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6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桃花源记》基础知识题
《桃花源记》基础知识题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晋太元中( ) 2、缘溪行( ) 3、便舍船( ) 4、豁然开朗( ) 5、屋舍俨然( ) 6、阡陌( ) 7、黄发垂髫( ) 8、便要还家( ) 9、遂与外人间隔( ) 10、不足为外人道( ) 11、及郡下( ) 12、诣太守( )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划线的词语 1、渔人甚异之。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问所从来。 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6、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三、解释划线字的含义,并指出它们的词性 1、便舍船 2、屋舍俨然 3、处处志之 4、寻向所志 四、区别下边几个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阡陌交通 古义: 今义: 2、妻子邑人 古义: 今义: 3、无论魏晋 古义: 今义: 4、来此绝境 古义: 今义: 五、选用原文句子,概括渔人在桃花源所见的景和人 景: 人: 六、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课文结尾处写道:“寻向所志,遂迷”,“刘子骥欣然规往,未果”说明什么? 2、课文按照渔人行动的顺序,记叙了他在桃花源的所见所闻。分析说明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3、举例说明文章的前后呼应之处。 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有错误的请改正 1、“落英缤纷”指的是秋天草木凋零。 2、“男女衣着,悉如外人”,指的是与世人的衣着有很大的差异,仿佛另一个国度,另一个民族的服饰。 3、“皆叹惋”说明村人是因为听渔人叙述自汉至晋的历史变化而叹惋。 4、文章结尾没讲清“遂迷”是怎样发生的,是作者的失误。 〖参考答案〗 一、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1、jìn 2、yuán xī 3、shě 4、huò 5、shè yǎn 6、qiān mò 7、tiáo 8、yāo huán 9、suì jiàn 10、wèi 11、jùn 12、yì 二、翻译下列句子,并解释划线的词语 1、捕鱼人对此感到非常诧异。异:对……感到诧异。 2、又走了几十步,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豁:开阔。 3、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4、问(渔人)从哪里来。所:处所。 5、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咸:都。 6、带领妻子儿女及乡邻来到这与人世隔绝的地方。邑人:同乡人。绝境: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7、这个人(为他们)详细的介绍了自己所知道的事。具言:详细地说出。 三、解释划线字的含义,并指出它们的词性 1、舍弃、离开。动词 2、房屋。名词 3、做记号。动词 4、标记。名词 四、区别下边几个词古今意义的不同 1、交错相通。运输和邮电事业的总称。 2、妻子和孩子。专指妻子。 3、不要说,更不必说。不论,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4、与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出路的境地。 五、选用原文句子,概括渔人在桃花源所见的景和人 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人:衣:悉如外人貌:黄发垂髻行:往来种作神:(见人)大惊情:怡然自乐。 六、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这篇文章带有传奇色彩,而非实事实记。作者生活于东晋末期,当时社会政治黑暗,动乱不安,民不聊生。文章中描绘的桃花源景象,只不过是作者想象中的理想社会。课文结尾的几句话,说明在当时的社会制度下,这种幸福美好的生活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 2、文章的主要意图是通过桃花源中的生活情形来表现作者的社会理想,所以中间部分写得详细,无论是写村落的概貌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动人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地,如见其人。开头和结尾只跟故事的传奇性质有关,所以写得简略。 3、举例说明文章的前后呼应之处。 ⑴ “忘路之远近”跟下文的“处处志之”是相互照应的,说明渔人此前没有到过这个地方。 ⑵ 从“问所从来”可以看出,通向桃源的路一向不为“外人”所知;从下文“遂与外人间隔”也可以看出,在此之前的确没有“外人”来过。 ⑶ 渔人离开桃源时“处处志之”,为下文重寻桃源的行动埋下伏笔。“处处志之”是指做了记号,“寻向所志”,寻的正是这些标记。 七、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有错误的请改正 1、错。“落英”指落花,写的是暮春季节。 2、错。“外人”指桃花源以外的世人。 3、正确。 4、错。作者的意图是使人觉得桃花源是一个似有而无、似真而幻的所在,所以用模糊语言来叙述渔人复寻而不可见的原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