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6-14 发布 |
- 37.5 KB |
- 2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考地理二轮优选习题 专题七 区域可持续发展 微专题30 区域生态问题及治理学案
微专题30 区域生态问题及治理 考试要求 考试内容 加试要求 1.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1)荒漠化的含义(b) (2)荒漠化形成的原因(c) (3)荒漠化产生的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b) 分析某地荒漠化的危害与治理 2.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湿地的概念和类型(a) (2)湿地的重要价值(b) (3)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保护措施(c) 分析某地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1.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及防治 (1)自然原因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有利于荒漠化的发展。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接近亚洲高压中心,大风日数多,且集中在干旱的冬春季节,从而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④重要影响因素——气候异常 本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气温的变率大。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则加速荒漠化进程。 20 (2)人为原因及其相应的治理措施 (3)荒漠化的防治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地区 水资源的合理利用 农作区 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渍化 牧区草原 减少水井的数量,以免牲畜的大量无序增长 干旱的内 陆地区 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既要考虑上、中游的开发,又要顾及下游生态环境的保护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20 加试级拓展延伸 其他类型的荒漠化 (1)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石漠化 自然原因:地表物质疏松,植被稀少,山石裸露,石多土少,土层很薄;地形破碎,旱涝灾害频繁,水土流失严重。 人为原因:人口快速增长增加对土地的压力,导致乱垦坡地、砍伐森林和超载放牧等。 石漠化的危害:降低土壤肥力,导致可耕地面积减小,旱涝灾害频率和强度增加,冲断桥梁,毁坏水利工程,加剧人畜饮水困难。 (2)我国北方地区和西北内陆地区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①土壤次生盐渍化的形成过程 在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干旱时节尤其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土壤疏松,土壤水分容易蒸发;地势低平,低洼地易积水,排水不畅,地下水位升高,水容易从土壤空隙中蒸发,致使土壤中盐分向地表集聚;大水漫灌,只灌不排,地下水位上升,使盐类物质留于地表,造成土壤盐碱化。 ②华北平原与西北内陆地区土壤盐碱化的异同 比较 相同点 不同点 华北平原 地下水位上升,将土壤底层的盐分带到表层,水分蒸发后引起盐分在土壤表层或土壤中积累 春秋返盐,夏季淋盐,冬季相对稳定 西北内 陆地区 气候终年干燥,没有淋盐过程,四季均可能发生盐碱化 2.湿地资源问题与湿地保护 (1)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造成湿地面积减少、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分析时可主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两个方面入手。 ①自然原因 湿地面积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演化的过程,如沉积物的长期积累会自然充满湖沼,失去湿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②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湿地消亡的过程,湿地消亡的人为因素如下表所示: 人类活动 影响 导致的结果 20 土壤侵蚀 外部物质进入,填充作用加剧 导致入湖泥沙量大增 围湖(海)造陆 使湖沼和海滨滩涂面积剧减,乃至消失 环境污染 内部富营养化加剧,水草繁茂、泥炭化加速 造成入湖营养物质增加,使湖沼内藻类与水草丛生,也就是人为加速的富营养化过程 大量引水灌溉 湿地中水量减少、干涸 使水量减少,有些湖沼在几十年内就明显缩小、变浅,直至完全干涸 河流的截流改向 (2)湖泊萎缩的原因及危害 由于所处区域特征不同,外流湖与内流湖面积萎缩的原因也各不相同,具体分析如下: ①外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洞庭湖为例) ②内流湖萎缩的原因及危害(以咸海为例) b、c级知识归纳 不同湿地开发保护的主要目的 湿地具有提供水源、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蓄洪水、美化环境、净化水体、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多种重要作用,但各地湿地保护的主要侧重目的不同。