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5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考一模生物
2017 年甘肃省河西五市部分普通高中高考一模生物 一、选择题(40 小题,每题 1 分,共 40 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细胞学说不能说明( ) A.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单位 B.动植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C.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 D.动物和植物具有一定的统一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内容和发展。 A、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不能说明细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单 位,如病毒没有细胞结构,A 错误; B、细胞学说提出“一切动植物都是由细胞发育而来”,说明动植物之间有一定的亲缘关系, B 正确; C、细胞学说揭示了细胞是动植物的基本单位,C 正确; D、细胞学说揭示了动物和植物具有一定的统一性,D 正确。 答案:A 2.用显微镜观察装片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用的组合是( ) A.目镜 5×、物镜 10× B.目镜 5×、物镜 40× C.目镜 10×、物镜 10× D.目镜 16×、物镜 40×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观察实验。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10═50(倍);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5×40═200(倍); C、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0×10═100(倍); D、显微镜的放大倍数═16×40═640(倍); 四种中放大倍数最小的是 50 倍,所以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目镜和物镜的组合 中应选择 A、目镜 5×,物镜 10×。 答案:A 3.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R 基为-CH3)4 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 4 条长短不等的多 肽(如图),就 39 肽与得到的 4 条多肽比较,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该过程减少 8 个肽键 B.这些肽链比三十九肽增加了 3 个氨基和 3 个羧基 C.碳原子减少 12 个 D.氧原子数目减少 1 个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的合成——氨基酸脱水缩合。 A、三十九肽有 38 个肽键,4 条长短不等的多肽肽键数为:6+7+8+10=31,少了 7 个,A 错误; B、原三十九肽至少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而水解后,1 条肽链变为 4 条肽链,每条肽链 两端各增加 1 个氨基和羧基,因此形成的短肽至少有 4 个氨基和 4 个羧基,所以氨基和羧基 分别增加 3 个,B 正确; C、根据图解,三十九肽是一条多肽链,故有 39 个氨基酸,38 个肽键,一个丙氨酸含有 3 个碳原子,该多肽中丙氨酸的位置是第 8、18、27、39,去除后形成短肽后 C 原子减少 12 个,C 正确; D、根据丙氨酸的位置可知去除 4 个丙氨酸后将导致 7 个肽键断裂,故水解需要 7 个水分子, 同时脱去了 4 个丙氨酸,每个丙氨酸含有 2 个氧原子,所以 O 原子数目减少 1 个,D 正确。 答案:A 4.下列有关组成生物体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发芽的小麦谷粒中含有丰富的麦芽糖,其水解的产物只有一种单糖 B.在 HIV 中由 A、G、U、C 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 7 种 C.RNA 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 RNA D.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键的空间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糖类的种类及 其分布和功能。 A、每分子麦芽糖是由 2 分子葡萄糖形成的,所以麦芽糖水解的产物只有葡萄糖一种单糖,A 正确; B、HIV 只含有 RNA 一种核酸,构成 RNA 的核糖核苷酸中的碱基是 A、G、U、C,所以由 A、G、 U、C 四种碱基参与构成的核苷酸最多有 4 种,B 错误; C、RNA 聚合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催化的反应物是 4 种核糖核苷酸,C 错误; D、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肽链的空间结构的差异决定了蛋白质结构的多样性,D 错误。 答案:A 5.下列有关水和无机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 ②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 ③Mg2+是叶绿素、血红蛋白等分子的组成成分; ④无机盐有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的作用; 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弱关系不大; ⑥缺碘会引起儿童佝偻病。 A.①④⑤ B.①④⑤⑥ C.③⑤⑥ D.②③④⑤⑥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和作用;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①参与运输营养物质和代谢废物的水为自由水,①正确; ②生物体内许多化学反应需要水的参与,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之一,②正确; ③Mg2+是叶绿素的组成成分,铁离子是血红蛋白的组成成分,③错误; ④有些无机盐为缓冲物质,有维持细胞内酸碱平衡的作用,④正确; ⑤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与新陈代谢的强弱有关,代谢活动旺盛,细胞内自由水水含量高; 代谢活动下降,细胞中结合水水含量高,⑤错误; ⑥缺钙会引起儿童佝偻病,⑥错误。 答案:C 6.下列有关细胞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具有信息交流功能 B.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C.细胞膜是动物细胞的边界,细胞壁是植物细胞的边界 D.细胞膜的两侧结构不是完全对称的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膜的功能。 A、细胞膜具有信息交流功能,A 正确; B、细胞膜的功能特性是选择透过性,能够控制物质进出细胞,B 正确; C、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壁,往里是细胞膜,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壁具有全透 性,故细胞壁不是植物细胞的边界,细胞膜是植物细胞的边界,而动物细胞的最外层是细胞 膜。细胞膜是动物细胞的边界,C 错误; D、细胞膜主要由脂质、蛋白质和少量糖类组成,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有的贯穿、有的覆 盖在磷脂双分子层中,所以细胞膜结构不对称,D 正确。 答案:C 7.下列关于细胞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含核酸的细胞器有线粒休、叶绿体、核糖体和染色体 B.