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4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湖北省孝感市汉川市第一高级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历史试题 第 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共 48 分) 1.从下面中国古代一些朝代状元人数分布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导致南北出现差异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唐 北宋 南宋 明朝 清 北方 40 28 0 11 10 南方 17 27 37 77 88 A.北方政治中心地位丧失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府非常重视科举取士 D.儒学教育的发展 2.《清明上河图》中,多家店铺门前悬挂着形制不一的栀子灯,还有一些店铺前出现了长条形招牌灯箱。这些栀子 灯和灯箱既装饰了店铺,又起到了广告作用。这反映出( ) A.北宋时期开始出现广告 B.城市贸易的时间限制已经被打破 C.商业经营的地点被打破 D.北宋时期家庭手工业技术非常发达 3.有考古发现证明,唐中期中国已经出现钱币外流现象,甚至引起“钱荒”,宋代更加明显。明清时期,中国铜钱 外流也相当普遍。这表明( ) A.中外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B.中国钱币具有国际性价值 C.白银取代铜钱成为主要货币 D.朝贡贸易体系已经瓦解 4.史学家钱穆在论及唐代的科举时说:“唐代门第势力正盛,在那时推行考试,应考的还是有许多是门第子弟。 门第子弟在家庭中有家教熏染,并已早懂得许多政治掌故,一旦从政,比较有办法。如是积渐到晚唐,大门第逐步 堕落,应考的多数是寒窗苦读的穷书生。他们除却留心应考的科目,专心在文选诗赋,或是经籍记诵外,国家并未 对他们有所谓教育。门第教训也没有了,政治传统更是茫然无知。”钱穆认为唐代的科举制( ) A.扩大了政权基础 B.摧毁了门阀政治 C.促进了社会公平 D.与人才培养脱节 5.中国古代监察机构是由御史和言谏两部分组成。御史职能主要是打击贪腐,言谏是以匡正君主施政中的缺失为 目的。言谏机构兴于汉,发展于唐,衰减于宋,终结于明。可见言谏制度( ) A.符合最高统治者监察百官的政治需要 B.受西方近代民主政治影响而渐趋消亡 C.是封建王朝制约皇权专制的有效手段 D.发展轨迹与专制制度强化呈相反方向 6.斯特恩斯在《全球文明史》中指出:15 世纪以后,国际贸易的意义变得极其巨大,各主要社会按照它们对崛起 的世界经济所提供的产品和控制能力的大小而建立起不同的关系。下列历史现象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 ①原产美洲的玉米改变了世界各地粮食供应状况 ②非洲的黑人奴隶为欧洲手工业生产提供劳动力 ③特权贸易公司是欧洲对外贸易的主要组织形式 ④西班牙白银因换取中国的茶叶、丝绸大量流入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16 和 17 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不少的殖民垄断公司,有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等,这些公司 在 19 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纷 纷出现。这两类垄断性质的组织( ) A.两者都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B.两者都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产物 C.两者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D.两者都只给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和痛苦 8.下图是英、美、德、中四个国家的制造业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的曲线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A 代表英国,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因保守的经济政策而衰落 B.B 代表中国,西方列强的侵略在 19 世纪后期经济衰落 C.C 代表美国,两次工业革命中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D.D 代表德国,19 世纪 60 年代完成工业革命,其后发展更迅速 9.公元前 5 世纪,雅典公民参与公共生活,是在一种复杂的关系网中进行的。一个人同时隶属于多个组织,各组 织对其成员加以不同的甚或相矛盾的义务。当其无法兼顾各方利益时,不得不权衡先后,在相互冲突的义务间保 持平衡。这种权衡与抉择从侧面反映了( ) A.雅典城邦直接民主的局限性 B.雅典民主政治出现衰落趋势 C.基于城邦利益下的自由本质 D.公民权利受到一定程度制约 10.1832 年,议会通过约翰.罗素提出的《英格兰和威尔士人民代表修正案》,该法案规定,选民受财产限制,取 消人口不满 2000 人的 56 个衰败选区及其选派的 111 名代表名额,人口在 2000---4000 之间的选区,各减少 1 个 议员代表名额。