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0-1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内蒙古包头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题目
内 蒙古包头市2013年中考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1-7题为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8-10题为多项选择题,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选项,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1分,共23分。) 1.(2分)(2013•包头)下列食物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A. 牛奶 B. 苹果 C. 鸡蛋 D. 大豆 考点: 食品、药品与健康食品中的有机营养素. 专题: 化学与生活健康. 分析: 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结合题中所给的食物判断所含的营养素,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 解:A、牛奶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B、苹果中富含维生素,故选项正确. C、鸡蛋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D、大豆中富含蛋白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各种营养素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等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2.(2分)(2013•包头)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 冰、干冰、盐酸 B. 红磷、纯碱、石油 C. 水银、生石灰、天然气 D. 金刚石、熟石灰、空气 考点: 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从组成上识别氧化物;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 专题: 物质的分类. 分析: 本题考查利用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概念来判断,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混合物是由多种物质组成. 解答: 解:A、冰是水的固态,属于氧化物;干冰是二氧化碳的固态,属于氧化物;盐酸属于混合物,故A错; B、红磷属于单质;纯碱是碳酸钠的俗称,属于盐,不属于氧化物;石油属于混合物,故B错; C、水银属于单质;生石灰是氧化钙的俗称,属于氧化物;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属于混合物,故C对; D、金刚石属于单质;熟石灰是氢氧化钙的俗称,属于碱,不属于氧化物;空气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C. 点评: 应抓住概念的要点来判断物质的类别,了解常见物质的组成. 3.(2分)(2013•包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原子、分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B. 爆炸一定是化学变化 C. 在复分解反应中,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变化 D. 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后,可变废为宝,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考点: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常见污染物的来源、危害及治理. 专题: 课本知识同类信息. 分析: A、根据构成物质的微粒进行解答; B、根据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进行解答;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含义进行解答; D、根据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进行解答. 解答: 解:A、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离子、原子,故A正确; B、爆炸不一定是化学变化,例如轮胎爆炸就不是化学变化,故B错误; C、复分解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所以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都不发生变化,故C正确; D、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所以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后,可变废为宝,同时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故D正确. 故选:B. 点评: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构成及构成微粒之间的关系,能够指出常见物质的构成微粒. 4.(2分)(2013•包头)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已达到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其他物质 B. 20℃时,50克水中溶解了18克氯化钠,则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克 C. 任何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 D. 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 考点: 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固体溶解度的概念. 专题: 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 A、根据饱和溶液的含义进行解答; B、根据溶解度的含义进行解答; C、根据有的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进行解答; D、根据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进行解答. 