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1.4 升华和凝华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度八年级物理上册1.4 升华和凝华

‎1.4 升华和凝华 ‎ ‎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在舞台上喷撒少量的干冰(固态二氧化碳),舞台上即刻就会出现阵阵白雾,达到渲染气氛的目的。干冰在舞台上发生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是(  )‎ A.升华、吸热 B.升华、放热 C.凝华、吸热 D.凝华、放热 ‎2.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升华的是(  )‎ A.长时间放置的卫生球会“变小”‎ B.寒冷冬天室内玻璃内表面形成的“冰花”‎ C.盛夏季节冰镇饮料瓶外表面形成的“水珠”‎ D.寒冷冬天壶口瀑布的浪花形成的“冰挂”‎ ‎3.下列现象中,属于凝华的现象是(  )‎ A.春天,冰雪融化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 C.早晨有浓雾 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干了 ‎4.在如图所示的四个物态变化的实例中,属于凝华的是(  )‎ A.初春,冰河消融 12‎ B.仲夏,绿叶挂珠 C.深秋,红叶落霜 D.寒冬,滴水成冰 ‎5.夏天,细心的小明发现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附着一层白色的粉末,产生这种现象的物态变化是(  )‎ A.汽化 B.液化 C.凝固 D.凝华 ‎6.用久了的白炽电灯泡内壁上微微变黑,这是(  )‎ A.灯丝(钨丝)升华形成的 B.灯丝汽化形成的 C.灯丝先汽化后凝华形成的 D.灯丝先升华后凝华形成的 ‎7.如图所示,在舞台上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可以产生白雾,制造朦胧的效果。白雾是(  )‎ A.干冰遇热迅速升华变成的气体 B.干冰遇热先熔化后汽化变成的气体 C.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变成的小液滴 D.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遇冷液化变成的小液滴 ‎8.下列物态变化现象,需要放出热量的是(  )‎ A.初春,河里的冰雪消融 B.夏天,室内洒的水很快变干 C.深秋,草木上挂满白霜 D.严冬,堆砌的雪人渐渐变小 ‎9.下列物理现象中需要吸热的是(  )‎ A.盛有冰块的玻璃杯表面产生小水珠 12‎ B.钢水浇筑成各种各样的工件 C.寒冷的冬季窗户玻璃上形成冰花 D.白炽灯使用过程中灯丝变得越来越细 ‎10.以下对应正确的是(  )‎ A.家里的固体空气清新剂没有了﹣﹣﹣﹣﹣﹣﹣﹣﹣﹣﹣﹣升华现象吸热过程 B.严冬,树枝上结的雾凇﹣﹣﹣﹣﹣﹣﹣﹣﹣﹣﹣﹣﹣凝固现象放热过程 C.吸热过程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汽化现象放热过程 D.冰箱里拿出的瓶装水外壁有水珠﹣﹣﹣﹣﹣﹣﹣﹣﹣﹣液化现象吸热过程 ‎ ‎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如图。是加热固体碘的实验。在加热过程中,我们会看见杯内产生紫色的气体,这是因为固体碘吸热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停止加热待冷却后,在干净的玻璃片上出现了黑色颗粒,这是因为气态碘又发生了   (填物态变化)的原因,生活中   (露、冰、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12.随着科技的发展,过去“呼风唤雨”的神话成为了现实,实施人工降雨时,是飞机在空中喷洒干冰(固态二氧化碳),干冰在空气中迅速吸热   ,使云层气中的水蒸气遇冷   成小冰粒,小冰晶逐渐变大,在下落中又   成水滴落下来。(以上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13.如图所示,晓梅将气球套在盛有适量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试管口上,很快看到干冰变小,而气球膨胀,且管内无液体产生,此时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干冰   (选填“升华”或“凝华”),发生此物态变化需要   (选填“吸热”或“放热”),从而使得周围温度   (选填“升高”或“降低”)。‎ 12‎ ‎14.小明同学探究物态变化,他在试管中放入少量碘,塞紧盖子放入热水中,观察到试管中固态碘逐渐消失,变为紫色的碘蒸气并充满试管。‎ ‎(1)此过程固态碘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2)在上述实验中,小明同学猜想:固态碘是先变成液体,再变成气体,因为变化速度太快,液态碘出现的时间太短,因而没有观察到。为验证猜想,他查询了一些小资料:碘的熔点是‎113.5℃‎;碘的沸点是‎184.4℃‎;水的沸点是‎100℃‎.请你根据上述小资料分析小明的猜想为什么是错误的:   。‎ ‎15.北方寒冷的冬天,玻璃窗常结有美丽的冰花,请问;“冰花”是在玻璃的内表面还是在外表面形成?答:   。‎ ‎16.爱吃冰棍的小华发现,从冷冻室刚拿出来的冰棍,剥去包装纸后,表面很快会出现许多“白色粉末”,还会冒“白气”,用舌头舔冰棍时,开始舌头会被牢牢的“粘住”,但让舌头和冰棍接触一段时间后,它们又会自动“脱离”,请你写出加引号部分的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的过程。‎ ‎(1)出现“白色粉末”:   ;‎ ‎(2)冒“白气”:   ;‎ ‎(3)被“粘住”:   ;‎ ‎(4)自动“脱离”:   。‎ ‎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小明在观察“碘锤”中的物态变化之前,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外焰的温度约为‎800℃‎,碘的熔点为‎113.7℃‎.采用图中的两种方式加热,图甲的碘颗粒吸热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两种方式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   (填物态变化名称).这一过程需要   热。‎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12‎ 有霜季节,农作物常被冻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遭受霜冻。实际上,农作物不是因为霜而受冻的,‎0℃‎以下的低气温才是真正的凶手。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但此时农作物早被冻坏了。