举例如下: 大河中下游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蓄洪水,减轻洪水威胁 内陆干旱区湖泊 主要目的是调节气候,防止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恶化现象的发生 大河上游(如我 国三江源湿地) 主要目的是保护当地水源和脆弱的生态环境 东北三江平原湿地 主要目的是调节河湖水量,调节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 黄河三角洲湿地 20 净化水质,降解内陆河流污染物,提高环境质量;蓄滞洪水;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 3.水土流失 (1)水土流失成因的综合分析 ①自然条件 自然条件 对水土流失产生的影响 气候 与降水的多少和强度有关。降水越多越集中、强度越大,侵蚀作用就越强,水土流失也越严重 地形 与地形的坡度和坡面组成物质有关。地形坡度越大,坡面物质越不稳定,越容易产生水土流失现象 植被 与植被的覆盖程度有关。植被覆盖率越低,减小降雨对地表的冲蚀强度和削减地表径流的能力就越低,水土流失越严重 土壤 与土质的疏密程度关系密切。土质越疏松,水土流失越严重 ②人为因素: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如不合理的耕作制度、毁林开荒、乱砍滥伐等。 b级特别提醒 水土流失的本质是流水侵蚀。人类不合理活动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2)水土流失危害的整体性分析 从表面上看,水土流失表现为土壤侵蚀,但水土流失过程是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相互影响的过程,其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如下图所示: (3)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①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②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 ③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的手段,如土壤培育、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 20 真题设问 1.(2018·4月浙江选考)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2.(2018·4月浙江选考)我国新疆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3.(2017·11月浙江选考)修建铁路北段时,适合保护生态的措施是 4.(2016·10月浙江选考)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5.(2016·4月浙江选考)从保护长江水环境的角度,图中C、D两地的生态保护重点分别是 考向和规律 1.考向: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各种环境问题的防治措施。 2.命题规律 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是本专题内容考查的主要形式,非选择题中填空的形式最为多见。 材料特征:材料多以区域某地物的结构图、区域图或区域简图的形式呈现相关信息,信息的呈现形式相对比较单一。 设问特征:其设问多是以原因或措施类为主,其中原因考查多是选择题的形式,而措施类考查多是非选择题的形式。 选项或答案特征:围绕材料,结合环境问题的种类和区域特点进行设置选项或组织答案。 例1 (2018·4月浙江选考)下图为“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因素构成图”。完成(1)~(2)题。 (1)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人类活动是( ) A.农业生产B.工业生产C.交通建设D.居民生活 (2)我国新疆治理土地荒漠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①天山建设高海拔人工草场 ②环境脆弱地区进行生态移民 ③ 20 塔里木河中上游合理控制用水 ④塔里木盆地中部废弃油田复垦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答案 (1)A (2)C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引起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故A项正确。(2)新疆气候干旱,生态环境脆弱,但由于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不断增大,加之对塔里木河中上游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导致中上游及下游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 例2 (2016·10月浙江选考)河套灌区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溉区。下图为“河套灌区局部略图”。完成(1)~(2)题。 (1)乌梁素海湿地的主要作用是( ) A.为灌区提供灌溉水源 B.调蓄黄河洪水 C.发展航运和水产养殖 D.汇集灌溉余水 (2)为防止河套灌区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 ) A.