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7-09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穷人》教案 (1)
13 穷人 【教学目标】 1. 会写14个生字。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 3. 感受桑娜和渔夫勤劳、淳朴、善良的品质。 4. 学习通过环境、心理活动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 【教学重点】 1. 感受桑娜和渔夫的美好心灵。 2. 分析桑娜的矛盾心理,体会桑娜的善良。 【教学难点】 学习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的言行、心理的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内容 一、 导入课题 1. 师:穷人是什么意思? (穷苦的人)看着本课课题,你心里想到些什么?(生自由回答) 2. 课文为什么用“穷人”做题目?(生自由回答) 一、 作者简介 列夫·托尔斯泰( 1828- 1910),俄国伟大的作家,出身贵族,但同情被剥削被压迫的农奴。青年时期就开始文学创作,他全部的创作时间达六十多年,其作品无情地揭露了封建沙皇制度和资本主义势力的种种罪恶。他的代表作《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是世界文学中的不朽名作。 二、 预习检测 1. 师出示生字,指名生读。 2. 师订正领读一次。 三、 初读课文 1. 生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桑娜和渔夫,在邻居西蒙病死后,主动收养了她的两个孩子的故事) 2. 理清课文的叙述顺序。 (1)开火车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想:这篇课文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可以分为几段? (2)给课文划分段落。 (3)指名反馈,概括段意。 第一部分(1—2):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第二部分(3—11):写桑娜抱回了西蒙的两个遗孤,内心忐忑不安。 第三部分(12—27):写渔夫回来后知道西蒙死了,主动提出抱回两个孩子。 五、整体感知 1.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老师读了很多遍,除了题目之外,文中一个“穷”字也没有,让我们来试着找一找,课文哪些内容描写了他们的穷? 2. 生自学课文,探究穷人“穷”在哪里。(小组交流观点。) 3. 交流探究成果,多角度感悟穷人的“穷”。 (1)从“屋内装饰”看出“穷”。 如: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 屋子里没有生炉子,又潮湿又阴冷。 (2)从吃、穿看出“穷”。 如:孩子们没有鞋穿,不论冬夏都光着脚跑来跑去;吃的是黑面包,菜只有鱼。 (3)从桑娜和渔夫的工作看出“穷”。 如:丈夫清早驾着小船出海,这时候还没有回来。桑娜听着波涛的轰鸣和狂风的怒吼,感到心惊肉跳。 她自己也从早到晚地干活,还只能勉强填饱肚子。 (4)引导学生反复读描写恶劣环境的句子,品读夫妻的对话。 4. 生研读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渔夫的妻子桑娜在寒风呼啸的深夜焦急地等待着出海捕鱼的丈夫归来。 (交待了三个要点:是故事发生的环境——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穷困的家庭环;;二是介绍了人物一一勤劳善良的桑娜和她丈夫;三是渔夫为了一家人正在海上打鱼,与风浪搏斗。这三点使读者看到了穷人渔夫一家的生活现状,起到了“点题”的作用,同时与后面故事的发展,与人物的精神、品质都有着紧密的联系。) 1. “古老的钟发哑地敲了十下,十一下……始终不见丈夫回来。” (这里的省略号,表示钟声还在继续响。一方面突出表现了渔夫为了一家人的生活,不顾惜身体和危险出海打鱼,深夜还回上不了家的悲惨生活。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妻子桑娜担心着丈夫的安全,期待丈夫平安归来的焦虑心情。) 六、课堂小结 师:桑娜一家的生活是多么的贫穷、艰苦,但他们却顽强地生活着,用自己辛勤的付出维持着生计。渔夫为了一家人甚至不顾惜身体,冒着寒冷与风暴出海打鱼,生活的艰辛几乎把他们逼到了绝境。然而,就是在这般艰难的情况下,渔夫和桑娜还是主动收养了邻居的两个孤儿,我们等下节课再来学习这一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时 内容 一、 温故知新 1. 指名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本文主要写的是渔夫的妻子桑娜和她的丈夫不顾自家的困苦,收养 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故事。) 