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秋语文新教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综合性提能作业:单元评估2解析版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古代的家训,修身、立志是一项重要内容。 对于家训,《辞源》的解释是:“家训言居家之道,以垂训子孙 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家训的形式较为广泛,如家令、家诫、家 戒、家规等,其内容在家范、家礼、家约以及教子诗、示儿书、家书 中也经常有所涉及。《尚书》有《诫伯禽》一篇,讲的是周公在其子 伯禽前往外地上任前提出六点训示,主要内容是居安思危、谨慎做事 等,这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家训。其后,家训文化一直绵延传承、长 盛不衰,著名的如《章氏家训》《颜氏家训》《朱子家训》《袁氏世范》 等,其中许多名言警句至今仍脍炙人口。 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修身与立志。在古代的家训中,修身、立志是 一项重要内容,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 静无以致远”,在《诫外甥书》中说:“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 情欲,弃疑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稍后的嵇康在《家诫》 中强调“人无志,非人也”,他训导儿子:“若志之所之,则口与心 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 (摘编自陈忠海《古代家训中的廉政文化》,有删改) 材料二: 家训,又称家诫、家范、庭训等,指家庭或家族内部父祖辈对子 孙后代的垂诫、训示。据《鲁周公世家》记载,西周政权建立以后, 遍封功臣,建立诸侯国。周武王之弟周公旦,受封于鲁国。周公旦由 于要留在京城辅佐侄子周成王,不能就封,就让自己的儿子伯禽就封 于鲁。伯禽临行之前,“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 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 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周公诫子, 是一段关于中国家训文化最早又最可信的记载。 庭训,是父母对子女面对面的训诫,典出《论语·季氏》,讲的是 孔子当面训诫儿子孔鲤的故事。由此,“趋庭”“鲤对”“庭对”也 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后来,中国的家训通过书信、训词和遗 嘱等形式传递;再后来,家训又通过制定完整的家规、家约、家范来 体现,形成了家庭内部所有成员的行为准则,家训的形式日益丰富。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程中,任何一个家庭都不是孤立的。它作为 社会细胞、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来自外在的社会控制。这种社 会控制包括法律控制、行政控制、道德控制以及习俗控制。同时,为 了维护家庭内部的稳定,调整和处理好家庭内部关系,将子女培养成 人,使家庭得以承继和绵延,还必须要有家庭的内在控制及家庭的自 我控制。这种自我控制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通过口头或书面的各种 形式的家训来体现,从而起到对子女、对全体家庭成员的教育、引导 和约束作用。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也是社会风尚的缩影,好的家风家训,决定 了家庭进步和文明程度。中国的家训文化都离不开对子女的教育,这 是家训最基本的一个功能,周公诫子、孔子庭训都体现了这一点。 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的联系,家风的形成,是家庭长辈和主要成 员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诲的结果,在近现代,江南钱姓家族人才辈出, 若星汉灿烂。这和其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传、 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是分不开的。 (摘编自胡申生《中国家训家风中的文化传承·家训文化的发展历 程》,有删改) 材料三: 家训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宝库中最具特色的文化遗产,是先辈留 给后人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智慧结晶。因为“人必有家,家必有 训”。中国人的家训智慧,自古及今,源远流长。周代以后,陆续出 现了班昭的《女诫》、颜之推的《颜氏家训》、司马光的《家范》等家 训文化的代表著作。家训文化在团结族人、凝聚家庭氛围、形成良好 家族风气等方面作用十分突出,家训文化绵延至今,已成为中国优秀 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家训家风曾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心 灵,新时期,家训文化的生命力需要传承与创新。 