葡萄糖可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成 CO2 和 H2O C.内质网、高尔基体、核膜、溶酶体和中心体都属于生物膜系统 D.神经递质的释放与髙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突触的结构;核酸的种类及主要存在的部位;细胞的生物膜系统;有 氧呼吸的过程和意义。 A、染色体含有核酸,但不是细胞器,A 错误; B、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葡萄糖酵解形 成丙酮酸,在线粒体中丙酮酸氧化分解,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氧化分解,B 错误; C、中心体不具有膜结构,C 错误; D、神经递质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需要的能量主要由线粒体提供,D 正确。 答案:D 8.将人体血液置于 6%的食盐溶液中制成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血细胞呈现( ) A.质壁分离 B.正常状态 C.细胞膜破裂 D.细胞皱缩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的综合。 将人体血液置于 6%的食盐溶液中,细胞会失水皱缩,制成装片后用显微镜观察,可以发现 血细胞呈现皱缩状态,D 正确。 答案:D 9.如图为氨基酸和 Na+进出肾小管上皮细胞的示意图。如表选项中正确的是( ) 选项 管腔中氨基酸→上 皮细胞 管腔中 Na+→上皮细 胞 上皮细胞中氨基 酸→组织液 A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B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C 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D 主动运输 被动运输 被动运输 A.A B.B C.C D.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及其异同。 管腔中氨基酸进入上皮细胞是低浓度→高浓度,需要载体、消耗能量,属于主动运输;管腔 中 Na+进入上皮细胞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上皮细 胞中氨基酸进入组织液是高浓度→低浓度,需要载体、但不消耗能量,属于协助扩散。 答案:D 10.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因素有温度、反应物浓度、酶的浓度等。如图表示在最适温度下, 某种酶的催化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在 A 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B.若在 A 点提高反应温度,反应速率会加快 C.若在 B 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会减慢 D.在 C 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加快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酶的特性。 A、由分析可知,A 点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因此 A 点增加反应物浓 度,反应速率将加快,A 正确; B、由题意知,该曲线是最适宜温度条件下的曲线,升高温度,酶活性会降低,酶促反应速 率会降低,B 错误; C、由分析可知,影响 B 点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是酶浓度,在 B 点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 会加快,C 错误; D、由题图可知,C 点增加反应物浓度,反应速率将不变,D 错误。 答案:A 11.关于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与癌变,下面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 A.胚胎细胞中不存在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 B.衰老细胞的体积变小,细胞核的体积增大 C.当原癌基因或抑癌基因其中一个突变就可以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 D.RNA 聚合酶基因和生长激素基因在动物个体所有细胞中都会表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的分化;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细胞凋亡的含义;癌细胞的主要 特征。 A、人体所有细胞都存在于细胞凋亡有关的基因,A 错误; B、细胞衰老的特点有:水分减少,细胞体积变小,而细胞核体积增大等,B 正确; C、当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都发生突变才可以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C 错误; D、RNA 聚合酶基因在动物个体所有细胞中都会表达,而生长激素基因只在垂体细胞中表达, D 错误。 答案:B 12.关于有丝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细胞在有丝分裂末期都形成细胞板 B.在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同源染色体发生配对 C.后期着丝点分裂,着丝点数量加倍 D.前期都有中心体发出星射线而形成纺锤体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 A、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不会形成细胞板,A 错误; B、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发生同源染色体的联会配对,B 错误; C、有丝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因此着丝点数量加倍,C 正确; D、中心体只分布在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中,因此高等植物细胞前期没有中心体发出星状射 线,而是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D 错误。 答案:C 13.豌豆是严格的自花授粉植物,要对其进行人工杂交实验,通常进行的操作流程是( ) A.套袋-去雄-授粉-套袋 B.去雄-套袋-授粉-挂标签 C.套袋-去雄-授粉-套袋-挂标签 D.去雄-套袋-授粉-套袋-挂标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孟德尔遗传实验。 人工异花授粉过程为:去雄(在花蕾期对作为母本的植株去掉雄蕊,且去雄要彻底)→套上纸 袋(避免外来花粉的干扰)→人工异花授粉(待花成熟时,采集另一株植株的花粉涂在去雄花 的柱头上)→套上纸袋→挂标签。 答案:D 14.下列关于遗传学交配方式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和杂合子 B.通过测交可检测显性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数量 C.孟德尔豌豆实验中发现问题阶段运用杂交与自交 D.通过正交和反交组合可判断核基因是否位于 X 染色体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分离规律的实质及应用;测交方法检验 F1 的基因型。 A、杂合子自交后代中可出现纯合子和杂合子,如 Aa 自交后代有纯合子(AA 和 aa),也有杂 合子(Aa),A 正确; B、通过测交可检测显性个体产生配子的种类及比例,但不能检测该个体产生配子的数量,B 错误; C、孟德尔豌豆实验中发现问题阶段运用杂交与自交,C 正确; D、通过正交和反交组合可判断核基因是否位于 X 染色体上,若正交和反交实验的结果相同, 则该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若正交和反交的结果不同,则该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D 正确。 