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1-07 发布 |
- 37.5 KB |
- 12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语文6月月考试题(普通班) 新版 新人教版
高二普通班6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阅读 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人治”和“法治”相对称。法治的意思并不是说法律本身能统治,能维持社会秩序,而是说社会上人和人的关系是根据法律来维持的。法律还得靠权力来支持,还得靠人来执行,法治其实是“人依法而治”,并非没有人的因素。所谓人治和法治之别,不在人和法这两个字上,而是在维持秩序时所用的力量,和所根据的规范的性质。 乡土社会秩序的维持,有很多方面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是不相同的。可是所不同的并不是说乡土社会是“无法无天”,或者说“无需规律”。假如我们把法律限于以国家权力所维持的规则,“无法”并不影响这社会的秩序,因为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 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合于礼的就是说这些行为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单从行为规范一点说,本和法律无异,法律也是一种行为规范。礼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维持规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国家的权力来推行的。而礼却不需要这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维持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 传统是社会所累积的经验。行为规范的目的是在配合人们的行为以完成社会的任务,社会的任务是在满足社会中各分子的生活需要。人们要满足需要必须相互合作,并且采取有效技术,向环境获取资源。人们有学习的能力,上一代所实验出来有效的结果,可以教给下一代。这样一代一代的累积出一套帮助人们生活的方法。 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不但是人口流动很小,而且人们所取给资源的土地也很少变动。在这种不分秦汉,代代如是的环境里,个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经验,而且同样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经验。愈是经过前代生活中证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 如果我们在行为和目的之间的关系不加推究,只按着规定的方法做,而且对于规定的方法带着不这样做就会有不幸的信念时,这套行为也就成了我们普通所谓“仪式”了。礼是按着仪式做的意思。礼并不是靠一个外在的权力来推行的,而是从教化中养成了个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 法律是从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罚是由特定的权力所加之于个人的。道德是社会舆论所维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见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弃,是耻。礼则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礼,不但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礼是合式的路子,是经教化过程而成为主动性的服膺于传统的习惯。 - 12 - 礼治的可能必须以传统可以有效的应付生活问题为前提。在一个变迁很快的社会,传统的效力是无法保证的。 法治和礼治是发生在两种不同的社会情态中。礼治也许就是普通所谓人治,但是礼治和由个人好恶统治的所谓人治相差很远,因为礼是传统,是整个社会历史在维持这种秩序。礼治社会并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的,这是乡土社会的特色。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人治”和“法治”相对称,但二者并非绝对对立关系。 B.乡土社会是“礼治”社会,它不需要法律也能保有秩序。 C.现代社会和乡土社会两者秩序的维持上是完全不相同的。 D.在乡土社会,人们按照一代代积累的经验生活,就是守礼。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自有一套规范人们行为的规范,无需有形的权力机构来维持。 