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四川省乐山四校高二上学期半期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四川省乐山四校高二上学期半期联考地理试题 解析版

乐山市四校2019届第三学期半期联考 地 理 试 题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胜古迹多,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笑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 “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 A. a B. b C. c D. d ‎2. “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 )‎ A. a B. b C. c D. d ‎【答案】1. C 2. D ‎【解析】‎ ‎1. “甲人”笑了,说明甲的面积大,甲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 c,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单位,C对。a 是内蒙古,b是湖南省,d是云南省,A、B、D错。‎ ‎2. “乙人”笑了,说明乙的民族多,乙指的省级行政单位是d ,云南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级单位,D对。A、B、C错。‎ 点睛:了解各省级单位的轮廓形态特征,新疆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单位,云南是我国民族数量最多的省级单位。‎ 读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和后5位的省级行政区及人口数表格(不包括港澳台地区),回答下列各题。‎ ‎3.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后3位的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分别是(  )‎ A. 粤、鲁、豫 B. 藏、青、宁 C. 津、琼、宁 D. 川、豫、鲁 ‎4. 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省级行政区地理位置的正确叙述是(  )‎ A. 都位于我国地势第三级阶梯上 B. 都位于我国人口界线的西北部 C. 多位于我国人口界线的东南部 D. 都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 ‎【答案】3. B 4. C ‎【解析】‎ ‎3. 由图表可知,我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后3位的省级行政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简称分别是藏、青和宁,故选B。‎ ‎4. 据表格信息可知,关于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常住人口前5位省级行政区分别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苏省。其中四川省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AB选项错误;四川和江苏位于秦岭—淮河以南地区,D错误。这五省都位于腾冲-黑河人口界线的东南部,C正确。故选C。‎ ‎5. 人口在400万以上且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有( )‎ A. 壮族、维吾尔族 B. 满族、苗族 C. 苗族、彝族 D. 回族、蒙古族 ‎【答案】C ‎【解析】人口在400万以上且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的少数民族有壮族、苗族、彝族,C对。维吾尔族、满族、、回族、蒙古族主要分布在北方地区,A、B、D错。‎ ‎6. 我国少数民族与其相关特点组合正确的是( )‎ A. 壮族——孔雀舞 B. 回族——除汉族外分布最广 C. 苗族——人口最多 D. 藏族——泼水节 ‎【答案】B ‎【解析】我国少数民族与其相关特点组合中,回族是除汉族外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B对。壮族唱山歌,孔雀舞是傣族的习俗,A错。苗族善长芦笙,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是壮族,C错。藏族献哈达,泼水节是傣族节日,D错。‎ 读下面省区轮廓图回答下列各题。‎ ‎   ‎ ‎7. 其中位于第二阶梯上的省区代号是:( )‎ A. K、L B. L、N C. N、M D. K、N ‎8. 关于①②③三座山脉叙述正确的是:( )‎ A. ①山脉为我国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分界 B. 我国最高峰位于②山脉 C. ③山脉位于长江上游和中游分界附近 D. ①山脉位于③山脉的西南方向 ‎【答案】7. A 8. C ‎【解析】试题分析:‎ ‎7. 根据轮廓特征可以判断, L为陕西省,位于第二阶梯,K 为山西省,位于第二阶梯,N为西藏自治区,位于第一阶梯;M为湖北省,位于第三阶梯。‎ ‎8. ①在山西省东部,为太行山,而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的界线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A错误;②山脉在西藏自治区北侧,为昆仑山,而我国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在喜马拉雅山上,B错误;③山脉在湖北省西侧,为巫山,长江上游和中游的分界线为湖北宜昌处,在巫山附近,C正确;太行山在巫山的偏北方向,D错误。‎ 考点:中国主要山脉。‎ 读“我国沿32°N所做的地形剖面图”,回答下列各题。‎ ‎9. 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    )‎ A.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B. 