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2-11 发布 |
- 37.5 KB |
- 3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备战2017年高考二轮讲练测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 (时间:120分钟,分值:160分) 班级 学号 得分 (说明:每题20分,共160分。) 1.【2017届江西吉安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段考】文言文阅读(20分) 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举天启二年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员外郎,稍迁大名知府。象升虽文士,善射,娴将略,能治军。象升少有大志,为学不事章句。居官勤劳倍下吏,夜刻烛,鸡鸣盥栉,得一机要,披衣起,立行之。暇即角射,箭衔花,五十步外,发必中。六年,山西贼流入畿辅,据临城之西山。象升击却之。象升每临阵,身先士卒.与贼格斗,刃及鞍勿顾,失马即步战。逐贼危崖,一贼自巅射中象升额,又一矢仆夫毙马下,象升提刀战益疾。贼骇走,相戒曰:“卢廉使遇即死,不可犯。”象升以是有能兵名。八年,汝、洛告警,贼部众三十余万,连营百里,势甚盛。先是.大帅曹文诏、艾万年阵亡,尤世威败走。诸将率畏贼不敢前,象升每慷慨洒泣,激以忠义。军中尝绝三日饷,象升亦水浆不入口,以是得将士心,战辄有功。九年正月,大会诸将于凤阳。象升乃上言曰:“贼横而后调兵,贼多而后增兵,是为后局;兵至而后议饷,兵集而后请饷,是为危形。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又言:“各直省抚臣,俱有封疆重任,毋得一有贼势即求援求调。不应则吴、越也,分应则何以支”言皆切中机宜。大清兵南下,三路出师。十二月十一日,象升师至蒿水桥,遇大清兵。象升将中军,大威帅左,国柱帅右。遂战。夜半,觱篥声四起。旦日,骑教万环之三匝。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象升死时,年三十九。死后朝廷赠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踢祭葬,世荫锦衣千户。福王时,追谧忠烈,建祠奉祀。 (节选自《明史·卢象升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B.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C.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 /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共刃/遂仆 D.象升麾兵疾战/呼声动天/自辰迄未/砲尽矢穷/奋身斗/后骑皆进/手击杀数十/人身中四矢三刃/遂仆 【答案】B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 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 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 意“辰未”表时间的起始,不要断开,“数十人”一个词语不要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员外郎是中国古代官职之一,是朝廷各部司的副职长官。正职长官为郎中。 B.鸡鸣,十二时辰的第二个时辰——丑时,相当于凌晨3~5时。 C.“畿辅”,畿,京辅;辅,三辅。畿辅合指京都周围附近的地区。 D.“封疆”,原指分封疆土、明清时,封疆大吏总揽一省或数省军 政大权。 【答案】B 【解析】相当于凌晨1~3时。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 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 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相当于凌晨1~3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卢象升为官勤勉.夙夜不懈地勤于政事,日夜操劳,遇有要紧事,常在天亮之前披衣而起,决不懈怠。 B.卢象升作战勇猛,临危不惧。他被贼寇追逼到山崖边.额头中箭后,他毫不畏惧,反而更加勇武地作战。 C.卢象升与将士通忧共患,同甘共苦。他的部队绝了粮饷,他也不喝一口水浆,因此他得到了将士们的拥戴。 D.卢象升颇有远见,常一言中的。他提出朝廷作战应未雨绸缪、抚臣守疆要勇于担当的建议都切中时宜。 【答案】B 【解析】“他被贼寇追逼到山崖边”错,原文是“他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 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 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 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B“他被贼寇追逼到山崖边”错,原文是“他在险峻的山 崖边追赶贼寇”。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1分) ①诸将率畏贼不敢前,象升每慷慨洒泣,激以忠义。(5分) ②况请饷未敷,兵将从贼而为寇,是八年来所请之兵皆贼党,所用之饷皆盗粮也。(6分) 【答案】(1)各个将帅害怕贼兵,不敢上前与贼兵交战。象升常常慷慨激昂,洒下热泪,用忠义报国之事 激励将士。(5分)(2)况且请求的粮饷不够用,士兵们将会跟随贼人而成为盗贼,这样八年来所召来的士 兵都成了贼寇的同伙,所食用的粮饷都等同于盗贼的粮饷了。 【解析】重点词语:“率”“ 激”“敷”“是”“党”。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 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 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率”“ 激”“敷”“是”“党”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 殊的文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介宾短语后置句的翻译。还要注 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卢象升,字建斗,宜兴人。他考中天启二年榜进士,担任户部主事。历任员外郎,之后升为大名知府。象升虽然是一个文人,但善于射箭,在用兵谋略方面很是娴熟,有治理军队的才干。象升从小有大志,做学问不讲求章句。他做官比手下人勤一倍,夜间点烛工作,天亮之前就起床洗梳,每想到一件紧要事,就披衣而起,马上去干。有闲暇就跟人比试射箭,用箭对着花射。五十步之外,每发必中。六年,山西的贼兵涌入京师郊区,占领了临城的西山。象升打退了他们的进攻。象升每次上战场,都 身先士卒,跟贼兵格斗时,贼兵的兵刃砍到他的马鞍他都不回头,战马死掉就步行作战。(有一次)他在险峻的山崖边追赶贼寇,一名贼兵从山顶上放箭射中了象升的额头,又一支箭飞来,象升的仆夫死于马下,象升提刀更加勇武地作战。贼兵吓得逃走了,相互告诫说:“卢廉使这个人,谁撞上谁死,不可碰他。”象升因此获得了军事本领大的声名。八年,汝州、洛阳传来警报,贼兵的人数有三十多万,连营百里,气势很盛大。在此之前,大将曹文诏、艾万年阵亡,尤世威战败。各个将帅害怕贼兵,不敢上前与贼兵交战。象升常常慷慨激昂,洒下热泪,用忠义报国之事激励将士。他的部队曾经有一回断了三天粮饷,象升自己也不喝一口水浆,因此他得到了 将士们的拥戴,每次打仗都能立下战功。九年正月,象升在凤阳大会诸将,然后上书说:“贼寇横行以后朝廷再调兵,贼寇人多时再增派兵力,这只能说是跟不上趟儿;部队开上战场然后再讨论供应军饷,部队会合以后再来申请粮饷,这只能说是危险的情形。况且请求的粮饷不够用,士兵们将会跟随贼人而成为盗贼,这样八年来所召来的士兵都成了贼寇的同伙,所食用的粮饷都等同于盗贼的粮饷了。”又说:“各直省的巡抚大臣都有守护边疆重任,不要一有贼警就请求别人增援、调兵。不响应他就会像吴越两国一样,四处去接应他,兵力怎么能跟得上。”这些话都说中了要害。 大清部队南下,分兵三路。十二月十一日,象升的军队开到蒿水桥时,遇上了大清部队。象升带领中路部队,大威率领左路,国柱率领右路。双方展开了激战。当时是夜半时分,觱篥声四面吹响。第二天,大清部队几万骑兵里里外外把他们围了三重。象升指挥部队穷攻猛打,呼声动天,从清晨一直打到午后,炮药完了,箭也没了。象升挺身而出进行短搏,后边的骑兵也都跟了上来,他亲手杀死了几十个人,身上中了四箭,挨了三刀,于是倒下去了。象升死的时候,年仅三十九岁。