解答: 解:A、已达到饱和的氯化钠溶液中不能再溶解氯化钠,但是还可以溶解其他物质,故A错误; B、溶解度是指某温度下100g溶剂中溶解该物质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溶质的质量,而不是50g,故B错误; C、有的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例如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所以饱和溶液,在温度升高时,不一定会变成不饱和溶液,故C错误; D、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最大,所以相同温度时,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浓,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 饱和溶液必须要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才有意义;饱和溶液通过升温或降温转化为不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是不变的. 5.(2分)(2013•包头)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所用试剂错误的是( ) 物质 杂质 除杂试剂 A 氧气 水蒸气 浓硫酸 B 铜 氧化铜 稀硫酸 C 氯化钡溶液 氯化钠溶液 碳酸钠溶液 D 硫酸钾溶液 硫酸铜溶液 氢氧化钾溶液 A. A B. B C. C D. D 考点: 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 解: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且不与氧气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B、CuO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铜不与稀硫酸反应,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C、氯化钡溶液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错误. D、硫酸铜溶液能与氢氧化钾溶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钾,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试剂正确. 故选C. 点评: 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6.(2分)(2013•包头)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含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C.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中含有氯化钠的实验步骤是:先加入过量的稀硝酸,再加入硝酸银溶液 D. 可用水来鉴定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四种白色固体 考点: 铵态氮肥的检验;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酸、碱、盐的鉴别. 专题: 物质的鉴别题. 分析: A、铵根离子和显碱性的物质反应能生成氨气; B、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氮气、稀有气体等物质也不支持燃烧; C、硝酸钠不能和硝酸银反应,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氯化银; D、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碳酸钙不溶于水,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 解答: 解:A、含铵根离子的氮肥与碱性物质混合,能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氨气.正确. B、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火焰熄灭,不能证明集气瓶中的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因为氮气、稀有气体等物质也不能支持木条燃烧.不正确. C、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时,能够把氢氧化钠除去,再加入硝酸银溶液时,如果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氯化钠,因为硝酸钠、稀硝酸不能和硝酸银反应,而氯化钠能和硝酸银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正确. D、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碳酸钙不溶于水,硝酸铵溶于水吸热,氯化钠溶于水无明显现象,可以用水来鉴定无水硫酸铜、碳酸钙、硝酸铵、氯化钠四种白色固体.正确 故选:B. 点评: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7.(2分)(2013•包头)下列各组物质加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溶液的是( ) A. Na2SO4,H2SO4, KCl B. NaCl,Cu(NO3)2,Mg(NO3)2 C. CaCO3,Ba(OH)2,ZnCl2 D. K2CO3,NaCl,Ca(OH)2 考点: 离子或物质的共存问题. 专题: 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 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可知,若物质之间相互交换成分不能生成水、气体、沉淀,则能够在溶液中大量共存;本题还要注意能得到无色溶液,不能含有明显有颜色的铜离子、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等. 解答: 解: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大量共存,但Cu(NO3)2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C、CaCO3不溶于水,搅拌后溶液变浑浊,不能得到无色溶液,故选项错误. D、K2CO3和Ca(OH)2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钾,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评: 本题考查物质的共存问题,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8.(3分)(2013•包头)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溶液混合,混合后的溶液能与下列物质发生反应的是( ) A. Ba(OH)2 B. Fe C. HCl D. FeCl2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根据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知道两者反应后硫酸完全反应,氢氧化钠有剩余;由此得出反应后溶液的溶质有NaOH和Na2SO4;然后根据选项中的物质与NaOH和Na2SO4反应的情况选择即可. 解答: 解:根据反应2NaOH+H2SO4=Na2SO4+2H2O 80 98 可以看出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时硫酸需要量大,则质量相等、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氢氧化钠溶液和稀硫酸混合时氢氧化钠会有剩余,所以混合后的溶液中会有NaOH和Na2SO4,在四个选项中氢氧化钡、盐酸以及氯化亚铁均能与氢氧化钠反应,而铁不会与氢氧化钠和硫酸钠反应. 