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课时

第一节 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与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2017·厦门质检)棕地是指废弃或半废弃的前工业和商业用地与设施。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2000年起,德国对该地区进行棕地整治——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开发新型居住区,发展工业旅游。据此,完成1~3题。‎ ‎1.卢萨蒂亚棕地的形成原因主要是( B )‎ A.人口锐减   B.资源耗竭  ‎ C.产业升级  D.生态恶化 ‎2.德国整治卢萨蒂亚棕地的首要任务是( A )‎ A.改善生态环境  B.优化交通布局  ‎ C.发展旅游产业    D.促进商业发展 ‎3.下列城市中,最适合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的是( C )‎ A.甘肃玉门  B.福建厦门  ‎ C.辽宁鞍山    D.湖北武汉 ‎ 第1题,根据材料“德国东北部的卢萨蒂亚地区,19~20世纪采矿业发展迅速。20世纪90年代矿区纷纷关闭,形成一系列棕地”可知,该地的棕地形成原因为矿产资源枯竭,与人口产业升级及生态无关,选B。第2题,随着棕地的形成,该地生态环境恶化。进行综合整治过程中首先应回填矿坑,恢复森林,建设人工湖,进行生态环境的改善,选A。第3题,由材料可知,卢萨蒂亚为矿产资源开发形成棕地的综合整治,辽宁鞍山为我国铁矿石产地,适宜采用和推广卢萨蒂亚棕地整治模式,选C。‎ ‎(2017·泉州模拟)云南省与中南半岛各国在矿产资源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云南缺油、气、钾、宝石和铁等矿产,而磷等较丰富;东南亚各国缺磷等资源,而油气、钾盐、铁、稀土及宝石等资源丰富。目前云南与中南半岛各国的矿业经济合作已经开始。据此,回答4~6题。‎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云南矿业的生产装备与技术发展迅速,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原因是( A )‎ A.矿产资源丰富 B.消费市场广阔 C.廉价的劳动力   D.靠近中南半岛 ‎5.在云南矿业与中南半岛各国合作中,云南能够( D )‎ A.减少环境污染 B.获得充足资金 C.引进先进技术   D.扩大消费市场 ‎6.目前云南对中南半岛各国的矿业投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中南半岛各国( C )‎ A.矿产资源增加 B.劳动效率上升  ‎ C.投资壁垒减弱   D.基础设施完善 ‎   第4题,云南有铜矿等矿产,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发展较早,生产设备和技术的发展迅速。第5题,两地之间资源互补性强,两地合作有利于矿业经济发展,扩大产品和原料的消费市场,但不会减少环境污染。两地的矿业合作可以相互利用对方的矿产资源,而不是获得资金与技术;中南半岛除新加坡外,大多发展不如中国,因此资金技术相对中国而言不是优势。第6题,根据材料信息,云南对中南半岛各国的矿业投资环境正在逐步改善,而影响对外投资的主要因素应该是投资壁垒减弱。随着开发进程,矿产资源会减少;劳动效率上升有可能,但这是产业内部效率、装备问题,一般与外投资环境关系不是很大;中南半岛矿业发达、历史悠久,基础设施本身就发达,选C。‎ - 4 -‎ ‎(2017·吉林四调)斑块是景观格局的基本组成单元,是指不同于周围背景的、相对均质的非线性区域。常用下列指数反映景观格局特点:斑块数量(NP)、斑块密度(PD)、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最大斑块占景观面积的比例)、斑块形状指数(LSI,斑块形状越偏离正方形时值越大)。