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8-08 发布 |
- 37.5 KB |
- 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三单元 艰辛探索与建设成就 11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教案 岳麓版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模式介绍: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创造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促进他们的心理机能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教学方法。通过情感预热,让学生达到适度的兴奋状态,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希望参与体验,在合作互动中润物无声,实现知行合一的导行内化效果。 体验式教学的课程环节: 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 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 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 设计思路说明: 本课的主要内容分为三个子目,一是恢复联合国席位,二是跨过大洋的握手,三是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发展的重要体现。引导学生思考“恢复”一词表明了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和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政策的失败。 出示相关史料,分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状况。首先引导学生讨论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其次探讨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放映中国参与多边经济、社会领域活动的有关影像资料,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国正在展开全方位外交活动。最后总结我国外交事业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点题第三个子目“我们的朋友遍天下”,并探寻原因。组织讨论我国外交事业不断发展的原因,认识到外交成就的取得应归功于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归功于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教材分析 本课是岳麓版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第11课的内容,本课的主题是 ── 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主要讲述我国的外交事业,其中又重点阐述我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建交、同亚非拉第三世界的友好关系、中日建交等内容。 学生在学习了第二单元的第7课《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外交》之后,对于新中国初期我们国家所面临的外交形势已经有所了解。但是这些内容跟他们现在所接触的国际形势有比较大的反差,往往会产生不理解。但是也正式这种反差能激起学生学习这部分历史的兴趣,从他们的疑问入手,结合现实,深入探讨中国外交事业的成就和取得这些成就的原因。 8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了解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的基本情况。 2.知道尼克松访华和《中美联合公报》的发表、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3.了解中日建交的情况;掌握新时期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借助图片,生动再现历史,加深对史实的理解。 2.指导学生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总结中国自古至今对外交往的变化,理解其原因,并与现实比对,以史鉴今。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改善、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和各国同中国建交热潮的出现,学生能明确知道,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所形成的外交僵局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从而认识到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产生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中美关系正常化; 2.中国的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外交布局。 【教学难点】 1.中美关系在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 2.我国外交事业之所以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课前准备 1.教师搜集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 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或事件(激情阶段) 8 (左边是周恩来,中间是蒋介石,右边是尼克松) 2019年,是中美建交39周年。三十九年前,在中国改革开放元年之时,中美两国发表建交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忆往昔,曾经水火不容的两个大国,为了各自的利益,虎视眈眈二十余年,那么,又是怎样的国际风云改变了中美关系的破冰之旅呢? 看图片,这是一幅反映中美外交出现转圜的漫画,历史上将其称作“乒乓外交”。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1课: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二、明确过程与目标(体验阶段) (一)恢复联合国席位 1.图片展示: 联合国总部前飘扬的中国国旗 2.教师提问: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在什么时候、什么会议上得到恢复? 提示: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 3.教师讲述:为什么要用“恢复”一词。 “二战”后期,同盟国在克里米亚召开了“雅尔塔会议”,其中一项内容就是战后成立联合国,美、苏、英、法、中五国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所以,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蓄意阻挠,新中国在联合国的席位被国民党集团长期窃据。直到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终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和中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席位。 4.图片展示: 8 外交部部长乔冠华潇洒而豪放的大笑,被西方媒体描述为:“震碎了议会大厦的玻璃!” 5.引导学生回答:它记录了新中国外交史上的精彩瞬间和辉煌成就!历史被定格在这张笑脸上。你从乔冠华的开怀大笑中感受到了什么? 提示:自信的笑、胜利的笑;中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国际地位的提高;进一步表明美国的孤立政策失败;我国在外交上取得了更大的进展。 6.讨论:中国为什么能够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教师通过问题提示,例如: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斗争是孤立无援的吗?得到了哪些力量的支持?它们的提案能被通过说明了什么?联合国成立之初操控在哪个国家手中?以前美国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能够成功,然而这一次美国的方案未被讨论即被废置,这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长期的努力和斗争;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教师强调: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由于美国的阻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被长期剥夺。中国在联合国合法权利的恢复,是中国和在这个问题上主持正义的其他国家经过长期斗争而取得的巨大胜利,也是美国企图在国际社会孤立、排斥中国的错误政策的失败。 (二)跨过大洋的握手 出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美国对华军事包围示意图》,指导学生分析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的状况。 8 教师总结:由于美国对中国实行军事上的威胁、政治上的孤立、经济上的封锁,致使中美双方敌视20多年。然而,到了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高以及国际形势的变化,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中美关系出现转机。 播放视频“基辛格,尼克松访华”。 教师讲述:“小球转动了大球”,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1971年7月)、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署,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那么,两国关系正常化的阻碍是什么呢? 学生:台湾问题。 教师: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美国承认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引导学生思考:中美关系在20世纪70年代出现转机的原因是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教师引导学生从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 教师小结:(1)美国方面,已经认识到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作用,承认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另外,改善中美关系,可缓解美国对付苏联的压力。(2)中国方面,可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牵制来自苏联的威胁;有助于解决台湾问题,早日实现祖国统一。 教师讲述:中美关系的改善也极大地冲击了长期追随美国的日本。田中角荣访华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协定的签订,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与此同时,在国际上出现了一个与中国建交的热潮。从1971年7月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到1972年底,一年多时间里,就有28个国家同中国建交。 (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8 1.坦赞铁路通车 出示图片: 教师讲述:1976年7月14日,中国援建的坦赞铁路全线正式通车。1967年9月5日,中国与坦桑尼亚、赞比亚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政府、赞比亚共和国政府关于修建坦桑尼亚――赞比亚铁路的协定》,决定由三国合建铁路。1970年10月开工,1975年6月完成全线的铺轨任务。 该铁路自坦桑尼亚首都达累斯萨拉姆起,在坦桑尼亚境内跨976公里,后入赞比亚境内884公里,在卡皮里姆与赞比亚旧有铁路接轨,全长1860多公里。经过路段地形复杂,施工艰巨。其修建与通车表明了中非之间的合作与友谊。 2.中日建交 教师讲述:中日建交的基本情况。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中日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接着,许多国家纷纷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 讨论: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是什么? 师生共同归纳出我国外交事业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 8 (1)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两弹一星”的成功发射,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2)我国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坚持“求同存异”方针。 (3)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三、成果展示与评价(导行阶段) (一)出示材料并讨论 材料一 材料二 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政府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三 中国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发展同各国的友好合作,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 ——习近平在亚非领导人会议上的讲话 教师提问:(1)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材料一中图片所反映的中国外交史上的大事。 (2)材料二中的中美《联合公报》是在哪个城市签署的?该公报的签署有何重要历史意义? (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将推动建立怎样的新型国际关系。 学生回答:(1)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上海。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3)合作共赢(互利共赢)。 (二)本课总结 8 教学反思 教学环节方面:根据教学内容整合了三个板块:(一)恢复联合国席位。(二)跨过大洋的握手。(三)“我们的朋友遍天下”。主要讲述20世纪70年代我国的外交成就,其中重点讲述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建交、中日建交三个方面的内容。 通过本节课学习,我们看到了,中国的外交事业之所以如此辉煌,得益于我们祖国的强大。中国现在成了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稳定与发展的坚定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同样道理,我们每位同学想立足于社会,也必须努力武装自己,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才能为祖国母亲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 在教学过程中,关于中美关系出现转机的原因,教材中只是一语带过,需要教师补充材料,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世界局势,从中美两国方面进行分析,从而理解这种转机是中美两国的共同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迅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日益提高,我国外交事业又取得了新的辉煌成就。 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