推广耐盐作物 B.完善排水系统 C.增加灌溉水量 D.增施有机肥料 答案 (1)D (2)B 解析 第(1)题,根据材料,河套平原是引黄河水灌溉的自流灌区,灌区内水向低处流,与黄河流向一致。读图可知,乌梁素海湿地位于灌区的下游位置,主要作用是汇集灌溉余水,其作用不是调蓄黄河洪水,也不能发展航运。第(2)题,河套平原是半干旱的灌溉农业区,为防止土壤盐渍化,宜采取的措施是完善排水系统,把盐排走;推广耐盐作物,增施有机肥料不能防止盐渍化;增加灌溉水量易导致盐渍化。 (2018·浙江慈溪检测)下图是“我国部分区域简图”。读图,完成1~2题。 20 1.图中①②③④各地区中,荒漠化主要是由水蚀作用引起土地退化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对于荒漠化带来的危害,说法正确的是( ) A.导致生物的生产力下降 B.荒漠化只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C.就全球看,荒漠化影响范围不大 D.荒漠化只会影响本地区 答案 1.C 2.A (2018·浙江宁海段考)发菜贴于荒漠植物的下面,因其形如乱发,颜色乌黑,得名“发菜”,是一种藻类植物,其营养价值并不是很高。但因发菜与“发财”谐音,迎合了部分食客的心理,造成发菜的市场价格非常高。在挖取发菜时,需要连牧草草根一并挖起。在过去二十余年中,单在内蒙古因采挖发菜而沙化的草场面积已经相当于两个香港,使之成为荒漠化的一个重灾区。据此完成3~4题。 3.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除了挖取发菜外,还有( ) ①过度樵采导致土地荒漠化 ②坡地开荒导致水蚀严重 ③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壤次生盐渍化 ④农业结构调整导致酸雨增加 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4.关于西北地区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的自然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 A.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 B.这里的高山地区冰川作用显著 C.气候干旱,地表水丰富,河流发育良好 D.大风日数多,地表沙质沉积物多,为风沙活动创造了有利条件 答案 3.B 4.D 解析 第3题,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过度放牧、过度樵采、过度开垦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第4题,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深居内陆,距海远,使得本地区气候干旱,降水少,风力强劲,沙漠、戈壁广布。 下图为“我国现有盐碱地占耕地面积比例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20 5.A、B两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的比重大,其共同原因主要是( ) ①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 ②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 ③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④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6.C地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 ) A.人类不合理灌溉 B.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 C.夏季风强劲 D.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小 答案 5.C 6.B 解析 第5题,人口密度小,开发程度低,盐碱化所占比重应较小,①错。土壤贫瘠,化肥使用量大,可能导致土壤酸化、板结,②错。降水量少,盐分随季节变化小,缺少淋盐过程,③对。A、B两地耕地都位于干旱、半干旱区,蒸发旺盛。灌溉措施不当,蒸发旺盛,盐分易在地表聚集,④对。第6题,人类不合理灌溉不是自然原因,A项错。C地位于江淮平原地区,耕地中盐碱地所占比重较大,主要自然原因是地势低平,沿海地区海水浸渍,B项对。夏季风强劲,降水多,不是盐碱地比重较大的原因,C项错。降水集中,盐分随季节变化大,D项错。 (2018·浙江安吉检测)读“我国西南地区某地石漠化面积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环境人口容量统计图”,完成7~8题。 7.判断图中曲线名称,正确的是( ) A.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生物多样性③为环境人口容量 B.①为生物多样性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石漠化面积 C.①为环境人口容量②为石漠化面积③为生物多样性 20 D.①为石漠化面积②为环境人口容量③为生物多样性 8.影响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人类不合理的活动 B.降水丰富 C.喀斯特地貌广布 D.地形崎岖 答案 7.D 8.A 解析 第7题,我国西南地区随着森林覆盖面积的减少,石漠化面积总体在增加,生物多样性在减少,而环境人口容量随资源状况和技术状况的变化,会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状况。第8题,影响该地区石漠化产生的主要因素是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如过度砍伐、过度开垦等。 (2018·浙江海盐检测)读“次生盐渍化形成原理图”,完成9~10题。 9.造成土壤次生盐渍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海面上升 B.水土流失 C.荒漠化 D.不合理的灌溉 10.图示区域可能位于( ) A.三江平原 B.宁夏平原 C.成都平原 D.密西西比平原 答案 9.D 10.B 解析 第9题,读图,由于干旱地区不合理的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加上气候干旱,蒸发旺盛,盐分在地表聚集,造成土壤盐渍化。第10题,宁夏平原降水少,气候干旱,农业生产需引黄灌溉,因此该区域最可能为宁夏平原。 (2017·浙江名校协作体联考)七里海湿地(距天津市区30千米)芦苇丛生、鸟类众多,是天津最大的天然湿地。下表为1987~2005年间七里海古泻湖湿地面积变化数据。据此完成11~12题。 时间 七里海古泻湖湿地面积/平方千米 天然湿地 人工湿地 水域 养殖地 1987年 38.89 5.23 0 20 2000年 34.67 6.10 2.37 2005年 33.50 5.75 3.81 11.七里海湿地的主要生态功能是( ) A.提供农副产品 B.维持生物多样性 C.旅游功能 D.提供水源 12.关于七里海古泻湖湿地的开发与保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立专门机构启动生态修复项目 B.湿地面积的变化仅由人为因素造成 C.人工湿地开辟使湿地总面积增加 D.人工湿地变化使净化水质功能增强 答案 11.B 12.A 13.读“宁夏部分地区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Q、R两地的荒漠化类型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析Q、R两地荒漠化出现差异的原因。 (3)为了保护铁路,人们在R地铺设了草方格沙障,分析R地铺设的草方格沙障所起的作用。 答案 (1)土地次生盐渍化 土地沙漠化 (2)Q地地处宁夏平原,西侧的贺兰山阻挡了来自西北方向的风沙;农业生产中大水漫灌和干旱的气候特征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发生。由于没有山脉的阻挡,R地受到来自西北方向的风沙的影响较强烈,因而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 (3)一方面可以增加地表粗糙度,削减风力;另一方面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和植被存活。 解析 (1) Q、R两地都处于我国西北地区,R地土地沙漠化现象严重,Q地以土地次生盐渍化现象为主。(2)R地土地沙漠化是由于受地形等因素的影响,Q地灌溉农业发达,大水漫灌导致了土地次生盐渍化的产生。(3)草方格沙障既能削减风力,又能截留水分,减少水分蒸发。 14.(2017·浙江乐清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扎龙湿地位于黑龙江西部齐齐哈尔附近,是丹顶鹤的繁殖和栖息地,4 20 月初,虽然草色未青,寒风清冽,但置身在风吹草荡,水清鱼游,鹤舞鸟鸣,水天一色的大自然中,仍觉它的秀美、安宁。 (1)下图中能正确反映人类活动对湿地破坏后的气温曲线、流量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填甲、乙、丙、丁) (2)扎龙湿地面积最大的季节是__________,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多年来,扎龙湿地面积在不断缩小,你认为扎龙湿地面积不断缩小的主要人为原因可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答案 (1)乙 丁 (2)夏季 夏季降水最多 (3)围垦湿地 中上游地区工农业用水量大增 流域内植被破坏严重(其他答案合理即可) 解析 第(1)题,湿地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源。湿地破坏后,气温、流量曲线变化增大。(2)结合气候因素分析湿地面积变化。(3)人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应从工农业等多角度分析。 28、29加试加练 15.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主要表现为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红色荒漠化和次生盐碱化等。其中,“石质荒漠化”主要是指我国西南喀斯特地貌区的土地退化现象;“红色荒漠化”主要是指在我国南方低山丘陵红壤分布区的土地荒漠化现象。下图是我国土地荒漠化地区分布示意图。 20 (1)说出甲、乙两地土地荒漠化相同的自然原因。 (2)指出造成甲、丙两地土地荒漠化外力作用的差异。 (3)说明乙地荒漠化带来的环境影响。 (4)简述甲、乙、丙三地土地荒漠化治理的相同措施。 答案 (1)多山地丘陵,地形起伏较大(坡度大);降水集中,多暴雨;土层浅薄。 (2)甲地:流水侵蚀作用;丙地:风力侵蚀和堆积作用。 (3)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肥力下降);河流含沙量增大,泥沙淤积加重,洪涝威胁加大;生态环境恶化。 (4)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合理利用土地;植树种草,恢复植被;发展农业技术;因地制宜地解决农村生活用能问题。 16.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湿地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植物从大气中吸收大量的CO2,湿地由于水分过于饱和的厌氧环境,微生物活动相对较弱,释放CO2的过程十分缓慢,形成了富含有机质的湿地土壤和泥炭层,起到汇集与固碳的功能。 