农民们称这种情况为“黑霜”。‎ ‎(1)霜是由   直接变为小冰晶形成的,形成霜的物态变化是   。‎ ‎(2)小红由短文猜想霜的形成条件是   和   。‎ ‎(3)小明为了验证小红的猜想,做了如下实验:‎ 从冰箱中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你认为该实验能否验证上述猜想,请简要陈述理由。‎ ‎ ‎ 12‎ ‎ ‎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 ‎ 一.选择题(共10小题)‎ ‎1.‎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熔化、汽化、升华要吸热;凝固、液化、凝华要放热。‎ ‎【解答】解:干冰在舞台上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发生升华,物质升华过程吸热。‎ 故选:A。‎ ‎ ‎ ‎2.‎ ‎【分析】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结合选项中所描述现象的物态变化情况可逐一做出判断。‎ ‎【解答】解:A、长时间放置的卫生球会“变小”,是从固态直接变为了气态,属于升华现象,符合题意;‎ B、寒冷冬天室内玻璃内表面形成的“冰花”,是水蒸气遇冷直接凝华形成的,不合题意;‎ C、盛夏季节冰镇饮料瓶外表面形成的“水珠”,是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不合题意;‎ D、寒冷冬天壶口瀑布的浪花形成的“冰挂”,是水凝固形成的,不合题意。‎ 故选:A。‎ ‎ ‎ ‎3.‎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A、春天,冰雪融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B、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而成的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 C、早晨有浓雾,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小水滴,属于液化现象;‎ D、洒在室内地上的水变干了,水由液态变为气态,这是汽化现象;‎ 12‎ 故选:B。‎ ‎ ‎ ‎4.‎ ‎【分析】解答此题要知道物质从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叫凝华;根据物态变化的知识逐一分析即可。‎ ‎【解答】解:A、冰雪“消融”是冰化成水的过程,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 B、水蒸气变成露珠是液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冰晶,故C符合题意;‎ D、滴水成冰,液态水变成固态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 ‎5.‎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 刚从冰箱拿出的冰棒包装纸上附着一层白色的粉末,是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小冰晶;故ABC错误;D正确;‎ 故选:D。‎ ‎ ‎ ‎6.‎ ‎【分析】物体直接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 物体直接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 ‎【解答】解:白炽灯在发光时,钨丝的温度是比较高的。钨会升华为钨的蒸汽,在灯泡不发光时,钨丝的温度就会降低,灯泡内的温度降低,钨蒸汽受冷凝华为黑丝的钨。‎ 故选:D。‎ ‎ ‎ ‎7.‎ ‎【分析】解决此题要知道干冰易升华,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水蒸气遇冷会发生液化现象。‎ ‎(1)干冰升华吸热,变为气态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是我们看不见的。‎ 12‎ ‎(2)干冰升华吸热,周围的空气温度下降,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滴,小水滴是我们看得见的。‎ ‎(3)我们看到的白色雾气是小水滴而不是二氧化碳。‎ ‎【解答】解:干冰在室温下易升华,升华时会从周围吸收热量,导致周围的温度急剧降低,这样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形成“白雾”。‎ 故选:C。‎ ‎ ‎ ‎8.‎ ‎【分析】首先对每个选项中的物态变化过程进行分析,明确吸热放热情况,然后确定符合题意的选项。‎ ‎【解答】解:‎ A、春天,冰雪消融,是熔化过程,需要吸热。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室内洒的水很快变干,是汽化过程中的蒸发现象,需要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 C、深秋,草木上挂满白霜早,是水蒸气的凝华现象,放出热量。故C符合题意;‎ D、严冬,堆砌的雪人渐渐变小,是升华过程,吸收热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 ‎9.‎ ‎【分析】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过程,熔化吸热;物质从液体变为固态是凝固过程,凝固放热;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是液化过程,液化放热;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过程,汽化吸热;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过程,升华吸热;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过程,凝华放热。‎ ‎【解答】解:A、盛有冰块的玻璃杯表面产生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小水珠,此过程是放热过程;故A不符合题意。‎ B、钢水浇筑成各种各样的工件是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凝固过程,凝固放热,故B不符合题意;‎ C、寒冷的冬季窗户玻璃上形成冰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不符合题意;‎ D、白炽灯使用过程中灯丝变得越来越细是钨丝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升华过程,升华吸热,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12‎ ‎ ‎ ‎10.