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历史考前预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历史考前预测试题(Word版附答案)

2020 届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高考考前预测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24.《管子》一书中记载,春秋时期齐国已用铁农具耕种土地。但据考古发现,在长江流域 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造。在中原地区洛阳王城、郑州 碧沙岗和山西侯马等地春秋中晚期以至战国之际的遗址中,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 工具。由此可见春秋时期 A. 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超过中原地区 B. 铁制工具仍然没有普遍使用 C. 中原地区的战乱严重影响了该地经济发展 D. 中国经济重心仍在关中平原 25. 钱穆先生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一文的前言中说:“后代人单凭后代人自己所处的环 境和需要来批评历史上以往的各项制度,那只能说是一种时代意见。时代意见并非是全不合 真理,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已往的历史意见。”下列说法中与钱穆先生这段话观 点最接近的是( ) A. 历史认识都是从现实出发的人 B. 历史与现实是相互影响的 C. 后人对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 D. 历史认识应还原到历史时空中去 26.“他(朱熹)继承、发展了二程的‘天理’观念,改造了张载的‘气学’,吸纳了佛学、 道家的若干思辨学说,将伦理纲常提升到宇宙本体的地位,论证封建纲常伦理的合理 性……”这体现了理学的下列哪一发展特征 A. 从政治化走向世俗化 B. 从零散化走向哲理化 C. 从社会化走向道统化 D. 从谶纬化走向政治化 27.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困难,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微商、晋商等 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建立“会馆”,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 要历史背景是 A. 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B. 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C. 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 重农抑商政策加强 28.下表是 20 世纪 80-90 年代中国城乡登记注册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统计表 1988 年 1992 年 1996 年 1997 年 个体工商户(万户) 1454.9 1533.9 2703.7 2850 从业人员(万人) 2304.9 2467.7 5017.1 5441 对表中数据变化的解释,正确的是 A.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 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新阶段的结果 C. 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D. 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渐拉大 29.著名学者傅斯年在 1920 年曾指出:“从(1919 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 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 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这里的“文化的觉悟”和“社会的觉悟”分别是 指 A. 抨击封建道德,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中下层平民生活和习俗的改造 B. 摈弃天朝上国的盲目自信态度;社会习俗的西化 C. 努力在中国尝试资产阶级的民主政体;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 新文化运动传播西方民主思想;十月革命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 30.1938 年初,国民党中央通过的决议规定:经济建设以军事为中心,实行“计划经济”, “树立重工业基础”,采取扩大国防生产能力、奖励海内外人民投资、鼓励轻工业的发展等 措施。这个决议意在 A. 使重工业和轻工业得到协调发展 B. 压制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通过行政干预经济应对时局变化 D. 开始“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31.1982 年现行宪法颁布以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 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等写入宪法。这体现出中国法制建设 A. 保障人权自由 B. 完善法律体系 C. 重视与时俱进 D. 强化政府职能 32.