另有一个联合选区代表名额由 4 个减至两个。分给人口增多又无议员席位的大中工业城市和一些 名额不足的郡。”这样,选民的年全由以往的近 48 万增加到约 81.4 万占 1832 国人数 2427 万的 3.4%,这说明 ( ) A.改革没有涉及工人阶级的政治利益 B.使得英国政治选举更公正化 C.削弱了传统贵族在上院的政治权力 D.有利于工业资产阶级扩大选举权 11.据美国《华盛顿邮报》消息,当地时间 2 月 9 日,针对特朗普政府提出的恢复其移民禁令的要求,美国联邦第 九巡回上诉法院宣布裁决结果,决定维持此前移民禁令暂停的裁决,拒绝恢复特朗普的禁令。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 A.特朗普颁布“禁穆令”违背美国联邦宪法 B.体现美国联邦政府“分权与制衡”的思想 C.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是最终司法裁决 D.特朗普可以否决第九巡回上诉法院的裁决 12.2018 年 2 月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晒出旧照向前总统里根(1989 年在任)致意。美国《国会山报》 报道称,特朗普在许多做法上其实也在效仿里根。里根执政期间可供效仿的做法是( ) A.强化政府责任,扩大福利规模 B.减轻政府负担,减少国家干预 C.降低企业税收,转型“新经济” D.放宽企业管制,恢复自由放任 13.《庄子》中有“愿闻卫生之经而已矣”,意指“养身”。1908 年,京师自来水公司在阐述公司创建初衷时称“利 便京师卫生、消防起见,地居首善,事关公益,须维久远”。“卫生”词义的变化反映了近代中国( ) A.民族工业的发展 B.公共卫生事业的发达 C.中西文化的融合 D.民众生活水平的提高 14.近代中国“火柴大王”刘鸿生说:“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请观察下图,指 出“火柴大王”和重庆“大老板”分别代表的经济力量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5.城市是国家的缩影,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下图是描述中国某座城市的一部史话的目录剪影 (节 选),据此判断该城市最有可能是( ) A.上海 B.武汉 C.广州 D.南昌 16.1953 年 6 月 5 日,周恩来在外事工作会议上说:“两大阵营的对立当然是基本的,但当前的矛盾主要表现在 战争与和平、民主与反民主、帝国主义与殖民地以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四个方面。我们政策的基本点是敢于在制 度不同的国家间实行和平共处和和平竞赛。”这表明新中国( ) A.放弃了“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B.敢于打破意识形态对外交工作的束缚 C.正式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打破了美国孤立新中国形成的外交僵局 17.读《1949—2008 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对三次建交高峰解读正确的是( ) 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是 1949 年第一次建交高潮形成的主要原因 B.第二次建交高潮出现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中美建交是重要推动因素 C.第三次建交高潮出现时国际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 D.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都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 18.下表为 20 世纪 60—70 年代国际限制核武器部分条约 年份 条约 1963 年 《控制核武器试验的协定》 1967 年 《禁止外空核武器的协定》、《拉美无核区的协定》 1968 年 《在现有核国家以外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 1971 年 《海底禁止核武器协定》 1972 年 《西方—苏联限制核战略武器条约》 据此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和平与发展已经成为时代的主题 B.冷战中理性外交有利于世界和平 C.美苏争霸的双方处于均势的状态 D.美苏双方意识形态对抗逐渐消失 19.2018 年的大国互动似乎有点“反传统”,美国总统特朗普在采访中把传统盟友欧盟称为“对手”;其后又冒着 巨大的国内政治压力与俄国总统普京举行会谈;中欧领导人会晤发表联合声明,强调“要抵制保护主义与单边主 义,支持推动全球化”。由此可推断( ) A.美欧之间的盟友关系已经破裂 B.美俄关系有望迅速实现正常化 C.美国霸权的跌落已经成为事实 D.多极化和全球化在艰难中前行 20.大萧条下,西方国家通过征收关税、制定进口限额等措施,希望使经济实现某种程度的自给自足。二战结束时, 西方国家建立关贸总协定,希望各国降低关税,减少贸易限额,削弱贸易壁垒。这一变化 A.是应对关税壁垒加重经济困境的产物 B.是应对法西斯主义威胁各国安全的结果 C.说明国际关系决定各国经济政策调整 D.说明自由放任主义取代了经济民族主义 21.