”应为“更换”,“学校打算7月15日开始施工”的“打算”应为“计划”,“施工期间正遇上暑假”的“正遇上”应为“正值”。 22. 解题: 1.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类似于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的题型,以“手机该不该进校园”这一情境,题目给出了一个情景:文德中学准备召开座谈会。两个任务:一个是从学生、教师、家长中选取一个身份,写一篇发言稿,一个是阐述你的观点与思考,并提出希望和建议。让考生根据不同人物身份思考和分析社会热点问题,既考查考生思维能力,又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材料给出了三种观点。有人说,学生玩手机会分散注意力,干扰教学秩序,影响学习和集体生活质量,还可能接触到不良信息。这是不同意手机进校园。 也有人说,手机可以作为学习工具,辅助教师教学,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是学校职责之一,不能一禁了之。这是同意手机进校园。 还有人认为,课堂上和课余时间应该区别对待。这是同意手机进校园,但有区别的对待。几乎是前两种意见的折中意见。 同学们可以选取一种来阐述观点,无论选取哪一种,不要丢掉另外两种。也就是说,辩证论证很重要。 3.身份的限制也是很重要的。选取不同的身份,发言的语气、情感的表达方式、论证的设例角度也有所区别。学生身份应该用语新鲜,多用时代发展趋势和切身体验来征服听众;教师应该语气谆谆,多用教育实例和教育认知理论来征服听众;家长应该用语恳切,多用自身的担心和疑惑,以及切身的经历来献计献策。 4.最好拟出题目,如果用“××发言稿”为题,相当于放弃拟题,不划算啊。文章内容很简单,四个方面:亮出你的观点,说明你的思考,提出希望,给出建议。思考占主体论述,其他不可或缺。在写发言稿时,尽量避免讲述大道理,读之使人厌倦。因为话题贴近生活,适合用身边的生动的例子打动人,说服听众。 5.发言稿的格式必须正确。 利弊分析 有利之处: 一、 背景:身处信息时代,禁止使用手机不理智。 二、安全:遇到突发情况,迅速通知老师和家长。 三、内容:关心时事政治,新闻。 四、给予学生信任,培养自律的品质 弊端: 弊端一:干扰课堂秩序 弊端二:浪费学习时间 弊端三:借“机”作弊初露端倪 弊端四:加重家长经济负担弊端五:损害学生身心健康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禁止手机进校园,为青少年专心学习创造条件。 2.禁止手机进校园,有助于缓解青少年手机依赖症。 3.引导青少年正确使用手机,培养学生的自控能力。 4.课堂禁手机,课外允许使用手机学习。 5.规范管理,让手机成为学生学习的有益工具。 …… 偏题立意: 1.手机的利和弊。(未准确理解题意,只是就手机谈手机) 2.学生该如何使用手机?(未针对手机该不该进校园进行思考) 3.由手机引发的思考。(范围太大,未紧扣题意) …… 参考题目: 合理引导化弊为利 莫让手机遮望眼 共创无手机校园 取手机之利,弃手机之弊 与时俱进,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 理性对待,合理引导 手机、学习难得兼,莫让手机进校园 教师角度: 勿让手机进校园 尊敬的各位同事、家长、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受邀此次座谈会,浅谈一下关于“手机该不该进校园”的问题。 此前,网上有幅图很火。一百年前吸食鸦片的动作居然和一百年后躺着玩手机的动作一模一样,于是网友调侃,百年前中国人没有被鸦片压断脊梁,百年后却被手机“低头族”压断了颈椎。试问,如果一机在手,你能坚持几分钟不看手机?如果出门,你最怕忘记带什么?信息爆炸,移动支付,手机如影随形,便捷生活,可是也让我们上了“软瘾”,犯了“网瘾”。如果,这种“瘾”,波及校园,牵及学生,我想来势之凶猛应该不亚于“猛虎野兽”! 首先,便捷的手机引擎搜索,让学生遭遇难题,畏葸不前,浅尝辄止。“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学习是艰苦脑力劳动,只有经受考验,深入思考,钻“最厚的地方”,才能攻坚克难,有所建树。而手机伴学意味什么?学习桎梏不探究,思维卡壳不解锁,随便一个“小猿搜题”“作业答题帮”“狮说学员”“AI将拍题王”让答案尽收眼底;随便一个“知乎问答”“百度知道”“搜狗问答”瞬间答疑解惑。