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山西省孝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孝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孝义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而的文字完成1-3题。‎ 人的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庭不仅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了基本物质保障,而且为人的精神生活提供了重要环境。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 的幸福。因此,家庭是生命的摇篮、情感的港湾、文明的载体。中华文化强调人伦之道,重视家庭成员之间的和谐,在几千年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 一系列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家 庭伦理道德规范,如尊老爱幼、父慈子孝、夫勤妇俭等,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于维 护中华民族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模式、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 ‎《礼记》说:“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谓“肥”,即健康、和 谐、融洽之意。在我国先贤看来,每个家庭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 责任,所有角色互相配合才能成为团结协作的整体。当然,家庭之中难免会有矛盾,这 就需要协调。协调得好,大家都心情舒畅,同心协力发展事业、发家致富,培养子女健 康成长,这就是“家和万事兴”。‎ 家庭关系的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之一是孝道。“百善孝为先。”孝道的基本内容是父慈子孝,它在社会道德生法中具有重要地位、得到普遍奉行。由孝道形成的浓烈家族亲情,对家庭稳定乃至社会稳定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孔子认为,“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怀”,把“孝”的准则诉诸报恩的情理。饮水思源、知恩图报,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懂得报恩是一个有教养的人的必备品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中华文化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不是像宗教那样通过教堂而主要是通过家庭来培育这种品质:“立愛自亲始”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强调从报父母养育之恩开始再推扩到报师长提携之恩、朋友知遇之恩、国家培养之恩等。亲情之爱犹如投进湖而的石子,荡开的层层涟漪由近及远。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的进取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这是家族乃至民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史要精神纽带。‎ 家庭关系的另外个重要协调和保障机制是夫妇之道。夫妇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对待另一方的态度是衡量一个人乃至一个社会伦理道德重玄要标准。历史上,男尊女卑的现象在汉唐时并不明显,宋明以后问题才越来越严重,这当然是需要批判的。但即便在封建社会,也有许多忠于爱情、富不易妻的真 君子。如东汉时期的宋弘,不娶皇族之女,不休患难之妻, “糟糠之妻不下堂”的典故成为千古佳话。汉代隐士梁鸿与 精品文档2016 全新精品资料-全新公文范文-全程指导写作 –独家原创29其妻孟光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更是脍炙人口。 这些事例对今天的中国人仍有很强的启示和借鉴意义。历史 和现实都表明:没有稳定和谐的夫妇关系,就不可能有稳定、 和谐的家庭。对传统夫夫妇之道进行合理扬弃,对于社会的稳 定与和谐具有重要意义。‎ ‎(摘编自郭齐家《家和万事兴》)‎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家庭给予人生命,为人的生存发展提供物质、精神保障,承载着人的情感,决定着每个人的幸福。‎ B.中华民族有其特有的家庭伦理道德规范,每个成员都遵守这些道德规范,就可以使家庭关系和谐、模式稳定。