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2-26 发布 |
- 37.5 KB |
- 3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精品资料】部编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19《谈创造性思维 》 教学课件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 1课时 19.谈创造性思维 学习目标01 新知导入02 助学资料03 预习思考04 初读课文05 精读课文06 课堂小结07 跟踪检测08 积累拓展09 课后作业10 1.了解作者围绕创造性思维所阐述的内容,归纳、把握作者 的观点。(重点) 2.理清文章阐述问题的思路,理解观点和材料之间的联系。 (难点) 3.联系学习和生活实践,提高自己独立、自主思考的能力, 养成创造性思维的习惯。 学习目标 日本的兵库县有一个丹波村,交通很不方便,村子很穷,没什么特产。为使村子 富起来,村人请了很有经验的井坂弘毅先生来做顾问,井坂先生考虑:要使这个 村子富起来,就得想办法使之“商品化”,可是这里有什么东西可卖呢?井坂先 生绞尽脑汁,突然灵机一动:如今在物质文明中生活的现代人,厌倦了城市的繁 嚣,对“原始”生活自有尝试的兴趣,因而说服村里人在树上筑屋而居。很快, 新闻传开了,不少城市人争相涌入这个小村,为的是体会另一种生活方式。随着 观光人数的增加,丹波村的收入大大增加。 看来,要想改变现状,要想取得事业和人生的成功,需要我们具有创造性思维。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讲述这个道理的课文——《谈创造性思维》。 新知导入 罗迦‧费·因格(1948—),当代美国实业家、学者、创 造学家,是“创意思考顾问公司”的创立人与总裁。 “创意思考顾问公司”位于加州,专门提供激发创意 与革新的方法。他为全球各大企业提供演讲与专业课 程,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奇异公司、迪士尼、英 特尔、MTV、微软公司、美国太空总署、苹果电脑、 花旗集团与美国奥运协会。他之前写作过两本创意思 考的书籍:《当头棒喝》与《在屁股上踢一脚》,并 推出广受欢迎的《创意大惊奇》卡片书。 作者简介 助学资料 本文选自《中外母语教材选粹》(江苏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许多人在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束缚,容易形成固定的思维模 式,知识学得比较死,不善于活用,不会跳出圈外去思考问题。另外,生活 中还有一些人认为搞发明创造都是天才人物的事,与自己无缘,不相信自己 也能发明创造,导致创造性被自我压制,最终丧失。本文正是针对这种情况 而写的。 背景知识 助学资料 汲取(jí) 根深蒂固(dì) 锲而不舍(qiè) 渊博(yuān) 持之以恒(hénɡ) 孜孜不倦(zī) 模式(mó) 学习字词 预习思考 探求:探索追求。 汲取:吸取。 渊博:(学识)深而且广。 创意:创造性的见解或意见。 素材:指还没有经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根深蒂固:比喻根基深厚牢固,不可动摇。 理解词义 预习思考 行之有效:实行起来有成效,指某种方法或措施 已经实行过,证明很有效用。 孜孜不倦:勤奋努力,不知疲倦。孜孜,勤勉, 不懈怠。 持之以恒:长久地坚持下去。恒,恒心。 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喻,明白。 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做。 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一直刻下去不放手。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锲,雕刻。 理解词义 预习思考 速 读 课 文 思考1:本文的中心论 点是什么? 思考2:文章论述了哪 两个问题? 思考3:理清文章思路, 同时思考,作者是用什么 论证方法来论证的? 思考问题 预习思考 请同学们初读课文,并在课本上做好批注。体会作者写作意图, 感受文章语言风格,思考这篇文章给你带来的启示。 1.划分文章层次。 2.画出给你带来启示的句子。 4.在课文旁边批注给你带来的启示。 整体感知 初读课文 第二部分(4-8): 第三部分(9-12): 以一个问题引出话题,说明确 立“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 的思维方式的重要性。 论述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的条 件。 论述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 的人的区别。 第一部分(1-3): 第四部分(13): 论述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 的人,坚信任何人都有创造力。 划分层次 初读课文 通过范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文章论述了哪两个问题? (1)创新思维的要素有哪些? (2)怎样的人才能有创新思维? 自主探究 初读课文 文章为什么要从图形的问题谈起? 品味第一部分 从生活中的现象谈开去,直观生动地揭示话题“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 一个”的内涵。生动有趣,这样使读者很容易接受作者的观点,并一 步步思考探求知识和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之间的关系。同时也为后面 分析作了很好的铺垫,显得自然顺畅。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长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于事物的正确答案只有一个这种思维模式。这 篇课文却提出与之相反的观点,要求我们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 求,这一点为什么非常重要?请在文章中找到作者给我们的答案。 如果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 不前。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要做到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需要具备哪些要素 呢?请在文中找出答案。 品味第二部分 汲取知识 活用知识 坚持尝试 基础 根基 关键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作者是如何来证明要创新必须具备这些要素的呢? 举例论证。 用简单的语言概括一下事例 (1)谷登堡将葡萄压榨机和硬币打制器组合起来发明了印刷机和排 版术。 (2)罗兰·布歇内尔把电视接收器作为试验对象,发明了交互式的乒 乓球电子游戏,从此开始了游戏机的革命。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课文选用谷登堡和罗兰·布歇内尔两个什么例子来证明什么观点? 这种论证方法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为了证明“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通过这两 个事例,作者有力地论证了要想有创造性思维就必须精通各种知识, 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典型事例的运 用有力证明了作者的观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能否再举一例类似的事例? 