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13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数学·山西省三区八所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数学试卷(实验班) Word版含解析
2016-2017学年山西省三区八所重点中学高三(上)第一次适应性数学试卷(实验班)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设集合M={x||x|<1},N={y|y=2x,x∈M},则集合∁R(M∩N)等于( ) A.(﹣∞,] B.(,1) C.(﹣∞,]∪[1,+∞) D.[1,+∞) 2.函数y=+的定义域为( ) A.(﹣1,1) B.[﹣1,1) C.(﹣1,1)∪(1,+∞) D.[﹣1,1)∪(1,+∞) 3.设a,b,c依次是方程x+sinx=1,x+sinx=2,x+sinx=2的根,并且0<x<,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 A.a<b<c B.a<c<b C.c<b<a D.b<c<a 4.已知a>0且a≠1,函数y=ax与y=loga(﹣x)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5.已知f(x)是奇函数,当x<0时,f(x)=x3+x2,则f(2)=( ) A.2 B.3 C.4 D.5 6.一个圆锥的表面积为π,它的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则该圆锥的高为( ) A.1 B. C.2 D.2 7.圆C1:x2+y2+2x+2y﹣2=0与圆C2:x2+y2﹣4x﹣2y+1=0( ) A.外离 B.外切 C.相交 D.内切 8.对于数25,规定第1次操作为23+53=133,第2次操作为13+33+33=55,如此反复操作,则第2011次操作后得到的数是( ) A.25 B.250 C.55 D.133 9.若向量、、两两所成的角相等,且||=1,||=1,||=3,则|++|等于( ) A.2 B.5 C.2或5 D.或 10.已知O、A、M、B为平面上四点,且=λ+(1﹣λ),λ∈(1,2),则( ) A.点M在线段AB上 B.点B在线段AM上 C.点A在线段BM上 D.O、A、M、B四点一定共线 11.若,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 ) A. B. C.2 D.﹣2 12.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可导函数,且满足(x﹣1)f′(x)≥0,则必有( ) A.f(0)+f(2)<2f(1) B.f(0)+f(2)>2f(1) C.f(0)+f(2)≤2f(1) D.f(0)+f(2)≥2f(1)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3.设p:x<﹣1或x>1;q:x<﹣2或x>1,则¬p是¬q的 条件. 14.已知直线l与双曲线x2﹣y2=1交于A、B两点,若线段AB的中点为C(2,1),则直线l的斜率为 . 15.过三点(3,10),(7,20),(11,24)的线性回归方程是 . 16.已知函数f(x)=+bx+c在x1处取得极大值,在x2处取得极小值,满足x1∈(﹣1,0),x2∈(0,1),则的取值范围是 .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ABC中,点M是BC的中点,△AMC的三边长是连续的三个正整数,且tan∠C=. (1)判断△ABC的形状; (2)求∠BAC的余弦值. 18.深圳市某校中学生篮球队假期集训,集训前共有6个篮球,其中3个是新球(即没有用过的球),3个是旧球(即至少用过一次的球).每次训练,都从中任意取出2个球,用完后放回. (1)设第一次训练时取到的新球个数为ξ,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求第二次训练时恰好取到一个新球的概率. 19.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A1AB=∠A1AC,AB=AC,A1A=A1B=a,侧面B1BCC1与底面ABC所成的二面角为120°,E、F分别是棱B1C1、A1A的中点 (Ⅰ)求A1A与底面ABC所成的角; (Ⅱ)证明A1E∥平面B1FC; (Ⅲ)求经过A1、A、B、C四点的球的体积. 20.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K(﹣1,0)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 (Ⅰ)证明:点F在直线BD上; (Ⅱ)设,求△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 21.