死后朝廷追赠象升为太子少师、兵部尚书,赐予公祭、公葬,荫封子孙为世袭锦衣千户。福王在位时,又给他追加谥号为“忠烈”,修建祠堂予以祭祀。 2.【2017届辽宁庄河高中高三上开学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20分)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也。初为王世充洧州长史。武德元年,与王世充所署洧州刺史崔枢以州城归国,授邹州别驾,累除右武候长史。初未知名,李勣尉迟敬德亦言之,乃引入幕府。时太宗为隐太子建成、巢王元吉所忌,因召公谨,问以自安之策,对甚合旨,渐见亲遇。及太宗将讨建成、元吉,遣卜者灼龟占之,公谨自外来见,遽投于地而进曰:“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纵卜之不吉,势不可已。愿大王思之。”太宗深然其言。 六月四日,公谨与长孙无忌等九人伏于玄武门以俟变。及斩建成、元吉,其党来攻玄武门,兵锋甚盛。公谨有勇力,独闭门以拒之。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赐实封一千户。 贞观元年,拜代州都督,上表请置屯田以省转运,又前后言时政得失十余事,并见纳用。后遣李靖经略突厥,以公谨为副,公谨因言突厥可取之状曰:“颉利纵欲肆情,穷凶极暴,诛害良善,昵近小人,此主昏于上,其可取一也。又其别部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类,并自立君长,将图反噬,此则众叛于下,其 可取二也。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颉利疏其突厥,亲委诸胡,胡人翻覆,是其常性,大军一临,内必生变,其可取五也。华人入北,其类实多,比闻自相啸聚,保据山险,师出塞垣,自然有应,其可取六也。”太宗深纳之。破定襄,败颉利,玺书慰劳,进封邹国公。 转襄州都督,甚有惠政。卒官,年三十九。太宗闻而嗟悼,出次发哀,有司奏言:“准《阴阳书》,日子在辰,不可哭泣,又为流俗所忌。”太宗曰:“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赠左骁卫大将军,谥曰襄。十三年,追思旧功,改封郯国公。十七年,图形于凌烟阁。 (节选自《旧唐书·卷六十八》)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B.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C.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D.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答案】C 【解析】正确标点为:突厥被疑,轻骑自免;拓设出讨,匹马不归;欲谷丧师,立足无地,此则兵挫将败, 其可取三也。塞北霜早,粮糇乏绝,其可取四也。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 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 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幕府指出征时将军的府署,“幕”指帐幕,“府”指王室等存放财宝和文件的地方。 B.表是封建时代臣子呈给君主的奏章,一般是用表格的形式列举所述内容,故称“表”。 C.出次指为悼念死者而避开正寝,出郊外暂住。封建时代,帝王为大臣出次是极大荣誉。 D.谥号是古代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生平与品德而给予的一个带有评判性质的称号。 【答案】B 【解析】“表”并非用表格形式列举内容,如《出师表》《陈情表》。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 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 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表”并非用表格形式列举内容,如《出师表》《陈情表》。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项是( )(3分) A.张公瑾谋事严密,做事果断。他在玄武门之变前劝止唐太宗占卜,坚定了唐太宗的信心,玄武门之变时又凭借勇力建立赫赫战功。 B.张公瑾眼光长远,思维缜密。他预见到突厥内部上下不和,外部有诸多不利因素,因此进攻突厥一定会取得胜利,事实也正是如此。 C.张公瑾屡次进言,都被采纳。他谈论时政得失的十多件事情,都被采纳,特别上书劝谏太宗反击突厥的六个原因,深得太宗认可。 D.张公瑾多次受封,深受器重。因玄武门之变中有功,进封定远郡公;平定颉利有功,进封邹国公;去世多年后,又被追封为郯国公。 【答案】D 【解析】“因玄武门之变中有功,进封定远郡公”不恰当,原文“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是 多次升迁后封定远郡公,并非一次加封。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 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 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 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因玄武门之变中有功,进封定远郡公”不恰当,原 文“以功累授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是多次升迁后封定远郡公,并非一次加封。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凡卜筮者,将以决嫌疑,定犹豫,今既事在不疑,何卜之有?(6分) ②“君臣之义,同于父子,情发于衷,安避辰日?”遂哭之。(5分) 【答案】(1)凡是占卜,都是为了解决疑惑难辨的问题,决定犹疑不决的事情。现在事情已经没有疑惑了, 有什么可占卜的呢? (2)“君臣之间的情谊如同父子间的情感,情感发自内心,哪里需要回避辰日呢?”于是(唐太宗)为之 痛哭。 【解析】重点词语:“以”“犹豫”“既”“义”“衷”“安”。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 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 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谨”“申”“不然”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言 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如(1)中的宾语前置句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 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张公谨,字弘慎,魏州繁水人。开始时任王世充的洧州长史。与刺史崔枢率全城归顺天子(唐朝),被授任为检校邹州别驾,多次迁任后担任右武候长史,开始尚未出名.李绩、尉迟敬德多次启奏秦王,於是(把他)引入幕府。当时唐太宗被隐太子李建成和巢王李元吉忌恨,于是召来张公瑾,向他询问保全自己的办法,(张)的回答十分符合太宗的心意,(于是张)逐渐被(太宗)信任厚待。等到秦王准备讨伐隐太子、巢王,让卜算的人占卜,张公谨从外面进来看见后,马上将龟片摔在地上,进言:“ 凡是占卜,都是为了解决疑惑难辨的问题,决定犹疑不决的事情。现在事情已经没有疑问,为什麽要占卜?即使占卜后不吉利,那种形势也不可以停止?希望大王您考虑这件事。”秦王认为他的话十分正确。 六年四月,张公瑾和长孙无忌等九个人在玄武门埋伏来等待兵变。等到杀死隐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后,他的部下进攻玄武门,军兵的锐气很凶猛。张公谨有勇猛力量,独自闭门抵抗他们。因功多次升任被授任为左武候将军,封定远郡公,享有实封一千户。 贞观初年,任代州都督,上表请求设置屯田来节省粮食运输的费用,又先后多次论奏时政得失,一起被太宗采纳。后来朝廷派遣李靖谋划攻取突厥的事情,任命张公瑾为助手,公瑾于是在皇帝面前列举可取突厥的理由说:“颉利放纵私欲肆意凶暴,残害善良,亲近小人,这是君主昏庸于上,是可取的第一条理由。别的部落同罗、仆骨、回纥、延陀之类,都自立君长,图谋反叛,这是众叛于下,是可取的第二条理由。突厥被猜疑,率轻骑逃脱,拓设出兵讨伐,几乎全军覆没,欲谷丧失军队,没有立足之地,这是军队受挫将领失败,是可取的第三条理由。北方早霜天寒,粮食缺乏,是可取的第四条理由。颉利疏远突厥,亲近各种胡人,胡人秉性反覆无常,大军逼近他们,内部必然会发生变乱,是可取的第五条理由。