长此以往,网络成为“百宝箱”,学生不动脑筋不思考,常走捷径常搜索,更加依赖“网络答案”“百家之言”,谈何集中精力,深度拓展? 其次,手机成为师生矛盾的引线,影响正常教育管理。回首学生时代,你印象最深刻的桥段有哪些?我相信,除了同窗好友的亲密无间,还充斥着各种吐槽老师的段子吧?诸如哪次作业潦草被罚抄,哪次背诵不过被罚站,甚至哪次违纪被责骂。往事历历在目,旧日美好心中永存。我们不是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靠着一把戒尺管教学生的私塾先生,更不提倡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可是我们怀念那个没有戒备的真性情教育时代,感怀那个尊师重教的美好时代。 现如今,网络纵横,言论自由,从几何时,教师随便一句正常的管教训斥都可能被手机录音,拍照上传,放大歪曲,恶意解读,激化矛盾。我们不排除教师群体中有害群之马,但是我们也不能“一棒子打死”,任网络恶意炒作,任水军混淆视听。教师需要公道,教师需要清白,教师更需要纯净的教育环境。如果没有一触即发的手机干预,一句疾声厉色的批评可能也仅是批评,一句高声呵斥的指责可能也仅是指责。手机网络,让原本单纯的师生关系变得纷繁错杂,让教育环境变得岌岌可危,让教师行业险些变成网络口诛笔伐的高危行业。停下手机的参与,就是回到教育的本原,回归“传道受业解惑”的“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世道;就是让师生坦诚相见,和平共处,共创佳绩。我们不求“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尊敬,我们只求“我心向明月,明月知我情”的理解。 再者,手机容易滋生一系列问题,影响学校高效管理。“作弊”、“早恋”、“网游”号称学生校园的“三座大山”,翻越过去,“万紫千红总是春”。可是,又有多少学生,没被“排山倒海”的高考击败,却被一部手机打的落花流水,一败涂地!当不劳而获弄虚作假的作弊“梦想成真”,当“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通电话线”成为现实,当“琅琊”“神戒”“龙符”打打杀杀照进课堂,必然会导致学风不正,校风日下,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大局。 综上所述,我更坚定了“手机不该进校园”的想法。尤其是目前学校已经为学生提供了便利外界通讯的工具,不影响学生正常生活。那么,何不拦住手机这只“猛虎”,让它在校园之外的业余时间细嗅蔷薇? 我的发言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附件2: 盐山中学试题命题比赛评分标准 项目 评 价 标 准 分数等级 得分 高 中 低 试 卷及双向细目标 (40分) 1.试卷设计体现规定考试性质的要求 4 3 2 2.考察内容具有合理的覆盖面和比例 6 4 2 3.考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6 4 2 4.题型比例配置适当 6 4 2 5.题目难、中、易比例合理,试卷难度把握恰当 6 4 2 6.题量恰当,中等水平的学生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全卷 6 4 2 7.试卷结构完整,对答题、分数、考试时间等有明确的说明 6 4 2 试 题 (42分) 8.试题科学,没有知识错误 6 4 2 9.题目的立意、情境、设问的角度具有创新性 6 4 2 10.题目的表述准确、简洁,测试目标明确 6 4 2 11.每题的难度合理,有较好的区分度 6 4 2 12.选择题题干围绕一个中心,选项和题干的关系一致 6 4 2 13.选择题干扰项有效,能反映考生的典型错误 6 4 2 14.非选择题的答题量与赋分值合理 6 4 2 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英语含听力和原文12分) 15.评分标准可操作性强,易于控制评分误差 4 3 2 16.参考答案科学、规范、简洁、准确 4 3 2 17.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的关系一致 4 3 2 版式(6分) 18.严格按照学校规定统一格式排版 6 4 2 总计 说明 命题要求根据教材内容进行自编或改编,严禁抄袭,一旦发现抄袭,取消参评资格,并予以批评。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