已知函数f(x)=ax+xlnx的图象在点x=e(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处的切线斜率为3. (1)求实数a的值; (2)若k∈Z,且对任意x>1恒成立,求k的最大值; (3)当n>m≥4时,证明(mnn)m>(nmm)n.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后方的方框涂黑[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22.如图所示,已知⊙O1与⊙O2相交于A、B两点,过点A作⊙O1的切线交⊙O2于点C,过点B作两圆的割线,分别交⊙O1、⊙O2于点D、E,DE与AC相交于点P. (Ⅰ)求证:AD∥EC; (Ⅱ)若AD是⊙O2的切线,且PA=6,PC=2,BD=9,求AD的长.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3.在极坐标系中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2θ﹣cosθ=0,点.以极点O为原点,以极轴为x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斜率为﹣1的直线l过点M,且与曲线C交于A,B两点. (Ⅰ)求出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和直线l的参数方程; (Ⅱ)求点M到A,B两点的距离之积.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4.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不等式|2x﹣1|<1的解集为M,且a∈M,b∈M. (Ⅰ) 试比较ab+1与a+b的大小; (Ⅱ) 设maxA表示数集A中的最大数,且h=max{,, },求h的范围. 2016-2017学年山西省三区八所重点中学高三(上)第一次适应性数学试卷(实验班)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题5分;共60分. 1.设集合M={x||x|<1},N={y|y=2x,x∈M},则集合∁R(M∩N)等于( ) A.(﹣∞,] B.(,1) C.(﹣∞,]∪[1,+∞) D.[1,+∞) 【考点】交、并、补集的混合运算. 【分析】先求出集合M,N,再根据集合的交集个补集计算即可 【解答】解:∵集合M={x||x|<1},N={y|y=2x,x∈M}, ∴M=(﹣1,1),N=(﹣,2), ∴M∩N=(﹣,1) ∴∁R(M∩N)=(﹣∞,]∪[1,+∞)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集合的交集和补集的运算,属于基础题 2.函数y=+的定义域为( ) A.(﹣1,1) B.[﹣1,1) C.(﹣1,1)∪(1,+∞) D.[﹣1,1)∪(1,+∞) 【考点】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 【分析】由根式内部的代数式大于等于0且分式的分母不等于0联立不等式组求解x的取值集合得答案. 【解答】解:要使函数有意义,则, 解得x≥﹣1且x≠1, ∴函数的定义域为{x|x≥﹣1且x≠1},也即[﹣1,1)∪(1,+∞).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的定义域及其求法,是基础的计算题. 3.设a,b,c依次是方程x+sinx=1,x+sinx=2,x+sinx=2的根,并且0<x<,则a,b,c的大小关系是( ) A.a<b<c B.a<c<b C.c<b<a D.b<c<a 【考点】正弦函数的图象. 【分析】利用三角函数的性质,即可求解. 【解答】解:先比较a,b ∵a=1﹣sina,a∈(0,), ∴0<a<1 b=2﹣sinb,b∈(0,), ∴1<b<2 所以a<b 函数y=x+sinx与y=x+sinx都是单调增函数,前者在后者的上方,所以b<c 所以a<b<c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函数的性质,考查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4.已知a>0且a≠1,函数y=ax与y=loga(﹣x)的图象可能是( ) A. B. C. D. 【考点】函数的图象. 