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9最新】精选高二地理上学期第一次联考试题(含解析)‎ 地理试题 第Ⅰ卷 本卷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小题。‎ ‎1. 下列关于地理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②点的位置是110°E,10°S B. ⑥点的位置是135°W,70°N C. ④点的位置是40°N,100°E D. ⑧点的位置是100°E,50°N ‎2. 下列关于两点之间相对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A. ②点在④点的西南方向 B. ①点在②点的东北方向 C. ⑤点在⑥点的正南方向 D. ⑦点在⑧点的东北方向 ‎【答案】1. C 2. B ‎【解析】试题分析:‎ ‎1. ②点的位置是110°W,10°S ;④点的位置是40°N,100°E,B正确;⑥点的位置是135°E,70°N;⑧点的位置是100°W,50°N。‎ ‎2. ①点在②点的东北方向;②点在④点的东南方向;⑤点在⑥点的正北方向;⑦点在⑧点的西北方向,D正确。‎ ‎【考点定位】经纬线的判断、方向的判断 - 19 - / 19‎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3. 从A经极点到B,方向是:‎ A. 先正北再正南 B. 东北 C. 先正南再正北 D. 先东北再东南 ‎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B和C同位于东半球 B. B和D同位于西半球 C. A和D同位于东半球 D. A和C同位于西半球 ‎【答案】3. A 4. B ‎【解析】‎ ‎3. 读图可知,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该图为北极俯视图,纬度越高越靠北,故从A经极点到B先正北再正南。‎ ‎4.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和与其相对160°E所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是东半球,剩下的就是西半球。图中顺着地球自转方向逐渐增大的是东经度,反之是西经度。图中A和C同位于东半球,B和D同位于西半球。‎ - 19 - / 19‎ ‎2012年7月24日,海南省三沙市人民政府正式挂牌成立,市政府驻地位于永兴岛。下图为我国南海诸岛区域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 永兴岛至海南岛的最近距离约为 A. 100千米 B. 300千米 C. 500千米 D. 700千米 ‎6. 若要更详细了解永兴岛的道路和建筑状况,那么须将该区域地图 A. 比例尺放大 B. 比例尺缩小 C. 水平比例尺放大,垂直比例尺缩小 D. 水平比例尺缩小,垂直比例尺放大 ‎【答案】5. B 6. A ‎【解析】‎ ‎5. 由图上可略知(如图),永兴岛约在北纬17°,永兴岛(C点)至海南岛最近距离为永兴岛到某点的距离,该点约为北纬19°。由于纬度1度 = 大约111km,永兴岛距离海南岛的最短距离约300KM.故选B。‎ ‎6. 比例尺越大,表示内容越详尽,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内容越简单,A对、B错。水平比例尺放大,垂直比例尺缩小,有利于显示交通道路,不利于反映建筑状况,C错。水平比例尺缩小,垂直比例尺放大,有利于反映建筑状况,不利于反映交通道路状况,D错。故选A。‎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7. 如果在图中AB处修建水库大坝,坝顶高程为152米,坝高可能为 A. 52米 B. 70米 C. 102米 D. 120米 ‎8. 大坝建成后,当水库的蓄水位达到150米时,下列四地中肯定被淹没的是 - 19 - / 19‎ A. 甲和乙 B. 乙和丙 C. 乙 D. 丙 ‎9. 该水库放水时,在坝前会形成一道道壮观的人工瀑布。若要拍摄一张该景观的照片,图中四个地点中最佳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答案】7. B 8. C 9. D ‎【解析】‎ ‎7. 如果在图中AB处修建水库大坝,坝底的海拔范围是50-100米,坝顶高程为152米,则坝高可能为52-102之间,最可能是70米,B对。‎ ‎8. 根据图中等高线判断,大坝建成后,当水库的蓄水位达到150米时,四地中乙地位于蓄水区,且海拔小于150米,肯定被淹没的是乙,C对。甲、丁海拔大于150米,A、D错。丙地位于蓄水库区下游,不会被淹,D错。故答案选C项。‎ ‎9. 拍摄水库瀑布景观的照片,应在瀑布附近,仰视、俯视拍摄,图中四个地点中最佳的是丁,D对。甲乙看不到瀑布,A、B错。丙处距离太远,效果不好,C错。故答案选D项。‎ 下图为某地等高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 ‎10. 