在北方的华夏人很多,近来听说聚集屯结,占据山川险要,官军从关塞出动,应该有所响应,是可取的第六条理由。”皇帝十分赞同他的计谋。等到攻下定襄,打败颉利,颁下玺诏慰劳他,晋封为邹国公。 改任襄州都督,有很好的政策措施。在官任上去世,终年三十九岁。太宗听说消息后慨叹哀悼,准备出宫郊外哭悼他,有关部门上奏说:“按照《阴阳书》,日子在辰时,不可哭泣,又是世俗所忌讳的。”太宗说:“君臣之间的情谊如同父子间的情感,情感发自内心,哪里需要回避辰日呢?”于是(唐太宗)为之痛哭。(帝)下诏追赠左骁卫大将军,谧号叫襄。十三年,又追念张公瑾的老的功劳,改追封他为郯国公。十七年的时候,他的画像被画在凌烟阁内。 3. 【2017届江西兴国中学、兴国三中、平川中学等四校高三上第一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 题。(20分) 崔衍,字著,深州安平人。父伦,字叙。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乃许还。 衍,天宝末擢明经,调富平尉。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伦怒,召衍,将袒而鞭之,衍涕泣无所陈。伦弟殷趋白:“衍所禀举送夫人所,尚何云!”伦悟,繇是谮无入。调清源令,劝民力田,怀附流亡,观察使马燧表其能,徙美原。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 历苏、虢二州。虢居陕、华间,而赋数倍入,衍白太重。裴延龄领度支,方聚敛,私谓衍:“前刺史无发明,公当止。”衍不听,复奏:“州部多岩田,又邮传剧道,属岁无秋,民举流亡,不蠲减租额,人无生理。臣见长吏之患,在因循不以闻。不患陛下不忧恤也,患申请不实;不患朝廷不矜贷也。陛下拔臣大州,宁欲视民困而顾望不言哉?” 德宗公其言,为诏度支减赋。迁宣歙池观察使,简静为百姓所怀。幕府奏聘皆有名士,后多显于时。卒,年六十九,赠工部尚书。 衍俭约畏法,室无妾媵,禄稍周于亲族,葬埋嫁娶,倚以济者数十家。及卒,不能蕆丧,表诸朝,赐赙帛三百段,米粟称之。 先是,天下以进奉结主恩,州藏耗竭,韦皋、刘赞、裴肃为之倡。赞死,衍代之。旧贡金锡凡十八品,皆倍直市于州,民匮,多逃去,衍至,蠲革之。居十年,啬用度,府库充衍。及穆赞代州,以钱四十万缗假民赋,故虽旱,人不流捐,由衍蓄积有素也。路应为观察使,以衍有惠在民,言状。元和元年,诏书褒美,谥曰懿。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B.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C.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D.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答案】C 【解析】原文“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 更囚逻娑城,阅六岁”。 注意“吐蕃”作前句的宾语,“伦”做后句的主语。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 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 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注 意“吐蕃”作前句的宾语,“伦”做后句的主语。 (2)对文中句子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古代男子有名有字,称自己往往称字,称别人往往称名。 B.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被推举者须明习经学。 C.擢,一般表示升官,“左迁”是降职的委婉说法,“徙”则表示一般的调职。 D.谥号是人死之后给予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有褒有贬。 【答案】A 【解析】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 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 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称自己往往称名,称别人往往称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崔衍忠孝两全,名动天下。崔衍对自己的继母以德报怨;任宣歙池观察使时,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 B.崔衍为民请命,直言敢谏。崔衍奏报虢州赋税太重,请求减免赋税;裴延龄劝崔衍不要没事找事,崔衍依然上书皇帝,陈述本州民众的困窘。 C.崔衍奖掖人才,勤政爱民。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多为名流;宣州发生旱灾,他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 因此宣州人不至于流散。 D.崔衍严于律己、家风严整。崔衍不仅室无妾媵,而且亲族数十家的葬埋嫁娶都靠他的俸禄周济,以致他去世后穷得连丧葬费都拿不出来。 【答案】C 【解析】穆赞替代崔衍管理宣州时, 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替百姓交税。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 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 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 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C穆赞替代崔衍管理宣州时, 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 代替百姓交税。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继母李不慈,伦自吐蕃归,李敝衣以见,问故,曰:“衍不吾给。” (5分) ②父卒,事李益谨,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故官刺史,妻子仅免饥寒。(6分) 【答案】(1)(5分)(崔衍的)继母李氏,对崔衍不慈善。崔伦从吐蕃回来,李氏穿着破旧的衣服来见崔伦。 崔伦问她(这么穿的)原因,李氏说:“崔衍不供给我衣食”。 (2)(6分)崔伦去世后,崔衍侍奉李氏更加恭敬。崔衍每年都给李氏所生的儿子崔郃偿还数不清的债务, 所以崔衍做官做到江州刺史,而妻子儿女仅仅免受饥寒。 【参考译文】 崔衍,字著,是深州安平人。他的父亲叫崔伦。崔伦在宝应二年,以右庶子的身份出使吐蕃,吐蕃违背盟约,将崔伦扣留在吐蕃二年,把崔伦捉至泾州,逼迫他写信来约城中守将投降,崔伦不听从,又把崔伦囚禁在逻娑城(今西藏拉萨市),经历六年,崔伦始终不屈服,才允许他回国。 崔衍,天宝末年以明经科登第,调任富平尉。(崔衍的)继母李氏,对崔衍不慈善。崔伦从吐蕃回来,李氏穿着破旧的衣服来见崔伦。崔伦问她(这么穿的)原因,李氏说“崔衍不供给我衣食”。崔伦大怒,召来崔衍,想要袒露他的后背鞭打他。崔衍哭了,却始终不自己陈述内情。崔伦的弟弟崔殷,闻讯后赶紧前来说:“崔衍每月的俸钱,都送到我嫂子那里了,还说什么崔衍不供给(她)衣食呢!”崔伦才明白(其中隐情)。从此崔伦就不听信李氏的诬陷之言了。崔衍调任清源县令,勉励老百姓耕田,让流亡的百姓归附,观察使马燧上表表彰他的才能,朝廷将他调任美原。崔伦去世后,崔衍侍奉李氏更加恭敬。崔衍每年都给李氏所生的儿子崔郃偿还数不清的债务,所以崔衍官职做到江州刺史,而妻子儿女仅仅免受饥寒(衣食没有富余)。 后来(崔衍)历任苏、虢二州刺史。虢州地处陕、华二州之间,而赋税却(比其他两州)重了好几倍。崔衍向朝廷禀报赋税太重。当时裴延龄统管度支,正致力于聚敛赋税,于是私下对崔衍说:“以前的刺史没有揭露这件事的,您应该停止(揭露)。”崔衍不听,又上奏说:“我所治理的地区大多是山田,并且处在驿站传递的要道上,连年歉收,百姓全部流离失所。不减免租税,百姓会活不下去。臣看到近来诸郡议论民生,弊病在于官吏不为百姓向上陈述请求,不反映真实情况。不担忧陛下不忧民抚恤,而担心申请的不符合事实,不担心朝廷不怜恤宽恕。 陛下提拔臣去治理大郡,我怎能想要看到百姓困顿却犹豫观望不说呢?”唐德宗认为他词理中肯直率,于是特别下令度支给减轻赋税。 崔衍升任宣州歙县池州观察使,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大多是名流。后来大多显贵通达。(崔衍)享年69岁。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 崔衍生活简朴节约敬畏法律,家无侍妾。俸禄接济给亲族了。丧葬嫁娶,靠他接济的有几十家。到崔衍死时,家里穷得不能解决丧事,向朝廷上奏,朝廷赏赐300段布帛助办丧事,还给他相当的粮食。 