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5-09 发布 |
- 37.5 KB |
- 2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绪言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2018•自贡)创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拉瓦锡 C.居里夫人 D.门捷列夫 【解析】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B、拉瓦锡首先通过实验得出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结论,故选项错误。 C、居里夫人与她的丈夫皮埃尔•居里发现了放射性元素钋(Po)和镭(Ra),故选项错误。 D、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2.(2018•苏州)化学让我们的生活更美好,科学家为此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其中在制碱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拉瓦锡 B.门捷列夫 C.汤姆生 D.侯德榜 【解析】打破西方国家对制碱业的垄断,为我国制碱工业作出巨大贡献的科学家是侯德榜,他撰写了《制碱》一书,将制碱的奥秘公诸于世,打破了制碱业的垄断,他还探索出制碱的新工艺,比欧洲的制碱方法﹣﹣联合制碱法,降低成本百分之四十,这种制碱法被命名为“侯氏制碱法”。 故选:D。 3.(2018•枣庄)科学发展,薪火相传。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第一张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诺贝尔B.门捷列夫C.拉瓦锡D.徐寿 【解析】门捷列夫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故选:B。 4.(2018•邵阳)1869年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的科学家是( ) A.道尔顿 B.阿伏加德罗 C.门捷列夫 D.侯德榜 【解析】A、道尔顿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原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B、阿伏加德罗在化学上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分子的概念,并创立了分子学说,故选项错误。 C、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故选项正确 D、侯德榜改进了制碱工艺,发明了联合制碱法,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2018•威海)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关于化学、物质、人类活动和环境问题的认识,合理的是( ) A.化学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没有化学,就不会产生环境问题 B.有毒的化学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应禁止使用 C.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 D.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化工生产一定会导致环境污染 【解析】A、化学是环境污染的主因,没有化学,也会产生环境问题,故错误; B、有毒的化学物质是环境污染的主因,应合理使用,不能禁止,故错误; C、解决环境问题,应从源头禁止排放污染物,而不应先排放后治理,故正确; 26 D、化工生产是环境污染的主因,但化工生产不一定会导致环境污染,故错误。 故选:C。 6.(2018•青岛)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中最符合“绿色化学”理念的是( ) A.处理废弃物 B.治理污染源 C.深埋有毒物 D.杜绝污染源 【解析】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其核心就是要利用化学反应原理从源头消除污染。 故选:D。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2018•成都)以下古代生产工艺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B.冶炼生铁 C.烧制陶器D.棉纱织布 【解析】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冶炼生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烧制陶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棉纱织布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2.(2018•桂林)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冰块熔化 C.汽油挥发 D.瓷碗破碎 【解析】A、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冰块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瓷碗破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3.(2018•绵阳)生活中的下列做法利用了化学反应原理的是( ) 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 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 C.用天然气作燃料煮饭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解析】A、自制简易净水器净化自来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门锁不易打开时灌入铅笔芯粉末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天然气燃烧能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 D、用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4.(2018•广东)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古诗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增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26 D.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解析】A、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爆竹声中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增火燃回春浩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烈火焚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A。 5.(2018•安顺)以下对自然资源利用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铝土矿炼铝B.液化气燃烧C.木材制桌椅D.海水提取镁 【解析】A、铝土矿炼铝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铝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天然气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和水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木材制桌椅的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海水提取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镁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6.(2018•海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果汁 B.苹果酿果醋 C.糯米酿甜酒 D.鲜奶制酸奶 【解析】A、西瓜榨果汁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苹果酿果醋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糯米酿甜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鲜奶制酸奶有酸性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7.(2018•衡阳)2017年5月14日,“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纺纱织布 C.在甲骨上刻文字 D.用石块修筑长城 【解析】A、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纺纱织布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在甲骨上刻文字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用石块修筑长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8.(2018•泰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碎 B.石蜡熔化 C.食物腐败 D.汽油挥发 【解析】A、玻璃破碎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腐败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汽油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9.(2018•黑龙江)下列变化与其它三种变化有本质不同的是( ) A.酒精挥发 B.海市蜃楼 C.面包发霉 D.制作雪雕 【解析】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6 B、海市蜃楼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制作雪雕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10.