随着罗马法的逐渐发展,除了契约内容之外,当事人是否尽到了诚信义务也开始进入到 司法审判的考虑当中。相对于机械性的严法诉讼,诚信诉讼既要求审判员理性的审判,也要 求当事人禀有诚实善良的心态。这说明罗马法 A. 坚持折中和调和的审判原则 B. 体现了人类的人性尊严 C. 突出诚信是审判的主要依据 D. 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3.建国后,我国史学界受到苏联学术影响,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保留了君主制,没有满 足农民的土地要求,很不彻底。但从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历史学者从现代化角 度论证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彻底性。这说明 A. 历史研究服务于政治需要 B. 历史评价具有主观随意性 C. 历史解释随时代不断变化 D. 历史解释受不同史观影响 34.战后初期的杜鲁门宣称,美国应首先在欧洲“肩负起恢复世界经济秩序和阻止苏联特殊 招牌的‘集权主义’和‘共产主义扩张’的双重任务”,其近期目标是消弭欧洲民族复仇主 义和战争隐患,将德国及其它潜在的战争危险势力,拴在欧洲内部。材料反映出的美国对欧 政策 A. 使欧洲建立起公正公平关系 B. 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C. 有利于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 D. 标志着美苏冷战局面形成 35.美国伊恩·布雷默指出,在这个充满不测事件的世界中,由谁来主导就很重要。但是 2016 年间……世界正处在“零国集团”(G- zero)时代:在这个时代,谁也没有能力使棋盘上形 成力量平衡的格局。材料旨在强调 A. 世界的多极化格局已经形成 B. 经济全球化趋势向纵深发展 C. 美国已丧失对世界的控制权 D. 政治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52 分。41、42 题为必考题,45~47 为选考题,任选 一题作答) (一)必考题 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1870 年,洛克菲勒和安德鲁斯一道,在俄亥俄州创建了标准石油公司。两年后,标准 石油公司开始启动垄断炼油厂、控制价格计划,并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炼油集团。到 1878 年, 标准石油公司的石油年产量达到 3300 万捅,业绩占全国总产量的 90%以上。1882 年, 标准 石油公司宣布为爱迪生发明的第一座中央发电系统提供润滑保障。同年底,标准石油 公司 以信托形式,并购了新泽西标准石油公司和纽约标准石油公司。 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随着标准石油公司不择手段地疯狂敛财,以及对同行的垄断性打压,小洛克菲勒(洛 克菲勒之子)成了一个富可敌国却名声扫地的人。 ——摘编自林蔚仁《艾克森美孚:石油六世帝国》 材料二 在(20 世纪)60 年代石油会战中,全国有 50。多家工厂企业为大庆生产了机电产品 和设 备,200 多个科研、设计单位和企业在技术上支援了会战,而全国石油系统则集中了 包括部 长余秋里在内的 4 万多人和大批设备、物资到大庆。这 4 万多人在荒原上,先大规 模勘探, 继之进行开发生产试验,然后进行大规模油田建设,在三年多时间里,便建成了 一个年产 600 万吨原油能力的大庆油田。石油会战典型地体现了“大科学”体制的特点和 成效。 ——摘编自段治文《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洛克菲勒家族“富可敌国”和“名声扫地”的 原因。(11 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美石油工业崛起方式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新中国“石 油 会战”的意义。(14 分) 4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下表为登上美国《时代周刊》封面的部分中国政治人物的图片和相关信息。 时间 封面人物 文字说明 1924 年 吴佩孚 (图一) 1924 年 9 月 8 日,《时代周刊》封面的首个中国人出现了。他 就是当时的军阀吴佩孚。1924 年,第一次直奉战争爆发,看来 美国人也很关心这场决定中国命运的战争。 1942 年 蒋介石 (图二) 先后四次登上《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图二是 1942 年 6 月蒋介 石第三次上《时代周刊》。封面上蒋介石意气风发,美国人中立 的几年还是等来了日本偷袭珍珠港而被迫参战,多了一个实力 强大的盟友,蒋介石心里乐开了花。 1950 年 毛泽东 (图三) 图三封面标题是:红色中国的毛泽东。图片基调为红,蝗虫是 美国对中国人的蔑视。内文如此描述:“4 年前他还蹲在荒凉 的西北延安的窑润里。而上周,他却住在北京的宫殿,……他 的军队让世界上从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 1971 年 周恩来 (图四) 先后六次登上《时代周刊》,图四是 1971 年 11 月 8 日的封面, 左上角写着:中国人来了。当时中美关系正处解冻期,中美都 看到了和平友好的希望,当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 来总理进行会谈。 1979 年 邓小平 (图五) 先后四次登上《时代周刊》,图五是 1979 年 1 月 1 日的期刊, 邓小平被《时 代周刊》评为本年度风云人物。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 代的形象。 ——据人民网·国际专题《看走上时代周刊的中国人》等 从上述图文材料中选择一个或两个以上人物及其所处的历史时期提出有关论题,并结合所 学知识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二)选考题:共 15 分。