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6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山东省枣庄市第八中学东校区高二12月月考(2016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 2016.12 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仁”字在《尚书》中开始出现。到了春秋时代,这个字的使用率比较高,其基本意义都是爱人。孔子继承了仁的本意,并将它提升到哲学的高度,作为自己思想体系的核心。对该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 ) A.“仁”的思想出现于上古时期 B.儒学的创立是文化继承与发展的结果 C.孔子之前,中国没有人本思想 D.“仁”的思想被当时社会普遍接受 2.有人在评价诸子百家某一学派时说:“事事那样想得开那样机智和通透,几乎可以通向宇宙笼罩四极,那种极度的出世,也真的有些可怕。我们感觉不到……感情——也许它是更内在的、变形的?”这里评价的学派应是( )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3.中国古代某位思想家解释“王”这个字的写法:王这个字,三横中间一线,就是通天地之人。上面是天,下面是地,中间是万物人民,这一竖把三者接通起来就是王了。这位思想家应该是( ) A.孟子 B.董仲舒 C.李贽 D.王夫之 4.钱穆先生把汉武帝以后的政府称为“士人政府”,他认为:“汉高祖以来是一个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素朴的农民政府,现在转变为代表一般平民社会的、有教育有知识的士人政府,不可谓非当时的又一进步。”促使“农民政府”到“士人政府”转变的关键是 A.独尊儒术 B.郡国并行 C.察举取士 D.士族兴起 5.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 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并将《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 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A. 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 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 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題 6.南宋时期,社会上流行很多通俗教育渎本,如《小学集注》《劝孝文》《劝学文》《谕俗文》等, 以劝导民众遵循长幼有序、男女有别和恪守本分等生活理念。这说明当时 A.理学逐渐普及到社会各层面 B.学校成为理学传播的主渠道 C.社会上存在长幼失序的乱象 D广大民众被迫遵守纲常名教 7.“他们竭力思索、探究前朝悲剧性的结局,将明朝皇帝的失败归咎于他们的专制统治和作为专制统治意识形态支柱的新儒家程朱学派……将这群学者冠名为‘启蒙哲人’ 是完全合理的。”下列思想中符合这一认识的是 A.天行有常 B.为万世开太平 C.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D.天下为主,君为客 8.明末清初思想家唐甄说:“自秦以来,凡为帝王者皆贼也!……杀一人而取匹布斗粟,犹谓之贼,杀天下之人,而尽有其布粟之富,而反不谓之贼呼!”这一思想的最大特点是( ) A.否定程朱理学 B.批判君主专制 C.主张君主立宪 D.强调经世致用 9.法国学者莱昂指出:“智者派的运动,代表着想用类似的方法满足同样需要的各种 努力的总和。这些需要,是这样一个时代和国度的需要;在这个国度中,一切公民对于他这城邦的事务的处理或领导都有一份,并且只要靠言辞来取得个人的优越地位。” 材料表明 A.雅典的公民政治促成了智者学派的产生 B.智者学派激发了雅典人参与政治的热情 C.只有依靠雄辩的言辞才能取得政治地位 D.参与城邦事务是雅典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0.文艺复兴”一词源自意大利语Rinascimento,原意为“再生”。在“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以下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艺复兴实际上就是古希腊哲学的再生 B.文艺复兴继承了古希腊哲学的人文精神 C.文艺复兴吸收了古希腊资产阶级的思想 D.文艺复兴在古希腊哲学直接刺激下兴起 11.马丁•路德指出:“教皇、主教、神甫、修士被杜撰为神圣阶层,王公、贵族、工匠、农民被称为世俗阶层,这纯粹是谎言和虚假的编造……实际上,所有的基督徒都是属灵阶层,除职业外,并无区别。”这句话的实质意义是 A.鼓励个人奋斗 B.反对教会特权 C.破除宗教信仰 D.王权高于教权 12.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 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 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B.科学精神高涨 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D.人文精神增强 13.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 中写道:“卢梭给旧秩序带来的威胁超过启蒙运动时 期其他任何思想家。他的理论被视为具有真正的革命性,是对国王、教会和贵族权力 的直接挑战。法国大革命期间,他的名字被用来为民主制度申辩。”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卢梭提出了 A.防止君主独裁的分权思想 B.抨击等级制度的平等观念 C.捍卫人民主权的民主理论 D.反对贫富分化的经济主张 14.伏尔泰对中国的儒家思想极为推崇,并认为中同是“最文明的国家”,而同时代的思想家孟德斯鸠、卢梭等人则认为中国实行的是“东方专制主义”,对中国持贬斥态度。这反映了启蒙思想家 A.通过学术争论进行思想斗争 B.把儒学作为其思想理论基础 C.为宣扬自己的思想各取所需 D. 视君主立宪为最高政治理想 15.有学者指出,“它看不到未来,常常把希望寄托在空想的世界里,因而与生活脱节,在把未来理想化的同时,有时也导致艺术家走向悲观的道路” 。下列文学作品中,符合这一风格的是 A B C D 16.近现代艺术史上对某一美术流派的风格描述如下:“不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利用下意识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A.