故选ACD 点评: 此题是酸碱中和反应的考查,解题的关键是能够判断该反应进行时哪种物质过量是解题的关键. 9.(3分)(2013•包头)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种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甲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 B. 乙表示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 C. 丙表示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 D. 丁表示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考点: 盐的化学性质;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金属的化学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元素化合物知识型;压轴实验题. 分析: A、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碳酸钠和盐酸反应能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当盐酸完全反应后,碳酸钠和氯化钙反应能生成碳酸钙和氯化钠; B、镁比锌活泼,与稀盐酸反应时,镁与稀盐酸反应比锌与稀盐酸反应剧烈; C、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稀硫酸和氢氧化钡反应能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能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 解答: 解:A、向一定质量的盐酸和氯化钙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碳酸钠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生成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大,当碳酸钠与盐酸和氯化钙完全反应时,氯化钠的质量不再增大.图象正确. B、向等质量的镁和锌中分别滴加稀盐酸至过量的过程中,镁与稀盐酸反应需要的时间比锌与稀盐酸反应需要的时间短,等质量的镁和锌分别与稀盐酸完全反应时,镁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比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的氢气多,图象不正确. C、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至过量的过程中,氢氧化钡不断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溶质的质量减小,质量分数也减小,当氢氧化钡和稀硫酸完全反应时,继续滴加氢氧化钡溶液时,质量分数应该由小变大,图象不正确. D、加热高锰酸钾时,当温度达到一定程度时,高锰酸钾开始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随着反应的进行,剩余固体的质量不断减少,当高锰酸钾完全反应时,剩余固体的质量不再变化.图象正确. 故选:AD. 点评: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10.(3分)(2013•包头)将盛有等质量、等质量分数且足量的稀盐酸的两只烧杯,放在托盘天平的左右两盘,天平平衡.在左盘烧杯中加入10克碳酸钙,若要使天平重新平衡,则右盘烧杯中应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 10克碳酸钾和碳酸钠 B. 10克碳酸镁和碳酸钠 C. 5.5克氧化铜 D. 10克镁粉和铜粉 考点: 酸的化学性质;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 分析: 依据要使烧杯中加入物质后天平仍然平衡,那么左右两个烧杯中的质量增加量必须相等分析解答. 解答: 解:设左边烧杯中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x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44 10g x x=4.4g 左边烧杯的质量增加量为:10g﹣4.4g=5.6g,也就是说右边烧杯的质量增加量也为5.6g天平才能保持平衡. A、由于碳酸钙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0,所以要想在加入10g碳酸盐的混合物生成的二氧化碳也是4.4g,必须是两种碳酸盐的相对分子质量一个大于100另一个小于100,而碳酸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38、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都大于100,故该选项错误; B、由A的分析进行判断,碳酸镁的相对分子质量是84、碳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06,所以加入10克碳酸镁和碳酸钠有可能使天平平衡; C、氧化铜与盐酸反应不会生成气体,所以加入5.5克氧化铜则右盘会增重5.5g,所以天平不会平衡; D、由于镁与盐酸反应能生成氢气,而铜不能与盐酸反应,假设该金属全部是镁,设生成氢气的质量是y Mg+2HCl═MgCl2+H2↑ 24 2 10g y y=0.83g 故不管是镁铜以何种比例混合右盘的增重一定大于5.6g;天平不能平衡; 故选B 点评: 此题是一道天平问题考查题,解题的关键是找出天平两端质量的增加值相等这一关系,是利用化学方程式计算的综合训练题. 二、填空题(共5小题,每空1分,化学方程式2分,共24分) 11.(9分)(2013•包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Na,O,C,H,Ca五种元素中选择适当元素,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各物质的化学式: 最简单的有机物 CH4 ;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 CO ;改良酸性土壤的碱 Ca(OH)2 ;小苏打 NaHCO3 . (2)鸡蛋腐败时会产生一种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硫化氢气体(H2S),溶于水后形成氢硫酸.硫化氢气体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它在点燃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一种无色液体,把硫化氢气体通入浓硫酸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S+H2SO4=SO2+S↓+2X ①写出硫化氢气体在空气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H2S+3O22SO2+2H2O . ②硫化氢气体与浓硫酸反应时,生成物X的化学式为 H2S .