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专题测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专题测试

高考一轮复习城市与城市化专题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在我国新疆,乡村聚落往往分布在沙漠边缘的绿洲上,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水源      B.地形      C.行政       D.战争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村落形成的主要因素。在干旱缺水的地区,水源是影响村落分布的决定性因素。新疆地处我国的西北内陆干旱地区,干旱缺水影响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所以乡村聚落往往分布在有水源的地区。‎ 下图为北京城市空间扩张的GIS图像示意图。读图,回答第2~3题。‎ ‎2.图中反映出北京地区城市化的标志为(  )‎ A.城市人口数量增加     B.城市用地面积增加 C.城市人口比重增加     D.城市道路密度增加 ‎3.北京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  )‎ A.城市绿化面积减小      B.城市居民住房紧张 C.文物古迹普遍受到破坏  D.城市交通拥堵严重 ‎【答案】2.B 3.D ‎【解析】第2题,由图示可以直接看出,北京城区面积在不断地扩大。第3题,北京城市化出现的主要问题是城市车辆日益增多,导致城市交通拥堵严重。‎ ‎4.下列有关城市项目选址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必须符合城乡规划中对土地使用的要求 B.产生有毒物质的建设项目建在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 C.挖掘现有城市用地的潜力,合理调整用地 D.充分考虑城乡交通、通信、能源、市政、防灾、规划用地等现状条件 ‎【答案】B ‎【解析】项目选址要与城市环境规划相协调,对于影响环境卫生及易产生有毒、有害物质的建设项目,应当避开城市的水源保护地、城市主导风向的上风地带以及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保护区。‎ ‎5.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必须坚持“合理用地”的原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居住建筑用地所占的比例要最小 B.工业建筑用地所占比重最大 C.一般情况下,道路广场用地要小于居住建筑 D.一般情况下,公共绿地要大于工业建筑用地 ‎【答案】C ‎【解析】在城市用地规划中必须坚持“合理用地”的原则,使各类用地在数量上保持恰当的比例,以协调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家颁布的城乡主要建设用地构成比例标准如下:在城市中,居住建筑用地占20%~32%,工业建筑用地占15%~25%,道路广场用地占8%~15%,公共绿地占8%~15%。‎ 下图为某城市道路网图,读图回答第6~8题。‎ ‎6.该道路网的形状是(  )‎ A.方格棋盘式               B.混合式 C.环行放射式               D.自由式 ‎7.若计划修建新的长途汽车站,则图中位置最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关于图中道路网,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若没有环行线路,道路将更加拥堵 B.此道路网在欧洲城市比较普遍 C.该道路网适合重庆市 D.该道路网一般以广场为中心 ‎【答案】6.C  7.B  8.C ‎【解析】第6题,通过读图即可得出正确答案。第7题,注意是修建长途汽车站,不宜放在市中心,否则会增加交通压力。②位于经过市中心的放射状道路、环路及郊区公路的交会处,方便人们在此汇集和分散。第8题,若没有环行线路,行人和车辆都须经过市中心,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增大,人们出行不方便。从图看出,由于是环行放射状道路,城市是一种集中式的分布状况,因此可推断地势较平坦的欧洲,尤其是西欧以平原为主,这种道路分布状况较普遍。市中心有广场,方便分散人流和车流。重庆多山地和丘陵,城市空间形态呈分散状况,即组团型。‎ 近几年,不断上涨的房价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热点。中新网2019年1月10日电,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布通知称,近期部分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等问题,需引起高度重视,并要求增加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住房有效供给,合理引导住房消费,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需求等。读我国某城市住宅小区平均房价等值线分布示意图,图中数字为平均房价等值线(单位:元/米2),完成第9~10题。‎ ‎9.下列关于城市住宅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高级住宅区一般分布在地价较高的市中心附近 B.住宅区是城市中最为广泛的土地利用方式 C.文化程度是住宅区分化的最常见原因 D.住宅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10.图中P处房价明显偏高,其原因不可能是(  )‎ A.邻近风景区,环境优美 B.附近公路干线交汇,交通便捷 C.接近高等院校,文化氛围浓郁 D.