【分析】根据a的取值分两种情况考虑:当0<a<1时,根据指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得到y=ax为减函数,即图象下降,且恒过(0,1),而对数函数为增函数,即图象上升,且恒过(﹣1,0),但是四个选项中的图象没有符合这些条件;当a>1时,同理判断发现只有选项B的图象满足题意,进而得到正确的选项为B. 【解答】解:若0<a<1,曲线y=ax函数图象下降,即为减函数,且函数图象过(0,1), 而曲线y=loga﹣x函数图象上升,即为增函数,且函数图象过(﹣1,0), 以上图象均不符号这些条件; 若a>1,则曲线y=ax上升,即为增函数,且函数图象过(0,1), 而函数y=loga﹣x下降,即为减函数,且函数图象过(﹣1,0),只有选项B满足条件. 故选B 【点评】此题考查了指数函数及对数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这类题的做法一般是根据底数a的取值分情况,根据函数图象与性质分别讨论,采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得到正确的选项.学生做题时注意对数函数y=loga﹣x的图象与对数函数y=logax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 5.已知f(x)是奇函数,当x<0时,f(x)=x3+x2,则f(2)=( ) A.2 B.3 C.4 D.5 【考点】函数奇偶性的性质. 【分析】由奇函数性质得:当x>0时,f(x)=x3﹣x2,由此能求出f(2)的值. 【解答】解:∵f(x)是奇函数,当x<0时,f(x)=x3+x2, ∴当x>0时,f(x)=x3﹣x2, ∴f(2)=23﹣22=4.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函数值的求法,是基础题,解题时要认真审题,注意函数性质的合理运用. 6.一个圆锥的表面积为π,它的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120°的扇形,则该圆锥的高为( ) A.1 B. C.2 D.2 【考点】旋转体(圆柱、圆锥、圆台). 【分析】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结合圆锥的表面积为π,它的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120°的扇形,求出圆锥和母线,进而根据勾股定理可得圆锥的高. 【解答】解:设圆锥的底面半径为r, ∵它的侧面展开图是圆心角为120°的扇形, ∴圆锥的母线长为3r, 又∵圆锥的表面积为π, ∴πr(r+3r)=π, 解得:r=,l=, 故圆锥的高h==,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旋转体,熟练掌握圆锥的几何特征是解答的关键. 7.圆C1:x2+y2+2x+2y﹣2=0与圆C2:x2+y2﹣4x﹣2y+1=0( ) A.外离 B.外切 C.相交 D.内切 【考点】圆与圆的位置关系及其判定. 【分析】求出圆心距与半径和与差的关系,判断即可. 【解答】解:圆的圆心(﹣1,﹣1),半径为:2; 圆的圆心(2,1),半径为2, 圆心距为: =∈(0,4). 所以两个圆的位置关系是相交.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两个圆的位置关系的判断,是基础题. 8.对于数25,规定第1次操作为23+53=133,第2次操作为13+33+33=55,如此反复操作,则第2011次操作后得到的数是( ) A.25 B.250 C.55 D.133 【考点】归纳推理. 【分析】第1次操作为23+53=133,第2次操作为13+33+33=55,第3次操作为53+53=250,第4次操作为23+53+03=133,所以操作结果,以3为周期,循环出现,由此可得第2011次操作后得到的数. 【解答】解:第1次操作为23+53=133,第2次操作为13+33+33=55,第3次操作为53+53=250,第4次操作为23+53+03=133, ∴操作结果,以3为周期,循环出现, ∵2011=3×670+1, ∴第2011次操作后得到的数与第1次操作后得到的数相同, ∴第2011次操作后得到的数是133, 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合情推理,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解题的关键是得出操作结果,以3为周期,循环出现. 9.若向量、、两两所成的角相等,且||=1,||=1,||=3,则|++|等于( ) A.2 B.5 C.2或5 D.或 【考点】平面向量数量积的运算. 【分析】设向量所成的角为α,则先求出的值即可求出, 【解答】解:由向量、、两两所成的角相等,设向量所成的角为α,由题意可知α=0°或α=120° 则=+++2(++)=11+2(||||cosα+||||cosα+||||cosα)=11+14cosα 所以当α=0°时,原式=5; 当α=120°时,原式=2. 