根据上述反应,硫化氢气体不用浓硫酸吸收,原因是 硫化氢气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 ,为有效防止硫化氢气体污染空气,可用 NaOH 溶液吸收(填一种具体物质的化学式). 考点: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的差别及应用;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 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 (1)首先根据题意确定物质的化学名称,然后根据题目所提供的元素、书写化学式的方法和步骤写出物质的化学式即可. (2)①硫化氢气体在点燃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一种无色液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液体应为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即可. ②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均不变,据此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推断生成物X的化学式.硫化氢气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硫化氢溶于水后形成氢硫酸,可以用碱液吸收. 解答: 解:(1)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其化学式为:CH4. 一氧化碳是具有还原性的有毒气体,其化学式为:CO. 氢氧化钙具有碱性,属于碱,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其化学式为:Ca(OH)2. 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为:NaHCO3. (2)①硫化氢气体在点燃条件下,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硫气体和一种无色液体(由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液体应为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S+3O22SO2+2H2O. ②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H2S+H2SO4=SO2+S↓+2X,反应物中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4、2、4,反应后的生成物中氢、硫、氧原子个数分别为0、2、2,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不变,则2X中含有4个氢原子和2个硫原子,则每个X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则物质X的化学式为H2S. 由于硫化氢气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故硫化氢气体不用浓硫酸吸收. 硫化氢溶于水后形成氢硫酸,可以用碱液吸收,如氢氧化钠溶液. 故答案为:(1)CH4;CO;Ca(OH)2;(2)①2H2S+3O22SO2+2H2O;②H2S;硫化氢气体与浓硫酸反应生成污染空气的二氧化硫;NaOH. 点评: 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用途、组成及化学式的书写,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所在;解题(1)时应注意只能从给出的元素中选择来组成物质. 12.(3分)(2013•包头)某化学小组的同学为测定铜铁合金粉末中铜的质量分数,先称得两份质量均为m克的合金粉末,然后甲乙两名同学分别按以下两种方案进行实验: 甲同学方案:合金粉末过滤,将得到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a克. 乙同学方案:合金粉末过滤,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b克.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同学方案中,反应开始发生时的明显现象是 有气泡产生 . (2)实验结束后,甲同学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乙同学计算出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为:. 经过同学们讨论,一致认为 乙 同学的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原因是 称得固体中既有原混合物中的铜,还有新生成的铜 . 考点: 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 解答: 解:(1)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反应开始发生时的明显现象是有气泡产生,故答案为:有气泡产生; (2)乙同学的方案,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可以判断,铜铁合金中的铁能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溶液,这样实验结束时将得到的固体洗涤、干燥、称量,称得质量为b克,要比原来铜铁合金中的铜质量大,故答案为:乙;称得固体中既有原混合物中的铜,还有新生成的铜. 点评: 此题重在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来就解决此题. 13.(3分)(2013•包头)向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得滤渣A和滤液B,向滤渣A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渣A中一定有 Ag、Cu、Fe ;滤液B中一定有的金属离子是 Zn2+ ;一定没有的金属离子是 Ag+、Cu2+ . 考点: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 专题: 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向滤渣A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酸反应的金属;据此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 解:硝酸银、硝酸铜、硝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可能会发生:锌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银,锌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铜,能与硝酸亚铁反应生成硝酸锌和铁;铜、银均不能与稀盐酸反应,铁、锌能与稀盐酸反应,则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A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滤渣中含有能与酸反应的金属,则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铁,可能含有锌;则滤渣A中一定有Ag、Cu、Fe;由于可能是置换完铁后锌还有剩余,滤液中一定含有生成的Zn2+,不一定含有Fe2+;加入一定质量的锌粉时先置换活动性最弱的金属,然后在置换较强的,以此类推,滤渣中含有铁粉,可判断混合溶液中硝酸银、硝酸铜已完全反应,则一定没有的金属离子是Ag+、Cu2+. 