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5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邓稼先备课资料 新人教版
第一单元 第1课 邓稼先 杨振宁,1922年生于安徽合肥,美籍华裔理论物理学家。与李政道共同发展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共获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发表过约200篇科学论文,代表作有《对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曙光集》等。 本文选自1993年8月21日《人民日报》,有改动。是邓稼先的好友杨振宁为他写的一篇回忆录。1986年7月29日,邓稼先因病逝世,这位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第一线的科学家,结束了他光辉的一生。对于邓稼先的逝世,杨振宁无限悲痛。为了缅怀好友,他以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为背景,以近100年来的民族情结、与邓稼先50年的深厚友情为基调,用饱含感情的语言写了这篇传记。 (一) “两弹”元勋 邓稼先1924年出生在安徽省怀宁县。在北平上了小学和中学,于1945年自昆明西南联大毕业。1948年到1950年赴美国普渡大学读理论物理,获得博士学位后立即乘船回国。1950年10月到中国科学院工作。1958年8月奉命带领几十个大学毕业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的理论。1 这以后的28年间,邓稼先始终站在中国原子武器设计制造和研究的第一线,领导许多学者和技术人员,成功地设计了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把中华民族国防自卫武器引导到了世界先进水平。2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 1967年6月17日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3 这些日子是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上的重要日子,是中华民族完全摆脱任人宰割危机的新生日子!4 1967年以后邓稼先继续他的工作,至死不懈,对国防武器做出了许多新的巨大贡献。 5 1985年8月邓稼先做了切除直肠癌的手术。次年3月又做了第二次手术。在这期间他和于敏联合署名写了一份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核武器发展的建议书。1986年5月邓稼先做了第三次手术,7月29日因全身大出血而逝世。5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6正好准确地描述了他的一生。 邓稼先是中华民族核武器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张爱萍将军称他为“‘两弹’元勋”,他是当之无愧的。7 【解析】1.交代邓稼先在研究原子弹之前的简历和求学生涯。 2.概述邓稼先的工作业绩和奉献精神。 3.原子弹与氢弹的爆炸改变了中华民族遭受屈辱的历史,因此,作者将原子弹和氢弹的爆炸时间介绍得非常清楚,并且分别独立成段,强调了这两件事件的重大历史意义。 4.阐释“两弹”爆炸的重大历史意义。 5.对病情的简单叙述,流露出作者的痛心,惋惜之情。 6.引文画龙点睛地总结了邓稼先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 7.热情地赞颂了邓稼先的杰出成就,高度评价了他对祖国做出的贡献。 【段析】简单介绍邓稼先的生平经历和贡献。肯定他“‘两弹’元勋”的地位,赞扬邓稼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光辉一生。 (二) “我不能走” 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过我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1。 也不知道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2 “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和稳健的判断。3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摄氏度。4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完全避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5 5 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6 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曲。 【解析】1.引用《吊古战场文》,用虚笔描述邓稼先工作环境之恶劣、艰苦,同时也含蓄地将研制“两弹”比作一场鏖战,而科学家工作的地方就是不见硝烟的战场。 