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山相对高度为2470米 B. CD是山谷,EF是山脊 C. H 地比B地降水多 D. H 在西南坡上,阳光充足 ‎11. B点此时的温度为18℃,如果只考虑高度因素,那么甲峰与乙峰的温度分别为 A. 13.5 ℃,14.5 ℃ B. 22.5 ℃,13.5 ℃‎ - 19 - / 19‎ C. 22.5 ℃,14.5 ℃ D. 13.5 ℃,12.5 ℃‎ ‎12. EF段河流的流向是 A. 西流向东 B. 东南流向西北 C. 东流向西 D. 西北流向东南 ‎【答案】10. C 11. D 12. A ‎【解析】‎ ‎10. 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的判读。读图可知甲地海拔为1150米,乙地海拔为1320米,因此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170米,A错误;根据等高线的弯曲可知,CD是山脊,EF是山谷。B错误;H在东南坡上,迎风坡,降水较多,日照较少,B地位于背风坡,降水较少,故C正确,D错误。故答案选C。‎ ‎11. 在对流层,海拔高度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约0.6 ℃,根据图中等高线数值可分别求出甲峰及乙峰与B点的相对高度,进而求出相对温差,再根据B点温度分别求出甲峰与乙峰的温度。读图可知,图中甲山峰和乙山峰与B点的相对高度分别是:与甲相差750m,与乙地相差920米,根据温度的垂直递减率可以求出相对温差甲相差4.5℃,乙相差约5.5℃,然后根据B点的温度分别求出甲山峰的温度为13.5 ℃,乙山峰的温度为12.5 ℃,故答案选D。‎ ‎12. 河流流向取决于地势的高低,即由地势高的地方流向地势低的地方。EF处河流有E流向F,结合方向标,河流由西流向东,故答案选A。‎ 点睛:河流流向的判断:‎ - 19 - / 19‎ 河流一定是由高处向低处流的,故最好的判断方法是等高线。等高线地形图中地势高的是上游;第二点,一般一个河流的上游水流量较小,下游不断注入支流,水量增大,如果能明显辨别河流粗细,细的一端为上游。第三,可根据经纬线判断河流地区的地势特点,从而判断流向。第四,如果地图中有海,河流一定向海中流。第五,如果河流有箭头,箭头指向下游。‎ 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3. 图中陡崖的高度可能是 A. 199米 B. 380米 C. 400米 D. 420米 ‎14. 既能看到甲村又能看到乙村的地点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答案】13. B 14.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要求学生能够通过地形图的等高线判断出各种地形,计算出相对高度。通过地形的高低起伏地形剖面判断肉眼是否可见。‎ ‎14. 甲村和乙村之间是山脊,只有站在山脊的最高处才能看到两个村庄,选择B。‎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单位:度)。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5. 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16. 图示区域 - 19 - / 19‎ A. P地坡度最陡 B. 河流从东北流向西南 C. 适宜发展林果业 D. Q地位于背风坡,土壤水分条件差 ‎【答案】15. A 16. C ‎【解析】‎ ‎15. 图中河流在甲处坡度数值最大,说明甲处坡度最陡,坡度越陡,河流流速越快,故选D。‎ ‎16. P处坡度值小于甲处,所以甲处坡度最陡,A错。河流的流向是从高处流向低处,图中给出的是坡度大小分布,不能看出海拔高低,所以不能判断河流流向,B错。由图中坡度线分布可以看出该地坡度较大,不适于发展种植业,适宜发展林果业,C对。我国东南地区夏季盛行东南风,Q低位于丙、丁北侧,是迎风坡,土壤水分条件好,D错。故选C。‎ ‎【考点定位】等值线图的判读能力,河流水文特征 - 19 - / 19‎ ‎【方法总结】等高线数值的判读:等高线值的判读是以等高线为基础,综合题目信息对所求地海拔高度和相对高度的判读。1、根据流水的方向判定。水往低处流,等高线穿越河谷时向上游弯曲,即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由高值流向低值。2、根据示坡线判定。示坡线也叫降坡线,是与等高线垂直相交的短线,总是指向海拔较低的方向。3、根据等高距判读。等高距全图一致,结合图中所提示的信息,如海平面、某等高线高度等,进行综合分析,推算出所求地高度。4、根据两地间的气温差判读。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约为0.6℃/100m),可计算出这两地间的相对高差。5、根据“高于高值、低于低值”判断。比如两条等高线之间,或闭合等高线的等高值相同,那么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小,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小;如果这两条线(或闭合线中间)比外圈的等高值大,那么之间的数值即大。6、根据公式法对相对高度的判读。(1)如果能从等高线图上直接读出所求甲乙两点间的海拔高度。则甲乙两点之间的相对高度为两点之差。