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分层作业7 魅力独特的书画 北师大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 第2单元 古代中国的科技与文化 课时分层作业7 魅力独特的书画 北师大版必修3

课时分层作业(七) 魅力独特的书画 ‎(建议用时:30分钟)‎ ‎[学业达标练]‎ ‎1.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曾亲临泰山封禅,并命丞相李斯刻石以纪功。如果让你从书法的角度来评价李斯所刻的铭文,你认为下列哪一说法最准确(  )‎ A.圆润纤细,布局均匀,画如铁石,字若飞动 B.起笔、运笔、转折、收笔,都能曲尽其妙 C.注重规范法度,端庄浑厚,雍容大度 D.追求个性而忽略法度,有意无法 A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标准文字。泰山封禅的铭文应为小篆,A项正确;B项体现出书法的意境,为晋人书法的特点,B项错误;C项是楷书的特点,D项为草书的特点,均错误。]‎ ‎2.下图为三国曹魏《三体石经》的残片,经文中的每个字均用先秦古文、小篆等三种字体刻写。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A.当时统一文字的努力 B.汉字演变的历史过程 C.当时字体流行的实际状况 D.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B [题干中的时间是曹魏时期,内容是《三体石经》,它由先秦古文、小篆、隶书三体书写。三体皆工整精能,丝丝入扣,书法清新挺秀,成为习作者之范本,于此亦可见汉字书法嬗递演变的痕迹,故选B项;A项说法错误,秦始皇时统一了文字,故排除;小篆流行于秦朝,隶书流行于汉朝,排除C项;商朝时,汉字已形成完整的体系,D项与史实不符,排除。]‎ ‎3.“对文钱”为宋太宗首创,是指同一年号钱,大小、重量、形制和币文内容完全相同,但币文的书法则不同。下图为宋太宗手书“淳化元宝”真行草三枚。这三种字体反映了(  ) ‎ ‎【导学号:14322106】‎ - 5 -‎ A.当时政府对书法书写的重视 B.汉字尚未形成完整的体系 C.当时社会流行字体的多元化 D.汉字应用已深入社会各领域 C [材料反映的是宋太宗个人行为,不能反映出政府对书法书写的重视,故A项错误;中国汉字源远流长,甲骨文标志着汉字的成熟,故B项错误;从宋太宗手书三种字体,可知当时字体多样性,故C项正确;材料中不能体现汉字深入社会各领域,故D项错误。]‎ ‎4.有学者认为:“宋元以后,中华文明开始呈现出复杂的二元性:一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倾向;二是理学和文化专制强化以后表现出的高雅文化倾向。”他最可能选择的依据分别是(  ) ‎ ‎【导学号:14322107】‎ A.风俗画和文人画      B.话本和小说 C.汉赋和唐诗 D.元曲和傩戏 A [风俗画反映的是市民生活,是商品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文化世俗化,文人画则是很高雅的文化,A项符合题意;话本和小说只能体现出文化世俗化倾向,B项不符合题意;汉赋和唐诗是宋元以前而非宋元以后,C项不符合题意;元曲和傩戏只能体现出文化世俗化倾向,D项不符合题意。]‎ ‎5.古代文人画,又称“士大夫画”,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或文化现象,在中国绘画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文人画(  )‎ A.在理学影响下兴起 B.反映了市民阶层的文化需求 C.强调个性、追求写实 D.将诗、书、画、印融为一体 D [唐朝时诗人王维以诗入画,被后世奉为文人画的鼻祖,理学还未兴起,故A项错误;文人画反映了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需求,故B项错误;文人画强调个性,追求的是抒情写意,故C项错误;文人画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多种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故D项正确。]‎ ‎6.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不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有(  ) ‎ - 5 -‎ ‎【导学号:14322108】‎ ‎①《清明上河图》 ②程朱理学 ‎ ‎③元曲 ④小说 ⑤汉赋 A.①⑤ B.②③‎ C.③⑤ D.②⑤‎ D [程朱理学是官方的哲学,汉赋大气、华丽,二者均不是“市民文化”,而①③④均属于“市民文化”形态,D项符合题意;选项A错在含①,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错在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错在含③,不符合题意,排除。]‎ ‎7.王国维说过:“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C [“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均属于市民文化,“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是强调士大夫对这些市民文化是排斥的,C项符合题意;A项说法错误;从材料的具体内容来看材料不涉及厚古薄今的观念,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D在材料中无从体现,不符合题意,排除。]‎ ‎8.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对此类作品的认识正确的是(  )‎ A.《清明上河图》是其佳作 B.