B.在乡土社会,一个人如果失礼,不仅不好,而且不对、不合、不成,会在道德上受人唾弃。 C.乡土社会是安土重迁的社会,人口和土地都很少变动,个人可以凭借自己和前人的经验、规定的方法行事即可。 D.乡土社会不能在变迁很快的时代中出现,这是因为变迁过快无法保证传统的效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阐释乡土社会和现代社会秩序的维持力量时,本文论述重点在前者。 B.本文既辨析了人治与法治的关系,也辨析了人治与礼治的关系。 C.只要是主动服礼,按着仪式做,就可以形成敬畏感,使人服膺。 D.礼的养成并不是自动形成的,而是要求自我的克制与约束,礼治不能离开社会。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4~6题,共14分) 田间话絮 和谷 ①雨水时令过后,渭河北原却下了一场透彻的大雪,洋洋洒洒,让人尝到了乍暖还寒的味道。归时雪满故园路,两道曲曲弯弯的车辙在引我回到老家。这么盈尺厚的雪,别说在春初,就是在数九寒冬也是罕见的。尽管是姗姗来迟了的春雪,也足以使庄稼人开心,丰年有了指望。 ② - 12 - 雪霁之后,屋檐上的冰凌在滴答着晶莹透亮的水珠,积雪的边缘也在滋滋地融化,阳光下的雪水便泥泞了乡间的土路。麻雀和喜鹊的喳喳声,摇落了柳树、桐树、核桃树枝丫上的残雪。半晌工夫,朝南的向阳山地便将雪白的绒毯变戏法似地化为鸟有,湿漉漉的田坡在暖阳下酣畅地呼吸着,一片氤氲的气象。 ③在坡路的拐弯处,我碰见了碎爷。他扛了一把锃亮的锄头,说是去地里转悠。我和碎爷一起走过守护着老宅的古槐旁,远远就看见五叔弓着腰在油菜地里忙活。油菜是去年秋后种的,不畏严寒,从越冬到入春一直是绿油油的,稍遇暖风即绽芯抽薹子。待到山原上的水桃花、杏花、杜梨花露出粉白的眉眼,油莱地便金黄璀璨,招蜂引蝶,点亮寂寥了一个冬天的穷乡僻壤。 ④碎爷在油菜地边荷锄而立,与五叔搭讪着,探节数时,量晴校雨,其舒坦的话语是雪霁晴朗的自然氛围所赋予的。五叔拿一把小铲,在茁壮的油莱丛中挖荠菜和茵陈芽子,说是咬春尝鲜,也可用来喂鸡的。在老家,牛马骡驴业已绝迹,猪狗羊鸡也很少有人养。知道五叔抽烟——恐怕也是村上最后一位抽旱烟的老汉了——我敬 上一支烟给五叔,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 ⑤五叔就地畔坐下,与碎爷拉话,我成了一个插不上言的旁听者。他们说,大油莱籽比小油莱籽产量高,但不香,味儿不正。买的混合油在热油锅里不见增量,好的纯莱籽油会膨胀变多。我发现油莱地里栽了不起眼的一排排小花椒苗,青色的,刺儿尖锐。五叔说,种的油莱是自己吃的,不算经济账,人家一亩花椒能收入几千元,干椒湿椒有人上门来收购,种麦也就三五百元,不值钱。花椒中的大红袍收益好,但没有难伺候的老品种狗椒吃起来香。记得几十年前,全村仅有沟畔上的一树狗椒,别说椒籽,就连椒叶子也被将光了。谁家油锅里放入几粒花椒,满村人都闻到了香味儿。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是谁给老花椒起的名字,为啥叫了个“狗椒”? ⑥我问,这些年麦子普遍增产,啥原因?碎爷说,机械化耕种,土壤深翻了,底肥化肥跟得上,合理密植,种子也改良了。早先牲畜犁地浅,粪土效力低,籽种近亲繁殖,当然产量少,吃不饱肚子。碎爷用脚蹭着路边密匝匝的野燕麦苗,说这东西自生自灭,却从来没有断种。 ⑦若算计经济账,种麦子的收益一年也顶不了一个月进城打工的收入,庄稼人是念及对土地和粮食的与生俱来的情感,才不忍心撂荒生存的根本。而流转规模化经营、生态观光、美丽乡村的前景,近在咫尺,亦艰难繁复。 ⑧沟对岸,背洼洼里的残雪在春日下泛着光,不日会冰雪消融,毕竟,春分之后就是清明了。碎爷和五叔说,山挡不住云,树挡不住风,节气不饶人,神仙也挡不住。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 12 -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 一二段的最物描写,运用拟人,远近结合和视听结合手法,笔调清新欢快,表露出作者愉悦的心情。 B. 我与碎爷、五叔在田间谈话表现了农村生活状态、农作物的变化以及以碎爷、五叔为代表的农民对农村生活变化的见解。 C. 本文以“我”在家乡的所见所感作为线索,贯穿全文,便于抒发感情,表达观点。 D.碎爷和五叔两人拉话,内容看似散漫,但并非没有条理。 5.文中两处画线句分别表现了人物什么情感?请简要分析。(5分) (1)他却板着脸说,我不吃纸烟,好烟烂烟一个味儿,不如我的旱烟锅子(2 分) (2)是人的味觉迟钝麻木了,还是花椒退化抑或变种了? (3分) 6.请探究文章结尾一 段的意蕴。(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我很高兴发现一群和我一样喜欢自然的孩子,但聊着聊着就发现他们中有一半人最喜欢 的是在自然里骑车。有个男孩说:“我和爸爸在沙漠里骑车,基本上都不走大路。我爸爸和越野车们赛车。他说就算走大路去沙漠也很好玩,因为还是可以看到动物,而且和汽车比赛很有趣。”还有个男孩说:“我们每年8月都去犹他州,我妈妈的朋友有3辆全地形车。我们骑着好玩,但最主要是晚上看鹿啊臭鼬啊之类的动物。你要是把鱼的内脏丢在外面,晚上出去就能看到5头黑熊。太好玩了!”第三个男孩说:“我们每周末都去沙漠,他们那儿有比赛。