在此以前,天下官吏喜欢在税收之外进奉钱财以便巴结皇上获得恩宠, 州郡财力被耗尽了 , 为首的有韦皋、刘赞、裴肃。刘赞死后崔衍代替了他的官位。以前上贡有金锡共十八种,都是两倍的价钱从州里买来的,老百姓被掏空了,大多逃离,崔衍来后,把它免除了。在宣州十年,还是很勤俭的,府库也很充实。等到穆赞替代崔衍管理宣州时, 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 因此宣州发生旱灾,宣州人不至于流散。正是由于崔衍原有的积蓄。路应担任观察使,因为崔衍对人民有恩惠,向朝廷说明情况,元和元年,皇帝下诏书褒扬赞美,给他的谥号为“懿”。 4.【2017届宁夏固原一中高三上第二次适应性训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小题。(20分)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少慷慨,有志功名。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彪徙镇会稽,子隆随之。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世祖义之,复使领其部曲。板为中兵参军。世祖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天嘉元年,封益阳县子,邑三百户。二年,除明威将军、庐陵太守。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修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四年,周迪引陈宝应复出临川,子隆随都督章昭达讨迪。迪退走,因随昭达逾东兴岭,讨陈宝应。军至建安,宝应据建安之湖际以拒官军,子隆与昭达各据一营,昭达先与贼战,不利,亡其鼓角,子隆闻之,率兵来救,大破贼徒,尽获昭达所亡羽仪甲仗。晋安平,子隆功最,迁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如故。 华皎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以袭其后,因与王师相会。进爵为侯。寻迁荆州刺史。是时荆州新置,治于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太建元年,进号云麾将军。二年卒,时年四十七。赠散骑常侍,谥曰威。子之武嗣。之武年十六,领其旧军。随吴明彻北伐有功,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明彻于吕梁败绩,之武逃归,为人所害,时年二十二。子隆弟子才,亦有干略,从子隆征讨有功,除南平太守,封始兴县子,邑三百户。太建十三年卒,时年四十二。 (节选自《陈书·列传十六》,有删减)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B.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C.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D.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 【答案】A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 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 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于 外”作前句的状语,“闭门偃甲”并列词语不要断开,“腹背”作后句的状语,“行师”作后句的主语。 (2)下列对文中加横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字,又称为表字。古代男子成年后,由于其同辈或属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与本名含义有某种关系的别名,称之为“字”。 B.参军,官名“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中的参军蒋琬,后来其范围逐渐扩大,如文中的中兵参军。 C.夷夏,夷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夏指华夏,一般指代中国。夷夏是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在古代常用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 D.卒,多义词,文中指死亡。我国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称谓。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答案】D 【解析】应为“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 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 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应为“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陆子隆坚守节操,受到重用。侯景叛乱时,他在家乡召集徒众,后随张彪镇守会稽。世祖讨伐张彪时,其余部将都投降了,只有陆子隆奋力作战。虽然失败了,却被世祖委以重任。 B.陆子隆足智多谋,战功卓著。二年,周迪造反时,修行师响应,攻击子隆,遭遇埋伏,大败;四年,子隆抓住战机,大破陈宝应;华皎在郢州战败,子隆出兵击其后背,亦胜。 C.陆子隆治理有方,深得民心。在治理荆州时,陆子隆积极修建城郭,安抚民众,与百姓和睦相处,当地百姓认为他很称职。后来当地官吏和百姓上表请求为他立碑,称颂其功绩。 D.陆子隆死后得到追赠,泽被后代。由于他生前功劳巨大,弟弟陆子才被任命为南平太守,儿子陆之武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 【答案】D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 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 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 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D原文“随吴明彻北伐有功,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 选项“由于他生前功劳巨大,儿子陆之武官至王府主簿、弘农太守”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11分) ①华皎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6分) ②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5分) 【答案】(1)华皎造反,因为陆子隆所居之处正是他心腹之地,华皎非常忧虑,一再派遣使者招求引诱, 陆子隆不顺从 。(2)三年,官吏和民众到京城上书朝廷,请求立碑颂扬赞美陆子隆的功绩,皇帝下诏令许 可立碑。 【解析】重点词语:“居”“患”“诣”“诏”。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 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 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居”“患”“诣”“诏”等实词,同时注意一些特殊的文 言现象,如词类的活用和特殊句式和固定句式的翻译,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 整理,使句意通顺。 【参考译文】 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祖父陆敞之,梁朝时任嘉兴县令。父亲陆悛,任封氏县令。陆子隆少年时意气风发,有志于功名。侯景叛乱时,陆子隆 在家乡聚集徒众。这时张彪任吴郡太守,引用为将帅。张彪迁徙镇守会稽,陆子隆跟随着他。到世祖讨伐张彪时,张彪的部将沈泰、吴实真、申缙等都投降,而陆子隆奋力战斗失败了,世祖善待他,又让他统率自己的军队,委任为中兵参军。历任始丰、永兴两个县的县令。世祖继承帝位,陆子隆率领披甲执兵的卫士在宫中值宿警卫。接着随侯安都抗拒王琳于栅口。王琳被平定后,任命为左中郎将。天嘉元年,封为益阳县子,食邑三百户。调出朝廷任高唐郡太守。天嘉二年,任命为明威将军、庐陵太守。当时周迪占据临川造反,东昌县人修行师响应,率兵进攻陆子隆,他的势头非常盛大。