多高原山地,中间高四周低 C. 西低东高,山脉呈网络状分布 D. 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0. 假设丙处地势最高,甲处地势最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河流的流向大多自东向西 B. 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 C. 水能资源会更加丰富 D. 西部生物种群会更加丰富 ‎【答案】9. D 10. A ‎【解析】试题分析:‎ ‎9. 读我国地形剖面图,我国地势的主要特点是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D对。图示不能反映出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的特点,A错。多高原山地,西高东低,山脉呈网络状分布,B、C错。‎ ‎10. 假设丙处地势最高,甲处地势最低,那么河流的流向大多自东向西,A正确,选A。受东部高山阻挡,不利于海洋水汽深入内陆,B错。水能资源会更加缺乏,C错。西部生物种群会更加脆弱,D错。‎ ‎【考点定位】我国地形特点,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读“海口、吐鲁番、漠河、五道梁(海拔4415米,青海)”四地气温及降水量变化图,完成下列各题。‎ ‎11. D图表示的是 (  )‎ A. 海口 B. 吐鲁番 C. 漠河 D. 五道梁 ‎12. B图气候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 A. 纬度高 B. 深居内陆,远离海洋 C. 地势高 D. 临海,受夏季风影响大 ‎【答案】11. A 12. B ‎【解析】试题分析:‎ ‎11.‎ ‎ 海口位于我国南方,纬度低,冬季气温高,降水量大,应为D。吐鲁番是我国夏季气温最高的地方,深居内陆,全年降水少,为B。青藏高原属于高山高原气候,是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应为C。漠河位于我国最北端,纬度高,冬季气温低,应为A,故选C。‎ ‎12. 读图结合上题分析,C代表五道梁,属于高原山地气候,由于海拔高,夏季气温低,形成原因为地势高,故选C。‎ ‎【考点定位】气候类型判断 影响气候的成因 ‎【名师点睛】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特点和成因 类型 ‎ 分布规律 ‎ 基本特征 ‎ 主要成因 ‎ 热带雨林气候 ‎ 赤道两侧低气压控制地区 ‎ 终年高温多雨,没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 终年受赤道低压控制,多对流雨 ‎ 热带草原气候 ‎ 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的信风带内 ‎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干、湿季(降水在1000毫米左右) ‎ 信风带和赤道的气压带交替控制 ‎ 热带季风气候 ‎ 东北信风带内大陆的南部和东南部 ‎ 终年高温,有明显的雨、旱季(降水在2000毫米左右) ‎ 海陆热力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 热带沙漠 ‎ 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岸及大陆内部 ‎ 终年炎热干燥 ‎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信风带控制 ‎ 亚热带季风和季风性湿润气候 ‎ 南北纬30°—40°大陆东岸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 海陆热力差异 ‎ 地中海气候 ‎ 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 ‎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 ‎ 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 ‎ 温带海洋性气候 ‎ 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 ‎ 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 ‎ 终年受西风带控制 ‎ 温带大陆性气候 ‎ 温带大陆内部 ‎ 冬冷夏热,年较差大,降水稀少且集中于夏季 ‎ 远离海洋,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 温带季风气候 ‎ 亚洲东北部 ‎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 海陆热力差异 ‎ 极地气候 ‎ 南北两极地区 ‎ 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 纬度高,接受太阳光热少 ‎ 读“我国东部锋面雨带正常年份位置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各题。‎ ‎13. 关于锋面雨带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 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逐渐增加 B. 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长 C. 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南风,南侧盛行偏北风 D. 雨带北移南撤的速度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 ‎14. 关于锋面雨带位置与我国区域自然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有 ( )‎ A. 雨带位于a时,珠江地区干旱缺水 B. 雨带位于d时,黄河流域进入汛期 C. 雨带位于f时,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D. 