有个小山没人去,因为上面都是石头,所以我们把它改造了一下,上山后可以跳下去,我们在那儿看到蛇洞和蛇了。热的时候我们就出去找蜥蜴。”还有一个女孩天真地补充说:“我爸爸有辆四轮驱动的卡车,我们去沙漠,不去自然之类的地方。”(摘编自理查德·洛夫著,郝冰等译《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 - 12 - (注)其他,指机构一类的特殊群体,如政府机构等。自然教育,指以有吸引力的方式,让人们在自然中体验、学习关于自然的知识,建立与自然的联结,树立生态的世界观。 材料三: 去爱非人类的生物,其实并不太困难,只要多了解它们就不难办到。这种能力,甚至是这种倾向,可能都是人类的本能之一。这种现象被称为“亲生命性”,是一种与生俱来、特别关注生命以及类似的生命形式的倾向,有时甚至会想与它们进行情感交流。人类能够很敏锐地分辨出生命与无生命。我们认为其他生物是新奇、多样的。未知的生物,不论生活在深海、原始林,还是遥远的深山中,都会令我们觉得兴奋。其他星球上可能有生物的想法,也总是吸引着我们。恐龙更是人们心目中生物多样性消失的象征。在美国,参观动物园的人数要超过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数。而在华盛顿的国家动物园,最受欢迎的是昆虫馆,因为这儿展示的物种最新奇,样式也最多。(摘编自爱德华·威尔逊著,杨玉龄译《生命的未来》) 材料四: 与亲生命性相对的是生物恐惧症。和亲生命性一样,这些生物恐惧症也是通过学习而获 得的。恐惧的强度会因个人的遗传与经历差异而有所不同。最轻微的症状只是稍微厌恶,或 感觉不安。但严重的案例,可能就是标准的临床恐惧症,激发交感神经系统,造成恐慌、恶心以及冒冷汗。这种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随时准备为危险源所激发,而危险源就是人类进化过程中,在自然界中所遭遇到的危险,包括高度、密闭空间、湍急的水流、蛇、狼、老鼠、蝙蝠、蜘蛛以及鲜血,却不包括刀子、磨损的电线、汽车以及枪支,虽然它们比起古代的危险源,更具杀伤力,但在进化历史上还是太过近代,不足以形成可遗传的天性。 - 12 - (来源同材料三) 7.下列对材料中“亲生命性”和“生物恐惧症”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人类生来就可能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天生就能与自然界的生物进行感情交流。 B. 人类生来就有对生物的爱和恐惧,随时都会因自然危险源而激发生物恐惧症。 C. 人类对生物的恐惧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的遗传基因里便具有对生物爱的反应能力。 D. 人类对生物的爱可能是与生俱来的本能,我们对生物恐惧的反应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喜欢自然的孩子中有一半喜欢在自然里骑车,这种自然体验符合儿童天性,有利于他们形成亲近自然、热爱生命的意识。 B. 从当前我国自然教育的受众群体特征看,值得注意的是,政府和公司占比较小,二者是自然教育行业很大的潜在市场。 C. 在美国,去动物园参观的游客比去体育场馆看职业运动比赛的观众多,这一事实是人类“亲生命性”的证据之一。 D. 人对高度、密闭空间、湍急水流的恐惧,跟他具备的知识有关,也可能跟他的经历有关,还可能跟人类基因有关。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出重视自然教育必要性的事实和理论依据。 (1)事实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梁曾,字贡父,燕人。至元十年,用累考及格,授云南诸路行省都事。十五年,转同知广南西道左右两江宣抚司事。明年,除知南阳府。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曾请折输布,民便之。三十年正月,至安南。其国有三门:中曰阳明,左曰日新,右曰云会。陪臣郊迎,将由日新门入。曾大怒曰:“奉诏不由中门,是我辱君命也。”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世子陈日燇大感服,三月,令其国相陶子奇等从曾诣阙请罪,并上万寿颂、金册表章、方物,而以黄金器币奇物遗曾为赆,曾不受,以还诸陶子奇。八月,还京师,入见,进所与陈日燇往复议事书。帝大悦,解衣赐之,右丞阿里意不然,帝怒曰:"梁曾两使外国,以口舌息兵戈,尔何敢尔!” - 12 - 或谗曾受安南赂者,帝以问曾,曾对曰:"安南以黄金器币奇物遗臣,臣不受,以属陶子奇矣。"仍乘传之任淮安。到官,兴学校,厉风俗,河南行省事有疑者,皆委曾议之。大德元年,除杭州路总管。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四年,丁内艰。先是,丁忧之制未行,曾上言请如礼。七年,除潭州路总管,以未终制,不赴。寻召还京,辞以母丧未葬,扶柩北归。四年,以疾辞归,敕赐药物,存问备至。延佑元年,还至汴梁,以病不复职,寓居淮南,杜门不通宾客,惟日以书史自娱。至治二年卒,年八十一。 (节选自《元史》)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B.