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C.画风题材生活化、写实化 D.多种艺术形式完美结合 D [《清明上河图》是风俗画的代表,A项错误。文人画主要体现知识分子的需求,无法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B项错误;文人画大都是写意画,强调作者思想感情的表达,不注重生活和写实,C项错误;文人画是一种综合型艺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是画家多方面文化素养的集中体现,D项正确。]‎ ‎[冲A挑战练]‎ ‎9.下图是西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文字的频繁使用 B.书写材料的不同 - 5 -‎ C.各国变法的实施 D.“书同文”的推行 A [A项正确:文字的发展演变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春秋战国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汉字的使用更为广泛和频繁。为了书写方便,人们对文字的丰富、发展做了有益的尝试,使文字由繁到简。‎ B项错误:西周时期的文字书写载体以龟甲、兽骨以及青铜器为主,竹片也有少量使用。春秋战国时期,竹简开始大规模使用。虽然书写材料不同,但这不是造成文字笔画发生由繁到简变化的主要因素。‎ C项错误:字形的变化是为了书写方便,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目的是实现富国强兵,故战国时期的变法与字形的变化没有直接联系。‎ D项错误:“书同文”是在秦统一全国后推行的,与题干中的时间不符。]‎ ‎10.唐太宗对南朝后期竞相模仿萧子云书法的风气表示不屑,认为其“仅得成书,无丈夫之气”,只有王羲之的书法才“尽善尽美”,于是连西州(今吐鲁番)幼童习字的范本都是王羲之书帖。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是因为(  ) ‎ ‎【导学号:14322109】‎ A.皇帝好恶决定社会对艺术的评判 B.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 C.艺术水平与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朝代更替影响艺术评判标准 C [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文学艺术与社会环境的关系。皇帝好恶和朝代更替都是影响社会对艺术评判的因素,但不是主要因素,故排除A、D两项;王羲之的艺术成就不可超越说法过于绝对,故排除B项;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地位的确立,既与王羲之的艺术成就有关,也与社会环境和时代选择分不开,故C项符合题意。]‎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导学号:14322110】‎ 材料一 王羲之书字势雄逸,如龙跳天门,虎卧凤阙,故历代宝之,永以为训。‎ 材料二 风格是书法艺术的灵魂。有无个人风格,是书法技术与艺术的分水岭。书法技术目的在于制造出“书法产品”,合乎标准,达到最有效的使用目的。而书法艺术是书法家所洞察到的事物美的本质和独特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书法家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时代也有不同的风格,甚至同一书法家不同时代也表现出不同风格。‎ ‎(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王羲之的书法有何艺术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举例说明“风格是书法艺术的灵魂”。(至少两例)‎ ‎[解析] 第(1)问根据材料一对王羲之书法特点的描写,进行归纳概括。第(2)问依据材料二的信息,根据题目要求举例说明即可。‎ ‎[答案] (1)行书工整清晰,飞洒活泼;草书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 5 -‎ ‎(2)颜真卿的楷书端庄浑厚、笔势开张、雍容大度;柳公权的楷书遒劲森严,人称“颜筋柳骨”。(任意两例均可,但要求都属于同一书体)‎ ‎12.文学艺术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一面镜子。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 图一 颜真卿书法   图二 张旭《古诗四帖》‎ 图三 明清时期深受人们喜爱的通俗小说《三言二拍》和《水浒传》‎ ‎(1)图一、图二两位书法家的作品各有何特点?它们共同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2)根据图三,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形式。简要说明出现的原因。‎ ‎[解析] 第(1)问明确图一、图二分别是颜真卿的楷书、张旭的草书,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其特点和时代特征。第(2)问说明明清时期我国文学的主流形式是小说,其出现原因在于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要求文学作品进一步平民化。‎ ‎[答案] (1)图一:注重规范法度;图二:狂放不羁。时代特征:国家统一和繁盛。‎ ‎(2)主流形式:小说。原因: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市民阶层壮大,要求文学作品进一步平民化。‎ - 5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