(2018•黄冈)下列四个事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解析】①玻璃片上出现水珠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大理石投入到稀盐酸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自制汽水过程中有新物质碳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④品红在水中扩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1.(2018•济宁)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一定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 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 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 【解析】A、用胶带粘合破损书画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白醋泡制软皮鸡蛋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用钢丝球擦除灶具污渍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用汽油清洗衣服油污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12.(2018•绥化)2018年5月28日吉林省松原市发生5.7级地震,绥化大部分地区有震感。下列各种灾后救援及生活行为中,主要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 A.搭建帐篷 B.生火做饭 C.铲除废石 D.砍断倾倒树木 【解析】A、搭建帐篷只是撑起帐篷,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生火做饭包含着物质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铲除废石只是将其弄掉,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砍断倾倒树木,只是将其砍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13.(2018•随州)下列变化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日光灯通电发光 B.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粮食酿酒 D.干冰人工降雨 【解析】A、日光灯通电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过程中不一定有新物质生成,例如饱和石灰水在升温的时候变浑浊就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人工降雨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6 14.(2018•荆州)下列典故中,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 A.火烧赤壁 B.刻舟求剑 C.司马光砸缸 D.铁杵磨成针 【解析】火烧赤壁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刻舟求剑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司马光砸缸只是将水缸砸破,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杵磨成针只是将其磨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15.(2018•重庆)“川航3U8633”的成功迫降,挽救了128条生命。迫降过程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玻璃破裂 B.轮胎变瘪 C.燃油燃烧 D.座椅摇晃 【解析】A、玻璃破裂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车胎变瘪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燃油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座椅摇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16.(2018•聊城)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车胎爆炸 B.剪纸成花 C.瓷碗破碎 D.食物腐烂 【解析】A、车胎爆炸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剪纸成花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瓷碗破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食物腐烂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7.(2018•宜昌)下列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某一工艺流程或应用,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破布捣烂(造纸) B.活字排版(印刷) C.烟花燃放(火药) D.航海导向(指南针) 【解析】A、破布捣烂(造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活字排版(印刷)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烟花燃放(火药)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航海导向(指南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18.(2018•巴中)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湿衣服晾干 B.酒精挥发 C.石蜡熔化 D.食物腐烂 【解析】A、湿衣服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石蜡熔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食物腐烂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19.(2018•云南)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面包发霉 C.胆矾研碎 D.钢铁生锈 【解析】A、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面包发霉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6 故选:C。 20.(2018•菏泽)成语、俗语、古诗词是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词句中蕴含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 B.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百炼成钢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解析】A、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铁杵磨成针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百炼成钢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1.(2018•苏州)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光合作用 C.汽油挥发 D.铁丝弯曲 【解析】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水,释放出氧气和有机物,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铁丝弯曲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22.(2018•广州)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铁锅生锈 B.蜡烛燃烧 C.粮食酿酒 D.水结成冰 【解析】A、铁锅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B、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C、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23.(2018•娄底)生活中变化无处不在。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粮食酿酒 C.石蜡融化 D.木材成椅 【解析】A、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石蜡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材成椅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4.(2018•咸宁)生活中的下列变化一定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雪糕融化 B.湿衣服晾干 C.自行车胎爆裂 D.食物腐烂 【解析】A、雪糕融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湿衣服晾干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自行车胎爆裂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食物腐烂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5.(2018•德州)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下列工艺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刺绣 B.织布 C.剪纸 D.酿酒 【解析】A、刺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6 B、织布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剪纸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6.(2018•齐齐哈尔)小琪同学为母亲庆祝生日所进行的下列活动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编制花环 B.榨取果汁 C.点燃蜡烛 D.切分蛋糕 【解析】A、编制花环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榨取果汁只是将其汁液提取出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点燃蜡烛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切分蛋糕只是将其分隔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27.