(2)如过两点间的海拔高度为不确定值,可以根据公式计算。H高—H低<∆H<H高—H低+2d,其中H高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高值的高程,H低表示两点所夹等高线最低值的高程。‎ 海洋是人类生存的第二环境,海峡是重要的海上通道。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一艘吨位小于25万吨的邮轮从科威特到鹿特丹,走最近路线所经过的海峡依次是 A. ①④②⑤ B. ①④③⑤ C. ①②④⑤ D. ①⑥④⑤‎ ‎18. 上述海峡中位于两大洲之间的是 A. ①② B. ③④⑤ C. ②④⑥ D. ③④⑥‎ ‎【答案】17. B 18. D ‎【解析】‎ ‎17. 小于25万吨的邮轮,最短路线是从波斯湾过红海,通过地中海到达大西洋。故从科威特到鹿特丹依次经过①霍尔木兹海峡、④曼德海峡、③直布罗陀海峡、⑤英吉利海峡。‎ ‎18. ①霍尔木兹海峡位于波斯湾,②台湾海峡位于中国,⑤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和法国之间,都不是位于两大洲之间;‎ - 19 - / 19‎ ‎③直布罗陀海峡位于地中海,位于欧洲和非洲之间;④曼德海峡位于红海,位于亚洲和非洲之间;⑥土耳其海峡位于亚洲和欧洲之间。‎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判断出各个海峡的地理位置,故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掌握区域定位的方法。‎ 读六大板块局部示意图(局部),回答下列各题。‎ ‎19. 图中A板块上出现的气候类型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  ②热带雨林气候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 ④温带季风气候  ⑤热带季风气候 A. ①④ B. ①②③ C. ②④ D. ①③⑤‎ ‎20. 据图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区域共有四大板块 B. BD为板块消亡边界有海沟地貌 C. C为板块张裂处,将形成大洋 D. DE为板块生长边界多火山地震 ‎【答案】19. A 20. C ‎【解析】‎ ‎19. 读图分析可知,A板块为印度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上的没有的气候类型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只分布在亚洲东部。‎ ‎20. 读图可知,C位于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的张裂处,为红海,将形成大洋;图示区域共有五大板块;BD为板块消亡边界,多海岭地貌;DE为喜马拉雅-地中海地震带,属于板块消亡边界,多火山地震。‎ 下图为沿36°N地形剖面图的一部分及a、b两地的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 19 - / 19‎ ‎21. 有关a、b两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冬季降水b 地多于a地 B. b地降水主要来自大西洋 C. b地为地中海气候 D. a地年降水量大于b地 ‎22. 有关甲、乙两地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甲地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大 B. 两地河流流程短、水能丰富 C. 乙地河流含沙量较大 D. 乙地河流流域面积小 ‎【答案】21. A 22. C ‎【解析】‎ ‎21. 读图,根据经纬线信息可知,ab之间为日本海;该地为季风气候区。根据气候资料图可知,冬季降水b 地多于a地,a地年降水量小于b地;b地位于日本群岛,为季风气候,冬季降水多,主要是因为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主要来自日本海。‎ ‎22. 甲、乙两地都位于岛屿,都是中间高,两边低,落差大,,故两地河流流程短、水能丰富,河流流域面积小。甲地降水季节变化较大,故河流的径流季节变化大;乙地植被覆盖率高,故河流含沙量较小。‎ 点睛:本题解答的关键是判断出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故在平时的练习中,要掌握区域定位的方法。‎ 下图为亚洲某国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23. 据图示信息推断,甲、乙、丙、丁四城市中,人口数量最多的应是 A. 甲城市 B. 乙城市 C. 丙城市 D. 丁城市 ‎24. 针对该国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主要防治措施是 A. 调整农作物熟制 B. 大面积营造水土保持林 - 19 - / 19‎ C. 广泛建设人工水域 D. 实施林草结合的防风固沙工程 ‎25. 下列结论的依据,所用图示信息正确的是 A. 