故答案为:Ag、Cu、Fe;Zn2+;Ag+、Cu2+. 点评: 本题难度不是很大,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顺序并能灵活运用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 14.(3分)(2013•包头)现有氢氧化铜、硫酸铜、氯化铜三种物质,分别将它们依次加入到A、B、C三种无色溶液中,恰好完全反应后,均得到同一种溶质溶液,则A是 硝酸 溶液,B是 硝酸钡 溶液,C是 硝酸银 溶液. 考点: 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的碱 碱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 根据题目所给现有三种物质分析,可知三种物质均含有铜元素,要想反应后得到同一种溶质的溶液,一定是含铜元素的物质;再根据酸、碱、盐之间发生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加以判断,即可得出正确的答案. 解答: 解:根据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水、气体、或沉淀生成.结合题目中现有的三种物质都含有铜元素,其中氢氧化铜是一种难溶于水的碱,所以断定A是一种酸;硫酸铜溶液能与可溶性的钡盐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氯化铜能与可溶性的银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综合以上考虑,A、B、C三种无色溶液中的阴离子均为硝酸根离子,故答案为:硝酸、硝酸钡、硝酸银 点评: 本题旨在考查碱和盐的化学性质,利用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来解决. 15.(6分)(2013•包头)由一种可溶性碱和两种可溶性盐组成的固体混合物A,为探究组成,取适量混合物A进行如下实验: 根据上述实验推断: (1)蓝色沉淀是 氢氧化铜 ; (2)原混合物A中一定含有的一种物质是 氢氧化钠 ;另外两种物质可能的组合是 硫酸铜和硫酸钠 或 硫酸铜和硝酸钠 或 硫酸铜和硝酸铜 或 硫酸钠和硝酸铜 . 考点: 物质的鉴别、推断;酸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 混合物组成的推断题;压轴实验题. 分析: 由于A加入水后生成蓝色沉淀,则可知固体中含有可溶性的铜盐,由于混合物加水后生成的无色溶液加入硝酸钡能够生成硝酸钠,则可知固体A中一定含有钠元素,所以A中的可溶性碱是氢氧化钠,另一种可溶性盐也是钠盐,由加硝酸钡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所以该沉淀是硫酸钡沉淀,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 解:由于A加入水后生成蓝色沉淀,则可知固体中含有可溶性的铜盐,由于混合物加水后生成的无色溶液加入硝酸钡能够生成硝酸钠,则可知固体A中一定含有钠元素,所以A中的可溶性碱是氢氧化钠,另一种可溶性盐也是钠盐,由加硝酸钡后生成的白色沉淀不溶于硝酸,所以该沉淀是硫酸钡沉淀,从而可知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氢氧化钠、铜离子、钠离子(也可以没有)和硫酸离子,故这两种盐可以是硫酸铜和硫酸钠、硫酸铜和硝酸钠、硫酸铜和硝酸铜、硫酸钠和硝酸铜; 故答案为:(1)氢氧化铜;(2)氢氧化钠;硫酸铜和硫酸钠、硫酸铜和硝酸钠、硫酸铜和硝酸铜、硫酸钠和硝酸铜; 点评: 本题为框图推断题,完成此类题目,应找出突破口,直接得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然后顺推或逆推或由中间向两边推,进行得出其他物质的化学式. 三、实验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6.(6分)(2013•包头)请回答下列问题: 如图1是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请指出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① 试管口向上倾斜 ;② 导气管伸入试管口过长 .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超氧化钾KO2是一种固体,它能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氧气:4KO2+2CO2=2K2CO2+3O2.此外,超氧化钾还能与水、氯化铵等物质发生反应.该小组同学决定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来制取氧气.实验中使用了如图2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为了完成上述实验,各装置的连接顺序为 BECADF (填序号). ②装置D的作用是 吸收未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 . ③装置E的作用是 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 . ④若用如图3装置收集制得的氧气,则气体应从 b 端(填a或b)进入. 考点: 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气体的净化(除杂). 专题: 压轴实验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 根据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的特点及注意事项分析装置的错误; 根据题目提供的信息分析实验的目的和注意事项等完成装置的连接和药品作用的分析: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来制取氧气,而超氧化钾还能与水、氯化氢等物质发生反应. 解答: 解:实验室中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时为防止冷凝水的倒流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为便于气体的排出,导气管不能伸入导气管过长,故图中两处明显的错误:①试管口向上倾斜;②导气管伸入试管口过长; 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是B;因为超氧化钾能与水、氯化氢等物质发生反应,而盐酸具有挥发性,所以要通过碳酸氢钠溶液吸收挥发出来的氯化氢气体;再通过不论是吸收水;然后纯净干燥的二氧化碳与超氧化钾反应,为收集到纯净的氧气,需要把过量的二氧化碳除去,通过碳酸钠溶液,最后进行收集;因此连接的顺序是:BECADF; 其中装置D的作用是:吸收未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以收集到纯净的氧气;装置E的作用是: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防止超氧化钾与氯化氢反应; 因为氧气的密度比空气大,故会聚集在下方,进气管是短管﹣b. 故答案为:试管口向上倾斜;导气管伸入试管口过长;BECADF;吸收未参加反应的二氧化碳;除去CO2中混有的HCl气体;b. 点评: 本题考查了氧气制取的常见装置的特征,及根据题目的信息进行的氧气制取、收集等,要熟练掌握二氧化碳和氧气的性质,同时在除去一种气体中的其他杂质时,要根据题目的信息结合气体的性质进行选择,既要把杂质除去,又不能影响被除杂质的气体. 