《坐在椅子上的女人》B.《日出印象》 C.《最后的晚餐》 D.《圣母像》 17.“他们厌恶资本主义物质文明,反感庸俗丑恶的现实,对工业化充满恐惧和憎恶, 而雄伟瑰丽的大自然和远方竒异的情景,则成为他们寄托自由理想之所在。他们标举 卢梭的‘回归自然,主张,把自然看作一种神秘力量或某种精神境界的象征' 材料 中的“他们”代表以下哪个文艺流派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实主义 D.现代主义 18.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由九十多部小说组成,其内容可归纳为贵族衰亡、资产者发迹和金钱罪恶三大主题,这一巨著被称为“社会觉醒的纪念碑”。这一作品 A.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 B.体现反帝反殖的爱国精神 C.表现西方社会的精神危机 D.注重揭露批判社会的罪恶 19.二战后兴盛于美国的摇滚乐,适应了城市生活的快节奏和喧闹气氛,能表达青年们的失望和彷徨情绪,所以深得青年们喜爱;但是,这一音乐形式却被某些家长、上层人士和传统主义者看成是“魔鬼的欢腾”和“低级下流”。这反映出在当时的美国 A.摇滚乐不能适应社会发展潮流 B.新事物出现引起人们的观念冲突 C.世界大战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 D.商品经济发展导致社会风气堕落 20. “西学东渐是指近代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甲午战争以后,由于中国当时面临着国破家亡的命运,许多有识之士开始更积极全面地向西方学习”。甲午战争后向西方学习的进步思想的主流是 ( ) A.中体西用 B.变法图强 C.民主共和 D.民主与科学 21.在历史上,中国一贯将外国视为“夷”。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夷”的提法方被“洋”或“各国”所取代。“洋务”遂成为“一时之世风”,“一时舆论之所趋向”。这一变化反映了 A.近代中国屡败于列强产生畏惧心理 B.时人对“技不如人”的体认日益加深 C.洋务派开近代中国学习西方之风气. D.西方文明完全取代传统的中华文明 22.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由此可见,谭嗣同这一思想认识的突出特点是 A. 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结合 B. 全盘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C. 用传统文化取代了西方思想 D. 顽固坚守儒家传统思想 23. 19世纪60年代,democracy传入中国,时人便译为“民主”,后有人觉得不妥, 便译作“民政”,(注:“民政”在古代中国是“为民之政”之意,由司空、司徒等部门和官职负责),1903年,梁启超又改译作“民主”。中国人对democracy概念理解的演变说明了 A.对西方认识有一个深化过程 B.外语翻译水平大幅度提高 C.中国古代已有民主共和观念 D.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阶段性 24.学者季羡林认为,我们对西方文化和外国文化,当然要重视“拿来”,就是把外国的好东西“拿来”。这里涉及到三个方面,物的部分、心物结合的部分、心的部分,都要拿。这里“心的部分”是指( ) A.外国先进的科技 B.外国的思想文化 C.外国的政治制度 D.外国的生活方式 25.有学者认为“近代中国人一开始接受西学就呈现出两种不同的主题、目标和需求: 其一是国家的目标,其二是思想文化的目标。前者表现为对富强的迫求,后者表现为对公理的追求;前者的目标是船坚炮利、国强民富,后者的目标是民主、自由和人权”。 下列各项与此论断对应正确的是 A.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 B.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 C.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D.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 26.早期的新文化运动宣扬“德先生”和“赛先生”,把启蒙视为“救国之要道”;俄国十月革命以后,新文化运动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 A.思想启蒙运动已失去社会价值 B.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阶级共识 C.思想运动的发展体现时代要求 D民主科学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 27.章太炎对孙中山的民主革命评价道:“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对此,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做的努力是 A.建立同盟会 B.提出三民主义 C.把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8.毛泽东在论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时指出:“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原子弹)。怎么办呢?可靠的办法就是……增加经济建设的费用。只有经济建设发展得更快了,国防建设才能够有更大的进步。”这段论述出自 A.《新民主主义论》 B.《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C.《论十大关系》 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29. 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療原》一文中提出:“农村斗争的发展,小区域红色政的建立,红军的创造和扩大,減是帮助城市斗争、腿革命雛高涵 主要条件。所以,抛弃城市斗争,是错误的;但是畏惧农民势力的发展也是错误的。” 由此可以推断当时中共党内 A.对革命道路的选择存在着分歧 B.达成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共识 C.普遍赞同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全力纠正博古等人的“左”倾错误 30. 郭沫若鉴于南京附近出土的东晋墓石拓片的书体与兰亭序笔迹迥殊而断定兰亭序不是王羲之所写,而高二适则举出种种可靠事实,认为兰亭序的确出于王羲之手笔。