请从 3 道题中每科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每科按所做的第一 题计分。 45.【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材料 清末欲通过新政与西方接轨,并力图挽救危局,行政裁判问题便提上日程,都察院改革势 在必行。整顿后,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为都察院给事中,新设外务、农工商、民政等部办理相关 事务,并不关报都察院,给事中本无稽查职责,在原科道定额基础上,裁去 16 缺,留 64 缺。至 于稽查宗人府、内务府等差一并裁撤。改革后,除激进的“三霖”外,都察院鲜有科道弹劾其 他官员。都察院参与处理的案件以及向朝廷提出用人不当、办事不实的参奏几乎没有。都察 院已经由原来的“朝廷耳目”沦为已被弃而不用的“通政司”一类的衙门。与都察院改革同 时,朝廷推出《行政裁判院官制草案》,决定建立行政诉讼,都察院与行政裁判院为两个并行 机构,奠定了我国近代行政诉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这一制度设计对后来北洋政府以及南京 国民政府行政诉讼及行政监察制度变迁产生了导向性影响。 一-摘编自刘志勇《清末都察院改革:方案设计、改革结果及其影响》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都察院改革的特点。(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清末都察院改革的影响。(6 分) (1)特点:受近代西方宪政的影响:合并、裁撤部分机构;职能大为缩减:地位、作用显著下降。 (9 分) 46.【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 分) 材料 1942 年 7 月初,德军占领了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然后渡过顿河,近逼伏尔 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9 月中旬,德军尽管已攻到了城市的中心,但却陷入了困境。11 月 19 日,苏军在朱可夫将军的指挥下开始了冬季大反攻。两个新集团军从东渡过了伏尔加河, 一个军从这座城市的北面进攻,另一个军从这座城市的南面进攻。德军围攻部队渐渐处于被 包围的危险之中。苏军以巨大的钳形运动包围了德军。1943 年 2 月 2 日,苏军发起总攻, 保卢斯元帅率部 12 万人投降,德国第 6 集团军全军覆没。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消灭德军的同 时,又在这条战线上的其他地方发动了一系列攻势。到 3 月底时,他们已收复 1942 年丢失 的全部领土。 ——摘编自【美】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格勒战役开始时世界反法西战争的战略态势。 (7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8 分) 47.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 布哈林(1888—1938 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和经济学家。1924 年 1 月列宁逝世后, 联共(布)党内对关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逐渐产生分歧。布哈林反对为了早日实现工 业化而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布哈林提出:“轻工业的周转较快,可以利用其资本 来从事重工业的建设。”他指责斯大林的工业化政策是以预算的极端紧张、削减消费等为代 价的,认为基本建设投资过大、过快,将使各方面的“商品荒”更加严重。布哈林强调“私 人资本不能用一道命令予以没收”“国营企业和合作社将通过市场关系,通过竞争,排挤自 己的竞争者即私人资本”。1923-1927 年,布哈林的部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得以实践,苏联 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并且开始了一工业化建设。但是“在 20 年代末却被拒绝了”。 ——摘编自范玉传《布哈林传》等 (1)根据材料,概括布哈林社会主义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布哈林的社会主义建设思想。(6 分) 答案 一.选择题: 24.【答案】B 【解析】依据材料“在长江流域春秋晚期吴国墓葬中发现的农具和手工业工具,均为青铜制 造……还普遍存在石、骨、蚌器的生产工具。”可知,春秋时期铁质农具仍未得到普遍使用, 因此 B 选项正确。A 选项错误,长江流域的经济发展水平超过中原地区是在南宋时期;C 选 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战乱对经济发展的影响;D 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当时中国经 济重心仍在关中地区。故正确答案为 B 选项。 25.【答案】D 【解析】材料“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杀以往的历史意见”表明历史认识不能仅仅从 现实出发,故 A 项错误;历史与现实之间相互影响,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B 项错误;后人对 历史的认识一定高过前人,材料没有涉及到,故 C 项错误;“但我们不该单凭时代意见来抹 杀以往的历史意见”表明历史认识不能仅仅从现实出发,要把历史认识还原到原有的历史情 境中去,故 D 项正确。 26.