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7-09 发布 |
- 37.5 KB |
- 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新课标数学六上走进圆的世界说课稿
《走进圆的世界》说课稿 今天,很高兴能够在这里为大家讲述关于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圆》的第一课时《圆的认识一》的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教学流程、学法与教法、设计依据及原理等相关内容。首先,我想谈该课时的教材分析。 一、教材分析 “圆的认识”一课选自小学数学教材第11册,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多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展开,也是小学阶段认识的最后一种常见的平面图形。 教材的编排思路是先借助实物揭示出“圆”,让学生感受到圆与现实的密切联系,再引导学生借助“实物”、“圆规”等多种方式画圆,初步感受圆的特征,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通过折一折、画一画、量一量等活动,帮助学生认识直径、半径、圆心等概念,同时掌握圆的基本特征。这样的编排,学生对于圆的相关概念及特征的理解和把握一般都是建立在教师的明确指引和调控之下,学生相对独立的探索空间不够,而与此同时,学生对于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也无从感受、体验,对于圆在历史、文化、数学发展过程中与人类结下的不解之缘感受不深。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试图对本课的教学思路进行重新调整:一方面,通过拓展空间,将学生进一步置身于探索者、发现者的角色,引导学生在认识完圆的一些基本概念后,自主展开对于圆的特征的发现,并在交流对话中完善相应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我又借助媒体,将自然、社会、历史、数学等各个领域中的“圆”有效整合进本课教学,充分放大圆所内涵的文化特性,努力折射“冰冷”图形背后所散发的独特魅力。 怎样让数学课堂再厚重些、开阔些、深邃些、美丽些……藉此,想到了圆,继而,便有了“走进圆的世界”这一大胆尝试。 二、教学目标 1、结合自然、生活情境,通过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活动认识圆,领悟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情境,体验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体会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及本身赋有的独特的美感。 4、领悟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 教学重点:学会用圆规画圆,感受数学文化的魅力。 教学难点:学习用圆规画圆。 教学关键:指导学生正确使用圆规,引导学生理解并描述圆的特征。 三、教法学法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采取了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的直观演示将演示、观察、操作、思维与语言表达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对圆有一个形象的感知。运用启发式与发现法进行学习,结合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与创新意识。 于是就有了以下的教学设计思路 四、教学流程 (一)、从生活中感知圆 1、寻找生活中拥有圆形图案的事物。 2、课件出示大自然中有圆形图案的事物。 (意图: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数学来自于生活及大自然中圆的神奇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导入到新课之中。) (二)、从画圆中认识圆 1、尝试画圆。 生独自创作圆。 反馈:如何画圆?如何使用圆规? 师结合生的反馈点出圆心(定点)、半径(定长)与直径。 (意图:放手于学生独自操作,在操作的过程当中经历圆的形成,了解圆的各组成部分及特征,圆心的作用,采用学生自主合作交流的形式在探索的过程中逐渐增加对圆的系统认识,教师只要充分发挥主导的作用,充分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希望自己都是发现者。) 2、强化画圆。 (1)用圆规练习画圆(意图:在学习同伴及教师的引导下,练习用圆规画圆,这是本课的重点,因此在学生尝试用各种方法画圆后紧接着用圆规画圆,既是对画圆方法的一种优化,又可以训练学生画圆的技巧,还可以为之后圆的认识铺垫,打下基础。) (2)用语言描述圆的大小 (意图:设计的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探究圆的半径可以决定圆的大小等规律) (3)认识半径、直径 课件出示圆的组成部分图。圆心、半径、直径。 讨论什么是半径、直径? 通过言语描述后,要求学生在圆上画出半径与直径。 探究半径、直径有几条? 小组反馈、交流。 通过刚才的学习啊,老师觉得关于圆该有的知识咱们也交流的差不多了,圆心,半径,直径大家都认识了吧。那我在想,咱们这堂课是不是就这么结束了? (意图:讨论半径与直径的概念,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加深对半径、直径的认识,而对概念的文字描述并非是重点。关键在于通过交流提升认识,经历过程体验探索规律所带来的成就感) (三)、感受数学文化魅力 1、课件出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研究俗语的来历。 (意图:从一条普通的数学规律,经过千年的流传,逐渐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一条重要的生活准则。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感受了数学给生活带来的变化。从思想上强化了数学的作用。而另一面,学生在尝试画圆的过程中又破了“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说,给学生无形中带来了无限的自豪感,增强了学习的自信心。) 2、出示“圆出于方,方出于矩” 师介绍在《周髀算经》里记载的 “圆出于方,方出于矩”。 学生欣赏古代圆的来历及削圆法。课件动画展示演变过程。 师:现在如果告诉你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6厘米,你能获得关于圆的哪些信息? 师:同学们,看来善于观察、善于联想,往往能获得更多有用的结论。 (意图:此块内容,可以增加学生对圆的认识,了解我国古代数学的发展情况,以及可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验证“圆,一中同长也” 师介绍墨子并课件出示“圆、一中同长也” 理解“一中”与“同长”的意思。 猜测同长的部分并验证。 这个发现比西方整整早了1000多年,听了这个消息同学们觉得怎么样? (意图:通过猜测、操作、验证等思想方法来学习古代对圆的精确记载,既渗透了数学思想方法,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还明白了在同一个圆内所有的半径、所有的直径都相等) 4、认识阴阳太极图 课件出示阴阳太极图。 猜测阴阳太极图是怎么画出来的? (出示图片)它是由一个大圆,和两个同样大的小圆组成的。 现在条件:小圆的半径是3厘米,找信息。 (意图:阴阳太极图在我国的文化中影响极大,运用这个图形来强化圆的认识,可以拉近学生与生活、数学的心理距离,更容易留下深刻的记忆,又一次感受了数学与文化的密切联系。) 提问:好了,最后让我们把视野回到现实生活中,同学们,平静的水面上丢进了一颗石子,它荡起的波纹为什么是一个圆形啊? 师课件出示: 生活中的“圆”,感受圆的魅力 (意图:数学的学习不仅要解决问题,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提出问题,带着疑惑走出课堂,如此才能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与探究的兴趣,因此在结尾处追问课始出示的平静水面为什么会起圆形的波纹的理由,再课件出示生活中各种圆形的事物,引发学生思考) (四)、课堂小结 用“近”来与“进”比较结尾。打开圆的大门,走近了圆的世界。 (五)、板书设计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