答案:B 15.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B.一个四分体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8 条脱氧核苷酸链 C.有丝分裂间期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D.秋水仙素可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成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的特点;61:细胞的减数分裂。 A、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A 正确; B、一个四分体中含有 1 对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含有 4 个 DNA 分子,每个 DNA 分子 含有 2 条脱氧核苷酸链,所以图中含有 8 条脱氧核苷酸链,B 错误; C、有丝分裂间期完成 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即染色体复制,C 正确; D、秋水仙素可作用于细胞分裂前期抑制纺锤体的形式,使得染色体数目加倍,D 正确。 答案:B 16.牝鸡司晨是我国古代人民早就发现的性反转现象。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变成公鸡, 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的啼声。如果一只母鸡性反转成公鸡,这只公鸡与母鸡交配,后 代的性别会是怎样的( ) A.雌:雄=3:1 B.雌:雄=2:1 C.雌:雄=1:3 D.雌:雄=1:2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伴性遗传。 根据题意分析已知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 ZW 型,母鸡的染色体组成是 ZW,公鸡的性染色体组 成是 ZZ。性反转其实变的只是外观,其染色体是不变的。所以原来下过蛋的母鸡,以后却 变成公鸡,长出公鸡的羽毛,发出公鸡样的啼声,但是这只性反转的公鸡的染色体组成仍然 是 ZW,其与母鸡 ZW 交配,后代的染色体组成为 1ZZ(公鸡)、2ZW(母鸡)、1WW(不能成活,胚 胎时已致死),即这只公鸡和母鸡交配,后代的雌雄性别比例是 2:1。 答案:B 17.某同学重复赫尔希和蔡斯实验:分别用 35S、32P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细菌,培养、 搅拌、离心、放射性测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 35S 标记的那组离心后,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均匀所致 B.用 32P 标记的那组离心后,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均匀所致 C.噬菌体增殖需要细菌提供模板、原料、能量和酶等 D.该实验中用含 32P 的无机盐直接培养噬菌体,从而实现对其 DNA 的标记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A、35S 标记的是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留在细菌外,若用 35S 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的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少数蛋白质外壳 仍吸附在细菌表面,A 正确; B、用 32P 标记的那组离心后,沉淀物应存在大量放射性,如果沉淀物中只存在少量放射性, 可能是保温时间过长,细菌已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 错误; C、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 DNA 进入细菌并作为模板控制子代噬菌体合成,而合成子代噬 菌体所需的场所、原料、能量和酶等均由细菌提供,C 错误; D、噬菌体是病毒,不能在培养基中独立生存,因此为了获得含 35S 和 32P 的噬菌体,可分别 用含 35S 和 32P 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被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未标记的噬菌体,D 错误。 答案:A 18.一个双链 DNA,在复制解旋时,由于某种原因,一条链上的 A 变成了 T,则该 DNA 经 n 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 DNA 占总数的( ) A. B. C. 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DNA 分子的复制。 由题意可知,一个双链 DNA 分子,在复制解旋时,一条链上的 A 变成了 T,另一条链是正常 的,所以不论复制多少次,以突变链为模板形成的子代 DNA 都是发生差错的 DNA,以不发生 突变的链为模板形成的子代 DNA 都是正常 DNA.因此该 DNA 经 n 次复制后,发生差错的 DNA 总占 。 答案:A 19.关于人体细胞中三种 RNA 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三种 RNA 都含有尿嘧啶而不含胸腺嘧啶 B.mRNA 和 rRNA 都含有密码子 C.三种 RNA 都由 DNA 分子转录而成 D.mRNA 不含氢键,而 tRNA 含有氢键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RNA 分子的组成和种类。 A、RNA 中特有的碱基是尿嘧啶,DNA 特有的碱基是胸腺嘧啶,A 正确; B、mRNA 上具有密码子,rRNA 不含有密码子,B 错误; C、mRNA、tRNA、rRNA 都是由 DNA 转录形成的,C 正确; D、tRNA 中杂合双链区含有氢键,D 正确。 答案:B 20.关于细胞中基因表达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肌肉细胞中编码 RNA 聚合酶的基因不表达 B.一个 tRNA 上的反密码子只能与 mRNA 上的一种密码子配对 C.线粒体、叶绿体中可发生 DNA 复制,但不进行基因的表达 D.一条 mRNA 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生成多种肽链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A、“管家基因”在所有细胞中表达,是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如 RNA 聚合酶基 因,A 错误; B、一个 tRNA 上的反密码子只能与 mRNA 上的一种密码子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 正确; C、线粒体、叶绿体是半自主细胞器,可发生 DNA 复制,也可以进行基因的表达,C 错误; D、一条 mRNA 上可以结合多个核糖体生成多条并同种肽链,D 错误。 答案:B 21.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他们的父母的表现型及染色体组成均正常),生育了一个染色体 组成为 44+XXY 的患白化病和色盲的孩子(不考虑新的基因突变与互换)。据此不可以确定的 是( ) A.这对夫妇相关的基因型 B.该孩子的色盲基因全部来自祖辈的外祖母而不是外祖父 C.该孩子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与其母亲有关与其父亲无关 D.该孩子的白化病基因之一来自祖辈的外祖母而不是外祖父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伴性遗传。 