河流稀少,有内流河,所以该国为内陆国 B. 中、东部城市分布较多,故该国中、东部为平原 C. 位于温带地区,导致该国1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 D. 根据图示信息,形成该国自然景观主要因素是水分 ‎【答案】23. C 24. D 25. D ‎【解析】试题分析:‎ ‎23. 由图中经纬度及图的轮廓可知,该国为蒙古国,年降水量偏少,大部分地区在100mm~300mm之间,故水资源的多少是影响人口数量的主要自然因素,故相比较而言,丙城市年降水量偏多,且临近河流,人口数量多。‎ ‎24. 由蒙古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可知,该国深居内陆,降水少,其面临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是土地荒漠化,故主要的措施应针对防风固沙,治理荒漠化。‎ ‎25. 内陆国是指没有临海的国家,并不是河流稀少、有内流河就是内陆国,如我国的塔里木河属于内流河,但我国不属于内陆国,A项错误;蒙古国中东部地形主要是高原,不是平原,B项错误;并不是所有的温带地区冬季月平均气温都在0℃以下,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如英国位于温带地区,受西风带和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冬季月平均气温在0℃以上,C项错误;图中降水量从南向北递增,植被呈现荒漠带向草原带过渡,所以选D - 19 - / 19‎ 考点:考查世界区域地理、等值线综合分析和读图综合分析能力。‎ 读东南亚图,回答下列各题。‎ ‎26. M湖与东南亚最大河流湄公河相通,M湖水面面积处于增加的时期一般出现在 A. 全年 B. 1月~6月 C. 5月~10月 D. 10月~次年5月 ‎27. 图中阴影区域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产品为 A. 茶叶 B. 稻米 C. 玉米 D. 天然橡胶 ‎28. 读东南亚部分区域图,关于图示区域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河流短促,水能资源丰富 B. 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C. 该区域地处赤道附近,多对流雨 D. 农业以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为主,单产高,机械化水平高 ‎【答案】26. C 27. B 28. D ‎【解析】‎ ‎26. 该地处东南亚为热带季风气候,雨季为每年的5-10月,湖泊水位上升,湖泊水面面积增加,所以M湖水面面积处于增加的时期一般出现在5~10月,故答案选C。‎ ‎27. 图中阴影区域主要位于河流沿岸的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农产品为水稻。‎ ‎28.‎ - 19 - / 19‎ ‎ 图示区域多岛屿,陆地面积较小,岛内多山,降水丰富,故河流短促,水能资源丰富;该地位于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该地地处赤道附近,天气炎热,以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农业以热带种植园农业和水稻种植业为主,单产高,但机械化水平不高。‎ 点睛:东南亚与我国山水相连,是常考的区域,其地理环境特征如气候、地形、水温、农业、工业等都需要我们重点掌握。‎ 读“世界某区域图”,完成下列各题。‎ ‎29. 对巴厘岛区域特征的描述,可信的 A. 气旋活动频繁,多上升气流 B. 地势四周高、中部低,森林覆盖率高 C. 四季如春,降水丰沛 D. 5~9月比较凉爽,为旅游旺季 ‎30. 在图中的克拉地峡开凿一条运河酝酿已久,此计划一旦实施,下列国家经济受冲击最大的是A. 新加坡 B. 缅甸 C. 泰国 D. 马来西亚 ‎【答案】29. D 30. A ‎【解析】试题分析:‎ ‎29. 读图可知,该地位于赤道附近,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是热带雨林气候,赤道附近由于无地转偏向力,所以无气旋活动,A错。从图中河流流向来看(从中间向四周流动)地势是中间高,四周低,B 错。该地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C错。5月到9月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该地位于南半球,比较凉爽,D对。故选D。‎ ‎30.‎ - 19 - / 19‎ ‎ 新加坡主要是扼守马六甲海峡,且对外贸易发达,一旦克拉地峡开凿一条运河,来往于印度洋与太平洋之间的船舶不必绕道马六甲海峡,所以克拉运河的开通,受到冲击最大的就是新加坡。故选C。‎ 考点:区域气候及地势特征 交通运输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31. 下图为大陆东岸某地等高线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该地区地形的基本特点。 ‎ ‎(2)图中 a、 b两条支流中,判断水流较湍急的河流并说明理由。 ‎ ‎(3)该地区计划建一小型水库,从图中条件分析,大坝建在A、B、C、D、E、F何处较合适?说出水库的建设中会该地区带来负面影响。 ‎ ‎(4)图中居民点的分布有何特点?‎ ‎【答案】(1)该地主要地形为低山丘陵,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起伏明显(或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落差大) (2)a处水流湍急 因为此处等高线密集,地势落差较大 (3)F处合适 修建水库的负面影响:库区水域淹没耕地;地下水位上涨,引起土壤盐渍化;施工过程导致地表植被破坏 (4)图中的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河流沿岸地区,交通便利的地方 ‎【解析】本题以大陆东岸某地等高线示意图为背景材料,考查等高线的综合判读,区域特征的分析、河流的水文特征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地形的特征要从地势的高低,主要的地形方面作答,从图中等高线的数值来分析,绝大部分的值为200m-500m,故以低山丘陵为主;而图中河流的流向大致向东南流,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 - 19 - / 19‎ ‎(2)水流速度快慢与地势陡缓有关,而地势陡缓与图中等高线疏密有关,等高线越密集,地势越陡,水流速度越快,a处附近等高线密集故地势较陡,流速快。‎ ‎(3)水库的选择要求在峡谷处,而在峡谷上游地区要有口袋形洼地,能够蓄水。故应该选在F处。水库建成后,口袋形洼地所在的地方有大量农田、村庄会被淹没,所以水库的建设中会带来掩面农田、迁移居民的负面影响。‎ ‎(4)本题主要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读图分析可知,图中的居民点主要分布在地势平坦的河流沿岸地区,交通便利的地方。‎ 点睛:地形特征的描述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般从地形类型及比例:以什么为主(一般不超过两个、主要地形区分布);‎ 地势特征(地势变化、相对高差大小、山脉走向);‎ 特殊地表形态(沙地、沼泽、岩溶地貌、冰川地貌等); ‎ 沿海的一般还要描述海岸线的曲直等。‎ ‎32. 我国幅员辽阔,岛屿众多,下图为我国两岛屿略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甲、乙两图所示岛屿面积较大是________,两岛屿甲位于乙的________________方向。‎ ‎(2)甲图中①、②两城市之间的距离约是( )‎ A.230千米 B.100千米 C.270千米 D.200千米 ‎(3)两图中③、④是著名的盐场,其形成的共同原因是。‎ - 19 - / 19‎ ‎【答案】(1)甲 东北 (2)B (3)处在山地背风坡,多晴朗天气,降水少;平坦的海滩,有利于晒盐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定位、盐场的成因等。‎ ‎(1)图示为我国的台湾岛和海南岛,台湾岛是我国第一大岛,面积较大;根据图中经纬线可判断,甲位于乙的东北方。‎ ‎(2)根据图可知,①、②两城市之间的纬度差接近1°,纬度相差较小,故两地之间的距离约为100千米。‎ ‎(3)③、④分别是布袋盐场、莺歌海盐场,两个盐场都位于岛屿西侧的平坦海滩上,位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较少,多晴朗天气。‎ ‎33. 读日本工业分布图,回答以下问题:‎ ‎(1)冬季,日本海沿岸多雨雪,为什么? ‎ ‎(2)为何日本工业主要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地区? ‎ ‎(3)日本工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答案】(1)冬季,日本海沿岸盛行西北季风,西北风经过日本海后,水汽含量增加,日本海沿岸山地对气流的抬升.(或冬季风的迎风坡)多雨雪 (2)①原料、燃料需要进口,产品需要出口 ②沿海多平原和优良港湾利于工厂和港口建设 (3)有利:①多优良港湾,利于港口建设,对外联系便利②劳动力丰富且技术水平高 ③科技力量强不利:①能源和矿产资源缺乏 ②国内市场狭小 ‎【解析】试题分析:‎ - 19 - / 19‎ ‎(1)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属于季风气候区,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从亚洲大陆过来,经过日本海携带大量水汽,遇地形抬升降水比较多,故日本海沿岸冬季降雪多。‎ ‎(2)日本经济为“进口-加工-出口型”的外向型经济,工业集中在太平洋沿岸,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港湾。便于原料进口和产品出口。同时日本城市主要集中在太平洋沿岸,人口稠密经济联系密切。‎ ‎(3)日本本国资源匮乏。需要进口大量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日本工业产品大部分靠出口,国内市场狭小,对国际市场依赖程度较高。