(2018•孝感)精准扶贫是当前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下列帮扶措施中主要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建立销售网络 B.腐熟农家肥 C.架设电线 D.清理池塘 【解析】A、建立销售网络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腐熟农家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架设电线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清理池塘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28.(2018•长春)下列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石蜡融化 C.酒精挥发 D.木炭燃烧 【解析】A、水结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融化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木炭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29.(2018•河北)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热水蒸发B.蜡烛燃烧C.滚摆上升D.影子形成 【解析】A、热水蒸发是水分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滚摆上升只是位置的移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影子形成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30.(2018•重庆)端午节吃粽子是传统习俗,在制作粽子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水洗糯米 B.刀切肉块 C.粽叶包粽 D.烧火煮粽 【解析】A、水洗糯米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刀切肉块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6 C、粽叶包粽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火煮粽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1.(2018•临沂)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水结成冰 B.食物腐烂 C.煅烧石灰石 D.铁生锈 【解析】A、水结成冰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食物腐烂有菌类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煅烧石灰石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32.(2018•十堰)下列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钢铁生锈 C.食物变质 D.干冰升华 【解析】A、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钢铁生锈过程中有新物质铁锈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食物变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干冰升华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33.(2018•遂宁)我们每天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里,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汽油挥发 C.蜡烛燃烧 D.干冰升华 【解析】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汽油挥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 D、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C。 34.(2018•益阳)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干冰升华 B.石蜡熔化 C.海水晒盐 D.铁矿石炼铁 【解析】A、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35.(2018•南充)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 【解析】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36.(2018•河南)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26 A.蜡熔化 B.铁生锈 C.米酿酒 D.纸燃烧 【解析】A、蜡熔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正确; B、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米酿酒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纸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A。 37.(2018•恩施州)下列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其中与另外三种有本质区别的是( ) A.酒精挥发 B.气球爆炸 C.食物腐烂 D.湿衣服晒干 【解析】A、酒精挥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气球爆炸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食物腐烂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湿衣服晒干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38.(2018•连云港)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挥发 B.冰雪融化 C.干冰升华 D.金属氧化 【解析】A、酒精挥发由液态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干冰升华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金属氧化是指金属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39.(2018•青岛)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铁钉生锈 B.衣服晾干 C.干冰升华 D.剪纸成花 【解析】A、铁钉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 B、衣服晾干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干冰升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剪纸成花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40.(2018•邵阳)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西瓜榨汁 B.滴水成冰 C.纸张然烧 D.蜡烛熔化 【解析】A、西瓜榨汁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滴水成冰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纸张然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蜡烛熔化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41.(2018•哈尔滨)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 A.电解水B.铁钉生锈C.品红在水中扩散D.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 【解析】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铁定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26 C、品红在水中扩散只是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结果,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正确。 D、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D错。 故选:C。 42.(2018•襄阳)生活中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玉米榨汁 B.葡萄酿酒 C.蔗糖溶解 D.汽油挥发 【解析】A、玉米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葡萄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蔗糖溶解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石蜡熔化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43.(2018•昆明)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 B.酒精挥发 C.水变成冰 D.铁水铸成锅 【解析】A、木材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变成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铁水铸成锅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44.(2018•滨州)化学使世界变得绚丽多彩。生活中的下列变化没有化学变化发生的是( ) A.节日燃放焰火 B.木炭烤熟食物 C.西瓜榨成西瓜汁 D.檀树皮制成宣纸 【解析】A、节日燃放焰火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木炭烤熟食物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西瓜榨成西瓜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檀树皮制成宣纸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45.