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5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解析】2019届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高三10月月考数学(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
2019届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高三10月月考数学(理)试题 数学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单选题 1.已知集合A={-1,0,1,2},,则A∩B= A. {-1,0,1} B. {0,1,2} C. {0,1} D. {1,2} 2.阅读程序框图,如果输出的函数值在区间内,则输入的实数x的取值范围 A. B. C. D. 3.如果将绕原点O逆时针方向旋转120°得到,则的坐标是 A. B. C. D. 4.不等式组的解集记为,若则 A. B. C. D. 5.若是常数,则“且”是“对任意,有”的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必要条件 6.我国南北朝时的数学著作《张邱建算经》有一道题为:“今有十等人,每等一人,宫赐金以等次差降之,上三人先入,得金四斤,持出,下三人后入得金三斤,持出,中间四人未到者,亦依次更给,问各得金几何?”则在该问题中,等级较高的二等人所得黄金比等级较低的九等人所得黄金 A. 多1斤 B. 少1斤 C. 多斤 D. 少斤 7.设函数的零点为,的零点为,若,则可以是 A. B. C. D. 8.在实数集R中定义一种运算“*”,,为唯一确定的实数,且具有性质: (1)对任意,; (2)对任意,. 关于函数的性质,有如下说法: ①函数的最小值为3; ②函数为偶函数; ③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为.其中正确说法的序号为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②③ 二、填空题 9.已知为数列的前n项和,且,则=___________;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 10.已知函数的图像与直线有且只有两个交点,且交点的横坐标分别为,那么=___________. 11.已知向量与不共线,且.若A,B,D三点共线,则___________. 12.函数 ,若对一切恒成立,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13.已知非零实数满足等式,则=___________. 14.已知函数 (1)当a=1时,函数的值域是___________. (2)若存在实数b,使函数有两个零点,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5.已知等差数列满足,,且的前n项和记为. (1)求及; (2)令,求数列的前n项和. 16.已知函数. (1)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及图像的对称轴方程; (2)当时,求函数的值域. 17.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且. (1)若,求; (2)若b=4,求的最小值. 18.已知函数, . (1)求函数在上的最值; (2)求函数的极值点. 19.已知函数. (1)求曲线在点处的切线方程; (2)当时,求证:. 20.若无穷数列满足:①对任意,;②存在常数M,对任意,,则称数列为“T数列”. (1)若数列的通项为,证明:数列为“T数列”; (2)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整数,且数列为“T数列”,证明:对任意,; (3)若数列的各项均为正整数,且数列为“T数列”,证明:存在,数列为等差数列. 2019届北京市第八十中学 高三10月月考数学(理)试题 数学 答 案 参考答案 1.C 【解析】 【分析】 先化简集合B,再求A∩B. 【详解】 由题得B={x|0≤x<2},所以A∩B={0,1}.故答案为: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集合的化简和集合的运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 2.D 【解析】 【分析】 由程序框图得出分段函数,根据函数的值域,求出实数x的取值范围. 【详解】 由程序框图可得分段函数:y=, ∴令2x∈[,1],则x∈[﹣2,0],满足题意; ∴输入的实数x的取值范围是[﹣2,0].