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6 发布 |
- 37.5 KB |
- 1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贵州省思南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贵州省思南中学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级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分) 1.据载,周文王在周地举行过祈请商远祖先王成汤、太甲等册命周方伯为天下共主的典礼,武王灭商后,继续保留这项礼仪。周王的这一做法 ( ) A.意在强调周政权的正统性 B.使商朝文化得到了传承光大 C.使中国古代政权一脉相承 D.表明商先王认可周共主地位 2.有史学家认为,从秦汉起,官僚体制就是中国制度的核心问题,而这个核心问题又可以分成两个大的子问题,一是官僚的选拔问题,二是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汉武帝时期为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 ) A. 废分封,置郡县 B. 建立中外朝制度 C. 确立三省六部制 D. 实行科举制 3.甲午中日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辄驳诘,临事而问兵舰,兵舰果可持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在李鸿章看来,甲午战争失败的原因在于 ( ) A. 军费不足、政府腐败和朝廷猜忌 B. 军费不足、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 C. 同僚倾轧、朝廷猜忌和慈禧太后无主见 D. 同僚倾轧、武器落后和军费不足 4.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 ( ) A. 促进了国共两党进一步合作 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 C. 实现了孙中山的革命目标 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 5.《民法大全》中规定: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这反映出的法制精神是 ( ) A.自由民主 B.公正平等 C.责任自负 D.法律至上 6.公元前3世纪,古罗马开始出现私人法律学校。到公元2世纪末,法律学校在帝国范围内已普遍存在。这些法律学校主要培养贵族子弟,以使其在行政和法律职业方面谋取职位。这一状况反映出,罗马法 ( ) A. 已形成完备的法律体系 B. 不过是维护奴隶制度的工具 C. 具有深厚的阶级色彩 D. 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 7.西方学者发现,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已多次出现文化发展的小高潮。他们称之为“小文艺复兴”,其中包括“诺森伯里亚文艺复兴”“卡洛林文艺复兴”“拜占庭文艺复兴”“十二世纪文艺复兴”等。这可以用来说明 ( ) A. 历史概念的多样性 B. 历史进程的跨越性 C. 历史解释的随意性 D. 历史发展的延续性 8.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宣称:“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它们被造物主赋予他们固有的、不可转让的权利,其中有生命、自由以及追求幸福的权利……”,这一政治诉求提出的背景是 ( ) 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B.北部几个殖民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 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丁统一市场 D. 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 9. 威廉二世的外交大臣比洛说:“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如果英国人谈大不列颠,法国人谈新法兰西,俄国人侵占亚洲,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这段话表明 ( ) A. 德国成为容克贵族的国家 B. 德国为了摆脱危机奉行对外扩张政策 C.德国为了利益而要在世界上争霸 D. 德国法西斯要重新瓜分世界领土 10.以下对雅典和古罗马民主政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为解决平民与贵族的矛盾而实行的 B. 梭伦改革将国家引向民主的轨道 C. 雅典和罗马人人都可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 D. 罗马法的核心内容之一是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11.1983年6月邓小平指出,台湾问题的核心是祖国统一,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也是第三次国共合作的基础;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自治不能损害统一的国家利益,统一后的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拥有包括立法和党政军系统在内的高度自治权。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 B. 实现国共合作是解决台湾问题唯一途径 C. 大陆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D. 统一后的台湾拥有立法和外交自治权力 12.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下列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 A. 自然因素制约农业经济发展 B. 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是自给自足 C. 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 天灾人祸是农民贫困的重要原因 13.从《清明上河图》中看,汴京城十字街口的各种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在招牌商标广告中,许多商家把“仁”“义”“德”“信”等作为字号,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据此可知 ( ) ①市坊制度开始瓦解②商标的命名深受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③工商业者重视商业信用的宣传④政府放松了对商业的监管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③ 14. 