故选C 【点评】考查学生会计算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灵活运用=||||cosα的公式. 10.已知O、A、M、B为平面上四点,且=λ+(1﹣λ),λ∈(1,2),则( ) A.点M在线段AB上 B.点B在线段AM上 C.点A在线段BM上 D.O、A、M、B四点一定共线 【考点】平行向量与共线向量;向量的线性运算性质及几何意义. 【分析】将已知等式变形,利用向量的运算法则得到,利用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得到两个向量共线,得到三点共线,据λ∈(1,2),得到点B在线段AM上. 【解答】解:∵ ∴ 即 ∴ ∴A,M,B共线 ∵λ∈(1,2) ∴点B在线段AM上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向量的运算法则、向量共线的充要条件、利用向量共线解决三点共线. 11.若,α是第三象限的角,则=( ) A. B. C.2 D.﹣2 【考点】半角的三角函数;弦切互化. 【分析】将欲求式中的正切化成正余弦,还要注意条件中的角α与待求式中角的差别,注意消除它们之间的不同. 【解答】解:由,α是第三象限的角, ∴可得, 则, 应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中的倍角公式的灵活运用、同角的三角函数关系等知识以及相应的运算能力. 12.若f(x)是定义在R上的可导函数,且满足(x﹣1)f′(x)≥0,则必有( ) A.f(0)+f(2)<2f(1) B.f(0)+f(2)>2f(1) C.f(0)+f(2)≤2f(1) D.f(0)+f(2)≥2f(1)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 【分析】对x分段讨论,解不等式求出f′(x)的符号,判断出f(x)的单调性,利用函数的单调性比较出函数值f(0),f(2)与f(1)的大小关系,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得到选项. 【解答】解:∵(x﹣1)f'(x)≥0 ∴x>1时,f′(x)≥0;x<1时,f′(x)≤0 ∴f(x)在(1,+∞)为增函数;在(﹣∞,1)上为减函数 ∴f(2)≥f(1) f(0)≥f(1) ∴f(0)+f(2)≥2f(1) 故选D. 【点评】利用导函数的符号能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当导函数大于0则函数递增;当导函数小于0则函数单调递减.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5分. 13.设p:x<﹣1或x>1;q:x<﹣2或x>1,则¬p是¬q的 充分不必要 条件. 【考点】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分析】求出¬p:﹣1≤x≤1,¬q:﹣2≤x≤1,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 【解答】解:∵p:x<﹣1或x>1;q:x<﹣2或x>1, ∴¬p:﹣1≤x≤1,¬q:﹣2≤x≤1, 根据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可判断: ¬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 故答案为:充分不必要. 【点评】本题考察了命题的否定,充分必要条件的定义,属于容易题. 14.已知直线l与双曲线x2﹣y2=1交于A、B两点,若线段AB的中点为C(2,1),则直线l的斜率为 2 . 【考点】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设A(x1,y1),B(x2,y2),代入双曲线的方程,运用点差法,结合中点坐标公式和直线的斜率公式,即可得到直线l的斜率. 【解答】解:设A(x1,y1),B(x2,y2), 可得x12﹣y12=1,x22﹣y22=1, 两式相减可得,(x1﹣x2)(x1+x2)﹣(y1+y2)(y1﹣y2)=0, C为AB的中点,即有x1+x2=4,y1+y2=2, 可得直线AB的斜率为k=2. 故答案为:2. 【点评】本题考查双曲线的中点弦所在直线的斜率,注意运用点差法,考查运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15.过三点(3,10),(7,20),(11,24)的线性回归方程是 . 【考点】线性回归方程. 【分析】根据所给的三对数据,做出y与x的平均数,把所求的平均数代入求 b的公式,做出它的值,再把它代入求a的式子,求出a的值,根据做出的结果,写出线性回归方程. 