传统家训包含立德、修身、齐家、处世等方面的内容,兼及传统 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传统家训文化的教育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 面。 传统家训文化注重家风熏陶与个体自觉并举。传统家训一般流传 于家族内部,是特定历史时期,某个家族的全体成员需要共同遵守的 价值准则。家训代表着祖先对后人、族长对族人、长辈对幼辈在关于 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全族成员都需要在学 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 传统家训文化注重亲情感化与家规约束并用。“三纲五常”是中 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强调君为臣纲、父为子 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来维护封建社 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古代家训强调礼法并重,既有劝导性教育, 更要加之以强制性的惩罚,以训诫没有遵循家规之人,从而维护家训 的尊严。 传统家训文化注重榜样示范与言传身教并重。现代教育理念认 为,家庭是子女的第一所学校。这与古人在教育方面讲求以身示范、 身体力行来达到教育晚辈的目的是较为一致的。他们都是通过言传身 教,营造正面而健康的家庭氛围,以期对晚辈的人格塑造产生潜移默 化的影响。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进步则社会进步。要使精神 文明建设适应于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就要更注重家庭所发挥的积极作 用。 “好家风好家训”是一个家庭或家族更好地向前发展的重要保 证。古往今来,许多名人贤士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好家风好家 训”的熏陶,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成为大家争相学习的典范。 比如,包拯的家训只有数十个字:“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 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当下,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对 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和现实意义。传承优秀家 训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泛认同,家训文化展现了道德 的力量,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诸多内在一致性,弘扬家风对于引 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优秀的家 风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淀,集中展示了中华民族丰富的精神 内涵和深刻的价值追求。良好家风所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 神,亦是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和丰富滋养,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的与时俱进和创新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摘编自王西维《家训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有删改)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必须接受社会多方面的控制,同时 也必须要有内部的自我控制,才能稳定并得以延续。 B.家训和家风有着密切联系,家庭中的尊长以身作则,同时又 教育其他成员循规守矩,利于良好家风形成和延传。 C.如果每个家庭的家风家训都能得到好的提升和好的实施,那 么全社会都能够认同并且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现代教育理念肯定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家庭是子女的首 所学校,这与古人以身示范来教育晚辈的目的一致。 解析:C 项,“如果每个家庭的……,那么全社会都能够……” 说法绝对化,材料中只是说“弘扬家风对于引导人民群众接受和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意义”,但并非这样做了就能达到这一 效果。故选 C。 2 . 根 据 材 料 一 和 材 料 二 , 下 列 说 法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3 分)( A ) A.《诫伯禽》中修身、立志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家训,其后家 训文化一直绵延传承、长盛不衰。 B.记载真实的“周公诫子”说的是周公旦对替自己就封鲁地的 儿子伯禽临行前当面训诫叮嘱的事。 