图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示意图,其中G段发展趋势的原因是( ) ①日本侵华的洗劫和破坏②美国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③官僚资本的残酷压榨 ④国民政府大举内债、滥发纸币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15.1929—1933经济大危机爆发后,大量美国人生活困苦,如何解决大量的失业人员的生活问题就成为霍普金斯(美国广告史上著名的广告文案撰稿人)思考的头等大事。但他认为“只给救济,不给活干,会使人们丧失自尊心”。罗斯福新政的下列措施中与霍普金斯的理念一致的是: ( ) A. 发放救济金 B. 禁止兑换和出口黄金 C. 通过《社会保险法》 D. 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 16.谚语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吧!” 是古代雅典一次改革后流行的谚语。与此谚语流行密切相关的改革措施是 ( )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向全体公民开放官职 17.“它能远距离传输,还能选择利用水力、燃料等多种资源生产,成本低廉。同时,它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可以传输能量,而且还在于它可以传递信息。从它开始踏上近代技术舞台的时候起,就同时显示了它为社会充当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职能。”材料反映的科技成就 ( ) A.率先应用于新兴棉纺织业 B.使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C.促进了互联网技术的发展 D.推动电力工业的建立发展 18.美国GDP总量大致相当于日本、德国、英国、法国、印度、意大利、巴西和加拿大八个国家GDP总量之和。对其最准确的理解是: ( ) A. 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开始逐渐动摇 B. 世界呈现出“一超多强”的格局 C. 全球化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 D. 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加剧 1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 ( ) A. 主张国家至上 B. 批判封建伦理 C. 反对西方民主 D. 传播马克思主义 2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 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 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 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 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 21.面对“礼崩乐坏”的社会现实,孔子提出“仁”和“克己复礼为仁”等思想;孟子认为道德修养是圣人才德的重要组成部分;荀子提出君子“至德”的实现是遵循道德的结果。据此可知,他们都强调 ( ) A. 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 B. 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前提 C. 只有道德自律才能建立和谐社会 D. 诸侯国君是社会道德自律的楷模 22.有学者认为,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 芽,比如,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化(实验技艺方法)禅宗的概念澄清化(理论思维顿悟)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全息结构模型),以及一些技术发明的原型等。这一观点 ( ) A. 背离了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 B.准确评价了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 C. 有益于拓展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 D.夸大了先秦诸子百家思想的作用 23.孟子认为“人皆可以为尧舜”,荀子也承认“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两者的共通之处是 ( ) A. 主张克己复礼 B. 通过教化使人从善 C. 批判无道君主 D. 认为“人性本善” 24.风水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下列主张与这一核心思想吻合的是 ( ) A. 道法自然,逍遥自得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民贵君轻,仁政治民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25.他们大幅提升伦理精神,认为伦理问题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关键,上古“三代”之治完美地展现了这种伦理的底色,只有回归“三代”之治,全面恢复“古制”才能建立起理想社会的架构。这旨在说明 ( ) A. 理学家的政治理想脱离现实 B. 儒学家重视久远的历史传统 C. “三代”之治是理想的古代政治蓝本 D. 伦理问题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关键 26.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法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率由2.6%下降到1.3%,物价上涨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总统后,推行包括国有化在内的一系列措施,其结果 ( ) A. 加剧了经济恶化 B. 实现了物价下降 C. 推动了通货紧缩 D. 放弃了经济自由 27.1912年,梁启超说:“夫谓共和不能行于中国,则完全之君主立宪,其与共和相去一间耳。其基础同托于国民,其运用同系乎政党,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材料主要表明梁启超 ( ) A.