材料二 鸟类乐园——黄河三角洲。 (1)2018年世界湿地日的主题是“湿地:城镇可持续发展的未来”,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__特征。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如今,湿地观鸟已经成为一种时尚性的户外活动。以上材料反映了湿地的哪些功能? (3)科学家认为,湿地的破坏与全球气候变化具有极为敏感的反馈性关系。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20 答案 (1)整体性 (2)维护物种的多样性、休闲娱乐(旅游观光)。 (3)如果湿地被排干,土壤中微生物活力增强,会加速几千或上万年来积累的泥炭或草根层的有机质分解,重新以CO2和CH4等温室气体的形式返回到大气中,对全球气候变暖来说后果非常严重。反过来,全球变暖,蒸发更加旺盛,将导致土壤水分减少,湿地面积萎缩,形成恶性循环。 1.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荒漠化的共同原因是( ) ①石灰岩广布,土层发育浅薄 ②植被破坏 ③降水强度大,多暴雨 ④土层疏松,直立性较强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D.②③ 答案 D 解析 云贵高原和黄土高原都属于季风气候区,形成荒漠化的原因都有降水强度大,多暴雨,同时都有人类活动对植被的破坏。 2.(2018·浙江嘉兴测试)读“内陆某地景观示意图”,图示区域最可能位于( ) A.巴西B.以色列C.英国D.俄罗斯 答案 B 解析 读图分析可知,该地的麦田主要分布在水井周围,而且四周沙地广布,说明该地气候干旱,主要依靠地下水来发展农业,符合干旱地区的农业发展特点,答案选B项。 (2018·浙江乐清检测)黑河是我国第二大内流河,该流域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黑河下游过去曾是水草丰美、牛羊成群的地方,现在到处是荒漠戈壁。读图完成3~4题。 20 3.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恶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是( ) A.陡坡修筑梯田 B.工业规模扩大 C.水资源利用不当 D.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4.为恢复黑河下游地区往日的生态,下列措施合理的有( ) ①上游推广节水灌溉 ②中游建设河流防渗工程 ③流域用水统一管理 ④下游修建平原水库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3.C 4.A 解析 第3题,黑河属于内流河,气候干旱,水资源不足;黑河下游地区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水资源日益减少,与其上游水资源过度利用有关。第4题,下游水较浅,水资源蒸发较多,修建平原水库会加速干旱区水资源流失,不可行,排除④,A选项正确。 (2018·浙江开化段考)在联合国“里约+20”会议上,亿利集团董事会主席王文彪荣获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奖”。亿利集团在库布齐沙漠的生态治理和产业发展中创建了独特的“库布齐模式”(下图)。据图完成5~6题。 5.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盆地地形,气流闭塞 B.乱砍滥伐,植被稀少 C.深居内陆,气候干旱 20 D.高山环绕,水汽难以深入 6.以下可以体现“库布齐模式”特点的是( ) A.立足生态治理,促进产业发展 B.科技引领,为技术导向型产业 C.产业链长,附加值低,但生态效益好 D.以第三产业为主,实现生产经营一体化 答案 5.C 6.A 解析 第5题,根据图中信息,可知库布齐沙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由于深居内陆,远离海洋,获得的水汽少,降水量少,因而气候干旱。A、D项错。乱砍滥伐是人为原因,B项也不符合题意。第6题,根据“库布齐模式”图可知,立足生态治理,科技引领,促进产业发展,但不是技术导向型产业;产业链长,附加值高,生态效益好,但不是以第三产业为主。 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近几年来多地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这引起当地相关部门的重视,并组织专家进行调查。据此完成7~8题。 7.专家对水土流失进行调查首先要借助各种地图,其中必须具备的是( ) A.气温与土壤类型分布图 B.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 C.工业与交通分布图 D.农作物和植被类型分布图 8.专家经过实地调查确定水土流失的原因最可能是( ) A.城市化进程快,占用大量土地 B.为扩大耕地面积而大规模修筑梯田 C.生态环境改善,降水增加且多暴雨 D.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 答案 7.B 8.D 解析 第7题,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的水土流失现象,主要与丘陵地形起伏大、降水集中且多暴雨及植被稀少等因素有关。故需要查阅地形图和降水分布图。第8题,我国南方某低山丘陵区出现短期大面积的严重水土流失现象的主要人为原因是铲除原始植被,栽种柑橘等经济林。 (2018·浙江东阳中学检测)读“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变化表”,完成9~10题。 省区 1951年调查 面积/hm2 1981年调查 面积/hm2 2001年调查 面积/hm2 广东 21288.0 16698.1 9084.0 广西 15950.0 9331.1 8374.9 20 海南 10308.0 7195.9 3930.3 福建 720.0 497.3 615.1 引自:国家林业局.2001.