【答案】B 【解析】从材料看,朱熹以儒学核心思想为基点,广征博采,兼收并蓄,以多元开放的态度 吸收佛、道等他说的有益成分,建立起哲理化、思辨化的思想体系,是理学的集大成者,故 B 项符合题意;材料没有将理学推广到普罗大众的信息,故 A 不符合题意;材料没有涉及儒 学家传道的脉络和系统,故 C 不符合题意;材料是从学术方面而言,没有涉及儒学的政治化 的信息,故 D 不符合题意。 27.【答案】B 【解析】商帮和会馆的出现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跨区域贩运贸易推动了商帮和会馆的出 现,B 选项符合题意。商业竞争日益激烈是商品经济发展必然出现的现象,A 选项与背景无 关,排除。地缘意识突出是背景之一,但不是主要背景,C 选项排除。材料未体现出重农抑 商政策,D 选项排除。 28.【答案】B 【解析】通过题干可以看出从 1988 年到 1997 年,我国个体工商户和从业人员数量都迅速增 加,这说明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故答案为 B 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 确立,在题干中无法完全体现,排除 A 项;非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的说法错误,我 国是公有制占主导,排除 C 项;题干信息无法体现出城乡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排除 D 项。 29.【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新文化运动的一部分,因此这里的“文化的觉悟” 指的是抨击封建道德,倡导民主与科学思想,而“社会的觉悟”指的是中下层平民生活和习 俗的改造,选项 A 正确;天朝上国是封建社会中央政权,尤其是明清时期政府对外交往时秉 持的理念,五四运动时期清政府已经灭亡,因此选项 B 排除;努力在中国尝试资产阶级的民 主政体属于政治领域,与文化觉悟无关,排除 C;十月革命后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属于思想 领域的觉悟,与“社会的觉悟”无关,排除 D。 30.【答案】C 【解析】通过题干国民党中央的决议鼓励发展军事为主的重工业,这主要是由于抗日战争爆 发后,急需扩大国家的工业基础。故答案为 C 项。重工业和轻工业得到协调发展的说法不符 合史实,排除 A 项;通过题干“鼓励海内外人民投资”可以看出,这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排除 B 项;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开始于 1935 年,排除 D 项。 3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通过五次宪法修正案”“先后把坚持改革开放、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完善私有财产保护制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写入宪法”等信息可 知,表明法律保障中国民主政治、社会经济的发展,体现出与时俱进的特征,故 C 项正确。 材料强调的是宪法修正案,不是保障人的自由权利问题,故 A 选项解读材料有误;材料中全 国人大通过的五次宪法修正案内容体现了中国法制建设的与时俱进的特征,不是完善法律体 系,故 B 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与强化政府职能无关,故 D 选项错误。 32.【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除了契约内容之外,当事人是否尽到了诚信义务也开始进入到司法审判 的考虑当中”、“诚信诉讼既要求审判员理性的审判,也要求当事人禀有诚实善良的心态” 可以看出罗马法强调人诚信的作用,突出了尊重人性尊严。故答案为 B 项。题干信息不能体 现折中、调和的审判原则,排除 A 项;题干表明“诚信义务已开始进入到司法审判的考虑当 中”,但并不能就此得出诚信是审判的主要依据,排除 C 项;题干没有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排除 D 项。 33.【答案】D 【解析】 依据材料可知,建国后我国史学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受到苏联革命史观 的影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现代化史观研究资产阶级革命,说明,历 史解释受到历史史观选择的影响,故 D 正确;依据所学可知,我国社会意识形态并未改变, 依然以马克思主义为核心,A 错误;建国后我国史学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受到苏联 革命史观的影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越来越多的学者从现代化史观研究资产阶级革命, 这种不同并非是个别历史学家主观随意性造成的,B 错误;依据材料可知,建国后我国史学 界对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评价受到苏联革命史观的影响,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后,越来越多的 学者从现代化史观研究资产阶级革命,这并非是历史时代变化的影响,故 C 错误。 34.【答案】 C 【解析】 依据题干“美国应首先在欧洲”“肩负起恢复世界经济秩序和阻止苏联特殊招牌 的‘集权主义’和‘共产主义扩张’的双重任务”,“其近期目标是消弭欧洲民族复仇主义 和战争隐患,将德国及其它潜在的战争危险势力,拴在欧洲内部”可以看出美国对欧政策是 为了遏制苏联和欧洲,客观上有利于促进西欧国家的联合,有利于美国的全球战略部署。故 答案为 C 项。