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章末习题检测(基础篇)(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五章 物体的运动章末习题检测(基础篇)(含解析)(新版)苏科版

‎《物体的运动》综合习题检测(基础篇)‎ 一、选择题 ‎1.下列情况只中是因为误差而引起结果不准确的是(  )‎ A.测量时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 B.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 C.观察时视线未能与刻度尺垂直 D.读数时没有再估读一位数字 ‎ ‎ ‎2.商场内的营业员量服装时,最好应选用(  )‎ A.分度值为‎1cm的‎1m长的直尺 B.分度值为‎1mm的‎1.5m长的直尺 C.分度值为‎1mm的‎1m长的直尺 D.分度值为‎1cm的‎1.5m长的直尺 ‎ ‎ ‎3.关于误差,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误差的产生与测量工具有关 B.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C.误差不能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小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 ‎ ‎4.(多选)乘客坐在游轮中,游轮沿长江顺流行驶,以下列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乘客是运动的(  )‎ A.江岸的码头 B.游轮的船舱 C.迎面驶来的汽艇 D.奔流的江水 ‎ ‎ ‎5.工人师傅使用游标卡尺测得某零件长‎0.07530m,如果用你的三角板去测量,其结果应是(  )‎ A.‎0.07m B.‎0.075m C.‎0.0753m D.‎‎0.07540m ‎ ‎ ‎6.在南北方向的平直公路上,有a、b、c三辆汽车,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这三辆车中相对于地面可能静止的是(  )‎ A.只有a车 B.只有b C.只有c D.a车和c车 ‎7.判断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依据是(  )‎ A.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 B.只需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 C.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 D.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 ‎8.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B.相同时间内,通过路程越长,物体速度越大 C.运动的时间越短,物体的速度就越大 D.通过相同路程,所用时间越长,物体速度就大 ‎9.小明和张伟进行百米赛跑,每次小明都要比张伟提前‎5m到达终点,若让小明将起点向后远离原起点‎5m,张伟仍在原起点处与小明同时起跑,按原来的平均速度运动,则(  )‎ A.小明先到达终点 B.张伟先到达终点 C.两人同时到达终点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10.甲、乙两物体同时同地同方向开始做匀速直线运动,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a、b、c三条图线中的两条,运动5秒甲、乙间的距离大于‎2米,则(  )‎ 6‎ A.甲的s-t图一定为图线a B.甲的s-t图可能为图线b C.乙的s-t图一定为图线c D.乙的s-t图可能为图线a ‎ 二、填空 ‎11. “纳米”(nm)是   的单位(填物理量);科学研究表明,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冠状病毒呈不规则圆形或类圆形,平均直径100nm,即   cm。‎ ‎12. 某次一名粗心的学生在测量中忘了写单位,请给它补充完整:‎ ‎(1)一节l号干电池高约0.6    。‎ ‎(2)人正常步行时,一步长约0.6    。‎ ‎(3)活动铅笔细笔芯直径约O.5    。‎ ‎(4)万里长城长约6.7×106   。‎ ‎13. 某同学测量某物体的长度时,三次测量的记录‎2.13cm、‎2.16cm、‎2.14cm,那么测量的平均值是   cm,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 ‎14. 李白在《望天门山》一诗中写道,“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中两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这运用了物理学中的   原理。‎ ‎15. 如图,为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作的是   运动(选“匀速直线”或“变速直线”)。小球从B点到F点运动的路程是   cm,平均速度是   m/s。‎ ‎16. 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甲和乙,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5,所用时间之比为4:3,则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   ;若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则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 三、解答题 ‎17.(1)如图1所示,物体A的长度是 cm。‎ ‎(2)如图2中停表的读数是 s。‎ 6‎ ‎18. 某同学为测定一本精装小说每张纸的厚度,采用了如下的步骤:‎ a.量出这本书的厚度,记为L;‎ b.选用学生用三角尺,检查了零刻度线没有磨损;‎ c.数得整本小说共n页;‎ d.计算得每张纸的厚度为。‎ ‎(1)其中有问题的步骤是哪些?如何改正?‎ ‎(2)将改正后的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为   。(用序号表示)‎ 19. 设地球距离月球3×‎108米,人类发射的月球探测器能够在自动导航系统的控制下在月球上匀速直线行走,且每隔5秒向地球发射一次信号。某时刻,探测器发出信号时,前方相距‎32米处存在障碍物,经过5秒,探测器再次发出信号时距离障碍物‎22米;再经过5秒,探测器发出自动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为避免探测器撞击障碍物,地球上地面控制中心的科学家决定对探测器进行人工刹车遥控操作,科学家输入命令需要3秒。已知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108米/秒。