下图是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主流经济理论影响力演变曲线图,据此判断正确是: A.A 理论是持续时间最长并且始终占主导地位的经济理论 B.B 理论崇尚自由放任政策 C.A 理论在 20 世纪 80 年代复苏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由于经济滞胀的出现 D.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B 理论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不再发挥任何作用 22.有人这样评价罗斯福的“以工代赈”:联邦政府的大笔资金,经过工人的口袋、通过不同渠道和消费,又回到 了资本家手中,成为以政府投资刺激私人消费和个人投资的“引动水”。此材料旨在说明“以工代赈”( ) A.用于解决就业问题 B.利于解决产销矛盾 C.可以保护民众自尊 D.受资本家大力支持 23.19 世纪初,英国兴起抵制教会的“新大学运动”,出现了以自由、民主精神办学的伦敦大学等一大批高等院校。 进入 20 世纪,甚至教会大学也大量增加了面向现实的世俗课程。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 B.教育世俗化的不断发展 C.近代科技和工业化的扩展 D.宗教改革运动的深入发展 24.纪录片《公司的力量》讲到:“从 1872 年 2 月 17 日到 3 月 28 日,短短 39 天,洛克菲勒一口气吞并了 22 个 竞争对手,他还曾在 48 小时内,连续买下了 6 家炼油厂。……1898 年时,它(洛克菲勒美孚石油公司)……控 制了近 90%的石油运输。”以上材料反映了 19 世纪后期出现了新的经济现象,该现象的实质是( ) A.企业兼并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D.财富资源的猎取 第 II 卷(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共 52 分) 25.(本题 16 分)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是学习、研究经济史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 清末中国人办的制造业和采矿业,集中于上海、南京和汉阳,多是官方和半官方的采矿、冶炼和纺 织企业。1895 年起,华资制造业数量有了增加。政府在 1903 年成立商部和 1904 年颁布“公司法”,各省商绅反帝 民族主义情绪也是一个原因。这些企业均有官方资助和支持(如采取部分免税或垄断某些市场等形式)。上海机器 织布局和汉冶萍公司就作为官督商办企业由盛宣怀管理,并依靠李鸿章和张之洞支持。即使象张謇的大生纱厂(1899 年)和周学熙的启新洋灰公司(1907 年)等商办企业,也要归功于官方的关系,大生得到张之洞和刘坤一的支持, 启新得到袁世凯的支持。 材料三 (1)依据材料一,指出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4 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近代中国早期制造业发展的特点。(4 分) (3)据材料三,指出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出现这些变化的各自原因。 (8 分) 26.(本题 24 分)茶叶的故乡在中国,但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茶叶逐渐被世界所共享,并在不同时期、不同 地域酝酿了不同内涵的茶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中国俗语中有“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的说法,在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茶是一种不可 或缺的食品。陆羽在《茶经》里曾对茶具中颇为知名的“三才杯”做过描述,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其寓意是 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以茶敦亲、以茶为媒、以茶敬客、以茶睦邻、以茶交友均在社会中影响甚广。 ——摘编自宋时磊《唐代茶史研究》 材料二 17 世纪之后,茶叶开始了大规模的西行之旅。1669 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获得对华茶叶贸易专营权, 自此中国茶叶大量出口到欧洲市场。与此同时西印度群岛糖业的发展为英国饮茶习惯的形成提供了条件。1730 年, 苏格兰医生托马斯·肖特发表论文称“糖不但可以遮掩苦涩之味道,使茶水更为适口,而且有清肺之良效,亦能增 益肾脏功能”。1774 年,茶叶成为东印度公司在中国购买的最主要商品,茶叶走私贸易亦非常盛行。1786 年,一名 法国人到英国旅行时注意到:即使是贫困百姓家,一天也能喝上两次茶。因为廉价而且能够迅速补充能量,茶饮特 别受工人阶层的欢迎。 ——摘编自刘章才《饮茶在近代英国的本土化论析》 材料三 据统计,目前中国仍然是世界茶叶出口大国,但中国茶叶贸易,特别是高端红茶贸易的世界市场份 额却远低于英国。英国虽然不直接生产茶叶,但英国的红茶出口贸易额却居于世界前列。英国进口茶叶的 20%以上 用于加工再出口,出口价格是进口价格的 2 倍以上。