2. 生口头叙述,再次感受桑娜一家生活的艰辛与困苦,体会“穷”。 二、 研读课文 1. 生快速默读课文第二部分(第3-11自然段),找出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语句。 她的心跳得很厉害,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但是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儿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 .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 “不,没有人!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 2. 从文中找出一个词来形容桑娜抱回孩子后的心理。(忐忑不安) (1) 理解“忐忑不安”:指心在上上下下的跳,形容心情不安定。忐忑,心神不定。 (2) 读第一个句子。讨论:“这样做” 是指怎样做?为什么觉得非这样做不可? “这样做”指的是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里。 “非这样做不可”是因为桑娜在当时的情形下,没有做过多的考虑,只知道自己应该也必须这样做,才能挽救那两个孩子。这是桑娜本能的行为,是她善良天性的自然流露。 (3)师:虽然桑娜本能地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中。但她心里却十分清楚自己一家的生活处境。想到出海打鱼仍未归来的丈夫,桑娜的心是多么忐忑不安。 (4)指名生读第二个句子,说说描写桑娜心理活动的这段话在表达上有什么特别之处。(写出了桑娜忐忑不安时心里所产生的各种想法) (5)生各自再用心读读句子,体会省略号的用法。这层中,连续用了五个省略号,主要是表明思路的断断续续和思考内容的变换,桑娜心理十分复杂与矛盾。 (6)自作自受。 (“自作”在文中指擅自做主张,把西蒙的两个孩子抱回家。“自受”在文中指让丈夫揍我一顿。) (7)从桑娜的忐忑不安到最后下定决心,你对桑娜又有了怎样的认识? (桑娜是一个极其善良的穷人, 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 3. 指名分角色朗读第三部分(第12一27自然段)中的对话部分。 (1)找找对话中几次写到沉默?并联系上下文想象:桑娜和渔夫为什么沉默?在沉默中他们各自会想些什么? (2)指名反馈,集体交流。 第一次沉默是他们身处困境,却遭遇恶劣天气的无奈与苦闷。 第二次沉默是他们对于邻居西蒙惨死,留下两个无辜的幼儿而感到难过与沉重。 4.生找出描写渔夫的句子。 (1)渔夫皱起眉,他的脸变得严肃、忧虑。“嗯,是个问题!”他搔搔后脑勺说,“嗯,你看怎么办?得把他们抱来,同死人呆在一起怎么行!哦,我们,我们总能熬过去的!快去!别等他们醒来。” (2)指名朗读句子。 (3)议议渔夫的脸为什么变得严肃?他忧虑些什么? (西蒙死了,留下两个年幼的孩子确实是个严重的问题,但无论如何孩子是不能和死人呆在一起的,总要有人抚养。可是自己现在的生活已十分艰难,如果再添上两个孩子,往后的日子就更难过了。) (4)说说:渔夫经过一番简短的考虑,最后作出了一个什么决定?(把孩子抱来,一家人熬下去。) (5)这里为什么要用“熬”而不用其他的字词呢?(“熬”是极度忍受的意思。反映了渔夫明知困难大,却宁愿自己多受苦,也要帮助这两个孤儿的善良而美好的心灵。同时,也表现了渔夫的坚强,虽身处困境,却相信一定能战胜困难,渡过难关。) 5. 品读结尾,再次体会人物品质。 课文的结尾耐人寻味。“‘你瞧,他们在这里啦’桑娜拉开帐子。”此时,丈夫和自己想到一起了,桑娜如释重负,外表平静而内心激动。因此,平静而欣喜地吐出那样的话,做出那样的动作“在这里啦”的“在”字是语句的重音所在,它饱含着桑娜“一块石头落了地”的轻松心情和 “你不用催了,我已经这样做了”这样的潜台词。 一、 课文主旨 课文记叙了一个寒风呼啸的夜晚,桑娜与渔夫主动收养已故邻居的两个孤儿的故事,真实地反映了沙俄专制制度下渔民的悲惨生活,赞美了桑娜和丈夫宁可自己吃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二、 学习写作方法 省略号连用,首先表示语言、声音断断续续,其次有语意未尽及思维的跳跃性,例如文中桑娜内心想法的阐述中就连续使用省略号,以此生动地写出了桑娜激动、紧张的心理和忐忑不安的心情。 一、 推荐阅读 《穷人》雨果 【板书设计】 屋外寒风呼啸 等待丈夫 屋内温暖舒适 探望邻居 生活艰难 收养孤儿 朴实善良 抱回孤儿 夫妻谈话 丈夫回家 收养孤儿 【教学反思】 本篇课文内容多,重点也多,我主要把握人物的语言、心理、动作等描写来让学生探究主人公善良、淳朴的品质,然而课堂时间有限,所以对于文本的写法分析和意味深远的事物剖析也未实现,学生也意犹未尽。接下里我需要做的就是在备课中思考更加全面,对课文理解要更透彻,课上要加强自己的驾驭潜力,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