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C.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D.即回馆/既而请开云会门入/曾复执不可/始自阳明门迎诏入/又责日燇亲出迎诏/且讲新朝尚右之礼/以书往复者三次/具宣布天子威德/而风其君入朝/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路”,宋金元时代行政区划名,是仿唐代的“道”制而设置,“道”和“路”,最初都是监察区,后转化为行政区。 B.“世子”,在先秦时代是君位继承人的封号,汉朝以后用以称郡王的继承人,以区别皇位的继承人太子,还指藩属国的王位继承人。 C.“阙”,本意是皇宫前面的望楼,“城阙辅三秦”中的“城阙”即指帝都长安,“诣阙”,指奔赴朝廷、皇宫、或都城。 D.“丁内艰”,意为遭逢父母丧事。古代封建社会官员父母去世,官员必须停职,回家守制,又称“丁忧”,是传统的道德礼制。 12.下列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梁曾擅长外交,成绩卓著。他两次出使安南,以言辞平息战事,成功说服安南国的世子陈日燇入朝请罪,从而取得了外交的胜利。 B.梁曾事君忠勤,深得信任。皇帝为表彰其出使安南之功,解衣赐之,这引发了阿里的不满,但皇帝怒斥了阿里,肯定了梁曾的功劳。 - 12 - C.梁曾为官清廉,不贪钱财。安南送给梁曾许多贵重礼物,梁曾拒不接受,这让他后来得以在皇帝面前坦然应对说他接受安南财物的谗言。 D.梁曾恪守礼制,不肯苟且。梁曾出使安南,坚持要从中门入城;他还建议按照礼制施行居丧制度,他自己因服丧未满,拒绝到潭州赴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南阳在宋末为边鄙,桑柘未成,而岁赋丝,民甚苦之。 (2)请禁莫夜鞫囚、游街、酷刑,朝廷是之,著为令。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赠蜀府将① (唐)温庭筠 十年分散剑关秋,万事皆随锦水流。 志气已曾明汉节,功名犹自滞吴钩。 雕边认箭寒云重,马上听笳塞草愁。 今日逢君倍惆怅,灌婴韩信尽封侯。 【注】①公元829年(大和三年)南诏入侵成都,蜀将抗击南诏有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十年前秋天诗人与蜀府将在边关分别,回想起来不禁感叹时光流逝世事变迁。 B.诗中使用“汉节”的典故,表现了诗人已经用实际行动证明效忠国家的气节。 C.蜀府将在被射下来的雕身上辨认出自己的箭,这一细 节表现蜀将的武艺精湛。 D.诗中极具边塞特色的意象,营造出压抑悲凉的氛围,也暗示蜀将被闲置冷落。 E.尾联与首联相呼应,并运用典故、对比手法,直接表达自身怀才不遇的感慨。 15.本诗第四句“功名犹自滞吴钩”,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都使用了“吴钩”这一意象,请结合诗意比较二者异同。(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5分) 16.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雨霖铃》中词人想象和心爱的人长期分离后,“_______________”,这是说面对再美的景色自己也没有心思去欣赏领受了,可见愈想愈远,愈远愈悲。 (2)《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顺应自然,乐天安命的决心 。 - 12 - (3)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三 语言表达与应用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本大题共9分)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自1995 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施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______。 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现金设备,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象传到科学考察超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_____,并可根据需要 ______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600年前,伟大的航海家郑和七下西洋,在世界航海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600年后,“大洋一号”不断进步,_____,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法律框架下,探索海洋奥秘,开发海洋资源,以实际行动为人类和平利用海洋作出了中国人民的贡献。 