‎ c.传统的孝道强调从孝顺父母始,然后由近及远、推而广之,最终达到报效祖国的高度。‎ D.家庭关系的核心是夫妇关系,一个人对待配偶的态度可以反映其道德品质,因此对在汉唐时出现而宋朝变得严重的男尊女卑思想,作者持批判态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采取总分式论证结构,在提出“家和万事兴”的总论点后,从家庭关系的两个方面论证了保障“家和”的重要条件。‎ B.文章用引用和对比的论证方法论证了中华文化是通过家庭来培育“懂得报恩”的品质的。‎ C.文章强调家庭成员团结协作的重要性但并不否认成员之间会有矛盾,对传统夫妇之道有否定亦有肯定,这些辩证思维使文章的论证更为严密。。‎ D.文章以宋弘、梁鸿为例,用举例论证的方法有力论证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并不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从而论证了自古至今夫妇关系对于家庭稳定、和谐有重耍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礼记》的“家之肥也”到“家和万事兴”可以看出,家庭和谐是向卉至今所有人共同的愿望。‎ B.浓厚的家族亲情和稳定和谐的夫妻关系不仅对于个人、家庭有說要意义,对于社会和国家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C.要让家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就应该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理想和事业,弘扬祖辈可贵的精神意志。‎ D.虽然西方与中国感恩教育的方式不同,但从文中可以看出饮水思源、知恩图报不仅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也是西方推崇的美好品质。‎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守望 叶敬之 泗阳人把用芦花编织、冬天穿了取暖的鞋子叫“毛窝子”,其他地方则称之为“芦花鞋”‎ ‎。毛窝子制作方式简单。用泪草编织鞋底,引出几根鞋茎,再以芦花编织鞋帮,最后拿鞋茎收口。穿的时候,用旧布缝鞋口,以防伤脚;鞋底垫上麦秸,以保暖和防水。‎ 三十多年前,每到冬天,农民们几乎个个穿毛窝子。赶上逢集,半条街都是卖毛窝子的。农民们走来串去,一家家挑着、拣着,都想买一双既便宜,又结实、漂亮的毛窝子。‎ 小时候,母亲也带着我买过毛窝子。记得有一年冬天,逢集,天很蓝,母亲来到李大爷那儿,拿起一双毛窝子,左看看,右看看,付了钱。李大爷红脸膛,尖下巴,眼睛下面各有两道深深的皱纹,像两道垄沟。他接钱、递毛窝子,脸都带笑,顺便夸我两句:“这是你家大少爷啊?一脸福相!”嗓音清亮。‎ 现在想起来,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的确属于上乘。鞋型漂亮,不歪不斜,还结实;芦花磨光了,鞋茎还在,依旧端端正正。‎ 毛窝子,最适宜陪伴山芋稀饭和咸菜。当人们的碗里有了大米饭、猪肉的时候,毛窝子渐渐被棉鞋取代,消失了踪影。有一年寒假,我带着孩子到街上闲逛。少有的寒冷,风呼呼地吹着,无意中看见李大爷还在卖毛窝子,但人们匆匆从他面前走过,没有一个人停下来……‎ 李大爷还是红脸膛,尖下巴,只是眼睛下面的皱纹变成三道,而且更深了。他坐在地上,眼睛眯缝着,像在打盹,又像在思考着什么。‎ 我在他面前停了下来,问:“大爷,还有人买毛窝子吗?”‎ 他睁了睁眼睛,动了动身子,咳嗽一声对我说:“还是有人买的……我也放不下这门手艺。过去会打毛窝子的,一个个都走了;在的,也打不动了。唉,现在的小年轻,没有人愿意学这个手艺了。”‎ 李大爷眼睛没有了早年的光亮,变得泛红和灰暗。‎ 临走时,我买了一双毛窝子。路上,我告诉孩子:“这叫毛窝子。过去一到冬天,爸爸就穿着这个……”‎ ‎“毛窝子……”儿子听了一阵大笑,“多难听。这也能穿吗?不扎脚啊?”‎ 有一年暑假,我又上街闲逛,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人在卖毛窝子!天啊,有夏天卖毛窝子的吗?很快,我认出了,卖主就是李大爷。不过,他的脸色已经变得黑紫,眼睛下面有四道皱纹了;整个脸盘好像被风干了一样,比过去缩小一半。眼睛半开半闭,眼睑有点溃烂泛红。‎ ‎“夏天怎么卖起毛窝子啦?”我招呼道。李大爷没有反应。‎ 边上一个卖猪肉的中年人朝我摇摇手。“这个,听不见了,”他指指耳朵。“这个,有毛病了,”他指指脑袋。‎ 中年人说:“前几年,乡长带几个人逛街,说是省里的。其中一个像是当官的,指着毛窝子说:‘这个可以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李大爷高兴了,从那以后就整天惦念这件事情。以前光是冬天出来卖,现在夏天也来卖。他说:‘要是人家省里的人来找我找不到呢?’几年过去了,也没见人来过。李大爷不甘心,一年四季,逢集就来。”‎ 散集了。李大爷拎起毛窝子,要往肩上挂。胳膊抖抖的,挂不上去;中年人搭了把手才挂上,中年人又把拐杖递给他。李大爷拄着拐杖,佝偻着身体,左脚往前迈一步,停下;等右脚上前,跟左脚平齐,才把左脚再向前迈一步……‎ 赶集的几乎走光了,只有李大爷的背影在街心摇晃。