A、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这对夫妇相关的基因型分别为 AaXBY 和 AaXBXb,A 正确; B、该孩子的色盲基因全部来自母亲,由于夫妇的父母的表现型及染色体组成均正常,所以 色盲基因全部来自祖辈的外祖母而不是外祖父,B 正确; C、该孩子的 Y 染色体来自父亲,两个 Xb 来自母方,所以其染色体数目异常的原因与其母亲 有关与其父亲无关,C 正确; D、白化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所以该孩子的白化病基因之一来自祖辈的外祖母或外祖父, D 错误。 答案:D 22.油菜物种甲(2n=20)与乙(2n=16)通过人工授粉杂交,获得的种子萌发形成幼苗丙,用秋 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待丁开花后自交获得后代戊若干。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幼苗丁细胞分裂后期,染色体有 36 或 72 条 B.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细胞板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 C.丙到丁发生的染色体变化,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D.形成戊的过程未经过地理隔离,因而戊不是新物种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数目的变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 A、根据题意分析幼苗丙的染色体数为 18,秋水仙素处理丙的顶芽形成幼苗丁,丁的地上部 分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为 36,但根部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仍为 18。所以幼苗丁的细胞有丝 分裂后期染色体有 36 或 72 条,A 正确; B、秋水仙素作用的原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中染色体数目加倍,B 错误; C、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 错误; D、戊是四倍体,甲和乙均是二倍体,戊与甲杂交或戊与乙杂交后代均为三倍体,三倍体不 育,所以戊与甲和乙存在生殖隔离,戊是新物种,D 错误。 答案:A 23.下列关于遗传变异和育种叙述正确的是( ) A.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 B.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依据的原理是细胞增殖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易位是实现基因重组的手段之一 D.培育抗病小麦只能用杂交育种的方法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变异的应用。 A、杂交育种只能利用已有基因的重组,按需选择,并不能创造新的基因,但能产生新的基 因型的优良品种,A 正确; B、通过花药离体培养技术获得单倍体依据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B 错误; C、非同源染色体之间易位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叉 互换是实现基因重组的手段之一,C 错误; D、培育抗病小麦可用杂交育种的方法,也可用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D 错误。 答案:A 24.以下培育原理相同的一组是( ) A.太空椒和抗虫棉 B.无子番茄和“番茄-马铃薯” C.高产优质杂交水稻和青霉素高产菌株 D.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变异的应用;杂交育种;诱变育种。 A、太空椒培育原理为基因突变,抗虫棉培育原理为基因重组,A 错误; B、无子番茄培育原理是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番茄-马铃薯运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原理 是染色体变异,B 错误; C、杂交水稻培育原理是基因重组,青霉素高产菌株培育原理是基因突变,C 错误; D、无子西瓜和八倍体小黑麦的培育原理都是染色体变异,D 正确。 答案:D 25.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环境条件的改变导致了生物适应性变异的产生 B.在进化过程中,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C.共同进化就是不同生物之间相互影响而进化 D.生物进化的实质就是种群中基因型频率的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A、变异是不定向的,发生在选择之前,A 错误; B、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B 正确; C、共同进化是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变化,C 错误; D、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不是基因型频率的改变,D 错误。 答案:B 26.某植物种群中,AA 个体占 4%,aa 个体占 64%,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 分比、A 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 A.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 C.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频率的变化。 由题意可知,AA=4%,aa=64%,Aa=1-4%-64%=32%,由根据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的公式可 知:A 的基因频率=4%+ ×32%=20%,a 的基因频率=64%+ ×32%=80%;自由交配后后代的基 因型为:AA=20%×20%=4%,aa=80%×80%=64%,Aa=2×20%×80%=32%,故自由交配后代的基 因型频率不变,基因频率也不变; 若种群进行自交,AA、aa 个体自交后代的基因型分别是 AA 和 aa,Aa 个体自交,后代的基 因型及比例是:AA:Aa:aa=1:2:1,因此自交后代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AA=4%+32%× =12%, 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aa=64%+32%× =72%,Aa 的基因型频率是 Aa=32%× =16%,自交后代是 基因频率是:A=12%+16%× =20%,a=72%+16%× =80%。 因此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百分比、A 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 AA 个体 百分比、A 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答案:A 27.使用某种农药来防治害虫,开始效果很显著,但长期使用以后,效果越来越差,原因是 ( ) A.害虫对农药进行了定向选择 B.农药对害虫的抗药性变异进行了定向选择 C.害虫对农药产生了隔离 D.害虫对农药产生了定向变异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A、该过程是农药对害虫进行了选择,A 错误; B、由于农药的选择作用,具有抗药性个体生存并繁殖后代的机会增大,是害虫朝着抗药性 方向进化,B 正确; C、隔离是不同生物之间不能进行基因交流的现象,发生在生物之间,C 错误; D、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D 错误。 答案:B 28.如图为人体内某组织的局部结构示意图,A、B、C 分别表示不同体液,据图判断,以下 描述正确的是( ) A.A、B、C 的成分和含量相近,但不完全相同,最主要差别在于 A 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B.人体剧烈运动后,B 中的 pH 将会由弱碱性变成酸性 C.