C.从孔子训诫儿子归纳出的“庭训”“趋庭”“鲤对”“庭 对”等词成为中国家训文化的代名词。 D.在整个中国家训文化的发展历程中,教育子女成人成才始终 是中国家训最基本的一个。 解析:A 项,“《诫伯禽》中修身、立志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家 训”错,原文是“《尚书》有《诫伯禽》一篇,讲的是周公在其子伯 禽前往外地上任前提出六点训示,主要内容是居安思危、谨慎做事等, 这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家训”。故选 A。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三观点的一项是(3 分)( D ) A.嵇康《家诫》强调“人无志,非人也”,他训导儿子:“若 志之所之,则口与心誓,守死无二,耻躬不逮,期于必济。” B.江南钱姓家族的先祖制定了《钱氏家训》,钱氏子孙代代相 传,恪守不移,形成良好的家风,在近现代人才辈出。 C.家族成员要学习和践行家训,维护良好家风,谨记祖先对后 人在关于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方面的重要教诲和训示。 D.中国古代儒家伦理思想中的“三纲五常”强调君为臣纲、父 为子纲、夫为妻纲以及仁、义、礼、智、信等道德思想。 解析:D 项,文中谈“三纲五常”来说明家规约束作用,是来维 护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不符合材料三中的“家训的传承 与创新”的论点。故选 D。 4.请简要归纳材料三的论述层次。(4 分) 答:文章由中国传统家训文化的发展及作用引出论点——家训文 化的生命力在于传承与创新;正文从三个方面谈传统家训文化教育方 式;结尾谈新时代传承和弘扬家风的现实意义。 5.请结合三则材料简要概括如何让家训在今天更好地传承和创 新。(6 分) 答:①不断丰富家训形式及内容,与时俱进。②汲取古代家训中 的优秀成果,发掘家训文化的时代内涵,传承优秀家训的文化精神。 ③发挥家庭在家风形成中的重要作用,使家训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 值观融合。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清风拂面 孙春平 这是个名副其实的小理发棚,简易得没法再简易。四根竹竿做桩, 四片灰白布充墙。 小棚里有四个人,理发员是个高高瘦瘦的中年汉子,罩着白褂。 他很健谈,手忙嘴不停,此时正跟理发的那位老者聊得欢。坐在靠边 的凳上排队的便是我和另一位小伙子。棚子虽简陋,可理发员却想得 周到,竹竿上挂了几本新杂志。我漫不经心地翻着一本《婚姻与家庭》。 我旁边那位是个音乐爱好者,他东张张,西望望,嘴里却一刻不停地 吹着口哨。 突然,口哨独奏戛然而止。我奇怪地从杂志上抬起眼睛,只见独 奏者陡地站起身,竟在这比床铺大不了多少的棚子里踱起步来,踱到 理发员身后,又蹲下身去扣鞋上的卡子。可那鞋卡并没有松,只见他 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从脚底抽出一 张钞票,然后站起身,把手插进裤袋…… 那是一张 50 元的票子。棚子里好一阵没进别人,而我自己坐在 这里没见地上有票子,况且站在棚子里不断活动的只有那理发员,显 然,钱一定是他刚才掏东西时带出来的,而现在却进了别人的裤袋。 小伙子坐回座位,理发员回过头,淡淡地笑了笑,说:“就这么 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都没有。” “行啊,也不是在这里长住过日子。”小伙子胡乱应了一句,口 哨又响起来。 我该怎么办?要不要马上把他“揪”出来,还是躲得远一点? “喂,你们二位,谁先来呀?”老者已在对着挂在简易“墙”上 的镜子“相面”了。理发员抖着围巾,转身问我们。 小伙子慌忙站起身,拔步却往外走:“哎,你理吧,我有点急事, 得走。”他对我说。 走?便宜你!我一把拉住他:“喂,你有事就先理嘛,我不忙。” 先稳住他,至于下一步,我还得好好想一想。 理发师傅笑着向我点点头,那有节奏的“嚓嚓”声很快伴着两个 人的谈话又响起来:“要个啥发型啊?”“你看着来吧。” 理发师傅转身抓毛巾擦了擦脸上的汗:“小伙子,工作啦,还是 念书呢?” “俺是临时工,正给热电厂撅屁股挖地沟呢。” “甭愁,临时工也照样出息人。有句老话说‘将相本无种,男儿 当自强’。当年诸葛亮未出隆中时,其实也是个待业青年,一直待到 二十七岁,未出茅庐,先定三分天下。汉朝还有个韩信,当待业青年 时,受辱胯下都不在乎,后来为汉高祖打天下立下了大功。人生就怕 没个志气,对不?” 我惊羡理发师傅的博识和引经据典的能力,我无心再看书,便也 加入了谈话:“师傅,您没少读书呢。” “倒是爱翻翻,下乡那几年,几本闲书都让我翻零碎了。唉,没 赶上好时候,等熬回了城,都快三十了。” “回城没分配工作呀?” “分了,在纺织厂,干保全。在厂里的时候,一车间男工女工的 头发,差不多都归我‘保全’。这几年,厂里放长假,咱总得找个挣 饭吃的营生吧,就把业余变成专业啦。可厂里那些工友们还常大老远 地跑来找我,剪完头 10 元 20 元的一扔就走人。我知道工友们的心意, 可那钱咱能接吗,凡是到这儿来剪头的,不是蹬三轮就是守摊儿的。 大家还想着我,还记得我的这点手艺,咱就知足啦。” 说话间,棚门口跑进一个十五六岁的姑娘,怀里抱着饭盒,进门 就喊:“爸,快吃饭吧。我妈说,面条一放就打团了。” 我翻腕看表,哟,快两点了,忙说:“师傅,您还是先吃饭吧。” “不忙,不忙,这小伙子有急事呢。” “我等等,中。”小伙子“表态”了。 “你们年轻人的时间金贵。”师傅手中的剪刀仍在“嚓嚓”地 响,又对站在旁边的姑娘吩咐:“把饭盒先放凳子上,拿着扇子给这 位大哥扇扇,你看他出了多少汗。”