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6-12 发布 |
- 37.5 KB |
- 1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中考语文试题分项版解析汇编(第04期)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含解析)
专题12 文言文阅读(课外) 一、【2018届中考甘肃兰州卷】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后面小题。 齐侯陈①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以此众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②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③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 屈完及诸侯盟。 (《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注】①陈:列阵,布阵。②绥:安抚。③方城:山名。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以此众战,谁能御之? 14.面对齐侯的陈师示威,以势压人,屈完是如何回应的?请简要说明。 15.仿照示例,再列举一位历史上著名的外交人物,概括其主要事迹。 示例,屈完妙语退齐军,楚与诸侯言和结盟。 【答案】13.我率领这些 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 14.①他沉着冷静、坚毅果敢、不为威武所屈;②以有礼有节柔中有刚的外交辞令给齐王讲道理;③ 不卑不亢以楚国的实力为后盾的。 15.唐雎强势怼嬴政 秦王道歉让步屈服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 18 【15题详解】 此考查侧重于阅读的宽度、知识的广度。多读古书,多了解古代文化,多记忆历史上著名外交人物的事迹,这是解答这类题的关键。如“唐雎”“晏子”“蔺相如”等。学生表述合理即可。 【参考译文】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您呢?您如果要用武力的话,楚国将以方城山作为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什么用!” 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订立了盟约。 二、【2018年中考广东卷】 初,敦之举兵也,刘隗劝帝尽除诸王,王导率群从诣阙请罪,值顗将入,导呼顗谓曰:“伯仁,以百口累卿!”顗直入不顾。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及出,导犹在门。又呼顗。顗不与言。既出,又上表明导,言甚切至。敦既得志,问导曰:“周顗,戴若思南北之望,当昼三司,无所疑也”。导不答。敦曰:“若不尔,正当诛尔”。导又无言。导后科检中书故事,见顗表救己,殷勤款至。导执表流涕,悲不自胜。 (节选《晋书》有删改》) 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敦之举兵也/傅乐举于版筑之间 B.直入不顾/直截了当 C.顗不与言/客从外来,与坐谈 D.南北之望/望尘莫及 10.请用三条“/”给文中划线句子断句。 既 见 帝 言 导 忠 诚 申 救 甚 至 帝 纳 其 言 11.结合选文,说说王导为什么“悲不自胜” 【答案】 9.C 10.既见帝/言导忠诚/申救甚至/帝纳其言 18 11.王导因为当年误以为周顗见死不救,在王敦要诛杀周顗时没有开口相救。后来才得知周顗尽力相救的真相,强烈的负罪感使他悲不自胜。 【解析】 9.试题分析:考查对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A项中“举”分别为“发动”和“被选拔”;B项中的“直” 点睛: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思来句读。 1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文本叙写的事件来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当初,晋室重臣王敦起兵作乱,此时刘隗向晋元帝建议杀光王氏家族成员。(王敦的弟弟王导及家族受到牵连),为了请罪,王导带着王氏子弟跪在宫殿门前等候皇上发落。这时周顗进宫,王导希望周顗能替他说些好话,便小声对他说:"伯仁(周顗的字),我全家100多口,就靠你了。"结果周顗当没听见,昂首走进宫去。周见到皇帝,说王导是个忠诚的臣子,说尽了好话,皇帝采纳了他的意见。等到出来的时候。王导仍然在宫门口等着,又叫周,周没搭理他。出去后到了家,又连忙写了一篇奏折,词语恳切(替王导他们求情)。后来王敦总揽朝政,询问王导:"周顗和戴若思是南北两大才子,应该做三司(司空、司马、司寇)这样的大官,没有什么可以疑虑的。"王导不回答。