仍然坚持变法维新,反对革命B.认为先实行君主立宪,然后才能实现民主共和 C. 认为民主共和体制在中国行不通 D. 从主张君主立宪到认可共和革命 28.有学者认为,区域性合作组织形式有三种模式,其特点见下表 模式 特点 模式1 关税、货币、市场、司法统一 模式2 自由贸易、共同关税、共同市场 模式3 共同兴趣、自觉自愿、道义责任、会员制、没有法律义务 下列组织归属于模式1的是 ( ) A. 亚太经合组织 B. 北美自由贸易区 C. 欧洲联盟 D. 东南亚国家联盟 29.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一书中表达了这样的观点:“鸦片战争的发生意味着中国拒绝在外交平等和对等贸易的基础上参加国际大家庭,结果导致英国使用武力。”费正清的上述观点 ( ) A. 揭示了鸦片战争的根源 B. 抹杀了鸦片战争的实质 C. 肯定了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 D. 从全球化的角度正确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原因 30.风水学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思想是“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下列主张与这一核心思想吻合的是 ( ) A. 道法自然,逍遥自得 B.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C. 民贵君轻,仁政治民 D. 不期修古,不法常可 二、材料题:(本题3小题,31题16分,其余两题12分,共40分) 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公元前1世纪建立,到公元4世纪末分裂,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什么是罗马民族呢,那就是罗马人和意大利人,他们在语言、经济和文化上关系密切,也是共同打下帝国天下的核心力量。据一种比较适中的估计,整个帝国人口约5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但整个帝国的罗马化程度很浅,罗马人使用的拉丁语,在帝国东部只在政府机关和城市中通行,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 ——摘编自刘家和、王敦书《世界史》(古代史编上卷) 材料二 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通过察举制度的实施,构建起研习儒经、崇尚教化、执行统一政策的士大夫官僚队伍。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900多万人,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他们虽方言有异,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经历两汉四个多世纪的统治,统一的观念深入人心,“书同文、车同轨、人同伦”,在先秦以来华夏融合的基础上,汉朝境内的人们逐渐被称为“汉人”。 ——据《汉书》《后汉书》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罗马帝国与汉朝在国家治理上的异同。(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6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晚清民国时期外国传入中国的新词汇(节选) “蒸汽机”“法学”“电线”“报纸”“议院”“自由”“公司”“轮船”“天文学”“文明”“代数”“火车”“警察署”“民主”“科学”“电灯”“邮政局”“电话”“商务局”“人权”“公园”“师范”“立宪”“专科”“卫生局”“进化论”“股票”“银行”“军舰”“议员”“化学”“总统”“铁路”“生产”“政治学”“革命”“进步”“图书馆”“经济学”“民族”“冲突”“新闻馆”“电报”“实验室”“物理学”“哲学”“出版社”“社会”“共和制”“工厂”“组织”“主义” 请从以上词汇表中提取一组(至少3个)概括出一个主题,并围绕该主题建立中外历史关联。(要求“列出提取的词汇,明确主题,结合史实,中外关联)(1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春秋》之义,内诸夏而外夷狄……夫关中土沃物丰……帝王之都每以为居,未闻戎狄宜在此土也。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戎狄志态,不与华同……戎晋不杂,并得其所,上合往古既叙之义,下为盛世永久之规。纵有猾夏之心,风尘之警,则绝远中国,隔阂山河,虽为寇暴,所害不广。 ——(西晋)江统《徙戎论》 材料二 自晋宋以来,视洛阳为荒土,此中谓长江以北,尽是夷狄。昨至洛阳,始知衣冠士族,并在中原,礼仪富盛,人物殷阜。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材料三 北朝的强盛来自体制的力量……交替的“胡化”和“汉化”……扭转了魏晋以来的帝国颓势,并构成了走出门阀士族政治、通向重振的隋唐大帝国的历史出口。 ——吴宗国主编《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关于民族问题的主张,概括其理由。 (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进步作用。谈谈你对当时民族关系的认识。 参考答案: 1.【分析】本题考查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从夏朝开始,实行王位世袭制,形成了“家天下”政治局面。 【解答】A.周文王与武王时,举行祈请商远祖先王册命周方伯为天下共主的典礼,意在强调周与商一样具有正统性,A项正确;B.材料没有涉及周对商文化的传承,排除B项;C.周灭商,取而代之,这是政权更替,不是一脉相承,排除C项;D.周王通过祈请方式使商先王认可周共主地位的合法性,并不代表商先王对周共主地位的认可,排除D项。故选:A。 2.【答案】B【解析】【详解】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外朝制度,来降低丞相的权力,来实现“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B项正确;废分封,置郡县是秦朝的地方制度,A错误;隋唐时期统治者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的重要举措是确立三省六部制,C错误。实行科举制是为了解决官僚的选拔问题,而不是为了解决“官僚体系内部的权力制衡”问题,排除D。 3.【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的大意是说:“总理户部那里,平时我去领军费他们就反驳诘问,一到有战事了才过问军舰,军舰还能维持吗?政府怀疑我飞扬跋扈,台鉴检举我贪婪,我如果再敢要钱,今天还有我李鸿章吗?”,显然这里李鸿章分析到甲午战争是所以失败是军费不足以及朝廷猜忌和同僚倾轧,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分析到政府的腐败,A错误;李鸿章显然不可能当面责怪慈禧无主见,C项错误;武器落后不符合历史事实,当时北洋水师的军舰号称亚洲第一,D错误。 