则:‎ ‎(1)电磁波从月球传到地球或从地球传到月球所需时间△t为 s;‎ ‎(2)月球探测器匀速行进的速度为 m/s;‎ ‎(3)当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距离障碍物是多少米?‎ ‎20. 一辆汽车以速度表所示的速度通过一平直隧道,如图所示。求:‎ ‎(1)汽车行驶的速度为多少米/秒(m/s )?‎ ‎(2)经过2.0 min才驶出隧道,那么隧道长多少千米(km)?‎ ‎【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 ‎1.【答案】B ‎【解析】通常根据被测长度两端靠近的刻度线的间隔来读数,物体的边缘未对准“0”刻度线,也可以读出物体的长度,不会引起结果不准确;根据误差产生的原因可知,刻度尺本身刻度不均匀会产生误差,从而引起结果不准确;C与D答案是刻度尺使用中的错误,不是误差,故选B。‎ 6‎ ‎2.【答案】B ‎【解析】根据一般人的服装各部分的长度不会超过‎1.5m,并且要使服装更合身,尽量减小误差,所以应该选用分度值是‎1mm量程是‎1.5m直尺。‎ ‎3.【答案】D ‎【解析】一般来说,由于客观或主观因素的影响,如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等因素的影响,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叫误差,误差值只能减小,不能消除.故A、B、C正确。‎ ‎4.【答案】AC ‎【解析】由于是顺流行驶,故乘客的运动速度与船、江水的速度是相同的,故乘客相对于船、船舱、江水等是处于相对静止状态的;而乘客相对于不动的码头或沿相反的方向运动的汽艇来说,其位置是发生变化的,故相对于它们来说是运动的。‎ ‎5.【答案】C ‎【解析】三角板的分度值是‎1mm,读数时要保留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应该是‎75.3mm,换算成米应该是‎0.0753m。所以选项C正确。‎ ‎6.【答案】C ‎【解析】因b车上的人看到路旁的建筑物匀速向南,所以b车一定是相对地面向北运动的;a车上的人看到b车匀速向南,所以a车一定相对地面是向北运动的,且车速大于b车的车速;c车上的人看到a车匀速向北,那么c车可能静止,可能向南运动也有可能向北运动但车速小于a车。‎ ‎7.【答案】D ‎【解析】物体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相等的时间内路程相等,根据公式可以算出平均速度是相等的,但是1s内物体可以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因此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故A不符合题意;只需物体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能判断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没有考虑运动的路径是否是直线,故B不符合题意;1s内运动‎5m,2s内运动‎10m,3s内运动‎15m,根据公式可以算出平均速度相等,物体在1s内的运动可以先快后慢、先慢后快等很多种情况;因此每隔1s沿直线运动的路程相等,可以是匀速的,也可以是变速的,故C不符合题意;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由公式s=vt可知,任何相等的时间内,沿直线运动的路程都相等,这种说法是正确的,故D符合题意。‎ ‎8.【答案】B ‎ ‎【解析】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物体的速度就越大,A中缺少相同时间这个条件,只凭路程的长短是无法判断速度的大小,故A错;由速度的公式:可知B是正确的;在相同路程内,运动时间短的物体,速度一定大,C中缺少相同路程这个条件,只凭时间的长短是无法判断速度的大小,故C错;由速度的公式:可知:通过相同的路程,用得时间越短,速度越大,所以D是错误的。‎ ‎9.【答案】A ‎【解析】设小明用的时间为t,则速度为:‎ 张伟的速度为: ‎ 第2次比赛时,小明通过的路程:‎ 6‎ 第2次比赛时,张伟通过的路程:‎ 因为按原来的平均速度不变,小明用时:‎ 张伟用时:‎ 因为,所以,因此还是小明先到达终点。sa ‎10.【答案】A ‎ ‎【解析】(1)由图象知:对应同一时间t(如t=4s)a、b、c的路程关系为,由速度公式V=S/t 可知,;‎ ‎(2)由s-t图象知,t=5s时,,,;由(1)、(2)可知甲的图象一定是图线a;乙图象可能是图线b,也可能是图线c.‎ 二、填空 ‎11.【答案】长度;10﹣5‎ ‎12.【答案】dm;m;mm;m ‎13.【答案】2.14;‎‎1mm ‎14.【答案】船;地面(或两岸、青山);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 ‎【解析】“两岸青山相对出”,研究的对象是“青山”,运动状态是“出”, 所以相对于船来说,青山是运动的;“孤帆一片日边来”,研究的对象是“孤帆”,运动状态是“来”,船是运动的,相对于地面(或两岸、青山)来说的;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时,要选择参照物,物体相对静止,相对运动。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5.【答案】变速直线;12;0.15‎ ‎【解析】通过观察相同的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小球做变速直线运动.‎ 小球从B点到F点通过的路程为‎12cm,运动时间为0.8s小球的平均速度 ‎16.【答案】9:20;20:9‎ ‎【解析】甲、乙两物体速度之比为:‎ 6‎ 当他们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所用时间之比为:‎ 三、解答题 ‎17.【答案】(1)1.85;(2)270‎ ‎18.【答案与解析】(1)小说的封皮和正文纸张的厚度不同,所以步骤a有问题;小说的页数和纸的张数不同,一张纸是2页,所以步骤c有问题;改正:a.应去掉精装小说的封面、封底,量出其中小说纸的总厚度,记为L;b.数得去掉精装小说的封面、封底后,小说书的页数,则小说书纸的张数为张。(2)将改正后的步骤,按正确的操作顺序排列为:bacd.‎ ‎19.【答案与解析】(1)电磁波从月球传到地球或从地球传到月球所需时间;‎ ‎(2)月球探测器匀速行进的速度为: ‎ ‎(3)探测器发出自动刹车装置出现故障的信息到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用时:t=1s+1s+3s=5s,‎ 故当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距离障碍物:,故当探测器收到地面刹车指令时,距离障碍物是‎2m。‎ ‎20.【答案与解析】(1)由图中汽车速度表可知汽车速度:‎ ‎ 因为:‎ ‎ 所以:‎ ‎(2)经过隧道的时间:‎ 隧道长:‎ 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