‎ ‎【考点定位】本题旨在考查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考查日本经济地理特征 ‎【知识拓展】日本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 一、日本主要地理信息 ‎1.位置:属于东亚,是太平洋西北部的岛国;‎ ‎2.组成:由北海道、本州岛、九州岛、四国岛等四个大岛、数千个小岛及其周围海域组成; ‎ ‎3.多火山、地震:原因:日本处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相互交界地带,地壳活动频繁,即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被称为“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 ‎ ‎4.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富士山是日本国的象征,是一座活火山,也是全国的最高峰; ‎ ‎5.气候:温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具有海洋性特征),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较为丰富;‎ ‎6.经济类型:日本发达的加工贸易经济; ‎ - 19 - / 19‎ ‎7.工业分布: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和濑户内海沿岸。形成了京滨工业区、名古屋工业区、阪神工业区、北九州工业区和濑户内海业区五大工业区; 8.东西方兼容的文化:民族构成单一,以大和民族为主,既有大和民族的传统色彩,又有强烈的现代气息,是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典型 。‎ 二、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原因 ‎1.建立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有利于运用现代化管理手段的企业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 ;‎ ‎2.日本产业结构从资本密集型的重化工业转向知识密集型产业;‎ ‎3.政府把培养能自主开发新技术的高级人才和熟练运用新兴技术的中级人才作为教育的重点;‎ ‎4.日本政府利用国内外各种条件,确定了具有本国特色的发展道路;‎ ‎5.长期坚持推行高积累、高投资和强化资本积累的政策,实现低成本高效益的运行机制,也是日本政府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容之一。‎ ‎34. 读下列关于东南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2012年3月,大范围的农业区和森林火灾在东南亚上空制造了厚厚的烟雾和阴霾,笼罩了泰国北部、老挝和缅甸部分地区。火灾区上空的悬浮物微粒浓度达到危险水平,并导致泰国南邦机场航班延误。3月4日,美国宇航局公布了火灾的一幅近景照片。‎ 已有2000年历史的菲律宾水稻梯田由于其一直保留着原始而古老的梯田文化,于1995年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这里的梯田多修在海拔2000米的高地上,坡度大、梯田面积小。‎ - 19 - / 19‎ ‎(1)冬末春初是泰国、缅甸等国各种火灾的多发季节,分析其形成原因。‎ ‎(2)爪哇岛冬夏季的盛行风向有何不同?为什么?‎ ‎(3)结合当地的地理条件,说明菲律宾修筑水稻梯田的原因。‎ ‎【答案】(1)泰国等国家为热带季风气候,冬末春初属于旱季 (2)冬季盛行东南风,因为此时爪哇岛受到东南信风带的控制;夏季盛行西北风,因为此时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影响下向左偏,形成西北风 (3)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水源充足,适宜水稻种植;劳动力丰富;山地地形、坡度大;修筑梯田可增加耕地面积,防止水土流失 ‎【解析】本题考查世界区域地理。‎ ‎(1)泰国、缅甸位于东南亚,受热带季风气候影响,冬末春初为当地的旱季。‎ ‎(2)爪哇岛位于南半球赤道附近,当地的冬季(北半球夏季)随气压带风带的北移,则当地受东南信风影响。而当地的夏季(北半球冬季)由于气压带风带南移,则北半球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而形成西北风。‎ ‎(3)当地发展水稻种植业主要从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和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等因素分析,但由于当地山地面积广阔,发展种植业需改造地形条件,即修建梯田,既增加耕地面积,又可保持水土。‎ - 19 - / 19‎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