4.【答案】D【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从题干中“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革命的火焰”是1924——1927年间的国民革命运动,它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故D项正确;国共合作的实现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兴起,在国民革命蓬勃发展之际,国民党右派叛变了革命,国共合作破裂,故A项错误;革命的果实落入国民党反动派之手,当时的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BC项错误。 5.【解答】根据材料可知,《民法大全》规定父亲罪责由自己承担,不能由儿子承担,这符合责任自负原则,故C项正确。材料与自由民主无关,故A项错误。公正原则,是指要平等对待,裁判的结果不偏不倚、不轻不重、合理,材料没有体现,故B项错误。 法律至上,就是法治国家里,法律是第一位的,任何人都要遵守法律,违反法律的要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材料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故选:C。 6.【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法律学校在帝国范围内已普遍存在”来看,说明当时罗马法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领域,人们需要学习罗马法,许多职业需要罗马法。故答案为D项。材料没有反映罗马法已形成完备的体系,排除A项;材料没有反映罗马法对奴隶主统治的作用,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罗马法的阶级色彩,排除C项。 7. 【答案】D【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欧洲文艺复兴以前已多次出现文化发展的小高潮”来看,说明后来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之前“小文艺复兴”发展的结果,且“文艺复兴”本身表明这些活动属于文化的延续和传承。因此材料中的现象可以用来说明历史发展的延续性,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说明历史概念的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中的现象没有涉及历史进程的跨越性,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历史现象,没有涉及对历史的解释,排除C项。 8.【答案】D【解析】北美独立战争主要涉及英属殖民地,故排除A。 B项“经济迅速发展”不合史实,排除B。 C项“统一”说法错误,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时间的推移,英语逐渐成为共同语言,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1776年美国《独立宣言》正是在此背景下颁布的,故D正确。 故选:D。 9..【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当其他国家分割世界时……我们不会消极地躲在一旁”、“那么我们也要求建立大德意志”可知C正确。A不合题干主旨,排除。题干没有体现“危机”的相关信息,排除B。德国法西斯在20世纪30年代出现,排除D。 故选:C。 10. 【答案】C【解析】【详解】在雅典和古罗马,民主政治是有一定阶级性的,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雅典的梭伦改革以及罗马的《十二铜表法》的颁布都是为解决平民与贵族的矛盾而实行的,A正确,不符合题意;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础,B正确,不符合题意;罗马法的核心内容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以及承认财产神圣不可侵犯,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11.【答案】A【解析】【详解】由材料“一个中国前提下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并存”,可见两岸合作的前提是承认一个中国的原则,故选A;由“和平统一是海峡两岸执政党的共同语言”可见两岸执政党的合作而不限于国共两党,排除B;大陆主张和平解决台湾问题,但绝不承诺不以武力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排除C;外交权只有主权国家才有,台湾回归后,将作为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可以有立法权,但不具有独立的主权,排除D。 12.【答案】B【解析】【详解】“尚复被水旱之灾”说明农业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主要说明小农经济的脆弱性,不能说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特征,C项正确,故B项错误,符合题意;材料中说明自然灾害和税收是导致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故D项正确。 13. 【答案】D【解析】【详解】“仁”“义”“德”“信”体现出商标受到儒家思想影响,故② 正确;“店铺都有明显的招牌商标”“刻写于牌额之上,公之于众”说明商家注重商业信用的宣传,③正确;材料不能说明市坊制度开始瓦解,①错误;材料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政策,④错误,选择D项正确。 14.【答案】D【解析】【详解】数轴中G段是1964-1949,应该是解放战争时期,此时民族工业发展呈现萎缩趋势,主要是美国与中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导致美国商品倾销中国,国民政府四大家族官僚资本压榨以及国民党政府为大举内债,溢发纸币,②③④正确;①是F阶段的原因,排除,选择D项正确。 15. 【答案】D【解析】【详解】“只给救济,不给活干,会使人们丧失自尊心”的意思是救济不能单纯物质和金钱救济,应该实行以工代赈,以便促进社会消费,缓解社会社会失业,罗斯福新政修建田纳西水利工程是以工代赈精神体现,故D项正确。A属于直接救济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属于金融措施,不符合题意。《社会保险法》属于社会救助措施,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 16.