【解答】解:将给出的数据代入公式求解,可求得: =(3+7+11)=7, ==18, b==1.75,a=18﹣1.75×7=5.75, ∴所求回归直线方程为.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线性回归方程的求法,在一组具有相关关系的变量的数据间,利用最小二乘法做出线性回归方程的系数,再代入样本中心点求出a的值,本题是一个基础题. 16.已知函数f(x)=+bx+c在x1处取得极大值,在x2处取得极小值,满足x1∈(﹣1,0),x2∈(0,1),则的取值范围是 (1,3) .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 【分析】先求f′(x)=x2+ax+b,这样即可得到x1,x2是方程f′(x)=0的两个实数根,由韦达定理及已知的x1,x2的范围即可求出a,b的范围.而,所以分别求出的范围,这样即可求出的范围,从而求得的取值范围. 【解答】解:f′(x)=x2+ax+b; 根据极值的概念知,x1,x2是方程f′(x)=0的两个实数根; ∴根据韦达定理得x1+x2=﹣a,x1x2=b; ∵x1∈(﹣1,0),x2∈(0,1); ∴﹣1<a<1,﹣1<b<0; ∴1<a+2<3,,0<2b+2<2; ∴; ∴; ∴; ∴的取值范围是(1,3). 故答案为:(1,3). 【点评】考查极值点的定义,函数在极值点处的导数为0,以及韦达定理,不等式的运算. 三、解答题: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在△ABC中,点M是BC的中点,△AMC的三边长是连续的三个正整数,且tan∠C=. (1)判断△ABC的形状; (2)求∠BAC的余弦值. 【考点】余弦定理;正弦定理. 【分析】(1)假设∠BAM=α,∠MAC=β,根据正弦定理可找到α,β与B,C的正弦之间的关系,进而再由诱导公式可确定α与β的关系. (2)先设出3个连续的整数,再由勾股定理确定关系,根据余弦定理和二倍角公式可求出角BAC的余弦值. 【解答】(本题满分为12分) 解:(1)设∠BAM=α,∠MAC=β,则由tanC=cotα,可得α+C=90°, ∴β+B=90°.… △ABM中,由正弦定理得,即,同理得,… ∵MB=MC, ∴=, ∴sinαsinC=sinβsinB, ∵α+C=90°,β+B=90°, ∴sinαcosα=sinβcosβ,… 即sin2α=sin2β, ∴α=β,或α+β=90°, 当α+β=900时,AM=BC=MC,与△AMC的三边长是连续三个正整数矛盾, ∴α=β,∴∠B=∠C, ∴△ABC是等腰三角形.… (2)在直角三角形AMC中,设两直角边分别为n,n﹣1,斜边为n+1, 由(n+1)2=n2+(n﹣1)2,得n=4,… 由余弦定理或二倍角公式得cos∠BAC=,或cos∠BA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正弦定理、余弦定理的应用.三角函数部分公式比较多,一定要强化记忆,属于中档题. 18.深圳市某校中学生篮球队假期集训,集训前共有6个篮球,其中3个是新球(即没有用过的球),3个是旧球(即至少用过一次的球).每次训练,都从中任意取出2个球,用完后放回. (1)设第一次训练时取到的新球个数为ξ,求ξ的分布列和数学期望; (2)求第二次训练时恰好取到一个新球的概率. 【考点】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 【分析】(1)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设“第一次训练时取到i个新球(即ξ=i)”为事件Ai(i=0,1,2),求出相应的概率,可得ξ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 (2)设“从6个球中任意取出2个球,恰好取到一个新球”为事件B,则“第二次训练时恰好取到一个新球”就是事件A0B+A1B+A2B.而事件A0B、A1B、A2B互斥,由此可得结论. 【解答】解:(1)ξ的所有可能取值为0,1,2 设“第一次训练时取到i个新球(即ξ=i)”为事件Ai(i=0,1,2). 因为集训前共有6个篮球,其中3个是新球,3个是旧球,所以 P(A0)=P(ξ=0)==;P(A1)=P(ξ=1)==;P(A2)=P(ξ=2)==, 所以ξ的分布列为 ξ 0 1 2 P ξ的数学期望为Eξ=0×+1×+2×=1 (2)设“从6个球中任意取出2个球,恰好取到一个新球”为事件B, 则“第二次训练时恰好取到一个新球”就是事件A0B+A1B+A2B,而事件A0B、A1B、A2B互斥, 所以P(A0B+A1B+A2B)=P(A0B)+P(A1B)+P(A2B)=++==. 【点评】本题考查概率的求法,考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与数学期望,确定变量的取值,求出概率是关键. 19.