‎ ‎【分析】根据以下知识答题:物质由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现象;物质由气态变为液体称为液化,物质由液态变为固态是凝固现象;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是升华现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等,故掌握六种物态变化的特点,根据四个选项中所给物理现象的特点来进行判断。‎ ‎【解答】解:A、固体空气清新剂可以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故是升华现象,该过程是吸热的,故A正确;‎ B、雾凇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直接变成的小冰晶,故是凝华现象,该过程是放热的,故B错误;‎ C、冰冻的衣服干,即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所以是升华现象,该过程是吸热的,故C错误;‎ D、冰箱里拿出的瓶装水外壁有水珠,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故该过程是放热的,故D错误。‎ 故选:A。‎ ‎ ‎ 二.填空题(共6小题)‎ ‎11.‎ ‎【分析】(1)物质从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现象称为升华,在升华过程需要向周围吸收热量;‎ ‎(2)物质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叫凝华,在凝华过程需要向周围放出热量。‎ ‎【解答】解:‎ ‎(1)在烧杯里放少量的固态碘颗粒,然后把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微微加热,固态碘直接变成了碘蒸气,发生了升华现象;‎ ‎(2)过一会儿,碘蒸气直接变成了固态的碘,附着在玻璃片上,发生了凝华现象;‎ 露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在地面附近遇冷液化成小水珠,附着在花草上形成的;‎ 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附着在屋顶及地面形成的;‎ 冰是水凝固形成的;‎ 所以,生活中霜的形成与这一物态变化相同。‎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霜。‎ ‎ ‎ 12‎ ‎12.‎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 干冰即固态的二氧化碳,在常温下,干冰很易升华为气态,此过程中吸热,从而起到降温作用;水蒸气遇冷会凝华为小冰晶;小冰晶下落后熔化为水即形成雨。‎ 故答案为:升华;凝华;熔化。‎ ‎ ‎ ‎13.‎ ‎【分析】判断物态变化主要看物体是由什么状态变为什么状态;‎ 六种物态变化中,熔化、汽化和升华要吸热。‎ ‎【解答】解:物质直接由固态变为气态叫升华;‎ 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它在常温下就会升华为气态;‎ 干冰升华要吸收热量,使周围空气的温度降低。‎ 故答案为:升华; 吸热; 降低。‎ ‎ ‎ ‎14.‎ ‎【分析】(1)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需要吸收热量;‎ ‎(2)晶体熔化的条件是达到熔点,吸收热量;‎ ‎【解答】解:(1)试管中的固态碘在热水中,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属于升华过程;‎ ‎(2)由数据知,水的沸点是‎100℃‎,而碘的熔点是‎113.5℃‎,所以碘在‎100℃‎的沸水中不可能熔化;‎ 故答案为:(1)升华;(2)热水温度低于碘的熔点,碘不可能熔化。‎ ‎ ‎ ‎15.‎ ‎【分析】‎ 12‎ 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霜、冰花、雾凇等都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解答】解:在寒冷的冬天,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玻璃,在其内表面发生了凝华现象形成小冰晶,这就是“冰花”,因此冰花的形成是凝华过程,冰花附着在玻璃内表面。‎ 故答案为:内表面。‎ ‎ ‎ ‎16.‎ ‎【分析】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解答】解:(1)“白色粉末”是冰冻室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 ‎(2)“白气”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 ‎(3)“粘住”是舌头上的水凝固造成的;‎ ‎(4)“脱离”是由于凝固后的冰又熔化为水;‎ 故答案为:(1)凝华;(2)液化;(3)凝固;(4)熔化。‎ ‎ ‎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17.‎ ‎【分析】(1)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2)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解答】解:图甲的碘颗粒吸热升华为碘蒸气;‎ 图乙中的碘颗粒吸热除了发生图甲中的物态变化外,还可能会熔化为液态;‎ 停止加热后,“碘锤”中的碘蒸气会凝华为固态,此过程放热。‎ 故答案为:升华;熔化;凝华;放。‎ ‎ ‎ ‎18.‎ ‎【分析】(1)在一定条件下,物体的三种状态﹣﹣固态、液态、气态之间会发生相互转化,这就是物态变化;‎ 12‎ ‎(2)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3)六种物态变化过程中,都伴随着吸热或放热;其中放出热量的物态变化有:凝固、液化、凝华;吸热的有:熔化、汽化、升华;‎ ‎(4)设计实验时,要考虑充分常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进行对比实验,方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1)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附着在植被表面;‎ ‎(2)根据文中的“当空气干燥时,即使温度降低到﹣20℃~﹣‎10℃‎,也不会出现霜。”可知:霜的形成条件是:空气湿润且温度在‎0℃‎以下;‎ ‎(3)实验:“从冰箱取出一些﹣‎10℃‎的冰块,放在不锈钢杯子里,一段时间后可看到在杯底出现一些白色的小冰晶(即霜)”中,没有提供两种不同的空气湿润环境;故不能验证猜想。‎ 故答案为:(1)水蒸气;凝华;‎ ‎(2)空气湿润;气温在‎0℃‎以下;‎ ‎(3)不能;没有做空气干燥时是否会出现霜的对比实验。‎ ‎ ‎ 1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