【解答】依据材料“把部落和氏族束之高阁吧”可知,反映的是进一步打击旧贵族利益,结合所学可知,这是克里斯提尼改革中规定以地域划分选区措施的影响,AB两项是梭伦改革措施,排除。C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措施,正确。D项是伯里克利改革措施,排除。故选:C。 17. 【解答】依据材料“从它开始踏上近代技术舞台的时候起,就同时显示了它为社会充当动脉和神经的双重职能”可以看出该科技成就是将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特点,AB两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排除。C项是第三次科技革命时期,排除。 D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正确。故选:D。 18. 【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说明美国依然是世界经济霸主,经济格局决定政治格局,说明当今世界格局是“一超多强”局面,故B项正确;美国依然是世界第一经济强国,并没有开始动摇,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论述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故C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部分国家GDP收入,并不能说明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发展信息,故D项错误。 19.【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陈独秀认为封建社会的儒家伦理道德压制中国人的人格发展,进而不利于国家巩固,因此材料批判的是儒家伦理道德,B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不能体现国家至上的说法,A选项排除。陈独秀肯定西方的民主、科学,C选项说法错误。材料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无关,D选项排除。 20.【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封建”或“半封建社会”的术语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D选项符合题意。A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材料未涉及官僚资本在中国的膨胀问题,B选项排除。“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 并不能代表所有的民众,C选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 21.【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孟子、荀子共同强调了社会个体应该重建自我控制行为的能力,促进自身道德的觉悟和完善,这样才能挽救“礼崩乐坏”的社会,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道德自律理应是个体的自觉追求,而不是独立平等是个体道德自律的前提,排除B。C项中“只有”的说法过于绝对,道德自律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方式之一,排除。材料并非只是针对诸侯国君而言,而是针对社会各成员提出的要求,排除D。 22.【答案】C【解析】“儒家的社会伦理化、墨家的实践经验……道家的系统逻辑模式”符合先秦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的特点,故A错误;诸子百家的历史价值不仅仅限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历史因素,还具有其它方面的巨大历史价值,故B错误;“西方近代科学发展所需的一些因素在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已经萌芽”这一观点拓展了人们认知传统文化的视野,故C正确;先秦诸子百家思想中确实具有一定的科学发展的因素,故D错误。故选C。 23.【答案】B【解析】【详解】孟子坚持“人性善”说,荀子坚持“人性恶”说,但是世间皆有善恶之人,引导人们弃恶从善成为圣贤的方法就是教化,故B项正确;克己复礼是孔子提出的,故A项错误;批判无道君主与“人皆可以为尧舜”“涂之人(普通人)可以为禹”,即强调人(或者人民)向善的转变的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是指人天生具有道德意识,不符合荀子,故D项错误。 24.【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人合一强调的是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这和老子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相通的,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属于孔子对仁的解释之一,排除。C选项是孟子的主张,排除。D选项属于法家思想,强调的是变革,排除。 25.【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他们大幅提升伦理精神,认为伦理问题是解决政治问题的关键所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判断,“他们”为理学家,而他们特别强调恢复“三代”古制,说明他们的政治理想过于理想化,脱离社会现实,故选A。理学家不能代表儒学家全体,排除B;“三代”政治与封建社会并非完全相融,排除C;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综上所述本题选A。 26.【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战结束后,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在一定时期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恢复与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西方国家对经济的过度干预,导致出现滞胀的现象。这一时期密特朗进一步实行国有化措施,必然会恶化经济形势,A选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物价上涨,BC选项排除。放弃经济自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选项排除。 27.