有天中午,日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在喝妻子端上来的一盘 海带黄瓜片汤时,觉得很鲜,很奇怪海带和黄瓜都是极普通的食物, 怎么会产生这样的鲜味呢?于是他以科学家的机敏和兴趣,对海带进 行研究,在海带中可提取出一和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并给它取 了一个雅致的名字——味精。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怎样的人才具备这种创造力呢? 品味第三部分 (1)留意细小想法 (2)坚信自己 区分一个人是否有创造力,关键看什么?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一结论的? 作者通过引用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指出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 创造力,关键看他是否留意自己的细小想法。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文中说:“区分是否拥有创造力的人,主要根据之一是,拥有创造力 的人留意自己细小的想法。”为什么这样说? 从社会发展史上可以看出,伟人们天才般的创造,往往是从细小的 想法开始的:牛顿创立万有引力学说,是从思考苹果落地开始的; 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从观察壶里的开水顶着壶盖开始的;法国大数 学家潘嘉顿在数学上取得的成就,大半是从“无意中得出来的细小 的想法”开始的。一开始就有大想法的也有,但比较少见。小想法 慢慢发展成大创造,这似乎是一条规律。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文中“由此看来,区分一个人是否拥有创造力,主要根据之一是”中 的“之一”能不能删掉?为什么? 不能删掉。 “之一”表示根据有很多,如果删掉了就变成了根据只有一种。这体 现了议论文语言的严谨性。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怎样才能成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 品味第四部分 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个答案,而去探求新 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 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如果能做到这些,就一定会成为一个富 有创造性的人。 文章最后一节的作用是什么? 总结前文,得出结论。 分析讨论 精读课文 请找出文中所有的设问句,并分析其作用。 (1)文章开篇对四种图形的选择,如:“你是怎么回答的呢?要是 你选择的是……”“那么,D又怎样呢?这是唯一……” (2)第4段:“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3)第9段:“这种创造性的思维是否任何人都具备呢?是否存在 富有创造力的人和缺乏创造力的人的区别呢?” 课文探究 精读课文 议论文中常常用设问句。设问是一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的修辞方 式。它的作用有:提醒注意,引发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势有 变化,起波澜;在结构上起承接、过渡的作用,使文章结构紧密, 条理清楚。 上面三例均有引发读者思考的作用,后两例的承接、过渡作用在理 清论证思路时我们已充分体会到。 课文探究 精读课文 文章还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1)第3段作者运用了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先从反面说“如果你认 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以后,就会止步不前”; 再从正面说“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正反对比,使说理全面而透彻,增强了说服力。 课文探究 精读课文 (2)第7和第8段运用了举例论证,列举了谷登堡发明印刷机、排版 术的事例以及罗兰·布歇内尔发明交互式的乒乓球电子游戏的事例。 事例典型,有代表性,具体确凿地阐明了事理。 (3)引用论证,如第10段,就引用了某心理学专家小组的研究结论。 课文探究 精读课文 谈谈文章的写作特色。 (1)逻辑清晰,论证有力。 作者从具体的例子入手,引出论题——创造性思维;然后运用举例 论证、道理论证,点明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最后指出如何成为 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这样层层递进,将道理说得透彻、明白。道理 论证与举例论证相结合,有理有据。 课文探究 精读课文 (2)语言准确、严密。 例如,第3段中“麻烦的是,生活中大部分事物并不像某种数学问题 那样”,句中“大部分”“某种”这些限制性词语运用得非常准确, 体现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课文探究 精读课文 本文运用多种论证方法,逐层深入地论证了怎样才能成为一 个有创造性的人的道理,使我们认识到思维方式、知识、活 用知识的观念等对于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的重要性。 课文主旨 课堂小结 谈创造性思维 罗迦·费·因格 提出问题: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这一点非常重要 分析问题:创造性思维所必需的要素,拥有创造力的主要根据 解决问题:做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人的关键所在,层层深入 板书设计 课堂小结 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处填入合适的关联词语。 正因为如此, 你认为正确答案只有一个的话,当你找到某个答案 以后, 会止步不前。 ,不满足于一个答案,不放弃探求, 这一点非常重要。 如果 就 因此 跟踪检测 2.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如果能做到这些,你一定会成为一个富有创造力的人。 ②任何人都拥有创造力,首先要坚信这一点。 ③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④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 ⑤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 A.①③④⑤② B.⑤④①②③ C.②⑤④③① D.③②⑤④① C 跟踪检测 (1)班门弄斧:如果不到高手面前展示自己,怎 么可能进步呢? (2)东施效颦: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东施能有自 知之明,自知其丑,便借鉴别人优美的举止来弥补 自身的不足,这种勇于完善自己的壮举没有错! 积累拓展 成语新解 围绕“换个角度看问题”的主题,参考例句仿写句子。 例句:玫瑰虽美,但花下荆棘丛生。其实,换个角度也可看作:荆棘虽多,但 荆棘上却盛开着美丽的玫瑰。 彩虹虽灿烂,但其前总有暴风雨肆虐,其实换个角度也可看作:虽有暴风雨肆 虐,但风雨之后,就有彩虹的灿烂。 课后作业 一个桌面四个角,锯掉一个角,还有几个角? 4-1=3 4-1=4 4-1=5 课后作业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