(2018•黔南州)中华民族的发明创造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粮食酿酒 B.侯氏制碱 C.蚕丝纺织 D.制造火药 【解析】A、粮食酿酒的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侯氏制碱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纯碱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蚕丝纺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制造火药的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C。 46.(2018•宿迁)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抱薪救火 D.聚沙成塔 【解析】A、刻舟求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B、滴水成冰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抱薪救火过程中,燃料燃烧生成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D、聚沙成塔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C。 26 47.(2018•枣庄)化学反应不仅生成了新物质,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下列事例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 A.灯泡发光B.风力发电C.太阳能供热D.蓄电池放电 【解析】A、灯泡发光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风力发电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太阳能供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蓄电池放电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48.(2018•烟台)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海水制镁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C.酒精杀菌消毒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 【解析】A、海水制镁有新的物质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错; B、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包含着熟石灰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属于化学变化,故B错; C、酒精杀菌消毒是酒精与蛋白质发生反应,使其变性,属于化学变化,故C错; D、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是根据沸点不同,进行混合物的分离,属于物理变化,故D正确。 故选:D。 49.(2018•达州)日常生活中的下列现象,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败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 C.矿石粉碎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的混合施用 【解析】A、食物腐败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B、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新物质氧气等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C、矿石粉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正确。 D、铵态氮肥与熟石灰的混合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 故选:C。 50.(2018•扬州)以下我国古代的制作或技术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陶罐 B.雕刻石像 C.水车灌溉 D.预报地震 【解析】A、烧制陶瓷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雕刻石像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水车灌溉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26 D、预报地震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51.(2018•天津)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 B.盐酸挥发 C.冰雪融化 D.瓷碗破碎 【解析】A、纸张燃烧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 B、盐酸挥发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C、冰雪融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D、瓷碗破碎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52.(2018•梧州)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 B.钢铁生锈 C.玻璃破碎 D.活性炭净水 【解析】A、冰雪融化是由固态变为液态,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 B、钢铁生锈生成了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的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活性炭净水只是吸附了色素和异味,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B。 53.(2018•新疆)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生产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粱酿造食醋 B.焚烧垃圾发电 C.铁矿石炼铁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解析】A、高粱生产食醋过程中有新物质醋酸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焚烧垃圾发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铁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D。 54.(2018•玉林)下列工艺制作过程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 A.烧制陶瓷 B.裁剪窗花 C.雕刻玉石 D.编织竹篮 【解析】A、烧制陶器包含着物质的燃烧,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裁剪窗花只是将纸裁剪成不同形状,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 C、雕刻玉石只是形状发生变化,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 D、编织竹篮只是把竹子编成不同形状,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 故选:A。 55.(2018•安徽)陶瓷是中华民族在人类科技史上的伟大发明。下列陶瓷制作工艺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混合 B.成型 C.晾干 D.烧结 【解析】A、混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成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晾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烧结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6 故选:D。 56.(2018•岳阳)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 B.酒精燃烧 C.胆矾破碎 D.干冰升华 【解析】A、汽油挥发,只是分子间隔变大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酒精燃烧生成了水和二氧化碳,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B正确; C、胆矾破碎,物质的颗粒大小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 D、干冰升华,只是分子间隔变大了,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 故选:B。 57.(2018•威海)描述物质变化的成语有:①滴水成冰;③死灰复燃;③木已成舟;④火烧赤壁;⑤沙里淘金;⑥火上浇油;⑦百炼成钢;⑧花香四溢;⑨玉石俱焚,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②③④⑤⑥⑦ B.④⑤⑥⑦⑨ C.①③④⑤⑧⑨ D.②④⑥⑦⑨ 【解析】①滴水成冰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②死灰复燃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③木已成舟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④火烧赤壁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⑤沙里淘金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⑥火上浇油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⑦百炼成钢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⑧花香四溢的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⑨玉石俱焚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故选:D。 58.(2018•武汉)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酒精燃烧 B.水变成水蒸气 C.玻璃破碎 D.