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干旱少雨 ‎【答案】13. D 14. C ‎【解析】‎ ‎13. 锋面雨带的年内推移使北方地区降水量先逐渐增加,再减少,A错。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汛期较短,B错。雨带的北侧盛行偏北风,南侧盛行偏南风,C错。雨带北移南撤的速度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D对。‎ ‎14. 结合图中纬度分析,锋面雨带位于a时,南部沿海进入雨季,珠江地区降水较多,A错误。雨带位于d时,长江流域进入汛期,B错误。雨带位于f时,北方地区进入雨季,北半球是夏季,东南沿海台风活跃,C正确。雨带位于g时,长江流域降水多,D错误。‎ 点睛:雨带北移南撤的速度由夏季风的强弱决定,雨带快速通过的地区降水时间短,汛期较短。根据我国各地的大致纬度,判断雨带影响的区域。北方地区进入雨季,北半球是夏季,东南沿海台风活跃。‎ ‎“中国龙”——黄河哺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但其身体上也存在许多“病症”。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 黄河各河段“病症”的成因及对症的“药方”组合正确的是( )‎ A. “大量脱发”—气候寒冷干旱—加高、加固堤坝 B. “腹泻”—地表植被遭到破坏—退耕还林、还草 C. “脚肿”—黄土结构疏松,地表崎岖—在下游修筑梯田 D. “动脉阻塞”—过度放牧与垦殖—建立自然保护区 ‎16. 黄河上游进行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是( )‎ A. 地处我国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 B. 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 C. 地势平坦,水量大,水流平缓 D. 地处北方地区,气温高,蒸发旺盛 ‎【答案】15. B 16. A ‎【解析】试题解析:‎ ‎..................‎ ‎16. 黄河上游流经我国第一级阶梯和第二级阶梯交界处,河流落差大,且河流径流量较大,水能资源丰富,适于梯级开发。A正确。‎ ‎【考点定位】流域的综合开发 读“某区域图”,回答下列各题。‎ ‎17. 图示区域众多季节性河流的季节性断流的主要原因是( )‎ A. 人类过度用水 B. 气温季节变化 C. 上游修建大坝 D. 冰雪消退 ‎18. N湖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近年来湖泊有减小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 A. 气候恶化,年降水量减少 B. 湖边城镇建设 C. 引水灌溉,蒸发量增加 D. 围湖造田 ‎【答案】17. B 18. C ‎【解析】本题考查河流的水文特征。根据题目所给信息,该地为塔里木盆地,属于非季风区,河流主要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冰雪融水主要受气温影响,近年来湖泊面积减少的趋势主要是人为原因,特别是引水灌溉。‎ ‎17. 由材料可知,该地位于塔里木盆地,河流的补给方式为高山冰川融水补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量大,形成夏汛,冬季气温低,冰雪几乎不融化,河流出现断流,所以季节性的断流的原因是气温的季节变化造成的。B对,ACD错。故选B。‎ ‎18. N湖泊为塔里木盆地的内陆湖,补给来源为高山冰川融水,湖泊的水量受气温影响大,受降水量的影响小,A错;内陆湖泊面积不断缩小与本地区气候干旱,蒸发量大以及沿河发展农业,大量引水灌溉有关,C对;城镇建设和围湖造田不是主要原因,BD错。故选C。 ‎ 我国盐业资源丰富多样,主要有湖盐、海盐、矿井盐等,储量很大。我国四川有一口火井,井的水居然是冷的,绝对没有火气,不过用剥开的长毛竹,去除竹节,用漆布把竹管的缝包好,一头插入井底,另一头的上面弯曲连接,把口紧对锅底,在锅里倒入盐水,只见火光熊熊,水立即就烧开了。打开毛竹查看它,竹管内绝没有半点烧焦的样子。结合我国盐场分布图,回答下列各题。‎ ‎19. 我国湖盐产区集中在西北的主要原因是(  )‎ A. 冰川众多,地下水资源丰富 B. 湖泊众多,各湖泊蓄水量大 C. 气候干燥,下垫面蒸发量大 D. 沙漠广布,土壤盐分含量高 ‎20. 四川火井盐场使用的主要能源是(  )‎ A. 天然气 B. 沼气 C. 地热能 D. 可燃冰 ‎【答案】19. C 20. A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资源分布状况和晒盐的条件。学生要掌握我国自然资源的分布特点,熟悉地区的自然环境的差异。‎ ‎20. 四川天然气资源丰富,四川火井盐场使用的主要能源是天然气,沼气和地热能较少,可燃冰一般在海洋,A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21.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填出图中地理事物名称A.___山脉B.____山脉C.黄河支流:_____河 D.煤矿产地:_____。‎ ‎(2)图中的长城是_____高原和______高原的界线,它大致与____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3)B山脉以北为________平原,以南为________谷地。‎ ‎(4)C河流为黄河重要的支流,简述其水文特征。‎ ‎【答案】(1)太行山 秦岭 汾河 大同 (2)黄土高原 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 400MM (3)渭河平原 汉水谷地 (4)流量较小; 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汛期出现在夏季;含沙量大;有冰期。‎ ‎【解析】(1)读图,根据山脉走向,河流形状判断,图中地理事物名称A是太行山脉,B是秦岭山脉,C是黄河支流汾河,D是煤矿产地大同。‎ ‎(2)图中的长城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界线,它大致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相吻合。‎ ‎(3)B山脉是秦岭,以北为渭河平原,以南为汉水谷地。