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程序框图和分段函数的值域问题,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 3.D 【解析】 【分析】 先求出直线OA的倾斜角,再求直线OB的倾斜角,即得点B的坐标和的坐标. 【详解】 设直线OA的倾斜角为 因为,|OA|=|OB|,所以点B的坐标为.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向量的坐标,意在考查学生对该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 4.A 【解析】 试题分析:不等式组表示的区域如图中阴影部分.由图分析可知A正确. 考点:二元一次不等式组表示平面区域. 5.A 【解析】充分性:若“且”,则“对任意,有”成立; 必要性:若“对任意,有”,则“或且”; 所以是充分不必要条件,故选A。 6.C 【解析】设这十等人所得黄金的重量从大到小依次组成等差数列 则 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得 , 故选C 7.D 【解析】 【分析】 首先确定选项A、B、C、D中的零点为x1,从而利用二分法可求得x2∈(,),从而得到 答案. 【详解】 选项A:x1=1,选项B:x1=0,选项C:x1=或﹣,选项D:x1=; ∵g(0)=1﹣2<0, g()=﹣2<0, g()=2+1﹣2>0,g(1)=4+2﹣2>0, 则由零点定理和函数的图像得x2∈(,), 所以选项A:x1=1,不满足; 选项B:x1=0,不满足; 选项C:x1=或﹣,不满足; 选项D:x1=,满足. 故答案为:D 【点睛】 本题考查了函数的零点的求法及二分法求函数的零点的近似值,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 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 零点存在性定理:如果函数在区间上的图像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并且有,那么函数在区间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使得,这个也就是方程的根. 8.B 【解析】 【分析】 性质(2)可由性质(1)化简得,a*b=ab+a+b.则f(x)=1+ex+,由基本不等式,即可判 断①;由奇偶性的定义,求出f(﹣x),即可判断②;可求出f(x)的导数,令导数不小于 0,解出即可判断③. 【详解】 由于对任意a,b∈R,a*b=ab+(a*0)+(b*0), 则由对任意a∈R,a*0=a,可得a*b=ab+a+b. 则有f(x)=(ex)•=ex•+ex+=1+ex+ 对于①,由于定义域为R,则ex>0,1+ex+≥1+2=3, 当且仅当ex=,即有x=0,f(x)取最小值3,故①对; 对于②,由于定义域为R,关于原点对称,且f(﹣x)=1+e﹣x+=1+ex+=f(x), 则f(x)为偶函数,故②对; 对于③,f′(x)=ex﹣e﹣x,令f′(x)≥0,则x≥0,即f(x)的单调递增区间为[0,+∞),故③错. 故答案为:B 【点睛】 本题是一个新定义运算型问题,主要考查了基本不等式求函数的最值、奇偶性、单调性等有 关性质以及同学们类比运算解决问题的能力. 9.3an=. 【解析】 【分析】 由log2(Sn+1)=n+1,得,当n=1时,a1=S1;当n≥2时,an=Sn﹣Sn﹣1. 【详解】 由log2(Sn+1)=n+1,得,当n=1时,a1=S1=3; 当n≥2时,,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 故答案为:3,an=.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对数的运算和项和公式求数列的通项,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 若在已知数列中存在:的关系,可以利用项和公式,求数列的通项. 10. 【解析】 【分析】 作出函数,由图象平移的知识和三角函数的对称性可得x1+x2的值. 【详解】 函数f(x)=sin(x+)(x∈[0,])的图象, 可看作函数y=sinx的图象向左平移得到,相应的对称轴也向左平移, ∴x1+x2=2(﹣)=, 故答案为: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考查函数对称性的应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数形结合分析推理能力.(2)利用对称性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11.1 【解析】 【分析】 利用向量共线定理即可得出. 【详解】 ∵A,B,D三点共线,∴存在实数k使得=k, ∴=k(+)=k+k,向量与不共线. ∴1=kn,m=k, 解得mn=1. 