‎ 望着李大爷的背影,我心里酸酸的。‎ 暑假快结束了,我和孩子一起,骑着自行车上洪泽湖玩。走到东沙村,忽然看见不远处腾起一股浓烟。‎ ‎“该不是失火了吧?”我们急忙赶往冒烟的地方。‎ 只见一个空旷的场地,堆满了毛窝子——足有几百上千双毛窝子!正被人点着了火焚烧。‎ 一个中年男人,还在不停地从一间屋里往外面扔毛窝子。‎ ‎“你们烧这个干吗呀?”我马上想起了李大爷,他就是东沙村的。‎ 边上一个看热闹的说:“李大爷活着的时候,谁都不许进他的屋子。前几天死了,儿子打开门一看,一屋毛窝子。没法处理,就烧了。”‎ 我捡起一双毛窝子。鞋型漂亮,不歪不斜,结结实实,芦花还在散发着清香。摸在手里,毛茸茸的,柔软舒适。‎ 我带走了那双毛窝子。‎ 到了洪泽湖边,回望东沙村上空,烟雾已经散尽,斜晖脉脉,蓝天澄碧。‎ ‎(选自《小小说月刊》2017年第1期,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开头介绍毛窝子简单制作方式和实际用途,既让读者对毛窝子有了初步的了解,又引出了下文与毛窝子有关的故事。‎ B.小说开端部分写二十年前农民冬天都穿毛窝子,结尾部分写人们在空旷的场地焚烧毛窝子,两者形成鲜明对比,旨在说明随着时代的发展毛窝子已经过时了、不实用了。‎ C.小湖说通过第一人称视角,刻画了李大爷形象,自然平实的叙述中显露出“我”对李大爷敬意。‎ D.小说结尾描写斜晖脉脉、蓝天澄碧的美好景象,与文章标题呼应,暗示出“我”的内心仍充满美好希望,意蕴丰富。‎ ‎5.小说中多次写到李大爷的毛窝子质量很好,有什么作用?请联系原文综合分析。(5分)‎ ‎6.“守望”作为小说的标题有何作用?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星空”大学生网络文化工作室打造的“星声”‎ 直播平台,围绕学生,服务学生,根据学生的需求和建议征集各期主题。“直播平台主播是从各学院挑选出的10名辅导员,邀请学校知名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进行话题讨论,现场解答学生们的疑惑,拉近师生距离,加强双方的交流与沟通,助力学生成长成才。”“星空”网络文化工作室负责人说道。 “有幸参与了辅导员网络直播这种全新的方式,尝试着一种全新的手段与同学们交流和互动。高校辅导员要心怀真爱、付出真心,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开展网络思政教育的创新工作,思政教育才能符合青年大学生的“口味!,”参与直播的辅导员程抗说道。 ‎ 辅导员通过直播我们答疑解惑,形式新颖,很有吸引力,接地气,拉近我们和辅导员之间的距离。”来自物信院的刘琪玮说。 ‎ ‎(摘编自陈丽蓉《辅导员网络直播搭建师生成长桥梁》)‎ 材料二:‎ 数据来源:艾媒咨询、中商产业研究院整理(注:Q3即第三季度)‎ 材料三:‎ 目前,网络直播呈现出一种值得警惕的不良趋势:内容越奇葩,关注度就越高,由此刺激各路主播冥思苦想、损招尽出。有的网络主播为了吸引粉丝费尽心思,甚至不择手段。还有少数平台为了快速发展,传播低俗信息,屡屡挑战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有媒体报道,15岁的小王为了吸引更多的粉丝和礼物,相约小伙伴一同直播翻越铁路护网。此种行为触犯了法律,不仅将自身置于危险之地,更对行车安全和旅客安全造成隐患。‎ 针对网络直播乱象,自2016年12月1日起,国家网信办实施《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对于直播资质、内容管理、信用体系等提出了具体要求,给规范互联网直播服务划定了底线。‎ ‎(摘编自王成成《清除网络直播“恶趣味”》,2017难1月15日《经济日报》)‎ 材料四:‎ 继闪亮登场“一带一路”文艺晚会之后,国家一级演员、北方昆曲刷院邵天帅,梅派传人、北京京剧院青年演员白金在5月16日开了一场网络直播。接近两个小时的直播中,邵天帅和白金两位年轻艺术家分别表演了《牡丹亭》《长生殿》《贵妃醉酒》等经典昆曲、京剧曲目,也为网友普及了关于戏曲妆容、服饰等基础知识,展示了“唱念做打”戏曲基本功。略显小众的国粹艺术,遇上热门的网络直播,碰撞出了新的火花。‎ 一位观看了这场直播的网友说:“网络直播看《牡丹亭》,感觉杜丽娘突然从CD.从电视上走出来了,面对面跟我聊天,我发的弹幕她也能看到,非常奇特的感受。”而作为参与网络直播的艺术家邵天师则表示:“有网友刚才在直播中说:第一次听到昆曲,原来如此惊艳。这让我很欣慰,网络能让完全没有接触过昆曲的人了解并喜欢上昆曲。”‎ ‎(摘编自周慧虹《以清新之风荡涤网络直播浊流》,2017年5月19日《中国文化报》)‎ ‎7.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根据调查,用户观看在线直播的频率虽然还不是很高,但网民已经开始非常关注在线直播。‎ B.根据调查,用户主要看中在线直播的娱乐性质,放松身心是其观看在线直播的主要原因。‎ C.根据调查,观看在线直播时,用户都有打赏付费的意愿,不过付费用户小额打赏的较多。‎ D.从调查结果看,直播平台应该在内容上下功夫,这样可以提高用户观看的频率与付费金额的额度。‎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5分) ‎ A.