真的,小伙子怎么出了那么多的 汗,顺着脸颊和脖颈儿往下流。天是热,可也没热到这个程度啊。 姑娘撅撅嘴,执拗地端着饭盒:“我妈今天腿又痛得厉害,强撑 着做了饭就又躺回床上去了。她说今儿午后要下雨,叫你早点收摊儿 呢。” “等你这位大哥剪完我就回去。”师傅又自言自语地说,“她妈 在冷冻厂,那个厂也是活不起的样子了。本来开工资都难,偏又得了 个风湿性关节炎,刮风下雨的,比天气预报都灵。” 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热。姑娘 站在身旁,不情愿地正对着那位小伙子一下一下地扇。 此时,再看那小伙子,端坐椅上,双目紧闭,是在安然领受父女 二人对他尽心尽意的服务,还是在内心对自己做着谴责? 小伙子理完发,站起身,红头涨脸地摸出 2 元钱,往师傅手里一 塞,连声“谢谢”都没说,便匆匆跑出去了。我急了,跳起来要追出 去,可胳膊却被师傅紧紧地拖住了。 “师傅,不能让他跑了!” “他忙哩。” “您不知道……” “我知道,知道。”师傅笑呵呵地拍拍我肩头,硬拉我坐下。 “他——”我要喊出来了。 师傅对我笑着摇摇手,然后抬起一只脚,指给我看。原来在他脚 下,正踩着小伙子刚才捡去的那张 50 元的票子。 “唉,人哪,谁没从年轻时过过,知道错了,就中啦!”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小说开头描写小理发棚简易得不能再简易,但理发师傅却在 竹竿上挂了新杂志让顾客打发时间,可见他是个周到细致、为顾客着 想的人。 B.理发师傅不愿意接受工友们理发时多给自己的钱,这不仅表 现了理发师傅的自尊自爱,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 情。 C.“起风了,杨树叶儿又轻轻地唱起来,可小棚子里仍是闷 热。”天气的变化没有给小理发棚带来凉爽,这暗示了理发棚里气氛 沉闷。 D.小说围绕“捡钱”事件,以小理发棚为场景,通过对理发师 傅、小伙子人物形象的塑造,含蓄地表现了理发师傅的善意和小伙子 的转变。 解析:B 项,“也表现了作者对这些小人物悲惨命运的同情”错, 工友们多给理发师傅钱,表现了工友们的友爱互助精神;理发师傅不 要这些钱体现了他的自尊自爱自强。作者对此是感到尊敬和温暖的, 不是“对小人物的同情”。故选 B。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他装模作样地在鞋面上抚弄两下,右脚轻轻一抬,飞快地 从脚底抽出一张钞票……”动作细致传神,表现了小伙子的机警灵 活。 B.“就这么屁股大的地方,坐乏了,连直直腰、遛遛腿的地方 都没有”,暗示理发师傅已察觉小伙子捡钱的动作,设置巧妙。 C.小说叙写理发师傅女儿送饭情节,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 良,也表现了理发师傅夫妻互相关心、和睦相处,丰富了作品内容。 D.小说中的“我”既是故事的叙述者,又是参与者、见证者, “我”的情绪波动让读者身临其境,使故事更富真实性。 解析:C 项,“主要是为了突出妻子的善良”错,主要是表现这 一家人的互相关心、和睦幸福。故选 C。 8.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伙子的心理变化过程。(4 分) 答:①捡钱之前,吹着口哨,悠闲无聊;②捡钱时,装模作样, 兴奋紧张;③捡钱后,对话心不在焉,内心慌乱;④了解理发师傅的 家境后,决定放钱,内心悔悟。 9.小说题目“清风拂面”有哪些含意?请简要分析。(6 分) 答:①指自然界的风和小姑娘用扇子扇的风,给人带来凉爽;② 指理发师傅的言行让小伙子醒悟,改正错误;③理发师傅对小伙子的 包容、爱护,小伙子的知错能改,像清风一样使“我”舒畅;④故事 蕴含的人性光辉,像清风一样使读者愉悦。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也。游学徐土,兼通数经.。沛相陈珪举孝. 廉.,太尉黄琬辟,皆不就。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 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语其节 度舍去辄愈。若当灸,不过一两处,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 处,下针言:“当引某许,若至,语吾。”病者言“已到”,应便拔 针,病亦行差.。若病结积在内,当须刳割者,便饮其麻沸散,须臾便 如醉死,无所知,因破取。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缝腹膏摩,四 五日,差,不痛,一月之间,即平复矣。 有一郡守病,佗以为其人盛怒则差,乃多受其货而不加治,无何 弃去,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捉杀佗,郡守子知之,属使勿 逐。守嗔恚既甚,吐黑血数升而愈。佗之绝技,凡此类也。太祖闻而 召佗。太祖苦头风①,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然本作 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 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 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 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 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 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 耶?”