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6-23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8年级数学教案第6讲:阶段复习与检测
辅导教案 学员姓名: 学科教师: 年 级: 辅导科目: 授课日期 ××年××月××日 时 间 A / B / C / D / E / F段 主 题 阶段性复习与检测 教学内容 1.巩固复习八年级第一学期的二次根式、一元二次方程、正反比例函数、几何证明章节知识。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10-15分钟) 说明:学科教师根据八年级上学期的章节思维导图,通过提问的方式与学生一起回顾相关知识点,也可以通过三人之间的竞争抢答来加强对知识点的巩固,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多一些互动。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20-30分钟) 例题1:如图,正比例函数图像直线l经过点A(3,5),点B在x轴的正半轴上,且∠ABO=45°,AH⊥OB,垂足为点H。 (1)求直线l所对应的正比例函数解析式; (2)求线段AH和OB的长度; (3)如果点P是线段OB上一点,设OP=x,△APB的面积为S,写出S与x的函数关系式,并指出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 答案:(1)(2)AH=5,OB=8(3)() 试一试:已知:如图,Rt△AOB中,∠AOB=90°,OA=3cm,OB=cm.以O为原点、OB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设P是AB边上的动点,从A向点B匀速移动,速度为1cm/秒;Q是OB边上的动点,从O向点B匀速移动,速度为2cm/秒.当任意一点到达点B,运动随之停止. (1)试求的度数; (2)设P、Q移动时间为秒,建立△OPQ的面积S(cm2)与(秒)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函数的定义域; 答案:(1)∠B=30°; (2)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60分钟左右(40分钟练习+20分钟互动讲解)。 一、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题3分,满分30分) 1.化简二次根式= . 2.在实数范围内因式分解: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方程的解是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在当的范围内,随着的增大而增大,那么的取值范围 是__________. 5.如果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c是常数)没有实数根,那么c的取值范围是__ ____. 6.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是8和6,则斜边上的高是_______ ___. 7.点C在x轴上,点C到点A(﹣1,4)与点B(2,﹣5)的距离相等,则点C的坐标为 . 8.如图,等腰三角形ABC中,已知,AB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D,那么的度数 为 . 9.如图,∠AOE=∠BOE=15°,EF∥OB,EC⊥OB,若EC=1,那么EF= _________ . D A B C 第8题图 10.如图,是的中线,,,把沿对折,使点落在的位置,那么 cm.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4题,每题4分,满分16分) 11.下列关于x的方程一定有实数解的是( ) A. B. C. D. 12.下列命题中,不正确的是( ) (A)各有一个角为95°,且底边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B)各有一个角为40°,且底边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 (C)各有一个角为40°,且其所对的直角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D)各有一个角为40°,且有斜边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13.在Rt△中,,,AC=2,如果将这个三角形折叠,使得点B与点A 重合,折痕交AB于点M,交BC于点N,那么BN等于( ). (A) 2 (B) 4 (C) 6 (D) 8 14.已知函数中y随x的增大而增大,那么它和函数在同一直角坐标平面内的大致图像可能是( ). x y O x y O x y O x y O (A) (B) (C) (D)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3题,第15、16题各6分,第17题8分,满分20分) 15.用配方法解方程: 16.计算: 17.已知函数,与x成反比例,与成正比例,当时,,当时,。 (1)求y关于x的函数的解析式; (2)求当时的函数值。 四、综合题(本大题共3题,第18题10分,第19题、20题各12分,满分34分) 0 10 20 30 40 50 60 t(分钟) s(千米) 1 2 3 4 5 第18题图 18.