如图,在斜三棱柱ABC﹣A1B1C1中,∠A1AB=∠A1AC,AB=AC,A1A=A1B=a,侧面B1BCC1与底面ABC所成的二面角为120°,E、F分别是棱B1C1、A1A的中点 (Ⅰ)求A1A与底面ABC所成的角; (Ⅱ)证明A1E∥平面B1FC; (Ⅲ)求经过A1、A、B、C四点的球的体积. 【考点】棱柱的结构特征. 【分析】(Ⅰ)要求A1A与底面ABC所成的角,先作出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通过解三角形即可. (Ⅱ)要证明A1E∥平面B1FC,可以在平面B1FC中作出直线FP(P为CB1的中点),证明A1E∥FP即可. (Ⅲ)求经过A1、A、B、C四点的球的体积,找到球心H,求出球的半径,即可. 【解答】解:(Ⅰ)过A1作A1H⊥平面ABC,垂足为H. 连接AH,并延长交BC于G,于是∠A1AH为A1A与底面ABC所成的角. ∵∠A1AB=∠A1AC,∴AG为∠BAC的平分线. 又∵AB=AC,∴AG⊥BC,且G为BC的中点. 因此,由三垂线定理A1A⊥BC. ∵A1A∥B1B,且EG∥B1B,∴EG⊥BC. 于是∠AGE为二面角A﹣BC﹣E的平面角, 即∠AGE. 由于四边形A1AGE为平行四边形,得∠A1AG=60°. (Ⅱ)证明:设EG与B1C的交点为P,则点P为EG的中点.连接PF. 在平行四边形AGEA1中,因F为A1A的中点,故A1E∥FP. 而FP⊂平面B1FC,A1E⊄平面B1FC,所以A1E∥平面B1FC. (Ⅲ)连接A1C.在△A1AC和△A1AB中,由于AC=AB,∠A1AB=∠A1AC,A1A=A1A, 则△A1AC≌△A1AB,故A1C=A1B.由已知得A1A=A1B=A1C=a. 又∵A1H⊥平面ABC,∴H为△ABC的外心. 设所求球的球心为O,则O∈A1H,且球心O与A1A中点的连线OF⊥A1A. 在Rt△A1FO中,A1O===. 故所求球的半径R=a,球的体积V=πR3=πa3. 【点评】本题考查棱柱的结构特征,考查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直线与平面所成的角等有关知识,是难题. 20.已知抛物线C:y2=4x的焦点为F,过点K(﹣1,0)的直线l与C相交于A、B两点,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为D. (Ⅰ)证明:点F在直线BD上; (Ⅱ)设,求△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 【考点】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向量在几何中的应用;恒过定点的直线;圆的标准方程;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Ⅰ)先根据抛物线方程求得焦点坐标,设出过点K的直线L方程代入抛物线方程消去x,设L与C 的交点A(x1,y1),B(x2,y2),根据韦达定理求得y1+y2和y1y2的表达式,进而根据点A求得点D的坐标,进而表示出直线BD和BF的斜率,进而问题转化两斜率相等,进而转化为4x2=y22,依题意可知等式成立进而推断出k1=k2原式得证. (Ⅱ)首先表示出结果为求得m,进而求得y2﹣y1的值,推知BD的斜率,则BD方程可知,设M为(a,0),M到x=y﹣1和到BD的距离相等,进而求得a和圆的半径,则圆的方程可得. 【解答】解:(Ⅰ)抛物线C:y2=4x①的焦点为F(1,0), 设过点K(﹣1,0)的直线L:x=my﹣1, 代入①,整理得 y2﹣4my+4=0, 设L与C 的交点A(x1,y1),B(x2,y2),则 y1+y2=4m,y1y2=4, 点A关于X轴的对称点D为(x1,﹣y1). BD的斜率k1===, BF的斜率k2=. 要使点F在直线BD上 需k1=k2 需4(x2﹣1)=y2(y2﹣y1), 需4x2=y22, 上式成立,∴k1=k2, ∴点F在直线BD上. (Ⅱ)=(x1﹣1,y1)(x2﹣1,y2)=(x1﹣1)(x2﹣1)+y1y2=(my1﹣2)(my2﹣2)+y1y2=4(m2+1)﹣8m2+4=8﹣4m2=, ∴m2=,m=±. y2﹣y1==4=, ∴k1=,BD:y=(x﹣1). 易知圆心M在x轴上,设为(a,0),M到x=y﹣1和到BD的距离相等,即 |a+1|×=|((a﹣1)|×, ∴4|a+1|=5|a﹣1|,﹣1<a<1, 解得a=. ∴半径r=, ∴△BDK的内切圆M的方程为(x﹣)2+y2=. 【点评】本小题为解析几何与平面向量综合的问题,主要考查抛物线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圆的几何性质与圆的方程的求解、平面向量的数量积等知识,考查考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进行推理论证的能力、运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考查了数形结合思想、设而不求思想. 