陆子隆设埋伏于城外,于是紧闭城门偃旗息甲,表现出弱势。等修行师到达,腹背攻击他,修行师大败,因而乞求投降,陆子隆同意他投降,将他送于京师。天嘉四年,周迪引领陈实应又出临川,陆子隆跟随都督章昭达讨伐周迪。周迪退走,陆子隆因而随章昭达翻越东兴岭,讨伐陈宝应。军队到达建安,用陆子隆监理郡中政事。陈实应占据建安的湖边以抗拒朝廷军队,陆子隆和章昭达各据有一营,章昭达先和叛贼战斗,不利,丢失了军中的鼓角,陆子隆听到这消息,率兵来救援,大破叛贼徒众,全部收获章昭达所丢失的羽毛装饰的旌旗和兵器。晋安平定,陆子隆功劳最大,升任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一职依旧担任。 华皎占据湘州造反,因为陆子隆所居是他心腹之地,华皎非常忧虑,一再派遣使者招求引诱,陆子隆不顺从,华皎因此派兵进攻他,又不能取胜。到华皎战败于郢州,陆子隆出兵袭击他的后面,因而和帝王之师相会合。任命为持节、通直散骑常侍、都督武州诸军事,进封爵号为侯,增加食邑和以前的一共七百户。接着升任都督荆信佑三州诸军事、宣毅将军、荆州刺史,持节、常侍依旧担任。这时荆州新设置,治所设于公安,城池不坚固,陆子隆修建城郭,安抚异族和汉族,很能与民和睦相处,当时称作称职。三年,官吏和民众到京城上书朝廷,请求立碑颂扬赞美陆子隆的功绩,诏令许可立碑。太建元年,加封号云麾将军。太建二年去世,当时年纪四十二岁。 5.【2017届内蒙古鄂尔多斯一中高三上第四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分)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十岁能属文,登绍兴二十一年进士第。主吴县簿。未上,丁父忧。服除,著十论言当世事,献于朝,宰相汤思退奇之,擢太平州教授。 孝宗即位,迁著作佐郎。帝初政,锐意事功,问大昌曰:“朕治道不进,奈何?”大昌对曰:“陛下勤俭过古帝王,自女真通和,知尊中国,不可谓无效。但当求贤纳谏,修政事,不必他求奇策。”又言:“淮上筑城太多,缓急何人可守?设险莫如练卒,练卒莫如择将。”帝称善。除浙东提点刑狱。会岁丰,酒税逾额,有挟朝命请增额者,大昌力拒之。徙江西转运副使,大昌曰:“可以兴利去害,行吾志矣。”会岁歉,出钱十余万缗,代输吉、赣、临江、南安夏税折帛。六和塔寺僧以镇潮为功,求内降给赐所置田产仍免科徭,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权刑部侍郎,大昌言:“辟以止辟,未闻纵有罪为仁也。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如此,则法伸乎下,仁归乎上矣。”帝以为然。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部曲殴百姓,大昌因极论“自此屯戍州郡,不可为矣!”逢原由是坐削两官。累迁吏部尚书,言:“禁卫之士,祖宗非独以备宿卫而已,南征北伐,是尝为先锋。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出知泉州,汀州贼沈师作乱,戍将萧统领与战死,闽部大震。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当是时,贼谋攻城,而先使谍者衷甲纵火为内应。会师武军至,复得谍者,贼遂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致仕。庆元元年卒,年七十三,谥文简。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B.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C.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D.今率三年辄补外/用违其长/即有征行/无人在选/奈何始以材武择之/而终以庸常弃之乎/愿留三衙勿遣/ 【答案】D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如本题如“今率三年辄补外”中“补外”就是“补以外任”的意思,所以“外”的后面停顿,排除A.C。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丁父忧是指父亲去世,回乡守丧。守丧有一定的时间规定,这在古代是一种孝顺行为,表明对已故之人的崇敬和不 舍。 B.吏部尚书,中国古代官名,吏部最高长官。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C.绍熙,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名号,汉武帝时正式创立并形成。如“贞观”是唐太宗的年号。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的官员因为年龄或别的原因辞官不做了,也指官员退休。同“ 致仕”意思相近的有“乞骸骨”、“填沟壑”等。 【答案】D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填沟壑,典故名,典出《战国策》卷二十一〈赵策四•赵太后新用事〉。左师公“愿及未填沟 壑而托之”,意思是希望自己没死之前,让自己的儿子有个着落。后遂以“填沟壑”作为死的婉辞。一般 致仕的年龄为七十岁,有疾患则提前。官员以何官称致仕,致仕后的俸禄数目及是否朝见等待遇,与其原 官品、功绩及皇帝的恩宠程度有关。也称“休致”。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程大昌积极建言,受到皇上称赞。他认为求贤纳谏,修明政治,不必另外寻求奇方异策;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 B.程大昌关注民生,体察民情。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他认为不应该答应六和塔寺僧的请求,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 C.程大昌尽心国事,见识卓远。代理刑部侍郎时,他认为纵容罪犯不是仁道,应用法律阻止犯罪;担任吏部尚书时,他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宫廷警卫的长处。 D.程大昌处事果断,敢于担当。汀州逆贼沈师作乱,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征讨,程大昌写信命令讨伐,并愿承担责任,于是裴师武及时出兵。 【答案】D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D项结合文本内容“漕檄统制裴师武讨之。师武以未得帅符不行,大昌手书趣之曰:‘事急矣,有如帅责君,可持吾书自解。’”可知,程大昌亲笔致信催促,不是命令。“趣”通趋,催促的意思。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大昌奏:“僧寺既违法置田,又移科徭于民,奈何许之!”寝其命。(6分) ②今四方谳狱例拟贷死,臣谓有司当守法,人主察其可贷则贷之。(5分) 【答案】(1)大昌上奏:“僧寺已经违法置办田产,又将赋税徭役移加给百姓,为什么要答应他们呢!”皇帝中止了命令。 (2)现在各方面审理案件依例打算赦免死罪,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信守法令,皇上审察可以赦免就赦免他。 【解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称呼保留“大昌”,“置”译为置办,“移”译为移加,“寝”译为停止。(2)“四方”译为多方面,“狱”译为审理案件,“拟”译为打算,“贷”译为赦免,“守法”译为信守法令,“察”译为审察,“贷”译为赦免。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移”“狱”“贷”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程大昌,字泰之,徽州休宁人。他十岁就能写文章,绍兴二十一年进士及第。任吴县主簿,还未赴任,遭父丧。服丧完毕,他撰写了十论论说时事,献给朝廷,宰相汤思退对他称奇,提拔为太平州教授。孝宗继位后,提升他为著作佐郎。皇帝刚刚执政,锐意建功立业,问大昌说:“我治国没有长进,怎么办呢?”大昌回答说:“ 陛下勤俭超过古代帝王,自从女真与我们互相往来和好,他们知道尊重中原,不可以说没有效果。只要求贤才,纳谏言,修明政事,不必另外寻求奇方异策。”又说:“淮上筑城太多,发生紧急情况什么人可以守卫?设置险要不如训练士兵,训练士兵不如选择好将领。”皇帝称赞他说得好。授予他浙东提点刑狱。适逢丰年,酒税超过了规定的数额,有人以朝廷的命令为 由请求增加税额,大昌坚决拒绝。调任江西转运副使,大昌说:“可以兴利除害,实行我的志向了。”适逢荒年,他拿出十多万缗钱,代交吉州、赣州、临江、南安等地折合为丝织品的夏税。六和塔寺僧认为镇伏江潮有功,请求皇上下旨把已置办的田产赏赐给他们仍旧免除赋税徭役,大昌上奏:“僧寺已经违法置办田产,又将赋税徭役移加给百姓,为什么要答应他们呢!”