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6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案(五)
统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草原》教案(五) 一、 学情分析: 在教学时,应在注重继续加强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同时, 让学生潜心读书,走进文本,与文中的人物对话, 并通过揣摩、品味语言文字,想象画面,感受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二、设计意图: 《草原》,描绘了辽阔美丽的草原景色和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文章笔意流畅,层次清晰。 本课教学设计着眼于发展学生语文能力,给足学生充分的时间让他们独立钻研文本,潜心读文,想象画面,体会感情,感悟意境,促使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景色美;接着通过学生品词析句,“放声朗读”,让他们自己体会、品味语言,经历从语言到画面再到语言的阅读实践过程。引导学生学会阅读,真正地体会到作者对草原的赞美以及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在师生关系上,把学生主动学习与教师指导有机结合起来。教师充分尊重学生主体性,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关系上,把语言文字训练与学生心灵感悟有机结合起来。重视听、说、读和字、词、句、段、篇的训练,抓住“典型语言”重点品析。引导学生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在组织形式上,把自主研读与合作研读有机结合起来,注意引导学生独立钻研文本,自读、自悟、自得,在学生充分自主研读的基础上引导他们就重点句、关键句进行品读玩味。 三、教学目标: 1、通过自读感悟,感受草原自然风光,受到美的熏陶。 2、有感情地朗读草原美丽景色的段落,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3、读懂课文,感受内蒙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感受草原风光与人情的美好。 难点:品味优美的语言,体会表达方法,感受内蒙大草原美好的风光及风土人情,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五、 教学过程: (一)引 1、孩子们,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名胜举不胜举。今天,老师也想带大家去一个景色迷人的地方。(齐读课题),欣赏《美丽的草原》(课件)。下面,就让我们跟随著名作家老舍先生一起去内蒙古大草原做客,感受那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独特的民族风情吧! 2、师: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出示词语,分小组读。 3、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记叙这次草原之行的?边读边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二)探 1、精读细品,感受草原之美。 (1)课文那个地方着重描写的是草原景色?(第一自然段)请大家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想象草原的美景,把你最喜欢的句子勾画下来。 (2)教师巡视。 (3)交流感受最喜欢的句子。 师:谁愿意把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读给大家听?并说一说喜欢的原因。 预设: A、“这次,我看到了草原……我满心的愉快。” 1、生谈体会。 2、 师:老师有个想法,我们把“清鲜”换成“新鲜”好不好?为什么? 生:因为 “清鲜”比“新鲜”更多一层“干净”的意思,草原的空气和城市的空气不一样,因为没有污染,所以更干净。 师:是呀,老师也曾经去过草原,看到那那蓝天白云,呼吸着那清鲜的空气,我也禁不住唱起了歌来。孩子们,谁能把这种“高歌一曲”的喜悦读出来。(抽学生读) 师:草原的天空是那样明朗,它让视线变得更清晰。还有哪些句子让你感受很深,接着读。 B、生:“在天底下,一碧千里, ……小丘也是绿的。” 师:你能不能给大家说一说,“一碧千里”在你脑海中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吗? 生:草原非常辽阔,放眼望去,草原如同一张巨幅的绿色绒毯,一直铺到天地相接的地方。 师:我们都要像他这样读书,一边读一边想象画面。“茫茫”是什么意思? 生:视线模糊不清。 师:为什么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呢?(学生联系文章第二句回答,交流感悟) C、生:我喜欢这一句:“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轻轻流入云际。” (注意正音:勾勒) 师:老师也很喜欢这一句。对于这句,很多同学理解起来可能有点困难, 请你们再读这句话,提出你不懂的。 生:我不知道“渲染、勾勒、翠色欲流”是什么意思? 师:其实“渲染、勾勒”都是美术用语。班上有学过国画的同学吗?能给同学们解释一下什么是“用绿色渲染”吗? 生:当我画国画时,用颜料在纸上渲染的时候,我发现颜料在宣纸上向周围慢慢扩散、渗透… 师:向周围扩散、渗透、流动。然后再“轻轻流入云际”。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学生轻声自由读,再想象) 生:我想象当中,草原和天空像是融合在一起。 师:多美的草原啊!碧草与蓝天一色。老师也想读一读! (教师范读,) 师:是呀,这哪里是绿色在流动,这分明是生命的泉水在流淌。难怪老舍先生说“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我们读书就要这样去读,不仅要读懂文字表面的意思,还要用心去感悟、用情去体验、用想象去补充,读出文字背后含着的意思。 D、生:我喜欢的句子是:“四面都有小丘……绿毯绣上了白色大花。”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句话话?(提醒:作者把什么比作绿毯?把什么比作白色的大花?)这句话,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师:绿色与白色的搭配,多么清新明丽、自然和谐的图画呀!让我们把这句话积累下来。 师:(出示课件),孩子们看,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草原画卷呀!天空赋予了草原以明丽,小丘勾勒了草原的线条,牛羊更赋予了草原以生命活力,难怪老舍先生说“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置身于此情此景,老舍先生不由得发出这样的感慨-- E、全班齐读句子:“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1)老师:孩子们,如果大牛真的能够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他们可能会回味些什么? A.回味草原明朗的天空、清鲜的空气。 B.回味青草的甜美,生活的无忧无虑。 C.回味眼前的美景,而他们就生活在这样的美景中。 (2)这句话中有一对关联词,谁来用它说一句话? F、如果此时,你就站在老舍先生身边,面对如此辽阔美丽的大草原,你会产生什么样的感受?(愉快、高兴、兴奋、激动……)让我们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再来读这段话。 (学生配乐朗读第一自然段) 2、由景及人,感受草原人美。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其实让我们感动的不仅是草原的美景,还有什么?(这里的人们还非常的热情)现在,就让我们再一次来到草原,感受那里的另一番景象。 (2)请大家读2-5自然段,用笔勾画出这几个自然段中最能表现蒙族人民热情好客的句子,作简单的批注。 教师巡视。 (3)学生交流: A、第二自然段。(学生找句子、读句子)理解重点句子。 师:你们从飞“字中体会到什么? (马的速度很快。生:蒙古人民热情) 师:为什么说”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 (迎接的人很多。) 师:蒙古族同胞穿着节日的盛装,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多么热情呀!老舍先生一个”飞“字,让我们感受到了蒙古族同胞那种扑面而来的热情。 B.第三自然段(学生读句子)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蒙汉两族人民亲如一家) C.第四自然段(学生读句子)从中可以看出主客双方的情谊怎么样? D. 第五自然段。饭后,主客又是怎样联欢的? 太阳已经偏西,他们谁也不肯走。这是一种怎样的感情呀?哪句话最能体现这种感情?学生齐读:(蒙汉情深和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老师:夕阳的余晖洒在一碧千里的草原上,蒙汉人民情深如海,又怎么忍心分别呢? (三)练 师:草原上的美丽风光让我们深深陶醉,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使我们深受感动。请你选择最喜欢的段落来背一背,看谁最先记住。 (四)总结:我们祖国有56个民族,这56个民族兄弟姐妹是亲如一家。民族团结是我们的共同心愿,让我们手拉着手、肩并着肩、好好学习、奋发图强,为中华民族的团结大业贡献力量。 六、板书设计: 草原:美丽风光 人:热情好客 民族大团结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