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葡萄糖含量低、O2 较多 D.如果图示为胰岛组织,则饱饭后Ⅱ端比Ⅰ端血浆中胰岛素含量高、葡萄糖含量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A、B 血浆与 A 组织液和 C 淋巴相比,最主要差别在于 B 血浆中含有较多蛋白质,A 错误; B、由于内环境中存在缓冲物质,所以人体剧烈运动后,B 血浆中的 pH 将维持相对稳定,B 错误; C、如果图示为肺部组织,则Ⅱ静脉端比Ⅰ动脉端,血浆中的葡萄糖因不断消耗而降低低、 O2 不断进入血浆而增多,C 正确; D、饱饭后,胰岛 B 细胞分泌胰岛素,使血糖含量下降,所以Ⅱ端比Ⅰ端胰岛素含量高,D 错误。 答案:C 29.下列关于内环境极其物质组成和理化性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正常情况下,细胞内合成的大分子物质都能出现在内环境中 B.内环境中,组织液与淋巴液、淋巴液与血浆之间转化均为单向 C.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产热速率应一直大于散热速率 D.摄入过咸的食物,人体内环境的渗透压会先上升后趋于稳定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A、细胞内合成的大分子物质有的不能出现在内环境中,如与细胞呼吸有关的酶,A 错误; B、内环境中,组织液与淋巴液、淋巴液与血浆之间转化均为单向,B 正确; C、处于寒冷环境中,人体的产热速率等于散热速率,体温相对稳定,C 错误; D、摄入过咸的食物,人体通过调节会使内环境的渗透压保持相对稳定,D 错误。 答案:B 30.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完成膝跳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跟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 C.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D.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是钾离子外流,而钾离子外流属于被动运输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A、完成膝跳反射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单向传导,A 错误; B、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方向跟膜内局部电流方向相同,B 正确; C、兴奋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C 正确; D、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主要是钾离子外流,而钾离子外流属于被动运输,D 正确。 答案:A 31.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是由于患者体内某种 T 细胞过度激活为效应 T 细胞后,选择性地与 胰岛 B 细胞密切接触,导致胰岛 B 细胞死亡而发病。临床上可通过注射免疫抑制剂缓解糖尿 病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属于同一类免疫失调疾病 B.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高于健康人 C.胰岛 B 细胞死亡的原因是效应 T 细胞产生的抗体与之结合 D.治疗该病的过程不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的改变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A、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A 正确; B、患者症状缓解的检测指标是血液中胰岛素水平接近健康人,不可能高于正常人,B 错误; C、抗体只能由浆细胞产生,胰岛 B 细胞死亡的原因是效应 T 细胞与之结合,导致胰岛 B 细 胞裂解死亡,C 错误; D、治疗该病的过程会导致患者免疫能力的下降,D 错误。 答案:A 32.如图表示淋巴细胞起源和分化过程(其中 a、b、c、d 表示不同种类的细胞,①、②表示 有关过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b 细胞可以释放淋巴因子 B.产生抗体的细胞只能由 b 细胞直接分化形成 C.①、②过程都需要抗原的刺激才能发生 D.①过程属于体液免疫,②过程属于细胞免疫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A、分析题图可知,图中 b 是 B 淋巴细胞,不产生淋巴因子,淋巴因子是由 T 细胞产生的,A 错误; B、产生抗体的细胞是浆细胞,浆细胞由 B 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形成,二次免疫过程中,也 可以由记忆细胞增殖、分化形成,B 错误; C、①、②过程是淋巴细胞的增殖、分化形成效应细胞的过程,都需要抗原刺激才能发生,C 正确; D、①过程主要由 T 细胞发挥作用,是细胞免疫过程,②过程主要是 B 细胞发挥作用,是体 液免疫过程,D 错误。 答案:C 33.过敏反应的原理,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过敏反应为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 B.过敏反应为免疫防卫功能过强,属于自身免疫病 C.过敏反应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细胞免疫,其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一般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A、过敏反应为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引起的免疫反应,表现为发作迅速,反应强烈,A 错误; B、过敏反应为免疫防卫功能过强,但不属于自身免疫病,B 错误; C、过敏反应中有抗体产生,属于特异性免疫中的体液免疫,C 错误; D、过敏反应有明显的个体差异和遗传倾向,一般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D 正确。 答案:D 34.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及其类似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 C.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子番茄 D.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作用。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A 正确; B、顶端优势与顶芽产生的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有关,B 正确; C、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未授粉的雌蕊柱头,能得到无子番茄,C 错 误; D、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敏感,D 正确。 答案:C 35.下列关于植物激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利用低浓度的 2,4-D 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杂草生长 B.植物组织培养时,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的比例合适,愈伤组织就会分化出根和茎叶 C.一定浓度的赤霉素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和果实的成熟 D.脱落酸在果实的成熟阶段含量最高,以促进种子萌发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植物激素的作用。 