‎ ‎(4)C河流为黄河重要的支流,位于半湿润区,水文特征是流域内降水较少,流量较小。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水位季节变化明显,汛期出现在夏季。河流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2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降水的总体特征是什么?形成该特征的原因是什么?‎ ‎(2)分析图中200mm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的原因。‎ ‎(3)该图中的山脉名称是  ,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  (写出两条)‎ ‎(4)该图东南部是   高原,该地区突出的地理环境问题是  ,简述产生该问题的原因 。‎ ‎【答案】(1)自东南向西北减少,自东南向西北离海洋越来越远,受到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弱 (2)位于贺兰山,受地形影响多地形雨。降水比东西两侧多,故凸向降水少的北部 (3)贺兰山 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或2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或干旱与半干旱分界线 (4)黄土高原 水土流失严重 成因:黄土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易被侵蚀;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 ‎【解析】整体分析:自东南向西北离海洋越来越远,受到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弱,降水越来越少。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干旱与半干旱分界线等。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主要从土质、降水、植被、坡度、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 ‎(1)根据等降水量线数值,图中降水的总体特征是自东南向西北减少。原因是自东南向西北离海洋越来越远,受到夏季风影响越来越弱,到达的水汽越来越少。‎ ‎(2)图中200mm等降水量线向北凸出区域,位于贺兰山区域,受地形影响多地形雨。降水量比东西两侧多,故凸向降水少的北部。 ‎ ‎(3)该图中的山脉名称是贺兰山,是我国重要的地理分界线,如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200mm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干旱与半干旱分界线等。 ‎ ‎(4)该图东南部是黄土高原,该地区突出的地理环境问题是水土流失严重。成因主要从土质、降水、植被、坡度、人类活动等方面分析。黄土高原土层垂直节理发育、土质疏松,易被侵蚀。位于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地形坡度大,水流速度快,侵蚀力强。人类活动导致植被破坏严重,保持水土能力差。‎ ‎23. 南水北调第三次建委会确定的工程建设目标是:东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通水;中线一期工程建设目标为2013年主体工程完工,2014年汛后通水。读“南水北调输水路线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 地区的用水紧张的状况。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 段。‎ ‎(2)三个方案中,水质最好的是 线工程。‎ ‎(3)北京人喝的长江水来自 线路调水工程,该线路自南向北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 、 、河北省、北京市。‎ ‎(4)近年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未再发生,这主要是因为:( )‎ A.下游地区降水补给充足 B.跨流域调水,紧急补充 C.上游地区大力节水 D.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调度管理 ‎(5)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除跨流域调水外,你认为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华北地区,C段 (2)西线方案 (3)中线方案,湖北,河南 (4)D (5) 缓解用水的紧张状况,节水措施包括: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发展喷灌、滴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适当调整水价,提高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言之合理即可给分)‎ ‎【解析】(1)东线方案主要缓解我国水资源最短缺的华北地区的用水紧张的状况。图中A、B、C各段水道中能够自流输水的是C段,黄河以北河段。‎ ‎(2)三个方案中,水质最好的是西线工程,人类活动少,污染少。‎ ‎(3)北京人喝的长江水来自中线方案线路调水工程,该线路自南向北依次经过的省级行政区是湖北、河南、河北省、北京市。‎ ‎(4)近年黄河下游断流现象未再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加强全流域水资源利用的综合调度管理,D对。下游地区降水没有明显变化,A错。跨流域调水,没有补充黄河水,B错。上游地区大力节水,不能使下游水量增加,C错。‎ ‎(5)解决华北地区缺水问题,缓解用水的紧张状况,除跨流域调水外,节水措施主要从技术、产业结构、意识方面分析。提高水资源利用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农业,发展喷灌、滴灌技术,种植耐旱作物。适当调整水价,提高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