遂考竟②佗。 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 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 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 及后爱子曹冲病困,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节选自《三国志·华佗传》) 【注】 ①头风:头痛病。②考竟:拷问,死于狱中。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C ) A.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 /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B.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饮 /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C.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 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D.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心解分剂/不复称量/煮熟便 饮/语其节度/舍去辄愈 解析:参考句意来断句: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 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 让病人饮服,告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 抓独立句子来断句:“又精方药”与“其疗疾”都是独立句子,要断 开;“精”是精通,“方药”作宾语,“其”指华佗,作下面句子的 主语,据以上分析排除 A、B。“合汤不过数种”,意思表达完整, “数种”作“不过”的宾语,据此排除 D。另外“心解分剂,不复称 量”,心里了解药剂的用量,不用再称量,“不复”作“称量”的状 语。故选 C。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经:①指儒经,即儒家经典著作。②指道经,即道教经典著 作。③指佛经。文中指的是儒家经典著作。 B.孝廉:是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是西汉选用官员的最主要 途径之一,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孝廉是孝顺父 母、办事廉正的意思。 C.差:在文中不是“差错”的意思,而是通假字,“差”同 “瘥”,“病愈”的意思。 D.首服:即“首伏”,坦白服罪。首伏,从表象上看,首,头 也;伏,低下;意味着头低下认罪。 解析:B 项,“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说法 错误。孝廉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故选 B。 12 . 下 列 对 文 章 内 容 的 概 括 与 分 析 , 不 正 确 的 一 项 是 (3 分)( A ) A.华佗不爱做官。原是读书人,外出求学。当时不止一人要他 出来做官,他都不接受,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之情。 B.华佗医术高超。懂养生之道,特别擅长针灸、外科。他让病 人饮用麻沸散进行麻醉,然后进行手术,开腹断肠,病人都没有感到 痛苦。 C.华佗善用方法。他故意接受一位郡守很多财物,又不为他医 治,不久就离开了,还留下一封信辱骂郡守。郡守被激怒,吐了几升 黑血,病就好了。 D.华佗医者仁心。华佗在狱中遭受拷打,临死前还是交出救人 的方法,只不过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 来将书烧掉了,曹操却不得而知。 解析:A 项,“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从来没有后悔之情”,曲 解文意。从“以医见业,意常自悔”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 生后悔之情的。故选 A。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4 分) 译文: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 能延长寿命。”(“近”,短时间;“济”,成功、治好; “恒”, 经常;“事”,做(治疗)、进行;“延岁月”,延长时间或生命) (2)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4 分) 译文: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 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实”,确实;“工”,高明;“县”, 同“悬”, 密切相关;“宜”,应该;“含宥”, 包涵宽容) 14.曹操最后为什么要杀华佗?请简要说明原因。(3 分) 答:①华佗用妻子有病作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欺骗了曹操, 后被逮捕押送回来,最后华佗服罪。