当时毛泽东主席支持打这场官司,认为“笔墨官司,有比无好”。毛主席的意见体现了( ) A.百家争鸣,百花齐放 B.“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C.批判继承与开拓创新 D.“为人民服务” 第II卷(非选择题 共40分) 二、非选择题(2个小题,31题22分,32题18分。共40分) 31.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材料一: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淫乐,视为当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一一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1)材料一反映了黄宗羲怎样的思想主张?(1分)结合时代背景指出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6分)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新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一一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中国数千年来都是君主专制政体,这种政体,不是平等自由的国民所堪受的,要去这一政体,不是专靠民族革命可以成功。”“我们推倒清政府,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革命,从颠覆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革命,……那政治革命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照现在这样的政治说起来,就算汉人为君主,也不能不革命。” 一一孙中山《在东京<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的演说》 (2)材料二、三在手段、目标上有何差异?(4分)分析他们的主张未能实现的主要原因。(2分) 材料四: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以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倘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一一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3)材料四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三个阶段,请指出是哪三个阶段,(3分)并结合史实简要说明。(6分) 32.(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近代欧洲的一个精神特征,就是人经历了怎样的艰苦历程终于作为“人”,而不是作为“上帝”的一部分去认识自己、认识世界。在这一历程中,文艺复兴好像是一个酣睡的人在慢慢苏醒;宗教改革进一步表现在“上帝”问题的一种突破:启蒙运动则是二者的逻辑延伸,是不可避免的“续篇”。这三大运动相继联系、承接起来的“链条”,使“人”一步一步地从“神”的迷信中解放出来,不是一下子和“上帝”一刀两断,而是雀认识客观世界时,愈来愈不受宗教信条的约束,愈来愈把客观世界当作客观存在去认识,从而使人的认识脱离信仰而独立出来。 ——摘编自陈乐民《欧洲文明的历程》 材料二进入16世纪以后,以文艺复兴为标志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取得了两大新 的进展:一是这个运动越过阿尔卑斯山脉,从意大利传播到英国、法国和德意志,形成所谓的“北方的文艺复兴”;二是在德国发生的宗教改革,使这一解放运动由文学艺术领域深入到宗教政治领域.直逼中世纪神权统治的核心。及至启蒙运动时期,在心灵的自由探索方面则更进一步,宗教、政治、哲学、文学,人与社会,精神世界与物质世界,统统成为启蒙学者们探索的领域。 ——摘编自何顺果《世界史:以文明演进为线索》等 材料三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欧洲人文精神是怎样发展的。(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欧洲思想解放历程的特点,(4分)并分析其成因。(4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后两个“笼子”的含义。(4分) 高二文科历史试题答案 2016.12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BCBAD 6、ADBAB 11、BACCA 16、BBDBB 21、BAABD 26、CCCAA 二、非选择题(2个小题,31题22分,32题18分,共40分) 31.答案: (1)思想主张:反对君主专制。(1分) 原因: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政治上,封建制度渐趋衰落;思想上,理学走向极端。(6分) (2)差异:材料二主张改革,(1分)建立君主立宪制;(1分)材料三主张革命,(1分)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1分) 原因: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2分) (3)学术觉悟(1分):林则徐、洋务派“师夷长技”,学习西方科技。(2分) 政治觉悟(1分):维新派、革命派效仿西方政治制度,要求政治变革(或答: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2分) 伦理觉悟(1分):新文化运动促进思想解放和民族觉醒。(2分) 32.(14分) (1)文艺复兴运动宣扬了人文主义;宗教改革运动确立了宗教信仰自由原则;启蒙运动宣扬了民主、科学和理性。(6分) (2)特点:领域逐渐拓广,范围逐渐扩大,程度逐渐加深,继承发展。(4分) 成因: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反封建的需要,自然科学发展。(4分) 说明:考生答案不必拘泥于参考答案的文字表述,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但每题总分不能超过本题满分。 (3)人身上的“笼子”:宗教神权和专制王权 (2分) 统治者的“笼子”:三权分立、 社会契约、人民主权 、君主立宪制 、民主共和制等政治构想。(2分,答出任意二点即可)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