21.已知函数f(x)=ax+xlnx的图象在点x=e(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处的切线斜率为3. (1)求实数a的值; (2)若k∈Z,且对任意x>1恒成立,求k的最大值; (3)当n>m≥4时,证明(mnn)m>(nmm)n. 【考点】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 【分析】(1)求出f(x)的导函数,把x=e代入导函数中求出的导函数值即为切线方程的斜率,根据切线斜率为3列出关于a的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得到a的值; (2)将原来的恒成立问题转化为研究函数的最值问题,研究区间(1,+∞)上的最值问题,先求出函数的极值,研究极值点左右的单调性,最后确定出最小值,从而得出k的最大值. (3)由(2)知,是[4,+∞)上的增函数,从而有当n>m≥4时,由此式即可化简得到ln(nmnmm)>ln(mmnnn. 【解答】(1)解:因为f(x)=ax+xlnx,所以f'(x)=a+lnx+1. 因为函数f(x)=ax+xlnx的图象在点x=e处的切线斜率为3, 所以f'(e)=3,即a+lne+1=3. 所以a=1. (2)解:由(1)知,f(x)=x+xlnx, 所以对任意x>1恒成立,即对任意x>1恒成立. 令, 则, 令h(x)=x﹣lnx﹣2(x>1), 则, 所以函数h(x)在(1,+∞)上单调递增. 因为h(3)=1﹣ln3<0,h(4)=2﹣2ln2>0, 所以方程h(x)=0在(1,+∞)上存在唯一实根x0,且满足x0∈(3,4). 当1<x<x0时,h(x)<0,即g'(x)<0,当x>x0时,h(x)>0,即g'(x)>0, 所以函数在(1,x0)上单调递减,在(x0,+∞)上单调递增. 所以. 所以k<[g(x)]min=x0∈(3,4). 故整数k的最大值是3. (3)证明:由(2)知,是[4,+∞)上的增函数, 所以当n>m≥4时,. 即n(m﹣1)(1+lnn)>m(n﹣1)(1+lnm). 整理,得mnlnn+mlnm>mnlnm+nlnn+(n﹣m). 因为n>m,所以mnlnn+mlnm>mnlnm+nlnn. 即lnnmn+lnmm>lnmmn+lnnn. 即ln(nmnmm)>ln(mmnnn). 所以(mnn)m>(nmm)n. 证明2:构造函数f(x)=mxlnx+mlnm﹣mxlnm﹣xlnx, 则f'(x)=(m﹣1)lnx+m﹣1﹣mlnm. 因为x>m≥4,所以f'(x)>(m﹣1)lnm+m﹣1﹣mlnm=m﹣1﹣lnm>0. 所以函数f(x)在[m,+∞)上单调递增. 因为n>m,所以f(n)>f(m). 所以mnlnn+mlnm﹣mnlnm﹣nlnn>m2lnm+mlnm﹣m2lnm﹣mlnm=0. 即mnlnn+mlnm>mnlnm+nlnn. 即lnnmn+lnmm>lnmmn+lnnn. 即ln(nmnmm)>ln(mmnnn). 所以(mnn)m>(nmm)n.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会利用导数求切线上过某点切线方程的斜率,会利用导函数的正负确定函数的单调区间,会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掌握导数在最大值、最小值问题中的应用,是一道中档题. 请考生在第22、23、24三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对应题号后方的方框涂黑[选修4-1:几何证明选讲] 22.如图所示,已知⊙O1与⊙O2相交于A、B两点,过点A作⊙O1的切线交⊙O2于点C,过点B作两圆的割线,分别交⊙O1、⊙O2于点D、E,DE与AC相交于点P. (Ⅰ)求证:AD∥EC; (Ⅱ)若AD是⊙O2的切线,且PA=6,PC=2,BD=9,求AD的长. 【考点】圆的切线的性质定理的证明;直线与圆相交的性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与圆有关的比例线段. 【分析】(I)连接AB,根据弦切角等于所夹弧所对的圆周角得到∠BAC=∠D,又根据同弧所对的圆周角相等得到∠BAC=∠E,等量代换得到∠D=∠E,根据内错角相等得到两直线平行即可; (II)根据切割线定理得到PA2=PBPD,求出PB的长,然后再根据相交弦定理得PAPC=BPPE,求出PE,再根据切割线定理得AD2=DBDE=DB(PB+PE),代入求出即可. 