A 项中的“公正公平”明显不符合题意,排除;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的表述题 干信息没有体现,而且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是在 20 世纪中后期,排除 B 项;标志着美苏冷 战局面形成是华约的成立,排除 D 项。 35.【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对“零国集团”的解释可知,伊恩·布雷默认为当今世界谁也没有能力使 棋盘上形成力量平衡的格局,即世界是往多极化方向发展的,且还没有形成稳定的国际政治 格局,故选 D 项。多极化格局如果形成则意味着国际力量找到了稳定的平衡状态,A 项与材 料描述不符,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国际政治格局,而非经济发展趋势,B 项在材料中没有体 现,排除;当今世界处于一超多强的局面,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故才会有伊恩·布雷默 认为的不平衡格局,C 项关于美国的叙述不符合史实,排除。 二、非选择题 41.【答案】(1)“富可敌国”的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使用增加,石油需求量 增大;标准石油公司掌握先进生产技术;洛克菲勒打压兼并其他石油企业,形成行业垄断。 “名声扫地”的原因:垄断性打压同行;不择手段聚敛财富;损害了美国民众利益。(11 分) (2)不同:中国:由政府统一领导,调动全国力量集中建设。美国:依托私有企业,利用 市场手段进行开发。 意义:建成了大庆油田,奠定了我国石油工业的基础;摘掉贫油帽子,摆脱了对外国石油的 依赖;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激发和增强了全国人民建 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信心。(14 分) 【解析】(1)“富可敌国”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信息“标准石油公司开始启动垄断炼油厂、 控制价格计划,并很快成为世界最大的炼油集团……以及对同行的垄断性打压”得出:洛克 菲勒打压兼并其他石油企业,形成行业垄断;结合所学知识从内燃机广泛使用、石油需求量 增大、掌握先进生产技术等角度补充。 “名声扫地”的原因,依据材料一信息“从 19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随着标准石油公司不择 手段地疯狂敛财,以及对同行的垄断性打压”得出:不择手段聚敛财富、垄断性打压同行; 依据所学知识从损害了美国民众利益角度补充。 (2)“不同”,根据材料一信息“1870 年,洛克菲勒和安德鲁斯一道,在俄亥俄州创建了 标准石油公司。两年后,标准石油公司开始启动垄断炼油厂、控制价格计划,并很快成为世 界最大的炼油集团”和材料二信息“在(20 世纪)60 年代石油会战中,全国有 50 多家工厂 企业为大庆生产了机电产品和设备,200 多个科研、设计单位和企业在技术上支援了会战, 而全国石油系统则集中了包括部长余秋里在内的 4 万多人和大批设备、物资到大庆”从中国 由政府统一领导,调动全国力量集中建设;美国则依托私有企业,利用市场手段进行开发等 角度对比。 “意义”,依据所学知识从对石油工业、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人民生活的改善、以及人民 建设社会主义的热情和信心等角度分析。 42.【答案】示例一:论题:中国由分裂动荡走向统一安定(1 分) 论述:1912 年 3 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中国就陷入北洋军阀的统治下。 1916 年 6 月,随着袁世凯死去,国内以段祺瑞、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为代表的军阀 相互混战,导致政局动荡,民不聊生。1927 年国共合作开展的北伐战争基本上推翻了北洋 军阀的统治。1928 年底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但这种“统一”并 没有带来中国政局的和平稳定。1949 年新中国成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结束,实现了中 华民族真正独立,并开启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时代。20 世纪 50 年代,在毛泽东的领导下, 中国人民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恢复发展了国民经济,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9 分) 总之,近代中国由分裂动荡走向统一,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的结果, 也体现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深层动向。(2 分) 示例二: 论题:中美关系由抵抗走向正常化(1 分) 论述:1949 年 10 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美国政府不承认新中国,1950 年朝鲜战 争进一步恶化了中美关系。随着这场战争的结束,美国对新中国开始了长达 20 多年的“不 承认”政策。20 世纪 60 年代后期,中美两国政府面对发生巨大变化的国际形势,都重新调 整了外交政策。1971 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会谈。1972 年 2 月美国总统 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标志着中美隔绝状态的结束和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开 始。1979 年 1 月,中美正式建交,随后邓小平访问美国。