A、2,4-D 作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因此选用的 2,4-D 浓度应该是高浓度, A 错误; B、植物组织培养时,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会影响细胞分化,当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比例低 时促进根分化,高时促进芽的分化,B 正确; C、促进果实成熟的乙烯,不是赤霉素,C 错误; D、脱落酸的作用是促进果实脱落,抑制种子萌发,D 错误。 答案:B 36.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 B.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化 C.种群内个体数以稳定速度增加的种群年龄组成为稳定型 D.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蚯蚓的种群密度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群的特征。 A、种群密度能直接反映种群数量的多少,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A 正确; B、年龄组成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决定种群密度的变 化,B 错误; C、种群内个体数以稳定速度增加的种群年龄组成为增长型,C 错误; D、蚯蚓的活动能力弱、范围小,常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D 错误。 答案:A 37.如图为曾经在农业生态系统中喷洒 DDT 进行农药防治和引入天敌进行生物防治害虫过程 中,害虫种群密度消长情况示意图(经济阈值是指害虫种群密度影响农业系统经济效益的最 低值)。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其种群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 B.A 点开始进行生物防治,E 点开始进行农药防治 C.图中必须进行害虫防治的时间为 A、D、E D.生物防治可利用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或寄生关系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 A、害虫的种群密度低于经济阈值时,对农业系统经济效益影响较小,几乎无影响,因此一 般认为害虫防治主要是控制其种群大小而不是彻底消灭害虫,A 正确; B、A 点是农药防治,E 点是生物防治,B 错误; C、为 A、D、E 种群数量大于经济阈值,影响农业系统经济效益,因此应该进行防治,C 正 确; D、生物之间的捕食关系或寄生关系都是生物防治的原理,D 正确。 答案:B 38.关于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主要以 CO2 的形式循环 B.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参与碳循环过程 C.大气中的 CO2 要转变成含碳有机物只能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功能。 A、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以 CO2 的形式进行循环,在生物群落内部,碳是以有机物 的形式流动,A 正确; B、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通过生产者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入生物群落,通过生产者、 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呼吸作用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返回无机环境,所以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都 参与碳循环过程,B 正确; C、大气中的 CO2 要变成含碳有机物主要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此外还有微生物的化能 合成作用,C 错误; D、如果碳循环过程不能进行,生态系统将会被破坏而消失,D 正确。 答案:C 39.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成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 ①植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植物 ②动物一定是消费者,消费者一定是动物。 ③微生物一定是分解者,分解者一定是微生物。 ④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 ⑤异养型生物一定是消费者,消费者一定是异养型生物。 A.0 项 B.1 项 C.3 项 D.5 项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态系统的结构。 ①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绿色植物一定是生产者,但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如光合细菌不是植物, ①错误; ②动物不一定是消费者,如蚯蚓,消费者也不一定是动物,如寄生细菌,②错误; ③微生物不一定是分解者,如光合细菌是生产者;分解者也不一定是微生物,如蚯蚓是动物, ③错误; ④自养型生物一定是生产者,生产者一定是自养型生物,④正确; ⑤异养型生物不一定是消费者,也可以是分解者,⑤错误。 答案:B 40.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 B.植物和动物以及它们拥有的全部基因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的常用措施 D.人工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A、过度的人为干扰会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稳定性降低,A 正确;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 错误; C、就地保护和易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进行有效保护的常用措施,C 正确; D、人工湿地具有涵养水源、调节气候功能,属于生物多样性的间接价值,D 正确。 答案:B 二、非选择题(共 60 分,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 41.(16 分)某研究小组为探究不同波长的光和 C02 浓度对大豆幼苗光合作用的影响,用 3 个 40w 的白色灯管做光源,通过遮光处理(外罩透光良好的红色、黄色塑料薄膜)让其中两个分 别只发出红光和黄光,设置不同 CO2 浓度,处理试管苗(其他条件相同)。培养一段时间后, 测定试管苗的净光合速率,结果如图。 (1)光合作用中,催化 C3 还原的酶存在于_______________。实验结果表明,大鹏种植大豆, 应选用_______________色塑料薄膜搭建顶棚。 (2)a 点的净光合速率大于 c 点,从光合作用的角度分析,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大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提出实验思路如下:分别 取_______________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用层析液分离,通 过比较滤纸撒花姑娘叶绿素 a、b 色素带的_______________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 (4)研究小组在光照强度和 CO2 浓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测定不同温度大豆叶的净光合速 率和呼吸逨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据图分析,大豆最适生长温度是_______________℃左右。 (5)研究小组发现雾霾天气影响大豆生长,分析认为:首先,雾霾天气直接影响叶绿体中的 _______________(产物)产生,其次雾霾中的颗粒堵塞大豆叶气孔,进而影响光合作用的 _______________阶段。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1)根据题意和题图分析,光合作用的暗反应中含有三碳化合物的酶存在于叶绿体基质中。 在相同二氧化碳浓度下,白光净光合速率最高,大棚种植大豆时,应选用白色色塑料薄膜搭 建顶棚。 (2)据图分析控制,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a 点真光合速率更高,所以 a 点净 光合速率大于 c 点。 (3)要探究黄光培养条件下葡萄试管苗的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变,可以分别取白光(或自然 光)和黄光条件下培养的试管苗叶片,提取其中的色素并用层析液分离,通过比较滤纸条上 的叶绿素 a、b 色素带的宽窄(或叶绿素 a、b 色素带颜色深浅)来判断叶绿素含量是否发生改 变。 (4)据图分析,18℃时二氧化碳的吸收量最大,即净光合作用最大,故大豆最适生长温度是 18℃。 (5)雾霾天气可以降低光照强度,直接影响叶绿体中的 ATP、[H]的产生,同时雾霾中的颗粒 堵塞大豆叶气孔,影响暗反应过程中的二氧化碳的供应。 答案: (1)叶绿体基质 白 (2)叶绿体中的色素吸收红光多于黄光,a 点真光合速率更高,所以 a 点净光合速率大于 c 点 (3)白光(或自然光) 宽窄 (4)18 (5)ATP [H]暗反应 42.(14 分)某种二倍体野生植物属于 XY 型性别决定。研究表明,该植株的花瓣有白色、紫 色、红色、粉红色四种,花瓣的颜色由花青素决定,花青素的形成由位于两对常染色体上的 等位基因(A、a 和 B、b)共同控制(如图所示)。研究人员将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 得到的 F1 全部表现为红花,然后让 F1 进行自交得到 F2。 (1)亲本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_,F2 中白色:紫色:红色:粉红色的比例为 _______________。F2 中自交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的植株占_______________。 (2)研究人员用两株不同花色的植株杂交,得到的子代植株有四种花色。则亲代两株植株的 花色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3)研究人员发现该矮茎植株种群中出现了高茎性状的雌雄个体,若高茎性状为基因突变所 致,并且为显性性状,请你设计一个简单实验方案证明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XY 非同源 区段)还是常染色体上。 杂交组合: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为亲本进行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 ①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 ②若杂交后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则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的实质及应用。 (1)白花植株的花粉授给紫花植株,得到的 F1 全部表现为红花,即 aa__×A_bb→A_Bb,所 以亲本白花的基因型为 aaBB,紫花植株为 AAbb,F1 的基因型为 AaBB.F1 自交所得到的 F2 中, 白色(aaB_+aabb):紫色(A_bb):红色(A_Bb):粉红色(A_BB)=(3+1):3:6:3=4:3:6:3。 其中 aaB_、aabb、AAbb、AABB 后代不会发生性状分离,占总数的比例为: + + + = 。 (2)根据题意,子代有四种花色,即____×____→aa__,A_bb,A_Bb,A_BB,所以亲本为_aBb ×_aBb,又因为亲本花色不同,所以一个是白色,一个是红色,即基因型为 aaBb×AaBb, 子代中新出现的花色为紫色和粉红色。 (3)要确定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可将多对矮茎雌性植株与突变型高茎 雄性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 ①若突变基因位于 X 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用 D、d 表示),则矮茎的基因型为 XdXd,高茎的基 因型是 XDY,杂交后代雄株全为矮茎,雌株全为高茎; ②若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相关基因用 D、d 表示),则矮茎的基因型为 dd,高茎的基因 型为 Dd,杂交后代雌、雄株均有矮茎和高茎。 答案: (1)aaBB 4:3:6:3 (2)白色和红色 (3)多对矮茎雌性植株与高茎雄性植株 ①雄株全为矮茎,雌株全为高茎 ②雌、雄株均有矮茎和高茎 43.(8 分)里约奥运会中国选手王镇在男子 20 公里竞走决赛中夺得金牌,拿到中国里约奥运 会田径首金。在竞走比赛过程中,运动员身体也在发生着各种变化。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随着比赛的进行运动员会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____________________ 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和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 ____________________,同时兴奋传至____________________产生渴觉。 (2)运动员听到指令出发后心跳加快,是____________________调节的结果;到达终点运动 停止后心跳并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 点。 (3)出发一段时间后,运动员会出现体温有所升高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随着能量的消耗,运动员的血糖浓度会降低,交感神经末梢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胰岛 A 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促进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此处的去甲肾上 腺素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填“神经递质”或“激素”)。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1)大量出汗,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使抗利尿激素合成和 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同时兴奋传至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运动员听到指令出发后心跳加快,是神经-体液调节的结果;到达终点运动停止后心跳并 不立即恢复到正常水平,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作用时间较长的特点。 (3)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则运动员会出现体温有所升高的现象;随着能量的消耗,运动员 的血糖浓度会降低,交感神经末梢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胰岛 A 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促 进胰岛 A 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此处的去甲肾上腺素属于神经递质。 答案: (1)下丘脑 对水的重吸收 大脑皮层 (2)神经-体液 作用时间较长 (3)机体的产热大于散热 受体 神经递质 44.