17.(8分)(2013•包头)小明同学在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完毕后,对废液中溶质的成分产生了兴趣.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 【提出问题】废液中的溶质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小明同学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你认为还可能有的溶质是 HCl (填化学式). 【查阅资料】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实验与结论】 (1)小明同学取少量废液于试管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后,酚酞不变色,于是小明同学认为自己的猜想是正确的. (2)你认为小明同学的实验 不能 (填“能”或“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 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 石蕊试液 ,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石蕊试液变红色 . 【拓展与应用】 (1)实验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要想处理废液只得到氯化钙溶液,你的实验步骤是 向废液中加入碳酸钙,当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入碳酸钙,过滤既得只含有氯化钙的废液 . (2)通过以上探究,如果该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 腐蚀下水道 (写一条). 【交流与反思】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 反应物是否过量 . 考点: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混合物的分离方法;酸碱指示剂及其性质;酸的化学性质. 专题: 压轴实验题;科学探究. 分析: 【作出猜想】 废液中可能含有过量的盐酸; 【实验与结论】 显酸性、显中性的溶液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显碱性的溶液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显酸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显碱性的溶液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显中性的溶液不能使石蕊试液变色; 【拓展与应用】 盐酸能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显酸性的溶液能够腐蚀下水道; 【交流与反思】 分析物质成分时,一定要考虑全面. 解答: 解:【作出猜想】 小明同学认为废液中溶质只有氯化钙.你认为还可能有的溶质是氯化氢,化学式是HCl. 故填:HCl. 【实验与结论】 (2)你认为小明同学的实验不能证明他的猜想,理由是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故填:不能;盐酸显酸性,不能使酚酞试液变色. (3)如果要证明你的猜想是正确的,你选择的试剂是石蕊试液,实验中可以看到的现象是石蕊试液变红色. 故填:石蕊试液;石蕊试液变红色. 【拓展与应用】 (1)实验步骤是:向废液中加入碳酸钙,当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入碳酸钙,过滤既得只含有氯化钙的废液. 故填:向废液中加入碳酸钙,当不再产生气泡时,停止加入碳酸钙,过滤既得只含有氯化钙的废液. (2)通过以上探究,如果该废液未经处理直接倒入下水道,可能造成的危害是腐蚀下水道. 故填:腐蚀下水道. 【交流与反思】 在分析化学反应后所得物质的成分时,除了考虑生成物外,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 故填:反应物是否过量. 点评: 化学实验现象是化学实验最突出、最鲜明的部分,也是进行分析推理得出结论的依据,掌握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反应关系,并有助于提高观察、实验能力. 四、解答题(9分) 18.(9分)(2013•包头)将硫酸钠和氯化钠的固体混合物35克放入烧杯中,加入161.6克水后,固体混合物完全溶解,取此溶液一半,加入75克氯化钡溶液恰好完全反应,生成沉淀23.3克.计算: (1)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3)往上述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再加5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 考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 压轴实验题;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 分析: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的步骤有:一设、二写、三找、四列、五答、六查.根据硫酸钡的质量求硫酸钠的质量以及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注意滤液中溶质的质量是两部分氯化钠,然后根据溶质的质量分数公式,求出所得滤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解答: 解:(1)设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为x,生成的氯化钠的质量为y. BaCl2+Na2SO4=BaSO4↓+2NaCl 142 233 117 x 23.3g y x=14.2g y=11.7g 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100%=81.1%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质量=﹣14.2g+11.7g=15g 反应后所得溶液的质量=+75g﹣23.3g=150g 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0% (3)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再加5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100%=7.5% 答:(1)原固体混合物中硫酸钠的质量分数为81.1%. (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 (3)往上述反应后所得溶液中再加50克水后,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是7.5%. 点评: 本考点考查了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属于质量分数和化学方程式的综合应用,是中考计算题中经常出现的题型.做题时要注意:化学方程式要写正确,始终不要忘记质量守恒定律.本考点主要出现在计算题中.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