皇帝中止了命令。大昌代理刑部侍郎,说:“法律是用来防止犯法的,没有听说纵容罪犯是仁道。现在各方面审理案件依例打算赦免死罪,我认为有关部门应当信守法令,皇上审察可以赦免就赦免他。这样,就使法律在下面得到伸张,而仁道归于皇上了。”皇上认为他说得对。江陵都统制率逢原纵容部下殴打百姓,大昌于是极力说“从此屯驻戍守州郡,不可以做了”! 率逢原因此被治罪削减两官。大昌多次升迁为吏部尚书,说:“担任宫廷警卫的士兵,祖宗之法不只是用来预备宫中警卫,南征北战,禁卫军都曾是先锋。现在一般三年就要补以外任,用非所长,即使有征伐之事,也没有人得到选用。为什么刚开始是选择有才略武艺的人,而到最后把他们像平常人一样地抛弃呢?希望将他们留在衙内不要派遣。”离开京城主持泉州政务,汀州逆贼沈师作乱,戍守将领萧统领与沈师作战而死,闽部受到很大震动。漕司发檄文命令统制裴师武讨伐乱军。裴师武因为没有得到帅符不肯出兵,大昌亲笔致信催促他说:“事情很急,如果将帅责怪你,你可以拿我的信自己辩解。”这时候,贼兵谋划攻城,先派遣间谍披上铠甲放火作为内应。正赶上师武的军队到来,又抓住了间谍,于是贼兵散去。绍熙五年,以龙图阁学士退休。庆元元年去世,终年七十三岁,谧号文简。 6.【2017届宁夏中卫一中高三上第二次月考】古代诗文阅读(20分)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少时,日记书数千言。父宏,筑楼铁崖山中,绕楼植梅百株,聚书数万卷,去其梯,俾诵读楼上者五年,因自号铁崖。元泰定四年成进士,署天台尹,改钱清场盐司令。狷直忤物,十年不调。会修辽、金、宋三史时,维桢著《正统辩》千余言,总裁官欧阳元功读且叹曰:“百年后,公论定于此矣。”将荐之而不果,转建德路总管府推官。擢江西儒学提举,未上,会兵乱,避地富春山,徙钱塘。张士诚累招之,不赴,遣其弟士信咨访之,因撰五论,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又忤达识丞相,徙居松江之上,海内荐绅大夫与东南才俊之士,造门纳履无虚日。酒酣以往,笔墨横飞。或戴华阳巾,披羽衣坐船屋上,吹铁笛,作《梅花弄》。或呼侍儿歌《白雪》之辞,自倚凤琶和之。宾客皆蹁跹起舞,以为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太祖召诸儒纂礼乐书,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维桢谢曰:“岂有老妇将就木,而再理嫁者邪?”明年,复遣有司敦促,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御,曰:“皇帝竭吾之能,不强吾所不能则可,否则有蹈海死耳。”帝许之,赐安车诣阙廷,留百有一十日,所纂叙便例定,即乞骸骨。帝成其志,仍给安车还山。史馆胄监之士祖帐西门外,宋濂赠之诗曰:“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盖高之也。抵家卒,年七十五。 维桢诗名擅一时,号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瓚、昆山顾瑛为诗文友,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方外友。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维桢徙松江时,与华亭陆居仁及侨居钱惟善相倡和。两人既殁,与维桢同葬干山,人目为三高士墓。 (节选自《明史•杨维桢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B.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C.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D.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 【答案】B 【解析】张雨称其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间,有旷世金石声。宋濂称其论撰,如睹商敦、周彝,云雷成文, 而寒芒横逸。诗震荡陵厉,鬼设神施,尤号名家云。“出”和“二李间”不要断开,“商敦、周彝”作“如 睹”的宾语。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 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 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出” 和“二李间”不要断开,“商敦、周彝”作“如睹”的宾语。 (2)下列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九品中正制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B.国子监的掌管人员为祭酒、司业,进国子监读书的统称为监生。 C.“六部”中吏部主管的事有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及科举取士。 D.天干和地支循环相配得60组,古代既可用来纪年,也可用来纪日。 【答案】C 【解析】“科举取士”有礼部主管。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宫殿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 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这 类题目一般错误都比较明显,如此题“科举取士”有礼部主管。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杨维桢朋友甚众甚杂,在松江居住时,经常与朋友饮酒赋诗属文,吹弹伴奏咏唱中,宾客皆翩翩起舞,以为是神仙中人。 B.杨维桢淡泊名利,张士诚多次聘请他,他坚持不就;太祖召集诸儒士编纂礼乐书,维桢辞谢,并赋《老客妇谣》一章进呈,以明其志。 C.杨维桢年少时,他的父亲在铁崖山中修筑一楼,然后拿走楼梯,让维桢在楼上读书,时达五年。维桢因此养成了急躁耿直的性格,易与人不合,以至于十年都没有升职。 D.杨维桢是元末明初著名的文学家,诗风奇谲瑰丽,独步一时,诗体被称为“铁崖体”,其古乐府诗、论文等被当时大家如宋濂等高度称赞。 【答案】B 【解析】少年在楼上读书与性格无因果关系;“不调”指与人合不来。以至于十年不能与有矛盾的人和好。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考的题目,错误选项的设置多以人物、事件、 时间、地点的错位为重点,有时会在一些词语的翻译上命题,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 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 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如此题选项B少年在楼上读书与性格无因果关系;“不调”指与人合 不来。以至于十年不能与有矛盾的人和好。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具书复士诚,反覆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士诚不能用也。(6分) ②以维桢前朝老文学,遣翰林詹同奉币诣门。(5分) 【答案】(1) (杨维桢)详细复信给张士诚,反复讲述顺应时势、违背时势,成功和失败的理论,张士诚 没有采用。(2) 因维桢是前朝有声望的文学之士,(太祖)派遣翰林詹同带着礼物去登门聘请。(5分) 【参考译文】 杨维桢,字廉夫,山阴人。母亲李氏,梦见月亮上的金钱坠入怀中,遂生下杨维桢。小时候,一日能记诵书数千言。父亲杨宏,建楼于邀崖山中,绕楼种梅一百棵,聚集书籍几万卷,去掉梯子,让他在楼上诵读了五年,因而自号邀崖。孟双麦室四年进士及第,代理丢盒尹,改任钱清场盐司令。狷介刚直,与人多违忤,十年没有调职。适逢辽、金、苤三史修成,杨维桢写了篇一千余言的《正统辩》,总裁官欧阳元功读罢赞叹道:“百年之后,公论将定于此了。”将推荐他而没有实现,转任建德路总管府推官。提升任江西儒学提举,未上任,适逢兵乱,避乱于直春山’再转徙到钱塘。张士诚多次招请他,不上任,便派他的弟弟张士信咨询他,于是撰作五论,写信答复张士诚,反复告以顺逆成败之说,张士诚不能采用他的意见。又得罪达识丞相,迁居于松江之畔,四方搢 绅大夫与东南才识俊拔之士,登门拜访者每日不断。酒酣之后,笔墨纵横。有时头戴华阳巾,身披羽衣坐于船屋之上,吹奏铁笛,作《梅花弄》曲。有时叫侍儿唱《白雪》之辞,自己用凤琶伴奏。宾客们都蹁驩起舞,自以为是神仙中人。 洪武二年,太祖召集诸儒编纂礼乐书,因尘维桢是前朝文学老儒,便派翰林詹同备礼登门招请,杨维桢辞谢道:“哪有老妇行将就木,又再次治妆出嫁的呢?”第二年,又派主管官员敦促,杨维桢赋《老客妇謡》一章进献给皇帝,说:“皇帝若能尽用我之所能,而不勉强我作所不能就可以,否则我惟有蹈海一死而已。”