又问:"如果不做三司,那应该可以做尚书令、尚书仆射吧?"王导还不说话。(王敦便说:"如果不配为官,那就杀了吧。"王导还是沉默。)后来王导在整理中书省文件时,才发现周顗极力为他辩白的奏章。周顗一直在维护他,只是不在他面前表示出来而已。想到自己不负责的沉默,一股强烈的负罪感涌上心头,王导拿着奏章,禁不住流下悲伤的流泪。 三、【2018届中考广西北部湾卷】文言文阅读 田猎之获 齐人有好猎者,旷日持久而不得兽,入则愧其家室,出则愧其知友州里。惟其所以不得,则狗恶也。欲得良狗,则家贫无以。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田猎之获,常过人矣。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选自《吕氏春秋·不苟论》) 【注释】①州里:乡里。②惟:思,考虑。③疾;奋力,用力。 18 1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齐人有好猎者(______) (2)狗良则数得善矣(______) 18.把文中的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非独猎也,百事也尽然。 19.齐人“田猎之获,常过人矣”的原因是什么?由此,你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17.(1)(1)喜欢,爱好 (2)(2)就 18.不只是打猎,各种事情都是如此。 19.原因:“于是还疾耕,疾耕则家富,家富则有以求良狗,狗良则数得兽矣。”(奋力耕作富裕起来,然后买到好的猎狗。)启示:做事如想获得理想的效果,必须努力具备必要的条件;否则,美好的愿望就难以变为现实。 【解析】选自《吕氏春秋》 作者:吕不韦 年代:春秋 参考译文: 齐国有个爱好打猎的人,花费了很长时间也没有猎到野兽。在家愧对自己的家人,在外愧对自己相识的朋友。(他)思考打不到猎物的原因,是因为狗不好。他想得到一条好狗。想要得到好狗,可是家里没钱。于是别人对他说:“你应该努力耕田劳作。”猎人说:“为什么?”别人不说。猎人自己思考,岂不是我努力耕作获得的钱就可以买好狗了吗?于是他就回家努力耕田,努力耕田家里就富了,家里富了就有钱来买好狗,有了好狗之后他打猎的收获,常常超过别人。不只是打猎如此,许多事情也都是这样。 17.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 四、【2018年中考广西贵港卷】古诗文阅读 【甲】次北固山下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8 【乙】唐雎不辱使命(选段) 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其许寡人!”安陵君曰:“大王加惠,以大易小,甚善;虽然,受地于先王,愿终守之,弗敢易!”秦王不说。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秦王谓唐雎曰:“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安陵君不听寡人,何也?且秦灭韩亡魏,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以君为长者,故不错意也。今吾以十倍之地,请广于君,而君逆寡人者,轻寡人与?”唐雎对曰:“否,非若是也。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虽千里不敢易也,岂直五百里哉?” 秦王怫然怒,谓唐雎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雎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雎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雎曰: “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丙】醉翁亭记(选段)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9.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四联之间层层相因,浑然一体。 B.“日生残夜”“春入旧年”写日夜交替,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 C.尾联运用设问,借用“雁足传书”的故事寄托思乡之情,使全诗笼罩着淡淡的思乡愁绪。 D.“客路”“行舟”与“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1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鱼我所欲也》) B.徒以有先生也 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C.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D.