汽油挥发 【解析】A、酒精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汽油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59.(2018•淮安)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瓷碗破碎 B.粮食酿酒 C.甘蔗榨汁 D.白醋挥发 【解析】A、瓷碗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粮食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甘蔗榨汁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白醋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60.(2018•盐城)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柴燃烧 B.酒精挥发 C.河水结冰 D.胆矾研碎 【解析】A、木柴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二氧化碳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B、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C、河水结冰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胆矾研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A。 二、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26 1.(2018•成都)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 A.活性炭作除味剂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C.石墨用作电刷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 【解答】解:A、活性炭作除味剂,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液氧用于火箭发射作助燃剂,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C、石墨用作电刷,是利用了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是利用了干冰升华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018•黄石)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盐酸易挥发 B.金属具有导电性 C.酒精易溶于水 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 【解答】解:A、盐酸易挥发,挥发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金属具有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酒精易溶于水,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稳定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故选:D。 3.(2018•广西)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吸附性 B.溶解性 C.氧化性 D.挥发性 【解答】解:A、吸附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反应发生化学变化时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D、挥发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C。 4.(2018•雅安)下列有关单质硫性质的叙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 B.难溶于水 C.淡黄色固体 D.熔沸点低 【解答】解:A、能与活泼金属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反应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难溶于水,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淡黄色固体,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熔沸点低,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5.(2018•无锡)性质决定用途,以下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 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 C.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26 【解答】解:A、生石灰作食品干燥剂是利用生石灰和水反应生成熟石灰,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石墨用于制铅笔芯,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钨用于制白炽灯灯丝是利用钨的熔点高,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2018•长沙)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了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 D.钢丝用于作导线 【解答】解: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是利用氧气的氧化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是利用干冰吸热升华,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活性炭用于除去冰箱异味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钢丝用于作导线是利用钢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7.(2018•呼和浩特)下列碳单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 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 【解答】解:A、用石墨制作干电池的电极是利用石墨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B、用碳素笔书写档案文件,说明单质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故选项正确; C、用活性炭做饮水机的净水剂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用铅笔芯粉末使生锈的锁头容易开启是利用石墨的滑腻感,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B。 8.(2018•吉林)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可燃性 B.状态 C.气味 D.硬度 【解答】解:A、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状态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气味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硬度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9.(2018•重庆)下列用途中,只与物质的物理性质有关的是( ) A.氧气作供氧剂 B.碳酸钙作补钙剂 C.活性炭作吸附剂 D.小苏打作发酵剂 【解答】解:A、氧气作供氧剂,是因为氧气具有氧化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碳酸钙作补钙剂,是因为碳酸钙能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C、活性炭作吸附剂,是因为活性炭能够吸附色素和异味等,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小苏打作发酵剂,是因为碳酸氢钠伸入分解生成碳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26 故选:C。 10.(2018•巴中)下列物质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 A.颜色 B.密度 C.可燃性 D.溶解性 【解答】解:A、颜色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B、密度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C、可燃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D、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故选:C。 11.(2018•青岛)下列物质的用途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 C.铜用于制作导线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解答】解:A、生石灰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铁粉用作食品保鲜吸氧剂,是因为铁能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C、铜用于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小苏打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是因为碳酸氢钠能和盐酸反应,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C。 12.(2018•德州)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用途中主要由物质的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用盐酸除去铁锈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 C.用干冰人工降雨 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 【解答】解:A、用盐酸除去铁锈,是因为盐酸能和铁锈中的氧化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用一氧化碳冶炼金属,是因为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C、用干冰人工降雨,是因为干冰升华时吸热,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用氧化钙做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C。 