“星声”直播平台以“围绕学生,服务学生”为宗旨,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打开了全新的师生互动模式,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B.为了提高关注度,网络主播们绞尽脑汁直播奇葩内容,传播低俗信息,甚至不惜 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这就造成了网络直播的“恶趣味”。‎ C.国家网信办出台了《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旨在给直播服务划定底线,防治网络直播乱象。‎ D.面对网络直播中的“恶趣味”,邵天帅和白金两位年轻艺术家进行了戏曲直播表演,以国粹艺术的清新之风荡涤网络直播浊流。‎ E.从材料四可以看出,如果艺术家能够把经典的艺术节目和网络直播结合起来,或 许可以扩大经典艺术的受众面,让更多的人喜欢上经典艺术。‎ ‎9.根据上述材料,概括说明可以采取怎样的措施解决网络直播内容泥沙俱下的问题。(4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也。家世微贱,至方进父翟公,好学,为郡文学。方进年十二三,失父孤学,给.事太守府为小史,号迟顿不及事,数为掾史所詈辱。方进自伤,乃从汝南蔡父相问己能所宜。蔡父大奇其形貌,谓曰:“小史有封侯骨,当以经术进,努力为诸生学问。”方进既厌为小史,闻蔡父言,心喜,因病归家,辞其后母,欲西至京师受经。积十余年,经学明习,徒众日广,诸儒称之。二三岁,举明经,迁议邓。‎ 是时宿儒有清河胡常,与方进同经,常为先进,名誉出方进下,心害其能.论议不 右方进。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内不自得,其后居士大夫之间未尝不称述方进,遂相亲友。‎ 初方进新视事,而涓勋亦初拜为司隶,不肯谒丞相、御史大夫,后朝会相见,礼节又倨。于是方进举奏其状,因曰:“臣闻国家之兴,尊尊而敬长,爵位上下之礼,王道纲纪。勋吏二千石,不遵礼仪,轻慢宰相,堕国体,乱朝廷之序,不宜处位,臣请免勋。”上从之。‎ 方进知能有余,兼通文法吏事,天子甚器重之。初,定陵侯淳于长虽外戚,然以能谋议为九卿,新用事,方进独与长交,称荐之。及长坐大逆诛,诸所厚善皆生长免,上以方进大臣,又素重之,为隐讳。方进内惭,上疏谢罪乞骸骨。上报曰:“定陵侯长已 伏其辜,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 其见任如此。‎ 为相九岁,灾年,上责,方进即日自缢。天子亲临吊者数至,礼賜异于他相故事。 谥曰恭侯。‎ ‎(节选自《汉书·翟方进传第五十四》,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 B.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 C.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 D.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视事:旧指官吏到职办公,即上任。和它同义的还有常见的“用事” “致仕”等。‎ B.故事:和今义不同,古义指旧日制度,旧例。文中“礼赐异于他相故事”说明皇上更看重他。‎ C.文学:现指人文学科之一。西汉时也曾作为一个官名,负责监管学校一类机构。‎ D.乞骸骨:古代官吏自请退职,意谓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文中的乞骸骨就是自动请求退职之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翟方进才能卓著,勤于治经。虽家世微贱.但他勤于研习经学,又通法律条文吏亊,办事公正,深受皇上器重。‎ B.翟方进不恃恩宠,严于律己。他和皇上外戚淳于长关系极好,后来因淳于长获罪被诛,皇上并未怪罪与他,他依然自责请罪。‎ C.翟方进刚直不阿,不惧权贵。朝中大臣涓勋对其无礼无节,他毅然上奏,阐明理由,请求罢免。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D.翟方进少年失怙,隐忍坚强。他小的吋候,父亲去世,成为孤儿,又遭人辱骂,经别人指点,通过学经改变一生。‎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常为先进,名誉出方进下,心害其能,论议不右方进。〔5分)‎ ‎(2)君虽交通,传不云乎,朝过夕改,君子与之,君何疑焉?(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酋庙诗,完成14~15题3‎ 送友人入蜀 李白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 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注】这首诗为唐玄宗天宝二年〔743年〕李白在长安送友人入蜀时所作,诗人当时受到朝廷权贵的排挤。君平: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以卖卜为生。‎ ‎14.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全诗从送别和入蜀两方面落笔。