聂政之刺韩傀也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1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语。 (1)次北固山下 次 (2)请广于君 广 (3)而君逆寡人者 逆 (4)翼然临于泉上翼 然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8 (1)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2)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 13.乙文画线句子的言外之意是什么?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14.丙文中,作者在乎山水之间,体现在哪些事上? 【答案】 9.B 10.D 11.(1)旅途中暂时停宿,这里是停泊的意思。(2)扩大(地盘)(3)违背 (4)……的样子 12.(1)一眼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又秀丽的,那是琅琊山。 (2)秦王变了脸色,直身而跪,向唐雎道歉说 。 13.言外之意:唐雎表达以死相拼的决心和勇气,将以布衣侠士为榜样,杀掉秦王。 作用:在对比中突出唐雎大义凛然的鲜明形象;强化冲突,精心营造戏剧性的惊心动魄的场面。 14.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解析】 9.本题综合考查诗歌的各项能力,包括体裁、内容、手法等,日生残夜”“春入旧年”是写时序的交 14.本题考查文章的分析能力、概括能力,根据前后文的内容的关联即可找到关键点。 五、【2018届中考湖北油田、潜江、天门、仙桃卷】文言文阅读 18 勤学 王守仁 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①谦抑为上。 诸生试观侪辈②之中,苟有虚而为盈,无而为有,讳己之不能,忌人之有善,自矜自是,大言欺人者,使其人资禀虽甚超迈,侪辈之中有弗疾恶之者乎?有弗鄙贱之者乎?彼固将以欺人,人果遂为所欺?有弗窃笑之者乎?苟有谦默自持,无能自处③,笃志力行,勤学好问,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忠信乐易④,表里一致者,使其人资禀虽甚鲁钝,侪辈之中有弗称慕之者乎?彼固以无能自处而不求上人,人果遂以彼为无能?有弗敬尚之者乎? 诸生观此,亦可以知所从事于学矣。 (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注释】①确:确实,踏实。 ②侪(chái)辈:同辈。 ③无能自处:以没有能力的态度自处。④乐易:乐观和蔼,平易近人。 10.下列句中加点实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弗鄙贱之者乎/先帝不以臣卑鄙 B.彼固将以欺人/汝心之固 C.苟有虚而为盈/彼竭我盈 D.有弗窃笑之者乎/必为有窃疾矣 11.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B.而以勤确谦抑为上/不以物喜 C.凡学之不勤/水陆草木之花 D.必其志之尚未笃也/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12.下列表述与选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 A.作者把聪慧敏捷、勤奋踏实、谦虚低调作为自己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 B.选文主要运用对比论证的方法,表明了作者对求学的态度。 C.反问句的多次使用,加强了语气,增强了本文的说理气势。 D.本文与《送东阳马生序》一样,都寄予了长辈对晚辈的殷切期望。 13.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人果遂以彼为无能? (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答案】10.C11.D12.A 13.(1)别人果真就会认为他无能吗?(2)示例:同县的人认为这件事很不寻常,纷纷(或渐渐)请他父亲去做客(或把他父亲当宾客对待)。 18 【解析】选自《王文成公全书》 作者:王守仁 年代:明 参考译文: 已经立志做君子,自然应当从事于学问,凡是求学不能勤奋(的人),必定是他的意志还不够坚定的缘故。跟随我求学的人,不是把聪慧机警敏捷为上选,而是把勤奋踏实、谦逊低调作为首要条件。 各位同学看到这些,也可以知道为君子应勤于治学了。 10.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文言文中有一些实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A项“鄙”意思分别为“轻视,看不起”“身份低微”;B项“固”意思分别为“固然”“固执,顽固”;C项“盈”意思均为“满”;D项“窃”意思分别为“偷偷地”“偷窃”。故选C。 11.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一词多义。