英国红茶以先进独特的加工工艺、现代化的市场营销和文化底 蕴厚重的品牌(如立顿红茶)而享誉世界。 ——摘编自英国麦克法兰《绿金:茶叶帝国》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茶文化的特点。(6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17—18 世纪茶叶在英国社会逐渐普及的原因。(10 分) (3)根据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谈谈在现代国际市场上如何提高中国茶叶经济的竞争力?(8 分) 27.(本题 12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某西方学者指出,“民主”“资本主义”“法治”和“公民社会”犹如四个长条黑匣子,是构建西方 文明所需的四大支柱。在这些代表政治、经济、法律、社会的黑匣子内部,有着高度复杂且互相关联的制度在发挥 着作用。正是因为这些制度优势,使得公元 1500 年后西方社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然而,1900 年后这些制度的衰 退令人扼腕,使西方世界像明清时期的中国那样,正在走向沉沦。有人据此图示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结构图(见下 图)。 ——据尼尔·弗格森《西方的衰落》摘编 结合图示并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该学者的任一观点进行探讨。(说明:可以对所选观点进行肯定、否定或 提出修改意见,并阐述理由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12 分) 答案 1-5 BBBDD 6-10 CCCCD 11-15 BBCDB 16-20 BCBDA 21-24 CBCC 25.(1)趋势: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根本原因: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4 分) (2)特点:集中于沿海地区;官办色彩浓厚;主要集中在采矿、冶炼和纺织等行业;有一定的法律保障。(4 分) (3)变化:第一次由私有经济占优势变为公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计划经济开始形成。第二次由单一公有制变为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一次变化的原因:三大改造 的完成;苏联模式(或斯大林体制)的影响。第二次变化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农村和城 市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十四大”以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8 分) 26.(1)渗透于日常生活中;历史悠久,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与儒、道等思想交融;颐养心性,侧重 于追求精神享受;成为中国人交往沟通得媒介。(6 分) (2)英国东印度公司取得茶叶贸易的垄断权,大量茶叶进口到欧洲市场;茶叶的补养功能和保健功能被认可;美 洲殖民地种植园经济的发展,糖业促进了饮茶推广;茶叶走私贸易盛行;工业革命推动。(10 分) (3)重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传承并应大力宣传;虚心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提高中国企业的管理与经营水平;大力 研制新品种,尤其是中高端产品,提高制茶工艺水平;树立民族企业品牌,政府应给予足够重视与保护;努力营造 公平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等。(8 分) 27.示例(肯定意见): 观点:该学者所提的四个要素推动了公元 1500 年后的西方世界的兴起。(3 分) 论证:①政治:近代西方国家普遍确立起资产阶级代议制,如英德的君主立宪制、美法的民主共和制等,以民主 取代了专制,通过议会立法等手段,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②经济:近代西方国家率先进行了工业革命,极大 地提高了生产力,实现了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转变(近代西方国家普遍建立起自由市场制度,实现了资源的有效配 置,促进了经济的增长);③法律:近代西方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改革和建设的过程中,制定了一系列的宪法和 法令,如美国 1787 年宪法、法国《拿破仑法典》等,以法治取代了人治,通过法律保障了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繁 荣;④社会:在近代西方国家建立起的公民社会中,公民取代了臣民,人民拥有人身自由和民主权利,参与建设 的积极性大大提高,加速了文明的进步与社会的发展。(8 分) 总结:综上所述,上述四个要素推动了近代西方政治、经济、法治、社会的现代化,使西方在公元 1500 年后处于 世界领导地位。(1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