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4 发布 |
- 37.5 KB |
- 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语文园地三》教案 (7)
语文园地三 教案 教学目标 1.总结本单元童话,学习形声字声旁,学会三种修改符号。 2.诵读体会人生格言,积累句子。 教学重点 了解格言意思。朗读和背诵。 教学难点 理解默写格言。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知 你都知道哪些童话故事?你最喜欢的童话故事是什么?为什么喜欢? 我读过童话《丑小鸭》,童话中的丑小鸭因为长相独特、声音沙哑,遭到了亲人的遗弃,被同类嘲笑。一天,他遇上一群善良的伙伴,他们给了他无尽的呵护和关怀,帮助他重建了信心和生活的勇气。终于变成一只白天鹅。 朋友可以在我们伤心时给我们关怀,在我们遇到困难时给我们帮助。 今天我们学习语文园地三。板书题目语文园地三 二、浏览提问 同学们自己先看看,然后提出问题,老师再补充。 1、读童话学到了什么? 2、看形声字发现了什么? 3、从口字旁的字发现了什么? 4、几个修改符号是什么意思?怎样利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 5、日积月累的几句话是什么意思? 三、分析解决 1.读童话有什么感受?交流学习本单元童话故事之后的感受和收获。 童话是一座五彩缤纷的大花园。在童话的世界里,植物、动物不但会说话,而且和人一样,也有喜怒哀乐。 这个单元的课文中,有会唱歌的鸟、聪明的蟋蟀、快乐的手推车、值得尊敬的蚂蚁队长,从他们的语言、动作中,可以感受到生动、鲜明的形象。 读童话,能交到很多奇特的朋友,经历一些不可思议的事情,还能获得很多启示。 童话故事还能陶冶情操。 读童话故事一定要发挥想象 《那一定很舒服》这篇童话中,种子最终变成木地板后,它感到了舒服的同时内心很安宁。 我读过童话《丑小鸭》,童话中的丑小鸭被同类嘲笑时会难过,当它终于变成白天鹅时它开心不已。 读《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红头被困在牛嘴里,青头大吃一惊,它一下子“蹦到牛身上”,可是那头牛用尾巴轻轻一扫,青头就给摔到地上了。青头不顾身上的疼痛,“一骨碌爬起来”大声喊叫鼓励红头。这里对青头的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让我感受到了青头是一个为了朋友不顾自己安危的人,它很善良。 我在读《一块奶酪》一课时,从蚂蚁队长以身作则不偷吃的行为中,懂得了在集体活动中要以身作则,严守纪律。 2.“伸”“招”“踪”“忆”左边的部分表示事物的类别,右边的部分表示事物的读音。 “豫”右边的部分表示事物的类别,左边的部分表示事物的读音。 “界”上边的部分表示事物的类别,下边的部分表示事物的读音。 由两部分组成,其中一部分表示事物的类别而另一部分表示事物的读音,这样的字叫形声字。 形声字的规律:形声字,分两半,形一半,表意思;声一半示读音;形旁相同是同类。 3.我发现这些字都带有“口”字,都与口的动作或者口发出的声音或者声音有关系。 4.三种修改符号:改正符号、增补符号、删除符号。 改正符号是对句子中有错别字、词的改正,增补符号是对文句中漏掉部分的增补,删除符号是对多余部分的删除。 学习下面的修改符号,并试着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李老师以经走了。 他穿着一件灰色的上衣,一顶蓝色的帽子。 菜园里种了很多蔬菜,有土豆、黄瓜、西瓜和西红柿。 5. 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意思:灯芯不拨,灯不会变亮;道理不去分辨就不会明白! 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意思:有理到哪儿都行得通,无理到哪儿都不行。 一时强弱在于力,千古胜负在于理。 意思:一时的胜负得失可能靠平常谁更强势,但长期的胜负还是看谁顺应潮流谁更在理。 四、作业练习 1、读一读,比一比,组词语。 伸—申(申请) 招—( )( ) 棕—( )( ) 忆—( )( ) 教—( )( ) 界—( )( ) 2、用修改符号修改下面的病句。 (1)这场雨下得太大了,我身上的衣服完全湿透了。 (2)鲁迅先生如果爱惜自己的时间,就从来不浪费别人的时间。 (3)我要改正上课做小动作的不正确的毛病。 (4)通过同学们的亲热帮助,王小刚的语文水平大大提高。 3.选择谚语填空。 (1)小刚仗着自己力气大欺负小明,小明气呼呼地说:“( ),咱们找老师评理去。” (2)我和弟弟闹矛盾了,爷爷耐心地询问了事情的来龙去脉,语重心长地说:“孩子 ‘( )’凡事都要讲道理。” (3)今天的辩论会开得很成功,老师的一席话使我茅塞顿开,真是( ) 参考答案 1.召 召开 宗 祖宗 乙 乙方 孝 孝顺 介 介绍 2.(1)改法:去掉“完全”。 (2)改法:关联词“如果……就”改为“不但……而且”。 (3)改法:去掉“不正确”或者“毛病”。 (4)改法:“亲热”改为“热心”。 3.(1)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2)一时强弱在于力,万古胜负在于理。 (3)灯不拨不亮,理不辨不明。 五、教学反思 老师课后完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