A项“而”分别表示“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B项“以”意思分别为“介词,把、用”“动词,认为”;C项“之”意思分别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D项“其”均为“代词,他的”。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对文言文的字词理解、词句赏析、词语作用、主要内容、文章主旨都要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轻松做出选择。根据第一段第二句“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可知,作者选择学生的首要条件是“勤确谦抑”,即勤奋踏实、谦虚低调,并没有聪慧敏捷。因此应选A项。 1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本句为课内文言句子,考生有一定的熟悉感,联系课文上下语境,不难翻译出该句子。注意其中的重点字词:“奇”为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奇;“宾客”为名词的意动用法,以宾客之礼相待;“稍稍”意为“渐渐”。另外,注意“之”在这里指仲永能做诗这件事。确认这些之后,进行翻译即可。 点睛:翻译语句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具体的方法是:首先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然后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六、【2018年中考湖南长沙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题至第15题。 18 戚继光①,字元敬,世登州卫指挥佥事②。家贫,好读书,通经史大义。 继光至浙时,见卫所③军不习战,而金华、义乌俗称剽悍④,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又以南方多薮泽⑤,不利驰逐,乃因地形制阵法,审步伐便利⑥,一切战舰、火器、兵械精求而更置之。“戚家军”名闻天下。 继光为将号令严,赏罚信,士无敢不用命。与大猷⑥均为名将。(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大猷老将务持重,继光则飙发电举⑦,屡摧大寇,名更出大猷上。 继光更历南北,并著声⑧。在南方战功特盛,北则专主守。所著《纪效新书》《练兵纪实》,谈兵者遵用焉。 (节选自《明史•戚继光传》,有删改) 【注释】①戚继光:祖籍山东牟平,明朝抗倭名将。②卫指挥佥事:官名。③卫所:明代在京师和各地设卫所,数府合设一卫,下设千户所和百户所。④剽悍:矫捷勇猛。⑤薮泽:湖泽。⑥审步伐便利:从行进便利的角度考虑。⑦大猷:俞大猷,明朝名将。⑧飙发电举:办事如暴风闪电般迅猛。⑧并著声:都有突出的声誉。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通经史大义 /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马说》) B.乃因地形制阵法 / 增其旧制(《岳阳楼记》) C.赏罚信 / 愿陛下亲之而信之(《出师表》) D.名更出大猷上 / 不敢出一言以复(《送东阳马生序》) 13.下列选项中加点文言虚词的含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继光)操行不如,而果毅过之。 A.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 B.实是欲界之仙都(《答谢中书书》) C.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 14.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请召募三千人,教以击刺法,长短兵迭用,由是继光一军特精。 15.“戚家军”为什么会名闻天下?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出文中戚继光的形象特点。 【答案】 12.A 13.A 14.(戚继光)请准招募三千人,教他们攻击、刺杀的方法,长短兵器轮番使用,从此戚继光这支部队特别精锐。 15.“戚家军”名闻天下的原因:①军队训练严格; ②根据地形摆阵法; ③武器装备精良。 戚继光形象特点:知识渊博、文武全才、建议果断、军纪严明、赏罚分明、有借出的军事才能。 18 1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本题中“制”“信”“出”是一词多义。 A项,通,都是“通晓”的意思,所以选A; B项,乃因地形制阵法:便按照地形制成阵法,“制”,制定,制成;增其旧制:,扩大它(岳阳楼)原来的规模。制”,规模。 C项,第一个信:诚信,第二个“信”,信任; D项,第一个“出”:超出,超过,第二个“出”,发出。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能力层级为理解B。 