首联从蜀道难写起,但和《蜀道难》强烈感叹的写法迥然不同,这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擎而恳切。‎ B.颔联和颈联就蜀道的景象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充分展现了蜀道“崎岖不易行”的特点,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担忧。‎ C.“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生动、传神,含意丰满,即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的特色又与前面的“芳树”呼应,形象地写出了春林繁盛芳茂的景象。‎ D.尾联含蓄蕴藉,语短情长,借用典故既表达了对友人“升沉应已定”的羡慕,又暗含着对自身浮沉难测的感慨。‎ E.整首诗风格清新俊逸,以叙述语气开篇,中间展开描写,最后以议论作结,体现主旨,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富有韵味。‎ ‎15.本诗的颔联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 ‎(二)名篇名句默写(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5分)‎ ‎(1)《逍遥游》中庄子举现实生活中的很小的实物也需要依凭外物的实例,与大鹏鸟的“海运将徙”作类比的句子是“ , , 。”‎ ‎(2)诸葛亮在《出师表》―文中表明自己无意功名淡泊名利的句子是“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一项是(3分)‎ ‎①香港是一个法制多元和极具自由特性的社会,因此,在香港的治理问题上,中央都严格按《基本法》一以贯之。‎ ‎②鼓浪屿在传统聚居地的基础上,逐漸形成多元文化交融发展的历史国际社区,现有多处别具一格的人文自然景观。‎ ‎③各地各部门纷纷建立起防汛工作微信群,一条条微信成为发现险情的“千里眼”,传递正能量的“播种机”,在抗洪救灾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④‎ 在物联网生态元年即将结束之际,我们很庆幸能见证人类历史上又一次伟大变革,相信2017年物联网生态的发展将迎来更多精彩,让我们拭目以待。‎ ‎⑤美国杰斐逊大学医学院教授在深入研究了光线对人体的作用后发表文章说,人造光对健康并非别无长物,关键看怎么用,用来干什么。‎ ‎⑥当代青年绝不可数典忘祖,必须深入了解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了解別90多年党的奋斗史,要懂得敬畏和感恩历史。‎ 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⑤⑥D.②③④‎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网上丝绸之路以信息流带动技水流、资金流、人才流等,破除各国信息壁垒,有助于沿线各国经济发展质量和竞争,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 B.中国经济过去30年的快速增长不仅引起了世界对“中国铁路”或“中国模式”的浓厚兴趣,而且也让中国人民内心充满自豪。‎ C.央视财经频道倾力打造的《城市梦想》为2.8亿农民工树立了一个共同的精神家园,充分体现了国家级媒体的杜会责任担当意识。‎ D.中国移动通信业不断突破核心技术,实现重大技术从“跟随”到“引领”的跨越式发展,使中国通信业跃上全球通信技术新高地。‎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你简直太了解我的爱好了,送我的这张邮票我特别喜欢,我就不客气地笑纳了,我一定会好好珍藏它。‎ B.您前些日子寄来的大作我已拜读完毕,不过您作品中的某些语句表达略有瑕疵,我在此斗胆向您提一些斧正意见。‎ C.关于如何提升业务水平,几位专家已经给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下面我也狗尾 貂,谈谈自己的几点浅见。‎ D.贵校组织学生来敬老院帮助老人打扫卫生,为老人表演节目,作为敬老院负责人,我非常感谢孩子们对我院老人的垂爱,也祝愿孩子们健康成长。‎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观察一个城市的文明程度,斑马线是一个直观的窗口。斑马线不仅是一道“红线”,① 。对行人而言,礼让斑马线,就是守护生命线。因为,与机动车相比,行人是弱势群体,无论从身体的保护上还是行进的速度上,行人都处于劣势。从这—点出发,② 。对司机而言,礼让斑马线,③ 。法国思想家、哲学家伏尔泰也曾说过:“在任何地点,在任何时代,为公益做出最大牺牲的人,都是人们称为最道德的人。”因此,礼让斑马线,也是对每-位行车司机的道德考量。‎ ‎21.2016年11月30日,一份古老的历法“二十四节气”列人了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而诗歌完成题目。(5分)‎ ‎①天将小雨交春半,谁见枝头花历乱。