②荀彧向曹操求情,曹操认为不 用担忧,天下并不缺乏有这种医术的人,最终将华佗拷问致死。③曹 操认为华佗不根治曹操的病,是想使自己显得重要,即使不杀他,他 也不会断掉曹操的病根。 参考译文: 华佗字元化,是沛国谯县人。外出到徐州求学,同时通晓几种儒 家经典。沛国相陈珪推荐他为孝廉,太尉黄琬征召他,他都不去就任。 华佗懂得养生的方法,当时的人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还像 壮年的容貌。他又精通处方医药,他给人治病,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 药,心里明了药剂的分量,不用再称重量,药煮熟就让病人饮服,告 诉病人服药的注意事项,病人离开后,病就痊愈了。如果需要灸疗, 也不过一两个穴位,病痛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 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感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告诉 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应声便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 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应须剖开身体割除的,就饮服他的“麻沸 散”,一会儿病人便像醉死一样,没有什么知觉,于是开刀后取出结 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切断肠子进行清洗,再缝合腹部刀口,抹 上药膏,四五天后,病好了,不再疼痛,一个月之内,就痊愈复原了。 有一位郡守生病,华佗认为这人发一下大怒病就会好,于是多次 接受他的财物却不给他医治,没有多久丢下他走掉了,还留下书信辱 骂他。郡守果然大怒,派人追赶捕杀华佗,郡守的儿子知道内情,嘱 咐人不要追赶。郡守非常生气怨恨之后,呕吐几升黑色的血,病就好 了。华佗的卓绝医技,大都像这些。曹操听说了,就召唤华佗来。曹 操为头痛病所苦,每当发作,就心情烦乱,眼睛眩晕,华佗只要针刺 鬲(膈俞穴)这个部位,病随手就好了。不过华佗本来是读书人,用行 医作为自己的职业,心里常常感到后悔(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 业”)。后来曹操亲自处理国事,生病很沉重,让华佗专为他看病。 华佗说:“这病短时间难以治好,只有经常进行治疗,才能延长寿 命。”华佗长期远离家乡,想回去,于是说:“刚收到家信,正要短 期回家一趟呢。”到家后,用妻子有病作托辞,多次请假不回来。曹 操多次写信召唤,华佗还是不上路。曹操非常生气,派人前往查看。 如果华佗妻子确实有病,就赐给四十斛小豆,放宽假期时间;如果他 虚假欺骗,就逮捕押送他回来。于是用传车把华佗递解交付许昌监狱, 核实证据,本人服罪。荀彧向曹操求情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 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容他。”曹操说:“不用担忧,天 下就没有这种无能鼠辈吗?”终于把华佗在狱中拷问致死。 华佗临死前,拿出一卷医书给狱吏,说:“这书可以用来救活 人。”狱吏害怕触犯法律不敢接受,华佗也不勉强,讨取火来把书烧 掉了。华佗死了以后,曹操头痛病没有好。曹操说:“华佗能治好这 种病。这小子有意留着我的病,不加根治,想用这办法来使自己显得 重要,可是我不杀掉这小子,他也终究不会替我断掉这病根的。”等 到后来他的爱子曹冲病危,曹操才感叹说:“我后悔杀了华佗,使这 个儿子尚壮健而死于非命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15~16 题。 即日① 李商隐 小苑试春衣,高楼倚暮晖。 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 赤岭②久无耗,鸿门犹合围。 几家缘锦字,含泪坐鸳机。 【注】 ①这首诗是唐武宗会昌三年春,诗人在京守母丧,感叹 时事而作。《旧唐书·武宗纪》:“会昌二年八月,回纥乌介可汗过天 德,俘掠云、朔、北川。”朝廷征发许、蔡、汴、济等六镇之师讨伐。 ②赤岭,与下句“鸿门”都是乌介可汗入犯之处。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B ) A.“小苑试春衣”写京中贵家女子在花草繁茂的小苑里试穿春 衣。 B.“高楼倚暮晖”写京中贵家女子在斜阳中独倚高楼,感到孤 独寂寞。 C.“赤岭久无耗”写出了征人之妻对远戍赤岭一带的征人思念 担忧的状况。 D.“鸿门犹合围”说鸿门一带仍被敌军围困,表现出诗人对时 局的担忧。 解析:“感到孤独寂寞”分析错误,前四句描绘京中贵家女子无 忧无虑、悠闲自在的生活情景,因此“高楼倚暮晖”并不是孤独寂寞, 而是闲情逸致。 16.颔联“夭桃惟是笑,舞蝶不空飞”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上 起了怎样的作用?(6 分) 答:情感表达:颔联描写了园中“夭桃”含笑、“舞蝶”双飞的 景象,以景喻人,衬托出京城贵家女子青春韶华的欢乐、伉俪偕守的 幸福。结构安排:与下文征妇“含泪坐鸳机”景象构成鲜明对照。京 城贵妇于国事了无牵挂的悠闲自得与征人之妻对丈夫杳无音信、生死 难卜的担忧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 分) (1)《赤壁赋》中,“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两句通过 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悲凉和哀怨。 (2)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两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最 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3)“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无边落木 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两句描绘了落叶纷纷的壮阔秋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万物终归于尘埃,而尘埃最终将沉寂于一抔黄泥。化土为泥,揭 泥为瓦。泥在地下,瓦在天上。一座城,无论如何都摆脱不了一方水 土。这一片土地,一部分化身为一片瓦,将历史储存在过往之中;一 部分顺水而逝,融为人类的一部分养分。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一个 人也是一片瓦,生前覆盖大地,生后又重归于土。如此轮回,从一片 瓦再到另一片瓦。不管是辉煌的皇宫,__①__,都得从地起,即使再 高,都高不过一片瓦,高不过那片坚硬的泥,高不过蓝天之下那泛着 青灰的色彩。钢筋混凝土建筑才不过几十年光景,而瓦片发明却是古 人智慧凝成。自从有了人类,便需要住所;有住所,就催生了住房。 瓦片房顶未产生之前,大多是蓬草、石片房顶,但蓬草房顶太轻,不 经风不沐雨,__②__,上不了高楼,于是才有了这瓦片房顶。瓦片来 自于泥土,脱胎于泥土,我们住起来才安心,才踏实。就是“居庙堂 之高”的庙堂,仍然脱不了一片小小的瓦片来缚,最奢华的也不过是 一片琉璃瓦而已。琉璃瓦仍然是瓦,属泥土家族,只不过地位高贵一 点罢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3 分)( A ) A.引用 拟人 B.引用 比喻 C.对偶 比喻 D.拟人 对偶 解析:“居庙堂之高”是引用范仲淹《岳阳楼记》里的句子,这 里使用的是引用的修辞手法;琉璃瓦地位的“高贵”,这是拟人的手 法。故选 A。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从某种意义上说,我们每 一个人也是一片生前覆盖大地,生后又重归于土的瓦。”从语义上看 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 分) 答:①原文修饰成分独立成句,起强调作用,句子也更活泼。 ②原文写出了人生命的过程,引起读者的思考。 20.在文中序号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 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答:①还是简陋的民居 ②石片房顶太重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言表达的问题,请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 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 分) ①西方的莎翁名剧,我国的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作品必然会被后 世反复解读、改编与重塑是概莫能外的,②但是,对经典作品的改编 必须准确传达和把握原著的精神实质。③在当代社会,最常见的名著 改编行为是影视剧创作。④以《西游记》为例,20 世纪以来曾多次 被推向影视屏幕。⑤动画片《大闹天宫》、戏曲片《三打白骨精》、周 星驰《大话西游》等电影、央视版和张纪中版《西游记》等电视剧, 都改变着人们对《西游记》的固有认知,⑥孙悟空在造反英雄、儿童 偶像和后现代情圣等形象之间穿梭变化着。⑦但是,正如孙悟空固然 有七十二变,他对自由平等的向往以及疾恶如仇、积极乐观的英雄气 概没有变一样,名著改编固然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观念的变化而 不断呈现出新风貌,⑧但名著固有的优秀精神品格和艺术风格则是一 成不变的。 答:①句式杂糅,删去“是概莫能外的”;②语序不当,将“传 达”与“把握”互调;④成分残缺,在“曾多次”前加“它(该书)”; ⑧用词不当,将“一成不变”改为“一直未变”(“始终如一”“一 以贯之”或其他适当词语)。 22.请对下面这段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 流畅,不超过 60 个字。(5 分) 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各学派皆有其特色鲜明的吏治主张。其中, 儒家以“君权神授”和“以德配天”理论为政府权力的合法性进行 解释,对待吏治,儒家遵循着“伦理学”的思路:择贤人执政并以德 礼约束官员。与儒家“伦理学”思路不同,法家从“人性自利”的观 点出发,强调君主运用“法”“术”相结合的手段控制驾驭百官臣 下。在道家观念中,政治实为“恶之源”,只有最大限度地限制政府 作为,实现“权力谦抑”,才能矫治天下乱象。 答:关键信息:诸子百家对吏治问题的主张不同:儒家主张尊伦 理择贤执政,以德治官;法家主张君主以“法”“术”控制百官;道 家主张“权力谦抑”(或限制政府权力)。