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前往相距5千米的B地.甲骑自行车,途中修车耽误了20分钟,甲行驶的路程s(千米)关于时间t(分钟)的函数图像如图所示;乙慢跑所行的路程s(千米)关于时间t(分钟)的函数解析式为. (1)在图中画出乙慢跑所行的路程关于时间的函数图像; (2)乙慢跑的速度是每分钟 千米; (3)甲修车后行驶的速度是每分钟 千米; (4)甲、乙两人在出发后,中途 分钟时相遇. 19.如图,在中,点P为BC边中点,直线a绕顶点A旋转,若B、P在直线a的两侧,直线a于点M,直线a于点N,联结PM、PN, 延长MP交CN于点E. (1)求证:≌; (2)求证:. A B M P N E C a 20.已知:在△ABC中,∠ABC=90°,点E在射线BA上,,ED与直线AC垂直, 垂足为D,且点M为EC中点, 联结BM, DM. (1)如图1,若点E在线段AB上,探究线段BM与DM及∠BMD与∠BCD所满足的数量关系,并直接写出你得到的结论; (2)如图2,若点E在BA延长线上,你在(1)中得到的结论是否发生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并加以证明. 解:(1)BM与DM的数量关系是: ; ∠BMD与∠BCD所满足的数量关系是: . (2)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 2、; 3、; 4、; 5、; 6、; 7、; 8、30°; 9、2; 10、 二、选择题: 11、B; 12、B; 13、B; 14、D 三、计算题: 15、; 16、; 17、(1) (2)﹣21 四.解答题: 18、(1)略; (2); (3); (4)24; 19、证明略; 20、解:(1) 结论:BM=DM,∠BMD=2∠BCD. (2)在(1)中得到的结论仍然成立. 即BM=DM,∠BMD=2∠BCD. ∵ 点M是Rt△BEC的斜边EC的中点(已知), ∴ BM=EC=MC(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同理,DM=EC=MC. ∴ BM=DM. ∵ BM= MC,DM =MC(已证), ∴ ∠CBM =∠BCM, ∠DCM=∠CDM. ∴ ∠BMD=∠EMB—∠EMD=2∠BCM—2∠DCM =2(∠BCM-∠DCM)= 2∠BCD. 即 ∠BMD=2∠BCD. 补充类试题:(可选择使用) 1.已知,如图,在△ABC中,∠C=90°,AC=BC=4,点M是边AC上一动点(与点A、C不重合),点N在边CB的延长线上,且AM=BN,联结MN交边AB于点P. (1)猜测MP与NP的数量关系; (2)若设AM=x,BP=y,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答案:(1)证明:过点M作MD∥BC 交AB于点D. ∵MD∥BC,∴∠MDP=∠NBP. ∵AC=BC,∠C=90°∴∠A=∠ABC=45°. ∵MD∥BC,∴∠ADM=∠ABC=45°. ∴∠ADM=∠A,∴AM=DM. ∵AM=BN,∴BN=DM. 在△MDP和△NBP中,∠MDP=∠NBP,∠MPD=∠NPB,BN=DM ∴△MDP≌△NBP. ∴MP=NP. (2)在Rt△ABC中,∵∠C=90°,AC=BC=4,∴. ∵MD∥BC,∴∠AMD=∠C=90°. 在Rt△ADM中,AM=DM=x,∴. ∵△MDP≌△NBP,∴DP=BP=y. ∵AD+DP+PB=AB,∴. ∴所求的函数解析式为:. 定义域为:. 2.已知,如图,在Rt△ABC中,∠A=90°,AB=AC=1,P是AB边上不与A点、B点重合的任意一个动点,PQ⊥BC于点Q,QR⊥AC于点R。 (1)求证:PQ=BQ; (2)设BP=x,CR=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当x为何值时,PR//BC。 答案:(1)证明略; (2); (3) (此环节设计时间在5-10分钟内)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重点知识,以学生自我总结为主,学科教师引导为辅,为本次课做一个总结回顾 对错题进行整理: 1.在Rt△ABC中,∠C=90°,AC=6,点D是斜边AB中点,作DE⊥AB,交直线AC于点E. (1)若∠A=30°,求线段CE的长; (2)当点E在线段AC上时,设BC=x,CE=y,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定义域; (3)若CE=1,求BC的长. 解:(1)联结BE,点D是AB中点且DE⊥AB, ∵∠A=30°, ∴∠ABC=90°-30°=60°, 又∵DE垂直平分AB, ∴∠ABE=∠BAE=30°,∠CBE=∠ABC-∠ABE=30°, 又∵∠C=90°,∴CE=BE=AE, ∵AC=6,∴BE=AE=4,CE=BE=2 (2)依题意:AE=BE=6-y, 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BC2+CE2=BE2,即x2+y2=(6-y)2, ∴(0<x≤6) (3)当点E在线段AC上时,由(2)得,解得(负值舍) 当点E在AC延长线上时,AE=BE=7, 在Rt△BCE中,由勾股定理得BC2+CE2=BE2,即x2+12=72.解得(负值舍). 综上所述,满足条件的BC的长为或 预习思考: 1.复习回顾用“描点法”画一个正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用“描点法”分别画出函数y=3x+1的图像; x … -3 -2 -1 0 1 2 … y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