纵目天涯,浅黛春山处处纱。‎ ‎②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③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④闻道新年入山里,蛰虫惊动春风起。天子须尝阳羨茶,百草不敢先开花。‎ 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并依时间先后为其排序(只排序号〕。‎ 节气① ② ③ ④ 排序 ‎ 四、写作(60分)‎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①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庄子)‎ ‎②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屈原)‎ ‎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王勃)‎ ‎④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李颀)‎ ‎⑤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 ‎⑥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韩愈)‎ 古典名句,意蕴丰富,启迪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耍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2018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 ‎1.(3分)C。本题考查正确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A项混淆概念,“决定着每个人一生的幸福”错,原文中是“人生的幸福很大程度上可归结为家庭的幸福”。B项转述错误,“就可以使家庭关系和谐、模式稳定”是充分条件,原文“这些家庭伦理道德规范对于维护中华民族的家庭关系和家庭模式、维护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作用”是必要条件。D强加因果、偷换概念,“在汉唐时出现”错,原文是“在汉唐时并不明显”。‎ ‎2.(3分)D。本题考查分析文章论证思路的能力。“论证了男尊女卑的思想并不是封建社会的普遍现象”内容理解错误;“论证了自古至今夫妇关系对于家庭稳定、和谐有重要意义”论点分析错误,文中举例论证是为了引出“对传统夫妇之道进行合理扬弃”这一观点。‎ ‎3.(3分)C。本题考查根据文意合理推断的能力。原文为“传统的孝道还要求子孙继承祖辈的志向、理想及其崇高事业,弘扬祖辈的进取的精神和坚韧的意志。这是家族乃至民族后继有人、兴旺发达的重要精神纽带。”选项犯了逆推错误。‎ ‎4.(3分)B。本题考查对小说主旨的把握。对比是为了揭示当今社会人们对传统文化漠视的现象,进而表明民族文化需要保护和传承的主旨。‎ ‎5.(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5分。)本题考查对小说情节作用的分析。‎ ‎①刻画人物,突出李大爷对毛窝子感情深厚、手艺娴熟、做事用心的形象。‎ ‎②情节对比,与他儿子烧毛窝子的情节形成对比,突出传统手艺无人继承的悲叹。‎ ‎③暗示主旨,李大爷毛窝子质量好却无人关注、重视,表达了民族文化被漠视的悲哀,暗示出民族文化需要保护、传承、弘扬的主旨。‎ ‎6.(6分,每点3分。)本题考查对小说标题含义的理解。‎ ‎“守望”有坚守和期盼的意思。‎ ‎①“守望”展现了李大爷坚守、传承毛窝子制作手艺以及期盼为之“申遗”的人生历程,赞扬了李大爷为弘扬毛窝子制作手艺而不懈努力的品质。‎ ‎②“守望”也包含着“我”对毛窝子始终不变的深情,暗示了“我”期盼民族文化得到保护 、传承并发扬光大的美好愿景,表现了文章的主旨。‎ ‎7.(3分)C。本题考查阅读分析图表的能力。“用户都有打赏付费的意愿”于图无据,材料二中的第三个图表显示的是“在线直播付费用户观看在线直播付费金额区间调查”。‎ ‎8.(答对一项3分,两项5分。)BD。本题考查综合理解分析材料的能力。B项“传播低俗信息,甚至不惜挑战道德和法律的底线”的是少数为求快速发展的平台。D项邵天帅和白金直播戏曲表演和网络直播中的“恶趣味”没有必然联系。‎ ‎9.(答出一点2分、两点3分、三点4分。)本题考查筛选 概括信息的能力。‎ ‎①政府层面,加强规范和管理。制定明确的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制度,加大监督和对违规平台的惩处力度。【来源:学|科|网】‎ ‎②直播平台层面,合法操作,提升品位。自觉遵守国家相关规定,提升直播内容品位,积极传播正能量。‎ ‎③用户层面,提升素养,积极监督。自觉抵制直播中的不良风气,积极举报违规违法直播平台。‎ ‎10.(3分)B。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方进知之,遣门下诸生至常所,问大义疑难,因记其说。如是者久之,常知方进之宗让己”【来源:】‎ ‎11.(3分)A。