皇帝答应了他的条件,赐给安车乘坐到朝廷,留住一百一十天,编纂的叙例大略定下,就请求退休。皇帝成全他的心愿,仍让他乘安车回山隐居。史馆胄监之士设帐饯行于西门之外,宋濂赠诗给他,说:“不受君王五色诏,白衣宣至白衣还。”很尊崇他。到家后就去世了,享年七十五岁。 杨维桢诗名独盛一时,号称铁崖体,与永嘉李孝光、茅山张羽、锡山倪瓒、昆山顾瑛为诗文朋友,与碧桃叟释臻、知归叟释现、清容叟释信为世外朋友。张厘称他的古乐府出入少陵、二李之间,有絶代金石之声。宋濂称赞他的论著,如同阅读茴敦、周彝,云雷成文,而寒光四射。他的诗歌摇荡陵厉,如鬼神设辞施文,尤其号称名家。杨维桢迁居松江时,与华亭陆居仁以及桥居松江的钱惟善互相唱和。号云松野衲。两人去世后,与杨维桢同葬于干山,人们称为三高士墓。 7.【2017届山西怀仁一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分) 贾铉,字鼎臣,博州博平人。性纯厚,好学问。中大定十三年进士,调滕州军事判官、补尚书省令史。章宗为右丞相,深器重之,除陕西东路转运副使。上疏论边戍利害,上嘉纳之,迁左谏议大夫兼工部侍郎。 铉上书曰:“亲民之官,任情立威,所用决杖,分径长短不如法式,甚者以铁刃置于杖端,因而致死。间者阴阳愆戾,和气不通,未必不由此也。愿下州郡申明旧章,检量封记,按察官其检察不如法者,具以名闻。内庭敕断,亦依已定程式。”制可。复上书论山东采茶事,其大概以为“茶树随山皆有,一切护逻,已夺民利,因而以拣茶树执诬小民,吓取货赂,宜严禁止。仍令按察司约束。”上从之。 泰和三年,拜参知政事。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有司捕治款伏。值赦,大理寺议宜准伪造御宝,虽遇赦不应原。已奏可矣。铉奏:“天子有八宝,其文各异,若伪造,不限用泥及黄蜡。今用笔描成青龙二字,既非八宝文,论以伪造御宝,非本法意。”上悟,遂以赦原。明日,上谓大臣曰:“已行之事,贾铉犹执奏,甚可嘉也,群臣亦当如此矣。” 久之,铉与审官院掌书大中漏言除授事。上谓铉曰:“卿罪自知之矣。然卿久参机务,补益弘多,不深罪也。”乃出为安武军节度使,改知济南府。致仕。贞佑元年薨。 (节选自《金史·贾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 B.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 C.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 D.亳州医者孙士明辄用黄纸大书“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字/及于纸尾年月间摹作宝样朱篆青龙二字/以诳惑市人 【答案】D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进士是古代殿试及第者之称,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 B.“除”是授予官职,“拜”是用一定的仪式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C.“上疏”和“上书”都是在朝官员专门上奏皇帝的一种文书形式。 D.大理寺是掌管刑狱案件审理的机构,长官名为大理寺卿,位九卿之列。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包括古代文化中天文、历法、乐律、地理、官职、科举、姓名、宗法等。这类试题一般不考过于冷僻的内容,涉及的大多是科举、姓名、礼俗等,考生要注重平时知识的积累。本题C项百姓也可“上书”。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战国以前臣下奏谏陈词,都用上书的名称。古代"言笔未分"之时,不分君臣,互相来往都用书,秦虽改书为奏,但因为离古代还不太远,所以仍然有人用书。唐代偶尔用"书"作为外交文书的一种。唐代以后就很少使用。清末一历史事件。康有为带动千余举人上书清廷反对《马关条约》,要求变法维新事件。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贾铉入仕以后,积极向皇上建言,论述边防利害,得到皇帝赞许,采纳其建议,并升其为左谏议大夫兼工部侍郎。 B.贾铉上奏,要求下诏于州郡,申明法纪,对州县官员非法用刑加以节制和管理,皇上采纳了他的建议。 C.贾铉不顾皇上对大理寺上奏案件决定的应允,坚持上奏,推翻了大理寺的决定,并获得皇上的夸奖。 D.贾铉在济南知府职位上退休,因病去世。对他私下谈论朝廷官员升迁的罪,皇上没有过分追究。 【答案】D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D项结合文本内容“久之,铉与审官院掌书大中漏言除授事”可知,贾铉向审官院掌书大中泄露了朝廷官员升迁的机密。是泄露之罪。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因而以拣(检查)茶树执诬小民,吓取货赂,宜严禁止。(5分) ②有司捕治款伏。值赦,大理寺议宜准伪造御宝,虽遇赦不应原。(6分) 【答案】(1)于是用检查茶树作为理由拘留诬陷百姓,从中获取钱财,应该严厉禁止。 (2)官吏逮捕治罪,(孙士明)诚恳伏罪。正赶上大赦天下,大理寺议定应当核准他伪造玉宝罪,即使遇到大赦也不应该原谅。 【解析】主要重点词语的翻译:(1)“拣”译为检查,“执诬”译为拘留诬陷,“货赂”译为钱财,“宜”译为应该。(2)“有司”译为官吏,“值”译为恰逢,赶上,“宜”译为应该,“虽”译为即使,“原”译为原谅。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拣”“值”“虽”等词语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贾铉,字鼎臣。博平人。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中进士。初任滕州 军事判官、单州司候,补任尚书省令史。又任陕西东路转运副使,入京为刑部主事,升监察御史、又迁侍御 史,改右司谏。铉上书论述边防利害,得到皇帝赞许,采纳其建议,并升其为左谏议大夫兼工部侍郎。 贾铉上奏说“时州县官员,为所欲为,百姓稍有不满,即被决杖,所用刑杖长短粗细又不按法定制作, 更有甚者,竟将铁刃置于刑杖,故人多被杖死。这期间阴阳失调,和气不通,不一定不是由此产生的。希望 各州郡申明法律旧章,检查测量刑杖并作记录,按查官对于那些检查出的不符合法律规定的,全都把他们的 名字登记上来。朝廷内的裁断,也要依照法律规定。 ”皇帝纳其议, (时茶税很重,民多隐匿茶树,地方官以 拣茶为名,到处敲诈百姓,百姓怨声载道, )铉又上书指出山东采茶的事, “茶树随山皆有,一切护逻,已夺 民利,因而以拣茶树执诬小民,吓取货赂,宜加禁止,仍令按察司约束。 ”其议亦被采纳。 泰和三年,被授予参知政事,亳州医者孙士明就用黄纸写下“敕赐神针先生”等十二个字,并且在纸的 落款处摹写了红色的篆文宝样“青龙”二字,来欺骗迷惑市人。官吏逮捕治罪,(孙士明)诚恳伏罪。正赶 上大赦天下,大理寺议定应当核准他伪造玉宝罪,即使遇到大赦也不应该原谅。上奏之后被批准。贾铉上奏说: “天子有宝样八种,它们的纹饰各不相同,如果伪造,无非用泥及黄蜡, 现在他用笔描成‘青龙’二字, 既然不是八宝文,却以伪造御宝定罪,不符合法律本意。 ”皇上醒悟,于是赦免原谅了(孙士明),第二天, 皇上对大臣们说“已经执行的事情,贾铉仍然坚持上奏,很是值得赞赏,各位大臣也应该像他这样啊。” 过了很久,贾铉向审官院掌书大中泄露了朝廷官员升迁的机密。皇上对贾铉说“你的罪应该自己知道。 然而你长久地参与朝廷政务,提出了很多有益于朝廷的建议,就不深究你的罪了。 ”于是被外放为安武军节度 使,后又改任济南知府。后退休还家,贞佑元年去世。 8.【2017届陕西长安区一中高三上第二次质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20分) 王义方,泗州涟水人也。少孤贫,事母甚谨,博通《五经》,而謇傲独行。初举明经,因诣京师,中路逢徒步者,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义方解所乘马与之,不告姓名而去。俄授晋王府参军,直弘文馆。特进魏征甚礼之,将以侄女妻之,义方竟娶征之侄女,告人曰:“昔不附宰相之势,今感知己之言故也。” 无何,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蛮俗荒梗,义方召诸首领,集生徒,亲为讲经,行释奠之礼;清歌吹籥,登降有序,蛮酋大喜。 贞观二十三年,改授洹水丞。时张亮兄子皎,配流在崖州,来依义方而卒。临终托以妻子及致尸还乡。义方与皎妻自誓于海神,使奴负柩,令皎妻抱其赤子,乘义方之马,身独步从而还。先之原武葬皎,告祭张亮,送皎妻子归其家而往洹水。转云阳丞,擢为著作佐郎。 显庆元年,迁侍御史。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权用事,妇人淳于氏有美色,坐事系大理 ,义府悦之,托大理丞毕正义枉法出之。高宗又敕给事中刘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按其事。正义自缢。高宗特原义府之罪。