故答案为: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向量共线定理,考查了推理能力与计算能力. 12.a=1 【解析】 【分析】 先整理得到,再利用数形结合和切线分析得到a的范围. 【详解】 由题得, 表示过定点(1,0)的一条直线,g(x)=lnx表示的是对数函数的曲线, 即直线在x>0时,总是在对数函数的图像的上方, 由题得所以g(x)在(1,0)处的切线方程为y=x-1. 当a=1时,直线在x>0时,总是在对数函数的图像的上方, 当a≠1时,不满足题意, 故答案为:a=1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不等式的恒成立问题,考查对数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考查曲线的切线方程,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解答本题有两个关键,其一是整理得到lnx≤a(x-1),其二是数形结合分析得到a的取值范围. 13.± 【解析】 【分析】 原式可化简为sin2πθ=2θ+,由|2θ|+||≥2=1可知sin2πθ=±1故可求得θ. 【详解】 16θ+=16sinπθcosπθ ⇒16θ+=8sin2πθ ⇒sin2πθ=2θ+ ⇒|2θ|+||≥2=1 ⇒sin2πθ=±1 ⇒θ=±.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察了二倍角的正弦公式的应用,三角函数的基本性质和基本不等式,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 14.2<a<4 【解析】 【分析】 先求出每一段的值域,再综合得到函数的值域.(2) 由g(x)=f(x)﹣b有两个零点可得 f(x)=b有两个零点,即y=f(x)与y=b的图象有两个交点,则函数在定义域内不能是单调函数,结合函数图象可求a的范围. 【详解】 当时,的值域为, 当x≥1时,的值域为,所以函数f(x)的值域为. (2) ∵g(x)=f(x)﹣b有两个零点 ∴f(x)=b有两个零点,即y=f(x)与y=b的图象有两个交点, 由于y=x2在[0,a)递增,y=2x在[a,+∞)递增, 要使函数f(x)在[0,+∞)不单调, 即有a2>2a,由g(a)=a2﹣2a,g(2)=g(4)=0, 可得2<a<4. 故答案为:;2<a<4.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分段函数的值域和零点问题,考查指数函数和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处理零点问题常用的策略有方程法、图像法和方程+图像法. 15.(1) , Sn=n2+2n;(2). 【解析】 【分析】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由于a3=7,a5+a7=26,可得,解得a1, 再利用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即可得出.(2)由(1)知an=2n+1,利用“裂项求和”即可得出. 【详解】 (1)设等差数列{an}的公差为d, ∵a3=7,a5+a7=26, ∴,解得a1=3,d=2, ∴an=3+2(n﹣1)=2n+1; Sn==n2+2n. (2)由(1)知an=2n+1, ∴bn====, ∴Tn===, 即数列{bn}的前n项和Tn=. 【点睛】 (1)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裂项求和”等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方 法.(2) 类似(其中是各项不为零的等差数列,为常数)的数列、部分无 理数列等.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16.(1) π,;(2) . 【解析】 【分析】 (1)先根据两角和与差的正余弦公式进行化简,根据T=可求得最小正周期,再由正弦函 数的对称性可求得对称轴方程.(2)利用不等式的性质和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逐步求出函 数的值域. 【详解】 (1)f(x)= = = ∴周期T==π, 由 ∴函数图象的对称轴方程为. (2), 所以函数的值域为.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三角恒等变换,考查三角函数的图像和性质,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 对于复合函数的问题自然是利用复合函数的性质解答,求复合函数的最值,一般从复合函数的定义域入手,结合三角函数的图像一步一步地推出函数的最值. 17.(1) 【解析】 【分析】 (1)先求出sinB=,,再求.(2)先利用余弦定理和基本不等式求出ac的最大值,再求的最小值. 