中国红树林调查报告 9.与1951年相比,2001年我国红树林湿地面积( ) A.广东减少比例最大 B.广西减少面积最大 C.福建保护相对较好 D.海南减少比例最小 10.下列属于红树林湿地的生态功能有( ) ①提供水源 ②调蓄洪水 ③保护海岸 ④维护生物多样性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答案 9.C 10.B (2018·浙江绍兴选考)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受水源的制约性很大,灌溉会影响农作物的产量,也会影响当地的生态环境。据此完成11~12题。 11.图Ⅰ信息反映出灌溉用水量过多时,当地环境会出现( ) A.土壤板结 B.水土流失 C.土壤盐碱化 D.水体污染 12.图Ⅱ中灌溉用水量超过P值后,皮棉产量下降,是因为( ) A.土壤养分减少 B.灌溉水源不足 C.热量条件变差 D.生物灾害增多 答案 11.D 12.A 解析 第11题,图Ⅰ 20 信息反映出灌溉用水量过多时,总氮淋失量也随之增加,土壤中淋失的氮通过灌溉水排放到当地环境中,从而引起水体污染。土壤板结是指土壤表层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在灌溉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被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土壤盐碱化是盐分在土壤表层积累的现象或过程,在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滞留排泄不畅且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区,由于气候干旱,地面蒸发作用强烈,土壤母质和地下水中所含盐分,随着土壤毛细管水上升而积聚于地表。故D项正确。第12题,结合图中信息可以判断灌溉用水量过多会导致土壤中氮淋失增多,而氮是土壤养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灌溉用水过多导致土壤养分减少,土壤肥力下降,进而影响农作物产量。所以A项正确。 20 13.捷列克河是俄罗斯北高加索东部的河流。读“捷列克河所在区域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捷列克河三角洲广泛分布着盐渍化土壤,分析其成因。 (2)试分析土壤盐渍化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 (3)说明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 答案 (1)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高;邻近里海(咸水湖),地下水盐度(含盐量)高;夏季气温高,蒸发旺盛,盐分容易在土壤表层集聚。 (2)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 (3)水利改良措施:灌溉、排水、防淤、防渗等。农业改良措施:平整土地、改良耕作制度、轮作、间种套种等。生物改良措施:种植耐盐植物等。化学改良措施:施用改良物质,如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 解析 (1)可从地势低洼、地下水水位高、地下水含盐量高、蒸发旺盛等方面分析。(2)土壤盐渍化造成土壤板结,土地肥力下降,不利于农作物吸收养分,阻碍作物生长。(3)防治土壤盐渍化的措施主要有水利改良措施、农业改良措施、生物改良措施、化学改良措施等。 14.(2017·浙江长兴调研)图1为“银川平原湿地分布图”,图2为“银川平原年蒸发量和年降水量分布示意图”。读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 昔日银川水系发达,湖泊湿地资源丰富。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银川的湖泊湿地大幅萎缩。通过扩湖整治和沟道水系连通等工程的实施,湿地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但同时也出现了乱垦滥牧、水体污染等问题。 (1)指出银川平原湿地的主要类型,简述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 (2)分析20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银川湖泊湿地大幅萎缩的主要原因。 (3)请提出保护银川平原湿地生态环境的主要措施。 答案 (1)湿地类型:河流湿地、湖泊湿地。生态环境效益: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蓄洪防旱)、降解污染物、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2)自然原因: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河流泥沙淤积。人为原因:围湖造田;城市和交通建设用地增加等。 (3)退耕(牧)还湿;防治湿地污染;制定和实施保护湿地的法律法规;生产(农业、工业)、生活节约用水;提高公民环保意识等。 解析 第(1)题,湿地类型可以从湿地分布图分析;主要生态环境作用从调节气候、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等方面分析。第(2)题,湿地萎缩的原因主要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分析。第(3)题,保护湿地的措施主要从调整产业结构、防治污染、制定法规、合理用水、提高环保意识等方面分析。 20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