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掌握。其中“致仕”是退休之意。‎ ‎12.(3分)C。本题概括考查分析文章的能力。原文中方进检举涓勋是因涓勋对其他大臣无礼。‎ ‎13.(10分)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胡常算是前辈,而名声却在方进之下,胡常心中妒忌他的才能,议论时毁短方进。(“先进”“出……下”“害”“不右”各1分,大意1分)【来源:】‎ ‎(2)你虽然也同他交往,经传上不是说过,早上的错误晚上能改,君子也会赞许的。你疑忌什么呢?(“交通”“传”“与”“何疑”的句式各1分,大意1分)‎ ‎14.(答对一项3分,两项5分。)BD.本题考查整体理解和赏析诗歌的能力。B项颈联描写的是蜀道瑰丽的风光,并非“不易行”之景。D项尾联是启发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而非羡慕。‎ ‎15.(6分,每点2分)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 此联对仗严整,想象奇特;(2分)描写了人走在栈道上脸侧突起山崖峭壁、马头升腾着云气的奇景,境界奇美,气韵飞动;(2分)突显了入蜀之路狭窄、险峻、高危,奇诡的特点,隐含着对友人的 关切担忧之情。(2分)‎ ‎16. (5分,每空1分,错字漏字不给分)‎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2)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17. (3分)A。本题考查成语辨析能力。①一以贯之,指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的道理;此处不合语境。③举足轻重,只要脚稍微移动一下,就会影响两边的轻重,指处于重要地位,一举一动都足以影响全局,多用于指人的地位;此处修饰不当。⑤别无长物,除一身之外再没有多余的东西 ,原指生活俭朴,现形容贫穷;此处语义错误。‎ ‎18.(3分)D。本题 考查病句辨析能力。A项成分残缺,应在“沿线各国”前加“提高”;B项语序不当,两个分句 的位置应调换;C项搭配不当,“树立”应改为“建立”。‎ ‎19.(3分)C。本题考查表达得体。A项“笑纳”用于称希望别人收下礼物。B项“斧正”是请别人帮助自己修改文章。D项“垂爱”用于长辈对晚辈,上级对下属。‎ ‎20.(6分,每点2分)本题考查语言连贯能力。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也是一条生命线。错误!未找到引用源。汽车礼让行人是对生命的一种守护。错误!未找到引用源。就是守护道德线。(注意文中“从这一点出发”相当于后文的“因此”,故线上应填结 论性语句。再者,关注话语的主体就是说机动车礼让行人,学生不认真审题易写成“行人礼让斑马线”,这是错误的。)‎ ‎21.(5分,每空1分)本题考查文化知识储备及辨别能力。节气:①春分 ②霜降 ③清明 ④惊蛰 排序:④①③②‎ ‎22.(60分)本题考查素材整合型作文。‎ 素材分析:①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量力而行或厚积薄发)②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洁身自好)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现在做起为时不晚,积极乐观)④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抵制诱惑、充实人生)⑤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自信豁达)⑥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匡正祛邪义无反顾、责任担当)其它理解言之成理也可。‎ 参考立意:②④⑥整合可以写 “坚守自我”的话题,①④⑤整合可以写“充实自我”“奋斗人生”等话题,③⑤整合可以写“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的话题,也可整体写古典名句对人的启迪作用,其它整合言之成理也可。‎ 评分标准:‎ ‎1.偏题35分左右,套做30分以下,抄袭20分以下,跑题15分左右,思想问题15分以下。少于100字10分以下,少于300字15分以下,少于500字30分以下,少于600字36分左右,达700字每少50字扣1分。‎ ‎2切合题意(两三句为基础 立意并合理引用)、结构完整、思路清楚、表达通顺,44分起评,根据立意、结构、语言等亮点加分,分三类44——47.48——51.52以上。‎ ‎3.不切合题意(单句立意,或句间没有联系),44分以下,根据立意、结构、语言等减分,分两类43—40.39—36。 ‎ ‎【文言参考译文】‎ 翟方进字子威,汝南上蔡人。家里世世代代卑微贫贱,到方进父翟公,好学,做过郡文学。方进年十二三,丧父独自学习,供职太守府小史,号迟钝办事慢,多次被掾史责骂。方进伤心难过,于是向汝南 蔡父相请教自己能做什么。蔡父认为他的形貌很不同一般,对他说:“你有封侯骨相,应从经术前进,努力学习诸生学问。”方进已经厌为小史,听蔡父话,心里大喜,借病回家,辞别他的后母,想要西行到长安学经。