(7 分)甲图表示某草原上一定区域内野兔种群数量变化图,其中不同的 K 值表示野兔种 群在不同环境状况下的环境容纳量;乙图为甲图中野兔所摄入能量的去路,其中字母表示相 应能量。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甲图分析,野兔的种群数量呈____________________型增长。 (2)乙图中所缺少的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生 火灾导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填“是”或 “不是”)群落演替,较长一段时间后,在废墟上又会出现一些生物,这种演替属于 ____________________。 (3)乙图中 C 属于第____________________营养级的能量,B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 A 中能量为 1.5×109 kJ,B 中能量为 1.4×109kJ,某种天敌同化的能量为 2.4×108kJ, 则该生态系统中从野兔到其天敌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生态系统的功能。 (1)根据图甲种群数量变化的柱形图可知,种群数量呈 S 型增长。 (2)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其中生物成分为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图乙中有消费者和分解者,故缺少生产者。如果由于人为因素发 生火灾致整个草原化为一片灰烬,火灾前后草原的变化是群落演替,较长一段时间后,在废 墟上又会出现一些生物,这种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3)乙图中的 C 来自仓鼠产生的粪便,即来自绿色植物(即第一营养级)的同化量,B 表示野 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 (4)能量传递效率是两个相邻营养级同化量的比值,仓鼠的同化量为 1.5×109 kJ,天敌的同 化量为 2.4×108kJ,故能量传递效率为 2.4×108÷(l.5×109)×100%=16%。 答案: (1)S (2)生产者 是 次生演替 (3)一 野兔用于自身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储存在野兔体内的能量) (4)16% 三、选做题【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共 1 小题,满分 15 分) 45.(15 分)2016 年初,中央电视台“手艺”栏目播放了《臭味相投》,介绍了腐乳的手工制 作和王致和厂工业化生产流程,传播了腐乳制作展示的同时,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分析下 列有关腐乳制作的问题: (1)腐乳制作过程用到的主要微生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微生物生长的最适温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__。 (2) 加 盐 腌 制 过 程 中 , 离 瓶 口 越 近 的 , 加 盐 量 越 ____________________ , 原 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和腐乳风味关系最密切的配料是 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加酒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 (3)乳腐外部致密的一层皮是____________________,而果酒变酸后表面一层菌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制作腐乳的科学原理及影响腐乳品质的条件。 (1)多种微生物参与了豆腐的发酵,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毛霉;毛霉生长的适宜温度为 15〜 18℃。 (2)盐能抑制微生物生长,而离瓶口越近杂菌污染的可能性越大,因此加盐腌制要逐层加盐, 随着层数的加高而增加益量,接近瓶口表面的盐要铺厚一些。 卤汤由酒和各种香辛料配制 而成,直接关系到腐乳的风味。其中酒可以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同时能使腐乳具有独特香味。 (3)腐乳表面布满了毛菌的菌丝形成乳腐的硬皮;醋酸菌是好氧细菌,在变酸的酒表面现察 到的菌膜就是醋酸菌在液面大量繁殖形成的。 答案: (1)毛霉 15-18℃ (2)多 原因离瓶口越近杂菌污染的可能性更大 卤汤 抑制微生物生长 使腐乳具有独特的香味 (3)毛霉的菌丝 醋酸菌 四、选做题【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共 1 小题) 46.家蚕细胞具有高效表达外源基因的能力。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 可提取干扰素用于制药。 (1)进行转基因操作前,需用___________________酶短时处理幼蚕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 (2)为使干扰素基因在家蚕细胞中高效表达,需要把来自 cDNA 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 入载体质粒的启动子和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 (3)采用 PCR 技术可验证干扰素基因是否已经导入家蚕细胞。改 PCR 反应体系的主要成分应 该包含:扩增缓冲液(含 Mg2+)、水,4 种脱氧核糖苷酸、模板 DNA、引物和___________________。 (4)将目的基因导入动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此方法的受体细胞多是 ___________________。 (5)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时需要提供气体环境:95%空气+5%CO2。 O2 是___________________所必需的,CO2 的主要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液应进行 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杂 菌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基因工程的原理及技术。 (1)动物细胞培养时,需要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以便获得单个细胞。 (2)基因表达载体包括启动子、终止子、目的基因和标记基因,其中启动子位于目的基因的 首端,启动基因的转录,终止子位于目的基因的尾端,终止基因的转录,因此需要把来自 cDNA 文库的干扰素基因片段正确插入载体质粒的启动子和终止子之间。 (3)采用 PCR 技术大量扩增目的基因时,其体系主要包括:扩增缓冲液(含 Mg2+)、水,4 种脱 氧核糖苷酸、模板 DNA、耐高温的 DNA 聚合酶(taq 酶)和 DNA 引物。 (4)动物细胞工程中,由于受精卵具有全能性,一般选用受精卵作为受体细胞,将目的基因 导入受精卵最常用的方法是显微注射。 (5)将人干扰素基因导入家蚕细胞并大规模培养时需要提供气体环境:95%空气+5%CO2。 O2 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 的主要作用维持培养液的 pH;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 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杂菌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 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答案: (1)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 (2)终止子 (3)TaqDNA 聚合酶 (4)显微注射 受精卵(卵母细胞) (5)细胞代谢 维持培养液的 pH 抗生素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