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材料一:《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材料二:屈原的初心是“虽九死其犹未悔”;范仲淹的初心是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飞的初心是“待从头,收 拾旧山河”;苏轼则说“守其初心,始终不变”。 材料三:现如今许多中国人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 兴”的宗旨,奋战在新时代的最前线。而我们每一个普通的个体,在 人生路上,都会遇到挫折和苦难,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去、永不放弃 的精神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适当引用材料 中的名言。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写作指导】 该作文是一篇多材料任务指令性作文。审题时要 分析三则材料的内涵,找到它们的联系,然后再联系提示语和写作要 求展开作文。第一则材料是说只有不忘初心,才能到达终点,做出成 就;第二则材料引用历史上坚持本心的人物言论,强调初心的价值; 而第三则材料针对我们每一个个体,材料中“那支持你我努力走下 去、永不放弃的精神力量,如同灯塔一般照亮人生”的就是我们每一 个人最初的发自内心深处的信念和坚守。写作时还要注意要求中“适 当引用材料中的名言”这一写作任务。 【参考立意】 ①初心是我们前行的动力源泉; ②砥砺前行,勿忘初心; ③愿将初心同筑梦,且以实干共践行; ④青春需要信念的支撑,在奉献中实现自我; ⑤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⑥精神力量(初心)是人生旅途中的指路灯;等等。(如有其他立意, 只要符合材料要求亦可) 例文: 固守初心,永不放弃 《诗经》有言:“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苏轼则说“守其初 心,始终不变”。今天,许多中国人秉持着“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 谋复兴”的宗旨,奋战在新时代的最前线。 固守初心,处变不惊。 华为公司首席执行官任正非 44 岁被迫创业,却成就“世界第 一”,这与他坚守初心的思想和管理能力是分不开的。华为不受外界 诱惑或压力影响,坚守信息技术研发和产品开发的初心。用任正非的 话说,华为“只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企 业内部应该始终坚持上下同心,专注做好自己的事情,坚持自主创新, 坚持艰苦奋斗,如此才能迎来辉煌。正因这一份初心,华为在面对美 国封杀、暂停合作的严峻局势下,任正非也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 变”,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使得华为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初创企业, 成长为中国今天最优秀的民营企业和科技企业之一。 固守初心,越挫越勇。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青年时期就抱定科研报国的初心。1935 年他赴美留学,并在留学期间取得优异的成绩。美国政府设下关卡也 无法阻止他回到祖国的渴望,为了祖国,他多次接受各种责问,被特 务跟踪,甚至成了南太平洋岛上的无辜囚徒。但他越挫越勇,义无反 顾并机智地与特务周旋,因为他始终没有忘记科研报国的初心。钱学 森回国效力,使得中国导弹、原子弹的发射向前推进了至少 20 年, 他因此获得“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固守初心,创造奇迹。 首位夺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人屠呦呦,面对世界性难题坚守初 心,经过 200 多种中药的 380 个提取物的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了 青蒿素上。提取青蒿素用去了屠呦呦大半生的光阴,为了科研她曾将 孩子寄养,为了实验更是以身试毒,在经历了 190 多次的失败后,青 蒿素得以问世,填补了医学史上的空白,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 家数百万人的生命。以三流的条件创造了一流的成就,其间艰辛难以 言表。正是由于屠呦呦不忘治病救人的初心,百折不挠的毅力,默默 奉献的信念和不断创新的精神,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探索,最终才 创造了奇迹,为人类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虽九死其犹未悔”是屈原执着的初心,“待从头,收拾旧山 河”是岳飞坚定的初心,“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 仲淹以天下为己任的初心。而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是许多 中国人的初心,无数人的初心凝聚成伟大的中国梦,我们共同为实现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不息,勇往直前。身为高中生的我们,也 应携着这份初心加入民族复兴的滚滚洪流中。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