过了十多年,研习经学,徒众一天天多起来,诸儒称赞他。两三年后,选拔明经,升为议郎。‎ 此时老儒有清河的胡常,与方进同学经术,胡常算是前辈,而名声却在方进之下,胡常心中妒忌他的才能,议论时毁短方进。方进知道了,派门下诸生到胡常那里,问疑难问题,便记下他的说法。像这样时间长了,胡常知道方进的宗旨在谦让自己,内心不安,此后在士大夫之间未尝不称颂方进,于是两人关系和睦友好。‎ 方进刚任职,而涓勋也刚任司隶,不肯拜见丞相、御史,后来朝会见到他们,礼节又傲慢。于是方进检举并上奏他的情况,说:“臣听说国家兴盛,尊敬贵者敬重长者,爵位上下之礼,是王道纲纪。涓勋二千石,不遵守礼法,又轻慢宰相。毁坏国家的体制,扰乱朝廷的秩序,不宜处在这个位置上,臣请免去涓勋职。”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 翟方进智能有余,兼通法律条文吏事,天子很器重他。开始,定陵侯淳于长虽是外戚,然而能谋议做九卿,刚任职,方进独与淳于长交往,称赞并举荐他。等淳于长犯大逆罪当诛,和淳于长相好的众人皆因淳于长免官,皇上因方进是大臣,又一向看重他,为他隐讳。方进内心惭愧,上疏谢罪请求免职。皇上回答说:“定陵侯淳于长已伏其罪,你虽与他交往,经传上不是说过,早上的错误晚上能改,君子也会赞许的。你疑忌什么呢?”他如此被信任。‎ 担任丞相九年,遇到灾年,皇上责问,方进当天就自杀了。天子亲自几次吊丧,礼仪恩赐不同于其他丞相。谥号曰恭侯。‎ ‎【《送友人入蜀》整体赏析】‎ 全诗从送 别和入蜀这两方面落笔描述。首联写入蜀的道路,先从蜀道之难开始:‎ ‎“见说蚕丛路,崎岖不易行。”临别之际,李白亲切地叮嘱友人:听说蜀道崎岖险阻,路上 处处是层峦叠嶂,不易通行。语调平缓自然,恍若两个好友在娓娓而谈,感情显得诚挚而恳切。它和《蜀道难》饱含强烈激情的感叹句“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写法迥然不同,这里只是平静地叙述,而且还是“见说”,显得很委婉,浑然无迹。首联入题,提出送别意。颔联就“崎岖不易行”的蜀道作进一步的具体描画:“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 蜀道在崇山峻岭上迂回盘绕,人在栈道上走,山崖峭壁宛如迎面而来,从人的脸侧重迭而起,云气依傍着马头而升起翻腾,像是腾云驾雾一般。“起”、“生”两个动词用得极好,生动地表现了栈道的狭窄、险峻、高危,想象诡异,境界奇美,写得气韵飞动。‎ 蜀道一方面显得峥嵘险阻,另一方面也有优美动人的地方,瑰丽的风光就在秦栈上:“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此联中的“笼”字是评家所称道的“诗眼”,写得生动、传神,含意丰满,表现了多方面的内容。它包含的第一层意思是:山岩峭壁上突出的林木,枝叶婆娑,笼罩着栈道。这正是从远处观看到的景色。秦栈便是由秦(今陕西省)入蜀的栈道,在山岩间凿石架木建成,路面狭隘,道旁不会长满树木。“笼”字准确地描画了栈道林荫是由山上树木朝下覆盖而成的特色。第二层的意思是:与前面的“芳树”相呼应,形象地表达了春林长得繁盛芳茂的景象。最后,“笼秦栈”与对句的“绕蜀城”,字凝语炼,恰好构成严密工整的对偶句。前者写山上蜀道景致,后者写山下春江环绕成都而奔流的美景。远景与近景上下配合,相互映衬,风光旖旎,有如一幅瑰玮的蜀道山水画。诗人以浓彩描绘蜀道胜景,这对入蜀的友人来说,无疑是一种抚慰与鼓舞。尾联忽又翻出题旨:“升沉应已定,不必问君平。”‎ 李白了解他的朋友是怀着追求功名富贵的目的入蜀,因而临别赠言,便意味深长地告诫:个人的官爵地位,进退升沉都早有定局,何必再去询问善卜的君平呢!西汉严遵,字君平,隐居不仕,曾在成都卖卜为生。李白借用君平的典故,婉转地启发他的朋友不要沉迷于功名利禄之中,可谓谆谆善诱,凝聚着深挚的情谊,而其中又不乏自身的身世感慨。尾联写得含蓄蕴藉,语短情长。【】‎ 这首诗,风格清新俊逸。诗的中间两联对仗非常精工严整,而且,颔联语意奇险,极言蜀道之难,颈联忽描写纤丽,又道风景可乐,笔力开阖顿挫,变化万千。最后,以议论作结,实现主旨,更富有韵味。‎ 此诗与《蜀道难》都是写蜀地风光,但在写法上有较大区别。其同者都是从“传说 ”“见说”入题,着力虚拟夸说蜀道迷离神奇的色彩和点染烘托蜀道的艰险诡奇的气氛,突出难和险,继之按由秦入蜀的时空顺序,绘声绘色,穷形尽相地描绘了蜀道山水风光雄奇峻伟、高危惊险的独有特点。然而,两诗之异则迥然有别。《蜀道难》充满想象与夸张,而《送友人入蜀》则比较写实。《蜀道难》着意于“难”,寓情于“忧”,诗突然“以嗟叹起,嗟叹结”,中间再以“蜀道之难,难于上 青天”复呼再叹,呼前应后,将蜀道开辟之极苦,蜀道行路之极难,蜀地留居之极险,浑成为一,全诗起结开合,纵横起伏,既有雄浑之势,又有飘逸之神。《送友人入蜀》着眼于“送别”,归结于“入蜀”,从诗旨上讲,不宜夸说渲染蜀道之险难,从五言律诗体裁讲,更毋庸备述蜀道难行的苦况。首联平静点出蜀道“崎岖不易行”的题旨,颔联则化虚说为“实感”,紧承“崎岖”二字。“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尽显蜀道的狭窄、险峻、高危、诡异,颈联“芳树笼秦栈,春流绕蜀城”则灵笔一转,由险峻奇诡而 优美瑰丽,清丽明畅。尾联则以旷达顺适之情,劝慰友人随缘应机。全诗起承转合皆紧贴诗题,叙事状物,写景寄情,一脉相连。‎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