据此,回答7~8题。‎ 广东省1973~2013年红树林景观指数变化 ‎  指数 年份  ‎ NP 斑块数量 PD 斑块密度 LPI 面积指数 LSI 形状指数 ‎1973年 ‎487‎ ‎1.46‎ ‎6.5‎ ‎39.22‎ ‎1990年 ‎783‎ ‎6.93‎ ‎3.88‎ ‎42.13‎ ‎2000年 ‎695‎ ‎9.13‎ ‎3.66‎ ‎38.45‎ ‎2010年 ‎864‎ ‎8.98‎ ‎5.3‎ ‎42.26‎ ‎2013年 ‎1 227‎ ‎7.32‎ ‎3.49‎ ‎53.87‎ ‎7.下列对广东省红树林景观变化情况的推测,正确的是( B )‎ A.斑块形态总体趋于规则 B.景观趋于破碎化 C.最大斑块面积先减少后增加  ‎ D.景观总面积一直减少 ‎8.下列因素中对广东省红树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小的是( D )‎ A.生物入侵 B.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 C.林区捕捞和挖掘海产品 D.台风活动 ‎ 第7题,斑块形状指数(LSI)由1973年到2013年变大,说明斑块形状越偏离正方形,斑块形态不规则,区域分散。最大斑块面积指数(LPI)由1973年到2000年减少,再到2010年增加,之后又减少,由于斑块数量和密度都在增加,景观面积增加,选B。第8题,由图可知,红树林面积变小。生物入侵会影响红树林的生存,海平面上升会淹没红树林,林区捕捞和挖掘海产品会影响和破坏红树林,故A、B、C三项均会影响红树林的面积。红树林可以抵御台风,台风活动对红树林景观变化的影响程度最小,选D。‎ ‎(2017·河北省武邑中学五模)下图是甘肃省敦煌市鸣沙山月牙形洼地,泉水在洼地汇聚形成月牙泉,素以“千年不干”著名,但近年来日趋干涸。读图,回答9~10题。‎ - 4 -‎ ‎9.月牙形聚水洼地的成因是( B )‎ A.大湖萎缩而成  B.古河道残遗而成 C.人工挖掘而成    D.风力侵蚀而成 ‎10.泉水日趋干涸的主要原因是( D )‎ A.气候变暖,蒸发增强 ‎ B.降水变少,雨水补给减少 C.风沙沉积,古河道淤塞 ‎ D.地下水补给量不断减少 ‎ 第9题,由材料分析可知,此地在我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图示区域没有大型的湖泊,故此洼地不是湖泊萎缩而成;根据题意可以判断,该洼地不是人工挖成的;根据图中的位置分析,此月牙形聚水洼地在古河道的上游,是古河道的残遗而成;周围是沙漠,多风力沉积地貌,不会是侵蚀形成,选B。第10题,泉水主要补给来自地下水,气候变暖,蒸发增强,对地表水的影响较大,A错;这里是非季风区,降水量少,月牙泉补给水源不是大气降水,降水量减少关系不大,B错。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泉水日趋干涸,D对。风力沉积作用强可能使水变浅,而不是干涸,C错。‎ ‎11.(2017·太原二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黄河冲积而成的宁夏平原,自古以来就有“塞上江南”的美誉。早在2 000多年以前,先民们就凿渠引水灌溉农田,至今已形成完善的排灌系统。下图是宁夏平原排灌渠道分布示意图。‎ ‎(1)说明宁夏平原成为“塞上江南”的主要原因。‎ - 4 -‎ ‎ 宁夏平原地处西北干旱地区,自古以来开挖渠道,利用黄河水发展灌溉农业;西有贺兰山阻挡偏北风,气温高,风沙危害小。‎ ‎(2)指出该地区过度灌溉易产生的生态问题,并说明其形成过程。‎ ‎ 导致土壤(次生)盐碱(渍)化。干旱地区大量引水灌溉(不合理灌溉)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当地下水位上升至土壤层,因蒸发旺盛,水中的矿物质(或盐分)在土壤或地表不断积累。‎ ‎(3)简述排水渠道的功能及意义。‎ ‎ 排水渠道将多余的灌溉用水(或汛期时大量的来水)和农田退水引到黄河,缓解由于地下水位抬高而导致的土壤次生盐渍化。‎ - 4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