【解析】 13.试题分析:根据学习积累,了解“之”的几种意思用法,分析各项句子的意思,比较判断各字用法的不同,判断答案。 A项和例句中的“之”,都是代词,分别带“俞大猷”和齐国,所以选A; B项,结构助词,的。 C项,助词,调节音节,不翻译; D项,代词,这,这个。 所以选A。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14.试题分析:疏通全文,在全文语境中大致了解句子的意思,翻译要要做到三点,原意不能改变, 【考点定位】:理解或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 15.文言文内容理解题。解决这种类型的题目有三种方法:第一,引用原文句子回答;第二,摘录原文关键的词语回答;第三,用自己的话组织文字回答。三种方法,采用第一、二种方法回答的准确率一般会比较高。 分析概括文言文中人物形象,只有准确把握分析人物形象,才能深刻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在分析人物形象时文言文与现代文的方法基本上是一致的。一是结合具体的事件来分析。二是抓住作者运用的各种艺术手法来分析。三是从文章整体内容上感知作者对人物所持的态度。 【考点定位】理解文言文内容要点。能力层级为理解B。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8 七、【2018届中考吉林长春卷】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陈子经①,尝作《通鉴续编》,书宋太祖废周主为郑②,雷忽震其几。子经厉声曰:“老天便打折陈桱之臂,亦不换矣。”后三日,子经因昼寝,梦至一所,类王者居。有人入报:“陈先生至矣!”其中坐者衣黄袍,起坐待之,曰:“朕何负於卿,乃比朕于篡③邪?”子经心知其宋祖,对曰:“陛下欲臣死,即死耳。史贵直笔④,不可易也。”遂惊寤。 (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 上海辞书出版社 有删节) 【注释】①陈子经:陈桱,明初史学家。②宋太祖废周主为郑:宋太祖发动陈桥兵变取得政权,废周主为郑王。③比朕于篡:把我与篡位者等同。④史贵直笔:史官贵在秉笔直书,无所避忌。 7.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子经因昼寝(____________________) (2)不可易也(____________________) 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陛下欲臣死,即死耳。 9.这个故事借梦境塑造了陈子经怎样的形象? 【答案】7.(1)睡觉 (2)改变 8.陛下想要臣死,臣立刻就死罢了 9.正直,秉笔直书,无所避忌的大无畏精神 【解析】选自《古代小说鉴赏辞典》 作者:董乃斌、黄霖等 年代:当代 7.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注意识记“寝(睡觉)、易(改变)”这些常在文言文中出现的词语的意思。 8.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句子的翻译。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到位。注意以下关键词语的意思:“欲”,想要;“即”,立刻。 点睛:翻译文言句子是文言文的一个重要考点。翻译句子要把握的原则:1.语句通顺,成分完整。(注意翻译省略主语宾语时要补充完整,并添加括号。)2.落实字词,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法是:吃透课内文言文,反复诵读,熟练掌握,再适当拓展。 八、【2018年中考江苏南通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金圣叹先生传 18 【清]廖燕 ①先生金姓,采名,若采字,吴县诸生也。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时有以讲学闻者,先生辄起而排①之,于所居贯华堂设高座,召徒讲经。经名“圣自觉三昧”,稿本自携自阅,秘不示人。每升座开讲,声音宏亮,顾盼伟然。凡一切经史子集笺疏训诂,与夫释道内外诸典,以及稗官野史、九彝八蛮之所记载,无不供其齿颊,纵横颠倒,一以贯之,毫无剩义。座下缁白四众②,顶礼膜拜,叹未曾有。先生则抚掌自豪,虽向时讲学者闻之,攒眉浩叹,不顾也。 ②鼎革后③,绝意仕进,更名人瑞,字圣叹,除朋从谈笑外,惟兀坐④贯华堂中读书著述为务。或问“圣叹”二字何义,先生曰:“《论语》有两‘喟然叹曰’,在颜渊为叹圣,在与⑤点则为圣叹。予其为点之流也!”所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俱别出手眼。 ③先生殁,效先生所评书,如长洲毛序始、徐而庵,武进吴见思、许庶庵为最著,至今学者称焉。 ④予过吴门,访先生故居,而莫知其处。因为诗吊之,并传其略如此云。 (选自《二十七松堂集》,有删改) 【注释】①排:批驳。②缁白四众:泛指听众。③鼎革后;入清后。④兀坐;独自静坐。⑤与:赞同。 5.