【答案】D【解析】【详解】“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表明民国初年梁启超的思想由主张君主立宪到民主共和,故D项正确;材料主旨强调梁启超的思想已经发生转变,因此他并不是仍然坚持变法,故A项错误;梁启超并不主张先君主立宪再民主共和,并不是强调君主立宪是前提,故排除B项;“若我国民而终不能行共和政治也,则亦终不能行君主立宪政治”说明梁启超并不认为民主共和行不通,故排除C项。 28.【答案】C【解析】【详解】模式1的特点是政治、经济一体化,世界经济、政治一体化组织最高的是欧盟;故选C。模式3强调自愿的原则,没有法律义务,符合亚太经合组织,故A项错误。模式2中只是进行贸易方面的合作,符合北美自由贸易区,故B项错误。东南亚国家联盟合作程度远远不如前三个组织合作程度高,故D项错误。 29.【答案】B【解析】【详解】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源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故A错误。英国发动战争是为了满足资本主义发展对原料和市场的需求,侵略中国是必然的,费正清的观点只是英国发动战争的借口,抹杀了战争的实质,故B正确。 中国抗击英国侵略的正义性在材料中无从体现,故C错误。材料虽然体现了全球史观的角度,但鸦片战争对中国而言毕竟是侵略战争,《南京条约》也属于不平等条约,不能说是正确分析,故D项错误。 30.【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天人合一强调的是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这和老子说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是相通的,A选项符合题意。B选项属于孔子对仁的解释之一,排除。C选项是孟子的主张,排除。D选项属于法家思想,强调的是变革,排除。 31.【答案】(1)同:建立了疆域广阔、人口众多的国家;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汉朝郡县严格执行统一的制度法令,罗马帝国行省权力较大;汉朝实现了文字统一,罗马帝国未能实现语言文字的统一;汉朝强调教育、教化和伦理规范的作用,罗马帝国重视法律的作用;汉朝制度上对各地区民众同等对待,罗马帝国境内民族区别对待较明显。 (2)确立了中国的基本疆域;强化了民族认同;形成了追求统一的价值观;创立了中国古代治国理政的基本模式。 【解析】【详解】(1)同:根据材料“罗马帝国地跨欧、亚、非三大洲……整个帝国人口约5 400万,意大利约有人口600万”、“汉朝盛时“编户齐民”有5 900多万人”可以得出“ 疆域辽阔和人口众多”;根据材料“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全国百余郡,实施统一制度、法令”可以得出“都制定了统一的法律”;根据材料“设置行省管理意大利半岛之外的地区”、“汉武帝强化中央集权,至东汉末,全国百余郡”可以得出“都建立起行政管理制度”。 异:根据材料“实施统一制度、法令”、“行省拥有不同程度的自治权”可以得出“汉朝实行统一的制度和法令,罗马行省的权力较大”;根据材料“广大农村则仍是各自语言的世界”、“却使用着统一的不因语言差异而改变的文字”可以得出“罗马为实现文字的统一,汉朝实现了文字的统一”;根据材料“不断成熟的罗马法通行于帝国全境”、“儒家倡导的忠义孝悌等伦理,成为民众日常行为的规范”可以得出“罗马注重法律统治,汉朝注重儒家的伦理道德”;根据材料“罗马民族在政治上处于主导地位,意大利以外的人(希腊人除外)被称为“蛮族”。”、“汉朝境内的百姓,不复以“燕人”“齐人”“秦人”相区别,而是“某郡某县”人”可以得出“罗马对境内民族区别对待,汉朝对待百姓的态度是一种平等的态度。” (2)意义:结合上述分析及所学知识可知,汉朝国家治理对中国历史的意义需要从奠定中国疆域、民族认同、统一的价值观及治国理念等方面进行分析。 32.【答案】示例:蒸汽机、火车、铁路——西学东渐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18世纪后半期,英国引领了第一次工业革命,1785年瓦特改进了蒸汽机;史蒂芬孙1815发明了火车机车,1825年火车运行,从此铁路交通飞速发展,大大推动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为了开拓更广阔的海外市场,英国发动了两次次鸦片战争,中国被迫卷入世界市场,同时西方先进的生产交通方式传入中国,19世纪60、70年代以曾国潘为首的洋务派在西学东渐思想的浪潮下掀起了洋务运动,洋务派引进机器,创办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修建铁路,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大大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促进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进程。 综上所述,西学东渐推动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解析】【详解】从材料中的“蒸汽机”“火车”“铁路”等词汇可以概括得出“西学东渐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的主题,从材料中的“议院”“总统”“共和制”等词汇可以概括得出“西学东渐推动中国政治近代化进程”的主题,从材料中的“自由”“民主”“科学”“主义”等词汇可以概括得出“西学东渐推动中国思想文化近代化进程”,还可以根据“代数”“师范”“化学”“图书馆”等词汇分析得出“西学东渐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进程”的主题。然后从中确定一个主题,如“西学东渐推动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联系所学,从英国工业革命、外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传入中国、洋务运动的开展等方面来论证说明。解答本题首先要提取词汇明确主题,然后结合史实,从中外关联的角度论述说明。 33.【答案】(1)主张:夷夏有别,少数民族应远离中原。 理由:儒家的传统观念;夷夏风俗习性不同;可以减轻对中原的危害。 (2)作用:促进洛阳的繁盛;推动北方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促进民族融合;奠定隋唐国家统一的基础。 认识:少数民族及其文化给中原文明带来了鲜活的元素;汉族与少数民族之间的交融、互补,丰富了中华文明的内涵;避免民族对立,消除民族隔阂,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保证。 【解析】本题以对民族关系的认识为切入点,考查了孝文帝改革对促进民族融合和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作用。第(1)问,要仔细阅读材料,将其主张分类归纳;第(2)问,要结合材料二、三来分析其作用。对民族关系的认识,要建立在肯定民族融合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积极促进作用的基础之上。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