13.(2018•仙桃)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 B.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 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NaNO2有毒﹣﹣化学性质 【解答】解:白色,有咸味是指物质的颜色、气味,属于物理性质; 水溶液呈碱性、有毒,需要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 故选:B。 14.(2018•威海)对立统一是物质运动的普遍规律,下列①一④描述的是两种物质的性质的变化,其中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或物理变化的是( ) 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 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 26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 ④盐酸的酸性氢氧化钠的碱性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①③ 【解答】解:①氧气的氧化性和一氧化碳的还原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②水的气化和氦气的液化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③氯化钠的溶解和硝酸钾结晶过程中,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④盐酸的酸性氢氧化钠的碱性,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A。 15.(2018•泰州)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 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 B.用氢气制造燃料电池 C.用铜丝制作导线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 【解答】解:A、用生石灰做干燥剂,是因为氧化钙能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B、用氢气制造燃料电池,是因为氢气燃烧能够生成水,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C、用铜丝制作导线,是因为铜具有导电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D、用稀盐酸除去水垢,是因为稀盐酸能和水垢中的物质发生反应,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 故选:C。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无)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无) 本节意在让学生初步接触化学实验。让学生知道观察化学实验现象时,观察哪些内容,如何进行观察。同时明确化学实验的一般步骤。中考中很少单独出题,一般通过后面的实验探究来体现本节内容。 课题3 走进化学实验室 (化学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 本节内容在中考中一般以组合选择题形式出题,把化学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连接仪器装置、洗涤玻璃仪器等几项操作组合成一道选择题进行考查。常见化学仪器的识别一般不单独出题,常和气体制取实验在一块出题。 1.(2018•广东)下图属“用后必须洗手”标志(贴在微毒或有毒的试剂瓶上)的是( ) A. B. C. D. 【解析】A.该图标是节约用水标志; B.该图标是用后必须洗手标志,故正确; C.该图标是禁止接水标志,故错误; D.该图标是腐蚀品标志,故错误。 26 故选:B。 2.(2018•广西)下列有关酒精灯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A项,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A选项错误,故不选A; B项,用完酒精灯后,必须用灯帽盖灭,不可以用嘴吹灭,B选项正确,故选B C项,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只酒精灯,C选项错误,故不选C D项,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以免失火,D选项错误,故不选D 故选:B。 3.(2018•绍兴)从试剂瓶中取用NaCl固体、AgNO3溶液,需要用到的器材是( ) A.甲﹣①,乙﹣① B.甲﹣①,乙﹣② C.甲﹣②,乙﹣② D.甲﹣②,乙﹣① 【解析】从试剂瓶中取用NaCl固体,可使用药匙;从试剂瓶中取用AgNO3溶液,可使用胶头滴管。故需要用到的器材是甲﹣②,乙﹣①。 故选:D。 4.(2018•齐齐哈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固体 B.倾倒液体 C.熄灭酒精灯 D.取用固体粉末 【解析】A、加热固体,为防止冷凝液倒流回试管,引起试管破裂,试管口要稍向下倾斜,故图中操作错误; B、取用液体时,瓶口与试管口紧挨,防止液体流出;标签朝向手心,防止流出的液体腐蚀标签;瓶塞倒放,防止污染标签,从而污染药品,故图中操作错误; C、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故图中操作错误故错误; D、取用粉末状药品时,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故图中操作正确; 故选:D。 5.(2018•重庆)下列化学实验操作不符合规范的是( ) 26 A.横 B.平 C.竖 D.直 【解析】A、取用块状固体药品时,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然后试管慢慢竖起使药品缓缓滑入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尖端要悬空在容器口的正上方,不能伸入试管内部更不能接触试管内壁,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6.(2018•德州)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保证。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加入固体粉末B.读取液体体积C.加热液体物质D.倾倒液体物质 【解析】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慢慢竖起,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给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试管与桌面成45度角,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取用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要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B。 7.(2018•梧州)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少量固体 B.塞紧橡皮塞 C.称量固体 D.点燃酒精灯 【解析】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试管口,切不可把试管放在桌上在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试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26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8.(2018•荆州)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点燃酒精灯C.取用固体粉末D.过滤 【解析】A、液体药品的取用实验操作步骤注意事项,“拿塞倒放口挨着口,缓慢注入签向手(心),取完上塞放原处”,该实验中瓶塞正放,污染药品,故A不正确; B、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易造成失火,故B不正确; C、取用固体粉末时,将试管横放,用纸槽或药匙将药品送到试管底部。所以C操作正确; D、过滤操作中应用玻璃棒来引流,故D不正确; 故选:C。 9.(2018•安顺)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B.称量NaOH固体C.熄灭酒精灯D.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解析】A.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正确; B.使用托盘天平时应将易潮解和腐蚀性强的药品放在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错误 C.酒精灯的灯芯是活动的,所以在熄灭酒精灯时应该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直接吹灭,故操作正确 D.将导管一段浸入水中,用手紧握烧瓶外壁,有水柱上升,说明气密性良好。故正确 故选:B。 10.(2018•连云港)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火柴点燃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 C、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试管没有倾斜、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26 D、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11.(2018•娄底)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取固体药品B.闻气体气味C.稀释浓硫酸D.熄灭酒精灯 【解析】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2.(2018•贵阳)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A.测定溶液的pH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熄灭酒精灯D.加热液体 【解析】A、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A。 13.(2018•桂林)下列操作错误的是( ) A.读取液体体积B.闻气体气味C.检查装置气密性D.