【解答】解:(I)证明:连接AB, ∵AC是⊙O1的切线, ∴∠BAC=∠D, 又∵∠BAC=∠E, ∴∠D=∠E, ∴AD∥EC. (II)∵PA是⊙O1的切线,PD是⊙O1的割线, ∴PA2=PBPD, ∴62=PB(PB+9) ∴PB=3, 在⊙O2中由相交弦定理,得PAPC=BPPE, ∴PE=4, ∵AD是⊙O2的切线,DE是⊙O2的割线, ∴AD2=DBDE=9×16, ∴AD=12 【点评】此题是一道综合题,要求学生灵活运用直线与圆相切和相交时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本题的突破点是辅助线的连接. [选修4-4:坐标系与参数方程] 23.(2016大东区一模)在极坐标系中曲线C的极坐标方程为ρsin2θ﹣cosθ=0,点.以极点O为原点,以极轴为x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斜率为﹣1的直线l过点M,且与曲线C交于A,B两点. (Ⅰ)求出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和直线l的参数方程; (Ⅱ)求点M到A,B两点的距离之积. 【考点】简单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化成普通方程. 【分析】(Ⅰ)利用x=ρcosθ,y=ρsinθ,即可得出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直线l的倾斜角为,故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0. (Ⅱ)把直线l的参数方程(t为参数)代入曲线C的方程可得,可得点M到A,B两点的距离之积|MA||MB|=|t1||t2|=|t1t2|. 【解答】解:(Ⅰ)x=ρcosθ,y=ρsinθ, 由ρsin2θ﹣cosθ=0得ρ2sin2θ=ρcosθ. ∴y2=x即为曲线C的直角坐标方程; 点M的直角坐标为(0,1), 直线l的倾斜角为,故直线l的参数方程为(t为参数)即(t为参数). (Ⅱ)把直线l的参数方程(t为参数)代入曲线C的方程得,即, , 设A、B对应的参数分别为t1、t2,则, 又直线l经过点M,故由t的几何意义得 点M到A,B两点的距离之积|MA||MB|=|t1||t2|=|t1t2|=2. 【点评】本题考查了极坐标方程化为直角坐标方程、直线参数方程的应用、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属于中档题. [选修4-5:不等式选讲] 24.(2013春衡水校级月考)选修4﹣5:不等式选讲 设不等式|2x﹣1|<1的解集为M,且a∈M,b∈M. (Ⅰ) 试比较ab+1与a+b的大小; (Ⅱ) 设maxA表示数集A中的最大数,且h=max{,, },求h的范围. 【考点】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不等式比较大小. 【分析】(1)先解不等式得出其解集M,再利用作差法比较大小即可; (2)不妨设0<a≤b<1,先找出其最大值,进而即可求出其范围. 【解答】解:由不等式|2x﹣1|<1化为﹣1<2x﹣1<1解得0<x<1, ∴原不等式的解集M={x|0<x<1}, (Ⅰ)∵a,b∈M,∴0<a<1,0<b<1. ∴(ab+1)﹣(a+b)=(1﹣a)(1﹣b)>0, ∴ab+1>a+b. (Ⅱ)∵a,b∈M,∴0<a<1,0<b<1. 不妨设0<a≤b<1,则,∴; . 故最大,即>2. ∴h∈(2,+∞). 【点评】熟练掌握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作差法比较数的大小及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数学·山西省三区八所重点中学2017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适应性数学试卷(实验班) Word版含解析
- 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 第一部分 学科技能培养 技能五 解题能力培养学案
- 班主任工作计划小学一年级
-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实验班)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 湖南省怀化市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英语试卷
- 历史(心得)之用解释标题的方法导入新课
- 高中物理 第一章 分子动理论
- 最新(演讲稿)之红领巾相约中国梦国旗下演讲稿范文
- 生物卷·2019届安徽省宣城市三校(郎溪中学、宣城二中、广德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联考(2017-11)
- 生物高考真题新课标全国卷2卷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