义方以义府奸蠹害政,将加弹奏,以问其母。母曰:“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义方乃上奏。高宗以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逊,左迁莱州司户参军。秩满,家于昌乐,聚徒教授。母卒,遂不复仕进。总章二年卒,年五十五。门人何彦光、员半千为义方制师服,三年丧毕而去。 (选自《旧唐书 列传第一百三十七》,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 B.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 C.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 D.行至海南/舟人将以酒脯致祭/义方曰/黍稷非/馨义在/明德乃酌水而祭时/当盛夏风涛/蒸毒既而开霁/南渡吉安/ 【答案】A 【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 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 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五经》是五部儒家经典著作的合称,包括《诗》《书》《礼》《易》《春秋》。 B.贞观是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贞观时代,社会安定,政治清明,史称“贞观之治”。 C.大理,即大理寺,古代管署名,是国家刑狱案件审理之地,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 D.“秩满”指古代官吏任期届满。因为十年为一“秩”,故官员任期一般也是十年。 【答案】D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名师点睛】任期:担任职务的法定期限。官吏:旧时政府工作人员的总称。届满:规定的担任职务的时 期已满:届满离任。谓官吏任期届满。《南史•虞寄传》:“前后所居官,未尝至秩满,裁朞月,便自求解 退。”《陈书•袁枢传》:“其年秩满,解尹,加散骑常侍,将军、尚书竝如故。” 唐 钱起 《赠东邻郑 少府》诗:“秩满归白云,期君访谷口。” 清《睢阳袁氏(袁可立)家谱序》:“与参由明经高第为沁源 令,吏治明敏,清节著闻,秩满擢新宁守,才品经济尤为世重。”平时需要注意积累。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王义方出身贫寒,孝顺,善良。他在赴京城参加科举考试途中,碰见了一个探父遇到困难的陌生人,便将自己所骑之马送给他,并且没有留下姓名。 B.王义方不附权势,洁身自好。他之所以娶了魏征的侄女,是因为感激魏征的知己之言;他被贬为儋州吉安县丞,也是因为与刑部尚书张亮关系不和。 C.王义方教化有方,重诺守信。到达吉安后,他以诗书礼乐教化人民,成效显著;在接受张皎的临终之托后,他历经艰难护送其棺柩和妻儿回乡。 D.王义方刚正不阿,仗义执言。中书侍郎李义府位重权高,徇私枉法,尽管已经获得了高宗的原谅,但王义方坚持上奏弹劾,以致触怒高宗被贬官。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B项结合文本内容“无何,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可知,王义方因和刑部尚书张亮友好而获罪,张亮获罪,王义方受牵连被贬到吉安县做县丞。选项内容“因为与刑部尚书张亮关系不和”错误。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B项结合文本内容“无何,坐与刑部尚书张亮交通,贬为儋州吉安丞”可知,王义方因和刑部尚书张亮友好而获罪,张亮获罪,王义方受牵连被贬到吉安县做县丞。选项内容“因为与刑部尚书张亮关系不和”错误。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1分) ①自云父为颍上令,闻病笃,倍道将往焉,徒步不前,计无所出。(5分) ②昔王陵母伏剑成子之义,汝能尽忠立名,吾之愿也,虽死不恨!(6分) 【答案】(1)自称父亲是颍上县令,听说病得很重,想兼程前往探视,但步行走不能前进,想不出好主意 来。 (2)从前王陵的母亲用剑自杀来成全儿子的节义,你能尽忠立名,正是我所希望的,即使死了也不后悔。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 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 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 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平 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此题中的“为”“笃”“恨”等词语 的落实,还要注意翻译完之后一定要注意对句子进行必要的整理,使句意通顺。建议翻译时打草稿。 【参考译文】 王义方,是泗州涟水(今江苏涟水县)人,自幼丧父,家庭非常贫困,侍奉母亲非常恭谨,精通《五经》,性格正直高傲,特立独行。当初考明经科,于是前往京城,在路上遇到一个步行赶路的人,自称父亲是颍上县令,听说病得很重,想兼程前往探视,但徒步行走不能前进,想不出好主意来。王义方解下自己的马送给他,没有告诉自己的姓名就离开了。不久,王义方被授予晋王府参军一职,在弘文馆当值,特进魏征十分器重他,准备把夫人的侄女嫁给他,他婉言谢绝了。不久魏征去世,王义方却主动迎娶了魏征夫人的侄女。别人问王义方这样做的原因,王义方说:“我先不这样做是不依附权贵,现在这样做 是报答宰相的知遇之恩。” 不久,王义方因和刑部尚书张亮友好而获罪,张亮获罪,王义方受牵连被贬到吉安县做县丞。王义方行至海南之时,看到当地渔民准备用酒和肉祭奠海神,便说:“黍稷不是用来祝福祈祷的最佳祭品,更重要的是要彰明德行。”于是酌水祭奠。当时正值盛夏,海面上风大浪急,随后天气慢慢转为晴和,王义方的船才得以向南渡海安全抵达吉安。吉安处在蛮夷之间,荒凉闭塞,王义方招集地方首领,逐渐地挑 选了一些学生门徒,为他们开设讲授经书,举行祭祀先圣先师的礼仪,传授清歌短笛合奏的技艺,他们都十分高兴。 贞观二十三年,,王义方调任洹水县(今河北魏县)县丞, 当时张亮的侄子张皎,从流配地崖州回来,投靠王义方。张皎快死的时候,把妻子儿女托付给他,希望把尸体运回家乡安葬,王义方答应了他。王义方让家奴背着灵柩,让张皎的妻子抱着孩子骑马走,自己步行跟着。在原武安葬完张皎,在张亮的坟前祭告完,又把他的妻子儿女送回家,才离去前往洹水县。 显庆元年,王义方升任侍御史。当时中书侍郎李义府执掌朝政,有个妇女淳于氏姿色过人,因获罪被囚禁在大理寺,李义府很高兴,委托大理寺寺丞毕正义违法把她弄出监狱。高宗皇帝下令给事中刘 仁轨、侍御史张伦重新审理淳于氏这个案子,毕正义自缢身亡。高宗特意要赦免李义府的罪过。王义方认为李义府奸邪害政,将要弹劾上奏,拿这件事问自己的母亲。母亲说:“从前王陵的母亲用剑自杀成就儿子的大义,你能尽忠心成就美名,这是我的心愿,我即使死了也不遗憾!”义方于是上奏皇帝。高宗认为王义方毁辱大臣,言词不谦逊,把王义方贬谪到莱州任司户参军。任期届满也没有调回来。王义方客居昌乐,招募学生教学。母亲去世,就不再入世为官。总长二年王义方去世,享年五十五。学生何彦光、员半千为老师服丧,三年以后才离去。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专题09文言文阅读之断句与翻译(测)-2017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练测(解析版)
- 2020学年高一地理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版)新人教版
- 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大庆市铁人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数学试题(解析版)
- 2020兼职导游工作总结范文
- 教师人大代表述职报告
- 2021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3篇
- 湖南省浏阳四中2018-2019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理)试卷
- 2019年七年级生物上册 第16讲 光合作用(下)讲义 苏教版
- 数学理卷·2018届河北省景县梁集中学高二下学期第八次调研考试(2017-06)
- 【生物】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平邑县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联考试题(解析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