倾倒液体 26 【解析】A、量筒的读数方法: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故A操作正确; B、气体的闻味方法:用手扇着闻,故B操作错误; C、装置气密性检查方法:连接装置,将导管一端浸入水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气密性良好,故C操作正确; D、倾倒液体的方法: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向着手心,试管要倾斜,试管口与试剂瓶口紧挨着,故D操作正确。 故选:B。 14.(2018•泰州)下列对实验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错误的是( ) A.若不慎将稀硫酸溅入眼睛,要先用手揉眼睛,再立即用水冲洗 B.若不慎将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 C.若不慎将燃着的酒精灯碰倒,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盖 D.若不慎将少量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 【解析】A、稀盐酸液溅入眼睛,立即用水冲洗,切不可用手揉搓,故错误; B、烧碱溶液沾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再涂上硼酸溶液正确,故正确; C、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操作正确,故正确; D、如果不慎将酸沾到皮肤或衣物上,立即用较多的水冲洗,再用3%~5%的NaHCO3溶液冲洗,故正确。 故选:A。 15.(2018•孝感)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熄灭酒精灯B.滴加液体C.读取液体体积D.取用固体药品 【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不可用嘴吹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否则会引发火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时,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要和液面的凹形底面相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取用粉末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把盛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再使试管直立,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6.(2018•巴中)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过滤悬浊液B.测溶液pHC.夹试管D.添加酒精 【解析】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26 B、用pH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pH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pH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pH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确定pH.不能将pH试纸伸入待测液中,以免污染待测液,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应从试管底部套上取下,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A。 17.(2018•广东)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A、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向试管中装块状固体药品时,先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块状固体放在试管口,再慢慢将试管竖立起来,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向量筒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 D、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可用漏斗向酒精灯内添加酒精,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18.(2018•长沙)下列图示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A. B. C. D. 【解析】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向试管中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塞要倒放,标签要对准手心,瓶口紧挨,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C。 19.(2018•桂林)下列仪器,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的是( ) A.烧杯 B.试管 C.集气瓶 D.胶头滴管 【解析】胶头滴管可用于吸取和滴加少量液体。 故选:D。 20.(2018•苏州)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 26 A.燃烧匙B.分液漏斗C.试管夹D.烧杯 【解析】A、该仪器表示的是燃烧匙,正确; B、该仪器表示的是长颈漏斗,错误; C、该仪器表示的坩埚钳,错误; D、该仪器表示的是园底烧瓶,错误; 故选:A。 21.(2018•江西)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稀释浓硫酸B.滴加液体C.点燃酒精灯D.连接仪器 【解析】A、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使用胶头滴管滴加少量液体的操作,注意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到试管内或接触试管内壁,应垂直悬空在试管口上方滴加液体,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禁止用一酒精灯去引燃另一酒精灯,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导管连接胶皮管时,先把导管一端湿润,然后稍用力转动使之插入胶皮管内,图中所示装置正确。 故选:D。 22.(2018•自贡)下列化学仪器对应的名称书写正确的是( ) A.试管架B.长颈漏斗C.坩埚钳D.锥形瓶 【解析】A、该仪器表示的是试管架,正确; B、该仪器表示的是长颈漏斗,正确; C、该仪器表示的坩埚钳,正确; D、该仪器表示的是锥形瓶,正确; 故选:ABCD。 二.填空题(共1小题) 23.(2018•东营)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做法,错误的有 BCDF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 B.滴瓶上的滴管使用后必须清洗,以免污染整瓶试剂 C.除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外,可将药品直接放在托盘上称量 D.稀释浓硫酸时,将浓硫酸缓慢注入盛有水的量筒中,并不断搅拌 E.用氢氧化钠固体或浓硫酸进行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 26 F.量筒读数时,拿稳量筒,视线应与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解析】A.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试管里的液体体积不应超过试管容积的,以防加热时液体沸腾,溅出伤人,故正确; B.滴瓶上的滴管专用,无需清洗,故错误; C.在托盘天平上称量药品时,要注意称量一般药品时,要在左右盘上放相同质量的纸,如果称量易潮解、有腐蚀性的药品时,必须放到玻璃器皿中称量,故错误; D.量筒只能用来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不能用来配制溶液,故错误; E.氢氧化钠与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所以用氢氧化钠固体或浓硫酸进行实验时,最好戴防护眼镜,故正确; F.量筒读数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错误。 故填:BCDF。 三.实验探究题(共2小题) 24.(2018•重庆)规范使用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障,结合如图所示玻璃仪器,回答问题。 (1)可用作热源的是 C (填序号),若往仪器E中加入块状固体,则应先将该仪器 平 (填“平”“立”或“斜”)放。 (2)若用仪器A和D稀释浓硫酸,则D的作用是 搅拌、散热 ,若用仪器A和D进行过滤操作,还必须用到上述的一种仪器是 漏斗 。(填名称)。 (3)若某气体只能用F装置收集,则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 溶于水 。 【解析】(1)酒精灯作为热源,往试管中加入块状固体时,将试管横放,用镊子把药品送到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竖起; (2)浓硫酸溶于水会放出大量的热,所以稀释浓硫酸时,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使产生的热量加快散失,过滤时需要的仪器有烧杯、玻璃棒和漏斗, (3)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小,且溶于水, 故答案为:(1)C;平;(2)搅拌、散热;漏斗;(3)溶于水 25.(2018•滨州)请根据提供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 D (填字母序号) (2)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的仪器是 F (填字母序号) (3)用加热的方法使氯化钠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应将氯化钠溶液放在 蒸发皿 (填仪器名称)中加热。 (4)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木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 坩埚钳 26 (填仪器名称)。 【解析】 (1)用于收集或储存少量气体的仪器是集气瓶; (2)锥形瓶加热时需垫上石棉网; (3)用加热的方法使氯化钠从其饱和溶液中结晶析出时,应将氯化钠溶液放在蒸发皿中加热。 (4)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夹持木炭需要用到的仪器是坩埚钳。 答案:(1)D;(2)F;(3)蒸发皿;(4)坩埚钳。 2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