(9 分) 总之,中美建交 40 年来,两国关系有过摩擦和低谷,也曾携手共克时艰,经历了波浪 式发展。当前中美两国间的合作与竞争涉及诸多领域,形成了错综复杂的交织局面。直面当 前中美关系所面临的困难,处理两国关系必须重大局、谋长远,才能推动中美关系不断向前 健康发展。(2 分) 【解析】本题的解答首先是根据材料信息确定论题,如根据材料中的“1924 年,第一次直 奉战争爆发”“1942 年 6 月”“1950 年”“毛泽东”等信息,可以得出“中国由分裂动荡 走向统一安定”的论题;根据材料中的“蝗虫是美国对中国人的蔑视”“他的军队让世界上 强大的国家遭受到了痛击”“当年 7 月,基辛格秘密访华,与周恩来总理进行会谈”“1979 年 1 月 1 日”等信息,可以得出“中美关系由抵抗走向正常化”的论题。任选一个论题进行 论述,如选定“中国由分裂动荡走向统一安定”的论题,可以联系所学,从北洋政府时期的 军阀混战、南京国民政府形式上的统一、新中国成立真正实现统一和安定等方面来论证说明。 本题的解答要做到论题明确,论述过程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45.【答案】(1)特点:受近代西方宪政的影响:合并、裁撤部分机构;职能大为缩减:地位、作 用显著下降。 (9 分) 评分细则:任意三点即可给 9 分。受到西方民主政治的影响也可以给 3 分。 (2)影响:奠定了我国近代行政诉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对后来行政诉讼及行政监察制度变迁 产生影响;促进了近代中国宪政的发展。(6 分) 评分细则:有利于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也可以给 2 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信息“清末欲通过新政与西方接轨,并力困挽救危局”“整顿后, 都察院六科给事中为都察院给事...至于指查宗人府、内务府等差一并裁撒”“都察院鲜有科 道弹劾其他官员”“沦为已被弃而不用的“通政司’一类的街门”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 析概况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莫定了 我国近代行政诉讼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导向性影响。”并结合所学进行概据即可。 46.【答案】(1)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已形成;苏联取得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德军闪电战破 产;美军取得中途岛海战的胜利,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北非德意军队近逼阿拉曼,北非战 场形势恶化。(7 分) (2)消灭了德军的有生力量,打击了其侵略气焰;不仅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整个反 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增强了苏军战胜德国法西斯的信心,迅速收复了大片沦陷的国土。(8 分) 【解析】(1)依据材料中“1942 年 7 月初”的时间并结合第二次世界大战形势从国际反法 西斯联盟已形成以及德国、苏联以及美国等角度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中“德国第 6 集团军全军覆没。苏军在斯大林格勒消灭德军的同时,又在这 条战线上的其他地方发动了一系列攻势。到 3 月底时,他们已收复 1942 年丢失的全部领土” 的信息从消灭德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转折点以及收复国土等角度思考回答。 47. 【答案】(1)内容:注重维护农民的利益;利用轻工业发展重工业;要处理好消费和投 资(积累)的关系;在加强国家计划指导下利用市场的作用,用和平的、缓和的方式逐渐确 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9 分) (2)评价: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 苏联的工业化建设;但与斯大林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思想不符。(6 分) 【解析】(1)据材料“布哈林反对为了早日实现工业化而把农业作为工业的‘殖民地’”信 息可知,他注重维护农民的利益;据材料“轻工业的周转较快,可以利用其资本来从事重工 业的建设。”信息可知,他主张利用轻工业发展重工业;据材料“他指责斯大林的工业化政 策是以预算的极端紧张、削减消费等为代价的,认为基本建设投资过大、过快,将使各方面 的“商品荒”更加严重。”信息可知,他要要处理好消费和投资(积累)的关系;据材料布 哈林强调“私人资本不能用一道命令予以没收”“国营企业和合作社将通过市场关系,通过 竞争,排挤自己的竞争者即私人资本”等信息可知,布哈林强调在加强国家计划指导下利用 市场的作用,用和平的、缓和的方式逐渐确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经济基础。 (2)评价:夲问可结合企业其与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思想的共同点,指出他继承和发展了列 宁的新经济政策;对于促进了苏联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推动了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起了巨大作 用;但与斯大林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思想不符,因此被停止。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