17文中面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调查 B.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C.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航次大陆架勘查任务。 D.这艘船执行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完成了多个大陆架勘查航次的任务。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大洋号”的实验室很多,就像迷宫一样 B.“大洋一号”有十几个像送官一样的实验室 - 12 - C.走进“大洋一号”,犹如进入了一座迷宫 D.进入迷宫一样的“大洋一号”,会分辨不出方向 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______ A.一应俱全 一览无余 易如反掌 东山再起 B.应有尽有 一览无余 轻而易举 再接再厉 C.一应俱全 一目了然 轻而易举 东山再起 D.应有尽有 一目了然 易如反掌 再接再厉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 ,左半球感受并控制右边的身体,右半球感受并控制左边的身体。但左右脑并非我们想象得那么独立:曾有这样一个实验,先举起左手不停画圆圈,再举起右手不停画正方形,双手同时进行, ② 。为什么几乎没有人能完成?因为大脑左右两边的机能相连,而这个动作让大脑两边下了不同的指令, ③ ,扰乱了另一边的运动讯息。 21.三段论是演绎法中的一种简单推理判断,它包含一个一般性原则的大前提,一个附属于大前提的小前提,一个由此引出的符合一般性原则的结论。仿照下面的示例,另写两句话。要求:大前提必须是引用名言,语言简明、连贯,句式不要求完全一致。(5分) 示例:“狭路相逢勇者胜”,我们是勇者,所以最终我们将取得胜利。 (1) (2)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钱就任性”一时火得一塌糊涂,一时间成了高频词,并由此衍生出了“长得帅就任 性”“年轻就任性”“成绩好就任性”等一系列“任性体”。 你在成长的过程中任性过吗?你对“任性”有着怎样的看法呢?思考后写一篇文章,讲述你的故事,或表达你的观点。 要求联系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 12 - 参考答案 1. A 2. B 3.C 4. C。 5. 5. (1)五叔的严肃表情和话语表现了他对自己原来生活方式的偏爱(1分)和对现有生活方式的排斥(1分)。 (2)通过对人的味觉和花椒退化的疑问,表达了对过去狗椒品质的赞美肯定(1分)和对现在只追求产量收益的忧思(1分)和批判(1分)。 (3分) 6. 残雪消融:时节变化的必然性(1分);碎爷和五叔的感慨:暗含农村变化的必然趋势(1分);对发展趋势的无奈(2分)和对过往生活的留恋(2分)。 (如果学生有其他答案,不脱离文本且能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7.D 8.A 9.1.没有接受完整的自然教育,会在自然活动中妨害生物。2.自然教育主要集中在儿童和亲子方面,受众群体单一。1.人类具有与生俱来的“亲生命性”,也有根植于天性里的生物恐惧感。2.自然教育能够引导人们热爱自然,保护自然,正确应对自然界的危险。 10. D 11.D 12.A 13.(1)南阳在宋末属边疆地区,桑柘树尚未长成,而每年(这时候就)要征收蚕丝,百姓为此感到很困苦。 (边鄙,边疆地区;岁,每年;赋:征收:苦,感到困苦、痛苦。每点1分,句意1分。共5分。) (2)(他)上奏请求禁止夜间审讯囚犯、游街、酷刑,朝廷认为他的建议是对的,(就)写成法令。 (补出主语,莫:通暮,夜晚;鞫,审问:是,认为正确;著,写。每点1分,共5分。) 14、选B、E项。 15、 参考答案:吴钩,泛指利剑,二者都是比喻从军立功之志。(2分)辛弃疾借“吴钩”表达自己虽有沙场立功的雄心壮志却英雄无用武之地的苦闷和悲愤。(2分)而温庭筠表达的是对蜀将虽战功赫赫但却不得封赏滞居下位的不公境遇的感慨和同情。(2分) 16、(1)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2)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 12 - (3)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17.B 18C 19B 20.①大脑两半球(在机能上)确实有分工 ②(结果是)几乎没有人能完成 ③大脑一边的运动讯息(每句2分) 21.示例: (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我们不是圣贤,所以肯定会犯错。 (2)“谦虚使人进步”,我们保持了谦虚的品质,所以能不断取得进步。 (答出一个给2分,答出两个给5分) - 12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