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知识点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知识点新人教版

第四单元知识点 第12课 新文化运动  时间:1915年 ‎1.背景:(1)新生的中华民国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 ‎(2)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 ‎2.概况: (1)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2)代表人物: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 (3)重要阵地:《新青年》和北京大学。‎ ‎3.内容:(1)新文化运动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2)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 ‎(3)新文化运动也是一场文学革命。‎ ‎4.意义: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尽管新文化运动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仍然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第13课 五四运动 时间:1919年 ‎1.五四运动的爆发 ‎(1)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由英、法、美等列强操纵,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2)导火线: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爆发: 时间:‎1919年5月4日 地点:北京。‎ 口号和要求:“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口号,要求严惩卖国贼曹汝霖等人。‎ ‎2.五四运动的扩大:‎ ‎(1)时间:‎6月3日。 ‎ ‎(2)中心:由北京转到上海。 ‎ ‎(3)主力:工人阶级成为五四运动的主力。‎ ‎(4)结果:北洋政府被迫释放被逮捕的学生;罢免曹汝霖等卖国贼的职务;拒绝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3.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性质);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标志)。‎ 第14课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时间:1921年 ‎1.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条件:‎ ‎①思想条件: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②阶级条件:与工人运动相结合,工人阶级队伍发展壮大 ‎③组织条件:共产党早期组织的建立 ‎④外部条件:国际共产主义的帮助 (2) 传播:‎ ‎①开始: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②五四运动的胜利开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 ‎2.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1) 中共一大的召开 ‎ ‎①时间:1921年7月。 ‎ ‎② 地点:在上海秘密召开。‎ ‎③代表: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人。‎ ‎④主要内容: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纲。‎ A.党的奋斗目标:推翻资产阶级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共产主义。‎ B.党的中心工作:领导和组织工人运动,‎ C.党的中央领导机构:中央局,陈独秀当选为中央局书记。‎ ‎(2)中国共产党诞生历史意义: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了。‎ ‎3.中共二大的召开: 1922年7月 上海。‎ ‎(1)内容:大会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同时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纲领规定,在民主革命阶级,党的主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 ‎(2)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3.全国工人运动的高涨---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3年2月。口号:“为自由而战,为人权而战”。‎ 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