请用斜线(/)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共两处) 以 次 序 定 为 六 才 子 书 6.请写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好饮酒,善衡文:_______ (2)鼎革后,绝意仕进:_______ (3)或问“圣叹”二字何义:______ (4)因为诗吊之:_______ 7.请用现代汉语写出第②段画横线句的意思。 除朋从谈笑外,惟无坐贯华堂中读书着述为务。 8.阅读第①段,回答问题。 (1)哪一句话高度概括了金圣叹的性格特点? (2)指出画波浪线句子的作用。 9.纵观全文,阐述作者为金圣叹作传的缘由。 【答案】5.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 6.(1)喜欢 (2)断绝 (3)有人 (4)写 7.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先生)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 8.(1)为人倜傥高奇,俯视一切。好饮酒,善衡文,评书议论皆发前人所未发。(2)这是写听众的表现,从侧面衬托传主的形象。 9.作者对金圣叹的评点推崇备至;对金圣叹倜傥高奇、俯视一切的性格特点无比敬佩;对金圣叹在鼎革后,绝意仕进的气节心灵相通。 【解析】 18 5.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以次序/定为/六才子书。译为: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此题要注意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 6.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 9.试题分析:文言文要点信息的概括。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可从对金圣叹的评点、金圣叹的性格、金圣叹的气节角度作答。 参考译文: 先生姓金,名采,字若采,吴县生员,为人洒脱而不受世俗礼法拘束,高傲奇特,傲视一切。爱好喝酒,善于评论书籍文章,对书籍文章的评论都是以前的人没有说过的。凭讲授学问而闻名的人,先生总是站出来批驳这些人。他在所住的地方贯华堂设置很庄严的座位,招收学生讲授经书。他所讲授的经书名叫《圣自觉三昧》,讲稿总是自己带着自己看,从不公开给别人看。每次到讲堂开设讲座,环顾四周的样子神采卓异,所有一切经史子、稗官野史所记载的内容,没有不被他引述评论的。议论纵横捭阖,自始至终都讲得极其透彻。座位下面听讲的僧俗侣众诸色人等都崇拜到了极点,感叹说从没有听过这样的见解。先生就拍着巴掌自我得意,即使以前讲学的人听说了,皱眉长叹,他也不理会。 明清易代后,先生断绝了做官进取的念头,改名叫人瑞,字圣叹。除了和亲人朋友谈笑之外,只是独自端坐贯华堂中,把读书著述作为追求。有人问“圣叹”二字是什么意义,先生说:“《论语》有两次‘渭然叹曰’,颜渊感叹孔子,孔子赞叹弟子曾点,我大概是曾点一类的人吧!”先生所评论的《离骚》、《南华》、《史记》、杜诗、《西厢》、《水浒》等书,根据次序编定为“六才子书”,都是有独到的眼光的。 18 先生死去后,仿效先生所点评的书,像长洲的毛序始、徐而庵,武进的吴见思、许庶庵是其中最著名的,至今还被学者们称道。 我路过吴门,去拜访先生的故居,然而没有人知道他的住处。于是我就写诗来凭吊先生,并写下像这样一篇关于他的生平大概的传记。 九、【2018年中考江苏镇江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太祖①微行②至田舍,见一村翁,问其生庚。翁告之某年月日时,皆同上。太祖曰:“尔有子乎?”答曰:“否。”“有田产乎?”曰:“否。”“然则何以自给?”日:“吾恃养蜂耳。”曰:“尔蜂几何?”曰:“十五桶。”太祖默念曰:“我有两京十三省③,渠④有蜂十五桶。此年月日相合之符。”太祖又问曰:“尔于蜂,岁割蜜,凡几次?”翁曰:“春夏花多,蜂易采,蜜不难结,我逐月割之。秋以后花渐少,故菊花蜜不尽割,割十之三,留其七,听⑤蜂自啖⑥为卒岁计。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量人为出,以糊其口;而蜂亦有馀蜜,得不馁。明岁,又复酿蜜。我行年五十,而恃蜂以饱,盖若此。他养蜂者不然,春夏割之,即秋亦尽割之,无馀蜜,故蜂多死。今年有蜜,明年无蜜,皆莫我若也。”太祖叹曰:“民犹蜂也,君人者不务休养,竭泽取之,民安得不贫以死?民死,而国无其民,税安从出?是亦不留馀蜜之类也。蜂丈人之言,可以传矣,可为养民者法矣。” (选自明江盈科《雪涛小说》,有删改) 【注释】①太祖: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②微行:帝王或高官隐藏自己的身份改装出行。③两京十三省:两京指南京、北京;十三省指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十三省。④渠:他。⑤听:听作则,任凭。⑥啖(dàn):吃。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尔蜂几何:______ (2)我乃即春夏所割蜜易钱帛米粟:______ (3)得不馁:______ (4)竭泽取之:______ 10.