地势平坦,工厂林立 ‎【答案】9.B 10.D ‎【解析】高级住宅区多分布在城市外缘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基础设施完善的区域;文化程度对城市功能分区的形成影响较小;工业区才多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P处房价偏高的主要原因最不可能的是地势平坦,工厂林立,因为太近工业区的地段环境污染较大,不利于住宅区的开发建设。‎ ‎11.有关理想的人居环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国古人所说“负阴抱阳,背山面水”是对良好人居环境的感性描述 B.理想的人居环境必须有娱乐设施、宽敞的购物场所 C.理想的人居环境强调健康舒适的居民生活、完善的公共设施、良好的生态环境、社会经济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高度统一 D.理想的人居环境仅是指高质量的住宅建筑物 ‎【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两个要点:一是人居环境的概念和构成;二是理想的人居环境的评价标准。人居环境不仅包括建筑物,而且还包括与人民生活相配套的基础设施、道路以及人际社会关系方面的邻里关系、村规民约等,故D错。A、B、C 三项说法都符合理想人居环境的标准。理想的人居环境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适合人们的生活和工作,体现物质享受和精神愉悦的统一,实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分为2小题,共56分)‎ ‎12.读“某城市城乡规划图”,完成下列问题。‎ ‎(1)有同学据图判断该城市不可能是一个特大城市。你认为这种说法正确吗?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规划中,计划在①地修建一座钢铁厂。如果该规划是合理的,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需要考虑哪些自然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如果该城市位于江苏省,计划在②~④选一处建科技城,最佳地点是__________,这体现了项目选址中的哪些原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正确。该城市中只有明显的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没有形成明显的行政区、文教区。‎ ‎(2)①土地面积;②地形;③开发基地条件;④气象;⑤项目与周围特殊自然地物的空间关系。‎ ‎(3)④ 从项目特点出发,因地制宜地选址;综合考虑④地的多方面因素;考虑科技城的社会经济环境。‎ ‎【解析】第(1)题,根据该城市的用地类型可知,它只有商业区、住宅区和工业区,没有形成明显的行政区、文教区,由此可见,该城市不可能是一座特大城市。第(2)题,钢铁厂具有占地面积广(土地面积、地形、开发基地条件)、原料和燃料及产品的运输量大、投资和劳动力的需求量大、产生的废弃物污染大气和占用土地等特点,在规划中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①地有铁矿和煤矿(项目与周围特殊自然地物的空间关系)。第(3)题,科技城需要靠近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环境优美、交通便捷的区域,三地中只有④符合;在科技城的选址过程中,不仅考虑了其自身的特点(从项目特点出发),还考虑了④地的风向、大气等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基础设施等社会经济条件(综合考虑④地的多方面因素和科技城的社会经济环境)。‎ ‎13.读下图,回答问题。 ‎ ‎ (1)上图所示城市的空间形态类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甲所示城市的空间形态的形成主要受制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这种城市形态的优缺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国此类典型城市为________。‎ ‎(3)图丁所示城市的空间形态通常是由__________形成。这种城市形态的优缺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国此类典型的城市是________。‎ ‎(4)图丁所示城市这种开放的组团式(多核心)发展模式具有哪些明显的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放射型 带型 组团型 星座型 ‎(2)地形 河流 交通 优点:绿地或农业用地嵌入各放射轴,能大大改善城市环境条件,便捷的交通有利于新老城区间的联系。 缺点:放射状的交通线容易将过境交通引入市中心,增加道路交通压力,扩大运输距离 武汉 ‎(3)人为规划 优点:可以有效地控制城市规模,调整工业布局,改善环境质量。缺点:分散的各组成部分,常常不能达到生活与生产相对平衡的要求,需要依靠主体城市,故还不能完全改善城区住房、交通及公共服务设施紧张的状况 上海 ‎(4)首先,轴向扩展以现代化交通手段为物质条件,通过建立大容量交通线路如地铁、轻轨及地面铁路来助长城市扩展,能缓解成块扩大市区引起的拥挤矛盾和压力。其次,轴向扩展和分中心的建设可以集中力量进行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基础设施的效应,避免投资的分散和低水平的开发建设,有利于社会经济容量的迅速提升。此外,城市可以在扩展轴间留出农田、森林等形成楔形绿地,有利于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为市民就近提供游憩环境和场所,也避免了对农田和绿地的侵占和破坏。‎ ‎【解析】从图示可以看出,甲城市各种功能活动布局紧凑,城市用地呈同心圆向外延展,可判断为集中团块状。城市乙沿交通线路延伸,呈明显的带状。城市丙用地被河流或地形分隔成几个有一定规模但相对独立的单元,所以为组团状。城市丁有一个城市核心主体部分,在近郊和远郊地区出现多个规模较小的部分,为星座型。‎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