2.这句话揣测邓稼先埋葬同事、下属的心情,虽未作答,却不难想象埋葬与自己并肩奋斗的战友时,其心情该是何等惨烈悲壮,令人不忍思量。 3.这句排比句指出邓稼先从事这项伟大的工作所具备的杰出的科学品质,突出了邓稼先的大将风度,充满了赞扬、佩服之情。 4.用风沙呼啸、低气温再次点明环境的恶劣,同时也说明在戈壁滩上搞核武器试验困难重重。 5.举例写出邓稼先在危难面前坚定不移的信念和无私无畏、担当大任的精神。 6.引用歌词来展现邓稼先远大的志向、赤诚热烈的爱国热情和为事业奉献一切的牺牲 精神。 【段析】从工作环境、条件、难度和邓稼先的态度等方面充分展示了邓稼先超凡的才能、坚强的意志、坚定的信念和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精神。 (三) 永恒的骄傲 稼先逝世以后,在我写给他夫人许鹿希的电报与书信中有下面几段话: ——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敬爱的挚友。他的无私的精神与巨大的贡献是你的也是我的永恒的骄傲。1 ——稼先去世的消息使我想起了他和我半个世纪的友情,我知道我将永远珍惜这些记忆。希望你在此沉痛的日子里多从长远的历史角度去看稼先和你的一生,只有真正永恒的才是有价值的。2 ——邓稼先的一生是有方向、有意识地前进的。没有彷徨,没有矛盾。3 ——是的,如果稼先再次选择他的人生的话,他仍会走他已走过的道路。这是他的性格与品质。能这样估价自己一生的人不多,我们应为稼先庆幸!4 【解析】1.从朋友的角度对挚友的品质、精神、贡献进行深情的赞颂。 5 2.从历史的角度对邓稼先为祖国、为民族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进行高度评价。 3.从人生观的角度对邓稼先的生命质量、价值和意义给予热情赞颂。 4.从选择角度最后突出邓稼先对事业和祖国、民族的赤诚热爱。 【段析】总结全文,以一个挚友的身份从各个方面归纳总结了邓稼先光辉的、不平凡的一生。 (1)选材精当,突出主题。 邓稼先的故事有很多很多,但作者选择最能表现其精神的事例,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如作者用“文革”时邓稼先说服两派继续工作和说服工宣队、军宣队不要围攻这两件事,充分表现了他伟大的人格魅力,正是他的无私、真诚感染了所有的人。 (2)板块结构,标题巧妙。 作者采用“横式结构法”,以巧立小标题的形式,运用“板块”并列结构,将看似形式分散的内容组合在一起,集中地表现了同一个主题:中华民族几千年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了邓稼先,邓稼先这类杰出人物又使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最美人瑞【注】这样走来 早在做同事之前,在东四头条的社科院宿舍大院,我和杨绛先生就做过邻居,按“翰林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不成文的规矩,作为小字辈的我,要按其本名,尊称她“季康先生”。 初见时,季康先生年过半百。精瘦娇小,举止文静轻柔,但整个人极有精神,特别是两道遒劲高挑而又急骤下折的弯眉,显示出一种坚毅刚强的性格。她的衣着从来都整齐利索,即使在家不意碰见来访者敲门的时候。她始终保持着西洋妇女那种特定的“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的习惯。 在公共场合,季康先生从来都是低姿态的,她脸上总是挂着一丝谦逊的微笑。她总是把自己的语言压缩到最少。 在我见到的大家名流中,钱、杨二位先生要算是最为平实,甚至最为谦逊的两位,季康先生虽然有时穿得雍容华贵,神情态度却平和得像邻里阿姨。 但这个看似低调谦恭的阿姨,也有吃了熊心豹子胆的时候,且这个时候出现得无比不合时宜。“文革”之初,他们被造反派揪出来,挂了牌子押上批斗会。可杨季康对“天兵天将” 5 的推推搡搡公然进行了反抗,而且怒目而视。要知道,不少老战士都没有一个敢于如此维护自己被践踏了的尊严的。 “文革”后期,钱、杨二位先生尚未获得平反,有家回不了,四处流转。但对于这群甚至未能为他们说句公道话的晚辈,他们以极高的涵养、含蓄内敛且从不显于言辞的方式予以理解、宽容和无私帮助。 有一次,我家因额外开支经济上一时告急,杨先生得知后主动支援了我们几百元钱。以后每月都资助我二十元人民币。后来我还获知,研究所里每月不落地从先生那里得到接济的竟有十多个像我们这样的年轻人,且持续了好几年。经历了人生的磨难,却能如此悲悯,如此退让,如此宽厚慈祥,如此菩萨心肠,这是我在“翰林院”所见到的唯一一例。 先生施恩于后辈,大部分无法用金钱计算。20世纪80年代初,我访法归来写的两本书准备出版,因考虑到之前有前辈权威的横眉冷对,我特地在前言中恭敬写明“抛砖引玉”。当然,敬赠给钱、杨二位先生,抱的心态自然不同。很快,杨先生回信了,还是一贯的低调谦恭与幽默:“假如你抛出一块小砖,肯定会引来大堆的砖头瓦片,但是珠玉在前,砖就不敢出来了……天气酷热,多多保重……杨绛八月十三日锺书同候。” 先生过百岁大寿时,深知先生君子之道的我,自然不敢上门叼扰。当电话里听到老太太爽朗清晰的声音时,我仿佛又回到了三十年前的那个夏天,依然如喝了冰水那样舒心畅快——只是多少也有几分伤感,因为不可能有“锺书同候”了。 (选文有改动) 【注】人瑞,常指百岁以上德高望重的人。 5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