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两个句子的意思。 (1)然则何以自给? (2)割十之三,留其七,听蜂自啖为卒岁计。 11.太祖得知自己与蜂丈人生庚相同,发现______与______相当,最后联想到______与______相似。 12.文中的太祖具有哪些特点? 【答案】 9.(1)多少 (2)交换 (3)气馁(停止) (4)舀干 10.(1)既然这样,你是靠什么生活的呢? (2)我割三成的蜜,留下七成的,让蜜蜂自己吃,以保证它们一年都有吃的。 11.(1)民 (2)蜂 (3)取蜜 (4)税收 12.太祖亲民,体恤民情;太祖善于学习,接地气。 18 【解析】 9.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几何”:多少。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10.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然则”“何以”“啖”“卒岁”等字词的翻译。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原则。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如果直译后语意不畅,还应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使句意尽量达到完美。 11.试题分析: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在准 18 翻译:明太祖朱元璋微服私访,到一乡村,见到一个村里的老者,问老者的生辰八字。老者告诉明太祖他出生的年月日时,与明太祖的生辰八字一模一样。明太祖问老者:“你有子女吗?”老者答:“没有。”明太祖问:“你有田产吗?”老者答:“没有。”明太祖问:“那你靠什么养活自己啊?”老者答:“我靠蜂来养活自己。”明太祖问:“你养了多少蜂?”老者答:“十五桶。”明太祖自己默念道:“我有南京,北京外加十三个省,他养了十五桶蜂,数量上竟然一致的。生辰八字和我的也一模一样。”明太祖又问老者:“你养蜂,每年卖蜜几次啊?”老者答道:“春季和夏季的时候,花多,蜂比较容易采蜜,也容易酿蜜,我就每月收割蜜(现在取蜜多采取搅桶方式)。秋季过后,花就比较少了,所以菊花蜜不能够全部收割了,只能收割30%,留下70%,让蜂自己来靠这些余下的蜜来度过冬季。我用春季和夏季所收割的蜜来换钱币、布帛、大米和小米,依卖蜜的收入,来养家糊口;然而蜂有剩余的蜜,它们不会饿死。到了第二年,它们就又可以酿蜜了。我活到现在五十岁,就是靠着这些蜂而存活下来的。”明太祖感叹道:“国民就像这蜂一样,国君如果不懂得休养生息,只一味的竭泽而渔,杀鸡取卵般的榨取国民,国民怎么能够不贫穷而死啊?国民都死了,国家连国民都没有,税自然也就没法再收了?这就是不留多余蜜的原因啊。蜂丈人今天所说的这些话,我要好好记着,这就是休养生息的办法啊!”我从乡里老人那里听到的这些传闻,就写了这篇《蜂丈人》,想知道这名老者的姓名,时代久远,名字都遗忘了,所以在这篇文章里就省略了蜂丈人的姓名。 十、【2018年中考山东淄博卷】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后面的题目。(1) 细柳(节选) 细柳娘,中都之士人女也。或以其飘枭可爱,戏呼之“细柳”云。柳少慧,解文字。而生平简默,未尝言人臧否。但有问名①者,必求一亲窥其人。阅人甚多,俱言未可,而年十九矣。父母怒之曰:“天下迄无良匹,汝将以丫角老②耶?”女曰:“我实欲以人胜天,顾久而不就,亦吾命也。今而后,请惟父母之命是听。”时有高生者,世家名士,闻细柳之名,委禽③焉。既醮④,夫妇甚得。生前室遗孤,小字长福,时五岁,女抚养周至。 福年十岁,始学为文。父既殁,娇惰不肯读,辄亡去从牧儿遨。谯诃⑤不改,而顽冥如故。母无奈之,因呼而谕之曰:“既不愿读,亦复何能相强?但贫家无冗人,便更若衣,使与僮仆共操作。不然,鞭挞勿悔!”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数日,苦之,泣跪庭下,愿仍读。母返身面壁,置不闻。不得已,执鞭啜泣而出。残秋向尽,休无衣,足无履,冷雨沾濡,缩头如丐。里人见而怜之,纳继室者,皆引细娘为戒,啧有烦言。女亦稍稍闻之,而漠不为意。福不堪其苦,弃豕逃去;女亦任之,殊不追问。积数月,乞食无所,憔悴自归,不敢遽入,哀求邻媪往白母。女曰:“若能受百杖,可来见;不然,早复去。”福闻之,骤入,痛哭愿受杖。母问:“今知改悔乎?”曰:“悔矣。”曰:“既知悔,无须挞楚,可安分牧豕,再犯不宥⑥!”福大哭曰:“愿受百杖,请复读。”女不听。邻妪怂恿之,始纳焉。濯发授衣,令与弟同师。勤身锐虑, 大异往昔,三年游泮⑦。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 【注释】①问名:古代婚姻礼仪之一,指男方去女方家提亲。②以丫角老:终身做姑娘。③委禽:送聘礼,表示定婚。④醮(jiào):嫁。⑤谯诃:责备呵斥。⑥宥(yòu):宽恕。⑦游泮:进县学,成为秀才。 (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3处) 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①未尝言人臧否 ( ) ②辄亡去从牧儿遨( ) ③数日,苦之 ( ) ④哀求邻媪往白母( ) (3)下面各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或以其飘枭可爱/今以蒋氏观之 B.福不堪其苦/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C.便更若衣/曾不若孀妻弱子 D.不然,早复去/父利其然也 (4)下面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18 A.“细柳”不是文中细柳娘的本名,而是因其身姿婀娜被戏称为“细柳”。 B.细柳追求婚姻自主,但终因无合适人选只好听命于父母。 C.长福不愿读书,被细柳打发去跟仆人一起劳作,吃穿用度和仆人一样。 D.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以至于乡里乡亲有诸多非议。 (5)长福的成长经历能给我们哪些启示?请从下面选出最适宜的一项( ) A.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答案】 (1)于是衣以败絮/使牧豕/归则自掇陶器/与诸仆啖饭粥 (2)①好坏 ②逃跑,逃学 ③对……感到苦 ④禀报 告诉 对……说 (3)D (4)D (5)A 【解析】 (1)本题考查给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一般是在梳理句意的基础上,按句子的结构和句子的意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结合相关的语句,辨析正误。D项中“ 18 细柳对继子长福很残忍,不答应长福读书的祈求,还对他鞭挞斥责”的理解是片面的,细柳管教长福,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教育方式,最终让继子长福读书成才立业。所以D项的理解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能力。解答此题,不仅要对选文的主旨和内容有所把握,还要对选择项的四句话有所理解。本文为我们刻画了一位聪慧美丽又教子有方的母亲形象。细柳之家,靠着细柳的勤俭持家,也算是殷实之家,养一个长福未尝不可,但是溺爱不是对孩子最好的爱,细柳深知没有丈夫后教育儿子的责任,她为长福做长远打算,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不顾及相邻对她的误解,咬牙让长福在尝尽生活的艰辛后,自主自愿地来读书,可谓用心良苦,这样的爱子之路,才是真爱,所以,从长福的经历来看,我们得到的启示应该跟教育子女有关。而选项BCD是讲求学之路、远大报复的,与问题不相符。故答案选A。 【参考译文】 细柳姑娘,是中原一个读书人的女儿。因为她的细腰柔软可爱,有人便半开玩笑地称呼她“细柳”。细柳从小很聪明,善解文字,喜欢读相观的书籍。但她平素沉默寡言,从不评论别人好坏;只是有来求婚的,她必定要亲自暗中相看。看了很多求婚的人,都没相中,而她的年龄已经十九岁了。父母生气地对她说:“若天下始终找不到中意的男人,你还想梳着丫髻当一辈子老闺女吗?”细柳说:“我本想以人力胜天;可看了这么久没见有合适的男人,这也是我命该如此。从今往后,完全听凭父母作主。”当时有个姓高的书生,是个出身于官宦世家的知名人士,听说了细柳的好名声,就和她订了亲。结婚以后,夫妇二人感情很好。高生的前妻死时留下一个儿子,小名叫长福,如今已经五岁,细柳抚养他很周到。 长福到了十岁那年,才开始学习作文。父亲死了以后,他娇惯懒惰得不肯读书,经常逃学出去跟着放牧的孩子玩耍。细柳责骂他不改,仍然愚顽如故。细柳对他无可奈何,就喊他过来告诉他说:“既然你不愿意读书,何必再勉强你呢?只是穷人家没有闲饭养活闲人,可换下你的衣裳来,去和僮仆们一块干活。不然的话,就用鞭子抽你,不要后悔!”于是给他穿上破衣服,叫他去放猪。回家就让他自己拿个碗,和那些仆人们一起去吃饭。过了几天,长福吃不了这个苦,哭着跪到堂下,表示愿意再去读书。细柳回过脸去朝着墙,置之不理。长福不得已,只好拿着鞭子哭着出了门。秋天最后的几天将要过去,长福还光着个膀子没有衣服,打着赤脚没有鞋穿,冷雨淋湿了,他缩着头顶活像个要饭的乞丐。村里人见了都可怜他,那些续娶后妻的人,都以细柳娘子为戒,很多人都对她的做法不满,议论纷纷。细柳对此也渐渐听说了,但却漠然置之,不往心里去。长福实在受不了这个罪,便丢下猪逃走了。细柳也不去追问。过了几个月,长福没处讨饭了,才面容憔悴地回了家;但又不敢急着进门,只好哀求邻居老妇人去和母亲说。细柳说:“他若能受得了一百棍子打,可以来见我;不然的话,他还是早一点离去。”长福听了这话,骤然进门,痛哭流涕表示愿受棍打。细柳问道:“你今天知道悔改了?”长福说:“我悔改了。”细柳说:“既然知道悔改,就不必打了,可以老老实实地去放猪,要再犯了决不饶你!”长福大哭着说:“我愿意挨一百棍子打,请母亲再叫我去读书吧。”细柳不听。邻居老妇人在一边劝解,最后才答应了长福读书的请求。给他洗了头换上衣服,让他和弟弟一同学习。长福自此发奋勤学,与以前大不相同,三年就考中了秀才。 1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