【详解】 因为 ,,所以sinB=. 因为sinA= ,所以,.所以C是锐角. 所以. (2). 由余弦定理得 (当且仅当a=c时取等) 所以的最小值为-5.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同角的平方关系和和角的余弦公式,考查余弦定理,考查平面向量的数量积和基本不等式求最值,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出A和B的隐含范围,否则容易求出双解. 18.(1)最大值为,最小值为;(2)见解析. 【解析】试题分析:(1)对函数进行求导可得,求出极值,比较端点值和极值即可得函数的最大值和最小值;(2)对进行求导可得 ,利用求根公式求出导函数的零点,得到导数与0的关系,判断单调性得其极值. 试题解析:(1)依题意, ,令,解得.因为, , ,且,故函数在上的最大值为,最小值为. (2)依题意, , ,当时,令,则.因为,所以 ,其中, .因为,所以, ,所以当时, ,当时, ,所以函数在上是增函数,在上是减函数,故为函数的极大值点,函数无极小值点. 19.(1) ex﹣4y+e=0;(2)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曲线的解析式求出导函数,把P的横坐标代入导函数中即可求出切线的斜率,根 据点的坐标和求出的斜率写出切线的方程即可;(2)设,求出函 数的导数,通过讨论函数的单调性,结合x的范围证明即可. 【详解】 (1)∵f(x)=,∴f′(x)=,∴f′(1)=, ∵f(1)=, ∴曲线y=f(x)在点(1,f(1))处的切线方程为ex﹣4y+e=0; (2)设,则, x∈(1,+∞)⇒F''(x)>0⇒F'(x)在(1,+∞)上为增函数; 又因,在(1,+∞)上为增函数; 在(1,+∞)都成立. 设, 由于△=32(2﹣e)<0, 则在(1,+∞)上为增函数, 又G(1)=0,若x>1时,则. 综上:. 【点睛】 (1)本题主要考查求曲线的切线方程,考查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掌握水平和分析推理能力.(2)解答本题关键有两点,其一是构造函数,并证明在(1,+∞)都成立,其二是构造函数,并证明. 20.(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3)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数列{an}的通项求得an+1,an+2,作差证得对任意n∈N*,,结合数列{an} 为递减数列得对任意n∈N*,an≤a1=6,则结论得证;(2)假设存在正整数k,使得ak>ak+1, 由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整数,可得ak≥ak+1+1.然后依次推导,得到数列中有负数项,与 已知矛盾;(3)由数列{an}为“T数列”,说明存在常数M,对任意n∈N*,an≤M.由(Ⅱ) 可知,对任意n∈N*,an≤an+1,则a1≤a2≤a3≤…≤an≤an+1≤….然后分an=an+1和若an<an+1 讨论,最后说明a1,a2﹣a1,a3﹣a2,…,an﹣an﹣1,…,中最多有M个大于或等于1,否则 与an≤M矛盾,则结论得到证明. 【详解】 (Ⅰ)证明:由,可得,, ∴, ∴对任意n∈N*,. 又数列{an}为递减数列, ∴对任意n∈N*,an≤a1=6. ∴数列{an}为“T数列”; (Ⅱ)证明:假设存在正整数k,使得ak>ak+1. 由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整数,可得ak≥ak+1+1. 由,可得ak+2≤2ak+1﹣ak≤2(ak﹣1)﹣ak=ak﹣2. 且ak+2≤2ak+1﹣ak<2ak+1﹣ak+1=ak+1. 同理ak+3<ak+1﹣2≤ak﹣3, 依此类推,可得对任意n∈N*,有ak+n≤ak﹣n. 因为ak为正整数,设ak=m,则m∈N*, 在ak+n≤ak﹣n中,设n=m,则ak+n≤0. 与数列{an}的各项均为正整数矛盾. ∴对任意n∈N*,an≤an+1; (Ⅲ)∵数列{an}为“T数列”, ∴存在常数M,对任意n∈N*,an≤M. 设M∈N*, 由(Ⅱ)可知,对任意n∈N*,an≤an+1, 则a1≤a2≤a3≤…≤an≤an+1≤…. 若an=an+1,则an+1﹣an=0; 若an<an+1,则an+1﹣an≥1. 而n≥2时,有an=a1+(a2﹣a1)+(a3﹣a2)+…+(an﹣an﹣1). ∴a1,a2﹣a1,a3﹣a2,…,an﹣an﹣1,…,中最多有M个大于或等于1,否则与an≤M矛盾. ∴存在n0∈N*,对任意的n>n0,有an﹣an﹣1=0. ∴对任意n∈N*,. ∴存在 n0∈N*,数列为等差数列. 【点睛】 本题是新定义题,考查了数列与不等式的综合,解题过程体现了反证法证题思想,关键是对 “T数列”概念的理解,属有一定难度题目.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